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江湖儿女》

导演贾樟柯
编剧贾樟柯
主演赵涛 / 廖凡 / 徐峥 / 梁嘉艳 / 刁亦男 / 张一白 / 丁嘉丽张译 / 董子健 / 李宣 / 查娜 / 冯家妹 / 康亢 / 张晓军 / 柳敏王谭 / 原文倩
类型: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法国 / 日本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山西方言 / 湖北方言 / 重庆方言
上映日期: 2018-09-21(中国大陆) / 2018-05-11(戛纳电影节)
片长: 137分钟(中国大陆) / 141分钟
又名: 金钱与爱情 / 灰烬是最洁白的 / Ash is Purest White / Money & Love / Les Eternels
IMDb链接: tt7298400





《江湖儿女》中可以看到《天注定》《山河故人》等电影的影子,最明显的是和《三峡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峡好人》中来自山西的沈红(赵涛 饰)来到奉节寻找丈夫斌哥,但斌哥却有意无意的躲着她。
当沈红终于找到斌哥后,他们没有再续前缘,而是以一支舞蹈结束了他们的关系,和《江湖儿女》中巧巧和斌哥在迪厅跳舞形成呼应。
《三峡好人》中,男主角韩三明也是去奉节寻找十六年未见的前妻,他和斌哥一个是想要失去的妻子重新回到身边,一个是妻子来找他他却不见对方。
这种“你想要的,却得不到;能得到的,却不想要”的矛盾在《江湖儿女》中延续了下来。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斌哥可以给林家燕改名为林间燕,可以支持林家栋上大学,可以化解老孙和老贾的矛盾,他脑海里充满着宏伟的理想,可还是落得个脑袋开花的下场。
他大步前进向成功迈近,却被一把轮椅囚禁。
小混混用他的头撞汽车,隐喻他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
他由于中风坐上了轮椅,隐喻他想要走得很远,然而力不从心。
现实就是努力了不一定成功,现实就是你越是努力,越是发现自己不行。
他拿着手枪以为就能称王称霸,其实有枪的人才死得快。
他眼看自己的小弟都坐着宾利耀武扬威,自己也去投资发电站,想要发家致富,扬名立万,还说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不了三十年”,可最后才明白自己没有经商的头脑。
刚和二勇哥谈了大生意,没过多久二勇哥就死了;即便是投资了发电站,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他的命里没有荣华富贵,别说是三十年了,就算是三百年也无济于事。
有的小弟开了典当行,有的小弟开了赌场,他还是那个站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甚至还不如普通人。
“斌哥”只是虚名罢了,实际上什么都不是。
巧巧在迪厅载歌载舞,矫若游龙,在生活中却寸步难行,和斌哥希望走向成功最终却坐上了轮椅如出一辙。
她为斌哥坐了五年牢,得到的却是断绝关系。她觉得自己为了斌哥付出很多,没想到只是一厢情愿。
十多年后斌哥和巧巧再次重逢,可这也并不是幸福的开始,只是再次分开的倒计时。
你终于等到斌哥浪够了,可是你仍然不是他的港湾。
其实天下情侣都是如此,小到为Ta洗衣做饭,嘘寒问暖,大到给Ta买车买房,堕胎流产,Ta不喜欢你还是不喜欢你,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有时候你做了再多,也比不上别人什么都不做。
哪怕你为了女神上刀山下火海,哪怕是卖肾买手机送给她,她可能看都不看你一眼,而小王仅仅是把充电宝借给她用了一下,又或者只是花了2块钱请她坐地铁,她就决定要和小王私定终身了。
正如巧巧为斌哥坐了五年牢,也比不上林家燕什么都不做。
我们可以揣测斌哥不是真正喜欢林家燕,只是希望利用她接近林家栋来圆一个发财梦;
我们也可以揣测斌哥深爱着巧巧,只是不想再欠她所以才离开她。
其实大家都知道贫穷、愧疚、亏欠都不是分手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不爱了。
如果一个人爱着对方,一定会想方设法和对方在一起,一定不愿意和对方分开,更不愿意让对方和别人在一起。
巧巧不远千里寻找斌哥,这才是爱一个人的体现,而不是明明听到她的声音了却躲着不见她。
既然斌哥不爱巧巧,那么巧巧做得太多也是白费力气。
斌哥想要大富大贵,功成名就,可是小弟都飞黄腾达了他还越混越惨。
巧巧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想和斌哥成立家庭,可是斌哥的心却不在她那儿。
巧巧死心塌地跟着斌哥,但斌哥想要的是事业和成功。
巧巧三言两语就可以骗走巨款,聪明过人智商爆表,她有经商的头脑却对经商不感兴趣。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人这一生最大的矛盾,就是你想要的,却得不到;能得到的,却不想要。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徐峥饰演的乘客何尝不是如此,他仰望星空,爱好天文,有研究宇宙、探索发现的远大抱负,但最终只能开一个小卖部。
他口才无敌,伶牙俐齿,最适合说相声或做演讲,可显然他对这些不感兴趣。
张译饰演的富豪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腰缠万贯,日进斗金,想必是足智多谋在商场所向无敌,可他面对谎言还是智商欠费。
他出手阔绰,挥金如土,本可以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他还是不满足,要去找小三。
二勇哥身为地产大亨,面对菜刀还是必死无疑。
冯小刚名气再大,分分钟就把你的戏份剪得一干二净。
再厉害的人,他都有过不去的坎。这道坎,是贪婪和自大。
再普通的人,他也可以得到快乐。街边的歌手以唱歌为乐,青年人以蹦迪为乐,老年人以打麻将为乐,他们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豁达、知足,就是快乐的源泉。
电影最讽刺的地方在于,电影里人人都喜欢说个“情深义重”,其实这就是个伪命题,最情深义重的巧巧最终孤独终老,反倒是斌哥出狱后不去接他的小弟个个大富大贵。
他们说自己是江湖上的人,其实只是普通人而已。
无论是经商失败,还是被小混混捅几刀,还是得不到喜欢的人……这些事每天都在发生,平平无奇。
他们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角,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但在我们看来只是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同样的道理,你总是觉得别人喜欢你,或者不喜欢你,其实都是想多了。
更多的时候你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更多的时候根本没人在意你。
自诩为江湖儿女,无非是市井之人,肉眼凡夫。
你以为心里住着一个宇宙,不过是宇宙的囚徒。
生活最大的苦恼,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斌哥看到别人坐宾利,所以他也想坐宾利。他看到林家栋开了公司,所以他也要去投资发电站。他看到小弟在澳门开赌场,所以他就心里不平衡。他看到大家都过得比自己好,所以就摔了碗筷发脾气。
真正老了以后,也许他会觉得,很多东西是他拼尽全力也得不到,同时也是他并不需要的,有这个时间不如用来好好享受生活、珍惜眼前人。
像斌哥这样的人很多,眼看炒股能挣钱,就马上去炒股,眼看大家都在搞房地产,他又去搞房地产,眼看外卖火了,他又去搞外卖,眼看专车火了,他又去做专车……他什么都做了,但什么都没得到。
巧巧说:经过高温、燃烧,所以烟灰是最干净的。
人生也是如此,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想要,老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巧巧努力了一辈子也没得到斌哥,可能有人会说,反正斌哥最后还是会走,早知道你就应该放弃斌哥。
可是哪有什么“早知道”。如果巧巧不去试一下,她将永远不知道斌哥会不会回到她身边。再给巧巧一次机会,也许她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我想起了舒淇说过的话:
青春就是这样,不听劝,瞎折腾,享过福,吃过苦,玩过票,碰过壁,使劲折腾……折腾累了,才发现自己转了一个大圈儿,却又回到了原地。可是,却从不后悔,也并不埋怨,因为不转这个圈儿,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原地”在哪里。



我们都亲切的叫贾樟柯为贾科长,“贾科长”这称呼的源起,来源于他的电影笔记《贾想》,在《贾想》中有一段是描写的是贾樟柯去小贩那买光碟,却意外买到了自己的《站台》盗版,小贩说这是“贾科长”的《站台》,贾樟柯知道自己电影被盗版,又生气又欣慰。
从此,贾科长这名头就被大伙一直沿用,贾科长在电影学院的时候,学的是文学,所以文笔特别好,放《贾想》一段大家感受下,要是贾科长不拍电影,做文学估计也是十分了得的:
——“陌生之地总会带给我精神的穿越:回到过去,去到未来。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
短暂的出走会让我和自己固有的生活告别。离开熟悉的朋友,离开说来说去好多年的话题,离开自己的专业,离开自己深信不疑的精神系统……
出走是自我叛逆的契机,让自己流动起来,悬浮起来,倒置起来,让自己颠覆自己。”——
贾科长的文字,和他的电影是一脉相承的,贾科长是国内为数不多坚持独立表达自己风格的导演,正好这一种表达,讲述了中国时代下的边缘人物,沉默中大多数为了尊严的呐喊。
所以贾樟柯的电影在国际上屡屡获奖,虽然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内公映不多,票房对于商业片来说简直九牛一毛,但口碑和知名度都非常好。
这一次《江湖儿女》亮相戛纳,评委评分排在了比较高的位置,当时大家看完集体起立鼓掌5分钟,虽然最后没能拿奖,但也再一次证明,贾科长的电影里面发散的气质,承载了多少国内绝大部分人阴影面积下的尊严和精神。
很多人说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虽然大聪认为这话不能放在所有导演身上,但放在贾科长身上是完全不违和的。
贾科长的电影总是在刻画人物内心状态的同时,附带着对国内时代发展的思考,这一种思考是残忍和悲悯的,但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对中国大时代的印记思考得深刻和准确。
要真的看到《江湖儿女》的细节,起码要看过贾科长以前的电影,特别是《任逍遥》,《三峡好人》,《天注定》。
看了《任逍遥》,你会发现《江湖儿女》的巧巧,和《任逍遥》的巧巧不管从发型和服装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人设反了过来。
《任逍遥》的巧巧打心底想做大哥的女人,而《江湖儿女》的巧巧做了大哥的女人,但却想要平静如水的生活,命运给这两生花的人物,截然不同的人设背景。
但贾科长功力深的地方就在于此,虽然《任逍遥》和《江湖儿女》都是巧巧,人物的设定也截然相反,但却有着近乎相似命运,那就是深切之爱没有回应。
不管是哪个巧巧,最终都没能在自己认定的人中好好的爱一辈子,贾科长把这样一往情深的人物放在时代洪流下,更彰显出人物的宿命感。
《任逍遥》和《江湖儿女》的巧巧,不管开始人设多么的不一样,最终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同样的儿女情长,所以贾科长用了看似很巧合的手法, 把两位巧巧服装和发型锁定在了一起。
服装和发型作为人物的外在装饰,也是最能体现人所处的时代,这也侧面说明,那个时代那个城市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同样的印记和宿命,不管一开始大家多不一样,但最终可能都汇聚到一个深黑的点,怎么也站不起来。
所以,《江湖儿女》后半段巧巧去三峡找郭斌,又串到了贾科长的《三峡好人》里的女主沈红。
《三峡好人》剧情中,其中一条线说的是沈红到三峡的奉节,找寻她不告而别两年的丈夫郭斌。
大聪非常喜欢《三峡好人》,迄今还是认为这是贾科长酿得最醇厚的三峡时代众生相,而且经过时间的沉淀,《三峡好人》会越来越值得国人们回味和思考。
《三峡好人》沈红找寻丈夫的经历,就如同《江湖儿女》巧巧来三峡找郭斌经历相似,而且服装发型也是一模一样。
贾科长这样的操作,更是想通过几部电影去加深人物的宿命感,同时这也加深了江湖二字的注解。
很多人沿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出自程小东的《东方不败之笑傲江湖》,虽然贾科长的《天注定》和《江湖儿女》也有武侠气质。
但大聪认为,贾科长的江湖,说的是时代背景下的人生海海,也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人潮中边缘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包含了人的寻根,尊严,迷茫,压抑,找自己。
《江湖儿女》廖凡饰演的郭斌,甚至可以比作《三峡好人》中郭斌的前半生,虽然两个人物人设很不一样,但最终的宿命都有一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落寞。
郭斌在转型中的中国浪潮中,属于失败的代表,做生意做什么亏什么,眼看着小弟一个个风生水起,自己却一无是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在少数,甚至在今天还在愈演愈烈。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下,前APP时代多少创业者还没登陆海滩就死在深海里,现在的自媒体内容创业,有多少人阅读还没到四位数,就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大家都看到好时代下光鲜的人物,但坏时代中的一些人和事,也应该出现在电影中,因为这样的社会才是真实的,这样才是被人们记住。
贾科长电影对时间锁定的关键词是音乐,在《贾想》中贾科长就聊起,他喜欢去感受那个时代该有的声音,不管是街道的叫卖声,还是电视的广告声,标志性的新闻,当时大家听得音乐等等,这些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符号。
所以贾科长中的电影配乐,则更提现了一代人的记忆。在《江湖儿女》中,《浅醉一生》,《男儿当自强》,《Y.M.C.A》,《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上海滩》等等,有柔情似水的,有豪迈的,有洋气的。
这些歌曲杂糅在一部电影中,如同千禧年的中国,港澳台海外的各种新鲜事物,迅速涌进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在《江湖儿女》中也用音乐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影片中赵涛,廖凡,徐峥等人的演技,那是没的说的,他们都是以最好的状态去呈现贾科长的导筒下的众生相,特别是赵涛,作为贾科长的内人,已经完全融入贾科长的电影中去了。
在今天众多商业电影的包围下,都是大叙事大事件带来的快感,当然这样的电影能带动更多的情绪和欢乐,我们需要这样的商业片。
但我们也不能放弃电影泥土上那一方寸的沉淀,那片沉淀需要开出属于我们国人阴影下的鲜花,我们需要贾科长这样的导演,为我们记录下时间印记的大多数。
最后,大聪还是用贾科长在《贾想》中的一段话做结束吧: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有幸参加了《江湖儿女》的超前点映,导演也亲自到场与大家作映后交流。本来导演对于这部电影能否顺利上映还心存顾虑,今天第一次在国内顺利正式放映让科长也放了心,与大家相谈甚欢。
电影本身很好看,既没有生涩,也没有怪异,讲的还是人的主题。在时代中的人,在江湖上的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种种江湖。
用导演的话说,所谓江湖就是人与人之间处理事情的方法,怎么为人处世,是江湖的基本规则。或者是说,用江湖道义为人处世的人才算是江湖儿女,抛弃了的,也就不在江湖了。
电影的好看之处在于段落十分清晰,三段式的结构,大体可概括为,旧江湖往事、一个江湖女性的诞生、江湖梦回,完全由巧巧这个女性角色串联,同时也是围绕巧巧这个人物在江湖中的进化而展开。
旧江湖发生了三件事。
片子开始搭建的是风平浪静的旧江湖,聚着一帮兄弟,罩着一个场子,拿起烟来有人给点,出来进去有人叫声大哥就是江湖中人了。很有趣的一个段落是,某人欠了某人的钱却不承认,找到大哥来评理,拔了枪都死不承认,然后请出关二爷的像摆在那,就低头认账还钱。这个细节安排的极好,在人与人打交道的社会上,有人借钱有人欠账,都是常情。关二爷搬出来就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事了,是人与道义之间的事,人还是小的。
这个段落里面廖凡听了两边的话,不做判定,只对画外的人说了句请二爷,本还以为是一个更加德高望重的大哥,没想到是把关老爷像搬过来了再问。这个段落设计出人意表,看起来很好笑,但随着欠钱人的低头认账,马上庄严起来。让人看到了法律、人情之外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道义。所以,滑稽与庄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很容易来回翻动,这话一点不错。
第二件事是二勇哥来找廖凡饰演的斌哥办事。二勇哥早年也是叱姹风云的人物,现在专心搞起房地产开发,喜欢上了国标。显然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一心向洗白的生意上投入精力的老牌大哥,现在一点点小事都要找到斌斌这样正在场面上混的新大哥才能摆平。结果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被不知轻重的小屁孩在停车场捅死了。
这样一位身家丰厚但为了陪老母亲仍然住在简陋的平房中的,守着旧江湖义气的大哥,被时代变革中的新势力轻松地消解了。这场景一如教父在水果摊前被枪击,一如《上帝之城》片尾举着AK的十几岁毛孩子。江湖的新势力或为成名、或为成事,不会把老的江湖规矩放在眼里。也随着这样新势力的增长,这个老江湖也在不断的瓦解。
第三件事是斌哥自己,莫名其妙的被两个毛小子打断了腿,斌哥抓到了人,说了句年轻有为就放了。这是《情枭的黎明》里,艾尔帕西诺犯过的错误。果然,这些小屁孩并没有因为斌哥的仁义之举而改过甚至投报,而是骑着摩托把坐皇冠的斌哥打到满脸开花、性命堪忧。这时,在车里看着这一切发生的巧巧,掏出了枪,镇住了众人,也救了斌哥。
这个段落发生的突然,但也必然。尽管段落中围绕的重点是斌哥,但这都是为巧巧站出来开那两枪做铺陈。这与之前的点题段落做了呼应。斌哥与巧巧在野外散步,远望着一座火山,点出了英文标题中的”灰烬是最纯粹洁白的“。那时斌哥是江湖中人,而巧巧不是,她没有这样的身份认同。斌哥握着她的手开枪,说,现在你拿着枪就是了。枪作为身份的标记,在斌哥挨打的段落里为巧巧身份的转化打下了强烈而明确的烙印。
到了这里,第一部分结束,片子的重心真正转到了巧巧身上,同时展开了第二段,就是一个江湖女性的诞生。
人对于身份或者行为的认同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先认知,再行为;另一种是先有了行为,然后才强化了认知。巧巧的进化走的是第二条路。
最开始巧巧有的只是对斌哥的情,这种情感是单纯而朴素的,是没有太多利益关系的,是同厂的职工,同街道的邻居之间恋爱的情感。随着斌哥成为大哥巧巧在旁边的熏染,加上巧巧开枪并且扛下罪名坐了五年铁牢的激化,巧巧身上有的就不只是情,同时也有了义,江湖道义。
如果说第一段巧巧是有情无义的话,第二段就是有情有义。
五年牢饭吃完,巧巧真的带着情义顺着江湖去找寻自己的过往。然而高峡出平湖,人心也不古。在这个段落里,女性主义的光辉开始发亮,而代表着旧时代的男性角色变得畏畏缩缩,与女性角色形成鲜明对比。
巧巧的进化在这个段落里通过两次蜕变或者说两次告别完成。
巧巧几经周折,甚至要靠行骗才能生存,这好像出狱之后才开始走江湖的种种训练,而之前的经历都成了走江湖的底色。在监狱服刑的五年间,斌哥没有探望过,出狱时也没有来迎接。而这时,连个电话都不敢接,只让自己的代言人来搪塞。更有趣的是,挺身与巧巧对峙的也是一位女性,称自己是斌哥的新女友,让巧巧断了念想。这个说辞也许是真,更可能只是一套打发巧巧的说辞。但可笑的是,这样的话要由一个女孩在外面应对,而斌哥自己就窝在里屋,连个正面都不露。
到后来,两人还是见了面,斌哥远走他乡漂泊不定而不回乡的原因,还是男人的老毛病,面子问题。总想着混出个人样,衣锦还乡,给江湖上的人证明。
这一次的分别,对于巧巧来说是与过去的告别,是与支撑了自己五年牢狱生涯的情告别,是与追寻过往的执着告别,是与斌哥及斌哥的那个时代告别。这样的告别促成了巧巧的第一次蜕变,从此山高路远,江湖要自己闯荡了。
第二次告别源于一次相遇。在火车上遇见了满嘴跑火车的徐峥,并且被其说动要跟着一起去新疆。跟徐峥走,并不是巧巧动了情,在这时候,巧巧还有没有情可动都不好说。跟他走的主要原因还是想有个依靠,有个美好的新生活。
徐峥在路上说了实话,自己在新疆没什么事业,而巧巧也说自己刚刚刑满释放。可以看到之前还试图与巧巧亲密的徐峥,在之后自己靠着火车的窗子抱着包睡觉,而不是靠着巧巧睡觉。巧巧也明白,这条路的终点没有自己想要的,于是半路下了车。
在漆黑的站台上看到照亮黑夜的UFO飞过,她笑了,同时也有了第二次告别,同过去的自己告别,同时从一个男性的附属品蜕变成为要自己掌握命运安排的独立女性。一个新的江湖女性诞生了。
第三段的江湖梦回更像一个剪影。
巧巧回到大同,回到之前斌哥罩着的棋牌室,经营自己的新江湖。斌哥也回来了,没有衣锦还乡高头大马,而是花白胡子,坐着轮椅,早没了神气。斌哥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还回来找你吗,因为全大同只有你一个人不会笑话我。当一个男人,混成了一个笑话,认怂的时候还要给自己找点牵强的理由的时候,真不怪不认识他的小弟冲撞他之后还说,什么大哥,就这球势。
与斌哥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巧巧推着轮椅回答斌哥为什么还接纳他的时候说,你不在江湖了,江湖上的事,你不懂。这就是第三段巧巧人物的内核,无情有义。情没了,也可以不要,也可以活,但仍要有个支撑,那就是义,江湖道义。
自此,这两个江湖儿女的身份从最初到现在完全做了转换,也预示着两个人必定走不回同样的路上。
果然,在新年的第一天,好像寓言开启新生一样,斌哥毕竟是走了。巧巧追寻着远去的身影而不得,倚在门边失落而茫然。为的是情吗?也许有,但更多的是她想重构的旧江湖的模样,有人有义的模样,到底还是坍塌了,如一场梦幻。
全片下来,尽管廖凡饰演的斌哥极为精彩,极为突出,但电影的内核还是围绕赵涛饰演的巧巧这个人物的成长展开。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义的倾向,也许不是导演有意而为之,但却是客观描摹经历过往人生经验的自觉。尽管导演强调了他认为巧巧这个人物的高贵性,但这样女性中心化的女性主义并不一定是带有歌颂或是赞美,只是通过一个更好的视角,更好的媒介来表达这份江湖儿女的情义。
片中二勇哥这个角色说自己就爱看《动物世界》,说那些动物就像人一样,看着难过。说起来,这样丛林法则规则下的社会,更像人类的原始社会,弱肉强食。而原始社会中的社会机制恰恰是母系氏族居多。原因很简单,男人在外打猎求生,今天出去,晚上未必回的来。如果让男性主导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安排,很容易土崩瓦解无法运转,于是女性的社会角色自然地占到了主导地位。
所以这样的江湖片,这样的江湖儿女的进化论,反映出的是社会剧烈变革期中,女性主义的崛起。这样的崛起,环顾四周,不仅发生在那样的江湖中,也发生在日常的江湖里,耐人寻味。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很好看,就算不是科长迷,也能很好的享受。而对科长的影迷来说,观影乐趣就更丰富。在这部电影中能找到很多科长过往作品的影子,场景,环境,之前合作的演员等等。观看这部片的同时,脑补出之前很多的画面,好像一下都知道人物和环境的前传是什么一样,看出的厚度与非影迷不一样。
电影的影像风格非常独特,拍摄用了6种器材,从家用DV掌中宝,到胶片和6K高清设备都有。用影像风格的差异表现时代画面质感的差异,而不是单纯地通过人物的服饰,布景的变化来体现,非常的用心,也让影像更接近真实,同时让电影本身更具电影性,值得为此写篇论文。
演员的表演极为出色,廖凡的表演臻入化境,已经成精,把一言难尽又欲说还休表达的淋漓尽致。赵涛的表演灵动大气,把一个跨年代的女性角色从声音到神态诠释的非常到位。两位主要人物的出色表演,让电影的真实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功不可没。
2018.9.16


看完《江湖儿女》,在豆瓣上看到一条评论,说廖凡是“葛优之后最好的中国男演员”。
是不是最好,我不敢说,毕竟“文无第一”,但我知道,在中国,“第一”着实像个魔咒,不管是行业内排第一的企业,还是排第一的人才,都要面临更多的质疑,更多的波折。
我倒宁愿,我喜欢的演员,就悄悄地演着,悄悄地好着,最好是那种别人都看不出来的好,就好给我看,给一小片不动声色的知己看。
但《江湖儿女》里的廖凡,的确太好了。他的好,是那么明晃晃地摆着,想让人看不见都不行。
▲喜欢这个角度下的廖凡。
尽管,这部戏,其实是“江湖女儿”巧巧的成长史、放浪记、离散诗篇,由她的成长史和放浪记,牵扯出十七年的人间关系,江湖离乱,时间燃烧然后留下灰烬的过程。赵涛的戏,自然占了比较大的篇幅。
赵涛也的确好,因为她就是巧巧,巧巧就是依照她的样子写出来的,没有她,某种情境就不成立,没有她,一些因缘的线头就扯不出来。她在电影里的形象,就像西北石窟里的那些菩萨,眉眼神情,都是照着某个供养人来雕刻的,有真实的拙朴,真实的娇俏,甚至真实的嗔怪。
那个身在敦煌或者凉州的供养人,凭借这个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而这个菩萨,也因为有肉身的滋养,从成千上万个菩萨中跳脱了出来。这是互为因果,互相滋养的事,所以,那些说赵涛不好,导演就知道用老婆拍电影的人,都是没有原创经验的人。
▲赵涛在这个电影里的很多瞬间,让我想起日本那位拍了很多复仇电影的梶芽衣子。
但廖凡依然很好,而且不可思议,他的好,他的不可思议,在于他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个过程:人的荷尔蒙是如何消退的。
对,不是人衰老的过程,而是荷尔蒙消退的过程。衰老已经很难演了,但也不是没有秘诀,演员的力量达不到,还可以有化妆、灯光乃至后期,甚至通过搭档的帮助来实现,一个四十岁的演员,对着强行扮老的三十岁女演员喊一声“妈”,无论如何也让人不忍心,还怎么深究下去。
有些人演这个过程,也算很成功了,但面容身姿老了,眼睛却没有老,眼睛还是精光灼灼的年轻人的眼睛。只有极少数人,能把这个过程,演得有说服力,从里到外,都慢慢变灰,慢慢失去生机。
廖凡却演出了一个更复杂、更让人惊叹的过程:荷尔蒙的消退。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其实很有限,从2001年到现在,十七年而已,并不算长,要在这样一个时间跨度设定里,表现出程度并不严重的衰老,已经像在掌心跳舞,更何况,还要表现出程度非常严重的荷尔蒙消退。
▲斌哥曾经是场面中人。二勇进场的那一段,那种很显眼但貌似不以为意的排场,还有双手合十向周围人示意的动作,都特别准确。
但廖凡扮演的斌哥,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像加了特效一样,一点点褪色,一点点颓丧下去。他慢慢地失去了对人、对世道的信心,对人生的勇气。起初,他还有一点脆弱,还依仗着这种脆弱,向巧巧撒娇,向旧日兄弟们试探,后来,连脆弱都没有了,因为,脆弱似乎还是一种呼喊,一种告白,一种有待接受的电波,但呼喊无人接收,告白没人倾听之后,脆弱的功能就消失了。他就那么彻底废了,就像岩浆变成灰,树木变成烬。
斌哥刚出场的时候,是大同的地头龙。他在棋牌室、KTV、迪厅活动,看场子,维持秩序,调解纠纷,也必然要放点贷。但他们不甘心于此,他和他的兄弟们,对自己进行了升级。升级就要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是看香港电影。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到处都是英雄传奇、枭雄生平,周润发、万梓良、李子雄、刘德华、狄龙,还有后来的郑伊健、陈小春,就在这些传奇里来来去去。斌哥和他的兄弟们,就仿照香港电影,在大同搭建了一个江湖。
剧中有一幕,他们聚在一起,看周润发、万梓良和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英雄好汉》,尽管是在屋子里,他们还是认真地穿着黑西装、白衬衣,打着领带,有人还戴着白手套,在屋子里的墙上,贴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字。
▲豆瓣的这张剧照后面,都是夸廖凡的。这一幕是整个故事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瞬间之一。请注意坐在前排的这个小伙子手上的白手套,是啊,做戏就要做全套。
那个时代,是容得下他们的。那个时代,识别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不知道怎么分辨流行乐和摇滚乐,也不知道穿西装要不要剪掉商标,不知道喝红酒到底要配什么菜,更不知道怎么识别一个边缘人群,以及如何对待他们。
他们的规矩,甚至情义,都带有混搭色彩。他们把香港电影里的江湖规矩,和古老社团的规矩,乃至佛啊道啊的规矩混搭在一起,形成他们的一套仪式和相处方式。例如向人行礼的时候,双手合十,掌心微空,例如把几种白酒拼在一起,喝“五湖四海酒”,在迪厅里看国标,在葬礼上表演国标,大哥在葬礼上上香的时候,小弟们在身后列成几排。
那个时代也容得下斌哥。廖凡演的斌哥,精悍结实,身体硬得像一把紧绷的弓,皮肤深棕,头发黑亮,贴着脑门,是那种精力特别旺盛的人才有的头发,眼睛里有灼灼的精光放出来,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走路的时候腰杆挺直,又带点警觉,像一头随时准备捕猎的野兽。
▲二勇葬礼上的斌哥和巧巧。巧巧后来给勇嫂放下一摞钱,说是斌哥和她的心意,看钱的厚度,该有二十万吧,在2000年代初,那是一笔大钱。
他常常面无表情,但面无表情不等于没有表情,他的表情都是藏着的,或者说,是区别对待的。在外人面前,他深藏不露,不给表情,在兄弟们面前,他会带上一点表情,在巧巧面前,他会有更多表情。身边人的亲疏程度,是依据给出表情的多少来区分的。
他也非常笃定,心里很踏实,知道自己的根有多深,枝叶能覆盖多大面积。调解老贾的借款纠纷的时候,他手底下还在忙着自己的事,只给点余光给他们,到了节骨眼上,搬出关二爷来,事情就了了。他在迪厅里见二勇,听二勇诉苦说有人造谣他的楼盘闹鬼,听完了,他似乎就有数了,知道是谁做的,自己又该怎么解决,马上应承下来。
甚至还有人袭击他。那样郑重其事的袭击,简直是一种抬举,是变相地承认了他的权威。后来的时代,不会袭击他,只会羞辱他。
就在时代摸着石头过河、建立自己的识别力的空档,他们有了一点空间和时间。
然后,因为持枪事件,一切急转直下。等他出狱之后,他已经全盘皆输,尽管他还念叨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用不了三十年”,但他拥有的已经全部被夺走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他没有错,只是时代把大门关上,把空档封上了。
▲人一生有几个决定命运的瞬间,在电影里,也常常会有这种“命运的时刻”。斌哥和袭击他的小伙子的这个照面,这片刻凝视,也是一个“命运的时刻”。
在“企业化”的时代,一切都变了模样,即便还是巧取豪夺,但都变成利益的来与去,他踩空了几年,就跟不上形势了。摄像头的时代,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都被严密监控,神秘感是多余的,情义也是多余的,他的价值就在于那些情义、规矩、神秘感,这些事物没有意义了,他也就没有价值了。
也许,时代根本就没有变,一切照旧,是他变了,他的荷尔蒙分泌越来越少了。他可以去适应新形势,但荷尔蒙的减少,不够给他提供燃料了,他也可以重新寻找价值,但荷尔蒙的分泌不足,让他丧失信心了。荷尔蒙的减少,让他从狼变成了狗。
廖凡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人在时代和时间的双重作用下,荷尔蒙的消退,这种消退,是生理性的,更多是精神性的。他居然把这样一个又有生理性又有精神性的过程,给演出来了。而这,应当是不可能的。
在奉节的小旅馆里,和巧巧见面,他尴尬、喏喏、前言不搭后语,想说谎,却连说谎的气力都没有,当巧巧起身走开的时候,他的手指浅浅地弯曲了一下,却终归没有攥成拳头。
▲斌哥和巧巧在奉节的小旅馆里相遇。下一个镜头,巧巧起身,斌哥无力地弯曲了一下手指。大家肯定很奇怪,为什这个房间里有三张床,因为巧巧没有钱,只能买得起最便宜的铺,三张床的房间,要比标间便宜多了。
重返大同的时候,他形容枯槁,头发稀疏,医生给他做针灸的时候,可以看见他的白发。
巧巧棋牌室的男孩给他送上饭菜的时候,他怒喝着“什么规矩,先上主食再上菜”,已经非常心虚。
巧巧让半身不遂的他“滚出去”的时候,他挣扎了几下,却没能站起来,再坐起来的时候,满脸通红,额头上有青筋暴起。
男人是如此脆弱,但在大时代面前,谁又不脆弱呢?
▲后半段的斌哥,给人的感官刺激少了,但这却是廖凡演技爆发的时刻,暗暗的、不动声色的爆发。
他再也没有表情了,哪怕是对亲近的人,也没有表情了。他的魂被抽走了。以前是藏着,现在是彻底没有了。但藏着和没有,是不一样的,他精细地表现出了这其间的差别。
而且,丝毫没有演的痕迹。当过话剧演员的人,因为是在舞台上,要放大自己,才能让别人看到,所以往往有着夸张的表演和台词,不论演什么,都会过于郑重,都会留下痕迹。出身于话剧世家,自己也演过话剧的廖凡,却没有痕迹。
他让我们看到并且相信,斌哥或者他,就是那样,一点点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勇气,失去了信心。
这个故事于是就可以汇入“贾樟柯宇宙”,被封存起来。因为,贾樟柯的电影里,有那么多对往日的追怀,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流散的无奈,但往日之所以那么值得追念,不是因为那段时间特别美好,而是身处那段时间的人,有充足的荷尔蒙。
▲喝“五湖四海酒”的片段,是最早放出来的。这个片段,在故事里,属于“记忆的夏夜”,人生的高光时刻,在故事最后再度回想,让人万分惆怅。
斌哥这条线的故事,也让我想起韩国电影《薄荷糖》,斌哥和薛景求演的金永浩,到底做错了什么呢?也许什么都没做错,只是生命激情消退了。而他们身边的人身上,也在发生同样的事。
即便枪击事件没有发生,奉节小城没有被水淹没,不明飞行物没有从乌鲁木齐的天空飞过,摄像头没有密布在大同的每个角落,斌哥和巧巧,也都注定要坠入沉沉暮色。
这才是人类永恒的故事。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一类脱自武侠小说英雄片的警句格言,几乎变成了好几代人不分阶层的人生喟叹。《江湖儿女》的人在江湖,既有影像化的山川大地,深入中国腹地,也有一伙社会人如虔诚影迷般,聚众看片观影,一片烟雾缭绕。
此外,江湖更少不了此中争斗,儿女情长。
但透过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倒置与命运互换,不难发现,电影里的江湖,其实并不体面,更有专门设置的落差与反讽。你何时见过这么衰,随便敲断腿,还被挤兑得半身不遂的大佬。
电影里不仅有对江湖发出的问号——不至于吧,也有表现洗白之路的营生——无论是二勇哥的闹鬼别墅还是信口胡来的发电站。
江湖就如同国标舞与雪茄之类的舶来品,那种乱入的幽默认真劲,总会让人尴尬,近乎苦笑。贾樟柯电影所调动的情感经验,往往是七零后、八零后以及部分九零后的成长记忆,港台商业片与流行乐,引发了自沿海到内陆的模仿追随。具体于汾阳、大同或山西,人们更习惯把它称为县城经验。一个证据就是,科长的代表作,几乎不发生在大城市(不含纪录片)。
追溯来自往日召唤,内心珍藏的情感体验,科长无一例外选择动用音乐。他有多爱叶倩文与《浅醉一生》,就如同杜琪峰狂爱《海阔天空》,侯孝贤猛K台语歌跟往事干杯,王家卫在片场动用魔力康、制造氛围。而播送《浅醉一生》,只是《江湖儿女》最简单的招式,甚至没有对上影像的原始出处。
总之,《江湖儿女》不仅是九月份,我最满意的一部华语电影,也是我的年度十佳华语片之一。电影参赛完戛纳,早早定档,不料一直到上映前一周,局面依然扑朔迷离——豪饮五湖四海酒,变成了当头五味杂陈棒。一部状况不断的中国电影,足以回答许多人依然会冒出来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江湖?
江湖,就是人与时间、运命和天数的永恒对抗,正如你无法要求,贾樟柯永远是二十年前的科长。电影没有变,但你变了,那又怎能要求一位导演,永远做着青壮年时代的世纪思考。
回溯过去几年,时代迷局,反复作用于贾樟柯电影,如《天注定》的禁令风波和《山河故人》的官场地震。无论人在北京,回到山西,或者选择浪迹江湖,贾樟柯的电影,依然与时代,还有中国人的命运,紧密交织。社交网络上,人们为甲子园100回,平成年最后的夏天热血点赞。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似乎只见雾霭与夕阳。多少年以后,你所记取的,最终会是年号,领袖,或是新疆?
《江湖儿女》以一对男女长达十七年跨度的境遇,搭建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时空架构。尽管翻转魔方,它还是贾樟柯所熟悉擅长的三段式,但外观并不明显,没有动用字幕与时间标注。这就大不同于《天注定》的四段式,《山河故人》的三段式。不要忘了,《海上传奇》是十八个人物的采访,《二十四城记》也是三段式有四个虚拟人物。形式内容的完整,带出大女主赵涛的性格命运完整。
对很多人来说,《江湖儿女》是“男怕入错行,女怕跟错郎”的通俗悲喜剧。但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变化,折中或者是温和保守面目的贾樟柯作品。
它首先是一部做工出色,几乎没有短板的电影。这种出色,不仅体现在予我印象最为深刻强烈的声音设计处理下,如《男儿当自强》的鼓点,大同街头一声枪响。
再次强调下,这里的声音,不是《浅醉一生》或者《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而是镜头在麻将屋里游动,迪厅曲目的无缝切换,声音的变化, 预示着空间与人物情感的变化。
至于《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种口水歌,你问我,喜欢吗?我会说,不喜欢。可是,你无法要求赵涛在那个时候,被一首《成都》,或者宋冬野之类的打动。每个人物,有他的专属曲目,这才是电影呀。
《任逍遥》是脍炙人口的金曲吗?显然并不是。
但大同小青年认为词语意最酷炫,年轻时就该轰轰烈烈大事业。
《江湖儿女》只有一组主人公。人物的情感,像火山喷发燃烧过后的灰烬,温度在不断冰冷,退却。熟络科长电影的影迷,不难翻出走出工厂大门之类的时代信息。
电影并没有告诉我们,巧巧与斌斌是如何相爱的——毕竟连去呼和浩特吃烧麦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完成。正如每个大哥身边总要有一个女人,巧巧出场了,也该有个斌斌(《任逍遥》的投射)。他们更像一块离开体制工厂,又没有正当职业的一类人,失去身份的相似命运,大于他们的爱情属性,两个人,自然而然就该走一块,就像那帮搭伙搓麻将的社会闲散人员。
一场殴斗,两声枪响,换来五年囚牢。电影又两度重返事发现场,站前的马路,不过小城一角,过去并不稀奇,如今也没有新鲜事。最大变故,是巧巧变成了囚徒,二人自此离散。
奉节部分,仅以摩托车脱逃、宾馆房间等几段戏,赵涛的精湛表演,完全不怕特写镜头。科长说,宾馆房间拍了两条,一条是两个人热泪盈眶,无法抑制。电影保留的,是两个中年人的克制与退避。这场戏,让我想起了吕乐《小说》的久别重逢,明知不可能,又藏有一丝不甘。
这一段,赵涛变成了跑江湖的人。这类谋生方式,也见于张杨的《落叶归根》。与你不能苛责,张译或摩的司机那样的角色为何会上当。电影在这里,不是要做智商测试,而是要套出中国的魔幻与不真实,社会新闻的似曾相识。更多的既视感,来自科长自己的电影。不同人物,生活在了同一个电影时空(如第一段的纪录片素材开场,第二段的三峡好人原样复制)。
与功能型的刁亦男,喜剧化的张一白相比,徐峥的跑火车角色,是《江湖儿女》所不可或缺的。这种带有强烈电影感的人物角色,在短暂时间内出现又消失,抓住又释放了被囚禁的主人公。徐峥的出场,是先闻其声。徐峥的消失,是自己靠在窗边假寐或睡去。两个人,试图用一瓶水的方式,去连接彼此的人生。克拉玛依并不代表什么,是新的石油城,但更可能是一个足够遥远,可以忘记过去,抛开一切的边远之地。
外星人与UFO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它们总是发生在大西北。
去年,我到德令哈,一处所谓的外星人遗址。人每次往前走,去往不知名的地方,都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正如你需要海子的诗歌,又或者,德令哈这个地名本身。那里当然不可能有外星人留下的任何痕迹,而是一段比电影还鬼扯,夸张附会的杜撰。
科长用一篇名为“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的文章,作为他在这十年间的文集序言。在我看来,所谓的沉入地心,当然可以是来自《江湖儿女》,大同第四纪火山群,也是片名里——经过火山喷发燃烧的灰烬,是最洁白的。飞向太空,同样是杳无踪影的火山灰去处。这种往下与向上的指向,都是同一种灰烬的结局。它们唯独无法像一块石头那样,安安稳稳地留在自己的土地上。
《江湖儿女》在事实层面上,消化了科长近十年的苦思求索。回到大同,固然是无路可退,却生出了电影内部,另外一种既视感的悲凉。消失在监控摄像头画面的定格结尾,也连接了其他独立电影,譬如《囚》,或者《蜻蜓之眼》。
巧巧依然是这个国度里,最常见的,碌碌生活的囚徒。
如果你尝试用大白话,翻译侯孝贤《最好的时光》的某一段字幕卡——其实是梁启超的一首诗。
它说:
“明知这里是让我伤心的地方,到了这里,还得系舟登岸。十七年来发生了多少事啊,春帆楼下傍晚的波涛,依旧发出悲哀的声音。”
我觉得,《江湖儿女》也在说同一件事。没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