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迈克尔·凯恩 / 连姆·尼森 / 凯蒂·霍尔姆斯 / 加里·奥德曼 / 希里安·墨菲 / 汤姆·威尔金森 / 摩根·弗里曼
类型: 动作, 犯罪, 剧情, 惊悚
地区: 美国
片长: 140分钟
上映: 2005-06-15(美国), 2005-06-29(中国大陆)
在《黑暗骑士》当中,导演克里斯托弗 诺兰完成了自己有史以来最为华丽的一次转身,他不再迷恋于自身所擅长的碎片化的叙事技巧,而摇身一变“自甘堕落”的被黑暗所侵袭,他一改传统漫画电影的科 幻风格,而直接将电影中的高谭“变成了”混乱纽约,正反派角色的决斗,也俨然一副纽约黑帮火拼的场景。经过如此改造之后的《蝙蝠侠》,丢掉了暑期好莱坞大 片的爆米花味,而脱胎换骨为意味深长的黑帮史诗。其实,诺兰的这种改造,在他的上一部蝙蝠侠电影中已经初见端倪,在《侠影之谜》中,导演就大量讨论超级英 雄的诞生过程,将主角降格为普通人,这就为《黑暗骑士》的写实主义铺平了道路。其实抛开这种成功的改造,这两集诺兰的蝙蝠侠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政 治。
在《侠影之谜》中,诺兰在政治合法性的讨论中首先将矛头指向了单一意识形态政治,通过对这种政治倾向的审判,导演揭示了乌托邦思想的冠冕堂皇,在影片中, 影武者联盟流传百年,以消除罪恶为使命,每当文明满足他们所谓的腐朽标准后,就将其毁灭。在这里,诺兰以影武者联盟来影射当代中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导 演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提供了当代关于意识形态的唯一范本,这在影武者联盟的所在地—西藏和些许关于中国的言谈都可以感受的到。当跨过这些偏见后,我们 可以看到,实际上来说,意识形态的总体化在现代西方受到了怀疑和批判,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乌托邦化的社会设计论是导致极权主义的必由之路。总体设计“扫荡 一切,不留下一块没有翻动过的石头,他渴望建立的不仅仅是比我们更好一点的社会,而是一个完全消除了所有丑恶的世界(卡尔 波普尔)。”在单一意识形态控制下的社会中,统治阶级权力必然会被无限放大,这种放大将会导致政治力量的单一化,于是,竞争性的丧失带来了政治道德基础的 虚无。而此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只能依靠自我指涉,而与人类真实的道德情感无关,因此,为了维持其虚假的合法性,统治阶级会制造美丽的幻景来鼓吹未来盛 世,而人的所有行动都会被严格设计,以达到维持其统治的目的。奥威尔的《1984》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这样的可怖场景。此时,居于其间的人产生了这样的人 格断裂。行动被严格控制,却自我意识为自由,作为明显是犯罪,却自我意识为正义,就如影武者联盟在毫无人性杀戮时,以正义自诩一样。自此,诺兰已经完全拆 除了单一意识形态政治的基础,就如伊安 夏皮罗所说,政治需要以道德为基础,因此,即使是混乱如高谭市的社会,也不能以这种丧失道德基础的政治的来重建。
如果说《侠影之谜》还只是稍作笔墨的批判了单一意识形态政治的合法性,那么《黑暗骑士》就是真正的政治为先,影片中有着大量的关于政治的讨 论,这在蝙蝠侠,小丑,哈维 邓特的富有张力的角色交锋中都可以看到。对于布鲁斯 韦恩,他的超级英雄身份的合法性开始遭受质疑。在其飞檐走壁,打击犯罪,主持正义时,蝙蝠侠就不自觉的将自身凌驾于结构良好的社会法律之上,一切社会及个 人行为均将接受蝙蝠侠的个人监督,而犯罪行为也将由蝙蝠侠来进行审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准则的衡量将变的个人化,这将完全依赖于蝙蝠侠的个人道德水品, 因此,一旦蝙蝠侠的个人道德准则与人类天然的道德情感相悖,哈维 邓特的悲剧将会在布鲁斯 韦恩的身上重演,同时,当打击犯罪的行为不得不以犯罪行为来执行时,蝙蝠侠必然会复制《侠影之谜》中影武者联盟的危险的意识形态理念。这些困境在蝙蝠侠与 低级别的犯罪行为相碰撞时并不显现,但小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小丑的身上有着天然的犯罪基因,他并不是某种利益驱使而去犯罪的,在他看来,犯罪是目的而不 是手段,这种彻底的恶的概念是他的人生信条,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这种彻底的恶不再和从这种从人道上可以理解的邪恶的动机有任何关系。而在哈维邓特身上, 却体现着政治社会组织的最大矛盾。检察官的这个角色,本身就体现着一个良善和自由的社会组织形式,他基本上可以等同于纯粹的古典自由主义所宣称的国家组织 形式,在这个以个人自由为先的良善社会中,国家必须保持善观念的中立,也就是说,国家不能通过倡导一种生活来宣扬一种善的观念,也不能遏制一种生活来否认 一种善的观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对于居于其中的公民行为是无法做出道德判断的,同时也无法进行引导和抑制。因此,在影片中,哈维邓特对于小丑是无 力的,他只能期望蝙蝠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相当于依靠各种公民间的道德力量博弈来维持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但当极端的国家中立和个人自由发生时,一旦这种博弈 的平衡被打破,国家立刻就会无力对公民中的无道德倾向做出回应,这必将导致一个良善社会的变质。就如羸弱的魏玛政府生出了法西斯这个怪胎一样。在小丑的蛊 惑下,哈维邓特也变成了双面人。
拖了近一個月﹐才有空去看「蝙蝠俠—俠影之謎」。電影沒有令我失望﹐連之前嫌女主角不夠漂亮的感覺都被情節安排變得合理了。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本身是前傳﹐因為之前的蝙蝠俠系列已經開到荼靡﹐尤其是1997年最後那一集「蝙蝠俠與羅賓」﹐爛得連飾演羅賓的 Chris O‘Donnell 都接近銷聲匿跡。今次由「凶心人」導演主理﹐他擅長的陰暗面心理描寫﹐竟然與蝙蝠俠的黑色元素起了很強的化學作用﹐令到我們心目中蝙蝠俠的冷和孤獨形像變 得合情合理。
電影初段﹐Bruce Wayne 到喜馬拉雅向由 Liam Neeson 飾演的師父學神秘武功。選角令我將「星戰前傳1」中 Liam Neeson 和 Ewan McGregor 的師徒關係代了入去﹐到後來發現師父原來是奸角﹐實在出乎了我意料﹐印象深刻。
女主角 Katie Holmes 與之前蝙蝠俠系列的Kim Basinger, Michelle Pfeiffer, Nicole Kidman 的漂亮程度有段距離﹐但她角色的小時候身份一出場﹐就恍然覺得選角是對了﹐一個長大後變成正義律師的青梅竹馬小女友﹐如果太美艷﹐就完全不是味道了。她的 樣貌﹐與 Bruce Wayne 戲內左擁右抱的那些美女形成了對比﹐而男主角 Christian Bale 望著她的眼神﹐仿彿告訴我們﹐一起成長的經歷在他的心中是勝過任何美貌的。
說起左擁右抱﹐Christian Bale 的演出﹐令我想起了他在「美式殺人狂」裡面花天酒地的狂態。前作那殺人當消遣的變態神情令我心寒﹐但今次他演出來就令人覺得是故意假扮來掩飾身份的﹐很有 層次感。從前段的失落迷惘﹐到後來變身蝙蝠俠時的低沉控訴聲線﹐心理轉折都掌握得很好。數年前聽過他為星戰的 Anakin Skywalker 試鏡﹐最終角色落在不太懂演戲的 Hayden Christensen 身上。如果由 Bale 來演﹐那由正入邪變成 Darth Vader 的過程就不會那麼表面化﹐不過他沒有得到角色的主因也許是比 Hayden 大七年的年齡吧﹖
其實以前看 Chirstian Bale 的演出也不少了﹐由他童星年代的「太陽帝國」﹐到後來的「美式殺人狂」和「戰地情人(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戰地情人」描寫二戰中的希臘﹐Bale 飾演戰爭前嘻嘻哈哈的年輕漁夫﹐戰爭摧毀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思想﹐令他投入了抗戰的洪流。我那時邊看邊想像﹐一夜之間戰爭發生的可怕境況﹐電影就突然 無故中斷了。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形﹐戲院職員出來道歉﹐並派發贈券打發我們離去。
那一晚﹐是澳洲時間2001年9月11日。紐約時間是同一天﹐天未亮。
上星期四﹐事隔四年再次看Bale的電影﹐回家時竟然聽到倫敦再度受襲……
也許﹐是某種將蝙蝠車與曼陀鈴連在一起的感應吧﹖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http://www.neterrain .com/cosine_inn/2005 /07/post_4.html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迈克尔·凯恩 / 连姆·尼森 / 凯蒂·霍尔姆斯 / 加里·奥德曼 / 希里安·墨菲 / 汤姆·威尔金森 / 摩根·弗里曼
类型: 动作, 犯罪, 剧情, 惊悚
地区: 美国
片长: 140分钟
上映: 2005-06-15(美国), 2005-06-29(中国大陆)
在《黑暗骑士》当中,导演克里斯托弗 诺兰完成了自己有史以来最为华丽的一次转身,他不再迷恋于自身所擅长的碎片化的叙事技巧,而摇身一变“自甘堕落”的被黑暗所侵袭,他一改传统漫画电影的科 幻风格,而直接将电影中的高谭“变成了”混乱纽约,正反派角色的决斗,也俨然一副纽约黑帮火拼的场景。经过如此改造之后的《蝙蝠侠》,丢掉了暑期好莱坞大 片的爆米花味,而脱胎换骨为意味深长的黑帮史诗。其实,诺兰的这种改造,在他的上一部蝙蝠侠电影中已经初见端倪,在《侠影之谜》中,导演就大量讨论超级英 雄的诞生过程,将主角降格为普通人,这就为《黑暗骑士》的写实主义铺平了道路。其实抛开这种成功的改造,这两集诺兰的蝙蝠侠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政 治。
在《侠影之谜》中,诺兰在政治合法性的讨论中首先将矛头指向了单一意识形态政治,通过对这种政治倾向的审判,导演揭示了乌托邦思想的冠冕堂皇,在影片中, 影武者联盟流传百年,以消除罪恶为使命,每当文明满足他们所谓的腐朽标准后,就将其毁灭。在这里,诺兰以影武者联盟来影射当代中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导 演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提供了当代关于意识形态的唯一范本,这在影武者联盟的所在地—西藏和些许关于中国的言谈都可以感受的到。当跨过这些偏见后,我们 可以看到,实际上来说,意识形态的总体化在现代西方受到了怀疑和批判,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乌托邦化的社会设计论是导致极权主义的必由之路。总体设计“扫荡 一切,不留下一块没有翻动过的石头,他渴望建立的不仅仅是比我们更好一点的社会,而是一个完全消除了所有丑恶的世界(卡尔 波普尔)。”在单一意识形态控制下的社会中,统治阶级权力必然会被无限放大,这种放大将会导致政治力量的单一化,于是,竞争性的丧失带来了政治道德基础的 虚无。而此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只能依靠自我指涉,而与人类真实的道德情感无关,因此,为了维持其虚假的合法性,统治阶级会制造美丽的幻景来鼓吹未来盛 世,而人的所有行动都会被严格设计,以达到维持其统治的目的。奥威尔的《1984》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副这样的可怖场景。此时,居于其间的人产生了这样的人 格断裂。行动被严格控制,却自我意识为自由,作为明显是犯罪,却自我意识为正义,就如影武者联盟在毫无人性杀戮时,以正义自诩一样。自此,诺兰已经完全拆 除了单一意识形态政治的基础,就如伊安 夏皮罗所说,政治需要以道德为基础,因此,即使是混乱如高谭市的社会,也不能以这种丧失道德基础的政治的来重建。
如果说《侠影之谜》还只是稍作笔墨的批判了单一意识形态政治的合法性,那么《黑暗骑士》就是真正的政治为先,影片中有着大量的关于政治的讨 论,这在蝙蝠侠,小丑,哈维 邓特的富有张力的角色交锋中都可以看到。对于布鲁斯 韦恩,他的超级英雄身份的合法性开始遭受质疑。在其飞檐走壁,打击犯罪,主持正义时,蝙蝠侠就不自觉的将自身凌驾于结构良好的社会法律之上,一切社会及个 人行为均将接受蝙蝠侠的个人监督,而犯罪行为也将由蝙蝠侠来进行审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准则的衡量将变的个人化,这将完全依赖于蝙蝠侠的个人道德水品, 因此,一旦蝙蝠侠的个人道德准则与人类天然的道德情感相悖,哈维 邓特的悲剧将会在布鲁斯 韦恩的身上重演,同时,当打击犯罪的行为不得不以犯罪行为来执行时,蝙蝠侠必然会复制《侠影之谜》中影武者联盟的危险的意识形态理念。这些困境在蝙蝠侠与 低级别的犯罪行为相碰撞时并不显现,但小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小丑的身上有着天然的犯罪基因,他并不是某种利益驱使而去犯罪的,在他看来,犯罪是目的而不 是手段,这种彻底的恶的概念是他的人生信条,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这种彻底的恶不再和从这种从人道上可以理解的邪恶的动机有任何关系。而在哈维邓特身上, 却体现着政治社会组织的最大矛盾。检察官的这个角色,本身就体现着一个良善和自由的社会组织形式,他基本上可以等同于纯粹的古典自由主义所宣称的国家组织 形式,在这个以个人自由为先的良善社会中,国家必须保持善观念的中立,也就是说,国家不能通过倡导一种生活来宣扬一种善的观念,也不能遏制一种生活来否认 一种善的观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对于居于其中的公民行为是无法做出道德判断的,同时也无法进行引导和抑制。因此,在影片中,哈维邓特对于小丑是无 力的,他只能期望蝙蝠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相当于依靠各种公民间的道德力量博弈来维持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但当极端的国家中立和个人自由发生时,一旦这种博弈 的平衡被打破,国家立刻就会无力对公民中的无道德倾向做出回应,这必将导致一个良善社会的变质。就如羸弱的魏玛政府生出了法西斯这个怪胎一样。在小丑的蛊 惑下,哈维邓特也变成了双面人。
拖了近一個月﹐才有空去看「蝙蝠俠—俠影之謎」。電影沒有令我失望﹐連之前嫌女主角不夠漂亮的感覺都被情節安排變得合理了。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本身是前傳﹐因為之前的蝙蝠俠系列已經開到荼靡﹐尤其是1997年最後那一集「蝙蝠俠與羅賓」﹐爛得連飾演羅賓的 Chris O‘Donnell 都接近銷聲匿跡。今次由「凶心人」導演主理﹐他擅長的陰暗面心理描寫﹐竟然與蝙蝠俠的黑色元素起了很強的化學作用﹐令到我們心目中蝙蝠俠的冷和孤獨形像變 得合情合理。
電影初段﹐Bruce Wayne 到喜馬拉雅向由 Liam Neeson 飾演的師父學神秘武功。選角令我將「星戰前傳1」中 Liam Neeson 和 Ewan McGregor 的師徒關係代了入去﹐到後來發現師父原來是奸角﹐實在出乎了我意料﹐印象深刻。
女主角 Katie Holmes 與之前蝙蝠俠系列的Kim Basinger, Michelle Pfeiffer, Nicole Kidman 的漂亮程度有段距離﹐但她角色的小時候身份一出場﹐就恍然覺得選角是對了﹐一個長大後變成正義律師的青梅竹馬小女友﹐如果太美艷﹐就完全不是味道了。她的 樣貌﹐與 Bruce Wayne 戲內左擁右抱的那些美女形成了對比﹐而男主角 Christian Bale 望著她的眼神﹐仿彿告訴我們﹐一起成長的經歷在他的心中是勝過任何美貌的。
說起左擁右抱﹐Christian Bale 的演出﹐令我想起了他在「美式殺人狂」裡面花天酒地的狂態。前作那殺人當消遣的變態神情令我心寒﹐但今次他演出來就令人覺得是故意假扮來掩飾身份的﹐很有 層次感。從前段的失落迷惘﹐到後來變身蝙蝠俠時的低沉控訴聲線﹐心理轉折都掌握得很好。數年前聽過他為星戰的 Anakin Skywalker 試鏡﹐最終角色落在不太懂演戲的 Hayden Christensen 身上。如果由 Bale 來演﹐那由正入邪變成 Darth Vader 的過程就不會那麼表面化﹐不過他沒有得到角色的主因也許是比 Hayden 大七年的年齡吧﹖
其實以前看 Chirstian Bale 的演出也不少了﹐由他童星年代的「太陽帝國」﹐到後來的「美式殺人狂」和「戰地情人(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戰地情人」描寫二戰中的希臘﹐Bale 飾演戰爭前嘻嘻哈哈的年輕漁夫﹐戰爭摧毀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思想﹐令他投入了抗戰的洪流。我那時邊看邊想像﹐一夜之間戰爭發生的可怕境況﹐電影就突然 無故中斷了。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形﹐戲院職員出來道歉﹐並派發贈券打發我們離去。
那一晚﹐是澳洲時間2001年9月11日。紐約時間是同一天﹐天未亮。
上星期四﹐事隔四年再次看Bale的電影﹐回家時竟然聽到倫敦再度受襲……
也許﹐是某種將蝙蝠車與曼陀鈴連在一起的感應吧﹖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http://www.neterrain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