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运儿1010
图 | 来自网络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是一部以韩国六月民主抗争运动为背景的政治题材电影,说实话,小编对韩国的了解仅限于那些真真假假的化妆品,至于历史,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下来,脑子里全是学生游行示威和一些打打杀杀的凌乱镜头,根本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本着对所有看这篇影评的人负责的态度,看完电影,小编特意去了解了韩国民主抗争运动的始末。从韩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韩国政权一直都处于民主与独裁的交替之中。李承晚统治下的第一共和国实行政治独裁,直到1960年才土崩瓦解。之后建立起来的第二共和国实行民主,但没多久便被推翻了。从第三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韩国一直都处于军政府的独裁统治之下。1987年以后,第六共和国才逐步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府。在这期间,青瓦台不断易主,从李承晚到朴正熙,再到全斗焕,各个都是手段强硬、无视人权、行为令人发指的大独裁者。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暗无天日的独裁统治下,韩国人民的民主抗争运动从未停止过。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再现了全斗焕在位期间韩国民主化运动的高潮——六月抗争的场景,电影以一位叫朴钟哲的民众运动领袖被当局警察逮捕,并在拷问过程中溺亡的事件拉开了序幕,总统与公安当局极力掩盖朴钟哲死亡的真相,记者、律师、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不惧高压政治,迎难而上,为还原事情的真相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古今中外,没有哪一条抗争之路能走得顺风顺水,他们自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轻则警告威胁,重则严刑拷打。幸运的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朴钟哲死亡真相被曝光后,直接引发了反对全斗焕独裁政府的六月民主抗争运动,最终全斗焕被迫接受了629宣言,不久政权倒台。
政治斗争向来复杂,三言五语很难说得清,对于一个不了解韩国历史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小编这篇影评放弃对“六月抗争”这个大主题的深入探讨,转而去分析宏观背景下的微观个体。电影是多重主角设置,没有固定的主角,谁都可有可无,谁都不可或缺。小编把电影里人物大致归结为三类,一类是以全斗焕为首的政治施压者,一类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反抗者,剩下的是自以为可以置身事外的“局外人”。
压迫与反抗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压迫越大,反抗的力度就会越大,但这种正比关系只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一旦压力超出这个范围,反抗者就会产生畏惧之心,从而选择逃避。正因为如此,那些反抗者才显得弥足珍贵,不管是时势的逼迫,还是个人的选择,韩国的人民都应该为他们点赞。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国家的脊梁,是民族的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韩国。
为了制造压抑紧张的气氛,电影的整体节奏比较快,尤其是实施抓捕和游行学生四处逃窜的场景。与这些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莲熙出现的镜头,凡是有莲熙出现的场景,导演便会刻意地放慢节奏,在愤怒压抑的人群中自在散漫的莲熙显得格格不入。莲熙确实与电影里的其他人不同,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听听歌、看看书、偶尔花痴一下,外面的暴虐好像与她毫无关系。哪怕舅舅怂恿、李韩烈指引,都没能让她走上抗争之路,她是不折不扣的第三类人。
自己无故被打、舅舅被抓、李韩烈被催泪弹击中,在医院死亡,一系列打击之让莲熙幡然醒悟,逃避意味着被动,被动就要时刻准备着挨打。电影的最后,她果断地站在了抗争队伍里最显眼的地方,完成了由又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向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成熟女性的转变。
每个人都是历史某一阶段的沧海一粟,渺小得不值一提,但历史不曾放过谁,哪怕再渺小的个体,也会赋予他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个体,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承担责任,推动历史前进,要么选择逃避,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没有谁能真正成为历史的局外人。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一己之力无异于螳臂当车,毫无意义,可当千万股这样的力量拧在一起时,必定是排山倒海之势。
铭记历史,勿忘使命。愿世界和平、美好!
柚姐看过不少韩国电影,但尺度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见!
豆瓣评分9.4,然后不知不觉就404了,怎么搜也搜不到,也是很神奇
观影前请做好心理准备,这部电影实在太!敢!拍!了!
呐,就是它——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
1987年6月29日,韩国总统迫于公众压力,发表宣言:接受在野党提出的“进行总统直选、促进新闻自由”等八项措施。
从此,韩国军政府统治结束,民主化进程开始。
而这一转变,始于一个被严刑拷打致死的大学生。
1987年1月14日,首尔大学学生朴钟哲因为被指控为危险分子,审问期间惨遭水刑虐待,不慎致死。
以朴次长(金允石 饰)为首的公安当局,试图掩盖真相,打算连夜火葬尸体。
可当火葬同意书递交到检查员崔部长(河正宇饰)手上时,却被怼了回去:
必须先尸检,然后才能处理尸体。
“首尔大学生遭审问致死”的消息,通过非正当途径落入媒体手中,引起舆论轰动。
公安当局迫于上级压力,召开记者招待会。
谈到死亡原因时,公安当局冷酷无情,又嚣张跋扈——
那位大学生过于害怕
看到调查官咣一声拍了桌子
就呃一声……
倒下了
当记者继续追寻真相时,受到的却是这样的待遇——
主持尸检的法医,也被上级威胁——
受害者的家人,遭到严密监控——
真相会大白于天下,还是被掩盖抹平?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完整还原了从大学生之死,到军政府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检察机关、普通民众的激烈对抗,这一历史事件。
影片由张俊焕导演,金允石和河正宇等实力派联袂出演,上映后好评如潮。
连韩国总统文在寅都亲自去影院为它打CALL。
不知道,这位总统看到这部“揭露韩国黑历史”的电影,会有何感想。
近几年,韩国电影似乎在扇政府大耳光子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走出了一条独具韩国特色的“政务类型片”。
从《熔炉》《素媛》到《辩护人》,再到去年的《Taxi》,还有前段时间大热的《铁雨》…
这类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下手毫不留情,把韩国政府公权力邪恶的一面,扒得连底裤都不剩!
这一文化现象,恐怕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
而《1987》,可能是这类影片里,下手最狠的一个。
电影的上半场,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政治惊悚剧,黑化的公权力随意捏造真相,大肆捕杀敌对势力。
最先爆出“大学生死亡”的媒体遭了秧,警察挥舞着棍棒,冲进报社:
公安当局对街头游行示威的学生也毫不留情:
严刑逼供的片段更让人胆寒:
白色恐怖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电影的后半段,像是一部谍战片。
公安当局加强了审查力度,势必把反动势力通通灭掉。
在高压的政治打击下,仍有很多小人物在抗争,努力把真相公布于世。
即使是身陷监狱,也有心存良知的犯人在为真相和自由斗争。
贯穿始终的学生运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表达民主诉求,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影片没有丝毫的遮掩,把韩国政府黑暗的一面,扒开给大家看,赤裸裸、血淋淋。
公安特务机关的残忍和霸蛮,对生命个体的蔑视,让人胆颤心寒;
小人物闪现的人性光辉,正义之士的不屈抗争,又让人感动落泪。
真实之中,自有力量。
韩国电影,直面现实和历史,的确在改变国家。
像聚焦未成年性侵的电影《熔炉》,上映后引发全民热议,在民众的高声疾呼下,韩国国会特别通过了“熔炉法”,加强了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惩罚力度。
相信这部《1987》,会让很多人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而认清真相,尊重历史,才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推荐你看看这部大尺度的韩国电影,就算对历史不敢兴趣,紧凑的剧情、演员的精湛演技,也不容错过。
也许,这个世界,会因为这样的电影,好那么一点点。
电影《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是部改编真实事件的韩国电影,剧情以1987年六月民主运动导火线为背景,找来了《与神同行》河正宇、《下女的诱惑》金泰梨、《奔向大海的山贼》柳海真和吕珍九等强大卡司,其中带有对极权政府的强烈批判,还有当时向往自由的人民所做的努力和牺牲,电影节奏快速,整体气氛充满紧张感,看完后除了能了解韩国民主化的过程,角色小虾米对抗大鲸鱼也非常让人感动,再度佩服韩国能拍出如此震撼的电影。
“只是拍了桌子一下,那孩子就死了。”
剧情讲述1987年一月,一名参加学运的大学生朴钟哲在警方侦询时,疑似因为在不当刑求时死亡,在之后事件被报社媒体报导后,引发民众的愤怒,最后全国更为了韩国民主化而走上街头。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与《正义辩护人》,还有去年上映的《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并称为近年韩国“自由民主三部曲”。如果说《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是个计程车司机因看到光州不公不义后所做出的选择,没想到却点燃了使国家改变的火苗,《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则是在大学生死后,另一群人的挺身而出,带领人民在全斗焕的极权下放了一场名为民主的大火。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前半段以匪谍搜查处警察残暴的所作所为,还有政府官员与检察官、记者的对抗为主,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也像极了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对于反对、批评或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政治迫害,把他们冠上“共匪、匪谍”的名号,其中不仅演出特务警察为了得到那可能不存在的证据不惜严刑拷打、草菅人命的凶残行径,虽然其中一段有讲出朴处长在北韩悲惨遭遇来帮他平反,但上级们官官相护的丑陋嘴脸也都一览无遗,然而当时人民因为惧怕极权政府的威胁,多半只能噤声接受。
另外本片用了另一票人来与南营洞警察对比,那就是检察官、法医、记者和典狱长,电影中众多角色对一些脸盲观众来说可能有点辛苦,虽然在每人出场时就下了介绍字卡,还是无法避免前段人物和剧情稍嫌混乱的结果。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这也算是《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的最大优点,纵使演员们各个来头都不小,却没有人戏份特别突出,更没有所谓的“英雄”,片中各角色身处不同位置,却都以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心中所相信正义,就能看出这是部每个人都是主角的电影。而且最后把一张张旧照片呈现出来,剧情与史实的结合更加深了《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的整体张力,也为电影做了个既悲伤又感人肺腑的结尾。
然而在一开始就说明这是部建立在真实历史下部分虚构的故事,为了连结两个几乎不相干的学生事件,被拷问致死的朴钟哲和被催泪弹击中的李韩烈,编剧创造了女学生妍熙来建立两人关联性,一位不处于片中两大阵营、对时事漠不关心的大学新鲜人,就如同《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的宋康昊。
柏拉图曾说过:“拒绝参与统治的惩罚,就是被更糟糕的人统治。”
妍熙代表的是社会大众观感,为了随身听才帮叔叔传信给民主运动领袖金正南,有天与朋友逛街时碰到了抗议活动,受到牵连而首度被镇暴警察追捕,正好就带出了男大生李韩烈,还有本片的关键“鞋”,妍熙在安全后送了双鞋给李韩烈,不过这时妍熙还是对民主抗争行动非常不谅解,认为“上街头抗争所产生的危险,没办法对家人交代,一定有其他办法表达人民意见。”但之后叔叔被捕,妍熙二度受到不合理对待,在南营洞前被警察丢包到荒郊野外,这次变成李韩烈带了双鞋给妍熙,妍熙内心渐渐开始挣扎。不过报导上瘫软的李韩烈和他落在一旁的鞋,才成为压倒她的那根稻草。电影最后的那场戏让我印象深刻,得知噩耗后镜头从正面特写妍熙奔跑的激动神情,背景则是播着新闻的街道,直到跑到广场听到呼喊爬上车顶,画面才慢慢转到妍熙背面,面对着广场上人山人海的群众,妍熙感受到人们心中散发出的希望,举起手把人民那呼声震天、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传到全国的每个角落,实现了韩国民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六月民主运动。
有趣的是,对应到前阵子中国发生把《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页面从豆瓣网删除的事件,《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不久后大概也是这种结果,但我想这就像光州、朴钟哲和李韩烈事件一样,前面几部电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把责任推给别人或以“控制媒体”来隐藏真相,总有一天一定敌不过人民的自由意志,终被推翻。
总而言之,《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是部极为惊人的韩国政治电影,以悲惨真实事件为题材,朴钟哲21岁,而李韩烈仅20岁,讲到1987年当时韩国极权统治恐怖,也看到许多小人物对于民主和正义的追求,之后再透过妍熙这个平凡人一步步走向人群,带出“在这社会,没有人是局外人”观点。虽然是发生在30年前的韩国,身处台湾8年级的我却意外的有共鸣,面对近年政府的众多不合理政策,我们是不是该停止沉默,起身争取自己的权力呢?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