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汤姆·提克威 / 拉娜·沃卓斯基 / 安迪·沃卓斯基
编剧: 汤姆·提克威 / 安迪·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 汤姆·汉克斯 / 哈莉·贝瑞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雨果·维文 / 吉姆·斯特吉斯 / 裴斗娜 / 本·卫肖 / 詹姆斯·达西 / 周迅 / 凯斯·大卫 / 大卫·吉雅西 / 苏珊·萨兰登 / 休·格兰特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官方网站: cloudatlas.warnerbros.com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美国 / 香港 / 新加坡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1-31(中国大陆) / 2012-10-26(美国)
片长: 134分钟(中国大陆) / 172分钟(美国)
IMDb链接: tt1371111
官方小站: 电影《云图》
编剧: 汤姆·提克威 / 安迪·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 汤姆·汉克斯 / 哈莉·贝瑞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雨果·维文 / 吉姆·斯特吉斯 / 裴斗娜 / 本·卫肖 / 詹姆斯·达西 / 周迅 / 凯斯·大卫 / 大卫·吉雅西 / 苏珊·萨兰登 / 休·格兰特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官方网站: cloudatlas.warnerbros.com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美国 / 香港 / 新加坡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1-31(中国大陆) / 2012-10-26(美国)
片长: 134分钟(中国大陆) / 172分钟(美国)
IMDb链接: tt1371111
官方小站: 电影《云图》
《云图》是一部正能量电影。
虽然正能量这个词如今已经被用到泛滥,但是它的确能传递出《云图》的精气神。这部光看片名有点不明所以的电影由六个故事构成,它想和观众们探讨的,其实是一个片中已经借主角之口讲出来的事实:
在浩瀚的宇宙和人类漫长的历史里,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好像都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懈努力,才能让善良的种子才最险恶的环境里也能存活下来,最后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人类历史的进程,经过时空的洗礼,在历史的漫漫长河里折射出耀眼的光辉。
基于这一个理念,去理解《云图》所讲述的六个故事,就变得好理解了。《云图》的时间跨度长达千年,原著小说选取了一下六个时间点去讲述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如何改变历史的——
1.1849年的太平洋岛国,一个生病的美国律师目睹了黑奴的悲惨遭遇,决定要改变这一切;但在回国的船上,凶险正等着他;
2.1936年的剑桥,一个落魄的作曲家想纪录年迈的知名大音乐家的作品,并协助他谱出传世乐章,而他并不会知道,这即将到来的传世乐章就是《云图六重奏》;
3.1973年的旧金山,一个记者努力的追查核电站的黑幕,将自己卷入杀机当中;
4.2012年的伦敦,一个濒临破产的年迈出版商被自己的哥哥关进了凶恶的老人院;在老人院里,这个老头子和其他几个老人一起策划“越狱”;
5.2144年的新首尔。克隆人裴斗娜和周迅是餐厅的服务员,某一天周迅被管理者杀害,这令裴斗娜意识到生命是可以自己去争取自由的。她开始在反政府组织的带领下渐渐觉醒;
6.无数年后的夏威夷岛,那时候人类文明已经毁灭衰落了106年。一群岛上的土著被野蛮的食人族所侵略,到了灭绝的边缘;这时候,地球上最后一群还掌握着先进科技的“先知”们找到了土著人,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如何拯救地球文明……
如果光是看这六个故事,其实很难让观众去明白一点——“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的确,比如第四个飞越老人院的老头子,他的故事如果独立来 看,就是一个三流的家庭喜剧;而第二个剑桥同性恋的故事,又只是一个文艺而忧伤的爱情电影罢了;真要把这部电影当成“科幻片”,也就最后两个故事还算是扯 得上关系。
但这六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关联性和主题的隐晦。看上去,好像除了第六个开宗明义的讲述要拯救地球文明之外,这些故事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它们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以当事人都不知道的某种机缘巧合,去不停的影响着后人——
第一个故事里的律师,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日记;而这本日记,被第二个故事里的作曲家所拿到,不停的翻看,并给予自己某种灵感,写就了 《云图六重奏》;第三个故事里的主角女记者,读到了当年作曲家和同性恋男友来往的书信,并成为了交换证物的关键道具;第四个故事里,当年女记者的邻居,根 据读到的信,写就了一本小说,让出版商出版了,而出版商最终也功成名就,将自己的人生拍成了一部喜剧电影;第五个故事里,克隆人裴斗娜看到了这部喜剧电影 里的一些片段,片段里关于自由的阐述,让她觉醒,并最终向全世界还在被奴役的其他人讲述了一番壮烈激昂的自由宣言;到了第六个故事里,正是裴斗娜这番自由 宣言,在数百年来不停的口耳相传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类顽强战斗、生存,并将裴斗娜奉若神明……
导演独具匠心的把六个故事以非线性叙事剪辑到了一起,让观众在六个时空之中不停的穿梭。所以,大部分观众在看第一遍《云图》的时候肯定会有一 些困惑,尤其是导演为了表达出自由勇敢这些正能量无关肤色、无关种族甚至无关性别,让演员们不停的去扮演各个年代的各种角色,比如周迅,演了白人部落里的 满脸雀斑的小女孩,又演了克隆人,还演了一个臃肿的男管理员;这对于观众的聚精会神程度有了相当的要求,而这也让《云图》成为一部可以看很多遍,每次看都 能品味到一些新东西、值得反复琢磨的电影。
其实从《黑客帝国》甚至更早的《惊世狂花》里,沃卓斯基姐弟对于“自由”在人类历史中所占据的重要性就从来没有怀疑过。《惊世狂花》里一心想 改变自己生活困境的女人的抗争;《黑客帝国》里带领人类摆脱被机器奴役命运的Neo乃至《V字仇杀队》里带上面具,打正旗号宣扬“自由”的V怪客,沃卓斯 基姐弟一直不停的用电影的影像文本去向观众灌输“自由可贵”的价值观。
六个故事,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就是饰演克隆人的裴斗娜被捕入狱之后,死之前的眼神。那一刻她犹如当年戊戌变法失败的谭嗣同,明知自己的命运 会结束,但她知道,她已经告诉了全世界真相,种子已经在人民的心中萌芽。革命需要流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以,她即便自己牺牲,却并不感 到遗憾——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得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在于,你做过什么。六个时空里的六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去做了那些在生命里看似微不足 道的事,但,却一刻永恒。
友情提示:这片不太适合谈恋爱啊休闲周末啥的...太闷了
一. 我的整体评价不算太高
虽然我的整体评价不高,但是我得说明,我可是沃卓斯基这对古怪兄弟,不,兄妹的小粉丝。还记得当年《黑客帝国》出来的时候,我正上中学,在楼道里三百六十度扭腰躲子弹,还差点把腰给扭了。黑风衣黑墨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我认为“酷”的顶峰。
再一晃《v字仇杀队》出来时,我已经上了大学,那时年幼无知,恰好极度迷恋朋克和无政府主义,我嚓,这片子太对我的胃口了,我还曾淘宝了个v的面具带着去参加音乐节呢。
所以当得知他们在拍《云图》,片子出来以前,我是非常的期待的。不知是因为胃口吊得太高,还是影片确实违背了叙事的基本原理,看了片子以后,觉得虽然谈不上难看,但是也没有达到神作的程度吧。
沉下心来,分析了几点原因,包括了看点,优势和不足,在这小絮叨一下吧。
二. 《云图》的特色——并列式叙事的几句废话
先铺垫几句笔者对叙事的私货:在大多数的电影故事中,最为主流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完整叙事作品,即从片头到片尾,讲的是一个事。大家印象深刻的 经典电影,十有八九都是这种大众化传统的叙事。尽管时代在进步,电影故事也越来越花哨,存在着比如多线索叙事,时空穿插剪辑等创新手段,但是一个电影说一 个事仍然是最主流的。
戏中戏结构则是一种稍微复杂的情况,戏剧中比电影中更为常见,通常来说,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数量总是有限的,并且不同故事的比例关系不统一,一 般总要有一个主故事,和相对次要的里故事,或者正好相反,外故事只是形式主义和比对作用,里故事才是电影的重点,这类故事欧洲人在几十年前拍了不少,不过 由于其冲淡了单一故事的戏剧冲突,一旦观众厌倦了戏中戏的概念噱头,倒也没有太复杂的东西了。
稍微另类一点的则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即在同一主题下,相互并列存在的几个短故事,最著名的,恐怕是《党同伐异》了吧。并列式故事最大的 问题是,每一个故事的体量相对较小,因此很难把复杂的事说的清楚。尤其是情节转折也比较少,因此难免给人以重复或单薄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并列式结构 非常冒险,在用形式的噱头pk观众固有的观影期待、规律和经验,谁赢谁输说不好,但是毕竟不能常用,你看哪个80岁的大师是一直靠剑走偏锋混饭的呢。
总体而言,主流的并列式结构通常是3个故事,也就是每个故事三十到四十分钟,这样相对的每个故事可以讲述的比较充分,故事也比较好编排,(你 看微电影栏目剧情景剧都是二三十分钟的吧)如果你拿《地球之夜》反驳我,说五个故事照样精彩,那太好了,我正要说,那是发生在单一空间内的五个场景,人物 简单,其状态也一目了然。恰好从侧面说明了说交代不同故事的信息,增添每个故事的单位时间观赏性,是并列式故事结构的软肋和难点。
三. 《云图》的内容——六个迥异的故事
《云图》片长三小时,一共六个故事,因为是小说改编,还是单独来看看六个故事吧。在这里,笔者先不按照小说或者电影的叙事和时空顺序,单独的给他们摘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也是小说的排列顺序。
1.亚当的航行日记1850
年轻的主人公在南太平洋岛屿旅行,见证了黑人被奴役,(压迫与反抗是贯穿6个故事的母题)主角因患病坐船返回家乡,在船上搭救了逃亡的黑人奴 隶。为主角治病的医生见利忘义,妄图加害主角,(残暴、加害与救赎也是几个故事的共通),幸好主角被黑人奴隶所救,深受感动,终于回到了故乡与妻子相见, 并致力于废除奴隶运动。他的旅途被写成了一个日记。
小说文体:日记体
影片风格:情节、探险猎奇(航海)
2.来自希德海姆庄园的信1936
年轻的音乐家告别基友,去伦敦投身音乐创作,却经历了创作受阻,爱情失败,人生悲凉等事,并以信件形式寄给好基友,最后主角开枪自杀。(遗书 中提到了轮回、美丽新世界,可视为点题)故事中提及了一本日记,是故事1。而主人公在这个故事里创作的音乐叫做《云图六重奏》,即整个《云图》的框架。
小说文体:书信体
影片风格:情感、基友
3.半衰期——路易莎的第一个迷 1975
女主角是一个小记者,因为意外,邂逅了物理学家,无意的被置身于反应堆阴谋之中,遭遇追杀,身陷险境。后被黑人相救,侥幸逃生。途中发现了若干信件,即故事2所提及的信。
小说文体:悬疑小说
影片风格:枪战、悬疑、阴谋
4.卡文迪许的苦难经历 2012
主角是个出版商老头,因为签约的硬汉作家杀了人,造成图书大卖,发了财。却被作家的帮派兄弟勒索恐吓,只好投奔兄长,结果被兄长出卖,关进了恐怖老人院。最后终于在一群老人的配合下合力出逃。在这个故事里,出版商收到了一份书稿,是第三个故事。
小说文体:自传
影片风格:情节、轻喜剧
5.星美451的记录仪 2144
在2百年后的未来,主角是个克隆人服务员。因为看到好友“周迅”的觉醒失败,主角也觉醒了,与反政府组织合作,并和帅哥相爱,后作出自我牺牲,揭露了政府残忍利用克隆人的阴谋。故事中穿插的,则是一个电影片段,即故事4的某段情节。
小说文体:案件问讯记录
影片风格:科幻、政治、
6.思路刹路口及以后 很多年以后
世界末日后,人类重新进入了原始社会,人类分成了普通青年(河谷人),文艺青年(先知),二逼青年(食人族)。文艺青年科学家需要考察遗迹, 以便召唤太空人拯救地球,于是和普通青年主人公向着遗迹前去,中途揭开了第五个故事星美的真相。最后普通青年搞定了白富美,在外星生了一堆孩子。中间有魔 幻的心魔和预言,带有了神话色彩。
小说文体:口头化回忆体
影片风格:神话、科幻、动作
仔细看一下每个故事你会发现,每个故事自己也是有着一个结构递进的,先是有一个小引子,比如出版商的作家惹事,或者记者遇到电梯事故,接着才有一个突然转向,转到投奔哥哥或者教授被杀。这种不同故事之间的相似结构,也需要关注。
四. 小说与电影中的故事排列方式
在小说里面,因为写作的跳跃程度不如镜头灵活,我是指,你不能写一句a立刻切到b,多少还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6个故事实际上是按照上下部 呈现的,每个故事分了两半,先是123456,因为故事之间环环相扣,所以6也就是世界末日的故事,正好能够衔接起5的结局,以此类推,按照54321又 把结局倒着倒回去。
这样小说里的故事结构比较端庄典雅,6种文体迥异,顺序是12345654321,很有对称美感,规律明显。
而电影里,则没有遵循这种一个故事切两半的对称形式,而是利用剪辑把每个故事处理得更加细碎,而按照时间先后的排列顺序也被打破,在时空上显得更加凌乱。
笔者以为,这种改动的效果自有利弊,正面说,可以更好地发挥影像的技术优势,营造更加开阔的全景式影像空间。同时可以弥补小说起伏简单的缺陷,参考一下电影的情节起伏点规律,让影片尽力保持着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
比如片尾,6个结局的排列,你会发现其顺序的变化是有原因的,利用6个不同类型的故事结局的差异,来堆出一个具有情绪曲线变化的“电影高 潮”:先是自杀刺激一下,然后家庭伦理煽情一下,然后是喜剧冲缓下,接着是星美的死刑升华一下,最后再收到爷孙全家乐,给一个温和舒缓的结尾。你看,这其 实还是一般电影的情绪曲线吧。
但是这种打散了的故事素材切换,其缺点也暴露了出来,那就是过于凌乱,如果按照原有故事的结构顺序,更具有形式主义美感,观众会明白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因此存在一定的心理预期,出戏入戏也有个精神准备,但是现在跳的过于诡异,让观众很难深入到故事的内核之中。
尤其重要的是,原来的故事文字本身的表达,让阅读非常直观能感受到彼此的区别,而影像尽管存在风格差异,但是毕竟转变要温和许多。切来切去,还是难免会感到乏味和雷同。
五.仅叙事来说,《云图》不好看
与大多数的电影,尤其是主流院线片相比,《云图》的结构显然比较独特,整体上还是近似于《党同伐异》这样同一主题的独立故事,围绕着压迫与反抗,稳定与变量展开叙述。
风格与理念之争不谈,仅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这样操作具有违背电影原理的硬伤,注定了这是一个难看的电影。首先是观众在6个不同的故事中跳来 跳去,注意力被极度的分散,尽管时空和场景差异较明显,但是,6个故事确实也太多了,因为每一个故事本身还是有场景的跨度变化,以及超过3个角色以上的人 物关系所组成,因此这就让电影中的主角概念,早就打破了常见的四梁八柱,而达到二十个左右重要程度相似的角色。观众的注意力分散,带来了不能移情的问题, 而有限的银幕时间,减去观众的自然反应时间,又冲淡了观众对某一角色的连贯印象。
显然这个问题创作团队也考量到了,因此采取了演员套拍的手法,每个主演扮演了3——4个角色。这样的方式固然能够减少演员数量,但是笔者以 为,对上面提到的凝聚影片不能取到太强效果,甚至于观众绞尽脑汁找演员,以及抓拙劣化妆的精神头,更让人不集中了。当然了,这种演员集体大反串,更多的还 是从“轮回”的角度对主题进行升华。只可惜演员和信息之间拉近不同故事的距离,营造出一种关于人类全景和轮回的意味,对于每个故事的复杂程度,并不能起到 实质的帮助。
这似乎是整个影片最大的死穴。
而单说6个故事,因为是小说改编的缘故,有一些意思,但并没有做到极致,由于篇幅所限,意犹未尽感颇为强烈。选择形式感最强的《星美》的故事 举例吧,近似于《银翼杀手》加上《黑客帝国》加上《1984》甚至还有点《攻壳机动队》的豪华山寨版。其故事的核心是一个克隆人觉醒,被人救了,随即发现 真相,自我牺牲。因为故事篇幅太短暂,缺少必要的起承转合,加上前面说的,每一个故事本身还有引子,比如周迅的死作为引子固然合适,但是似乎抢占了本来就 不多的故事空间。而最后角色的牺牲必须要建立在人物形象立起来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男女主角的情感戏显然突兀和短暂,不引人怜惜,政府的作恶多端也没能很好 的体现,至于动作场面和“科幻”的表现,肯定会让人感觉不过瘾。
以此类推,6个故事都是概念和形式大于内容,恐怕这也是整个影片让人觉得华而不实的一个缩影吧。
六. 当然《云图》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在于标准不同
实际上笔者看来,如果刨去每个故事背后的形而上的概念和意义,恐怕影片与6个套拍的又剪在一起的微电影,也不能好看更多。因此如果你抱着牛逼 大师的观念去解读,自然能说出很多形式创新的道道来,但是你要是仅作为一般看片的角度,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把一块切糕剁成六 块,上面葡萄干和花纹还有点联系,但是你吃一块就知道什么味道,有必要连吃3小时吗,这也太腻歪了。在实际观影的过程中,只要前三十分钟的新鲜劲过了,这 种概念的创新甚至不能坚持到影片结束。
笔者仅是一般兴趣爱好者的角度对《云图》成片效果,理想效果(观念和美学的意义)以及因体裁产生的变化和局限进行分析,只能代表个人一个相对寡淡的立场和观点。
不同的标准,对《云图》的评价也必然不同。例如科幻迷来说,肯定是神片,对热衷于研究演员八卦的观众来说,《云图》里一人饰演6角的手法,也会被津津乐道。
所以说,《云图》的形式主义和观念意义,要远大于其成片的实际故事性和感染力,可惜在当下传统的拍摄和观影手法中,我是指,没有全息观影的迅 速带入感,没有观众互动的参与感,没有时空自由组合的新鲜感,这些很科幻的观影技术革命的话,《云图》毕竟算不上一个很好看的电影。
一些奇怪业务。。。
http://www.douban.co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