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游风行这么多年,最深植人心的作品莫过于《龙与地下城》,它是世界第一套商业化桌游。在即将步入五十岁之际,终于有了一部像样的影视化改编,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
原作是以欧洲中世纪“剑与魔法”的魔幻世界为主要背景,从《指环王》系列电影到《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剧集,这类影视题材已然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类型,但这种类型往往过于庄重和严肃。改编版电影《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完全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编剧想方设法用桌游的特性来创作,适时彰显了游戏感和无厘头风格,使每个角色都能参与其中。
因为我也玩过桌游跑过团,多少能体会到改编上的匠心独到。桌游的角色都是由玩家自己创建的,游戏只赋予了相应的身份和职业,这就给予电影改编更大的自由度。只取了世界观设定、身份属性和若干经典元素,主角跟剧情都是原创的。完全不需任何游戏背景知识来理解电影,观看的时候感觉既新鲜又有原作的熟悉度。
当初一看编剧、导演阵容,就知道电影肯定会有丰富的喜剧元素,毕竟是《游戏之夜》和“乐高大电影”的创作班底。《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是剧本想象力和导演愿景的产物,他们清楚适合的喜剧方向和风格。无论是情节还是对白,都是用无厘头的方式去调侃传统类型。
开场戏就跳脱固有思维,它没有渲染男女主角的登场,而是以一个身形高大、面目可憎的食人魔的视角进入故事,让观众以为这是个厉害家伙。当它与男女主角共囚一室,才去交代两位主角,他们的性格特征随之浮现,完全颠覆了传统好莱坞电影的性别政治——“吟游诗人”埃德金碎碎念地织着毛线活(送给女儿的手套),“野蛮人”霍尔盖酷酷地吃着土豆,因为受到食人魔的打搅将它干翻天,观众才发现这个所谓“厉害家伙”不过是个喽啰。男女主角有了一种“性别倒错”的意味在,剧作也由此迅速建立起它的基调——魔幻、动作和喜剧。
接下来,你会发现电影不仅将野蛮人统统塑造成女性,类比情况下的强大角色均为女性,如懂法术的德鲁伊和术士这一组,显然是女性的技能更胜一筹。同样地,反派那一组的红袍女巫也是女性,而招摇撞骗的弗奇则是男性。连布拉德利·库珀客串的矮人,与家中环境格局、野蛮人妻子之间都是不成比例的关系,片中的男性多需要女性来保护,坐实了大女人和小男人的隐喻。这不奇怪,好莱坞近十年来一直在“阉割”过去的大男子主义,在本片中尤其明显和有趣。
剧情利用一个合理契机,借埃德金之口交代前史,毕竟他是个吟游诗人,这种嘴炮风讲演无愧于他的身份。后续剧情是他试图弥补曾犯下的过错,盗取先前失手的醒世重生牌。昔日的盗贼同伙弗奇摇身变成无冬城的新城主,甚至收养了埃德金的女儿,并用谎言蒙蔽她,使女儿对自己造成了深深的误解。埃德金要予以反击,就要与霍尔盖、“术士”西蒙、“德鲁伊”多立克组成一支盗贼团,还有智囊“圣骑士”亨克的帮助。
戏剧推进的方式是通过一个个任务包来完成,但若想完成任务D,就要先去完成ABC,这不正是桌游里接任务的方式嘛。编剧非常清楚故事该如何发展,几乎每一幕都能跟游戏的模式有所呼应与联系,看电影的同时,也会产生玩游戏的感觉,不同的支线任务需要不同角色的技能和团队打配合,这一点在利用穿梭门偷盗和结尾的终极大战时尤为突出。
况且,四位主角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也代表着不同风格的玩家:吟游诗人是休闲派玩家,戏剧功能是喜剧;野蛮人是狂野派玩家,戏剧功能是动作;术士是学究派理工男,德鲁伊是沉着应变的学霸,这二位的戏剧功能是文戏+特效。特鲁伊变身各种动物的那场追逐长镜头,简直就是孙悟空七十二变,是特效的高度展示。桌游的本质就是让朋友们面对面聚在一起,充满激情地创造一个世界,用冒险填满它。电影也利用了这种特性,服务于戏剧,观众亦可在人设方面有内在心理的角色扮演,观看时更有代入感,更愿相信这个故事。编剧甚至将西蒙塑造成一个不断成长着的术士,就像游戏中的经验值升级一样,刚出场时只是个菜鸟,凭着一招半式闯江湖,在佩戴屏障头盔时屡败屡战,最终克服了极度缺乏的自信,锐变成为一名强大的术士。“圣骑士”亨克刚亮相时,编剧为他安排了一套“救猫咪”的戏剧理论,而且是从鱼嘴里救猫咪,实在很颠覆。而他的游戏功能其实有点像“DM”,即这个世界的主持人、规则制定者,负责向玩家讲述和推进故事。
在这趟冒险中,没品笑话总能伴随左右,通常带有极客性质的讽刺意味。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对白是埃德金讲述前史时说了一句“梦想与财富之间只有一道屏障”(大概这意思),给出的画面却是敲玻璃抢劫。像这样的反差笑话在片中比比皆是,有的笑话挺考验翻译水平,其中的潜台词不一定能翻得出那个味儿来。还有个关于“圣骑士”谢克笔直走路的插科打诨,基本上是调侃了一些游戏中NPC固定的行走模式。
编剧总能瞅准时机,证明埃德金的智商不太够用。有一场惊悚喜剧的段落,戏谑了像《活死人归来》(1985)那类八九十年代的丧尸喜剧,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复古致敬。“术士”西蒙通过法术唤醒坟墓里的干尸,干尸要回答出活人提出的五个问题,以此找出当年一场战役中的线索。凝重的惊悚气氛,很快就被没头脑的埃德金破坏了,他在还没搞清提问规则就把问题用光了,只好再复活其他干尸来发问。这也很像那些在游戏中头脑不灵的玩家,总拎不清状况。
其实这几位的智商都不太够用,有一种大脑长在腿上的怪物,美其名曰“噬脑怪”,专吃高等智商生物的大脑。当盗贼团和几只噬脑怪狭路相逢,战战兢兢地躲避它们,岂料被对方熟视无睹地从他们身边掠过了(真的是骂人都不用说话),甚至连看起来唯一聪明些的圣骑士也包括在内。这种插科打诨也好、高级笑话也罢,要比其他同类电影高出不少。
既然是“龙与地下城”,怎会少得了龙?龙在桌游中是最强大的物种,观众也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见过太多可怕的巨龙。但是,本片的创作者不喜欢按套路出牌。幽暗地域中的红龙,最初还是躲在暗处,但当它露出真容,才发现这竟是条油腻的肥龙。由于长期栖息在地下,给人一种地沟油吃多的感觉。跑得慢不说,快两步就要滑行和翻滚了,这一段的想象力被疯狂、粗野地表达出来。
另一场戏,是利用魔杖创造出一个传送门,能将任何人传送至魔杖所指的另一个端。当盗贼团试图闯入弗奇的大篷车和密室偷盗时,魔杖的戏法被巧妙地利用了。这场偷盗戏的整个铺排经营非常圆满,既点出盗贼团的身份,也是全片最有勇有谋的段落。
片中呈现的各种魔幻主义场景,完全符合桌游世界的想象。高潮戏发生在斗兽场的迷宫阵,整个地面是一个个方格子,场地设计捕捉到了战旗类游戏走格的特性。迷宫场景庞大,墙体可以随时升降,从而改变整体布局。许多标志性的怪物和陷阱藏于其中,如宝箱怪、泥形怪与移位兽等,这些怪物看似乖张,但都很有伪装性,它们的战斗和部署体现出各自的特点:长着触须的移位兽,能投射出另一只全息影像的分身,让人真假难辨。尤其当你身处一个分叉路口,就需要及时判断哪只才是真正的移位兽,才可保全性命。经过我多年看片练就的慧眼,发现假的那只触须会发出微弱的蓝光,毕竟是全息影像,而真的那只是不发光的。
同这些怪物战斗,必须智取,不可强攻。泥形怪在桌游中就很难想象它是什么样的形态,在电影中被还原成一个凝胶状的立方体,像块巨大的透明果冻,一旦误入其中,几秒内就会被溶解。“德鲁伊”多立克就是利用泥形怪巧妙地躲避了移位兽的追击,这一幕在电影中是很聪明的计谋,也只有德鲁伊的身份才办得到。
前面的盗宝是从计谋出发,用来对付弗奇。尽管他成了城主,但无力对无冬城建立任何秩序,他的最终目的只为敛财。可以说,城主是他的职业,骗子才是他的身份,他所有的逻辑都是从欺骗中出发,最后仍用欺骗敛财而不顾及任何感情。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等弗奇的戏剧功能一结束,真正的邪恶方才登场,终极反派就落在红袍女巫索菲娜的身上,她是心智失常的那种邪恶。
与红袍女巫的终极大战,再度体现了团队各司其职的配合战,仔细看这场戏,其实采用了回合制打法,就像功夫片里的套招,你来我往,兵来将挡,角色们的特点被全部发挥出来。导演技巧不错,并未明确让你看出来,而是通过镜头调度和节奏上的密度,让游戏的感觉更符合电影的逻辑。接下来是多立克、西蒙与红袍女巫的斗法,又一场充分体现视效的段落,法术的视觉走的是华丽诡谲风格,有种看周星驰风格的《旺达幻视》的错觉,当索菲娜使出一招巨型血手,西蒙以石子神掌回应,就像《功夫》中的火云邪神VS如来神掌。顺便说,这两只手根本没有硬碰硬,而是在“掰手腕”,真是极尽搞笑之能。导演还在它们正式掰之前调用了一点西部片牛仔对决前的那种基调,甚至能看到有风滚草在他们中间吹过。德鲁伊变身枭熊与女巫施法的石龙K.O.,也有那么点《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里片尾大变身的意思,就是那种巨形野兽化身的力量抗衡。
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还是能在片尾落在情感上,故事的核心动机除了团队,另一条线是家庭。埃德金的亡妻成为他的伊甸园回忆,前面所有的戏剧动机和戏剧线索,包括盗取醒世重生牌,都是为使妻子复活。另一层情感关系是埃德金还要在弗奇的谎言下,努力与女儿破冰,父女这条线亦贯穿始终。
虽然正义从不缺席,但在家庭内核上,并没有达成Happy Ending的终极任务。因为这里涉及一项艰难的选择,但我有理由相信,观众看到此情此景会随主角做出同样的选择。从剧本角度出发,这也是正确的选择,角色不必在故事结束时得到他原本想要的东西,好结局正是如此,会复出某种代价,得到另一种精神层面的回报。这也是玩游戏的目的,斯人已去,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与你并肩走下来的是你的战友。
我觉得这才是编剧真正从游戏角度出发,他们真的尊重《龙与地下城》,尊重游戏精神。一部经典IP的影视化够不够真诚,粉丝老远就能嗅出来。创作者首先要自己热爱,才能够发展它,而不仅仅是改编它。《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对得起这份期待。
为什么这部片能吊打最近的漫威DC?
Lord Voldemort 评论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 2023-03-31 21:55:54 辽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这部电影在剧情上有很多伏笔,比如抑制魔法的手环,拐杖,一开始以为是没什么作用的情节,后来发现都在后边的战斗中用上了。
这就是契诃夫说的第一幕墙上挂着一把枪,之后就要开枪的道理。伏笔让剧情显得更复杂巧妙。
现在很多美国商业片就是打打打克服困难,加几个笑话,继续打打打,煽情,以为要结束,还没结束,再打赢boss,结束。再也看不到这种稍微精致一点的剧情了。
其次这部电影的笑点很足,不像漫威现在开始没屁硬挤。即使是墓地里问问题的那个老梗,也会让人觉得很好笑。
有些笑话就很聪明也很新颖,比如那个正派拖雷人小哥,就行事很有游戏NPC那味,也有很多游戏NPC的笑话,比如他只走直线,遇到石头也不绕过去。
最后休演的那个人越狱的时候,抱着鸟人法官想逃走的那幕结果撞到墙那幕,就很有脱口秀call back那味。
还有这部电影的反派,你是真的会觉得有压迫感,不是漫威那种,你已经知道他们能打过灭霸了,新的小反派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打过主角,甚至要开始内讧的程度。
这部片不光剧情上优秀,而且镜头语言上也很精彩,比如用了匹配剪辑。(两个镜头有相似的场景,今敏用了很多。)
而且这部电影打斗的时候用了很多俯视镜头,显得很丝滑,也不是打斗镜头常用的,给人很多惊喜。
这样剧情和镜头都很优秀的电影,自然让他在商业电影里足以脱颖而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