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寻找台湾电影的魂《10+10》


十加十 10+10 (2011)

导演: 王小棣 / 王童 / 朱延平 / 何蔚庭 / 吴念真 / 沈可尚 / 侯孝贤 / 侯季然 / 张艾嘉 / 张作骥 / 陈玉勋 / 陈国富 / 陈骏霖 / 杨雅喆 / 郑文堂 / 郑有杰 / 萧雅全 / 戴立忍 / 钟孟宏 / 魏德圣
编剧: 杨雅喆
主演: 舒淇 / 梅芳 / 张韶涵 / 戴立忍
类型: 剧情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1-12-16
片长: 114分钟
又名: Ten Plus Ten
IMDb链接: tt2243123











 严格来说,《10+10》这份名单并不足以反应台湾电影的创作全貌,它缺少了正在积极参与内地合拍创作的钮承泽、林书宇、苏照彬、陈正道等人,同时像蔡明亮、李安这种游离在金马和台湾视野之外的导演也没有入选。或许,主办方要的是这个短篇集的纯粹性,即台湾味道要浓,要正统。然而,这个理由并无法解释朱延平和张艾嘉的入选。或许,面对这两位在资历上的德高望重,金马实在规避不了。 
   
  这个导演名单的始于80年代,即最早拍片的王童和侯孝贤,而像“后生仔”的何蔚庭、沈可尚、侯季然等人,内地影迷恐怕也不大熟悉。猛然看上去,里头好像有很多位女导演,像王小棣和张艾嘉,更为女同色彩的周美玲并没有入围。而听上去像女人名字的陈玉勋、杨雅喆、萧雅全,他们其实都是男导演。尤其是萧雅全这种,他居然拍了一个关于女人胸围的无聊短片,从性别角度上,实在难以解释。有人说,正因为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较高,男性不再需要一味的展露和追求阳刚之气,转而变娘。反映在这几个导演导演身上,确实也别有一番意味。 
   
  在大银幕上第二遍重温,我发现,个人不喜欢的短片足有八九个(魏德圣、郑文堂、沈可尚、张艾嘉、朱延平、何蔚庭、戴立忍、萧雅全、陈俊霖),但我依然想推荐这个短片集,算是一览台湾电影的景象。 
   
  魏德圣的短片十分偷懒,顺道还给自己的第二部长片《赛德克·巴莱》打广告,恶劣程度跟何蔚庭的《100》不相上下,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我都懂,可说完短片内容也就一句话的事情,实在没有拍出来的必要。郑文堂的老人题材跟何蔚庭撞了车,搬弄个虚拟的面对面,算是台湾常见的心灵鸡汤。沈可尚的短片莫名其妙,女司机解释大半天就等一个高潮的到来。张艾嘉的短片过于矫情,通篇的自白说教,试图表现得与众不同、与过去的自己不同,结果落了个老生常谈。 
   
  朱延平怀念过去的自己和《亚细亚的孤儿》,这是好事,然而小甜甜甘于自毁的形象和无比用力的演法(我很苦),实在叫人吃不消。何蔚庭就是骗钱的,即便把邵跑跑(邵逸夫)叫来也不顶事,因为这拍的是台湾电影。作为最应该快进的一段短片,《100》还比不上《美好2012》里的蔡明亮,因为这边只走了几分钟,蔡明亮让李康生磨了二十分钟,当真是骗钱不要命。戴立忍拿桂纶镁当缪斯,又一段云里雾里的故事,他拍的实在没有演的好。萧雅全的两个女人无聊透顶,无论是说CUP还是换衣服,都比他的《第36个故事》还要无聊。陈俊霖的街巷故事同样不知所云,大费周章、一堆硬伤,不管搬家还是拍片,均告失败。 
   
  相比之下,剩余的短片故事都有亮点,容我一一道来。王童的《谢神》趣味十足,在制作上又靠近了电影传统,也回望了自己(兄弟、黑色幽默和《无言的山丘》,其中一人还长的像澎恰恰)。这是一个台湾味十足的故事,很多人质疑是否有跑到山上谢神的必要。以我个人的生活经历,跑山上小庙去谢神有,给神佛放电影也有,所以,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动机跟合理性都是成立的。 
   
  当我在鼓浪屿的内厝澳转悠,看到那些几乎没人光顾的小店,有时候连看店人都没有的,我愣是穿越到了吴念真的短片。这个短片接近于吴念真的书:《这些人,那些事》,名为永久的小店,听上去多少有些心灵鸡汤。当老太太念叨起丈夫的名字,观众又发现,她守着这家小店,那是合情合理的。片中还有小孩会来买金银纸,恐怕,我们中的多数人早已忘了它是怎么一回事。 
   
  王小棣和陈玉勋的短片都是彰显怪异和恶趣味,但陈玉勋会更胜一筹。前者把大陆板块的冲撞跟情欲的爆发嫁接在一个古怪故事上,多少有点不接。相反,陈玉勋的《海马洗头》耐人寻味,古怪的洗头房,街头烂仔的专属演员柯宇纶,搭上地位不凡的李烈和他老爸柯一正,包袱也抖得有水平。后来某天,我真的梦见了那只海马,足可见这个故事的影响残留。 
   
  陈国富的短片胜在特定的环境氛围和名人情调,拍这个短片,实属小菜一碟。而像侯季然那样挑选一首名曲,用影像来走一遭流金岁月的路线,同样难度不大。但不能否认,他们拍出来的东西有味道,看下来都很舒服。郑有杰的《潜规则》是以话题取胜,那个手忙脚乱的摄制组,多少还有台湾青春电影的影子。当张作骥突破了自我,钟孟宏又延续了自我,作为2010年金马奖的胜出者,他们的表现值得信赖。当我们还在怀疑,金门古宁头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另一边,两个家庭之前的战争却在上演,而这一切,是否只是想象——就有如电影制造的想象。 
   
  侯孝贤的《黄金之弦》用来收场,当维瓦尔第的《四季》乐章再次想起,我一边穿越到了刚在银幕上重温的《金城小子》,另一边又穿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母女间的秘语是家族传统,音乐间透露的又是台湾电影的传统,从《童年往事》到《最想念的季节》,从侯孝贤、陈坤厚再到杨德昌。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交流,大家族的合影,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10+10》,那是再好不过了。想到侯孝贤拍给戛纳的《电姬馆》,实在不得不感慨,不管长片还是短片,无论立意还是最终的表达效果,台湾电影人都是要更高一截。 
   
  ■片名:《10+10》 
   
  ■导演:王童、吴念真、魏德圣、郑文堂、沈可尚、王小棣、陈玉勋、张艾嘉、朱延平、陈国富、张作骥、郑有杰、何蔚庭、侯季然、戴立忍、钟孟宏、杨雅喆、萧雅全、陈骏霖、侯孝贤


都說欲揚先抑,但我其實覺得10+10並不像外界說的那樣好,那我還是欲抑先揚吧。 
  <謝神> 
  寶刀未老的電影人果然還是不一樣,<<謝神>>所表現出來台灣人情味是很真實且打動人的。短短五分中還不忘加入3D電影這一元素來傳達「時代」意味,相比較不變的卻是台灣獨有的那種神明信仰與崇拜。就連片中的一句台詞:「土地公在這裡,離遠一點。」都在體現這一點,可見除了畫面質樸的完美以外,王童從演員表演、製作以及劇本上都很用心。老師傅就是老師傅.... 
   
  <海馬洗頭> 
  陳玉勳能在5分鐘的片子裡把技術方面做的無可厚非,剪輯上也頗有小心意這點真是讓人看的很振奮,李烈、柯一正和柯宇輪的表演自然是給片子加分的,但真正令人會記住這片也是因為本身存在的「劇情」。說實在,台灣電影最大的弊病真的是太過於懷舊,而忘記了「劇情」本身的創作可能性,年代這種暗示意味的元素在劇情裡只需要一點點技巧就可以將它最小化而突顯故事本身,但能像陳玉勳這樣靠劇情體現時代人的人情味和精神狀態的台灣導演真的不多(好像他的<<熱帶魚>>也是如此),大部份的人只記得懷舊表皮,都習慣於依附時代擠故事。 
   
  <黃金之弦> 
  侯孝賢真的太有老大哥的氣場,短片體現的不過是正常發揮的一貫水准,但也真的能看出那種想要將某種力量或說熱情傳遞下去的意願。家傳祖瑰的交接等同於上一時代的終結前序,年輕人對帶過去的想法畢竟會與長輩不同,長輩的這種苦心究竟有多少人會去領會以及願意領情並遵守那就因人而異了,侯老先生最后出來壓軸也算用心良苦啊。 
  --------------------------------------------------------------------------------------------- 
  <1949> 
  儘管片幅短張作驥卻也可以把「戰爭」這樣的主題表現的簡單明瞭,並且就從最后成品的畫面來看,倒一點不比長片的戰爭場面差,這種超容量短片,僅從製作上的用心和認真就能看出一個導演對於自己的東西倒底有多在意了。雖然故事仍有些老梗,但歷史的餘味會帶給觀者的感動還是存在,的。好在情緒點到即止,並沒有沒完沒了。 
   
  <100> 
  雖說很多人都覺得這段顯得無聊,但也許是因為這個短片除了片名以外有出現過字,之後卻一句對白一個字都沒有的關係吧。但在我看來100還是挺不錯的,何蔚庭頭腦應該挺聰明的,從形式與題材本身都很契合,老人的步伐和漫長的一天,在這五分鐘裡縮影出來的東西實際要比短片裡呈現出的部份多很多也重很多。有沒有語言在我看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還是鏡頭之下想表現出來的力量是甚么吧。 
   
  <回音> 
  鍾孟宏的片子我是一部也還未看過,但<回音>裡倒是可見小有力量感,這么說與題材本身暴力不暴力無關。僅從下課後在學校的場景開始直到家裡的多人場景,對環境與演員的掌控力,剪輯的節奏都能看到一點一點的閃光。 
   
  <初登場> 
  陳國富的初登場其實還顯得有點平淡了點,但攝影的架勢與剪輯是擺在那的,同樣有懷舊元素,故事多了一點點吊詭的氣氛,陳玉勳的客串會讓人會心一笑,但會心一笑之外要說的東西還真沒有甚么,僅僅是在結尾電視機關掉的那剎那使作品有了一點餘音。 
  --------------------------------------------------------------------------------------------- 
  <永久商店> 
  吳念真的才華不知道該怎么說才好,可能因為年紀大,對過去的情懷很容易上升成為一種執見。吳念真就是很明顯受執見影響且左右的一個人。多年來在創作上一直守望著這種情懷說好聽是執著,但不客氣的說是沒有在進步。這種心靈雞湯式的述說真的說個幾十年之後就失去生命力了。用非職業演員不是甚么壞事,只要導戲導的好,非職業演員的能量不容小覷。但在<永久商店>裡非職業演員的奶奶演出也讓這個短片淪為台灣溫情關懷的廣告片。 
   
  <到站停車> 
  鏡頭太有范兒了,范兒的我都有錯覺以為我看的是韓國短片!鏡頭給的都不錯,但...除了范兒,還剩甚么,這個倒是可以好好想想,但我真的沒太想出來。 
   
  <潛規則> 
  雖然笑點滿布,還有不少自嘲,民國百年還不忘開開政治玩笑,其實這樣最容易被懂得,也特別簡單能從這種以對話趣味吸睛的內容裡看見創作者所使用的小聰明。小聰明當然會有閃光處,但剝離掉小聰明與小趣味,導演功力似乎不是那么經得起考驗。畢竟好笑不等同於好看,動人淚下也不等於經典。很多人會說不過5分鐘短片嘛,何必如此高要求,那台灣電影也不需要拯救啊。 
   
  <小夜曲> 
  侯季然很聰明的在炮製懷舊溫情,能提到<星星,月亮,太陽>還有<赤地>,找的廣播女音也真的又准又平,最后還亮出一個真人紀露霞來,想必很多人會因一首歌勾起無限往事與歷史懷舊感,但說真的,那是這首歌的功勞,不是導演。 
   
  <老人與我> 
  毀在最后結尾的字卡上,字卡究竟之於一部影片的重要性有多少,何時該適時而出其實真的算是導演的必修功課,有時候一個字卡真的可以把一個片子的性質完全改變。本身可以讓人從片中細節體會到的感動就在字卡出現的同時給擊破,也許導演是想讓感動升級,但這種赤裸裸的「感動逼迫」讓短片打了不少折扣。 
   
  <256> 
  陳駿霖的這個短片其實挺真實的,你可以從中看見的現今的台灣存在的好幾類人:男女主角飾演的年輕人、台氣老實的外省搬家工人、鄰裡那些老一代人、青年上班族、敬業熱心的出租車司機....片子很真實的呈現沒什么特別的台灣社會,既平常又無太多亮點,你說它不好嗎?它很真實再現了這個社會生活裡的某一幕,你說它好,但它真的很平淡,這就是台灣真實的狀態--不好不壞,沒什么力量,就像那開車帶著孩子的一家人,倒是車裡的小朋友跟短片結尾有些微小的力量正在跳動。 
   
  <無國籍公民> 
  朱延平多處放入自己以前的作品<<異域>>,勾人回憶那些故事來填補現在這部短片,有意玩作品蒙太奇的對接,還加上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混搭出來的用意反正令我挺嗤之以鼻的。 
  --------------------------------------------------------------------------------------------- 
   
  <釋放>不想多說,爛。 
  <諸神的黃昏>不想多說,女導演太清新但又想說點重的東西,但還是輕。 
  <有一好沒二好>不想多說,爛。 
  不想多說,以自己的愛人女友為主角還拍成這樣,只能說是拍給自己的了。 
  <唱歌男孩>楊雅喆還是鍾愛小清新甜美的,不痛不癢,我也沒有特別感覺。 
  <登場>對於魏德聖一直沒什么好感,在<<10>>裡給自己的片打廣告這么沒誠意的事也做的出來,實在也沒甚么好說的了。 
  ---------------------------------- 
   
  排除掉沒被列入導演名單裡的其他台灣導演李安、蔡明亮、林正盛、陳正道、鈕承澤....... 
  從10+10裡我看到的台灣電影生命力竟仍然多半來自於老一輩的電影人,不禁有點感慨。 
  從多部短片裡呈現出來的氣息是那樣小眾,小圈子,它不比中國電影、韓國電影、日本電影、香港電影那樣開放,當然每個地區的電影當然存在自己的問題。但台灣電影的前景在10+10裡略顯微弱,雖說與大陸一海之隔的台灣相對在電影上保有自己的純樸,但這種狀態說實在仍顯得放不開。就如同這幾年我們所眼見到的國片,<<翻滾吧,阿信>>、<<那些年>>、<<殺手歐陽盆栽>>、<<聽說>>、<<錳鉀>>、<<愛>>、<<戰鼓>>、<<雞排英雄>>....實在毋須一一列舉,無論商業片也好,文藝片也罷,題材、眼界小得不能在小,力量弱得不能再弱,無非強調「在地精神」、「古早台灣」、「台灣精神」、「愛台灣」,而電影的風格不管是不是裝樣子或摹仿,都逃脫不開類型或小清新。似乎創新與創作在現在的台灣電影裡已被等同於用「台灣元素」來包裝一切或是「溫情治癒」感動票房,那這不是創作力的匱乏還能是甚么? 
   
  這讓我想起這幾天跟朋友聊天时說起的對話,朋友問及我為什么會選擇想要留在北京生活,當時我很簡單的回答說:如果是回去養老我會的,但我還年輕,台灣社會整體太蔫,不適合打拼。回去玩很好,但久了以後會被那種溫水般的環境給吞噬掉。但在這邊,我可以保持緊張,快節奏的接觸新事物,現階段的我需要這種狀態。每當跟一些人聊及自己的家鄉,總會有種隔岸觀看,霧裡看花的感覺,大家似乎只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部份,卻也沒瞭解過除卻那部份,剩下的是甚么。 
   
  你看,10+10匯聚這么多導演在一起,居然不是擲地有聲,可見我一直以來跟不同朋友說的「蔫」並非是我長久以來的偏見。所以,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台灣人,我很負責的給這片打了兩顆星。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