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 Doris Kearns Goodwin / 托尼·库什纳 / 约翰·洛根 / Paul Webb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莎莉·菲尔德 / 汤米·李·琼斯 /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李·佩斯 / 詹姆斯·斯派德 / 杰基·厄尔·哈利 / 大卫·斯特雷泽恩 / 布鲁斯·麦克吉尔 / 大卫·科斯塔贝尔 / 约翰·浩克斯 / 迈克尔·斯图巴 / 戴恩·德哈恩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2-11-16(美国)
片长: 150分钟
又名: 林肯传
IMDb链接: tt0443272(评分:4.5/5)
《一夜风流》的导演兼制作人弗兰克·卡普拉曾说过:“在好莱坞,能够按照自己想法创作的导演没有几个”,因为一部好莱坞的电影必须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互相博弈,在好莱坞,电影首先是为观众设计的商品,其次才是艺术家的创作载体。
难能可贵的是,《林肯》的导演,从70年代中期起就家喻户晓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如今在商业上的成就以及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允许他借力好莱坞 去认认真真的拍一部电影。这个老顽童在好莱坞的商业与艺术之间把玩了40余载之久,如今,他已经可以越过制片人(他就是其中之一)和投资商,开始严肃的拍 一部属于自己的艺术电影了。《林肯》就是一部可以展现了斯皮尔伯格迄今为止最高艺术成就的电影,也是即他93年《辛德勒名单》后最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 作品。而相比于《辛德勒名单》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观众,《林肯》通过更加娴熟的电影技巧和克制收敛的叙事方式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还魂。
在美国的历史中,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个被教科书神话过的人物。他早期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当选美国总统后的赫赫功勋是无法通过一部电影的容量来 涵盖的。斯皮尔伯格很聪明的把影片的切入点缩小到了林肯遇刺前的最后四个月里,将观众直接带入到这个人物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从商业角度考虑,南北战 争是一个可以被大书特书的历史段落,林肯可以在该段落里被塑造成一个战时英雄和手腕精明的政治家。但是导演没有通过这种媚俗的方式继续神话这个已经被神话 过无数次的历史人物。斯皮尔伯格要一边小心的概括林肯的伟大理想和历史功勋,一边又为观众呈现伟人最人性化的一面。于是第十三修正案的签署和南北战争结束 的尾声成为了影片的剧情核心和时间背景。其中电影对林肯家室的大篇幅描绘使得林肯的人物性格立体丰满,同时人物形象也更加平易近人,让观众在观影之时有极 强的代入感。在斯皮尔伯格的镜头里,林肯是一个看上去有些脆弱和苍老的银幕形象,多年的战争已经让林肯身心交瘁,他佝偻的背影和轻柔的语调都和传统的伟人 形象相去甚远。但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是:正是在这个快要被岁月榨干的身躯下,一个伟大坚韧的灵魂维持着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 清了障碍。斯皮尔伯格这种由下而上的讲诉方式使得影片没有对观众进行空洞乏味的历史说教,而是让观众更加深刻和主动的去体会这段美国历史。
在《林肯》里,电影有多处激烈的斗争场面,不过这些场面不是发生在原野的战场上,而是发生在参议院的辩堂上的。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不 在于影片对历史场景的画面还原而是在于剧本对人物语言的精准把握。在我看过的所有斯氏电影中,从来没有见过哪部电影可以像《林肯》那样如此依赖人物的对白 讲故事。《林肯》在150分钟里包含了大量的室内戏和人物对白,剧本的用词非常考究,信息量巨大并切充满戏剧感。我承认如果不借助字幕的帮助这部电影里的 很多对白都听不懂,并且部分出现的地名人名需要结合影片之外的历史知识来理解。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美国历史系的学生,一般人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在影片的制作上,斯皮尔伯格这次显得非常克制。在影片的前半段,你可能几乎感受不到导演的个人痕迹。斯皮尔伯格收敛起了以往“伪文艺”的个人 风格,而将电影完全交给了故事。斯皮尔伯格御用的摄影师 Janusz Kaminski 和 配乐师 John Williams 也退居后座。除了影片的开头,电影几乎没有出现史诗般的视觉奇观和过渡煽情的配乐,影片的摄影和配乐都完全融入到了故事当中,点到即止,毫不喧宾夺主。也 许以上的这些做法会违背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甚至削弱“魅力电影”的观赏性,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才可以让电影变得更有价值(而不仅仅是一 个供大众消费的娱乐商品)。
此外,《林肯》不是一部乏味的教育片,斯皮尔伯格出众的商业才能并没有让《林肯》在娱乐上失败。他用他娴熟的叙事技巧冷静的控制着观众的观影 反应。当观众在毫无G点的电影画面中逐渐感到疲倦时,导演用一些机智俏皮的台词,小孩子幼稚的行为,还有说客在躲避枪火后不忘跑到对方脚下捡回文件单的段 落等来调节影片的气氛。此外,电影里极具爆发力和观赏性的表演也是不让影片冷场的一个重要元素。得益于剧组出色的选角,《林肯》拥有今年为止最精彩的群 戏。其中饰演林肯本尊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和饰演共和党激进派领袖 Thaddeus Stevens 的汤米·李·琼斯应该是锁定今年美国颁奖季大大小小的最佳男演员提名了。其中,我觉得汤米·李·琼斯奉献了他从影为止最精彩的表演。在他的脸上眉间,道道 皱纹都是戏,把一个狡猾机敏并且心藏秘密的政客演绎得丝丝入扣,很夺刘易斯的光芒。
其实当初第一次看到《林肯》的预告片时,我有些担心影片的质量,因为预告片的风格和去年《战马》的风格太像了。《战马》在我看来是一部典型的 好莱坞文艺片,是商业和艺术相互妥协的产物,在人文深度上与欧洲电影还有差距。但在看过《林肯》的成片后,之前的担心与疑虑都被打消了。斯皮尔伯格这次没 有刻意的去讨好主流的观众,而是认认真真的还原历史。就好比《太平洋战争》之于《兄弟连》,《林肯》把通俗肤浅的主旋律情调淡化了,而对历史更加尊重。所 以我觉得《林肯》不能算作是一部诸如《铁娘子》《胡佛传》那样的主流人物传记,史学家和学院派应该会更加欣赏这部电影。说到美国的主旋律,我觉得没有必要 将其作为《林肯》的一个弱点。因为林肯本人的事迹和理想就是跟随着美国“自由,平等”的主旋律发生的,不可能再上升到更高的视角去了。既然《林肯》的主旋 律不可避免,那决定电影的好坏就在于导演处理的方式了。这次斯皮尔伯格没有大张旗鼓的用炮弹,孩童还有人性去宣扬电影里的爱国主义或人文关怀,这次斯皮尔 伯格学会了融会贯通。他把电影的主旋律默默的潜伏在故事当中,真正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大师境界。
不过对于这部影片,我也有一些苛求的地方。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政治家,林肯并不是像电影描述的那样黑白分明。斯皮尔伯格还可以对林肯的伟人形 象进行一定的弱化,还可以从更多层面去讲诉一个客观无偏见的故事。诚然,在影片里,导演并没有对林肯一些灰色的政治手段遮遮掩掩,导演也用了相当的篇幅展 示了林肯手下的三个说客是如何通过一些低劣的手段帮助他在参议院获得投票的。不过导演从一开始就通过道德的制高点暗示这些手段都是必要的。此外,电影并未 提及林肯是美国殖民活动的积极支持者,以及他提倡白人至上的公共声明。这些人为的暗示和缺失的材料都使得斯皮尔伯格手中的林肯缺乏多面的辩证性,从而影响 到观众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斯皮尔伯格摆脱了好莱坞的商业束缚,拍出了一部让人尊敬的电影。《林肯》不仅叙事均衡,历史细节丰富,同时又尊重传统,不落入俗套,可以被看做是斯皮尔伯格最优秀的电影,同时,也是近年来最有力度的人物传记。
先录一点台词,这部电影林肯所有的动机都在其中:
“我认为,宪法赋予了我战争的权力,但没有人了解这些权力到底是什么。有人说这些权力并不存在,我也不知道,我认为我需要这些权力实际存在,来让我坚守维 护宪法的誓言。也就是说我认为我有权力把叛军手中的黑奴解放出来,算是战争中没收财产的一部分。这或许会让人怀疑我和他们是一伙的,他们认为奴隶是个人财 产,我坚决反对这一点。我从未这么认为,我很乐意人人获得自由。倘若把一个人称为财产,或者称为战争违禁品,或者其他什么,这一切就是我为什么要抓住这次 机会的原因。
下面说到关键的部分了。我要利用法律武器来没收战争财产,我也知道这法律仅仅适用于政府财产,或者交战双方国家居民的,但南方不是一个国家,所以我不能跟 他们谈判,所以如果根据法律,黑人确实是个人财产,我是否有权把这些个人财产从盟军手中夺走?前提是我坚持认为他们仅仅是盟军,而不是交战国的公民。还有 一点,我坚持这次的暴动,并不是来自我们南方各州,而是来自这些州内的盟军,这些州内的法律还是有效的。这就是说,因为是由州法律来决定黑人是否可以被当 做个人财产来进行买卖,联邦政府没有任何规定,至少现在没有,所以黑人在那些州里,就是奴隶、个人财产。所以我可以使用战时的权力来没收这些财产,救出他 们,但如果我要严格遵守州法律,我要如何合法地使用解放宣言来解放他们?除非我把州法律废除了。我觉得战争需要我做这些,我的誓言也需要我这样做。我觉得 我是对的,我也希望自己的做法是合法的。我仍旧这么希望。
两年前我宣布,他们可以翻身做主,并从此以后获得永远的自由。假设法庭裁定我没有权力这么做,法庭很可能这么裁定,假设这个废除奴隶的修正案从未存在过。 假设现在战争已经过去了。我就不能再使用战争权力,来无视法庭的裁定。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我必须无视。这些已经被我解放了的人们,会不会被迫重新做奴隶?这 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众议院讨论这个第十三修正案。进一步得到各州的批准,把这整个奴隶制都给取消,永远的取消,只要我还有能力,就是现在,这个月底,我需要 你们在背后支持我。我的内阁一向都支持我。”
以上是台词部分,我看着中文字幕一行行敲下来的,其实翻译的肯定不够精确,希望有更好的翻译版本,下面是我对这段台词传递的信息的理解,我觉得理解这段台词,之后电影中的其他情节就都好理解了。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美国的几项基本国策,第一个是宪法是高于一切的根本大法,第二个是公民的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三个是联邦和州之间、州与州之间的关系 是平等的,州保留随时退出联邦的权力。这三点就是横亘在林肯总统面前的三座大山,如果不能在战争结束前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林肯总统发动的内战将是非法 的,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在历史上,林肯总统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起码在电影里他也显然远不如史蒂文斯激进。林肯本质上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发动南北战争的初衷也并非 解放黑奴,而是维护国家统一。然而根据宪法,南方州是有权力脱离联邦另组国家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场南北战争对于南方而言,是北方 人发动的侵略战争。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罗伯特李将军,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会为南方而战,因为他是在保家卫国。
于是在这场战争中,北方并非占据道德制高点,因为他们的行为是违宪的。所以林肯总统必须从道德和现实上摆脱这种局面,而最终,用林达的话来说,他“找到了 永恒的诉求”——解放黑奴。为人类解放而战!这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是道德的制高点,而现实中,此举也赢得了全体黑人的支持,战争的天平由此倾斜了。
然而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这只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而且是通过战争机器强力推动的,但它是违法的。如果南北战争不是一场侵略战争,而是一场内战,那么 南方州的法律仍然是有效的,黑人就是财产,对黑人的解放就是对个人财产的剥夺,这是宪法所不允许的。同时州与联邦是平等的,美国总统、国会都没有权力废除 州法律,只有当州法律违宪的时候,才能由最高法院宣布废除。而现实情况是,这些法律并不违宪,恰恰是林肯发动的战争是违宪的。
于是乎林肯总统所要做的,就是让废除奴隶制的主张变成宪法修正案,只有这样,他的战争才被赋予合法性,而那些州法才有可能废除,而这一切,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完成,否则当南方州回归之后,他很可能失去对议会的控制,同时还可能面临被弹劾的风险。
在这个废除奴隶制的永恒诉求下,林肯竭尽所能,甚至使用了很多不光彩的办法,促成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让这场战争成为了正义的、为解放黑奴而战的 “内战”。尽管如此,林肯的行为仍然证明了他的伟大之处,这行为把他同一个独裁者区分开来。首先他仍然坚信通过法律而不是他手中强大的权力来解决问题,我 想这是一个民选总统和一个独裁者的本质区别。同时林肯总统认为只有宪法才能“把整个奴隶制取消,永远取消”。而独裁者所面临的,往往是人亡政息。
当然,林肯毕竟依靠战争而不是程序正义完成了这一切,所以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可以说,这项修正案是林肯强加到南方各州头上的。也因此遭到了激烈的反 抗,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林肯总统遇刺身亡。而漫长的后果就是美国南方各州长达数十年的种族隔离——用南方州的话来讲,这叫分离并且平等。他们承认法律赋予黑 人的平等权利,但他们在生活上拒绝和黑人在一起。
我们坐在银幕前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臧否人物,但如果回到那个年代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我们又分明能感受到人类良知的力量——对平等的追求,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以及对法律的敬仰,这部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输出着这样的价值观。
而我也必须回应一句,向伟大的亚伯拉罕·林肯致敬!
编剧: Doris Kearns Goodwin / 托尼·库什纳 / 约翰·洛根 / Paul Webb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莎莉·菲尔德 / 汤米·李·琼斯 /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李·佩斯 / 詹姆斯·斯派德 / 杰基·厄尔·哈利 / 大卫·斯特雷泽恩 / 布鲁斯·麦克吉尔 / 大卫·科斯塔贝尔 / 约翰·浩克斯 / 迈克尔·斯图巴 / 戴恩·德哈恩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2-11-16(美国)
片长: 150分钟
又名: 林肯传
IMDb链接: tt0443272(评分:4.5/5)
《一夜风流》的导演兼制作人弗兰克·卡普拉曾说过:“在好莱坞,能够按照自己想法创作的导演没有几个”,因为一部好莱坞的电影必须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互相博弈,在好莱坞,电影首先是为观众设计的商品,其次才是艺术家的创作载体。
难能可贵的是,《林肯》的导演,从70年代中期起就家喻户晓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如今在商业上的成就以及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允许他借力好莱坞 去认认真真的拍一部电影。这个老顽童在好莱坞的商业与艺术之间把玩了40余载之久,如今,他已经可以越过制片人(他就是其中之一)和投资商,开始严肃的拍 一部属于自己的艺术电影了。《林肯》就是一部可以展现了斯皮尔伯格迄今为止最高艺术成就的电影,也是即他93年《辛德勒名单》后最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 作品。而相比于《辛德勒名单》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观众,《林肯》通过更加娴熟的电影技巧和克制收敛的叙事方式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还魂。
在美国的历史中,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个被教科书神话过的人物。他早期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当选美国总统后的赫赫功勋是无法通过一部电影的容量来 涵盖的。斯皮尔伯格很聪明的把影片的切入点缩小到了林肯遇刺前的最后四个月里,将观众直接带入到这个人物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从商业角度考虑,南北战 争是一个可以被大书特书的历史段落,林肯可以在该段落里被塑造成一个战时英雄和手腕精明的政治家。但是导演没有通过这种媚俗的方式继续神话这个已经被神话 过无数次的历史人物。斯皮尔伯格要一边小心的概括林肯的伟大理想和历史功勋,一边又为观众呈现伟人最人性化的一面。于是第十三修正案的签署和南北战争结束 的尾声成为了影片的剧情核心和时间背景。其中电影对林肯家室的大篇幅描绘使得林肯的人物性格立体丰满,同时人物形象也更加平易近人,让观众在观影之时有极 强的代入感。在斯皮尔伯格的镜头里,林肯是一个看上去有些脆弱和苍老的银幕形象,多年的战争已经让林肯身心交瘁,他佝偻的背影和轻柔的语调都和传统的伟人 形象相去甚远。但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是:正是在这个快要被岁月榨干的身躯下,一个伟大坚韧的灵魂维持着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 清了障碍。斯皮尔伯格这种由下而上的讲诉方式使得影片没有对观众进行空洞乏味的历史说教,而是让观众更加深刻和主动的去体会这段美国历史。
在《林肯》里,电影有多处激烈的斗争场面,不过这些场面不是发生在原野的战场上,而是发生在参议院的辩堂上的。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不 在于影片对历史场景的画面还原而是在于剧本对人物语言的精准把握。在我看过的所有斯氏电影中,从来没有见过哪部电影可以像《林肯》那样如此依赖人物的对白 讲故事。《林肯》在150分钟里包含了大量的室内戏和人物对白,剧本的用词非常考究,信息量巨大并切充满戏剧感。我承认如果不借助字幕的帮助这部电影里的 很多对白都听不懂,并且部分出现的地名人名需要结合影片之外的历史知识来理解。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美国历史系的学生,一般人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在影片的制作上,斯皮尔伯格这次显得非常克制。在影片的前半段,你可能几乎感受不到导演的个人痕迹。斯皮尔伯格收敛起了以往“伪文艺”的个人 风格,而将电影完全交给了故事。斯皮尔伯格御用的摄影师 Janusz Kaminski 和 配乐师 John Williams 也退居后座。除了影片的开头,电影几乎没有出现史诗般的视觉奇观和过渡煽情的配乐,影片的摄影和配乐都完全融入到了故事当中,点到即止,毫不喧宾夺主。也 许以上的这些做法会违背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甚至削弱“魅力电影”的观赏性,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才可以让电影变得更有价值(而不仅仅是一 个供大众消费的娱乐商品)。
此外,《林肯》不是一部乏味的教育片,斯皮尔伯格出众的商业才能并没有让《林肯》在娱乐上失败。他用他娴熟的叙事技巧冷静的控制着观众的观影 反应。当观众在毫无G点的电影画面中逐渐感到疲倦时,导演用一些机智俏皮的台词,小孩子幼稚的行为,还有说客在躲避枪火后不忘跑到对方脚下捡回文件单的段 落等来调节影片的气氛。此外,电影里极具爆发力和观赏性的表演也是不让影片冷场的一个重要元素。得益于剧组出色的选角,《林肯》拥有今年为止最精彩的群 戏。其中饰演林肯本尊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和饰演共和党激进派领袖 Thaddeus Stevens 的汤米·李·琼斯应该是锁定今年美国颁奖季大大小小的最佳男演员提名了。其中,我觉得汤米·李·琼斯奉献了他从影为止最精彩的表演。在他的脸上眉间,道道 皱纹都是戏,把一个狡猾机敏并且心藏秘密的政客演绎得丝丝入扣,很夺刘易斯的光芒。
其实当初第一次看到《林肯》的预告片时,我有些担心影片的质量,因为预告片的风格和去年《战马》的风格太像了。《战马》在我看来是一部典型的 好莱坞文艺片,是商业和艺术相互妥协的产物,在人文深度上与欧洲电影还有差距。但在看过《林肯》的成片后,之前的担心与疑虑都被打消了。斯皮尔伯格这次没 有刻意的去讨好主流的观众,而是认认真真的还原历史。就好比《太平洋战争》之于《兄弟连》,《林肯》把通俗肤浅的主旋律情调淡化了,而对历史更加尊重。所 以我觉得《林肯》不能算作是一部诸如《铁娘子》《胡佛传》那样的主流人物传记,史学家和学院派应该会更加欣赏这部电影。说到美国的主旋律,我觉得没有必要 将其作为《林肯》的一个弱点。因为林肯本人的事迹和理想就是跟随着美国“自由,平等”的主旋律发生的,不可能再上升到更高的视角去了。既然《林肯》的主旋 律不可避免,那决定电影的好坏就在于导演处理的方式了。这次斯皮尔伯格没有大张旗鼓的用炮弹,孩童还有人性去宣扬电影里的爱国主义或人文关怀,这次斯皮尔 伯格学会了融会贯通。他把电影的主旋律默默的潜伏在故事当中,真正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大师境界。
不过对于这部影片,我也有一些苛求的地方。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政治家,林肯并不是像电影描述的那样黑白分明。斯皮尔伯格还可以对林肯的伟人形 象进行一定的弱化,还可以从更多层面去讲诉一个客观无偏见的故事。诚然,在影片里,导演并没有对林肯一些灰色的政治手段遮遮掩掩,导演也用了相当的篇幅展 示了林肯手下的三个说客是如何通过一些低劣的手段帮助他在参议院获得投票的。不过导演从一开始就通过道德的制高点暗示这些手段都是必要的。此外,电影并未 提及林肯是美国殖民活动的积极支持者,以及他提倡白人至上的公共声明。这些人为的暗示和缺失的材料都使得斯皮尔伯格手中的林肯缺乏多面的辩证性,从而影响 到观众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斯皮尔伯格摆脱了好莱坞的商业束缚,拍出了一部让人尊敬的电影。《林肯》不仅叙事均衡,历史细节丰富,同时又尊重传统,不落入俗套,可以被看做是斯皮尔伯格最优秀的电影,同时,也是近年来最有力度的人物传记。
先录一点台词,这部电影林肯所有的动机都在其中:
“我认为,宪法赋予了我战争的权力,但没有人了解这些权力到底是什么。有人说这些权力并不存在,我也不知道,我认为我需要这些权力实际存在,来让我坚守维 护宪法的誓言。也就是说我认为我有权力把叛军手中的黑奴解放出来,算是战争中没收财产的一部分。这或许会让人怀疑我和他们是一伙的,他们认为奴隶是个人财 产,我坚决反对这一点。我从未这么认为,我很乐意人人获得自由。倘若把一个人称为财产,或者称为战争违禁品,或者其他什么,这一切就是我为什么要抓住这次 机会的原因。
下面说到关键的部分了。我要利用法律武器来没收战争财产,我也知道这法律仅仅适用于政府财产,或者交战双方国家居民的,但南方不是一个国家,所以我不能跟 他们谈判,所以如果根据法律,黑人确实是个人财产,我是否有权把这些个人财产从盟军手中夺走?前提是我坚持认为他们仅仅是盟军,而不是交战国的公民。还有 一点,我坚持这次的暴动,并不是来自我们南方各州,而是来自这些州内的盟军,这些州内的法律还是有效的。这就是说,因为是由州法律来决定黑人是否可以被当 做个人财产来进行买卖,联邦政府没有任何规定,至少现在没有,所以黑人在那些州里,就是奴隶、个人财产。所以我可以使用战时的权力来没收这些财产,救出他 们,但如果我要严格遵守州法律,我要如何合法地使用解放宣言来解放他们?除非我把州法律废除了。我觉得战争需要我做这些,我的誓言也需要我这样做。我觉得 我是对的,我也希望自己的做法是合法的。我仍旧这么希望。
两年前我宣布,他们可以翻身做主,并从此以后获得永远的自由。假设法庭裁定我没有权力这么做,法庭很可能这么裁定,假设这个废除奴隶的修正案从未存在过。 假设现在战争已经过去了。我就不能再使用战争权力,来无视法庭的裁定。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我必须无视。这些已经被我解放了的人们,会不会被迫重新做奴隶?这 就是为什么我需要众议院讨论这个第十三修正案。进一步得到各州的批准,把这整个奴隶制都给取消,永远的取消,只要我还有能力,就是现在,这个月底,我需要 你们在背后支持我。我的内阁一向都支持我。”
以上是台词部分,我看着中文字幕一行行敲下来的,其实翻译的肯定不够精确,希望有更好的翻译版本,下面是我对这段台词传递的信息的理解,我觉得理解这段台词,之后电影中的其他情节就都好理解了。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美国的几项基本国策,第一个是宪法是高于一切的根本大法,第二个是公民的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三个是联邦和州之间、州与州之间的关系 是平等的,州保留随时退出联邦的权力。这三点就是横亘在林肯总统面前的三座大山,如果不能在战争结束前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林肯总统发动的内战将是非法 的,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在历史上,林肯总统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起码在电影里他也显然远不如史蒂文斯激进。林肯本质上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发动南北战争的初衷也并非 解放黑奴,而是维护国家统一。然而根据宪法,南方州是有权力脱离联邦另组国家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场南北战争对于南方而言,是北方 人发动的侵略战争。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罗伯特李将军,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会为南方而战,因为他是在保家卫国。
于是在这场战争中,北方并非占据道德制高点,因为他们的行为是违宪的。所以林肯总统必须从道德和现实上摆脱这种局面,而最终,用林达的话来说,他“找到了 永恒的诉求”——解放黑奴。为人类解放而战!这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是道德的制高点,而现实中,此举也赢得了全体黑人的支持,战争的天平由此倾斜了。
然而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这只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而且是通过战争机器强力推动的,但它是违法的。如果南北战争不是一场侵略战争,而是一场内战,那么 南方州的法律仍然是有效的,黑人就是财产,对黑人的解放就是对个人财产的剥夺,这是宪法所不允许的。同时州与联邦是平等的,美国总统、国会都没有权力废除 州法律,只有当州法律违宪的时候,才能由最高法院宣布废除。而现实情况是,这些法律并不违宪,恰恰是林肯发动的战争是违宪的。
于是乎林肯总统所要做的,就是让废除奴隶制的主张变成宪法修正案,只有这样,他的战争才被赋予合法性,而那些州法才有可能废除,而这一切,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完成,否则当南方州回归之后,他很可能失去对议会的控制,同时还可能面临被弹劾的风险。
在这个废除奴隶制的永恒诉求下,林肯竭尽所能,甚至使用了很多不光彩的办法,促成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让这场战争成为了正义的、为解放黑奴而战的 “内战”。尽管如此,林肯的行为仍然证明了他的伟大之处,这行为把他同一个独裁者区分开来。首先他仍然坚信通过法律而不是他手中强大的权力来解决问题,我 想这是一个民选总统和一个独裁者的本质区别。同时林肯总统认为只有宪法才能“把整个奴隶制取消,永远取消”。而独裁者所面临的,往往是人亡政息。
当然,林肯毕竟依靠战争而不是程序正义完成了这一切,所以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可以说,这项修正案是林肯强加到南方各州头上的。也因此遭到了激烈的反 抗,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林肯总统遇刺身亡。而漫长的后果就是美国南方各州长达数十年的种族隔离——用南方州的话来讲,这叫分离并且平等。他们承认法律赋予黑 人的平等权利,但他们在生活上拒绝和黑人在一起。
我们坐在银幕前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臧否人物,但如果回到那个年代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我们又分明能感受到人类良知的力量——对平等的追求,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以及对法律的敬仰,这部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输出着这样的价值观。
而我也必须回应一句,向伟大的亚伯拉罕·林肯致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