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拆弹专家》的时候心情特别忐忑,因为香港的警匪动作片这几年里其实一直走两个方向的极端。
2002年之前,有那种大街上枪战,打得你死我活血脉喷张的,以吴宇森和《英雄本色》为代表,忽视物理常识,主角金身不倒,机关枪的子弹永远打不完。虽然不合理,但看得很过瘾,这也成为港产片的标志,甚至影响了这几十年的好莱坞动作片,昆汀和杰森·斯坦森、布鲁斯威利斯等动作影星走的都是这个风格。
但这种片子拍到新世纪,观众口味上去了,一昧的打打杀杀容易被人当弱智,所以港产片也开始琢磨如何改良乃至进化警匪片。前面一直有杜琪峰做各种实验,一直到2002年,一部《无间道》终成大气。
《无间道》的世界里,正反双方不在街上拿着机关枪互怼了,而是西装革履的谈判起来,走心,斗智斗勇。警察和匪徒也不再是黑白分明,梁朝伟和刘德华扮演的卧底陈永仁和内鬼刘建明,都游走在黑白当中的灰色地带,有着焦虑的身份认同问题。全片只开了十多枪,只有一场动作戏,说是“枪战片”或者“动作片”已经勉为其难。
在这之后,港产警匪片有了新的方向,也诞生出不少跟风作品,其中有好有坏,《寒战》《黑白森林》《线人》各有千秋,佼佼者如《跟踪》甚至被韩国买去翻拍,扬威国际;而《无间道》改编的好莱坞作品《无间道风云》甚至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成为一段国际影坛的佳话。
在这种情形下,还能秉持八九十年代警匪动作片风格的港产片已经买少见少。这就是我在看《拆弹专家》之前所担心的,很害怕这部电影就是拆几个炸弹,没什么大场面。
但看完我知道想错了——如同它的英文片名,Shock Wave,冲击、震荡、震撼。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今时今日的香港。一个卧底探员瓦解了一个抢劫银行的犯罪团伙,主谋的弟弟重伤入狱,但主谋逃脱。一年半以后,主谋带着国际刑警通缉的雇佣军团来到香港,计划干一票大的,同时也要救出弟弟,还要对当年的卧底复仇。
整部戏从头打到尾,飞车爆炸枪战血拼比比皆是,要拆的炸弹也很多,各式各样都有,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重头戏是后半段炸毁红磡海底隧道,为了营造真实感,剧组特地花费上亿搭建了1:1规格的红磡隧道,力图在感官刺激上,给予观众最为真实直接的震撼感受。
在电脑合成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还有电影团队愿意用真实的场景去拍摄这种大场面,不得不说是一种工匠精神。当然好莱坞同样也有干这种事的人,比如《速度与激情8》的僵尸车大战,就全部用真车;《007魔鬼党》里炸沙漠基地,也是真的建造了一个基地然后一次性炸毁。这种真实的感觉,观众未必能够分辨出究竟是真的还是CG,但它起码表明了创作者的一种态度:希望用这种硬桥硬马的段落,去实现导演心中的电影画面。
当然,八九十年代的这类动作片并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案件本身——在这个世界上,城市里很少能遇到这么强悍的匪徒,尤其是连续多年当选亚洲最安全城市的香港。《拆弹专家》里来自内地的悍匪姜武杀入银行金库,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如入无人之境,这显然不可能;几十个国际通缉要犯带着武器到了香港,香港警察竟然完全察觉不到,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最大的BUG还是整个红磡抢劫计划,如果真的被恐怖分子占了三天三夜,驻港部队早就出动了——当然,电影里要是真的把驻港部队搬出来,也没啥好拍的了,更没刘德华啥事了……
所以,这就好像冰箱理论——你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特别过瘾,回到家,打开冰箱拿喝的,突然觉得,诶,好像不对。也就是说,有些细节是不能细想的。
我一点都不否认《拆弹专家》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完全理解为什么邱礼涛和刘德华明知这些不合理还要去拍。因为这些不合理都是为了电影画面服务。打劫银行在警匪片里可以说是最刺激的事了,但现实生活里,打劫银行的职业匪徒已经几乎没有了,因为犯罪成本太高,也很难逃得了;于是,电影里要这么拍,必然不合理。
要在香港的中环大厦里,当着众多上班族和金融精英们,杀一个上市公司的主席,而且主席的保镖还个个有抢,双方火拼打了上百发子弹,这在现实里也不可能,可电影里这么拍,实在太过瘾了。这种过瘾我可以理解,也可以容忍,因为它带给我的感官刺激,远远大于去思考“以中环各个银行大厦的安保情况而言匪徒是无法接近主席的”这件事。
所以,我是真的很喜欢《拆弹专家》,甚至超过了几年前刘德华拍的另一部从头打到尾的《风暴》。《风暴》想在《无间道》和《英雄本色》之间找一个平衡,加了很多文戏,但做得并不好,林家栋的文戏很多都是鸡肋,拖累了电影整体的节奏;这次干脆没有文戏了,除了宋佳和刘德华的那几段爱情戏之外,把文戏降到了最少的地步,把大量时间留给打打杀杀。这也让电影变得更纯粹——而事实上,那些少之又少的文戏却恰好锦上添花,例如蔡瀚亿扮演的小警察的死亡段落,就让不少人潸然泪下;那句“我是警察”亦让《无间道》之后有了新的注解:这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信仰。
当然我也理解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毕竟这不是一部情节精致、无懈可击的高智商犯罪电影,它其实就是一部秉承了八九十年代港产片里警匪动作精髓的电影,与《英雄本色》《辣手神探》《龙虎风云》《重案组》《冲锋队怒火街头》等一脉相承,在今时今日讲究精致、合理、文雅的警匪动作题材里,这部反其道而行之,倒有着一股子别样的爽劲。和去年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对比,更能看出这种电影在同类片子稀缺状态下的优秀之处——别看不起迈克尔贝了,我们有多少个导演,真的能达到迈克尔贝的水准?
像邱礼涛这样,踏踏实实拍一部娱乐性十足的动作片的华语导演有几个?君不见太多华语导演尤其是内地导演,都特别喜欢在商业大片里装逼吗。把鸿门宴拍成鬼片不说人话的,把奇幻史诗题材拍成无极里有每个人的生老病死的,把安史之乱盛唐危机拍成英文旁白的马震片的……越是这种时候,我觉得邱礼涛这样的导演和《拆弹专家》这样的电影越值得称赞。我们不缺文艺片导演,也不却装逼犯,我们缺的就是能拍好看的娱乐大片的导演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拆弹专家》是五一档票房最高的电影,很欣慰,我们的电影市场里能多一点《湄公河行动》或《拆弹专家》,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电影院看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娱乐电影,那样电影工业才真的有希望。
最后,请允许我集中火力称赞一下刘德华。
《拆弹专家》里,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不停的拆卸各种各样的炸弹。从几十年前日军空袭时留下的废弹,到丧心病狂的歹徒制造的C4炸弹,以及邪性十足的遥控炸弹,还有能摧毁一整个隧道的卡车炸弹,整个香港似乎只有刘德华和他的副手吴卓羲两个人,能够处理这些危机。
这当然不真实,香港警队“爆炸品处理科”怎么可能就他们两个人呢。而且除了言听计从的吴卓羲,真正的拆弹专家,就只有刘德华一个人。
他就好像守护香港的超级英雄,一个人疲于奔命,不停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里,拯救香港一次又一次,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电影里,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就是这样的一个超级英雄;电影之外,在现实社会里,他依然是我们心目里那个永远硬朗、帅气,形象完美的天王。他被大家叫做民间特首,觉得他是最能代表香港、最能领导香港的那个人。他无论在戏里戏外,都是香港永远的守护神。
二十多年前看刘德华,他是四大天王,是巨星;二十多年过去,四大天王依然是四大天王,巨星依然是巨星。他好像永远不会变。
但这一次,在银幕上高清画面里,看到他的脸的时候,不得不说——华仔,真的老了。永远不会老,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无论如何他也是56岁的人了,他再怎么拼命保养,也总是会有皱纹的。电影里他依然扮演30来岁的小伙,还在酒吧泡妞,故事情节和二十多年前的《天若有情》里的华弟依然做一样的事,只是当年那个小混混,如今已经扛起了保卫香港的重任。
可是超级英雄也会老啊。像罗根那样,金刚狼的暮年悲惨遭遇,给这位超级英雄画上了凝重的句号。刘德华,这位香港最后的守护神呢?没有了他,当再遇上下一个匪徒,谁还能像他一样,在银幕上解除一个又一个巨大危机,还能让我们无比信服,觉得只有他能做到呢?
The city is dying,you know?
2002年之前,有那种大街上枪战,打得你死我活血脉喷张的,以吴宇森和《英雄本色》为代表,忽视物理常识,主角金身不倒,机关枪的子弹永远打不完。虽然不合理,但看得很过瘾,这也成为港产片的标志,甚至影响了这几十年的好莱坞动作片,昆汀和杰森·斯坦森、布鲁斯威利斯等动作影星走的都是这个风格。
但这种片子拍到新世纪,观众口味上去了,一昧的打打杀杀容易被人当弱智,所以港产片也开始琢磨如何改良乃至进化警匪片。前面一直有杜琪峰做各种实验,一直到2002年,一部《无间道》终成大气。
《无间道》的世界里,正反双方不在街上拿着机关枪互怼了,而是西装革履的谈判起来,走心,斗智斗勇。警察和匪徒也不再是黑白分明,梁朝伟和刘德华扮演的卧底陈永仁和内鬼刘建明,都游走在黑白当中的灰色地带,有着焦虑的身份认同问题。全片只开了十多枪,只有一场动作戏,说是“枪战片”或者“动作片”已经勉为其难。
在这之后,港产警匪片有了新的方向,也诞生出不少跟风作品,其中有好有坏,《寒战》《黑白森林》《线人》各有千秋,佼佼者如《跟踪》甚至被韩国买去翻拍,扬威国际;而《无间道》改编的好莱坞作品《无间道风云》甚至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成为一段国际影坛的佳话。
在这种情形下,还能秉持八九十年代警匪动作片风格的港产片已经买少见少。这就是我在看《拆弹专家》之前所担心的,很害怕这部电影就是拆几个炸弹,没什么大场面。
但看完我知道想错了——如同它的英文片名,Shock Wave,冲击、震荡、震撼。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今时今日的香港。一个卧底探员瓦解了一个抢劫银行的犯罪团伙,主谋的弟弟重伤入狱,但主谋逃脱。一年半以后,主谋带着国际刑警通缉的雇佣军团来到香港,计划干一票大的,同时也要救出弟弟,还要对当年的卧底复仇。
整部戏从头打到尾,飞车爆炸枪战血拼比比皆是,要拆的炸弹也很多,各式各样都有,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重头戏是后半段炸毁红磡海底隧道,为了营造真实感,剧组特地花费上亿搭建了1:1规格的红磡隧道,力图在感官刺激上,给予观众最为真实直接的震撼感受。
在电脑合成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还有电影团队愿意用真实的场景去拍摄这种大场面,不得不说是一种工匠精神。当然好莱坞同样也有干这种事的人,比如《速度与激情8》的僵尸车大战,就全部用真车;《007魔鬼党》里炸沙漠基地,也是真的建造了一个基地然后一次性炸毁。这种真实的感觉,观众未必能够分辨出究竟是真的还是CG,但它起码表明了创作者的一种态度:希望用这种硬桥硬马的段落,去实现导演心中的电影画面。
当然,八九十年代的这类动作片并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案件本身——在这个世界上,城市里很少能遇到这么强悍的匪徒,尤其是连续多年当选亚洲最安全城市的香港。《拆弹专家》里来自内地的悍匪姜武杀入银行金库,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如入无人之境,这显然不可能;几十个国际通缉要犯带着武器到了香港,香港警察竟然完全察觉不到,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最大的BUG还是整个红磡抢劫计划,如果真的被恐怖分子占了三天三夜,驻港部队早就出动了——当然,电影里要是真的把驻港部队搬出来,也没啥好拍的了,更没刘德华啥事了……
所以,这就好像冰箱理论——你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特别过瘾,回到家,打开冰箱拿喝的,突然觉得,诶,好像不对。也就是说,有些细节是不能细想的。
我一点都不否认《拆弹专家》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完全理解为什么邱礼涛和刘德华明知这些不合理还要去拍。因为这些不合理都是为了电影画面服务。打劫银行在警匪片里可以说是最刺激的事了,但现实生活里,打劫银行的职业匪徒已经几乎没有了,因为犯罪成本太高,也很难逃得了;于是,电影里要这么拍,必然不合理。
要在香港的中环大厦里,当着众多上班族和金融精英们,杀一个上市公司的主席,而且主席的保镖还个个有抢,双方火拼打了上百发子弹,这在现实里也不可能,可电影里这么拍,实在太过瘾了。这种过瘾我可以理解,也可以容忍,因为它带给我的感官刺激,远远大于去思考“以中环各个银行大厦的安保情况而言匪徒是无法接近主席的”这件事。
所以,我是真的很喜欢《拆弹专家》,甚至超过了几年前刘德华拍的另一部从头打到尾的《风暴》。《风暴》想在《无间道》和《英雄本色》之间找一个平衡,加了很多文戏,但做得并不好,林家栋的文戏很多都是鸡肋,拖累了电影整体的节奏;这次干脆没有文戏了,除了宋佳和刘德华的那几段爱情戏之外,把文戏降到了最少的地步,把大量时间留给打打杀杀。这也让电影变得更纯粹——而事实上,那些少之又少的文戏却恰好锦上添花,例如蔡瀚亿扮演的小警察的死亡段落,就让不少人潸然泪下;那句“我是警察”亦让《无间道》之后有了新的注解:这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信仰。
当然我也理解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毕竟这不是一部情节精致、无懈可击的高智商犯罪电影,它其实就是一部秉承了八九十年代港产片里警匪动作精髓的电影,与《英雄本色》《辣手神探》《龙虎风云》《重案组》《冲锋队怒火街头》等一脉相承,在今时今日讲究精致、合理、文雅的警匪动作题材里,这部反其道而行之,倒有着一股子别样的爽劲。和去年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对比,更能看出这种电影在同类片子稀缺状态下的优秀之处——别看不起迈克尔贝了,我们有多少个导演,真的能达到迈克尔贝的水准?
像邱礼涛这样,踏踏实实拍一部娱乐性十足的动作片的华语导演有几个?君不见太多华语导演尤其是内地导演,都特别喜欢在商业大片里装逼吗。把鸿门宴拍成鬼片不说人话的,把奇幻史诗题材拍成无极里有每个人的生老病死的,把安史之乱盛唐危机拍成英文旁白的马震片的……越是这种时候,我觉得邱礼涛这样的导演和《拆弹专家》这样的电影越值得称赞。我们不缺文艺片导演,也不却装逼犯,我们缺的就是能拍好看的娱乐大片的导演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拆弹专家》是五一档票房最高的电影,很欣慰,我们的电影市场里能多一点《湄公河行动》或《拆弹专家》,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电影院看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娱乐电影,那样电影工业才真的有希望。
最后,请允许我集中火力称赞一下刘德华。
《拆弹专家》里,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不停的拆卸各种各样的炸弹。从几十年前日军空袭时留下的废弹,到丧心病狂的歹徒制造的C4炸弹,以及邪性十足的遥控炸弹,还有能摧毁一整个隧道的卡车炸弹,整个香港似乎只有刘德华和他的副手吴卓羲两个人,能够处理这些危机。
这当然不真实,香港警队“爆炸品处理科”怎么可能就他们两个人呢。而且除了言听计从的吴卓羲,真正的拆弹专家,就只有刘德华一个人。
他就好像守护香港的超级英雄,一个人疲于奔命,不停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里,拯救香港一次又一次,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电影里,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就是这样的一个超级英雄;电影之外,在现实社会里,他依然是我们心目里那个永远硬朗、帅气,形象完美的天王。他被大家叫做民间特首,觉得他是最能代表香港、最能领导香港的那个人。他无论在戏里戏外,都是香港永远的守护神。
二十多年前看刘德华,他是四大天王,是巨星;二十多年过去,四大天王依然是四大天王,巨星依然是巨星。他好像永远不会变。
但这一次,在银幕上高清画面里,看到他的脸的时候,不得不说——华仔,真的老了。永远不会老,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无论如何他也是56岁的人了,他再怎么拼命保养,也总是会有皱纹的。电影里他依然扮演30来岁的小伙,还在酒吧泡妞,故事情节和二十多年前的《天若有情》里的华弟依然做一样的事,只是当年那个小混混,如今已经扛起了保卫香港的重任。
可是超级英雄也会老啊。像罗根那样,金刚狼的暮年悲惨遭遇,给这位超级英雄画上了凝重的句号。刘德华,这位香港最后的守护神呢?没有了他,当再遇上下一个匪徒,谁还能像他一样,在银幕上解除一个又一个巨大危机,还能让我们无比信服,觉得只有他能做到呢?
The city is dying,you know?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凌睿(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05927/
本文严重剧透,未成年人请自觉离开
-----------------剧情简介-----------------
章在山(刘德华 饰)是一名拆Note7专家,而且是NO.1,所以大家也叫他章一山。他被安插在以洪继鹏(姜武 饰)为首的Note7走私团伙当卧底,这已经是他第N次当卧底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被发现,难道大家都不看《无间道》的吗?
而洪继鹏还有个弟弟叫洪继标,他最喜欢的儿歌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此前只知道姜武有个哥哥,至于他有弟弟还是头一次听说,强烈预感这部电影不简单。
章在山跟他们开着出租车进行非法活动,堪称低配版《玩命快递》,虽然有更换车牌的戏码,但是需要手动操作。趁着蝙蝠侠去拍《正义联盟》的空档,无暇顾及小丑的一举一动,他们打扮成小丑抢了金库,事后溜之大吉。为了不打扰他们抢劫,警察特意来得很准时,刚好赶上他们完事。
警匪展开了一场飙车戏,玩了一次真实版碰碰车。匪徒顺便给市民带来了福利,一路上随时随地赠出尚未开封的Note7。
免费的手机引来大家的哄抢,严重影响交通秩序,警察毫不犹豫开始了反攻,随后将洪继标缉拿归案,而洪继鹏安全逃脱。
顺利完成任务,章在山来到酒吧消遣,恰好遇见刚和陆垚离婚不久的李老师(宋佳 饰)。她的英文名是Carmen,音译是家雯,意译是汽车人,我们期待在《变形金刚5》中再次看见她的身影。
原来家雯是回到酒吧找自己的包,她说:“你们谁看见我的包了吗?”
身为警察的章在山觉得有义务保护市民的财产安全,打包票说:“包在我身上。”
家雯作出的回应是:“包在你身上?那你给我啊。”
眼看家雯的听力应该没问题,问题可能出在脑子上,章在山善意地把她带回去进行治疗。
后来,章在山去学校考察治疗效果,顺便送家雯回家,遭到了她的拒绝。章在山连连表示:“你往哪个方向我都顺路,哪怕是去火星我都顺路,搞得好像我没去过一样。”
看在章在山这么能吹的份上,家雯接受了对方。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年后,章在山出席了表彰大会,被评为“抵制韩货先进人士”。他发表了获奖感言:“拆Note7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是要上天批准的。我感谢上天,感谢TV,感谢人民,感谢党。”
聚会结束以后,周警官和他寒暄了几句,就被安装在汽车上的Note7炸上了天,还没看清楚这个角色是哪个演的就领了盒饭,估计和导演有深仇大恨。大家纷纷呼吁赶紧灭火,我倒觉得没那个必要,反正最后送进火葬场还是要火化,不如现在就火化了,还不要钱。
江警官(姜皓文 饰)告诉章在山,原本当初是要派他去当卧底的,不过导演看他跑了那么多次龙套,再多跑一次也无所谓。
周警官的丧生正是洪继鹏的报复。恐怖事件并未结束,章在山又接到了举报电话,说是政府大楼前有炸弹。仔细一看,并不是双王四个二,而是电饭煲里装着一个类似盒子的产品,但是看不清牌子。
章在山成功将其拆除,受到了洪继鹏的夸奖:“棒棒的。”这有两重含义,一是“那你很棒哦”,二是说明这个盒子是棒子国的,看来三星不仅占领军工企业,连电视盒子也不放过,渗透千家万户指日可待。
刚刚拆除三星盒子,他们又发现一部Note7,并且设置了3分钟的闹钟。江警官化身老司机,顺利在最后一秒把它扔进河里炸鱼,上演一场湿身诱惑。
次日,同居的家雯准备做煎蛋,章在山机智地掏出他的小米手机,分分钟就煎熟了。然而家雯认为他这是炫富行为,毕竟小米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要有很多钱才可以。
家雯委婉地说:“当超人的女朋友,没几个有好下场。”随后两人睡了最后一次觉,和平分手。
在红磡海底隧道附近,货车司机为了庆祝中国乒乓队夺冠,四散乒乓球以示庆祝,将道路封得水泄不通。劳动节都不放假、还要演电影给观众看的洪继鹏义愤填膺,决定报复社会,在隧道展开了袭击,并扬言带了1000公斤的Note7,分分钟把隧道炸掉。这倒有点机关枪打蚊子的意味了,这么多核武器说不定能把地球炸穿。
他还率领了一帮外国雇佣兵,幸好是在香港作案,要是在内地,保证把你堵在五环上动都动不了。
洪继鹏要求章在山带他的弟弟来见他,作为交换他会放100个人质。
虽然章在山并不觉得他的弟弟值100个人质,但还是满足了对方的要求。途中洪继标不顾“反派死于话多”的理论,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气得货车司机把它撞成了重度伤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与司机闲谈,除非你是主角。
半身不遂的洪继标来不及表示“我半个人都不好了”,就被强行带去见哥哥。洪继鹏放了100个人质,并且搞活动买百送一,给黄天诺警官身上绑满了Note7送给章在山,俨然专业走私人员。
他身上的电路图大概是这样的:
眼看对方身上绑了那么多Note7,章在山密集恐惧症发作,纵是专家也束手无策。无奈之下,黄天诺只好选择原地爆炸,结束了他毫无尊严的一生。
基调非常悲壮,大家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哭出来,顺便来了一段B-BOX。
为了给隔壁播放的影片来个下马威,章在山秒变记忆大师,成功记起一年前他们作案的三个车牌号,进一步将家雯救下。随后两人含情脉脉地走上街头散步。不过牵着手散步我见过,用胶带绑着手榴弹散步还是头一回见到,场面非常温馨而富有情调,情侣们不妨试试,想必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期间有个小插曲,西区海底隧道的最大股东闫先生(廖启智 饰)被迫给洪继鹏多打了10亿港币买诺亚方舟船票,后者得知船票的币种是欧元,10亿港币最多买个“优先购买码”,于是恼羞成怒打死了他。
廖启智也是一个龙套王,一个并不亚于姜皓文的存在。本片集结两大龙套(配角),就差林雪了。
此时电影已经进行了快2个小时,再拖下去就演不完了,章在山不得不率领大家强攻。
这段戏份场面不大,倒是声音很大;破坏不多,倒是破音很多,充分展现了港片的精髓。
章在山和洪继鹏上演了一场对手戏,他俩的枪法很准,每颗子弹都打在了汽车上。警察救场及时,撞断了后者的右手,并让他上了梦寐以求的警车。
姜武:你以为就你能演杨过?
章在山和同事开始拆除2批分别500公斤的Note7。Note7表示它很无辜,它只是打酱油的,因此滴了很多酱油在章在山的脸上。
形势十分危急,为了缓和气氛,章在山决定高歌一曲。
最后他在歌声中被炸上了天。
(并没有)彩蛋:身为超人,他的坟头开始蹦迪,棺材上的沙土渐渐飞舞起来。
-----------------影评----------------
最初难免和《拆弹部队》联系起来,实际上二者并没有关系。有拆弹元素的港片太多太多,不能因为本片片名有个“拆弹”就觉得是模仿《拆弹部队》。
本片和同类港片并无多大区别,不过题材非常果敢。黄天诺警官的惨死,使事态骤然升温;而章在山警官的殉职,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对“主角光环”“主旋律”的一种挑战。当然,严格意义上本片还算不上纯粹的港片。
红磡隧道的爆炸也是此前没有预料到的,原本以为结局是皆大欢喜,章在山幸免于难,隧道完好无损,结果完全相反。在大陆这种大规模的毁坏是不允许的,哪怕是CG特效。香港回归以后,港片为了能在大陆上映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就有诸多限制。
好莱坞大片也是如此,比如《变形金刚4》,尽管有大陆的片段,但是真正毁坏的只有香港。
这其实是不自信的体现。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电影却经常有绑架总统、轰炸白宫的戏码,自黑起来比谁都厉害。
相比起来,华语电影在这方面有显得比较谨慎,敢于挑战权威的电影少之又少。此前《无人区》一度被封杀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电影中没有好人”,经过大幅修改才得以重建天日。
除此之外,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毒战》中主角火烧人民币的片段,我的第一反应是竟然能过审。不过《毒战》为了在大陆上映并没有避免“大陆式结局”的妥协。
“大陆式结局”是指好人获胜,坏人伏法的设定,除了《毒战》之外,《夺命金》等等电影也有类似的处理。
外国影视很少有这样的限制,比如《绝命毒师》制毒贩毒,《速度与激情》系列杀人越货,《谍影重重》系列与政府部门为敌,以及几乎所有的动作片中主角都杀了人并且没有遭到法律的制裁,这在中国电影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拆弹专家》中反派伏法的结局,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他有雇佣兵、金钱、权利,原本有机会玩得更疯狂,结果还没有强硬多久就泄气了。特别是最后反派掌握大量人质的情况下,警察强攻的片段不太具有说服力,本以为警方会玩什么高智商游戏。
人物的脸谱化也是缺点之一,警察是好人,洪继鹏是坏人,“好人”“坏人”两字仿佛刻在了脸上。倘若章在山会为了上位做些坏事,洪继鹏也有善的一面,想必能增加一些戏剧冲突,不至于人物刻画过于单调。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角色是完美的,但恰恰不完美的角色更贴近现实。即便是超级英雄,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等等都是有人性或者体质的弱点。况且,你真的想看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出现在电影银幕当中吗?
超级英雄也并非都是正义的,超人今天可能拯救人类,明天也可能毁灭人类;蝙蝠侠一边打击罪犯,另一边也做着罪犯都在做的事;小丑无恶不作,在《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中他也为拯救哥谭市付出了努力。
正是因为他们有道德,同时也有私心、有诡计、有阴谋,才显得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一个有血有肉、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诞生这样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电影。
当然,《拆弹专家》并不是超级英雄电影,只是因为家雯说她“看过不少超级英雄电影,超人的女友没几个有好下场”,我才提到这个话题。
而除超级英雄之外的其它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的职业:特工、警察、科学家等等,也并非都是大公无私、善良朴素的。
不过,《拆弹专家》中主角死亡的桥段是一大颠覆,特别是刘德华这样的影帝,最近很少有角色死亡的剧情。
在视效比不过好莱坞、剧本也中规中矩的情况下,结局稍稍挽回了一点。
本片导演邱礼涛属于各种类型都涉及的导演,爱情片、动作片、爱情动作片都有所涉猎,但大多口碑都一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黄秋生主演的《人肉叉烧包》,很黄很暴力,属于三级片经典之作,没想到这样一个“变态”的导演,也能拍《拆弹专家》这种娱乐性与内涵兼顾的电影。
据说拍摄过程中动用超过150辆汽车,红磡隧道是耗费两个月、斥资1亿港币以1:1的比例搭建的,刘德华还身着40公斤拆弹服亲自上阵,种种细节表明剧组还是诚意满满。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基督山伯爵(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09497/
《外科风云》因为白百何的突发事件严重影响收视率,但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继续在一线卫视播出。在观众广泛质疑其行业题材的专业性的时候,它又开始打同情牌,软文一篇一篇抬高豆瓣评分,鼓励大家去拉高收视率。可惜与《人民的名义》硬碰硬,只能铩羽而归,在《人民的名义》破7破8的时候,《外科风云》还在为破1挣扎。
平心而论,正午阳光已是国剧良心,白百何在年轻影星中也算演技不错,但行业剧要有行业的专业性,不奢求你能像美剧《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那样成为经典,但犯一些诸如手术前未消毒的常识类错误则是无可容忍的。所以,请正午阳光少一些媒体公关和套路,美剧太遥远,学习学习香港怎么拍行业题材的。
这部《拆弹专家》之所以在五一档四五部大片左右夹攻的残酷现状下仍能保持票房领先,靠的是大家对于港片的钟爱和华仔代表的香港精神的尊重,更是行业题材的吸引力。香港电影擅长警匪片,香港警署的各个部门甚至公共关系科被TVB拍了个遍,匪徒的各种犯罪如黄赌毒、绑架、抢劫、黑社会帮会上位争地盘、江湖仇杀也屡见不鲜,但拆弹专家题材还是较少。我们印象较深的是成龙电影中的“剪红线还是剪黄线”,但现在炸弹的复杂程度早已登峰造极,现今世界各地的防不胜防的炸弹恐袭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只是在新闻中看到炸弹爆炸后各种残骸,但对于炸弹背后的故事,却所知甚少。
行业题材首先要体现行业特点,每种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具和场景。医患剧肯定是手术台,而不是手术不做,陪小孩玩了大半集。法律剧肯定是法庭,警匪片肯定是枪械爆破,所以这次,《拆弹专家》让你对各种炸弹一次性看个够,一开始就是匪徒制作汽车炸弹的场景,天然气出租车加上几桶汽油,黑红零火线,我们对中东恐怖分子的汽车炸弹的威力记忆尤新,这一次汽车炸弹用于抢劫金库的掩护。抢劫金库用了臭名昭著的C4,炸门是专长,这次直接炸开金库的大门。在日常任务时,有二战遗留的航空炸弹,那是用来炸航母和战舰,穿了防爆服炸了也就是个全尸,不穿拆引线干活还方便些。匪徒姜武报复时用的是电饭锅炸点,利用汞和导电来引爆。还有小定时炸弹,遥控炸弹,手雷弹,当然重量级的还是最后炸毁隧道的1000公斤C4。虽然有主演对炸弹不厌其烦的专业术语介绍,但不用怕观众们看不懂,观众们的智商比你想象的高很多。
行业题材当然要体现职业精神。医生就是救死扶伤,与家属谈判交费用的事情让院方去做。律师就是维护公义,黑幕会有,但更多的要体现职业的底线,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警察就是要维护公共安全,而拆弹专家则是用生命保护生命,所以要感谢上帝让你每一次都选对线。当然,现实是残酷的,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有时候只能赌,每次寄望于上帝也是枉然的。所以,我们看到主演刘德华在一次次解决炸弹危机之后,救得了女朋友,也解决不了同僚的汽车炸弹,在最后面对庞杂的线路只能赌命。这一次,他输了,但救了隧道,维护了公共安全,实践了自己的职业信条。
行业题材可以谈恋爱,谈主角背景,但不能喧宾夺主,一切要为主题服务。所以刘德华特地找了宋佳谈恋爱,还交代从认识开始的恋爱。拆弹专家也是人,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关心,所以女朋友和同事的担心和支持镜头在影片里有很多,倒是让拆弹专家这个角色更加丰满有层次感。自己有职业信条,女友的爱人,同事心中的楷模,匪徒的眼中钉。全方面立体化刻画人物,拆弹专家拆弹也会害怕,也会拆错线,也会让同事在面前惨死而不敢靠近,这才是人性。相比之下,内地的电视剧有个通病,就是注水。《人民的名义》老师和学生吃饭聊天可以吃两集,《外科医生》医生陪小朋友玩也可以玩大半集,以前的律师剧《离婚律师》里的一个当事人办离婚典礼扯了一集,这也叫主创没有职业精神。
邱礼涛以恐怖片《人肉叉烧包》闻名于内地影迷,最擅长的是低成本的邪典电影。但只要有了资本注入,他也可以拍出炫目爆破为噱头的高质量的院线主旋律商业大片。当然,导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死板地按套路出牌,拆弹专家也不是万能的,只要有恐袭肯定会有死伤,人质会死,拆弹专家会死,最后灭恐袭的办法还是强攻,以小的伤亡换取大家的安全。将生命凌驾于正义之上,值得我们铭记那些保护市民安全的无名英雄。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珊珊(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08933/
这片能评到7分,让我对豆瓣的评分已经失去信心,投资一个多亿,估计请水军这块就花了不少。太多惊喜桥段就不一一列出了,随便列举几个吧。
开头抢银行这段,可谓精彩纷呈,几个抢匪拿着几把枪,开车正面冲门,然后一路扫射轻松突入到银行金库,然后一个炸弹轻松打开金库门,再看看安保人员如何抵抗的,找掩护物什么的,不存在的,大家轮流跳出来,站在通道中间拿着手枪,站撸拿着冲锋枪的抢匪们。更经典的是抢匪逃离时遇到的那个路障,还设计成有坡度的,能让人轻松驾车飞过,让我不禁在想这路障是不是马戏团设置表演用的?当然,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抢匪开车逆行啊......我的天,原来所谓的路障是专门用来拦不会逆行的文明人,那不如把路障换成塑料材质,就算直接被撞烂,你也可以来一句,那是因为抢匪开车硬撞才会烂的啊。
这时突然又产生了疑问,华仔一个拆弹专家,却能够临时受命当卧底,难道当卧底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感叹这年头真是一职多用啊!
经常看卧底片的人都知道,卧底的家人往往都是被报复的对象。但华仔无畏无惧!先是在报纸上露个脸,让大家都知道这次卧底行动是谁谁谁参与的!而后在他女友被炸弹爆炸吓得瑟瑟发抖,同时他也知道是火爆哥回来找他报仇的情况下,他也没想过找人保护女友,而是正义凛然地喊出:让他来吧!
还好的是,BOSS对华仔女友给足面子,可惜对警察就毫不留情,发现个漏网警察,让他绑着个没法拆的炸弹,让华仔感受下想救却救不了的痛苦。然而抓到个最能让华仔痛苦的人,却只是让她抓着个手榴弹就了事了。这前后作风差异有点大?好歹也绑个炸弹让华仔拆拆啊。
火爆的弟弟在送去隧道的路上,突然一辆车把警车撞得人仰马翻,个个头破血流,弟弟更是伤重到无法动弹甚至危及生命。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劫匪开车撞的,结果,是酒驾......这运气已经没谁了,不敢想象,万一弟弟被撞死了,那N个人质不是要陪着去了。显然,导演是不会让弟弟死的,但必须是半死,这样才能给弟弟在后面由于动弹不得被流弹打死做出铺垫。所以,活下来的人质们,应该去拜拜这位酒驾司机,感谢他没再开快点。
几个劫匪扮作人质出去(劫匪混在人质中这种套路,已经不新颖了吧,香港警方完全没想过这招),居然可以轻松带枪离开,而且还不是手枪,是冲锋枪;
导游被解救的时候,说他不走,要继续带团?为了带团,头可抛、血可流,香港导游的敬业程度堪比警察......
华仔身上绑着个炸弹,不顾一切冲进去跟BOSS装逼,然后各种枪林弹雨就开始了,原来一直困扰警方的人质问题在这个时候已然不成为问题,痛快地杀戮吧!最让我觉得惊讶的事情,是突然出现很多警察从天而降,这貌似是隧道吧?这么多人从天而降还不让绑匪发现是怎么做到的?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二十二岛主(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04814/
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光影潮生曲》(gycsq0926),欢迎大家关注。
首先感谢爱奇艺VIP会员,给了一个可以看首映的机会,一次很难忘的体验,再次感谢。
26号晚上的首映,导演邱礼涛带着一众主创来到现场,见到了神采奕奕的姜武,美艳动人的宋佳,充满活力的姜皓文,还有颜值担当吴卓羲,当然总觉得少点什么,刘天王因为在养伤,所以没能出席首映现场,实在是有些遗憾。
没有刘天王到场的见面会无疑是不完整的,电影本身也一样,因为这部片子完全就像是为他量身打造一般,电影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更换换成别人来演,唯独男主不行,因为刘天王真的是非常用心,也非常超乎预期地完成了这个角色,同时也使得《拆弹专家》整体超出了我的预期。
一个人在戏中的能力竟然这么大?是的,我经常说电影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人带戏”,一种是“以戏带人”,而《拆弹专家》是“以人带戏”的典范,刘天王用他的实力告诉了所有人,我还是那个会演戏的刘德华,你们不要因为我接了几部口碑不好的作品就否定我的认真与努力。
电影中的刘天王真的很拼,动作戏和需要拼命的戏都很多,看着天王被匪徒们踹的鼻青脸肿,在地上摸爬滚打,真的很心疼,再想想最近从马上摔下受伤的事情,我相信很多需要冒险的戏份都是天王亲力亲为的,反观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演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打打嘴炮就好,动作戏也不痛不痒,还及不上年过五旬的刘天王一半勤奋与认真。
当然了,刘天王的接地气不是一天两天了,近几年他一直致力于拍一些突破自己形象的作品,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失孤》里的农民父亲,虽然被吐槽说形象根本不像农民,但把自己给打扮成“犀利哥”的造型,一般演员都肯定是不愿意的;还有《解救吾先生》,口碑这么好,和刘天王的卖力出演也有很大的关系,把一个濒临绝境还想奋力求生之人的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还有《风暴》,那部电影可以看做是《拆弹专家》的前身,很多情节和观感上都有相似之处,结局都具有一种宿命感,并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这很难得,毕竟在我们心中香港的警匪片其实已经完全套路化了,我们看到一个开头,就大致能猜出故事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尤其是要命的主角光环,观众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刘天王却可以“接地气”地打破常规,去掉那些主角光环,把自己还原成一个最普通的人,变成那个角色本身,看得出来他对于电影以及角色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考。
我想也正是这种“接地气”的感觉,使观众们充满了惊喜。大家本来冲着看天王如何耍帅卖酷而来,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拆弹专家”的故事,虽然炸香港红磡隧道这样的事情听起来遥不可及,但事实上类似这样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这也是作为监制的刘天王独到的用心所在,在这个警匪片批量化生产的时代,唯有平凡与真实才能打动人,事实上,从首映观众的反应来看,他确实做到了。
实话实说在看电影之前,我其实预期一般,看故事简介感觉是一个“拆弹”版《大事件》一样的故事,只不过场地从大楼换成了隧道,悍匪从任贤齐换成了姜武,但看的过程当中却不断发现一些惊喜,除了刚才提到的“接地气”之外,还有酣畅淋漓的动作戏和爆炸场面,印象中感觉好久没有香港动作片拍得这么爽过了,现在的香港导演都习惯“收着拍”,比如《树大招风》,听上去一个会打打杀杀暴力至极的电影,却拍得如此含蓄,资金不足是另一方面,导演含蓄的表达思想也是其中重要一环。现在在香港,敢这么放肆去拍的也就只有“高产王”邱礼涛了,这位导演虽然近几年作品质量整体下滑,但总是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惊喜,还真是怪才。
总的来说《拆弹专家》算不上是一部十足优秀的电影,它也有着一些瑕疵,但可以肯定它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而且会是这个五一档期最酣畅淋漓让人看得最爽的一部作品,我想这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就足够了,毕竟在港片没落的时代,已经很少有港片能够带给我们那种久违的震撼和感动,所以《拆弹专家》更显得可贵,也许若干年后你会忘记这部电影的名字和大致剧情,但你一定会记得一个身影,那是“接地气”的刘天王为了民众的安危而奋不顾身的样子,也是一个优质明星最应该有的样子。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