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财神客栈》。王晶近几年来拍得最好的一部戏……
(“枪手!”
“我不信!”
……)
不信就不信。不过,这个标准很高吗?
不管王晶的趣味是否真的过气,也不管他当年全盛时期的功力还剩下几成,很明显,王晶这次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来拍这部《财神客栈》。思路改不了,但桥段的设计和编排上的确用了心思,不再纯粹如从前《大内密探零零狗》般涎着脸半死不活地炒冷饭了。
所谓“用了心思”,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快,不逗留。就像电影里谢霆锋说的:“唯快不破。”王晶那一套螳螂拳,打了几十年,就算拳招翻新,拳理总还是那几样,熟悉他的,几乎都能见上句接下句了——其实威力还是有,但仍执着地把它当独门秘器使,一个旧段子,还非要三翻四抖,不耍到人憎鬼厌不肯罢手,那就太失策了。好在这次王晶注意了收敛,没把整铺赌注全下在桥上,宁把宝当草,不把草当宝,讲快,讲变化,挠着你就走,尽可能抢在观众过桥之前主动抽桥,另换新桥,始终靠加快节奏、每个段落多做一两点变化来抢先手,抢主动。这样一来,拳理虽旧,但从头至尾,总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新鲜度。
二是加重了武戏的比例。这一点,对王晶来说,其含义是和别家不同的。别的导演是文戏讲故事,武戏出噱头,但王晶是反过来,用武戏搭架子,出故事,营造出正邪双方角斗的张力,接下来在文戏里贩卖他各种或高级或低级的趣味才是王晶电影的看家法宝。其实《财神客栈》的故事比之王晶之前的作品,比如《零零狗》,真就不见得高明多少,但《零零狗》是通篇噱头(好赖那也不必多说了),重外表而轻内养,直把电影弄得腰软了,一旦那些噱头打不到你,电影立刻不知所云,软趴趴到不堪。《财神客栈》就不同。武戏在这里是手段,重要的是通过武戏树立故事的存在感和保持其危机感,用武戏来正住骨,正住气(而元奎的动作设计本身也偏于正剧一路)。故事正住了,力就有了根,有了本,无论桥段还是人物,就算儿戏得过了头也有得救。
《财神客栈》做得好的,我看主要就在这里。
《财神客栈》或许会卖座,但即便如此,属于王晶的问题还是一样在。
很多人讲王晶的迎合,讲他电影的低俗甚至反文化,讲他的本质是一个电影商人,如何只在乎于商业计算……等等。其实这都不是问题。评论者往往很难站到作手的角度去看待其利病。一部电影的成功可以靠迎合,下一部电影的成功或许也可以……但十部?几十部?王晶的成功是迎合不出来的。就像费里尼说的,斯皮尔伯格的幸运,在于他喜欢的,恰好全世界观众都喜欢。王晶也是。电影的桥段可以靠计算,但那种喜欢,是无法计算的。那些赌马打雀,那些不忌口的、带有强烈草根性的趣味和桥段,首先是王晶喜欢,其次才是他喜欢的,正好香港观众也喜欢,于是自娱娱人,相得益彰。
这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王晶老了。
在我心目当中,王晶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论到创造力,电影界群雄辈出,王晶排不上号。但论到眼光,论到“懂电影”,环视整个影坛,我也不认为真有几个人能和王晶相提并论。我一直都认为,正是王晶的太聪明、太顺遂和把电影看得太通透,限制了他在电影上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假设,王晶不是一起手就通过《千王之王》的剧集获得了成功;假设,王晶进入影坛之后不是顺风顺水,以至一度片片卖座,而是在他最重要的成熟阶段有过如吴宇森那般的挫折期的话,或许他能够达到的高度,是今天那些已经厌倦甚至唾弃他名字的人想象不到的。
可惜,这只是假设。
好的作品,永远是在导演处在对电影透与不透的那个阶段做出来的。惟其能透,所以明白如何运转这一体系里的所有手段为我服务,以达成目标;惟其不透,所以依旧怀着要洞察到底的好奇心,所以非将自己彻底地投入进去不能成功。王晶的问题,正在于他太聪明,太早熟,又是从小从电影的背后成长起来,早早地便对它失去了敬畏感(对每一个有志于献身电影的人来说,这种敬畏感是需要他用浑身的解数,甚至一生的时间去打破的,一旦打破,才可以谈得上脱胎换骨,才有机会真正去谋求“得道”——但王晶的短处正在于,这种敬畏感在他身上几乎从来不曾存在过)。他太早把电影看“透”了,太早地把一切的欢喜、一切的悲伤、一切的卑微、一切的梦想都看成桥段,以至于永远错过了把“我”放进去的机会。对别人,是电影放飞他们的梦想;对王晶,电影却是他保持童真(尽管他的趣味对于童真来说有点不文)的玩具。在他的世界里,电影永远停留在了那个阶段,他也永远停留在了那个阶段。
所以王晶电影最最核心的品格,不是喜剧,不是无厘头,更不是屎尿屁,而从来、一直、始终……都是“青春”这两个字。
想想看吧,王晶电影里的那些英雄、那些浪漫、那些肤浅、那些幼稚、那些荒诞、那些自说自话不切实际,那些肆无忌惮无视规则世故,还有那些总带着犹如小男生般躁动不安的心态去窥视异性的情色视角……把这些组合起来,难道不正是最真实的青春吗?
“青春,没有什么不可以”,这种尽皆过火,尽皆癫狂背后的意兴飞扬,才是当年王晶全盛期电影里最最迷人的东西。
这样才可以说回到上面的那句话——王晶老了。
老,对王晶很致命。别的导演老,他们的电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老。但王晶不愿意。
他强迫自己年轻,继续年轻,一直年轻。这让他的电影越来越明显地流露出疲态。
这疲态,一是来自于他的不自信。王晶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代入感。大明星可以帮助强化这种代入感,但归根结底,它需要的是与年轻人的共鸣。年纪的增长,和北上内地“在南为桔在北为枳”的担忧,让他电影的气质,从当年的嬉笑挥洒变成了现今的亦步亦趋。从前他不需要迎合,现在他需要。他怕自己没有共鸣。这种小心翼翼,让他在失去他电影里最迷人的东西。
二是,正是这种不自信放大了他对于桥段的迷信。他的电影有一种突出的倾向:故事是皮毛,重要的是要分分钟够好笑。从前无所谓,当时连周润发都还年轻,更不用说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当然还包括王晶。那股气在,那种迷人的东西在。从台前到幕后,大家卯足了劲地玩,这次玩疯了,下次玩得更疯……但是,当时间渐渐流逝,当肆无忌惮变成了可以被因循、被一再复制的程式,当一往无前变成了照猫画虎,当开拓变成了守成,当后起的演员无法同当年风华正茂的周润发刘德华的逼人魅力相比(王晶的很多桥段其实都是利用大明星的过人魅力做反差,以及靠它消除掉很多段子里可能会有的令人不适的部分)以致王晶电影里种种经不起推敲的短处日渐暴露,当各种经典叙事被毫无心肝地一用再用,当本该令人瞠目击节的结尾大反转变成每期必有的固定节目而所有的反转又都在观众意料之中的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桥段失去生命力是迟早的事。
说《财神客栈》拍得不错,充其量也不过是王晶在近期作品的一贯颓势下一次高度有限的复振。他有一点点从对桥段的迷信里跳出来,注重了讲故事,制作上也算得精良——但是,无论对王晶还是对熟悉他的观众,这都不够。
王晶一直都是我最服气的几个香港电影人之一。我喜欢他看他的电影,喜欢他对电影的通透。所以我真的不希望王晶一再重复自己。无论《财神客栈》拍得麻麻、不错、好……对王晶都没有一点挑战。这里面所有的,都是他这几十年来拍得最顺手的东西。他是在屋下架屋——虽然这屋,从前也是他自己一手造起来的。
我怀念从前看王晶电影会有的那种“哇!这也行?!”的感觉。我相信王晶也怀念。但这种怀念不可能靠重复得来——王晶需要的是一次真正的改变。他对电影太“透”了,他需要的是为自己找到另一块“不透”的空间。他电影的成熟期是在近三十年前,而且一旦成熟就基本没有变化过,这让他拥有巨大的变的余地。他要做的,其实只是放下自己现在有些无谓的努力——“伪装自己永远25岁”——而去直面那一个真实的、中年的王晶。我相信,那里才藏着新王晶电影的真正的惊喜。
只看你想不想。
“哇!这也行?!”
电影中的谢霆锋没事常在重复一句老话:“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个人觉得,这句到最后也没和剧情发生任何联系的武功心法,一定不是用来拖延时间的手段,倒是能看做导演王晶在借机自信地阐述他对于电影的理念,他怎么去取悦观众的秘诀。
《财神客栈》是一部素质堪称标准甚至在如今市场算得上优秀的娱乐片,而且应该是能很好服务大部分观众的。但并非王晶忽然就开窍了,忽然就会拍好看的电影了。其实往回翻他之前几年的成绩单,那些广受大众诟病的,缺乏创造力、内容平庸、趣味低俗的流水线电影里能找到的特点,在《财神客栈》身上也一样能找到。但对比投资更高的《未来警察》,明星更多的《美丽密令》,这部《财神》就是看得会更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无他,王晶退了一步。
他在喜剧部分很明显克制了花力气胳肢人的做法,把这个空间留给元奎。用足够的投资,让这部电影动作戏的量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比例,而元奎班底设计出的打斗质量总算够稳定,而且刚烈、狠辣,何家劲元德等人的气场牢牢撑住了“正”的部分,武功特技场面虽不比《功夫》那样细腻,但有热有闹。于是使得电影居然能总体保持在一个江湖故事而非嬉闹穿越的氛围里。故事每步转换都很快,同时留下最简单熟练的扣以便逆转。主角们的插科打诨,则下降成为调剂节奏的手段。所以张家辉的自恋,蔡卓妍的花痴,不再是“饥渴”地逼到观众面前。留出点产生美的距离,也就相对好笑一些了。
这并不是讲之前香港电影人不懂这个道理,而是做喜剧对于一部电影的拍摄来说,是最"便宜"的一种类型。港片全盛时期,各部门都人才济济的时候,无论出什么片种,元素都比较多样,也都能在各方面拿出足够给观众看的“干货”。而进内地时资源有限,须精打细算,更怕水土不服。或许在某个时刻,他们真的被误导着认为只要保持“无厘头”式的思维,找来香港明星在横店乱玩一通,大家就一定买账。而从这些年成绩来看,显然并非如此,内地观众早跟香港观众一样被好莱坞视觉吊高了胃口,无地域特点的颠覆搞笑甚至被综艺与电视剧透支到汁渣不留,而情怀已然只是封邮资不足的手写信。你讨好老兵油子,他逛去前门楼子。质量,是真正的生命。
这种退,看起来只是个很简单的手段,但背后实际意味着电影人对其中分寸拿捏程度的高要求。一个掌握不好,可能就是影片风格的方向大走样,可能就是几千万票房的悬殊。如张家辉这位作为曾经戴过“周星驰接班人”帽子的演员,在王晶电影里做过大量喜剧片的男一号,但主角时期挤眉弄眼所制造出来的喜感,其实常令人无语。这一次他所扮演的阿巴,算是退回至十多年前给刘德华周星驰配戏的状态,但却贡献了全片最多的令人毫不反感的笑声。特别联系张家辉这几年影帝时期拼命“压抑自残”的戏路,看着大龅牙上下翻飞,倒确实能一同领略演员内心的轻松。
实际上,具体去谈剧情好坏或者演员的表现不是太有必要的一件事。这类电影在乎的是整体效果。王晶的电影从来不在乎故事,也从来不怕你出戏,他拍明星就是明星,很多戏剧效果甚至就来自于演员本身。可以说,王晶的大量电影从来不能当做纯粹的电影看,而是看一个人怎么在棋盘上摆弄各种五颜六色的棋子。当然这一次他也很聪明地不去依赖任一位演员的效果,而是尽可能把戏分摊开,以降低腻烦的可能。只是说在具体戏的处理上,我们还是能很明显看出内地演员在游戏世界中的紧绷感,特别是占据极多戏份佟大为,他的表现一般是故事曲线中最平坦的一部分。刘洋的老板娘超越了COS级别,但依然不够魅惑。不过导演自己也清楚,很及时地让人在一边吐槽“这个也还好吧。”
王晶对"拿来主义"一向很有心得的,因为戏仿和恶搞,能让观众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接受怪异的喜剧效果,也就不用费多少脑筋去搞新的创意,但这次他同样也十分克制,无间道的"陈永仁""刘建明"出来不管有没有效果,阿巴大战地窖守卫则根本不提是否在用咏春拳,戏一完趁着冷场前马上走。火龙女霸王硬上弓阿巴误食春药这种擦边球桥段,也只来回两三回合就跳进危机段落。同样的时段内,剧情的张弛变化较之以前要多几个起落。这样对观众而言,得到按摩的程度自然也会立体些。
两男两女闯江湖的结构很容易想到王晶监制的《飞天猫与神经刀》,但能看见张学友和张曼玉面目狰狞飞来飞去的日子,确实也远去了。《灵灵狗》让你想起90年代,而《财神客栈》多少有些算回到了90年代,这到底是不是好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方向,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