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伊健、吴镇宇、梁家辉、张耀扬是我最喜欢的四位黑帮片演员,而郑伊健可能最为大众所熟知,但却是里面黑帮片戏路最窄的。
甲辰年出生的郑伊健对于女性择偶的对象一直为人诟病,说到电影上,其实他只能演刚进黑社会或者刚被放出来两种角色(刚,是时间短,或指资历浅)。吴镇宇、梁家辉、张耀扬不同,他们属于戏骨级别。
对于这种角色的把握其实没什么多大本事,完全靠天赋,完全靠个人的演员直觉反映,也只有他配上一头从铜锣湾到尖沙咀人尽可知的长发适合演陈浩南这个角色。
随着现在电影政策的限制和老一辈黑帮片电影制作者的离去,黑帮片越来越难以让人下咽。再也没有一个古惑仔会心平气和地去西贡找大傻要偷车贼的信息,然后把大傻治得心服口服;再也没有一个古惑仔敢对靓坤动手动脚,以抱杀“父”之仇;但也还能看到大B活跃在这些电影中,总是那个腔调,但已不再是陈浩南的心灵导师了。
是时代离我们远去了,但郑伊健搭上了好的命途,去瞧瞧现实中东兴那帮人,看看张耀扬最后落寞地出现在朝阳群众的举报单子里,以及最后以最自然的在警方视频里本色演出;看看洪兴靓坤除了演活了一个足以载入影史的倪阿孝以外接的那些垃圾电影。
郑伊健接的电影不算差,也不算好,就是出道的那个形象走到了底,没什么大不了的,世界上那么多人记得陈浩南、赵山鸡,一般人谁会知道陈永仁。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古人一言以蔽之。
我们需要一种人,他总能带给我们惊喜,他总能以缤纷的色彩、多姿的样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叫这样的人,天才;我们也需要一种人,他不变初心,总以一种格调给我们美好的印象,这种人我们称作匠师。许多人对于郑伊健的想法就是这第二种,没有人想他变出其他样子,没人接受得了。
《全力扣杀》中某几个回光返照的洗心革面的瞬间颇有《天行者》里郑伊健的滋味,有成熟男人的浑厚美。但是这电影杂糅太多东西了,郭子健把拍摄魔幻电影的风格的调子带了过的,带的不合时宜与故作浮华。
运动电影,需要的仅仅是干净和干脆,是直接,是无可指摘的一条线走到底,这种本来很适合郑伊健这类一个形象贯彻始终的演员,可惜在出现天外飞星的情节后,什么美好的东西都毁了,毁的一塌糊涂:人生顿悟,黑帮斗殴,运动的反败为胜,冠军比亚军失望,失败者获得尊重等每一个方面做不到干脆有力,“同而不和”,郭子健为了票房什么都可以做。
郑伊健只有在郑伊健时代是最好的,“天真的声音已在减退/彼此为着目标相距”。劝你喜欢的偶像不要接烂片是没用的,不是他们想接,事事能为他们所掌握的太少,大家都是时代的尘埃。唯有“让眼泪已带走夜憔悴”,才能真正明白“所有故事像已发生/飘泊岁月里”。
甲辰年出生的郑伊健对于女性择偶的对象一直为人诟病,说到电影上,其实他只能演刚进黑社会或者刚被放出来两种角色(刚,是时间短,或指资历浅)。吴镇宇、梁家辉、张耀扬不同,他们属于戏骨级别。
对于这种角色的把握其实没什么多大本事,完全靠天赋,完全靠个人的演员直觉反映,也只有他配上一头从铜锣湾到尖沙咀人尽可知的长发适合演陈浩南这个角色。
随着现在电影政策的限制和老一辈黑帮片电影制作者的离去,黑帮片越来越难以让人下咽。再也没有一个古惑仔会心平气和地去西贡找大傻要偷车贼的信息,然后把大傻治得心服口服;再也没有一个古惑仔敢对靓坤动手动脚,以抱杀“父”之仇;但也还能看到大B活跃在这些电影中,总是那个腔调,但已不再是陈浩南的心灵导师了。
是时代离我们远去了,但郑伊健搭上了好的命途,去瞧瞧现实中东兴那帮人,看看张耀扬最后落寞地出现在朝阳群众的举报单子里,以及最后以最自然的在警方视频里本色演出;看看洪兴靓坤除了演活了一个足以载入影史的倪阿孝以外接的那些垃圾电影。
郑伊健接的电影不算差,也不算好,就是出道的那个形象走到了底,没什么大不了的,世界上那么多人记得陈浩南、赵山鸡,一般人谁会知道陈永仁。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古人一言以蔽之。
我们需要一种人,他总能带给我们惊喜,他总能以缤纷的色彩、多姿的样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叫这样的人,天才;我们也需要一种人,他不变初心,总以一种格调给我们美好的印象,这种人我们称作匠师。许多人对于郑伊健的想法就是这第二种,没有人想他变出其他样子,没人接受得了。
《全力扣杀》中某几个回光返照的洗心革面的瞬间颇有《天行者》里郑伊健的滋味,有成熟男人的浑厚美。但是这电影杂糅太多东西了,郭子健把拍摄魔幻电影的风格的调子带了过的,带的不合时宜与故作浮华。
运动电影,需要的仅仅是干净和干脆,是直接,是无可指摘的一条线走到底,这种本来很适合郑伊健这类一个形象贯彻始终的演员,可惜在出现天外飞星的情节后,什么美好的东西都毁了,毁的一塌糊涂:人生顿悟,黑帮斗殴,运动的反败为胜,冠军比亚军失望,失败者获得尊重等每一个方面做不到干脆有力,“同而不和”,郭子健为了票房什么都可以做。
郑伊健只有在郑伊健时代是最好的,“天真的声音已在减退/彼此为着目标相距”。劝你喜欢的偶像不要接烂片是没用的,不是他们想接,事事能为他们所掌握的太少,大家都是时代的尘埃。唯有“让眼泪已带走夜憔悴”,才能真正明白“所有故事像已发生/飘泊岁月里”。
郑伊健在21世纪开始,就在公众对“古惑仔系列电影”的舆论压力下,总在扮演洗心革面的角色,让人很厌倦!前期有“九龙冰室”,现在又饰演一个流氓,浪子回头,想走阳光运动的正道。其实郑伊健作为90年代的偶像,并不仅是“古惑仔”造就,“笑看风云”“中华英雄”等都是正面,不希望大家一直把他和流氓,兄弟挂钩! “古惑仔”之所以出名,源于社团题材的新颖,社会物质贫乏,精神生活空虚,而当时帅气潇洒的郑伊健扮演大哥,正好给了同时代男生模仿的理由----原来当流氓也可以很帅!当时很多男生模仿郑伊健留长发,扮酷,也证明郑伊健引领了一代人的审美观。郑伊健吃亏在当时太帅气,如果换做一个普通演员去演大哥,就不会有那么多男孩去模仿古惑仔扮酷,因为没人会模仿一个不帅没个性的人。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害了一代男生的罪过。
这部电影本身不好看,昔日型男郑伊健不再帅气,其他演员更是奇葩形象,既然不是偶像片,导演为什么要用高清摄像机拍出演员差劲的皮肤!?演员演技也是胡乱做作,情节作为不是羽毛球爱好者,更是无趣,就算是羽球迷,也弥补不了差劲的拍摄,看到20分钟就受不了了
这部电影本身不好看,昔日型男郑伊健不再帅气,其他演员更是奇葩形象,既然不是偶像片,导演为什么要用高清摄像机拍出演员差劲的皮肤!?演员演技也是胡乱做作,情节作为不是羽毛球爱好者,更是无趣,就算是羽球迷,也弥补不了差劲的拍摄,看到20分钟就受不了了
这不是一部关于羽毛球电影,片中关于羽毛球的部分可以改成任何体育活动,至于为什么选择羽毛球并且把羽毛球的部分拍的如此之烂,也就只有导演和编剧知道了。如果把找来的国家冠军不是当作花瓶而是当作顾问,估计片子就稍微正常点儿了。
估计很多羽毛球爱好者都像我一样被片子的介绍骗了进来,有趣的是羽毛球相关的电影基本等于零,所以看到一部由华人拍摄的羽毛球电影还是挺惊讶和兴奋的。不过讽刺的就是,被这部片子伤害最大的观众就是羽毛球爱好者,或者说,如果有喜欢这片子的人,那们他们一定都从没打过羽毛球。用武侠一般的奇技淫巧来训练羽毛球技术,这是在侮辱中国的羽毛球水平,中国羽毛球在世界上都是顶尖水准,不需要像足球一样需要玄幻才能得分。其实,羽毛球恰恰是很容易上手的体育活动,只要身体素质不差,让正规教练系统练一练,很快就能打得不差,可惜的是,本片几个演员除了何超仪的扣杀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之外,其他人的羽毛球技术就根本没被导演给拍出来。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把打球弄得跟打架一样是最不能忍的,往人身上打是一定要道歉的,甚至是犯规的。还是那句话,中国足球可以走玄幻路子,唯独乒羽不行,因为中国实际的乒羽水平,在世界上其实就跟玄幻一样了。
抛去本片关键因素,片子还是有可取之处,浪子依靠体育回头的故事的选材不错,片子里也处处都有星爷的影子,比喻郑的胡子造型,初战的对手白胖子,胖教练胡说八道的水平也能够上达叔,郑中基的角色设定的也还行,不过原来香港民风那么彪悍?遇到杀人犯居然敢群起而攻之,感觉现实中老百姓看到刑满释放的犯人还是会很害怕的。至于“努力的失败者”这东西本身就是扯淡,真正努力过的人是不会被当成失败者的。 看完片子就记得澳门打车难了。至于羽毛球电影,看来还是等印尼估计能拍出更好的。
下面与本片无关。
自己的羽毛球经历也是挺有意思的,小学时上过初级夏令营课程,后来一直在打乒乓球,羽毛球就只打打和平球,基本不打得分的那种。直到来到德国后,遇到了她,她是羽毛球爱好者,打了很久,然后被她带到了德国打羽毛球的地方,用着廉价的金属拍子和德国人打,我一开始以为也是打和平球,结果刚热完身,德国人就提议打比分,这一下打得我是遍体鳞伤,最后连拍子都打断了,经此一役再加上对她的爱慕,让我奋而买了初级的羽毛球拍,开始每周打球,另外我也打算开拓除了乒乓球以外的优势项目。然后,她回国了,我则还在德国,羽毛球也成为了我高于普通人技术的体育项目。在德国这么多年,真的是除了爱情之外得到了不少东西呢。
估计很多羽毛球爱好者都像我一样被片子的介绍骗了进来,有趣的是羽毛球相关的电影基本等于零,所以看到一部由华人拍摄的羽毛球电影还是挺惊讶和兴奋的。不过讽刺的就是,被这部片子伤害最大的观众就是羽毛球爱好者,或者说,如果有喜欢这片子的人,那们他们一定都从没打过羽毛球。用武侠一般的奇技淫巧来训练羽毛球技术,这是在侮辱中国的羽毛球水平,中国羽毛球在世界上都是顶尖水准,不需要像足球一样需要玄幻才能得分。其实,羽毛球恰恰是很容易上手的体育活动,只要身体素质不差,让正规教练系统练一练,很快就能打得不差,可惜的是,本片几个演员除了何超仪的扣杀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之外,其他人的羽毛球技术就根本没被导演给拍出来。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把打球弄得跟打架一样是最不能忍的,往人身上打是一定要道歉的,甚至是犯规的。还是那句话,中国足球可以走玄幻路子,唯独乒羽不行,因为中国实际的乒羽水平,在世界上其实就跟玄幻一样了。
抛去本片关键因素,片子还是有可取之处,浪子依靠体育回头的故事的选材不错,片子里也处处都有星爷的影子,比喻郑的胡子造型,初战的对手白胖子,胖教练胡说八道的水平也能够上达叔,郑中基的角色设定的也还行,不过原来香港民风那么彪悍?遇到杀人犯居然敢群起而攻之,感觉现实中老百姓看到刑满释放的犯人还是会很害怕的。至于“努力的失败者”这东西本身就是扯淡,真正努力过的人是不会被当成失败者的。 看完片子就记得澳门打车难了。至于羽毛球电影,看来还是等印尼估计能拍出更好的。
下面与本片无关。
自己的羽毛球经历也是挺有意思的,小学时上过初级夏令营课程,后来一直在打乒乓球,羽毛球就只打打和平球,基本不打得分的那种。直到来到德国后,遇到了她,她是羽毛球爱好者,打了很久,然后被她带到了德国打羽毛球的地方,用着廉价的金属拍子和德国人打,我一开始以为也是打和平球,结果刚热完身,德国人就提议打比分,这一下打得我是遍体鳞伤,最后连拍子都打断了,经此一役再加上对她的爱慕,让我奋而买了初级的羽毛球拍,开始每周打球,另外我也打算开拓除了乒乓球以外的优势项目。然后,她回国了,我则还在德国,羽毛球也成为了我高于普通人技术的体育项目。在德国这么多年,真的是除了爱情之外得到了不少东西呢。
怎样糟蹋一场比赛
当我们偷懒时,我们喜欢分类;当我们显摆时,我们喜欢分类;当我们不知所措时,我们喜欢分类。分类给了我们“效率”“满足”和“安全感”。以外的纯属意外
运动励志电影——《全力扣杀》,显然不是一场意外。一切都按部就班、井井有条、步步为营:就像它的同名小说一样。除了不像一本小说,它已经足够努力有诚意了。
接下来,就让咱们重温一部电影是如何通过多方努力把它拍出非电影的效果。
一、开头
通常作为一个电影导演,除非太过无知或者自信,总会把开头设计的精彩一些。无论故事上的铺垫或者镜头上的凸显再或对白里的冲突。不求《偷抢拐骗》那么面面俱到,有一样让观众感觉与众不同、耳目一新,乃至有一点点不太像电视剧。都是可以另观众把屁股继续坐暖凳子的。但是从从开始到影片四分之一,行进是按小说思维走的。然后用了正常思维三分之一,之后又换成了广告思维和小品思维。看场电影过山车一样被绕来绕去,满眼的土肥圆胡茬呕吐生猪肉。
对,靓点是又切猪肉又呕吐的欧巴,吐得虽假,但火很真。
最后才看预告片,总算明白。所有视频该都是导演一人所剪。东方不败的金剪刀——一下去势(稳准狠)。
二、标签
动漫改编成电影,往往需要标签化、风格化,这无可厚非。但次序是动画或者漫画已经取得了成就,照搬这份成功别太掉分掉粉就好。一部先贴羽毛球签、再贴郑伊健签、然后再通过此拉赞助找渠道的电影,先手已失。但如果能把标签用好用活,依旧有复盘的可能——比如讲羽毛球的特点和人物命运多做联系,把酷大叔郑伊健调动起来、文戏多制造几个不那么烂大街的“TVB模范桥段”,把哪怕一小半道具摆得不那么片场模型。。。。。。可能都会使成片通顺流畅不做作。
还是欧巴人字拖戏谑登场、反拍跳杀扳回一城(戏内外)。不单调侃了所谓绅士运动精神,一本正经们;还诚实告诉观众,公平的胜负只与实力相关、颜只是附着。
然并卵
三、冠名
香港是个好地方,无论小食或者球馆都是令人向往流连的。《轻羽飞扬》后我近一个月没打球,然后听说了《全力扣杀》。心想,尤尼克斯可算憋不住了。
YY这个品牌在羽毛球界的地位比篮球界里的耐克那是牛逼多了,它几乎垄断了中国外世界所有好手——但还是个小公司。小公司的本分就是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以外的不管。总好过自己没有任何真正擅长的,还成天贴钱露脸玩儿高调。一个连LOGO都没能设计好看的公司,操纵了一场不伦不类的比赛:竟然还是自己来花大钱大肆宣扬。武大郎拿喇叭宣扬西门大官人又入府啦。
(从社会企业角度,没有社会担当企业文化的公司无论上市与否销量如何,都不过是个赚钱的机构。小项目小心思小理想,本身没问题。总想出头表露自己的“大”,则永远都是最没文化最没底气的表现)
影片结尾由戚冠军娓娓道来羽毛球项目的起源,依旧荒诞不经、但多半观众该已经忘记他一分钟前拿什么拍和鲍春来对打了。
四、年龄
《足球小将》影响了日本一代职业选手,《灌篮高手》影响着亚洲大多数现役篮球选手,《排球少年》正在感染着排球界的未来。当然不是巧合,运动和青春的组合可以说是快销的王道。做个低成本类型片,要么老实顺着趋势潮流、要么拧巴老实多下功夫磨好本子。
可能是投资来得太容易,而冠名品牌又有具体要求——比如瞅准中老年市场。新导演要么极有风骨,要么极聪明。香港导演么,自然是后者。以前我们说王晶,是个聪明媚俗的人。媚的还是大众、观众的俗;尚可忍。如今新导演们已到要靠媚某个人的俗上位的程度了,果然是长江后浪更加浪。
这条上,无论戚冠军、鲍春来、王琳还是郑伊健乃至外星人都委实帮忙不上。任何的自以为是在少年的挥拍声中都乏味如烂猪肉。这种道理,配角哪怕知道也不能说出口来。
当主角内定,结果提前告知,拍子和球都早已被冠名妥当时,所谓职业的比赛就只能靠细枝末节们支撑。比如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配角。
配角旧事,配角救市。加分不出错。港台导演们深讳此道,的确值得大陆完全没有才华还妄求吃饭的同行们好好借鉴。
当我们偷懒时,我们喜欢分类;当我们显摆时,我们喜欢分类;当我们不知所措时,我们喜欢分类。分类给了我们“效率”“满足”和“安全感”。以外的纯属意外
运动励志电影——《全力扣杀》,显然不是一场意外。一切都按部就班、井井有条、步步为营:就像它的同名小说一样。除了不像一本小说,它已经足够努力有诚意了。
接下来,就让咱们重温一部电影是如何通过多方努力把它拍出非电影的效果。
一、开头
通常作为一个电影导演,除非太过无知或者自信,总会把开头设计的精彩一些。无论故事上的铺垫或者镜头上的凸显再或对白里的冲突。不求《偷抢拐骗》那么面面俱到,有一样让观众感觉与众不同、耳目一新,乃至有一点点不太像电视剧。都是可以另观众把屁股继续坐暖凳子的。但是从从开始到影片四分之一,行进是按小说思维走的。然后用了正常思维三分之一,之后又换成了广告思维和小品思维。看场电影过山车一样被绕来绕去,满眼的土肥圆胡茬呕吐生猪肉。
对,靓点是又切猪肉又呕吐的欧巴,吐得虽假,但火很真。
最后才看预告片,总算明白。所有视频该都是导演一人所剪。东方不败的金剪刀——一下去势(稳准狠)。
二、标签
动漫改编成电影,往往需要标签化、风格化,这无可厚非。但次序是动画或者漫画已经取得了成就,照搬这份成功别太掉分掉粉就好。一部先贴羽毛球签、再贴郑伊健签、然后再通过此拉赞助找渠道的电影,先手已失。但如果能把标签用好用活,依旧有复盘的可能——比如讲羽毛球的特点和人物命运多做联系,把酷大叔郑伊健调动起来、文戏多制造几个不那么烂大街的“TVB模范桥段”,把哪怕一小半道具摆得不那么片场模型。。。。。。可能都会使成片通顺流畅不做作。
还是欧巴人字拖戏谑登场、反拍跳杀扳回一城(戏内外)。不单调侃了所谓绅士运动精神,一本正经们;还诚实告诉观众,公平的胜负只与实力相关、颜只是附着。
然并卵
三、冠名
香港是个好地方,无论小食或者球馆都是令人向往流连的。《轻羽飞扬》后我近一个月没打球,然后听说了《全力扣杀》。心想,尤尼克斯可算憋不住了。
YY这个品牌在羽毛球界的地位比篮球界里的耐克那是牛逼多了,它几乎垄断了中国外世界所有好手——但还是个小公司。小公司的本分就是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以外的不管。总好过自己没有任何真正擅长的,还成天贴钱露脸玩儿高调。一个连LOGO都没能设计好看的公司,操纵了一场不伦不类的比赛:竟然还是自己来花大钱大肆宣扬。武大郎拿喇叭宣扬西门大官人又入府啦。
(从社会企业角度,没有社会担当企业文化的公司无论上市与否销量如何,都不过是个赚钱的机构。小项目小心思小理想,本身没问题。总想出头表露自己的“大”,则永远都是最没文化最没底气的表现)
影片结尾由戚冠军娓娓道来羽毛球项目的起源,依旧荒诞不经、但多半观众该已经忘记他一分钟前拿什么拍和鲍春来对打了。
四、年龄
《足球小将》影响了日本一代职业选手,《灌篮高手》影响着亚洲大多数现役篮球选手,《排球少年》正在感染着排球界的未来。当然不是巧合,运动和青春的组合可以说是快销的王道。做个低成本类型片,要么老实顺着趋势潮流、要么拧巴老实多下功夫磨好本子。
可能是投资来得太容易,而冠名品牌又有具体要求——比如瞅准中老年市场。新导演要么极有风骨,要么极聪明。香港导演么,自然是后者。以前我们说王晶,是个聪明媚俗的人。媚的还是大众、观众的俗;尚可忍。如今新导演们已到要靠媚某个人的俗上位的程度了,果然是长江后浪更加浪。
这条上,无论戚冠军、鲍春来、王琳还是郑伊健乃至外星人都委实帮忙不上。任何的自以为是在少年的挥拍声中都乏味如烂猪肉。这种道理,配角哪怕知道也不能说出口来。
当主角内定,结果提前告知,拍子和球都早已被冠名妥当时,所谓职业的比赛就只能靠细枝末节们支撑。比如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配角。
配角旧事,配角救市。加分不出错。港台导演们深讳此道,的确值得大陆完全没有才华还妄求吃饭的同行们好好借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