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视剧《白鹿原》完全没有抓住小说《白鹿原》的核心质素,那就是荒诞。
小说《白鹿原》被一种瘆人的荒诞感所笼罩,行文充满质疑与唐突,处处是平铺直叙的血腥,以及不动声色的恶心。它的价值指向相当模糊。对待守旧者与革新者,是一模一样的讽刺口吻。
电视剧《白鹿原》剔除了所有可能导致审查风险的血腥和恶心,所以也彻底消解了原著中的讽刺与荒诞。说白嘉轩的男器上长着毒钩捣碎女人的肚肠,死婴尸体填入牛栏混进粪肥,女X里塞过的红枣次日取出供男人滋补——这种种骇人听闻的桥段一概剪除。然后将原著中的新旧交锋,纳入到主流价值观所允许的,“旧势力是要消亡的,新势力是生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历史进步论里。
白秉德老汉的死,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在小说里,名医冷先生被请过来。他的治疗过程是这样的:
冷先生把那块钢板塞进秉德老汉的口腔,用左手食指一分就变成一个V形的撑板,把秉德老汉的嘴撬撑到极限,右手里那根正在烧酒火焰上烧得发红变黄的钢针一下戳进喉咙,旁人尚未搞清怎么一回事,钢针已经拔出,只见秉德老汉嘴里冒出一股青烟,散发着皮肉焦灼的奇臭气味。
冷先生这样折腾两回,秉德老汉就一命呜呼了。这段描述叫人起鸡皮疙瘩,然而在小说里很是寻常。叙事者在同情秉德老汉的病故吗?似乎并没有。叙事者在欢庆秉德老汉的病故吗?似乎并没有。
电视剧里,白秉德的死在第四集。他死的过程充满了红色国产剧常见的套路:秉德病危;嘱托儿子“不能闹事,不能挑头闹”;农民欲起事却没胆,革命团体内部分裂;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农民起事成功;秉德老汉领盒饭;与此同时新生儿降生。
电视剧的创作者用治丧时欢快的唢呐,表达了对白秉德之死的庆贺。在一个革命正确的叙事视角里,阻挠革命的守旧派一律该死。主角通过新旧迭代和农民起义,完成革命的初步启蒙。
对革命不加置疑。非常、非常、非常标准的主流革命叙事。标准到我根本不觉得这是陈忠实想要讲的故事。
同一集里,仙草第一个儿子的降生,也是同样无趣的国产剧套路:布帘遮起,女人痛苦喊叫;产婆在旁边劝“使劲,吸气”;女人顺利产子;众人欢庆是男婴。
陈忠实是怎么描写女人生育的呢?引述一段仙草生白灵的原文:
这天她上在木机上织布,腹部猛然一坠,她疼得几乎从织机上跌下来,当眼睛周围的黑雾消散重新复明以后,她已经感觉到裤裆里有热烘烘的东西在蠕动。她反而更镇静,双手托着裤裆下了织布机,缓缓走过庭院。临进厦屋门时,头顶有一声清脆的鸟叫,她从容地回过头瞥了一眼,一只百灵子正在庭院的梧桐树上叫着,尾巴一翘一翘的。跨过厦屋门坎,她就解开裤带坐到地上,一团血肉圪塔正在裤裆里蠕动。丈夫和鹿三下地去了,阿婆抱着牛犊串门子去了。剪刀搁在织布机上。她低下头噙住血腥的脐带狠劲咬了几下,断了。她掏了掏孩子口里的粘液,孩子随之发出“哇”地一声哭叫。
这段生育描写,充满着最原始的血腥。以最挑战读者的方式,昭示着生育的动物性。最可怕的,是叙事者那种高高在上的冷静——“平铺直叙的血腥,以及不动声色的恶心”。
小说《白鹿原》,每一处落笔,都在质疑,反讽,叩问意义;每一个细节,都在直逼读者面临最血淋淋的历史事实,与躲无可躲的历史荒诞。它的写作,致力于否定常态;它用最血腥,最恶心的反常,来引起读者不适,以期消解意义。
电视剧《白鹿原》,每一个情节,都在迎合主流革命叙事;每一个镜头语言,都符合当代观众与审查机构的预期。它的叙事,致力于展现常态;它用摒弃血腥,排除恶心的正常叙事,来构建革命话语的正确性。
如果说原著是一个胆大的,不惜暴露历史阴处的妓女,电视剧就是一个理顺了情节,添加了马塞克,蒙上了遮羞布的良家女。如果说原著是张扬着想象,昭显人类最原始欲望的《诗经》与《楚辞》,电视剧就是将诗骚经典化的汉代经学家,他们想方设法用政治正确,来剔除一切不符合道德标尺的男女之情。
排除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笃定于对历史秩序的信仰。非常的保险,无趣,而且平庸。偏偏还要冠一个陈忠实的照片,逼着观众给五星。
2
我在颂扬原著,批判电视剧吗?也不全是。
我对拉美式的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感冒,也不觉得将它移植到中国多么值得称道。我把魔幻现实主义归类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挑战一切陈式,质疑一切权威,消解一切意义。
文艺复兴倡导人性,启蒙时代崇拜理性,到了现代主义就解构一切信仰。文艺复兴画神,启蒙时代画人,到了现代主义就画怪物。每每走到艺术馆的现代主义展区,我就会被那些画作吓得心惊胆战。处处是挑战我认知的情色,诡异的形象,混乱的色彩与线条。
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幅充斥着情色、异象、混乱的画作。叙事者像上帝一样高高吊起,以一种冷酷的平实,描述最血腥最恶心的历史日常。
我能够理解陈忠实的讽刺立场。陈忠实的挣扎,是五四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挣扎。他们一面接受西方现代科学人文主义的洗礼,一面挣扎于中国传统之于现代文明的龃龉。他们很容易就拿西方的滤镜,审视这片土地上一些反文明的景象。我能够想象陈忠实翻看故乡县志那些烈女名单时,还有在反省那些骇人听闻的,塞红枣、填死婴的陋习时,如何对自己的传统充满厌弃与质疑。
但我想,站在今天的立场,指责历史的蛮荒是不公平的。我们审判我们的先人,如何得知后人不一般审判我们。
有人将《白鹿原》的艺术成就与《红楼梦》并列。我不能同意。陈忠实与曹雪芹最大的不同,是陈忠实始终把自己蒙在一个荒诞的滤镜后面,他的立场是疏离的,审判的,质疑的;而曹雪芹在行文间,无法抑制地流露对过往的留恋与珍惜。《红楼梦》尽管有消沉与诡异的一面,更多的是人间烟火,是赏雪吟诗,是对于世间美好一去而不再可得的叹惋。对于白灵的死,《白鹿原》的叙事者同情有限,他居高临下,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借此嘲讽革命对于生命的视如草芥。而对于林黛玉的死——我仿佛能看到,黛玉焚诗呕血的时候,曹雪芹在昏黄的风灯里掉眼泪。
这是我在批判电视剧背离原著后,仍然想要给它赞美的原因。它虽然中规中矩到无趣,但它也唤回了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关中平原不再是陈忠实滤镜下的处处血腥的荒诞历史场景。它有黄土,有唢呐,有热辣辣的油泼面,有给人以面对历史荒诞的勇气的,最最珍贵的人间温情。
第2集,仙草与死过六个老婆的白嘉轩新婚。白嘉轩把仙草叫过去,说了句情话:“你还真会暖人呢。暖着我心里美着呢。”
坦白说这情话质量平平。一眼就知道不是原著,是编剧给的劣质狗粮。想我阅玛丽苏文无数,对于言情套路了如指掌。可是仙草后面那句话,竟然还是戳到我了。
以后他们要面对风云变幻,以后他们要面对骨肉分离,以后他们会被这时代裹协,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不得不前行不得不拼命。但此刻,这个男人踏实地、稳妥地枕在她腿上。
仙草捞住白嘉轩的头,温柔笑说:“打今儿起,暖你一辈子。”
————————
谢谢叶子,以及所有小伙们的打赏!!
文艺复兴和关中平原两处改啦。曹雪芹哭的地方不想改。就算不是他写的,他的鬼魂看到那一段想哭不可以吗?。。。更何况所谓高鹗续写,也不过是胡适根据诗注提出的一家之言罢了。。。然后我就是觉得焚稿吐血那段写得真好,一定符合作者原意。。。嗯嗯。。17.5.25
文|罗罔极(ID:luowj1996)
当《欢乐颂》质量低下,却又收视爆棚的同时,有一部剧正在悄然衰落。
这部剧立项16年,几经转折,耗资3亿。
它的口碑、尺度之大,比《人民的名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是因为它没有去追逐热点,迎合时代,它的收视份额,让人心生悲凉。
但,正如它的原著作者,陈忠实所说:
给大家传达一件事,那就是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在极端仇视文化与极端崇拜物质之后的年代,在集体缺失信仰的年代,需要这样一部作品——
《白鹿原》
我们需要《白鹿原》这样的“IP剧”。
当太多的投机者,用“IP”的话题和流量,去包裹馊掉的故事、表演和制作的时候。
《白鹿原》把“IP”当成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当成“传承我们民族伟大优秀的品质”的接力棒。
此剧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男主角的张嘉译说——
“这是从小看到大的作品,我把它当‘神品’一样供着。”
“在《白鹿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近靠近再靠近。”
在停播又复播之后,这部85集的大剧已经显出了小半部分真容。
是时候来认真评判,剧版《白鹿原》手里的这根“接力棒”,究竟有没有传好。
坦白说,刚看前几集时,我颇感失望。
改动太大。
《白鹿原》的原著,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它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纳入了诸多中国传统的民俗风情。
比如,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老婆,前六个都死了。
死因,是“风水”和“闹鬼”所致。
你说是民俗也好,迷信也罢。但不可否认,原著中的这一情节,着实描画出了中国农村的一种文化风貌。
电影《美姐》中的“跳大神”段落,也高度还原了这一风貌。
可在剧中,“迷信”情节却被跳过,或者“加以改编”。
死媳妇闹鬼的事,被六座墓碑粗略概过。
娶了六个媳妇
娶一个走一个
连个后都不给我留下
后来,白嘉轩寻到一块地。
朱先生告诉他,这是被白鹿踏过的“圣地”——
祖祖辈辈传说中的白鹿
给咱乡民带来平安福气的白鹿
白鹿所过之处
万木繁荣 禾苗茁壮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万家乐康
这就是征兆啊!
在原著中,白嘉轩换下了这块圣地,请来阴阳先生加以印证,又将祖坟迁置于此。
果然,白家的命途开始好转,第七个老婆没死,而后财源滚滚、子女兴旺。
可电视剧,却带我们“走近科学”。
朱先生后来告诉白嘉轩,白鹿传说是在“逗他玩”,这块地真正的价值,只在于下面有水。
这就好像,你看国产恐怖片时,一路上跟着主角心惊胆颤,到影片最后,主角向你证实:本片无鬼,都是精神病,逗你玩儿呢。
科学,当然值得提倡。可如果所有小说都必须遵循科学原理,那么一半以上的名著都要从世界消失吧。
当然,这多半是编剧为了过审,不得不做的阉割。
除此之外,或许是担心主角形象不够正面,编剧在不断地“找补”。
比如原著中,白嘉轩用钱、粮换媳妇,这在当时的价值观中是被允许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在剧中,为了维护白嘉轩的正直形象,硬是给这位传统乡绅植入了“新思想”,打死也不换媳妇。
我媳妇娶回去的
不是换回去的
往后这缺德事少干
从情节上的相似度来看,《白鹿原》主创所宣传的“将原著还原80%”,已经绝无可能。
据此可以判断,《白鹿原》改编失败了吗?
不。
往后看多几集,我才终于明白编剧的良苦用心。
他在反复地斟酌和取舍之后,绕过审查的荆棘,为观众找到了一条通向原著的幽径。
《白鹿原》的魂,保住了。
谈《白鹿原》,就绕不过那片土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沉浮。
白嘉轩,是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
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坚守乡土文化的壁垒,成为白鹿原上德高望重的族长。
或者,你也可以说,他就是地主。
有一种说法是,陈忠实的原著是在“给地主翻案”。但在我看来,所谓翻案并非变黑为白,而是对过激、片面、倾向性明显的历史观,进行一次纠偏。
比如,当县政府横征暴敛的时候,白鹿原上的农民无人敢出头,是白嘉轩打了三声铳子,带领众人起事。
大家夺回了粮食,蹲监狱的是白嘉轩。没有人挺身而出,留他一个人等死。
当然,不能保证每个地主都像白嘉轩一样“好”。但是我们很少被告知,原来地主也是地方利益的代言人,是官府与小农之间的缓冲带,防止酷吏肆意地盘剥底层百姓。
换做是旧社会,白嘉轩的族长之位是个香饽饽。
可世道变了,一变再变。
他一生经历光绪、宣统、北洋、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最后来到新中国……
这就要说到《白鹿原》表现的第二种历史角色,官府。
政权的频繁变更,导致白鹿原的乡民变成了庄稼,被人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白鹿原》的尺度在于,它点出了,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因改朝换代而转移。
比如,官大一级压死人。乡长可以在民众面前挺直腰杆,可一旦面对县长,就得卑躬屈膝,小心陪同。
县长上头还有市长,市长上头还有省长。
这当官知道 对吧
那表面上是大多数人的爷爷
那背地里是一个人的孙子呀
另外,还有中国极其发达的“饭局文化”。
层层叠叠的饭局,一直延伸向下到乡镇干部,离了饭桌就说不成话、办不成事。
还有完没完这
今天晚上警察局
明天中午粮食局
晚上这教育局
这还不长它个十斤八斤的这
就像《驴得水》借民国外衣暗讽文革一样,《白鹿原》又何尝不是以大历史,来警示我们的今天?
这部剧的尺度,还不仅于此。
在传统社会中,乡绅代表地方利益,官僚代表中央利益,都是社会精英。
但《白鹿原》也没有忘记第三种人,他们时而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时而被称为“历史的主人翁”,他们是——群众。
在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个人物,朱先生。他是书中,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白鹿精魂”的象征性人物之一。
王全安的电影版《白鹿原》隐去了这个角色,而电视剧则表示要为朱先生“写下重重的一笔”。
他一个人用一张嘴,劝退二十万清兵,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灾难。
其实朱先生有现实原型,叫牛兆濂。陈忠实让角色姓朱,取的是“牛人”之意。
现在的仙侠剧,动不动就说“拯救天下苍生”。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下牛兆濂的生平,比电视剧更传奇,那才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图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右二为牛兆濂
但是,像朱先生这样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更多的人呢?
有一次族长白嘉轩被土匪绑走,朱先生带领乡民集资赎金。人救了,赎金拿不回来。
这时,竟有乡民提议,要让主事的朱先生还钱——
让朱先生一块还 咋样
就是他当时主的事嘛!
这钱还有他一份子
事出的时候,没人敢坐声。事情过去了,就翻脸不认人。
再一次让人想起《驴得水》总结的四个字——贪、愚、弱、私。
还很有原则——谁阻碍了“我”的利益,“我”就反对谁。
白嘉轩不让民众种鸦片,阻碍了民众的财路。鹿子霖便借势让种鸦片,于是他成为新的主事人。
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的素质太不现代、太不文明,但这就是被启蒙之前,群众的常态。
《白鹿原》用一个小地方,还原了整个的大生态。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旧社会”,是怎样运转起来的。
绝不仅仅是“压迫与被压迫”那么简单。
它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
地主收租,但也为乡民谋福利;读书人可以当官,也可以教化百姓;政府想办法愚民、弱民,然而反过来“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正因为社会的各个零件,紧紧咬合在一起。所以,就算对旧社会有一百个看不惯,它也不会轻易转变。
这时候,《白鹿原》中的第四种人登场了——革命者。
因为时势的剧变,白鹿原上的人无论情不情愿,都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
白嘉轩和鹿子霖的下一代,将与上代人所坚守的信念,展开极为激烈的对抗。
这一切,早被编剧埋下伏笔和暗喻。
白嘉轩的女儿,长大后成为共产党员的白灵,象征热烈激情的新女性,与传统观念、体制格格不入。
她一出生,就被白狼叼走。
白狼,极具侵略性,象征破坏与重建,与白嘉轩代表的“白鹿”是何等关系,你懂的。
童年时,白灵就拒绝裹小脚。
白灵的奶奶,代表封建社会大家长,为了能给白灵裹脚,不惜将孩子囚禁,锁在无人的长夜。
看到这,我们着实恨的牙根痒痒。
可,奶奶迂腐可恨吗?
不。我们今天看来是腐朽,但在当时,那就是“主流价值观”。
奶奶也是用心良苦,女人“裹小脚”,忍一时之痛,可换一世之安逸。
裹小脚一双 流眼泪一缸
哪个女人不是这么哭过来的
你现在说啥都行
长大了谁娶她呀?
如果说她有错,只能说她错在不能“预言历史”。假设未来有一天,高跟鞋被批判为“折磨女性双脚的工具”,没有人再穿了,那么今天的女人有错吗?
这或许就是《白鹿原》清醒的地方,它既揭露了“旧”的黑暗,也解释了“旧”的合理。
陈忠实说过——
我要全面地反映这个文化
这个文化,有它腐朽的一面,还有很伟大的一面
否则,我们这个民族就不能延续下来
可是,白灵这一代人,已经不安于死守传统。
后来目睹了女人生孩子时的撕心痛苦,她感到迷惑,并开始质疑这个世界——
白灵:妈妈,为啥女人又要缠足又要生娃,哥哥们不用?
白母:因为哥哥们是男的 他们得读书
白灵:妈 我也要念书
这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也是新时代萌芽的一个暗喻。
再看另一个革命者,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
追求新时代的自由爱情,却被从小定下娃娃亲。娶,自毁一生;不娶,家庭颜面无存。
这,是属于中国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体制的矛盾冲突。
鹿兆鹏决定从他开始,打破父辈坚守的底线。
但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是,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路却布满了陷阱。
鹿兆鹏思想先进,向往革命,向往自由,向往新时代。
可他在追求的路上,渐渐丢失了自己的根。
他和弟弟鹿兆海投身了不同的政党,但都为了“信仰”,可以把家人抛在脑后,忘了自己的命并不只是自己的命。
完了
老鹿家算完了
绝了后了
表面上深明大义,骨子里却不近人情。
在原著中,鹿兆鹏不仁不义不孝不知耻,为了“信仰”可以放弃底线,鼓吹乌合之众去送死。
还是用那句话说,“政治正确得没了人性”。
看到这些角色的命运,你会发现陈忠实的态度是“保守”的。他对全盘否“旧”表示质疑,对舍我其谁的“新”也表示质疑。
《白鹿原》中的白灵之死,和鹿兆鹏的变质,都不幸暗合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引用的一句话——
革命有可能吞噬掉自己的儿女。
由于种种原因,在剧中,鹿兆鹏和白嘉轩一样,被改编维护得过于正面,失去了那一分看待历史的清醒。
某种程度上,《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讲的就是一种旧制度如何走向死亡,被另一种制度取而代之的过程。
着急的观众可能要问了,那到底谁对,谁错?
很抱歉,《白鹿原》有脚下厚实的土地,有诡谲多变的历史,有深邃的人性。
唯独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因为,这个国家发生过的事,绝不简单。
如果说我们一直在期待一部民族的史诗,那么现在《白鹿原》,于今天,不就是我们几乎我们能够达到的“史诗”的极限?
除了高瞻远瞩又枕着鞥切中我们这片土地的立意,《白鹿原》不少地方,也极其中国。
比如,鹿子霖妻、白嘉轩母的走路步态,完美还原了旧社会的小脚女性。
动图
年代的过渡,专门拍摄了四季的景象,显得有沧桑感。
高度还原的农耕景象,美丽宛如央视纪录片。
动图
据说,为了能拍好这部剧,所有主创都要到陕西住一个月。
男的学习下地干活,女的学习织布做饭。
何冰,作为一个北京人,将陕西话练的如假包换。
深厚的话剧功底,使他将鹿子霖的心机、狡诈,又有人情味儿,演绎的淋漓尽致。
动图
申捷(《重案六组》、《鸡毛飞上天》编剧)的剧本,赵季平(可与久石让匹敌的配乐大师)的音乐,一群人的匠心之作……
所以不奇怪,口碑爆炸,豆瓣9.0。
尴尬的是,它的收视率却仅排第7。
这看起来,也太惨了吧……
我还想对沮丧的剧迷说的是,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票房、点击,去评判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
但还有另一个东西的存在——艺术生命。
我敢说,《白鹿原》会比现在收视榜上排在它之前的所有电视剧,都“活得更长”。
往前看,它对得起历史,也对得起“用书当棺材枕”的陈忠实先生;往后看,它给未来的人,一个回望、看得起今天的理由。
今天,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它在说什么?
它在说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在说,任何浅薄的流行,都注定短命。
但《白鹿原》不一样,不妨读读剧中引用曾国藩的这句话——
“凡物之骤 为之而追成焉者
其器小也
物之一览而易尽者
其中无有也”
这意思是说呀
马上能够制作
并且能够做成的容器
它的容量一定很小
看上一眼就能一览无余的物品
一定是没有内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白鹿原》选择了一条难路。
它要做沉静的大海,而不是喧嚣的海浪。
它,不争一时。
这是它选择的命运。
时间会为这种选择给予它应得的犒赏。
看到这封信,我就把他搬来了,电视剧很动情,秦海璐读的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名搬运工的独白)
先生,
您的孩子们回来了,已记不清上这个原有多少回,也分不清我们与剧中人谁真,谁虚。 我们就是白嘉轩,鹿子林,仙草,孝文,孝武,兆鹏,兆海。我们也是百灵,黑娃,小娥。
今天您笔下的人物齐聚在原上,只为让您听到4.16全球的华人都将看到一匹白鹿化成精魂飞跃千家万户电视屏幕,那是我们送给您的礼物。
三十多年了,您的枕棺之作终于变成了屏幕上的形象呈现给亿万观众。我们诚惶诚恐,不知能否对得起您的期望。因为您说过,白鹿原的改编寄希望于电视剧。十几年来,您对剧版白鹿原能否立项牵肠挂肚。六年前,您与编剧畅谈人物原型与每条命运线的走向,直到看到剧本后欣慰碰杯的欢笑依然历历在目。前后三年的拍摄与后期,您几次电话关心询问拍摄状况,忍着病痛为我们写下 “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您知道您每一句问候每一个关心,都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曾经约定您身体好一些就上原来看我们,曾经说好剪完的片花下周就送到您家。那时您跟身边的人说,现在最操心的就是白鹿原电视剧了,等打完针一定看看。可是先生啊,您还是没有看到!这是我们永远痛彻心扉的遗憾!噩耗传来时,我们互相告知都是同一句话,太遗憾了!太遗憾……这一年来,每一个剧组同仁都憋着股劲,唯有不辱使命、用汗水用心血潜心制作,才能表达对您最深切的思念。
因为您是白鹿原的魂呐,您把我们召唤到了这里。曾几何时,我们浮躁过,怀疑过,彷徨过,但都有幸因为这部剧从四面八方走上这个原,从此就打上它的烙印,无论走到哪里都骄傲的对别人说,我们不苟且,不妥协,我们是原上的人!
白鹿原上,苍穹之下,先生的背影越走越远,我们却因为这部戏走近了彼此。白鹿原,洗涤了我们身上的尘土,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白鹿原,有我们共同的约定与守望!
先生,今天我们为什么聚在这里,您懂。任它八方的风吹过,我们会象您一样用心守住这个原,守住这片土地。
先生,我们想您!请您的在天之灵看一看这飞过屏幕的白鹿!
--------白鹿原电视剧剧组全体同仁
先生,
您的孩子们回来了,已记不清上这个原有多少回,也分不清我们与剧中人谁真,谁虚。 我们就是白嘉轩,鹿子林,仙草,孝文,孝武,兆鹏,兆海。我们也是百灵,黑娃,小娥。
今天您笔下的人物齐聚在原上,只为让您听到4.16全球的华人都将看到一匹白鹿化成精魂飞跃千家万户电视屏幕,那是我们送给您的礼物。
三十多年了,您的枕棺之作终于变成了屏幕上的形象呈现给亿万观众。我们诚惶诚恐,不知能否对得起您的期望。因为您说过,白鹿原的改编寄希望于电视剧。十几年来,您对剧版白鹿原能否立项牵肠挂肚。六年前,您与编剧畅谈人物原型与每条命运线的走向,直到看到剧本后欣慰碰杯的欢笑依然历历在目。前后三年的拍摄与后期,您几次电话关心询问拍摄状况,忍着病痛为我们写下 “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您知道您每一句问候每一个关心,都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间再无陈忠实。曾经约定您身体好一些就上原来看我们,曾经说好剪完的片花下周就送到您家。那时您跟身边的人说,现在最操心的就是白鹿原电视剧了,等打完针一定看看。可是先生啊,您还是没有看到!这是我们永远痛彻心扉的遗憾!噩耗传来时,我们互相告知都是同一句话,太遗憾了!太遗憾……这一年来,每一个剧组同仁都憋着股劲,唯有不辱使命、用汗水用心血潜心制作,才能表达对您最深切的思念。
因为您是白鹿原的魂呐,您把我们召唤到了这里。曾几何时,我们浮躁过,怀疑过,彷徨过,但都有幸因为这部剧从四面八方走上这个原,从此就打上它的烙印,无论走到哪里都骄傲的对别人说,我们不苟且,不妥协,我们是原上的人!
白鹿原上,苍穹之下,先生的背影越走越远,我们却因为这部戏走近了彼此。白鹿原,洗涤了我们身上的尘土,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白鹿原,有我们共同的约定与守望!
先生,今天我们为什么聚在这里,您懂。任它八方的风吹过,我们会象您一样用心守住这个原,守住这片土地。
先生,我们想您!请您的在天之灵看一看这飞过屏幕的白鹿!
--------白鹿原电视剧剧组全体同仁
首先声明我是原著党,十几年前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遍深受震撼,今年又看了一遍仍然觉得不朽。剧版艰难看到第45集的时候,忍无可忍决定弃剧。如果一个鸡蛋,我咬了一口发现已经臭了当然就可以直接扔了,难道非要吃完整个鸡蛋才有资格说这个蛋是臭的吗?何况我已经吃了不止一口了。
剧版《白鹿原》播到一半左右,又臭又小的裹脚已经完全敞显了。陈忠实先生的棺材板谈不上摁不住了,他老人家估计早就习惯了。网上有陈忠实先生关于《白鹿原》的访谈,《陈忠实:对《白鹿原》的误读,今天已基本解除》,大伙儿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但是他老人家在天若有灵,知道剧版最终被改成这样,估计也还是会长叹几声……百度百科里写的本剧编剧是申捷,豆瓣里写的本剧编剧是申捷、陈忠实,如果真是豆瓣里这样,我想陈忠实先生也是很遗憾的。豆瓣上批评剧版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少数文章已经划到了重点,虽然没有展开,但还是让人欣喜,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成功的愚弄。
个人认为剧版最大的败笔就是已经把原著的灵魂丢了,我只举两个例子,请配合豆瓣里其它的批评文章一起看。第一,田小娥在原著里因为是小老婆,最起码的生理需求都没办法得到满足,更何况和老举人差着几十岁的年龄谈何爱情,所以田小娥在和黑娃互撩的过程中是相当主动的。作为在原著里大篇幅描述的女主之一,这种反叛放到现在这个年代看,是再正当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剧版的男权思想简直了,当田小娥掀开衣服给黑娃的那一刻,一个本来以情欲为由的反叛形象失足成为了一个因家暴而离家出走的女性形象!编剧,毁人经典,你可以的!
第二、上一篇文章我曾经说过原著《白鹿原》最牛逼之处在于悲天悯人、不偏国共,现在我仍然这么认为。在原著中,黑娃自从烧了谷仓后就加入了鹿兆鹏的队伍中。原著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了由鹿兆鹏一手策划、引导黑娃、田小娥等人在白鹿原上的“农协”运动,用铡刀切了和尚、地主,活生生的摔死了鹿兆鹏的爷爷!那场“风卷雪”陈忠实先生用极其冷酷的笔墨泼了出来,文学评论家们认为作者几乎是不带态度的霸气,但是对于那场运动的发起组织哪里少了讽刺和批判!!!
再来看看我们的剧版,鹿兆鹏、白灵,主旋律啊,多特么主旋律啊!旧社会的青年,受先进的思想感染,立刻决定投身人类的解放事业。鹿兆鹏居然还有个恋人死在了反动派刽子手的刀下,但是我们的鹿兆鹏同志“怀着这样的悲痛,依然坚决执行任务,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感动了白灵、也感动了一心投奔国军、立志投入国民革命的兆海弟弟!其实在原著中,鹿兆鹏已然是一个心里只有主义,已经丧失了人之常情的冷血畜生!当黑娃在农协运动中摔死了鹿兆鹏的爷爷后,在自己的土匪窝子里见到鹿兆鹏以后,鹿兆鹏还是一脸欣喜的见到了亲人般的同志……当然了,剧版里面已经删掉了黑娃在白鹿原戏台上拿铡刀铡人的情节了,而鹿家爷爷也是听说鹿兆鹏要批斗鹿子霖而急火攻心而死。剧版也用心良苦的改编鹿兆鹏意识到黑娃的农协运动路数已经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照着这个路数往下演,原著里白灵没死在国民党手里反而被自己的同志活埋,国军优秀青年将领鹿兆海在中条山不是死在日本人手里而是死在共党手里,文革中朱先生被掘坟,坟里赫然露出一块大石板上写“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等等情节,估计无一例外会被阉割或篡改。
以我看了两遍原著的经历来看,《白鹿原》这个故事最精华的部分是白嘉轩和朱先生关于“翻鏊子”的讨论,在朱先生(也就是作者陈忠实)看来,农协也好、国民党也好,土匪都是把白鹿原来回烙,受苦受难的永远是白鹿原上的老百姓,就像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里写的那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年《亮剑》一共拍了50集,后来上映的时候只有央视24集版和30集版,整个后半段炮打金门、朝鲜战争和文革都懒得一小段一小段删了,直接半部给你删了!为什么国产电影里再没有《霸王别姬》、只剩下《山楂树之恋》、《归来》这种垃圾,大家自己品吧。
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改编成了垃圾,先篡改再被阉割,完全的“政治正确”。在我看来,这比王全安的影版《白鹿原》还令人可悲,好歹影版只是被阉割。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