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宁浩导演取材自家乡,用家乡方言拍摄的处女作。作为导演的老乡,望着那熟悉的塞外景色,看着那些一脸沧桑的乡亲,听着他们口中吐出的浓重的乡音,对于这部电影的思考和感触自然比他人要多一些。
我认为:影片表达了人生不易,而当代中国种种现实更让基层糊口谋生的人们处于困境泥潭,坎坷前行。而在挣扎于现实的过程中,人们为压力所折服,被世俗异化,灵魂的纯洁被打破,信仰丢失,“香火”难以延续。
影片整个充满了黄土的黄色、白雪的白色、煤炭的黑色、砖瓦的蓝色,灰冷单调枯燥缺乏生机,只有时不时出现的对联和旺火燃烧起来的火焰才带来一丝亮色和生 气。到过塞外农村的人应该明白,塞北的冬天就是那样的,天气寒冷,环境恶劣。人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着实的不易。
片子开头乡间公路将画面一分为二:灰蒙蒙的天和蒙了雪的黄土地。一棵树突兀地出现在镜头中,接着传来了高亢婉转的民间小调,然后镜头中就出现了一辆三轮车 从田地中驶过,上面坐着我们的主人公--和尚,地里还杵着一个稻草人戴顶破棉帽。相信来自大同或者朔州的朋友,立马就会感到画面传递来的环境的艰苦和人生 活精神的坚韧。
南小寨村是一个户户养羊杀羊卫生的村子,和尚村里是唯一的一座庙里的为唯一的和尚。和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和尚,不是纯正的信徒,没有很严格遵守节律: 他抱回了非素的方便面,和杀羊的屠夫开着他妹妹的玩笑。然而他是信佛的,他一再强调全村是杀羊的一定要有座庙,说明他相信佛教的因果报应,相信自己所从事 的职业,而且相信这座庙那尊佛可以保他的生计,所以开始和尚是敬佛的,虽然礼佛时动作随意但看得出他是诚惶诚恐的,和尚是有信仰的。和尚一脸惬意,修补鞋 子的过程中,突然,佛像坍塌了!和尚所相信的生计保障崩坏了,和尚不安了。他需要想办法把一切修复,保证他的生计和信仰。
和尚第一次去县城:和屠夫商量对策,可爱单纯的和尚,他决定向政府求助。第一次进城,就出现了旺火的镜头,这时候还是人们拉来的煤炭没来的及搭建。和拉煤 的人探讨二表哥的事情时,和尚还是坚持自己信仰的那个和尚。然而去想宗教办求助却碰了壁,因为人们在寻求新的信仰,他的信仰不被重视了,和尚脸上写满了失 望。文物办的不理睬更让和尚受到了打击。屠夫、宗教办科长、文物办小安、二表哥都劝和尚还俗,和尚却还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做和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里给出了几种职业:和尚、公务员、发廊店主。然而只有和尚做着自己还算本分的事情,公务员顾忙着排练却不管正事,发廊店主非法经营,人们在各自职业谋生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异化,信仰在丢失。
和尚第二次去县城:还和屠夫商量对策,惦记屠夫妹妹的相片。决定向大师兄求助估计有戏,还扛着窗框去找了文物办,这里他既想向他人求助也还希望自己努力保住生计保住信仰。旺火的镜头再次出现,此时已经搭建成了基座,快要建成,而和尚的佛像似乎也有了希望。
师兄劝和尚到自己庙里入股,放弃村里旧庙,和尚还是坚持:“村里都是杀羊的,一定要有一座庙”。他还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实在不易。化缘筹款被警察逮住,又遇到了几个妓女要为她捐钱。帮小伙子骗女朋友,之后又开始摆摊算命,被流氓毒打。
这里又出现了几个职业或者说认为:二师兄,他为了生计或者说为了钱财背弃了信仰,完全异化了,不再是个和尚。警察,这里的警察不完全是正义的代表,对于和 尚的逮捕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追求,也是异化的形象。妓女为了生计不惜出卖肉体,更是公认的异化的代表。算命“瞎子”,以欺骗他人谋生缺乏信仰。流氓,危害一 方,侵害他人。这些形象和我们此时的和尚坚持信仰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和尚为了化缘,对老太太说了瞎话,对警察也不说实话,摆摊算命出家人说了诳 语,破了戒律。和尚的谋生本领越来越强,而他的信仰也在逐渐丢失。
这里又出现了两处旺火的镜头:一处是在和尚准备好功德簿开始化缘前,搭了一般的旺火,和尚的佛像见到希望了。另一处是和尚算命生意结束时,旺火已经搭起 了,和尚在点钱,貌似他的佛像到手了。旺火最高时,人们对生活的盼望也达到了最高,不过异化也到了极点,只差最后的点燃促化了。
和尚被小流氓们抢劫之后,无处可去。夜晚,人们点燃了广场上的旺火,火光冲天,热闹非凡,人们对于生活改善的企盼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此时达到了最热烈。而 和尚一脸失意,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我可以肯定的是,此时他已经丢掉了自己的信仰,完成了异化,被俗世同化了。
第二天,和尚在回村的路上,被一个司机拉走给人看病,这时的和尚学会了骗人,最终骗到了重铸佛像的三千块钱,从那户人家临走时和尚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不是个出家人了,信仰就这样消失了,重塑的佛像也没有了意义。
佛像重塑好了,和尚为佛像开光,他一脸喜气,因为他获得了新的谋生手段,懂得了要把寺庙发展好,而这时却被告知庙要被拆掉。片尾大喇叭里的阿弥陀佛声中, 镜头投降了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和尚要面临新的求生危机了,然而此时他不恐慌了,学会了世俗的种种手段,但信仰却在诵佛声中渐行渐远了。
关键符号:羊、黄土、和尚、佛像、旺火
羊:芸芸众生,把芸芸众生比作羊羔有几分基督教的气息,在这部以和尚为主角的片子里或许有几分滑稽,然而我还是有这种感觉。
羊不停出现在镜头中,在村子里人们的鞭子下戏台上屠刀下,在片头在片尾,他们安静,静静接受安排好的一切。
黄土地:或许不是导演特意的安排,但在我看来,黄土地代表着我们的生命之源,代表我们每个人切切实实所处的环境,生存的条件。
和尚:找寻出路,谋求生计得的同时希望保住自己信仰的那一群人
佛像:信仰。佛教认为人生于世,本无痛苦,因为痴嗔贪恋之气才陷入泥沼,而佛教就是要渡人脱离苦海。这是信仰,然而现在各种信仰正如坍塌的佛像一样在不断崩坏,而重塑的过程是艰难,而且重塑后也是变味的
旺火:煤炭是山西人民的命根子,而旺火是晋北地区由精煤搭成的宝塔形状,人们于除夕元宵点燃,祈求生活幸福,越过越红火。
几个细节:
大喇叭:传播消息的信号,片头出现,片尾也出现。前边是引出和尚出行的消息,要踏上保护信仰的路。而片尾是送走了和尚的信仰,送他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鞋子:和尚的鞋子一开始缝缝补补,最后却在被小流氓抢劫,重塑佛像经费尚无着落的情况下买了一双皮靴,说明了和尚的异化的完成,选择了一条新路,丢弃了信仰。
自行车:和尚行路的工具,也是坚持信仰谋生的一个工具,每次进城回来都要屠夫修理半天,如果可能最后会换成大师兄那样的摩托车。和尚的信仰不断变化的象征。
窗框:从一开始的明清古物到片尾的民国物件,我认为是表明了价值观的改变。
歌词:和尚送妓女之一回去,迪厅里放的歌曲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字幕标出了一句歌词“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大概也道出了生活的不易吧。
所以,我认为影片想传达的是:人生于世不容易,而特别在现在的中国,体制转变,人们从事着各宗各样的营生,只是为了能活下去,而人们的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 中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重道德有信仰异化到了现在的唯利是图信仰缺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写照,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不满,和对信仰去向的困惑。
导演运用了过多的符号特别是有地域特点的符号,这是其的艺术构思,但也容易产生让观众难以理解的情况。而看现在宁浩导演的作品,就较少这样的情况了,或许这也是导演回归了现实的一个表现吧?
我认为:影片表达了人生不易,而当代中国种种现实更让基层糊口谋生的人们处于困境泥潭,坎坷前行。而在挣扎于现实的过程中,人们为压力所折服,被世俗异化,灵魂的纯洁被打破,信仰丢失,“香火”难以延续。
影片整个充满了黄土的黄色、白雪的白色、煤炭的黑色、砖瓦的蓝色,灰冷单调枯燥缺乏生机,只有时不时出现的对联和旺火燃烧起来的火焰才带来一丝亮色和生 气。到过塞外农村的人应该明白,塞北的冬天就是那样的,天气寒冷,环境恶劣。人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着实的不易。
片子开头乡间公路将画面一分为二:灰蒙蒙的天和蒙了雪的黄土地。一棵树突兀地出现在镜头中,接着传来了高亢婉转的民间小调,然后镜头中就出现了一辆三轮车 从田地中驶过,上面坐着我们的主人公--和尚,地里还杵着一个稻草人戴顶破棉帽。相信来自大同或者朔州的朋友,立马就会感到画面传递来的环境的艰苦和人生 活精神的坚韧。
南小寨村是一个户户养羊杀羊卫生的村子,和尚村里是唯一的一座庙里的为唯一的和尚。和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和尚,不是纯正的信徒,没有很严格遵守节律: 他抱回了非素的方便面,和杀羊的屠夫开着他妹妹的玩笑。然而他是信佛的,他一再强调全村是杀羊的一定要有座庙,说明他相信佛教的因果报应,相信自己所从事 的职业,而且相信这座庙那尊佛可以保他的生计,所以开始和尚是敬佛的,虽然礼佛时动作随意但看得出他是诚惶诚恐的,和尚是有信仰的。和尚一脸惬意,修补鞋 子的过程中,突然,佛像坍塌了!和尚所相信的生计保障崩坏了,和尚不安了。他需要想办法把一切修复,保证他的生计和信仰。
和尚第一次去县城:和屠夫商量对策,可爱单纯的和尚,他决定向政府求助。第一次进城,就出现了旺火的镜头,这时候还是人们拉来的煤炭没来的及搭建。和拉煤 的人探讨二表哥的事情时,和尚还是坚持自己信仰的那个和尚。然而去想宗教办求助却碰了壁,因为人们在寻求新的信仰,他的信仰不被重视了,和尚脸上写满了失 望。文物办的不理睬更让和尚受到了打击。屠夫、宗教办科长、文物办小安、二表哥都劝和尚还俗,和尚却还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做和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里给出了几种职业:和尚、公务员、发廊店主。然而只有和尚做着自己还算本分的事情,公务员顾忙着排练却不管正事,发廊店主非法经营,人们在各自职业谋生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异化,信仰在丢失。
和尚第二次去县城:还和屠夫商量对策,惦记屠夫妹妹的相片。决定向大师兄求助估计有戏,还扛着窗框去找了文物办,这里他既想向他人求助也还希望自己努力保住生计保住信仰。旺火的镜头再次出现,此时已经搭建成了基座,快要建成,而和尚的佛像似乎也有了希望。
师兄劝和尚到自己庙里入股,放弃村里旧庙,和尚还是坚持:“村里都是杀羊的,一定要有一座庙”。他还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实在不易。化缘筹款被警察逮住,又遇到了几个妓女要为她捐钱。帮小伙子骗女朋友,之后又开始摆摊算命,被流氓毒打。
这里又出现了几个职业或者说认为:二师兄,他为了生计或者说为了钱财背弃了信仰,完全异化了,不再是个和尚。警察,这里的警察不完全是正义的代表,对于和 尚的逮捕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追求,也是异化的形象。妓女为了生计不惜出卖肉体,更是公认的异化的代表。算命“瞎子”,以欺骗他人谋生缺乏信仰。流氓,危害一 方,侵害他人。这些形象和我们此时的和尚坚持信仰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和尚为了化缘,对老太太说了瞎话,对警察也不说实话,摆摊算命出家人说了诳 语,破了戒律。和尚的谋生本领越来越强,而他的信仰也在逐渐丢失。
这里又出现了两处旺火的镜头:一处是在和尚准备好功德簿开始化缘前,搭了一般的旺火,和尚的佛像见到希望了。另一处是和尚算命生意结束时,旺火已经搭起 了,和尚在点钱,貌似他的佛像到手了。旺火最高时,人们对生活的盼望也达到了最高,不过异化也到了极点,只差最后的点燃促化了。
和尚被小流氓们抢劫之后,无处可去。夜晚,人们点燃了广场上的旺火,火光冲天,热闹非凡,人们对于生活改善的企盼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此时达到了最热烈。而 和尚一脸失意,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我可以肯定的是,此时他已经丢掉了自己的信仰,完成了异化,被俗世同化了。
第二天,和尚在回村的路上,被一个司机拉走给人看病,这时的和尚学会了骗人,最终骗到了重铸佛像的三千块钱,从那户人家临走时和尚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不是个出家人了,信仰就这样消失了,重塑的佛像也没有了意义。
佛像重塑好了,和尚为佛像开光,他一脸喜气,因为他获得了新的谋生手段,懂得了要把寺庙发展好,而这时却被告知庙要被拆掉。片尾大喇叭里的阿弥陀佛声中, 镜头投降了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和尚要面临新的求生危机了,然而此时他不恐慌了,学会了世俗的种种手段,但信仰却在诵佛声中渐行渐远了。
关键符号:羊、黄土、和尚、佛像、旺火
羊:芸芸众生,把芸芸众生比作羊羔有几分基督教的气息,在这部以和尚为主角的片子里或许有几分滑稽,然而我还是有这种感觉。
羊不停出现在镜头中,在村子里人们的鞭子下戏台上屠刀下,在片头在片尾,他们安静,静静接受安排好的一切。
黄土地:或许不是导演特意的安排,但在我看来,黄土地代表着我们的生命之源,代表我们每个人切切实实所处的环境,生存的条件。
和尚:找寻出路,谋求生计得的同时希望保住自己信仰的那一群人
佛像:信仰。佛教认为人生于世,本无痛苦,因为痴嗔贪恋之气才陷入泥沼,而佛教就是要渡人脱离苦海。这是信仰,然而现在各种信仰正如坍塌的佛像一样在不断崩坏,而重塑的过程是艰难,而且重塑后也是变味的
旺火:煤炭是山西人民的命根子,而旺火是晋北地区由精煤搭成的宝塔形状,人们于除夕元宵点燃,祈求生活幸福,越过越红火。
几个细节:
大喇叭:传播消息的信号,片头出现,片尾也出现。前边是引出和尚出行的消息,要踏上保护信仰的路。而片尾是送走了和尚的信仰,送他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鞋子:和尚的鞋子一开始缝缝补补,最后却在被小流氓抢劫,重塑佛像经费尚无着落的情况下买了一双皮靴,说明了和尚的异化的完成,选择了一条新路,丢弃了信仰。
自行车:和尚行路的工具,也是坚持信仰谋生的一个工具,每次进城回来都要屠夫修理半天,如果可能最后会换成大师兄那样的摩托车。和尚的信仰不断变化的象征。
窗框:从一开始的明清古物到片尾的民国物件,我认为是表明了价值观的改变。
歌词:和尚送妓女之一回去,迪厅里放的歌曲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字幕标出了一句歌词“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大概也道出了生活的不易吧。
所以,我认为影片想传达的是:人生于世不容易,而特别在现在的中国,体制转变,人们从事着各宗各样的营生,只是为了能活下去,而人们的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 中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重道德有信仰异化到了现在的唯利是图信仰缺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写照,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不满,和对信仰去向的困惑。
导演运用了过多的符号特别是有地域特点的符号,这是其的艺术构思,但也容易产生让观众难以理解的情况。而看现在宁浩导演的作品,就较少这样的情况了,或许这也是导演回归了现实的一个表现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