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雷军 /
徐洁云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出版年: 2022-8-1
页数: 383
定价: 86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7521745276
雷军说这是一本复盘小米创业之路的书,小米创办于2011年,2018年上市。2019年,小米正式跻身了世界500强企业,当年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68位,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500强企业。4年来,小米在500强的榜单中一直在稳步的提升,2020年财富500强排名422位,2021年排名338位。今年2022年的财富世界500强,小米排名第266位,排名提升飞快。
小米的营收情况:
我想小米的成功应该对很多创业公司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刚好前司也是一个做制造业的互联网公司,也是上市公司,曾经发展势头很猛,所以我就拿这俩公司对比下,我觉得有几个重要的差异:人、使命愿景、产品+商业模式
1、人:我认为创业公司的核心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创业团队毫无疑问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机会、危机、利益权衡等,业务调整和组织架构调整也是常有的事,而能一起克服这些困难的核心管理层非常重要,而要有稳定的核心管理层的话,彼此有一样认可的愿景和价值观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其实创业说到底还是需要靠坚定的热爱支撑的,不然遇到困难很容易就散了。小米这本书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雷军一开始花了非常多努力招募了核心团队,当时面试一个实习生都需要面试9轮。我查了小米13个创始团队里面现在还有10在。小米已经11岁了,我觉得这个数字真的非常难能可贵。那反观前司,创业6年3个创始人剩下1个,核心的高管团队都已经离开得差不多,社招进来的中高管也非常不稳定,岗位变动和离开是常见的事情。团队不稳定肯定是非常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的,而这个可能得说到第二个差异,就是使命愿景。
2、创业公司非常需要使命愿景价值观,再说一百次我都还是觉得使命愿景价值观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小米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使命: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价值观:真诚和热爱。
反观小米这11年,都是围绕这些东西在做自己的产品和布局,坚决做性价比高、质量好的产品,把产品净利润率框定小于5%,有了这个,其实也可以很容易理解,粉上小米的人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买小米的产品。我记得之前有一个合租的室友应该就是小米粉丝,好多家店都是买小米的。而和用户交朋友这单,小米从创业开始就建立MIUI,汇聚发烧友,每年用户都在增长,建立了许多和用户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建立多位产品-用户体验评价体系,破除信息茧房,非常用心倾听用户的意见,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让部分核心的米粉有机会参与到公司的战略与决策中。
再说到前司,每个月的kpi考核里面一定会有价值观这一项,占比15%,价值观被吐槽得要命,很畸形。有6条价值观,其中一条就是“all in”。据我所知,每个月大家为了写价值观都非常痛苦,不知道还要怎么编小作文,很窒息。而更大层面的使命和愿景,则很少被提及。产品、营销都是怎么卖出更多的货就怎么来。品牌被吐槽得很惨的一点的就是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不知道要做啥样的品牌,都是想着卖多少销售额。其实很多人一开始来也都是怀着对这个行业和品牌势能的认可,一开始也都很干劲满满,但事实证明当大盘开始下跌、品牌势能下降的时候,很多人就留不住了,流失率很大。
3、产品和商业模式:小米是一家想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中国制造业的一家企业,用技术创新赋能产品,用互联网提高制造业效率,做智能制造。
如何理解互联网和技术创新在小米的产品甚至是商业模式中的体现呢?
技术创新因为涉及具体的技术我是门外汉就不说了,但是书中说小米是一家技术为王的企业,非常重视工程师,已经举办了几届小米技术大赛,奖金很丰厚。每年的研发费用都在上升。而且这个是从创业之初就确定下来了的,可能也跟雷军是工程师出身有关,会非常重视技术。
为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小米付出了非常非常多的努力,例如投资改变100多行业的生态,投资的企业中其中3家已经上市,提高全行业的生产效率来降低产品成本;又例如发展线下业务的时候改变原有的分销体系,发展出全新的新零售商业模式,提高效率;又例如致力于制造业的数字化提高效率等。
而前司,产品开发流程非常混乱,到现在都还没建立起正确合理的开发流程。而且产品开发很多依靠代工厂和kol,研发能力弱。这两年开始发力研发,也看到有申请了一些专利,但是这些专利用在护肤品和底妆会多一些,而作为全公司最大的自我孵化的品牌wmrj,这些研发并不能很好地赋能。因为wmrj是色彩类心智强,在消费者心中底妆心智弱甚至都是负面印象,出 的底妆产品即使花了资源去推效果也都一般般。近一年在发力护肤线,资源都有在向护肤倾斜,无论是护肤和彩妆,复购率都非常重要,因此产品能否产生好的复购进而增强品牌竞争力这个还得进一步观望。
总结下,我觉得小米之所以成功、让人佩服,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想为用户、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做极致性价比,做感动用户的产品;攻克技术难题、构建行业生态、升级中国制造业。
雷军工作回顾——经验总结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WY 评论 小米创业思考 2022-09-26 18:12:51 北京《小米创业思考》是雷军在创办小米集团十二周年之际完成的作品,其可贵之处在于,本书不仅仅对小米集团十多年来创业历程进行深入思考与复盘,而且雷军对自己三十多年科技创业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涉及到了商业模式、产品、研发等方方面面,从中能深入了解小米发展模式及方法论实践。
《小米创业思考》既有发展和挫折的故事、又有经验与教训总结、更重要是还原“互联网思维”、“风口论”、“互联网+”、“技术为本”、“小米铁人三项”、“可能三角小米定价模式”、“小米生态链模式”、“三大铁律”等发展理论,能够全面系统的帮助理解小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依靠。
雷军期望通过持续加深的对核心要素的理解来指导小米的工作,以文化内核来指导价值判断和行为,层层实现价值观、方法论与业务战略、战术动作的共识与对齐。使得小米团队都能保持创业者的热情、坚决、灵活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这样才能在小米内部达成共识的关键目标上持续努力、持续投入,保持压强,重点攻坚。
不管怎样,小米集团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即使在全球高科技行业宇宙中,也是有着无比清晰的坐标与里程碑。小米集团创办不到十年,就正式跻身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小米集团凭借一己之力,就完成国内外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变革——从国际品牌称霸+山寨机市场乱象,到少数国内品牌手机+iphone“一统江湖”,在这一大变革中,小米帮助数以亿计的国内外用户,真真切切获得“物美价廉,感动人心”智能手机产品,并且这样的市场格局变化继续在小米生态链产品领域进行扩展。可以这样说,小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传统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当然,任何前进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雷军通过《小米创业思考》告诫,要警惕“规模不经济”陷阱、注意流量、算法和GMV的陷阱,尤其要关注用户,而不是流量;追求闭环,而不是扩张。小米就像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遇到上述方面的困难与教训。
和以往关于小米的论著,包括小米十周年时的《一往无前》不同,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中,谈到了最新的智能制造与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题。这两个领域是属于小米的“新时代、新征程”,就像十年前小米进入智能手机行业,开启了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宏伟篇章,小米集团发展到如今,进而探索效率革命的深水区——智能制造以及投身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化”的大趋势。
读书笔记-2023002-《小米创业思考》作者:雷军/徐洁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整体概括:如果对产品,互联网,电商及营销感兴趣的都可以看看。很真诚的向我们介绍了小米的方法论。范海涛的《一往无前》像是企业大事记,这本书则是小米的方法论。
产品的定义,市场的调研,技术的投入,供应链的搭建,团队和组织的建设,甚至营销的思路,都有涉及。
1,形式上看,这本书是雷军的会议讲话,内部会议记录的合集。也可以算是小米方法论的总结。
2,内容上看,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如何着手去开发爆品。在产品定义和对消费需求的把握上,如何去做出超预期的产品。持续带来利润的应该是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核心应该是在对消费者需求把握的基础上对技术的运用。在未来产能过剩的存量竞争领域,护城河的核心应该是技术的代差。商业模式和消费需求的把握构不成护城河。
3,小米方法论:
小米模式效率革命+低毛利率(消费者闭着眼睛买)+硬件(手机、电视、智能硬件、大家电等)+零售(小米网、全网电商、小米之家、有品等)+互联网(MIUI、云服务、小爱同学、金融科技等)。
其实我对几个方面是存有疑虑的,逐一分析:
小米模式效率革命---所谓的效率,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说你的组织效率,人资利用率(即人效)要高于竞争对手才行。小米刚做手机的时候,互联网思维可能相对传统厂商来说,是有效率上的比较优势的,但目前oppo vivo华为苹果三星等大厂的竞争格局之下,小米的效率优势还能保持多久,很难说。存量竞争的格局下,要求的是卷出风格,卷出水平。随着小米的上市,部分中高层套现,获得了财务自由,还有卷下去的雄心壮志吗。雷总可以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拼搏到底,但那些财务自由的中高层还有以前创业时候筚路蓝缕的心态吗。所以组织效率这块,估计得从新想办法卷一波底层打工人了。否则就只能提高待遇,这又回到了低毛利的这个问题了。
低毛利率(让消费者闭着眼睛买)---当初香港上市时候小米承诺毛利率不超过5%(先不说财务上操作5%有很多的空间)。我大概理解雷总的思路,想把电子消费品做成类似名创优品,Costco的精选平台。用低毛利打造的高性价比去吸引消费者的选购。但电子消费品不是大众消费品,电子消费品拥有更多的技术门槛,对研发有要求,所以必然不能靠低毛利来支撑。贴近研发成本的定价来卖电子消费品当然可以切走大部分中产人群。但小米对供应链的深入导致资产过重,对组织效率及资金周转率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个地方的不确定性代表着小米未来更多的风险。
硬件(手机、电视、智能硬件、大家电等)---小米做的是大而全的硬件投入。看了下小米有品卖的东西,有自研的也有第三方的,就是一个精品电商平台。其实我是很相信国际分工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的,小米目前的优势资源是研发的人才。那就应该走专,精的研发路线,走高技术门槛的品类。好多品类其实不应该切入的。要么学三星走垂直的产业链研发,或者学苹果,就在那几个品类死磕,结硬寨,打呆仗,不轻易进入新的品类。已进入便和竞争对手拉开大的差距。
零售+互联网---我不觉得这2点相对于小米的竞争对手来说有何特别不同的地方。零售也只是一个出货的渠道,或者说是一种商业模式,竞品也都有(甚至之前的线下流量的争取上小米还落后于华为ov)。这两点也无法在短期的未来有任何差异化的可能。没有想象空间。
4,手机领域的竞争终局(未来的3-5年)。
中国的手机市场进入了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存量竞争,除了卷价格外,靠的是谁不犯错,谁的短板比竞争对手更强。另外就是进入营销战的环节,各自占有一部分消费群,进入寡头时代。然后在下一波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看是谁能先赶上。
另外一个就是去海外争取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用中国的供应链成本优势去抢夺一些三星的市场。所以未来小米的海外市场短期应该是比较有前景,海外市场还有增量。
5,小米造车
在蔚来造车的时候,我跟朋友聊天时说过,小米是很适合来造车的。1是有资本,另外一个是那么多研发人员及工程师资源要用起来,顺便还可以在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但现在的新能源车领域也是竞争大的不行,好在这还是个增量市场,未来的趋势在这里。我不认为小米的品牌势能在小米汽车上对消费者的购买有多大的转化作用。所以,在如此卷的市场,这么晚的进入,只能说以后的造车之路不会轻松。
写完这些,终于有些明白小米的股价为啥这么低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