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高满堂 / 王三毛 / 杨筱艳 / 小倔 / 王磊 / 邱玉洁 / 列那
主演: 黄轩 / 张嘉益 / 闫妮 / 黄觉 / 姚晨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西北方言
首播: 2021-01-12(中国大陆)
集数: 23
单集片长: 45分钟
又名: 闽宁镇 / Minning Town
IMDb链接: tt12788432
文 / Evarnold
2005年春天,我大三准备找工作了,复旦U频电视台把我找回去,说要去宁夏西吉拍摄复旦支教老师的纪录片。以此为缘分,我在西吉县王民乡经历了大学生涯最重要的几天。
《山海情》里所说的“西海固地区”,“西”就是西吉。这片地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性为:“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地上能种的东西只有土豆——这片山种的是土豆,那片山种的也是土豆,稀稀拉拉的,如果一年不下雨,那么土豆都不会有好收成。一天三顿,主食是土豆,菜也是土豆,好不容易吃包子了,是土豆丝包子——可以说,条件跟火星上的马特呆萌一样差。我们去拍摄的时候,下了半天毛毛雨,村民把我们尊为贵客,因为带雨来了。
跟着老师去家访,走的山路是纯泥土,旁边就是十几米深的泥坑。到了学生家,爷爷脚骨折了,只能躺在光秃秃的炕上,面对着四面光秃秃的墙。
睡学生家炕上,半夜竟然热醒。原来学生怕我们这些“贵客”冷,半夜爬起来在屋外给我们烧炕。
这么懂事的孩子,其中不乏极有悟性的。学校有扶贫援教的机房,有几个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都会打CS了。然而,在他们心中,打工才是正道。支教老师在课上给他们放上海繁华大都市的照片,他们脸上不会露出任何表情,或许内心在盘算着路钱。
这就是我在大学上的最重要的一课,这堂课的名字叫“中国”。
而今天,这门课换了个形式,以《山海情》的名字再次糊到了我脸上。
要不是有友邻不断安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主旋律剧——而且是最干巴巴的扶贫剧,能拍得这么好。
豆瓣网友们对于《山海情》的评价,绝不吝啬赞美,却有故意回避的盲点。
这个盲点就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山海情》能拍得好,厉害的不仅仅是创作者层面的正午阳光,更是现实层面的中国共产党。
《山海情》的牛逼之处,在于,说清楚了这样几件事:说清楚了中国占大数的农村土地上的基层组织结构是怎么运作的,说清楚了扶贫工作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开展的,说清楚了扶贫工作者面临的都有哪些具体的困难,说清楚了基层干部处理这些问题又有哪些方式方法,说清楚了这些方式方法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还说清楚了最终我党是如何达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进程的。
2020年,豆瓣上对疫情讨论那是铺天盖地,但对中国达成的脱贫攻坚成就却几乎视而不见,或者阴阳怪气。面对《山海情》这样的杰作,大家的确夸得眼泪汪汪的,夸方言的,夸孔笙的,夸服化道的,夸编剧的,夸黄轩的,夸热依扎的,夸尤勇智的,夸《武林外传》重聚首的。然后更真诚一些的,是夸家乡人民的。
那我可得夸夸一个在豆瓣讳莫如深、视为代表“房间里的大象”的词。
党。
有些人,觉得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用强,是在搞政绩。
《山海情》第一集就说了,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会问:“你口中的未来,啥时会来?”
或许搞个投票就会来?
等不得了,该下大力气就下。
扶贫太难了,难到仅仅发钱、发物资是基本没用的。要发人。
46万人,从条件较好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走出来,去当那个“第一书记”。
那就是46万部《山海情》的故事。
扶贫搬迁工程,在《山海情》中是最后的大事件,在现实中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很长一段时间来,因为补助少,能搬出来的还是条件相对好的贫困户,真正最最穷的百姓,是搬都搬不起的。
所以,提出了“精准扶贫”,核心意思,就是“谁更贫困,对谁的扶持就应更多”。
凌一农,《山海情》故事中期的主角,真正的人民科学家。他用行动阐释了,什么叫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白校长,最后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卖了电脑,让所有孩子穿上新校服参加比赛、歌唱春天。他任了一把性,直接吼出,“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真的,都有原型,而且不止一个原型。
“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些看似会把人绕进去的排比句,哪一句没在《山海情》里有所体现?——这也意味着,哪一句不是无数马得福、凌一农们尽拼一生换来的经验,哪一句不是无数李水花、李大有们躬身弯腰发出的呐喊?
因为贴近现实了,《山海情》爆了。但我相信,更值得点赞的,是《山海情》所贴近的现实——这个最可爱的中国,所取得的最了不起的成就。
文化人都去挖《信条》《拆弹专家2》里埋的梗了,咋没人挖《山海情》哩?
《山海情》中的演员每一个都非常出彩,被大家夸得最多的,应该就是热依扎饰演的水花了。
要说这两年,热依扎带给我们的惊喜不少。
《长安十二时辰》中,她饰演檀棋,在一众男性观众中,显得格外亮眼。尤其是剧中她换回女装,在烧热的铁板上跳舞那一场戏,真是惊艳。
而今,她凭借水花这个角色,再次让我们刮目相看。
首先,我们来说说水花这个角色。这是个非常令人心疼的角色。
她学习成绩很好,可因为是女娃,早早辍学在家。
她本来和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是初恋,可是父亲却为了一头驴把她嫁给了隔壁村的永富。
她不想认命,跟着得宝他们一同逃跑,想要坐火车离开,去外面闯荡。
可后来,她又悄悄回来了。或许是因为担心他爸爸吧。
回来之后,她坚定地说:我嫁。
从此,她就认命了,或许她想着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她把得福悄悄藏在心里,跟着永富过着平淡的日子,两个人恩恩爱爱,也算幸福。
可是,天不遂人愿。
永富为了给她挖水窖,不幸残疾。
她并没有抛下永富和女儿,而是一个人走了七天七夜,去了吊庄,希望那里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
永富因为残疾不能干活,水花便一个人承担起家庭重担。
水花跟着得宝学习种菇技术,永富不同意,甚至骂她,她也不吭声,依然把他和女儿照顾得很好。
后来她给永富买了轮椅,可是因为菇价下跌,她卖了双孢菇也付不起轮椅钱,永富生气不要轮椅,可是她也默不作声。
她对永富说,让他不要再提得福,因为她已经是她的妻子,孩子的妈妈,她这辈子命运都和他拴在一起了。
片尾中,水花开了一家杂货店,想必也带着一家三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吧。
水花这个角色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她的坚忍,代表了那一代传统的妇女形象吧。
她们善良、聪慧、能干,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她们不叫苦、不叫累,也从不认命,而是努力跟命运做抗争。
最后,她们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们从水花身上,看到了一个女人的韧劲,和无限可能。她一点也不坚硬,但却像水一样能够包容一样,并迅速地适应环境,迎风而立,向阳而生。
水花,令许多刚强的汉子,都偷偷抹泪。
水花,才是整部剧里真正的英雄。
我们再来说说跟剧中人一样伟大的热依扎。
她接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正值哺乳期,她没想到自己能够被选中,还特意问了导演:哺乳期的她可以进组吗?
得到导演的同意后,她带着孩子拍戏。
剧中,她把一个农村妇女饰演的惟妙惟肖。
她想要坐火车逃婚,正巧遇上来追他们回家的得福,她含着泪问得福:你要把我抓回去吗?一边说一边哭,泪珠子一颗一颗往下掉,瘪着小嘴。
得福把身上仅有的钱都给了她。她看着得福,还是不说话地哭,但是这个哭了明显包含了对得福的情谊。
后来她回来了,看到父亲被打破了头,明明眼中有泪,却硬扯出一个微笑,然后就晕过去了。
共情力十足。
后面还有她想要跟着凌教授学技术,却又有点害羞的样子。
还有她擦汗的动作,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妇女形象。
虽然在哺乳期,但是她很敬业。
因为剧组的双孢菇是真实种出来,而不是从市场买回来的,所以那些有味道的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一个镜头是,水花要和得宝一起把那些料放到架子上,水花披着一个破塑料袋,就那样直接往身上涂饲料。
怪不得很多网友说,热依扎应该凭借这个角色拿个奖。
因为演得太好了。
从《甄嬛传》到《长安十二时辰》再到《山海情》,热依扎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期待后面的水花能够得到幸福的结局。
追平了《山海情》,一开始没人告诉我有原声版,听着那卡通动漫般的配音,刺挠地我一直紧缩眉头,还好我有被配音烦到专门微博搜索是否有人辱骂它,才知道原来它有原音版。我的世界一下温柔了,原音版救了我的狗命。 我竖个大拇指,《山海情》很好看。大概我烦透了修仙的升天,寻妻的霸总,高跟鞋小皮鞋叮啷响的精美瓷娃无脑凹造型。打开电视看到黄土坡上溜着自行车狂蹬的青年,卖力地想争口气,想做件实事,我就舒坦了。好像被偶像剧们糊了满脑袋地浆糊终于被黄河水冲走了,哗啦一下,人站起来了,背朝大山,头顶青天。它动不动人不重要,我活了反正。 听剧里的人半拉子银川话半拉子陕西话的方言此起彼伏,就听得我笑盈盈的。我懒得管他们说的标不标准,一句话里听到半句我的乡音,作为一个没怎么见过黄土高坡又远离家乡的人,我就感到抚慰。它很像我多年前看《白鹿原》,连脏话都是省内独一份儿的,就觉得理我特别近,我就想喝冰峰,还想吃水盆。当然这剧是讲宁夏的,我半个陕西人见缝插针偷它的乡情,是我比较任性。 黄土高坡上的人该什么样?很年轻的人肯定没有这种刻板印象——头上扎着毛巾,腰上卡着个红腰鼓,或者大风该糙他们的额头,紫外线该晒红他们的脸蛋。我过去也疑惑这种刻板印象到底哪里来的。
其实仔细想想,曾经大概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就是那样。或者说我们就是那样。只不过,在这期间,有前赴后继的人,改造这片土地,扶助这片土地——把穷苦的懒汉从炕上推到地里,把颓丧的认命撑着直支楞起来。 扶贫就是这么个过程,必须有第一批开荒的人,土地上才有我们这些脸蛋上没有高原红的后人。 剧情要让我吐槽,肯定还是有许多和过往类似剧目重复的情节,也依旧有那种小人物凡事过不去就要个梳着背头从大地方来的青天大老爷为他们做主的环节。但是我一看到干部们、农民们一起挣扎着要从无到有,绝境求生的那股劲儿,我就没什么要吐槽的,甚至觉得这里那里的,还挺感人。还有年轻的女工们去南方大工,五彩斑斓的光从一张张鲜活的脸上流过去,我就觉得不容易的事里也有好事,吃苦的时候也夹杂着甜。
当然,也有另一种苦。马县长不在乎村民蘑菇滞销的焦灼,告诉马得福必须办好现场会,让领导看到村里脱贫致富的成果。这一段没有采用常见的人物对打镜头,而是让马县长直视镜头陈述,被放大拉扯的脸,循循善诱的语气。这种镜头《山海情》里只出现了一次,唯一的这一次,背景音也没有延续之前的宏伟悠扬,突然的空白,诡异渗透出恐惧。众人的纷乱嘈杂和衣冠楚楚的县长,睁不开眼的漫天黄沙和酒桌饭局上的觥筹交错。我挺感慨的,当创作者想要表达,即使是任务剧,也能从尘土之下看见涓涓细流。 另,前面几集一直讲开荒的新移户引不来水种地,和把持水站的员工们多次打起来了。我想起 大秦帝国 第一部里,秦人的村落族落也没水种地,和把持水源的村寨年年恶斗。 陕甘宁这鬼地方,为了要水种地,真是打了上下五千年啊。 朋友们,节约用水啊! 山海情,可能是说山沟里的涌泉村和海边的莆田搭着膀子共进,也可能是说在贫困中卯着劲儿活下去的人们坚持到底的辽阔精神。我也不知道,虚头巴脑的话我最会说也最不会说。 我只觉得挺好的,害我有点儿想家。我很喜欢做一个西安人,不知道宁夏人喜不喜欢做一个宁夏人。但知道过去有人为这片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破地方努过力,主角为了解决一个个小事四处奔波,眼睛发亮,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并竭力去做,有人掉队时就一齐去够。到处都布满了 等不是办法,干才是道理 的行事风格。 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息的嘛,有不顺时,也有人愿意做榜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就也有快乐的甘肃小伙唱民歌,你们听听 张尕怂,乃小,从心, 那就是一种黄土坡上的快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