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世间最想念的味道《总铺师》

导演陈玉勋
编剧陈玉勋
主演杨祐宁 / 夏于乔 / 林美秀 / 吴念真 / 柯一正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3-08-16(台湾)
片长: 145分钟
又名: Zone Pro Site
IMDb链接: tt3166476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2008年的《海角七号》,去年的《阵头》到今年的《大尾鲈鳗》,台湾电影有个趋势潮流,那就是越来越台。一个“台”字,它倒未必是统独的颜色之争,而是一个泛指的形容词。在台湾电影的上一次热潮,中影出品的国语片和新电影都非常正统,要么依仗政策,持有话语权,绝对主流;要么追求艺术身段,主动与恶趣味的商业片保持距离。如今,台湾电影重新赢得了本土观众的喜爱,并且,这些电影都有意识在强调台湾的在地特征,从风土民俗到乡音不改,从黄色笑话到族群意识,完全契合民众思潮的革新变化,刚上映的《总铺师》正是其中之一。
  
  《总铺师》导演陈玉勋上世纪90年代发迹,他的片子称得上饶有情趣,不落俗套。正因如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不免对影片有更多期待。但事实证明,一旦走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地步,台湾电影不仅越拍越好懂,甚至主动降格,把同一个笑话和桥段重复上三五次——这也未免“太照顾观众”了。
  
  如何形容世间最好的味道,在那场横空飞来的总铺师对决,《总铺师》居然花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再三夸张渲染,飞天入地大声叫。应该说,食物名号是眼花缭乱,其表现手段却相当单一,并不出奇。
  
  由于美食比赛的存在,观众很难不想起周星驰的《食神》。一碗黯然销魂饭,令薛家燕泪流满面,就地打滚,街头小报赶上路边小摊,招数尽出。而《总铺师》做的事情就是把评委人数乘以三,再把薛家燕的各种反应乘以三。但事实证明,观影愉悦感不是数学运算,这未必是一笔好买卖。
  
  我也知道,《总铺师》的重点不在食神,不在世间最好的味道,而应该是世间最想念的味道。正因如此,我不认为《总铺师》是一部多好的电影,但称得上一部有叫你有念想的电影。当华语地区心灵鸡汤大师吴念真客串出场,他在捷运的地下铁道随便煮一锅卤白菜,底层人民一个个吃得潸然泪下,女主人公更是直往纸箱子里钻。这不是一处多高明的煽情场面,但是,我却被打动了,原来美好的食物会让人发觉,存在于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亲朋好友、爱人同志,太多念想。
  
  原因恐怕也很简单,你吃过的世间美味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否则就是酒肉穿肠过。再新的东西,无论怎么个沉淀法,它都追赶不上你在成长经验当中的地瓜土豆——从小大鱼大肉的不在此列。就连乡间小民都会编段子,某朝皇帝如何尝遍海味山珍,突然被一碗小菜白粥给打动了。在你穷得没有选择时,有些东西会令你生恨,挤长途火车的大学生们,事业有成,再闻到扑面而来的泡面味会想吐。漂泊无定的年轻人,三餐包子煎饼拉面盖饭,发达后恐怕都痛恨地沟油。可是,有些味道你是会怀念的,它们简单,纯粹,却记录了你的生命经验。譬如,《总铺师》里头的炒米粉和菜尾汤,这些都不是什么达官贵人的食物,不说难登大雅之堂,请人都不好拿出手,只适合家中烹煮。
  
  抄袭又一位鸡汤大师李安大人的话:总有一碗白米饭让你泪流满面,总有一道家常小菜、一样毫不起眼的味道可以打动到你。《如果·爱》里,小恋人躲在冬天的地下室,一起吃着小火锅;《天水围的日与夜》里,母子俩每天不重样,变着花样去炒个蛋。这些东西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老北京那些豆汁卤煮。底层人民的食物,它们本就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只是你吃惯了,它就成了某种念想。
  
  抛开技巧的流俗,阻碍《总铺师》更进一步的原因只有一个,它太台了。总铺师也就是台湾本岛和闽南地区的文化,解释起来好懂,但很多人恐怕还是不明白,为何找一个未必靠谱的师傅,而不去找一家好馆子,请来知名大厨,大伙合计搓一搓。原因在于,在村落族群以及移民来台的乡民当中,办桌之类的红白喜事未必需要有多高规格,那是传统仪式的沿袭,是根植到了日常生活。总铺师的最大追求也不是什么金钱,而是一块随时会掉到地上的猪肉,师傅带徒弟,到处走江湖。当然,在老家,他们还可以吃一些菜尾碗尾。北中南人鬼神,他们追求的也不是名利双收,而是经营一家馆子,烧一盘好菜,凭一己之力,留住好味道。
  
  所以,我喜欢《总铺师》还有一个理由,世间总有金钱买不到的味道。你当然可以反驳,电影在矫情,一个穷鬼根本不配吃上美味可口的食物,但是,你要相信,总有那么一些逃之夭夭的味道是你一直在寻找的。古早味,古早的搞笑方式,这就是《总铺师》的成功秘诀。
  
  电影层面上,这部电影问题很多。它从一段略显生硬的爱情,直接跳将到了一段更加生硬的厨艺比赛。拆开来看,两部分内容都没有问题,可是,它们以这样的方式衔接过渡,多少显得冒失草率。至于仓促组成的草台班子还能作出美味佳肴,这些都不算什么,台湾电影最擅长让一堆破铜烂铁发光发热。可是,直接把爱情主线扔在一边的做法,根本就不是周全考虑。
  
  至于讨债的圈套、召唤兽的努力,三八阿花吹喇叭,这些内容就见仁见智,但如果你据此认为电影在胡闹,那就未免大动干戈了。就像太过综艺节目的表演方式、夸张过火的幽默恶搞,它们恐怕已经不是什么值得说的缺点了。【城市画报 (总342) 2013 No.24】


  记得两年前,我在搞第一次电影沙龙的时候,有观众问我,想到网上看一些电影评论,哪个网站比较靠谱?我毫不迟疑的告诉他, 除了时光就是豆瓣,在当下,你没有第三个选择。在网络日新月异的当下,两年瞬息而过,微博取代了博客,微信又即将取代微博,还是没有一家网站能撼动豆瓣和时光的霸主地位。但即便如豆瓣和时光这样的小众文艺网站,也很难再保证自身的纯净,水军横行、自我审查等顽疾都在消耗着用户的信心和耐性。遥想当年,我们还在使用电话拨号上网,网速只有十几k的年代,有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电影论坛,西祠胡同的后窗看电影,那才是我心目中的电影评论圣地。当年在论坛上活跃的诸多写手,如今都已成腕,成为当今电影产业里面的一份子。无论出路为何,他们当年那种对电影义无反顾的热爱,还是深深的打动了我。说后窗看电影是我的电影启蒙,亦不为过。记得当时正值台湾电影如火如荼之时,一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更是众位牛人最常提到的影片之一。然九十年代末期,流通渠道匮乏,vcd是电影传播的主流,且基本以港片和好莱坞大片为主,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种文艺佳作,实在难觅踪迹。以至于我产生了一个可笑的想法,那些大师名作,也许就是给那些能写出华丽文字挖掘出深刻内涵的牛人预备的,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恐怕一辈子都无缘得见。然而这种窘况,随着dvd的出现和普及,一下子被彻底改变了。从此以后,逛音像店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次从浩如烟海的碟片中淘到心仪已久的影片的那种狂喜,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在当年淘到的那些影片当中,还属台湾一众电影大师如杨德昌、蔡明亮、赖声川、侯孝贤等人的作品,带给我最多感动。 
   台湾电影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的辉煌,在整个华语电影圈内,直到现在都无人企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悲情城市》、《暗恋桃花源》等影片,早已成为传世名作。然而,台湾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看重电影的艺术性,执迷于自我的表达,完全忽视了市场和票房,所有导演的目光都局限于国外电影节和政府辅导金,最终的结果便是,台湾电影市场彻底成为好莱坞的天下,本土电影既无资金支持,也无票房收益,只能被市场淘汰,自生自灭。台湾电影兴于八十年代,盛在九十年代,衰于零零年代,短短二十年,取得的成就令人目眩神迷,但其衰落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在台湾电影的全盛期时,曾涌现了一大批有想法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处女作部部惊艳,但奈何生不逢时,拍到第二三部作品,便遭遇了台湾电影的寒冬,从此再无声息,甚为可惜。从2000年起,台湾本土出品的电影每年都不超过20部,票房比重不超过2%,可以说名存实亡。在这一批生不逢时的导演当中,有杨德昌的副导演陈以文,新浪潮老将陈国富,鬼才苏照彬,以及今年的史诗大作《总铺师》的导演陈玉勋。 
   陈玉勋在1995年就推出了处女作《热带鱼》,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关于青春和幻想的故事,整部电影色彩夸张,人物可笑,且在嬉笑声中,不着痕迹的暴露了台湾社会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幻想中的梦境,即便看起来如此美好,也有着诸多无奈和悲哀,本为逃避现实而臆造出的梦境,最后却和现实一脉相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热带鱼》上映以后获得了一致好评,也帮助陈玉勋拿到了政府辅助金,用于拍摄他的第二部作品。1998年,陈玉勋完成了第二部电影《爱情来了》,影片以他一贯轻松幽默的手法,将四个男女、三个故事、三段爱情组合成了一个诙谐而浪漫的都市小品。小人物的爱情观,小人物的人生百态,在这部片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然而,当时的台湾电影,颓势已显,《爱情来了》虽有惊喜,奈何无人关注,迅速的成为历史,再也无人问津。其实何止是陈玉勋,比他资历更深的导演,都在衰退的洪流中苦苦挣扎,不知所以。曾为台湾电影新浪潮主将的陈国富,同在1998年,拍出了另一部文艺佳作《征婚启事》,巧妙的借用相亲这种模式,以小见大,道尽台湾社会百态。讽刺的是,《征婚启事》在影迷中几乎无人知晓,反而是后来冯小刚根据《征婚启事》翻拍的《非诚勿扰》却火得一塌糊涂。平心而论,《非诚勿扰》只保留了《征婚启事》的壳,却丢了《征婚启事》的魂,无魂之作也能赚的盆满钵满,个中缘由,实难说清。《征婚启事》之后,陈国富大胆转型,拍出了一部大格局的商业惊悚片《双瞳》,构思精巧、制作精良,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片。但悲哀的是,《双瞳》的票房虽达八千多万新台币,但仍入不敷出,妄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陈国富终于心灰意冷,从此放弃导筒,打点行李来到内地淘金,终成华谊兄弟的金牌监制。 
   陈玉勋显然没有陈国富那么好的运气,进可攻退可守,实在不行还能去当监制。《爱情来了》之后,陈玉勋就此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一晃十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杨德昌带着未竟稿的《追风》离开了人世,侯孝贤自从和舒淇金风玉露一相逢之后,匠气越发浓重,虽不时有新作面世,但基本处于吃老本的状态,蔡明亮在风格的实验上愈走愈远,完全放弃了和观众的沟通,成为神仙一般的存在。倒是几个新人导演魏德圣、九把刀靠着《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赛德克巴莱》等少数几部片子,拿下了可观的票房,重振了台湾电影人的信心。但仅凭几部作品的大卖,难以改变台湾电影衰退的现实。2013年,一部《总铺师》再度点燃了台湾电影人的希望,该片仅在台湾地区就收获三亿新台币的票房,而此片的导演,恰恰就是阔别影坛十五载的陈玉勋。这十五年陈玉勋做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总铺师》的内容来看,陈玉勋从未放弃过电影的梦想。《总铺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和《食神》和《满汉全席》乃至《饮食男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用传统美食和文化,通过小人物励志的故事,来完成一次台湾的文化寻根之旅。从影像风格上,《总铺师》延续了陈玉勋以往作品《爱情来了》和《热带鱼》中夸张绚丽的色彩,古怪搞笑的漫画人物造型,但叙事方面,则显得拖沓,很多喜剧桥段被刻意的放大和重复,看多了不免让人厌烦。“没有古早心,怎能做出古早味”,故事的主题一早就通过剧中人物之口道出,缺乏悬念和包袱,但对于台湾观众而言,却深得其心。因为这十几年来,能在电影里面看到对台湾传统文化的弘扬,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想要再等到下一次,又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总体来说,《总铺师》只能算一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电影,但导演陈玉勋的境遇,恰恰暗合了台湾电影跌宕起伏的命运,让我等深受台湾电影影响的影迷感同身受、唏嘘不已。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对谁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古人云十年磨一剑,陈玉勋等了整整十五年,才磨出一部《总铺师》,按理说时日已足够,可惜的是成品非但没能成为神器,甚至连精品都算不上。或许对于台湾电影来说,剑已尽碎,单靠几块磨刀石和非凡的耐性,仅仅是杯水车薪,难成大器吧。 

  非常非常欢乐。美秀姐,又青妈,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她跳舞就想笑,然后笑着笑着眼睛就红了。这电影做作吗?有煽情,剧情薄弱问题,可是我就是觉得它很朴实,平时无华让我感动的内心触动。谁说烦躁了一定要暴躁,谁说困顿了一定要纠结,谁说不能开开心心的看部影片,忘掉那一切乱七八糟的事情。痛痛快快的笑一场,哪来这么多想不通的事情啊!(此段描述我那混乱的思想。)
   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还有,我是一位对地方文化很感兴趣的人。我宁愿去吃当地人民的家常菜,也不愿意去连锁出名的店铺尝流水线型的食物。不是嘴刁,也不是穷屌,实际上比起这些食物,如果我们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它们,也许以后想再吃到的就很困难了。我喜欢“港味”十足的港片,也喜欢“台味”十足的台湾电影,我们内地的也有自己的文化,久远深刻,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随大流,都拍一些所谓赚大钱的大片,而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营养,宣扬了什么文化呢?我们可以有贾樟柯的电影人,为什么不能有贾樟柯的电影的上映。到底是治理重要,还是文化重要,我想这不是现今中国电影所能改变的。
   地方文化很重要,可是很薄弱,随时都会消失。多一份心去学习传承它们,也许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说我古板,不懂追求,不会进步,传承古文化,本来就是一种进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