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黑天鹅》她是自恋又自我厌恶的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安德雷斯·海因斯 / 马克·海曼 / 约翰·J·麦克劳克林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 米拉·库尼斯 / 薇诺娜·瑞德 / 文森特·卡索 / 芭芭拉·赫希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10-12-17(美国) / 2010-09-01(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08分钟 / 103分钟(威尼斯电影节)
又名: 夺命黑天鹅 / 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IMDb链接: tt0947798











  我对某些状况的归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与敏感。“好人难做”一句话附加上多种理解的立场,怎样都成立,但没听谁说过“坏人难做”,或许这本是相生共存的关系,不过是个找谁代言的问题。当这成为善良的好人欲转型的“苦恼”,要跟良心斗,要摘掉保持纯洁的紧箍咒,对好而言,坏,不只是个跨栏的动作,还是被毁灭的最后结局。你会说纯属扯淡,什么鸟联系鸟坏人?我却不以为然,这个充满陷阱的竞争时代,一些人当道,好人的确迷茫了,也抑郁了。 
   
   《黑天鹅》主要说的虽不是人的好与坏,我却要在一开始就把它向这个方向诱导。继而一层一层剖解出我所理解的,这部文艺悬疑片内藏的无形无状的核。因从天鹅湖的故事里选择“黑天鹅”来做电影名字,所指引的讨论方向——邪恶,就已相当明确了;又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太遥远的距离,就如戏中与戏外无法合并的皆大欢喜式人生。善良与邪恶,自然地登上了PK的擂台。讽刺的是,“善良、努力的人终有好报”,如此甜美的话语,很多的时候,往往就像墓碑前告慰逝者的鲜花,苍白得毫无意义。而《黑天鹅》中所臆想的一切阴谋、灾难,如若真实上演,同样的结局也根本无需怀疑。 
   
   关于电影《黑天鹅》的剧情,简单说来,就是因“压力”诱发的精神分裂的个案。通过一个才华横溢的芭蕾舞女演员Nina,讲述一个正常善良人被心魔毁灭的故事。而复杂说来,本剧充分表现了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才华,结合他之前成就的《梦之安魂曲》《摔跤手》《真爱泉源》,还能深切地体会到他脑海中呈现的思想花园的光怪陆离。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对生命观测的激情,在《黑天鹅》的创作延续中依然强烈。 
   
   不是蛇蝎心肠,也做不了铜头铁臂之人,不拿自卑搪塞,不找被父母过分保护的借口,就是忍受不了肮脏虚伪的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这样呐喊,或许就包括你和我。那么,一个天真善良的人,在无法继续对抗内外负荷的身心状态下,一经遭遇诱发疯狂的特殊事件,伪装成健康的心态就一定会蓄势爆发,完全扭曲,彻底崩溃。《黑天鹅》的影像这样解析了矛盾的人性。 
   
   你一定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王子出游打猎,爱上了一位只能在夜间现出人形的,被“囚禁”的白天鹅公主。王子邀请公主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晚宴,届时他将告白欲娶公主的爱情宣言。可是被邪恶魔法师施咒的白天鹅公主,最终未能出席,代替她的反而是化身成白天鹅公主模样的另一个女人——魔法师的女儿,只是穿了黑色礼服,像只黑天鹅,迷惑了王子的心。结局是,王子看破阴谋,重回白天鹅公主身旁,却被邪恶的魔法师陷害,白天鹅公主随大浪卷走的王子而去,坠入湖海而亡。之所以引用《天鹅湖》的故事,是为更好地解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也为电影戏中戏情节设计找到同一根链条。这是芭蕾舞剧,其实这也是电影主人公Nina精神世界里的真实生活。 
   
   电影的故事脉络大概就是这样,沿着闻名遐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情,采用另一种巧妙复杂的“戏中戏”模式,结合时下全球蔓延的“抑郁症”瘟疫话题,把医学领域的幻听、幻觉艺术加工成诡异的视觉感受、跳跃的思维方程式,以“谎言”的特殊魅力达到论文、资料无法展现的生动与神秘。 
   
   前面说了人的好与坏,接着说人的压力与动力。话说动力与压力是两个概念,却紧密相连。施者称之为动力,受者视之为压力,不容易把握尺度,一线之隔,可以呈现两片天。显然在《黑天鹅》幻化的通篇意境中,Nina无处释放的压力,这是全部灾难的源泉。电影开始,从Nina的梦境,获得天鹅皇后一角的渴求中,泄露了无意识状态中神经紧绷成弦的危险信号。这一段,实际也影射了各种类型全民海选比赛中,入围选手为一夜成名,过关斩将,超负荷心理压力得不到纾解,已经形成的社会健康心理问题。 
   
   Nina也将面对这样的挑战,但她背负的重大压力似乎有更多来自平常人无需考虑的因素。母亲在很年轻时为Nina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母亲寄新的人生目标于Nina的未来,过分保护、照顾,这些施加在Nina身上的爱的压力又是另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我已不再是12岁的Nina了!”那是她挣脱母亲,希望摆脱“压力”,证明自己长大的呐喊。暗示的镜头中又有耐人寻味的信息传递,母亲似乎很嫉妒Nina即将拥有的一切,而且也会惶恐于Nina有天会摆脱自己的现实。这样,复杂的母女情感加重了Nina的思想重担,她幻想母亲会攻击自己,于是私藏棍棒,与母亲正面冲突,去酒吧喝酒、被灌药、乱搞,不但方法不对,状况也越来越糟。 
   
   Nina过于纯净无污染的生活,使她缺少了一份世俗的激情,从小到大一直是乖乖女,她没有朋友,平时不喝酒不抽烟,也没性生活,简单得就像滤好的纯净水。这份“简单”在演绎芭蕾舞时成为了无法摆脱“自己”的最大障碍,达不到黑天鹅的“失控”状态,越想抛去负担表现越僵直,这种压力在Tom否定的挫败感中愈发令她憎恶、愤怒。 
   
   新人笑旧人哭的行业换血规则,无形中也敲打着Nina的小宇宙。前一任天鹅女皇在Nina心中是最完美的,Nina偷走她的口红表露她心底里的敬仰与羡慕。可是那女人被抛弃的遭遇及撞车后凄惨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Nina的脑中倒带重播,那份压力转化成了内疚、自责、恐惧,折磨着她,甚至到后来完全暗示自己,是她毁掉了别人的人生,是自己陷人于不义。 
   
   除去上面的简单分析,Nina的压力还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不断抓伤自己的梦魇,无法摆脱黑天鹅幽灵的无助,幻听幻觉在她意识中真实存在的恐怖,不懂得如何处理情感却要表现成熟的自我怀疑等等。压力创造了Nina身体里不可思议的黑天鹅,同时又是压力夺走了Nina继续生活的勇气。 
   
   最后说说双重人格,Nina有这性格特征,完全服务于整部剧双重人格特点的需要。肯定能看出来,Nina拥有成为芭蕾皇后的潜质,又能感觉到Nina终将毁于一旦的气息,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对前因着墨不多,一切不正常集中在参选“天鹅皇后”这个点上,然后加以追踪,但故事细节刻画别有用心,就是自然而然地外露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 
   
   地下通道里戴着白羽毛围巾的Nina遇见穿着黑色衣服的自己。被选为新一任天鹅皇后的Nina最后拒绝色诱Tom,却看到镜面上用口红写着的“妓女”,让人匪夷所思,其实这段相对真实的画面我还很愿意把它想成是Nina的又一幻觉。说起来,之前Nina去Tom的办公室争取天鹅皇后角色,用偷来的口红把嘴巴涂成鲜红色,就像黑天鹅的红色喙,她似乎已有了“堕落”的准备,只是终究在吻戏中戛然而止,心理冲突打乱计划。Nina可以完美跳出白天鹅,却因找不到“失控的感觉”而无法跳好黑天鹅,三次不同场景但重复出现练习黑天鹅舞步,及最后演出时最震撼的黑天鹅表演。这些相互矛盾、冲突的对立画面,在Nina摇摆的双重人格中,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在pub里看到Lily往酒杯里放迷幻药,Nina在并不坚定的独立人格中选择了放纵,像豁得出去一切的黑天鹅。但遗憾的是,至始至终Lily这个女孩子都没有真正伤害过Nina,一切罪恶都是她的幻觉,最终都在无形中强大了邪恶的力量。 
   
   对于弱者身份的Nina而言,黑天鹅的灵魂跑进她的身体里,让她的自我变得无比强悍,无人能伤害,是出于本能。只是她的力量微弱,无法做到真实的堕落、厚颜无耻。加之又没有征服社会的自信与能力,所以只能向自我伤害的精神分裂发展。在她单纯的行为举止中,她像正常女人那样拥有的情感——自私、嫉妒、诽谤、报复、反抗,证明她并不弱智白痴,她的思想中存在很多肮脏、龌龊的社会剪影,那是人类排泄的异物,不隔绝于世,必然受熏染。这也是她把Lily塑造成魔鬼的智能条件,当然也算社会生活常识。 
   
   即便得到了天鹅皇后的角色,依然怕自己不够完美,怕自己被冷落,怕天鹅皇后的位置被有心计的女人觊觎,这些常人能理解的担忧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了枷锁。Nina重新塑造了Lily,现实生活中无法洞悉把握的在Nina的意识里渐渐清晰,但纷繁复杂,在Nina的臆想中出现了与她有同性爱关系的Lily,置他于死地的Lily,还有可爱豁达愿意分享她成功喜悦的Lily,但是无论做了哪些事,Lily是假想中不可低估的敌人,Nina摆脱不掉不安的情绪,她必定要用全部“黑天鹅”的黑暗势力除掉Lily。 
   
   当然,结局告诉我们,邪恶永远是善良的手下败将。哪怕用死来换取它的名。最后算不算开放式结尾呢?随便怎么想,反正又要契合《天鹅湖》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版本了。你希望Nina抢救及时化险为夷了,那就活了,可是后面还有受不完的罪等着呢。如果她一句“这就完美了”,在天堂续来生,那就真的完美了。事实上,白天鹅真的死了。 
   
   娜塔莉波特曼真是位让人喜爱的可儿,更是一位演艺界的千变女郎,奥斯卡上分一个奖杯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不过最近报道因违反音乐评分原则,而被取消奥斯卡音乐奖的角逐资格,对《黑天鹅》多少有点遗憾,但对其他应该没碍。说回到波特曼小姐,努力减肥到标准的芭蕾身板,跳舞练到开拍前半年多每天五个小时的强度,在这部戏里不仅抢尽了风头,连文森特卡索、薇诺娜瑞德看起来都中规中矩了。剧中意外惹眼的倒是天鹅湖里的王子,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本杰明.米派德,即现实生活中娜塔莉波特曼的正牌男友。两人的默契从波特曼的精湛舞步中完美展现了。 
   
   另一个最值得嘉奖的肯定是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他可真知道中庸之道,双重人格,两极分化等等相生、相斥的游戏规则。Nina及《黑天鹅》的故事,Nina是“自恋与自我厌恶”的(导演达伦在访谈中提到),故事是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整个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但情节紧凑,逻辑推理性很强,加之巧妙的构思编排,浑然天成一般。 
   
   想来道具、音效在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教程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黑天鹅》中镜子、剪刀不仅干扰了视觉感受,还起到了惊悚的效果。最后登台演出时,融入进音效中Nina急促喘息的声音,推送剧情到了最高潮。这只白天鹅就是一块易碎的瓷娃娃。 
   
   Nina的故事的确有现实意义。这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将孕育更多“无事生非”的新新事物包括新新人类。“眼见为实”也要加上双引号特别备注了。被抑郁扫荡的滚滚红尘,若没有可见证的人,你就不要那么坚信你所看到的一切,你眼中的世界也并非一定是客观真实的世界。据说在日本,“一懒无娱”的宅神逃避的正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几乎放弃了人与人交流交往的念头。几米蜗居,一床头漫画,拒绝恋爱,拒绝结婚生子,这又是极端的。不想被伤害,不愿劳心费神地对付志向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可是相比较逃避,不如练就笑看一切的淡然更有益处。这话说完,我就后悔了,哪那么容易。 
   
   

白羽黑翼,疯魔了小青衣

 纳兰妙殊  5 2010-12-28 12:39:43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人生是一场大春宫

    更新描述或海报 查看原图 导演 : 孙立基 编剧 : 萧若元 / 萧定一 / 胡耀辉 主演 : 叶山豪 / 蓝心妍 / 松野井雅 / 周防雪子 / 雷凯欣 / 更多... 类型: 情色 官方网站: 3dsexzen.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11-04-14(中国香港) 片长: 129分钟            又是一部《肉蒲团》主题的情色电影。与众不同的是,《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宣传语则是“全球首次3D情欲电影”。于是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好是坏,它在电影史上的意义都是空前的。时代变了,这再也不是十几年前躲在小电影院偷偷摸摸看成人电影的年代了,人们终于堂而皇之地将情色电影搬上大荧幕,这是人性解放的时代。很多观众抱着猎奇的心理,不远千里地来一睹其风采,盛况空前。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由中国3D及一元制作室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逾港币二千五百万, 萧若元、萧定一监制,孙立基导演,叶山豪、蓝燕、原纱央莉、周防雪子、雷凯欣、及何华超领衔主演,于4月14日香港上映,全球其他国家均有同时上映。该片阵容豪华,声势浩大,帅哥美女如云,共同演绎了一场荒诞奇淫的情色大戏。         《肉蒲团》的故事梗概很多人都比较熟,我就不多加赘述了。《3D肉蒲团》则是在原著《肉蒲团》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并没有换汤不换药的照搬原著。3D版一出场就是宁王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观音雕塑,峨眉山上高僧布袋和尚和未央生怒斥宁王时,竟被路过的宁王听到,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未央生陪好友林公子去铁家提亲,未央生和铁员外的女儿铁玉香一见钟情,林公子大怒,于是投靠宁王。未央生和铁玉香日日缠绵,然而床技不佳,无法达到极乐。追求极乐的未央...

《少女潘金莲》: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李翰祥 编剧 : 何永霖 主演 : 单立文 / 黄美贞 / 金仁淑 类型: 爱情 / 情色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1994-06-24(中国香港) 片长: 98分钟 又名: The Amorous Lotus Pan / The Amorous Pain IMDb链接: tt0111154 当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松举起刀,正在为杀不杀潘金莲做最后的心理斗争的时候,豪放的潘金莲大喊“武松,你就使劲往下插吧!”,随后武松一刀结果了小潘的性命,但他确是十分的舍不得,表情痛苦的几近扭曲,他既忘不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海深仇,更忘不了和潘金莲那销魂的一夜。 李翰祥貌似对《金瓶梅》情有独钟,描写这部小说内容的风月片不止一部,早期的有《潘金莲》,中期的有《金瓶双艳》,到了晚期更是连续拍摄了《金瓶风月》和《少女潘金莲》,而这部《少女潘金莲》也基本上是他的息影之作了。本片在故事情节上借用了《金瓶梅》的相关人物和内容,但李大师并没有刻意去编写,甚至可以说没有情节,基本可以忽略。但在李翰祥的拿手好戏——床戏上,可谓是水准相当之高,从布景,到灯光,到配乐,再到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十分到位,给人以相当强的艺术感觉,尤其是配乐,古筝、琵琶以及其他中国民乐乐器快慢节奏的变化,轻缓与欢快之间的变幻,配合着戏份的进行,可谓是天衣无缝。即使单独将影片配乐拿出来,也绝对让你觉得悦耳动听。 片中潘金莲和多个男人都有床戏,但最为精彩的当属和武松那场。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潘用药迷倒武都头,趁其熟睡之际,潜入武松房间迷奸之。屋中暖黄色背景光,时而还夹杂着闪电的紫白色亮光,将小潘的身体展示的十分美丽。整段戏份几乎都隔着一层薄纱拍摄,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具唯美效果,再加上刚才所说的精彩配乐,可谓是风月片中的床戏典范。 影片最终的结局还是以武松杀死王婆及小潘这个惯常路线结束,也许让武松和小潘一同生活下去也许更能让人遐想,但这样做可能还是太无法让人接受,打虎英雄怎么能拜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