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维杰耶德拉·普拉萨德 / Sai Madhav Burra / 马德汉·卡尔基 / S·S·拉贾穆里 / Riya Mukherjee
主演: 小老虎 / 拉姆·查兰·特哈 / 阿贾耶·德乌干 / 阿莉雅·布哈特 / 施芮娅·萨兰 / 更多...
类型: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语言: 泰卢固语 / 印地语 / 泰米尔语 / 马拉雅拉姆语 / 卡纳达语
上映日期: 2022-03-25(印度)
片长: 187分钟
又名: 双雄起义(台) / RRR (Rise Roar Revolt)
IMDb: tt8178634
爱国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这是电影票房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不会改变。拉贾穆里执导的印度电影《RRR》一上映就拿下了全球周末票房冠军,就再次验证了这一规律。影片以出色的视觉特效、爽爆的动作格斗以及曲折的情节设置,实现了印度电影的又一突破。可以说,这是一部集“爽”、兄弟情与民族情绪于一身的影片。
影片故事以上世纪20年代英国殖民统治为背景,讲述了以两个年轻人为首的印度革命者抗击英国殖民者统治的故事。在这个大背景下,马拉朱和比姆两个出身不同、职业不同的年轻人,各自背负自己的使命,在机缘巧合下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兄弟友谊。但因为各自的秘密,相爱相杀,最终并肩战斗,取得胜利。
之所以说本片“爽”,按照印度电影的惯例,两位主角分别被神话成具有超能力的英雄,一个水系、一个火系,在马拉朱身份没有暴露之前,两人的战斗场面像极了水火不容的英雄,千锤万凿也打不死的好汉,各种暴力输出也都无法伤害两位“神人”。特别是马拉朱出场时,面对成千上万的“暴民”,一人一棍杀入重围,于万人中抓人,在以为必死无疑的情况下,竟然全身而退,还把带头大哥给抓了回来,这怎不令人惊叹!比姆同样厉害,在英军总部,一人两火把外加一车动物,把官员府邸杀得天翻地覆,各种POSE摆的帅极。在最后的决战中,两位英雄好汉更是各种光环加身,不仅配合得天衣无缝,还能使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招数,仅仅使用弓箭、木棒和拳头等基本输出,就能打得英军找不到北。更令人称奇的是,两位英雄还具备变形金刚的超能力,利用“英雄合体”技能,输出双倍伤害,英军自然是被杀得丢盔卸甲,屁滚尿流。在感叹“英雄无敌”的痛快时,禁不住令人感慨,难怪印度有那么多神,据说13亿人口竟有3.3亿个神之多,从古自今,造神运动从未停止。有人说这是印度版的手撕鬼子,其实这是印度版的超人,就是一个“爽”字,哪管它牛顿定律、自然法则。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影片通过歌舞等情节,将兄弟之间的情感刻画得非常生动。片中两人多次手臂相握的镜头,一再地渲染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就像《大话西游》中唐僧所说的那样,你看,现在是弟弟在救哥哥,过一会,哥哥就要救弟弟了。不得不说,导演对兄弟情和家国情两条线索的处理和安排,相对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故意将小我和大爱进行了对比,设计大爱胜过小我,最终实现小我与大爱的统一。比姆进城的目的,虽然有发动革命的意图,但主要任务却是来营救一位叫做玛丽的部落女童。马拉朱则背负了沉重的使命,家仇国恨以及人民的期待,隐忍加入英军,依靠累累军功得以实现武装群众的目标。为了长远的目标,马拉朱不得不牺牲比姆得到升迁,从而二人产生了误会,让兄弟反目。当比姆了解到马拉朱的真实意图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兄弟联手共抗外侮。
其实,片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面对外族的入侵时印度人民所遭受到的压迫。英国军官在批评手下试图枪杀无辜群众时说:“你知道每发子弹的价值吗,它是在英国的一家工厂用英国金属制成的,它在一艘英国船上穿越了七大洋,当它最终到达你的枪管时,它的价格是一英磅,而你想把这一磅浪费在棕色垃圾上吗?”这种不屑和冷酷简直令人发指。在殖民者眼里,“你的国家到处都是白痴”,根本没有人权可言。即便是奋勇卖命的马拉朱依然也只是一颗棋子,汹汹的民意已经成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马拉朱父亲发出的“Load……Aim……Shoot”指令,就是在召唤被压迫的印度民众奋起抗争,赶走入侵外族。这是本片的立意所在,也是应该大幅渲染的情绪。但不幸的是,导演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反而忽略了这种共愤。马拉朱立下的誓言是让每个印度人都能拥有一把对付敌人的枪,比姆想要做的却是想让每个人都成为一把对付敌人的枪,虽然目标是一致的,但最终却成为个人表演的舞台,仅仅依靠两个无敌的、具有快速愈合能力的超级英雄,就把英军打败。这既淡化了影片的主旨,也拉低了两个英雄人物的层次,使其成为四肢发达的猛士,而不是点燃星星之火的先驱。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这部片子的剧情拉低了影片主旨层次,但特效和动作满足了观影视觉体验和心理满足,对于当下环境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放松。
连续看了两场,在我心中大概7.4/10的样子。
故事线算是新颖的,场面也是非常宏大,实打实的大片,典型的Rajamouli出品。剧中启用了大量的白人演员,不同于南印演员的表演方法,他们的出现给我带来一股十足的清新感。
但全片还是南印特色太明显,有不少为了凸显主角光环而明显不符合逻辑的情节;一惊一乍的镜头和反应看到后面多少让人有些疲惫;前半部分文戏还可以,后半部分除了打戏就全是放狠话了,感觉叙事虎头蛇尾。结尾也是让我略失望,原本以为会是人民英雄带领群众和英政府作斗争,毕竟Bheem的歌声让每个普通人民都成了武器, Rama也不发枪了,但结尾居然没有任何普通人的抗争,仅仅靠着两位主角干翻了整个当地英政府,这真的很南印。而且RRR的女性角色属实刻画的不怎么样。上映前看了片尾曲里Alia Bhatt的镜头,原本以为Seetha也是位女英雄,结果还是以往的典型南印女主形象,几乎无贡献/战斗力,在家哭哭啼啼等着男人消息,为了男人而活的花瓶。另一位白人女主Jenny,和Bheem的感情线来的莫名其妙,最后不仅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亲人,还和Bheem开心地在一起了,全场印度观众欢呼,这属实让我看不明白。RRR里人物刻画实在太单一太扁平,虽然这是南印一贯的风格,但也略让我失望。
总的来说,RRR是一部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的南印大片。两大巨星坐镇,视觉呈现一流,故事线稍弱,但还是值得一看。...
托莱坞导演S·S·拉贾穆里执导的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和[巴霍巴利王2:终结],因奢华的布景、壮观的战争场面和独特的民族奇观,在印度之外也非常有名。
今年,他的[RRR ]同样因此吸引了印度内外的大批观众。尽管该片的剧情充满了印度人对自身强大形象的意淫,但革命现实主义的情节编排极富煽动性,调动了观众的澎湃情绪。主角被塑造成健硕的超级英雄,严肃之中又有几分滑稽。
长期以来,宝莱坞几乎代表了印度电影的全部。说印度电影,即是在说宝莱坞。然而,最近几年,其他几种语言的电影制作中心(托莱坞、康莱坞等)正渐渐抬头。虽然不至于动摇宝莱坞的地位,但它们的电影正受到国外观众的关注。
以托莱坞为代表的南印度主流商业电影,尤其喜爱塑造强壮的男性英雄,而非宝莱坞那样的俊美型男。这类电影往往使用慢镜头和激昂音乐衬托主角的气宇轩昂,以及他们于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世界的魅力时刻;这类电影不是用合乎现实的逻辑、曲折的情感唤起观众的共鸣,而是直接堆积情绪,直白地给出观众期待的振奋人心的情节,每一步都是在把主角往神坛上抬。
S·S·拉贾穆里风靡印度的几部电影,都将上述风格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男主角的“神力”借助健美的身躯合理化,看上去确实像一拳能打死一头大象。正是这种逻辑经不起推敲、思想经不起熟虑的电影,往往更容易获得普遍的共情。它破除了观众理解剧情的壁垒,就像一场街头演讲,重点不是让听众思考该如何行动,而是引导他们对演讲者观点的支持,随着演讲者的情绪起伏。
这种情况下,立场和诉求明确的口号,比循序渐进的教导更有用。[RRR]里,比姆和拉朱如同两面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挫折不会打败他们,反而把他们锤炼得更强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RRR]的故事近似于印度版[战狼],男主角比姆和拉朱,身强体壮,无所不能,以一敌百。在他们之间,有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纯粹友谊,互相补充不足。片名中的RRR是英文“Rise Roar Revolt”的缩写,意为燃起革命的怒火。
[RRR]这样的电影,现在常被称为“爽”片。“爽”形容的是观众看电影时的感受,犹如生理上获得了直接的刺激,痛快。坏人作恶多端,好人历经磨难,勉强将其绳之以法,这不会让人感到“爽”;好人以暴制暴,虽有磨难,但总是技高一筹,实力碾压坏人,这才够痛快,够爽。在一部讲述反抗殖民暴行的电影里,没有比平民奋起暴打殖民者更让人“爽”了。
比姆和拉朱分别背负着各自族人的希望。比姆潜入城市,暗地里寻找被当地殖民政府军官掳走的小女孩。这名军官和他的夫人冷血残暴,只因想听小女孩唱歌,便强行带走她,打伤她的母亲。军官经常告诫部下,每一颗子弹都是从大英帝国花钱运来,印度人的命不值一颗子弹的钱。杀他们可以用刀、用棍、用绳,尽量不要浪费子弹。
这句话,拉朱小的时候也听到过。那时,他的父亲独自带着他誓死抵抗英军入侵村庄。拉朱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十五年,加入殖民军队。当成千上万名印度平民包围孤立无援的殖民政府警察局时,作为守卫的拉朱一个人闯入抗议人群中,冲出他们的包围,带走长官随口说出的要抓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拼命获取长官信任,以获得升职机会,管理士兵枪械,然后再把它们发给秘密训练中的民兵。
但是,影片的重点不是比姆救走了小女孩,回到家人怀抱,也不是拉朱把武器发给了民兵,引领他们反抗暴政。他们的魅力和精神超越了普通人,接近于神话的民族形象。所以到了最后,两个人上天入水,射箭挥拳,越打越精神,一夜之间就把整个殖民政府大楼炸毁,消灭守军,不需要人民的援助。如此场面,怎一个“爽”字了得。
对于印度电影(尤其是南印度电影)来说,[RRR]算不上脑洞大开,有着印度人对英雄一贯的超级/神化想象,打破各种不可能。除此之外,它的剧情编排非常严谨,每一个重要的情节点以及镜头表现的张力都设计得很好,很有革命现实主义文艺的煽动性,只是当它和极度夸张化的英雄形象结合后,就变得很不现实了。
延伸来看,印度电影推崇的英雄不是对内或对外树立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体形象,而是塑造一个敢于反抗、独一无二的强者。他们是拥有强大力量的精神载体,以一己之力克服印度社会诸多弊病。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印度电影为什么流行匪夷所思的情节:善良的主角肉体和精神都异常强大,对他们的影像表现充满了神化的浪漫和理想色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