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编剧: 布莱恩·海尔格兰德
主演: 罗素·克劳 / 凯特·布兰切特 / 威廉·赫特 / 马克·斯特朗 / 马克斯·冯·叙多 / 奥斯卡·伊萨克 / 马修·麦克费登 / 丹尼·赫斯顿 / 艾琳·阿特金斯 / 马克·阿蒂 / 蕾雅·赛杜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0-05-12(英国) / 2010-05-14(美国)
片长: 140 分钟 / 131 分钟(戛纳电影节) / 156 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侠盗·骄雄
IMDb链接: tt0955308
编剧: 布莱恩·海尔格兰德
主演: 罗素·克劳 / 凯特·布兰切特 / 威廉·赫特 / 马克·斯特朗 / 马克斯·冯·叙多 / 奥斯卡·伊萨克 / 马修·麦克费登 / 丹尼·赫斯顿 / 艾琳·阿特金斯 / 马克·阿蒂 / 蕾雅·赛杜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0-05-12(英国) / 2010-05-14(美国)
片长: 140 分钟 / 131 分钟(戛纳电影节) / 156 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侠盗·骄雄
IMDb链接: tt0955308
这是一部多少显得有点儿不合时宜并有些另类的电影,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对于古装大片难以支付过多的情感支持,在21世纪的头十年,无数打着史诗巨制的大片接踵倒下,成了很多大腕导演的噩梦,这其中有奥利弗斯通这样的大拿,也有以玩儿人文关怀加场面调度而闻名的本片导演莱德利斯科特。
在观赏这部电影之前,人们一定会不自觉的立起几个标杆跟参照物。第一,1991年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侠盗罗宾汉》,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商业制作,有的是儿女情长刀光剑影,成了这类戏说历史动作片的范本。第二,已经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勇敢的心》,因为他也发生在英格兰,主角华莱士同样是位为名请命的草莽英雄,价值观世界观诉求近乎一致。第三,斯科特的上一部古装史诗大作《天国王朝》,尽管票房惨败,福克斯过多的干预导致影片整体走形,但之后发行的导演剪辑版终于给斯科特平了反,人们还是在期待一些非常写实化,带劲的大场面继续在本片中出现。
然而这是一部跟以上的参照物都不尽相像的影片。从节奏上来讲,《罗宾汉》依旧深深的打着斯科特的烙印,沉稳,内敛,在牺牲一定观影感的乐趣下是他对人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元素的交代与营造。然而本片的整体基调却又是几经转变,三分之一的肃穆,庞杂,波澜不惊,充斥着些许欧陆文艺片的调调,三分之一的娱乐元素,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情突进,打情骂俏与可有可无的包袱,三分之一的好莱坞式史诗模式,大对决场景。无外乎影片在欧美两处都遭遇到了近乎相同的情况:四不像。在戛纳时欧洲人觉得影片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好莱坞商业作品,等到回了美国本土公映(5月14日全美公映),人们又觉得这是一部沉闷乏味的英雄迟暮之作。这样的评价尤其集中在男主角拉塞尔身上,当年同斯科特合作的《角斗士》带动了一批这样的史诗影片问世,直接掀起了一股好莱坞史诗复古潮,不过当今天我们再看到这位昔日硬汉重新登场之时,除了已经发福的一身赘肉外,已经毫无可赞之处。木讷干瘪的表演同生硬的主题拔高成了他与影片的致命点之一。
或许从一开始《罗宾汉》就不应该把宣传点定位在史诗动作上,其实本片中的动作场面并不多,华丽精致的大场面更是寥寥无几,片尾的海滩大战算是全片的一个高潮,不过那些似曾相识的登陆场面跟冷兵器近身肉搏丝毫不会令人有兴奋之感,要么耍酷要么成为《斯巴达300》。但这是斯科特的电影,写实,质朴,真实感永远是第一位,斯科特依旧把主题放在了诸如政治阴谋,权力斗争,争取自由,健全法制这样的层面上,那个曾被人们熟知的侠盗罗宾汉这一次成为了对抗强权政治的化身。跟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所见到的罗宾汉不同,斯科特版本没有去过多的表现他的神勇,强悍,神秘感以及传奇感,他简单立体的就像你的兄长或是哥们儿,虽然有点儿宿命论的成分掺杂其中,但从骨子里讲其并不是天生的英雄命骨。落草为寇为民请命的生活纯粹是被逼出来的,是的,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斯科特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更为平民化的英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罗宾汉如何成为侠盗的前传,环球电影之前曾计划打造一个三部曲,如今的票房成绩还算过得去(北美过亿),不知会不会就此续拍下去。史诗古装电影在近年来的衰败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除非有电影公司和像斯科特这样执拗的导演愿意冒险,以带来再度的复兴。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罗宾汉》是勇敢的,可还不够聪明,同拉塞尔克劳跟此类型片一样,究竟是迟暮英雄的挽歌还是传奇再续的佳话,那就走着瞧吧。
观影贴士:观看之前请好好复习一下欧洲中世纪史(尤其是12世纪英法两国的过节,十字军远征等)。影片片尾演职员表以油画风格的动画呈现,值得一看。
天涯首映场 《罗宾汉》:非典型英雄的诞生
http://www.tianya.cn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武器之一,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远程攻击能力。13世纪,欧亚大陆东侧,崛起于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和他的骑射手们,凭借手中那张用牛角、牛筋和木头揉制成的复合弓,在几十年间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这些身材矮小的东亚人,骑着蒙古矮种马,不带甲胄,轻装上阵,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能在高速奔袭中,射翻西亚东欧那些高大强壮、手持巨斧长剑的重甲步兵。
就在欧洲步兵领教过蒙古弓威力不久后,欧亚大陆的最西侧,14-15世纪,英格兰人又用强劲的长弓在法兰西以少胜多,多次用近乎“屠杀”的方式击败了身披重甲的法国骑士。此后,英格兰长弓手名满天下,成为一支令欧陆国家畏惧的劲旅。其实,早在12世纪罗宾汉时代起,弓箭手在英军中的重要作用就逐渐显现出来。
罗宾汉是英格兰中世纪最著名的民间英雄,他精通箭术,侠义忠勇。相传罗宾汉虽是身份低微的弓箭手,却有着高尚的骑士精神,赴义冒险归还了战死的理查王的王冠,却被无赖的约翰王恩将仇报,宣布为国家敌人和通缉犯,只得躲进丛林中躲避追铺。在之前的小说和电影中,罗宾汉的形象通常都是披着绿色斗篷穿梭于丛林间的神射手,优雅诗意,他也是托尔金《魔戒》中的擅用弓箭大精灵族的原型。
但是最近上映的这部《罗宾汉》里,罗素•克罗饰演的罗宾汉却并不是这么一位被艺术加工后的“丛林精灵”,而是一名行为和衣着都非常写实的英格兰长弓手。他跟随“狮心王”理查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协助英格兰贵族挫败法王菲力的入侵计划。影片最后的高潮,罗宾汉先是率领长弓手在海岸悬崖上居高射击法军登陆部队,然后率领骑兵猛冲,彻底击败法国人。
不过,罗宾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弓手,那时英格兰长弓还没出现,他用的弓只是威尔士长弓的一个变种。英国游吟诗人仰慕罗宾汉的为人,遂把他当作长弓手的祖师爷,在后世创作的民谣中,就把长弓交到了他手里。
历史上,长弓手在英军中作为一个独立兵种出现,是在一百多年后“长腿”爱德华(《勇敢的心》里那个老国王)时期。欧洲中世纪是骑士的时代,重甲骑兵在马镫和长矛的协助下,冲击步兵易如反掌。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军统帅对阵苏格兰起义军时也轻蔑地说“几百年来,步兵都不是骑兵的对手”,所以才敢贸然指挥骑兵去冲击他自认为是一群“泥腿子”的苏格兰人。
在这之前,弓箭手的作用跟罗宾汉时代也没太大差别,只是阵前骚扰,打乱敌军阵形,是辅助攻击角色。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大批长弓手的出现而改变了。因为骑兵近战再猛,长弓手百米外一支箭就能让其毙命,《罗宾汉》里英勇无比的“狮心王”理查就是在攻打一座法国城堡的时候死于一个无名的弩手射出的冷箭(据史书载,射死理查王的这名弩手被活剥了皮)。
骑士对长弓手非常痛恨,因为他们要打打不着,却频频被射中,有劲使不出。于是他们放出狠话,对俘虏的长弓手即使不杀,也要切掉他们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废掉他们的武功。但是随着长弓手成为英军绝对主力后,步兵难敌骑兵的定理被彻底打破。著名的克雷西战役后,“屠杀”了几千名重甲骑士的英军长弓手,集体向被俘虏的骑士们炫耀般地展示自己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以示自己的手依旧完好(V字手势代表胜利的由来)。
按说,法兰西骑士绝不是一群怂包,他们多数参加过十字军东征,与凶狠的萨拉逊骑兵PK也常能战上风。长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能够挫败骁勇善战的法国骑士?这还要从长弓的特点和威力谈起。长弓,顾名思义,就是比一般弓要长大的弓,它一般和射手的身高一样长,平均长1.8米,有的长弓接近2米,而普通弓长度一般只有1米多一点。长弓能够以很高的频率发射。一个训练有素的长弓手,如果瞄准射击,每分钟可以发射12支穿甲箭,不瞄准的话,每分钟可以发射15支,这个射击频率比19世纪手动装弹的步枪还要高。从火力密度上说,一名长弓手的作战效率起码抵得上3名弩手。传说有一个弩手要和罗宾汉比试箭术,可结果弩手的弦还没有拉上,罗宾汉已经射出了5支箭。
除了频率,长弓还有在当时看来极可怕的穿透力。它发射的箭能在200米的距离上贯穿锁子甲,100米的距离上贯穿鳞片甲和钢板甲,或者是10厘米厚的橡木板,这个威力在中世纪的战场上几乎是无坚不摧。大批长弓手能够给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他们并不会射击个别的目标物,而是向敌军占据的地方作高抛物线密集射击。如果以每分钟精确射出6支弓箭来计算,5000个长弓手1分钟内就能够向密集的敌军队形发射30000支弓箭。这种攻击可以让敌方受到很大的创伤。克雷西战役正是如此,有人形容战场遍地箭矢,有如大雪覆盖。在火枪出现之前,1万名长弓手在战场上几乎就无敌了。
但是,要获得大量的长弓手,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长弓的威力全来自于射手的臂力,每条胳膊至少需要使出40-50公斤的拉力才能将长弓张满。要知道,我们平时常见的弹簧拉力器,5根加起来的拉力也只有30公斤,5根的拉力器能轻松开满的人,平时不常见吧。因为经常受到强力的训练,长弓手们的脊柱甚至会变形,左侧小臂和右手手指骨骼异常粗大,这从他们的出土遗骨上可以看出来。正是对力量的极端要求,使得对长弓手的训练漫长而艰苦。英格兰人对此采用的方式是全民练习弓箭,约翰王的儿子亨利三世下令,英格兰男子只要肢体健全的,7岁后都要参加射箭练习和上肢训练。英格兰人把这个政策保持了上百年,因而获得了优质长弓手兵源。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但在14世纪,踢球却是被法律禁止的。这倒不是为防止足球流氓滋事,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浪费男子的精力,让他们有心思专心习弓箭。当时英格兰农民唯一的正经营生就是除了种地打猎,就是训练长弓和上肢力量。每个周日做完礼拜后,他们都要到教堂附近的靶场训练。其间还会有各种比赛,射得最快最远最准的即为优胜者,会获得额外的物质奖励,通常会是一大块面包或者咸猪肉。另外,这些优胜者也更容易赢得姑娘们的青睐,对于普通人家的小伙子来说,成为一名长弓手在当时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因为随着长弓手在战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在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阶层,虽然比骑兵低,但比普通步兵要高,战胜后可以分享战利品,收入比当农民强多了。
英格兰人的弓箭文化,使得他们有余地挑选那些身材高大膂力强劲同时又箭术精湛的青年入伍,优秀的长弓手部队弥补英格兰在人数和装备上的不足。长弓手与重甲骑士相比的另一个特点是便宜。13世纪中期,一个骑士的全套标准装备,包括盔甲、长矛,长剑、战马,这些总价值约30英镑,而一个长弓手的全套装备,包括弓、箭矢、匕首、头盔、皮甲背心,这些仅需花费1.6英镑。因此英格兰政府规定,年收入在2-5英镑之间的英格兰人则必须拥有长弓。
既然法兰西人吃了长弓的大亏,为什么他们不大力发展自己的长弓部队?事实上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军确有推广长弓的措施,不久以后法军长弓手迅速成长,战术素质已经不亚于英军长弓手。然而,法王担心,一旦这些平民出身的弓箭手团结一致,他们有可能变得比那些作为重甲骑士的法国贵族还要强大,更加难以控制。正是基于这个忧虑,法王最终决定压制长弓部队的发展,因为当时法兰西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容纳一支平民军队的空间。
英格兰的农民则不同,他们素来只反贵族不反国王。中世纪后英格兰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叫做“约曼”的阶层。约曼介于贵族和贫民之间,有自己的土地,有点像现在的中产阶层,不像法国的农民那样,完全没有土地,只能给贵族打工卖命。作为有产者,约曼的作战士气比较高,特别是在保卫家乡的战斗中。英格兰的长弓手主要出自约曼阶层。而国王也正好通过募兵制来招募长弓手,使自己拥有能够制衡骑士贵族的力量。正因为约曼用长弓技巧纯熟,所以作为骑士的贵族得小心对待他们,必要时必须尊重他们的基本要求,以防会用长弓的约曼叛乱,使自己落得法国骑士那样的下场。权利出自权力,而权力来自武力,出于对于武力害怕的本能,英格兰贵族比其他国家的贵族更懂得尊重下层民众的权利,懂得倾听,也更开明,西方近代的最原初民主也在英格兰长弓文化的促使下间接而生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