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王家卫编剧: 秦雯主演: 胡歌 / 马伊琍 / 唐嫣 / 辛芷蕾 / 游本昌 / 更多...类型: 剧情 /
爱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沪语
首播: 2023-12-27(中国大陆)集数: 30
单集片长: 46分钟
又名: 繁花(剧版) / Bl
文 / 龙伟平
“上帝不响,像一切由我决定.....”
《繁花》开头的这句话,仿佛响应了宿命、时代、地域、人情、时间......繁花落尽,世态沧桑,一切交织入梦。
至今还记得,看完《繁花》的那个夜晚,阿宝挂完电话,闷头走进了无边夜色里.....合上书页,感觉好像懵懂之中过完了一生。
作为华语电影名导,王家卫导演以文艺片获奖无数,他电影跟小说《繁花》一样有着细腻传神的叙述能力。
电视剧《繁花》从开始筹备就让整个华语影视界开始瞩目期待,每一次物料放出都能让观众猜测良多。
从开机到现在差不多三年了,王家卫导演拍电影从来都是慢工出细活,从剧本到拍摄到演员都是如此,所以影迷也是耐心的等。终于,这个年末《繁花》定档了。
看完预告片,感觉小说里阿宝在无边夜色里那一走,好像穿越了时空,走进了电视剧里,以另一种形式走到了观众面前。
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艺术反应,海派作家金宇澄和导演王家卫两种既不同又相同的艺术风格组合在一起,是文字和影像的水乳交融,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繁花》之美。
王家卫导演最让人折服的,就是其电影作品的美学,以至于都诞生了一个专属名词“王家卫美学”。王家卫导演电影作品中的台词、色调和剧本结构,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
这种美学风格,从剧版《繁花》的预告里可见一斑。少年旧梦、人间烟火,斑斓记忆,声色犬马,时空交替......
在电视剧《繁花》第一版预告片中,也能看到王家卫式的独白。“我记得小时候,我爬到我家附近的东正教堂上面,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树。时光如水,把人带来,又一并带走了……那天坐在屋顶上,我一直没回头,因为我知道东正教堂就在身后,我怕看到楼去人空,鱼都游走了,留下的只有我……”
各种意象,跟王家卫导演的艺术风格发生的艺术反应。一切由人物动作、话语、情绪所编织起的一张隐秘的网,悄无声息将观众笼在过去的时光里。
电视剧《繁花》选的几乎都是会讲上海方言的演员。男主角阿宝扮演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胡歌,从小在上海长大的胡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了胡歌,马伊琍,唐嫣,游本昌等演员都在预告片中展现出了地道的上海方言。
预告片里,游本昌饰演的爷叔跟胡歌饰演的阿宝讲帝国大厦那个故事,也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味道。
从预告片中看出,剧版《繁花》的故事,对小说有所取舍。通过很大的篇幅来讲做生意,商战等元素。围绕阿宝这个角色展开,着重呈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时期的上海。
整个故事以上海为土壤,讲述阿宝在上海滩起起伏伏以及他与各个角色的关系,围绕阿宝与三个女人“玲子、汪小姐、李李”的事业线展开。
通过目前最新的预告和海报等物料,可以猜测一下剧版的剧情。
开头胡歌饰演的阿宝到上海做生意,马伊琍饰演的夜东京的玲子应该和他有生意上的往来。玲子还说帮阿宝还债,替阿宝出头的。阿宝说玲子是神通广大的老板娘,有困难找玲子。
关于汪小姐,阿宝应该是汪小姐的客户,两个人一起干外贸,预告片中提到“左手做外贸,右手炒股票”。汪小姐说她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支持,这里的他应该是指阿宝。
至于李李,看简介她似乎还有一层隐藏身份,能够让宝总的事业受到大震荡的那种,阿宝的形容是天空和大海,互为镜像又若即若离。
这三个女性角色都跟阿宝有很多往来,不管是生意上,还是情感上。
关于预告片开头阿宝说自己曾经无数次想过和她的相逢,这里的她,还是个谜,估计还要到剧中去找寻答案。
但从后面的预告看,因为利益关系,三人的关系并没有一直维持下去,其中有人最后应该跟阿宝感情破裂,形同陌路了。
除了以前这些,从官方放出的物料来看,剧版《繁花》的拍摄和制作也极为精致考究。
从预告片中展现的片段几乎还原了小说里提到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风貌,沉浸式地再现当年上海的都会景象,一个时代的精气神溢出屏幕。
“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一直以来,王家卫导演的作品都在描述这种“感觉”,不论是忧郁,迷茫,还是孤独,这种贯穿始终的感觉,大概是他会想要拍《繁花》的原因吧。
《繁花》用了很多篇幅来追忆那个逝去的年代,里面的人情世故和精神状态,都让人回味无穷。这种年代感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也跟王家卫导演以往的作品气质吻合。
剧版的《繁花》延续了这种气质,一个新的上海年代故事,加上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真的让人非常期待剧版《繁花》的故事了。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龙伟平的故事屋】)
繁花,回到那个我童年的上海
蔡粘粘 评论 繁花 2023-12-28 16:39:56 已编辑 上海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很多人问我,《繁花》讲的是上海滩吗?《繁花》讲的是杜月笙吗?我说不是,《繁花》讲的是我小时候的那个上海,八九十年代,我父母的那个上海,他们的青春年华,他们的繁花似锦,峥嵘岁月。
那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改革开放,一切都在变化,日新月异,上海也赶上了这样的好时候。现在问90后、00后,你们知道黄河路吗?他们都不知道,没去过也没听说过。属于“黄河路”的上海已然成为过去,不复存在。而我有幸,去过一次黄河路,在那里吃过大闸蟹,遇到过很多名人。那些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瞬间,都是一场你来我往的人情世故,一场暗潮汹涌的商战游戏。只是我小时候不懂,为什么大人们把去黄河路吃饭当成一种最有档次的消费。长大以后,我才明白,这种文化,再也不会有了。
所以我怀念那时候的上海,就像怀念一个旧情人,所有的美好、秘密、不可言说,都藏在记忆中,我想,父母们也会怀念那时候的上海。所以,当有一部小说描写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一切似乎都不可阻挡,《繁花》命中注定会成为一个传奇,一部用沪语写作的史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史诗,90年代当然也有,金宇澄把它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小说中的那些人物,阿宝、玲子、汪小姐、李李、陶陶,那么遥远又那么近,仿佛就在你的眼前,你对他们有了无数的想象。终于有一天,这种想象,落到了一个叫王家卫的人手里。他就像魔法师一样,把这种想象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
王家卫,外号墨镜王,因为常年戴着一副墨镜,在眼镜下面是怎样的深情,他在想什么,大家只能靠猜,他很神秘,只用作品说话。关于王家卫的种种,也已经成了一种传奇。王家卫,作为一个从上海移民到香港的异乡人,一直在用一种近乎任性的方式拍摄着属于他自己的电影。他对上海的情结,对上海的不舍,都可以在他的电影中找到端倪。最明显的就是《花样年华》,让张曼玉穿着很美的旗袍穿梭在各种小巷中,这种情调,不属于香港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它只属于上海。所以听说墨镜王要导《繁花》的时候,我知道,这一次,金宇澄没有选错人。一部好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需要对的人,虽然可能一等要很多年,事实上,为了等这部电视剧,我们确实望眼欲穿,坊间也各种流传,只知道墨镜王和他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经常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兜兜转转几十年,墨镜王也终于回到了他小时候的故乡——上海。在采访中,王家卫表示,《繁花》的小说有很多“不响”,“不响”也是一句上海话,它不代表“沉默”,它是一种留白,凡是我不能讲的,讲了为难自己为难别人的,不响。虽然墨镜王离开过上海,但我觉得,他是懂上海的,而正是因为他曾经走出去的经历,又给予了上海一层不一样的色彩,而这种色彩,才是最迷人的,因为艺术,来自于想象,又可以在细节中找到真实。
看《繁花》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一种错觉,就是这不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一部每一集都是电影的电影。墨镜王奢侈地将电视剧当成了电影拍,每个镜头、后期调色、剪辑运镜,都是一部标准的王家卫电影。自从《一代宗师》后,他一直醉心于拍摄《繁花》,今天终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这是一部让人着迷的电视剧,把上海拍成东方拉斯维加斯的没有别人,把胡歌打造成东方盖茨比的没有别人,只能是王家卫。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没想到,可以把上海的这种面子、里子拍得那么好看的,竟然是墨镜王。首先吸引我的就是游本昌扮演的爷叔,他就像教父里的人物,一直在阿宝的后面出谋划策,是一个真正大佬级的人物,既有他的神秘感又有不可预知的能力。其次是阿宝和几个女性的关系,玲子的夜东京饭店,汪小姐对阿宝的绝对靠拢,还有李李的至真园酒店,几个吃饭的场景拍得极有意思。玲子应该是阿宝的合作伙伴,夜东京饭店也是宝总谈生意的地方,这里有包间,私密性好,很多生意都可以在餐桌上完成。汪小姐帮阿宝促成了很多生意。而至真园的李李,作为一个外乡人,一下子就在上海的黄河路站稳了脚跟,她和阿宝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关系。这几组人物关系,在王家卫的镜头下,显得暧昧又丝滑,很多留白需要观众去猜,我想,这就是王家卫所说的“不响”。
第三集看得我心潮澎湃,因为看的是沪语版,所以对母语的亲切以及对故乡的熟悉扑面而来。王家卫在演员的台词处理上也很特别,基本上这些演员说沪语是说得很快的,叙事节奏也很快,信息量特别大。这一集主要集中在宝总为什么不去至真园而要去对面的红鹭酒家,宝总为什么要吊着梁总的胃口,不和他谈生意。而至真园的老板娘李李又是如何在他的饭店里运筹帷幄的。事实是,父母那一辈人,一直有酒桌文化,只是上海人在酒桌上相对含蓄一些,暧昧一些。而去谁的饭店,不去谁的饭店,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从第二集开始,阿宝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阿宝,而是宝总,至于他怎么发际,如何发际的,一切都要在后面的剧集中展开,阿宝的发际,有一部分原因是赶上时代浪潮,比如改革开放,比如股票牛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阿宝这个人具有商业头脑。这在我们父母这一辈人中也是有很多原型可以参考的,那代人真正经历了国企改革,国营转私营,从原来的铁饭碗到自己出去打拼,一切都要靠本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机遇,才能出现像阿宝这样的时代弄潮儿。
在这一集中,王家卫真正拍出了上海的摩登,上海的市井,以及上海的人情世故。和平饭店、茂名南路,黄河路,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勾画出一个风情万种的上海。无论是上海的纸醉金迷,还是十里洋场,作为观众,只想沉醉在王家卫镜头下的上海。那是一个曾经存在过,梦想过,爱恋过的地方。把原著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捋顺,搬到大荧幕,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味道,还创造了新的叙事线。从画面质量来看,王家卫还是那个王家卫,没有让人失望!
几个上海演员的表现让人充满惊喜,重点说一下胡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演员,胡歌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从一开始《仙剑奇侠传》中的英俊小生,到刁亦男的《南方车展的聚会》,胡歌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他的演技也在逐日提升。这一次的《繁花》,绝对是惊喜之作。在观剧活动上看了两集,第一感受就是,阿宝就是胡歌,胡歌就是阿宝,上海话是他的舒适区,而墨镜王对他的调教也有目共睹,倜傥中不失风流,风流中不失儒雅,这个宝总,我很喜欢。另外几个上海演员,比如马伊琍饰演的玲子,唐嫣饰演的汪小姐,都演出了很地道的上海味道,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最惊喜的还是几个久未露面的演员,比如从小看到大的“阿庆”,曾经红极一时的“陈龙”,都在其中有很精彩的表现。
记忆当中,方言影视剧春天已经很久没有来到了。小时候我记得电视里经常放我们上海演员饰演的电视剧、电影,比如《上海一家人》、《孽债》、《十六岁的花季》,然后,沪语方言影视剧就不怎么多了,直到前不久的一部《爱情神话》横空出世,上海人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春天。《繁花》再一次叩开了上海这座冰封已久的城市大门,让上海人民的记忆复苏,让我们重回那个辉煌的年代。作为一部方言剧,《繁花》下了很多功夫,上海话作为一门吴语系方言,是有其独特的本土文化的,但是因为南方语系很难听懂,不像北方话,和普通话接近,所以沪语作为一门方言来说,其传播的广度会受到其限制。而且上海话中的俚语特别多,有一些甚至年轻一辈都不知道。印象中,用纯上海话拍摄的影视剧非常少,除了前面提到的《爱情神话》,还有早年的《股疯》,这都是电影。纯沪语版电视剧有1997年拍摄的《夺子战争》,10集的容量。而这次的《繁花》足足有30集,从纯沪语版的容量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总和。
另外,《繁花》在作为一部年代戏来说,也下足了功夫。之前我们看到的关于上海的电影,比如《色戒》等,都聚焦在上海的40年代,很多当时的马路也都改名换姓了,比如霞飞路、高乃依路,都是时代的产物。而《繁花》拍摄的是90年代的上海,那是一个经济腾飞、万物变迁的年代,如何用电影语言、画面重绘90年代上海,是这次墨镜王的重要功课。我看到了小时候的弄堂,亭子间,看到了小卖部,还有马路上的霓虹灯,一切都像是童年时候的样子。
总之,我会守在电视机前,一集都不落拉下的地观看这部剧集,感谢墨镜王,感谢金宇澄。
繁花沪语1-4集小记,宝总太帅
MoonWingker 评论 繁花 2023-12-28 01:24:59 已编辑 北京
一口气看了四集沪语版繁花,看完又自己反刍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就泛起一种热闹过后的空虚感。
节奏非常快,人物关系做得也足,阿宝是大主角并不影响其它人物形象的落地。镜头语言光影运用不用说了,都是电影级的。想起董勇老师说的很多场景都是使用单机拍摄,难以想象每一条要拍多少遍才能剪出这种全方位无数个角度的镜头向你扑面而来的效果。
胡歌的阿宝太太太帅了,是跟他以前的银幕形象完全不同的质感,是完全挖掘了本人气质优势并进行王家卫式加成之后的高层次魅力展现。第一集阿宝到宝总的变身,第二集宝总决定现身黄河路两段镜头,可以说摄影机都肆无忌惮的对胡歌进行了全方位的凝视。。。充满爱意的凝视,并把这种凝视通过爷叔的定格表情充分展现了出来[色]。。。要我说,这就是导演的内心表达!
剧情也做得很足,第一二集是人物出场加背景介绍,容量极大,还完整的插入了一个股市老鼠仓的故事。宝总股市遭人暗算,大度接盘,人情做透,后面还大有故事可讲。三四集集中在外贸生意过招,无招胜有招,跟李李拉扯的第一回合结束。三个主要女性角色都讲清楚了,情场商场纠葛一触即发。
演员表里有雪芝,海报里有金鱼,出场角色的戏虽然都是新写的,人物历史都跟原著有勾连。我感觉,这个戏写到后面,还是会跟前尘旧事搭上电流。
确实不像电视剧,也不像王家卫电影前作,不知道是不是适合电视剧受众和电影受众的口味,但我看的超级开心。谢谢墨镜🕶️。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