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塞斯·雷斯 / 威尔·崔西
主演: 拉尔夫·费因斯 / 安雅·泰勒-乔伊 / 尼古拉斯·霍尔特 / 周洪 / 珍妮·麦克蒂尔 / 更多...
类型: 喜剧 /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22-09-10(多伦多电影节) / 2022-11-18(美国)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五腥级盛宴(港) / 五星飨魇(台)
IMDb: tt9764362
资源名称: 菜单.The.Menu.2022.
MPAA评级: R
主厨给出了每个人被受邀赴死的理由,就像设置晚宴一样,菜单、食材、每道菜的烹饪手法、时间、甚至是食客的心情,都必须有条不紊,都需要在他的掌控之中,没有趋于完美一说,只能是完美。
富商和富商太太:他们能够来这家贵价餐厅很多次,有的人一生都未必能来一次,而每次主厨都会介绍菜单,他们却说不出曾经吃过的任意一道菜是什么。这是对食物,对主厨,对这家餐厅的不尊重,无论主厨用多珍贵的食材来匹配这个餐厅的价位,他们都不在乎吃下去的是什么,只是来到符合身份的餐厅罢了。
美食评论家和杂志社老板:评论家名气颇高,随着名气颇高,她也变成了一家餐厅好吃与否的生死判官,是她当年对主厨的青睐有加,使得主厨的餐厅名声大作,是最初的伯乐。然而现在的她,每一道菜都要找出点瑕疵,以彰显她的严苛挑剔和与众不同,那是专业人士才能觉察的问题。比如面包蘸料的分层,拥有生活常识的人或者物理知识的就知道,调制得再融于一体,油会逐渐分离浮在最高层。这多么地可笑,挑剔已经成了美食评论家的工作,而不是品尝美食。杂志社老板是明显不懂得吃的,他只负责附和美食评论家,对她的观点表达赞同,他是那个付钱请她吃饭写评论,以此获得流量的资本。
打工三兄弟:他们是投资这家餐厅的公司的员工,他们用虚假交易来为公司逃税,日常用公司员工的身份来谋福利,来压制他人。投资公司老板:他质疑主厨的菜单,甚至要求换掉主厨,并不在乎一家因为主厨而知名的餐厅,在失去灵魂人物后是不是还一样,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懂得食物。因为他是资本,他懂得的是投资收入比,他的目的是赚钱。
演员和他的助理:演员曾经作品无数,应当很有演技和天赋,然而他浪费天赋接烂片,主厨在为数不多的休息日进电影院看了一部这个演员的烂片,他对一个艺术家放弃追求感到愤怒,变相来说,这个演员对不起他的观众——也就是他的顾客。助理一直在偷演员的钱,即使家里能不贷款让她读完学费很贵的大学,她离不开演员,习惯了远超出她能力所能赚到的钱支付的生活,习惯了跟着演员到处走,而演员也离不开她,他怀念以前被追捧,被狗仔跟踪的日子,现在只有助理一直跟着他了。
狂热信徒是唯一知道这一餐是最后的晚餐的客人,他沉迷于对美食拍照,在社交媒体上侃侃而谈他对美食的了解,热衷于向他人介绍他多么地了解各种制作食物的高级仪器,并且拥有一台,他用专业话术来教育他人怎么去看得懂、品得出这些美味的艺术品。他因为主厨对于一到餐点的介绍而热泪盈眶,他因为女主被邀请去跟主厨对话而嫉妒,他是愿意为崇拜之物而孤注赴死的人。然而,他的津津乐道,专业知识,都是二手货,是倒背如流,他无视餐厅不准用手机拍照,任凭风味流失,他无视主厨说的慢慢品味,吞咽完自己的再去拿女主的菜。他从未下过厨,他根本不知道要用什么香料配羊排能够去腥,能够激发香味,更不用说几分熟,怎么切菜了。
女主是主厨整个菜单唯一的计划外,他制作各种餐间表演,来调动客人的情绪,却失算了一件事,那个狂热信徒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来用餐,原本的女友知道来了就会死而跟他分手了,他选择带了个能买来的女孩赴约,并且隐瞒了将死的事实。女主确实跟计划外一样,格格不入,一开始她对狂热信徒很客气,即使她对他的言行不理解、不赞同,后来,我明白了为什么。她跟主厨一样是服务人员,作为服务人员,她对服务他人没有不满意,而对服务对象的要求不满意,跟主厨不满意客人的吹毛求疵,客人的舍本逐末,有种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客人,在各大著名美食APP,在去各种餐厅吃饭的时候都能看到影子,不同状态的我也能带入一二。
女主吃的那个汉堡,是主厨的初心,唯一让我觉得不能放她走的点是她的表情,她靠的是理智来点餐,除了吃那一口的时候,我感受不到她的渴望,更像是一种谈判、生死关头的紧张,确实也符合剧情和人物。何况主厨满意就可以了,他确实可以满足了,在人生最后的时刻,还能全心全意地去满足一个顾客的点餐,那就够了,未必要顾客多么想吃,多么饥饿,只要他能身心投入去做一餐就可以了,那是作为一个热爱下厨的人的享受,那种烹饪的乐趣。
我偶尔下厨,或为了家人,或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馋虫,做完后看到对方满意的表情,或者自己吃第一口的满足,都是下厨时的动力。有时候出去吃,能够想起来的店多种多样,有路边摊的炒饭炒面、小馄饨,小小店面的烧烤,需要订位环境尚可的日料,老板任性是不是休息的餐厅。无论价位、装修,这些店都是优先满足我的味蕾,是能够让我吃的时候满心欢喜的店,根据心情的不同,而去不同的店,获得不同的体验,唯一统一的就是,口腹满足。
可笑的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心情,也是随便找一部不那么烧脑、又不那么前后不搭烂到极致的片看,拥有荒诞、惊悚、恐怖标签,或者是喜欢的镜头感的电影,我都会捡起来看,一种属于个人的放松方式,这部电影自然不如经典恐怖片那么吓人,也不如一切剧情片那么高深,从人物刻画或者剧本来说,都不至于成为经典,属于看或者不看都可以的程度,像极了女主点的芝士汉堡,不太饿,不想吃,但是需要点一个吃一口带走来救命。这部恐怖片也在无聊而空虚的夜晚,让我穿了口气,消磨掉了一段时间,免去因为失眠而焦虑多想的折磨。
看且写于2023年1月5日。
《菜单》在其寓意下呈现两级分化,一边是对富人阶级符号Fine dining的讽刺感知,一边又认为其在现实主义叙事下故弄玄虚、脱离人物逻辑进行矫揉造作的表演。
故事的空间建构窄小,仅仅聚焦一家充满仪式感的坐落在小岛上的高级餐厅,据说这家餐厅的厨师会为人提供惊喜的菜单。
自诩美食品尝家的Tyler是Finedining的狂热吹捧者,在社交媒体的放大下,通过自身关于高级美食的体验分享从而获得更多满足感和优越感,再反哺于体验更多的Finedining完成对自身人设的营造。
从指出鲜为人知的厨房用具名称到对各种解构主义菜品的赞扬,Tyler是Finedining所代表的符号文化和解构文化的支持者和造势者。
禁止拍照的公然违背以及明知会死人却依旧冒险赴宴的投机和狂热心理折射出了社交媒体时代了对流量的无下限追逐。
可实际呢, 当Tyler获得了亲自制作美食的机会,他却做出了极度糟糕的菜品。
狂热且病态的追捧者本以为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再通过社交媒体下对Finedining以及富人生活符号的单向度仰慕获得身份认同。
当Tyler美食品尝家的人设被主厨在公共场合无情扎破,自尊和自傲一时间跌入地底,无论主厨和Tyler说了什么,等待他的结局只有结束自己毫无价值的生命。
Margot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她逃出这场夺命饭局的原因也是本片的核心议题:对于食物,我们需要解构主义还是实用主义?
人们对所谓米其林餐厅的追捧是因为食物更加好吃?还是因为其代表的阶级符号满足了个体对于自身形象的建构作用?我想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不同。
但电影似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众人花费上千美元一位的价格享用这场Finedining时,Margot是在场的唯一一个变数、一位临时的顾客,一位与众人阶级立场不同的顾客、一位妓女,一位“粗俗”且鄙视矫揉造作的食物的服务业从业者。
当主厨用“无面包的面包盘”企图用概念取悦上层阶级时,美食评论家优先式解读主厨的用意表示认可,Tyler无脑舔舐着面包沾酱说这是人间美味,而Margot则冷眼看着一切,其圈外人的批判身份使得这场关于“菜单”的行为艺术更加饱满和丰富。
最后,Margot用对待食物的实用主义唤起了主厨最初从事美食业的初心,那张照片上,主厨还是个刚刚学会做汉堡的初学者,那时他很开心。
《菜单》显而易见批判了各种大玩概念却失去食物本质功能的Finedining文化,当食客都无法吃饱,对于食物的解构主义是否真的有必要?
接着我们回到《菜单》中完整的菜单。每一道菜都或多或少有着其各自的隐喻内涵。
“Memory”讲述了主厨幼时遭遇的家庭暴力;“The Mess”将男性副主厨作为殉道者道出了这个行业的残酷和高压,以及对人的异化;“Man's Folly”更是剑指掌握权力的上位者主厨对于女下属的性骚扰.......
可问题在于每道菜以及它们之间的隐喻缺乏有机的联系,从而导致其在主题表现上存在杂糅。
另外除了Tyler和Margot以及美食评论家那一桌,其他配角的人物形象和存在的理由实在流于表面或过于敷衍。
男明星仅仅因为主厨不喜欢他的电影而被选中,而他的妻子仅仅因为全款上布朗大学而被连带。
老夫妻也仅仅因为吃过太多次主厨的食物而无法准确记住菜名而出现于本场夺命食局。
主厨原老板手下的几个员工也真的毫无存在价值。
角落里主厨母亲的安排也让人不明所以。
每一组配角的选取都展现了影片对一类人的批判,但其选取的范围过大或不够聚焦于主题,加之菜单安排上存在同样的问题,导致影片主题过于失焦。
全片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现实主义题材上杂合了脱离人物逻辑的表演痕迹。
正如主厨向众人问到:“你们为什么不跑?”
所有食客和餐厅工作人员在主厨的掌控下好像沦为了提线的木偶,就连少有的外出逃跑也是在主厨精心安排的允许之下。
为什么主厨要设计这份菜单?为什么主厨要选取这些食客?为什么餐厅工作人员愿意参与这场赴死的表演?为什么食客不用尽全力逃跑明明Margot离开时就有一艘船停在岸边?
一切宏观背景的失语和过于机械的人物行为让《菜单》沦为了一场戏剧表演,失去了如《白莲花度假村》般的现实主义意义。
《The Menu》
这几盘好菜,虽然贵得离谱,但是做得稀烂
现在的恐怖片都喜欢玩讽刺,不流于表面的却又少之又少,企图在这部片子里品出内涵,就像希望在米其林里尝到芝士汉堡,它和Tyler做得那盘菜一样——是bullshit。大厨的偏执为何而起不得而知,顾客的“罪责”从何而来解释乏力,美食的艺术性在导演编剧眼里是荒谬的,高级餐厅用高概念喂饱顾客的装逼心理,忽略了最现实的体验——吃饱。这部电影的设定在我眼里也是荒谬的,导演编剧用高概念糊弄观众的好奇心理,一窥所谓只为富人服务的美食,竟不如一个汉堡、一盘薯条,拍得过于矫揉造作,这又和那些高级餐厅有什么区别?从商业片的角度看,前半部分的氛围营造是成功的,后劲不足,是一部爽了但不完全爽的自讽刺半密室恐怖电影。
Anya真的很美,如果她的眼睛再大一点,电影的结局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