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萧雅全 / 詹毅文
主演: 白润音 / 刘冠廷 / 陈慕义 / 刘奕儿 / 门胁麦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 日语
上映日期: 2023-11-24(中国台湾) / 2023-10-27(东京国际电影节)
片长: 112分钟
又名: 老狐狸没教我的事 / Old Fox
IMDb: tt29452517
廖泰来是一个温吞吞会做针线活的单亲爸爸,他是老狐狸口中的好人=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失败的人。
老狐狸的妈妈去世那天,喜获麟儿的廖泰来一家和老狐狸在同一个电梯里,廖泰来嘱咐妻子不要笑,因为电梯里有悲伤的人。老狐狸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知道廖泰来是一个好人,一个在乎别人感受的人。
为什么好人=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失败的人?
因为在乎别人的感受就会失去你个人的生活主线,失去方向,失去赢的方向。而人应该要跟比自己强的人玩,这才是赢的方向。
老狐狸最早提到自己的妈妈是失败的人,但其实他说的是自己。
他曾经做过“失败的人”,就在电影闪过他小时候像廖界一样挨家挨户找比自己强的人问“买我家房子的时候”就揭示了。
他失败在在乎他妈妈的感受,把妈妈的课题当成自己的课题。
这样看来失败也是一种温柔。
台词
我们要利用不平等,创造不平等。有人说不平等不好,脑袋坏掉,不平等是地图,清清楚楚帮我们指出赢的方向。跟强的人在一起就会往上爬,你要跟弱的人混,就往下掉。
能够感受别人的感受也是一种包袱,我感受你的感受,就会把你的愤怒,揹到我的背上
断绝同情的方法,很简单,三个步骤:
第一、喝冰开水,第二、闭上眼睛,第三、告诉自己,“干我屁事“
每个人都只能帮助自己
邮差送信,小偷偷东西,收垃圾的人被割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世界不会变,我们只能换位置。
你出生那天我去医院领母亲的死亡证明,在医院的电梯里人很多我站在最后面,你父母走进电梯,你爸爸不让你妈妈过于高兴,虽然他没解释理由,但我知道他是顾及医院里有人伤心的心情,那时候我就知道你爸爸和我妈妈是同一种人,在乎别人的想法的人,注定失败的人。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老狐狸》,感觉本片似乎比宫崎骏老爷子的新作更适合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个名字。
影片的主旨就是——面对“老狐狸”谢老板和“老好人”的父亲廖泰来,这两位人生价值观完全迥异的男人,在最容易被影响的懵懂年纪,童年的廖界会选择怎样的人生之道?
这是一部拍得沉稳细腻、格调复古的影片,以至于在近年来华语片显得颇为罕见,美术风格与配乐,观影的时候都会让人时不时想到杨德昌侯孝贤上个世纪的那些经典作品,甚至还有某些王家卫的影子在里头(经典的抽帧镜头)。
电影中九十年代初台湾的时代背景和大家的生活风貌、闽南话对白也让我感觉很亲切而怀旧,似乎在某些早已变得像晕满雾气的毛玻璃那样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我也依稀遇到过那些人、那些事,像是走过家门前身穿一袭明艳红裙的漂亮姐姐、闽南腔调粗鲁的中年汉子、踩着自行车骑过出租屋巷子时的夕阳逆光,一些琐碎的早已远去的年月。
这确实是我喜欢的好电影通常拥有那种隽永的质感。
但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不足,大概就是相比前面提到的大师之作,譬如《一一》、《牯岭街》、《童年往事》等等,少了一点松弛的自然感,从说教式的台词到演出多少都有种隐约的刻意。老狐狸的台词虽然经典,但也将剧作想表达的主旨说得太过直白了,在与观众的思想交互中缺乏了一些暧昧和让人解读自悟的空间。
反倒是剧情交代上,又显得不清不楚了。几段人物纠葛到了电影最后也没有交待完、廖泰来在初恋和漂亮姐姐之间的游离,华老板针对老狐狸的计划,影片开初介绍的股市泡沫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这些通通都没讲明白就无声无息就收场了,虽非本片重点,但还是显得遗憾。
影片的重点,还是有关于廖泰来和老狐狸的两种价值观,他们的存在代表着世间普遍存在的两种人——
一种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另一种是不在乎别人感受的人,而往往是后一种人可以过得更好。
听起来很不公平对吧,但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又公平过了呢?
现实一直都是这样,过分在乎他人感受,就连快乐时也不敢过于张扬、生怕刺痛那些不快乐的人,只会让自己活得愈加卑微和谨慎,严重的,还会终日困于抑郁和对自我的自省;而能从别人的苦难之上无所谓践踏而过的人,因为不讲规则无所限制,往往也能更快地找到成功的捷径。
古话很早就说过了不是吗?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或者再换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那些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真正拥有快乐的,因为他们要替别人承担起这个世界痛苦的总量。
许多敏感的人,每每看到社会不公道、新闻热搜上的人间惨事时,也会感同身受地觉得痛苦和难过,为他人的不幸而惩罚自己,但另一类人根本就不会在意,看了也只会撂下四个大字——“干我屁事”。
尽管老狐狸们也可能会在某些情绪化的瞬间去思考这种人生的价值,甚至也会在晚年时后悔,然后希望通过某些慈善、放生、信仰的行为去弥补被他人孤立后内心产生的空洞,但最终,人生早因为本性而定型了。
是要做个高风亮节、但因为善良而显得软弱的人?
还是做只冷漠无情、能利用别人的弱点的老狐狸?
电影的结局,是廖界同时吸收了两者,在长大后成为了一只善良的老狐狸,用圆滑温柔的方式地对抗这个世界的没道理。电影里他的成功显得有点轻而易举,但任谁都知道,这样的结局太过理想化了。
不过即使很理想化,即使我们只能做到将刀片在丢垃圾时在纸板里包好避免割伤环卫工人的这一点点小小的善良,这世界多一些更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多一些“失败者”的背影,是不是也有可能变得更好一点点?
而你呢?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台湾岛对大陆与日本的彷徨
其实很明显,本片是一部怀念对日据时代的情怀片。
片中的爸爸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替身,小民的同理心,而老狐狸则代表日本文化,重视约定,没有同情心。片中的爸爸,其实很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很节省,但是不会亏待小孩。老狐狸在穿着方面用了日据的士绅穿着,在小的时候对着日本人说着把房子借给我妈妈,他是仰望的。当他变成富人的时候,他就复制了模仿了这样的造型与行为,以及日本人爱喝冰水这件事。片中那首在车上听的歌也是日据时期的台湾民谣,日本的文化在台湾岛是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的。日本人教授了台湾许多许多,直到忘记了同理心。
而爸爸呢则是传统中国长辈,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做事,保持同理心,为人着想,虽然出了社会,也许这样反而吃亏。为了不伤到别人包起来的美工刀碎片,不伤到别人即使多开心也不能在医院电梯里笑。这是消失了的中国文化,老狐狸的妈妈因为捡垃圾被碎片划到手,这怪谁呢,老狐狸谁也没有怪。
一个是亲生父亲,代表了朴素与同理心,是人性良善的那一面。一个是人生导师那样的循循教导,哪一面是错的呢,这个只能看你的选择,片尾长大了的廖界喝着冰水,考虑了小学的视野问题,原来这些都是可以结合的。
可想而知,老狐狸曾经有一位日本老师,教授了他这些。
在意别人的感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人称“老狐狸”的谢老板在十一岁的廖界身上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想把他变成和如今的自己一样的人。廖界也曾经被他蛊惑,想要学会铁石心肠,想要站在强的那边,想要让自己曾经害怕的人变得畏惧自己。他拼命念叨着“干我屁事”,却依然甩不掉和爸爸一样的柔软与悲悯心肠。
面容清秀心地善良的爸爸,穷得买不起房,也开不起理发店,把水龙头拧到滴水状态节约水费,洗澡快结束时为了省点煤气费大喊着“关瓦斯”,每天把酒店里客人的剩菜打包回来当晚餐,亲手给儿子做了参加弟弟婚礼的白西服,看电视时随手糊纸盒挣得一点微薄的收入……但他依然不炒股,依然在乎别人的感受,依然会因为儿子对邻居的出言不逊甩手就是一个巴掌,依然在儿子好不容易“买到”便宜的房子后大方让给别人……
跟着这样的爸爸,廖界曾经感到失望,却还是珍惜和他一起冒雨骑单车的时光,还是深爱着这个似乎一事无成的爸爸。当他听到那个卑微的妈妈再三谢谢自己,听她说“你是个好人”时,他也许终于意识到——好人也许一辈子不会让自己变得强大,但看到别人发自内心的感激,那种满足与成就感,是喝冰水、闭眼睛、念叨“干我屁事”永远都换不到的幸福。
等他长大成人,他拥有了老狐狸那样的精明,却依然保留着和爸爸一样的善良——用旧的刀片,会小心包好,以免伤到收垃圾的人;帮富豪设计山间的房子,为了不影响小学生的视线,特意设计成种满草的平顶。
好喜欢这部电影里点点滴滴的细节,喜欢那些九十年代初台北街头的路边摊,喜欢摊子后面一直忙碌又热心淳朴的老板,喜欢那个身材窈窕又善良温柔的林秘书,喜欢父子俩在出租屋里度过的那些时光,喜欢那条街上有时伴着晚风传来的萨克斯的低吟……
阶级、爱欲与时代之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01
韩国影视中,阶级差异越来越具象化,乃至于成为某种奇观。
无论是肢体亦或言语,上流阶级对底层的迫害、操纵、凌辱都堪称暴戾,穷人与富人致力于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孜孜不倦地异化彼此。
《黑暗荣耀》里,穷人复仇需要赌上一生,有钱人尽情嘲讽与践踏穷人,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寄生虫》里,阶级差异被提炼成最浅显易懂的符号:气味、空间、虫子。
《小小姐们》里,编剧对贫富差异的捕捉堪称细致入微,简直让人汗流浃背:贫穷在夏天尚可掩盖,在冬天却避无可避。
《混凝土乌托邦》里,公寓是末日最后的避难所,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则是有产者眼中的“蟑螂”。
韩国编剧们仿佛人人都对“贫穷”有着最具身的体悟,誓要做“穷学”最忠诚的信徒,争先贡献出最精妙的譬喻,为韩国社会的阶级壁垒立传。
作为观众,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影视化呈现尽管精准犀利,却也过于浮夸,无形中磨损了现实主义的颗粒度。
与之相比,《老狐狸》刻画阶级议题的方式显得既温和,又尖锐,是一如既往的台式风味。
开篇,影片便向观众示意一场时代变局即将到来。
1990年,台湾股市经历了疯狂的高位跳水,股指波动高达上万点。
紧随其后的,不是《繁花》式的造作独白,而是不动声色的细节铺陈:涨价的牛肉面、被迫清仓甩卖的脚踏车、靠“卖肉”养活儿子的女工。
股市动荡、房价暴涨、通货膨胀,接连打击之下,个体户们朝不保夕,无声梦碎。
时代浪潮的汹涌澎湃,与个体的沉默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切正如贯穿全片的意象:
一场寒流正席卷而来,没有保护伞的人注定会被浇透,高烧不退。
与此同时,影片中富裕阶级或者说“资本”对弱者的伤害不再局限于言语与肢体暴力,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入侵与腐蚀:
面店老板跟风入局股市,赔光家产后连夜上吊;
男主廖泰来原本梦想在三年内买房和盘下店面,不料房价上涨,计划泡汤;
社会动荡时期,最深受其害的,自然是整个食物链的最底层——儿童。
在老狐狸的灌输下,男主的儿子小廖逐步内化“弱肉强食”的认知,不仅接受了强者的语言和精神改造,开始不自觉地厌恶贫穷,厌恶父亲的孱弱和无用的善良——他不再相信穷人可以靠省钱翻身,只有父亲那样的笨蛋才会老老实实地在洗澡时关掉瓦斯。
甚至,他还出卖了女秘书。
过去,女秘书一直对父子二人多加照拂,双方有来有往。不久前,她还亲自照顾了生病的廖家父子,又给二人送了圣诞礼物,这份情谊远远超出了收租人与房客的边界。
在资产阶级的利益诱惑下,无产阶级无情地背刺了同盟。
而这种道德的垮塌,甚至比股市的崩盘还要来得迅猛。
在酒楼,小廖无意间听到了女秘书和华老板的对话,他转身就跑去通知老狐狸,提醒他女秘书可能要反水。
赶走租户,给小男孩洗脑,资本家老狐狸的恶行看似波及范围不广,实则不然。
道德和人性的败坏,远比单纯的经济损失更不可估量,后果深远。
这份恶行,就像是地图上的等高线,只有拉齐到现实,我们才能看清它是多么崎岖高耸。
当得知楼下老伯自杀,面店成了凶宅后,小廖全然不顾逝者家属的心情,而是继续纠缠父亲,满心满眼都是买房。
除此之外,这个世界在他眼中,只剩下老狐狸教他的那句至理名言:关我屁事。
看到这里,你会意识到父子俩原本其乐融融的生活已经被名为“老狐狸”的病毒全面入侵。
如果阶级跃升的代价是出卖灵魂,小廖亦如台词所说,是另一个老狐狸。
那么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倒也不失为一则醒世恒言。
然而,小廖出卖灵魂换到的不过是一行假的作弊代码——小廖找老狐狸“结账”,结果遭到了无情的嘲讽和打击:那是我的钱,每个人都应该保护自己的钱不是吗?
富人全身而退,穷人一无所有。
不幸的是,这才是社会运转的真相。
02
借由儿童视角切入,观众亲眼目睹了接连上演的时代悲剧:
亲情岌岌可危,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瓦解,就连爱情也与无形的砝码绑定,被反复度量、估价、拆解。
国中时,男主和初恋情人有过三年之约,可惜初恋被父亲安排去了美国读书,从此天各一方。
再见面时,初恋成了大老板的女人,出入高档餐厅,穿着雍容华贵,气质典雅。
反观男主,他是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仔,整日低头哈腰,忙于搵食。
人生不相见,动若参与商。
一张餐桌,宛若银河般遥远。
面对肉眼可见的阶级差异,男主收敛起内心的情愫,维持着恰如其分的疏离。
为了不暴露这段往事,他甚至不敢轻易直呼其名,而是小心翼翼地喊道,“华嫂”。
唯有在特定时刻,他才敢流露出一丝超越界限的亲密——比如那句看似寻常,实则暗流涌动、隐忍压抑的Merry Christmas。
男主不知道的是,杨小姐的生活并不如表面那么光鲜,名包、珠宝、首饰不过是囚鸟的脚环。
当对方摘下墨镜,选择向他袒露伤痕时,两人对视一眼,随后便像是预演了无数次一样,自然而然地拥吻在一起。
这场吻戏实在很妙。
试想,为什么过去明明有很多藕断丝连的机会,偏偏直到此刻两人才抛开世俗顾忌,纵容情感爆发?
答案很简单。
透过那道伤痕,男主终于确认对方其实过得并不如意,那道让人望而却步的阶级标签只是一戳就破的幌子。
于是,身为家暴受害者的她不再是“华嫂”,而又变回了他的初恋。
经由女方的不幸,二人的阶级差异被短暂地抹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吻戏被衔接在一段三位女性遭受不同程度创伤的剪辑之后。
这无疑是在暗示,来自男性与大时代的伤害是延宕的,也是隐蔽的,甚至会被刷上亮色油漆,刻意掩盖。
放纵之吻的背后,不是激情燃烧,而是鲜血淋漓。
如果说《好久不做》对浪漫爱的质疑是专属于当代人的命题,那么《老狐狸》则回望过去,做出最悲观的假设:利益至上的时代容不下纯粹的爱情。
它只会给亲历者留下一道又一道的伤痕。
四两拨千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海报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纸质书的封面,明了、复古而简洁,有种极简主义的美学和雅致,立马就有了想看的欲望。去年的金马,这部电影荣获四项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侯志坚具有感染力的配乐大加分,在制片栏上还看到了侯导的名字,很是欣喜。
看完后的感觉就是很轻盈,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点到即止。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缺点和遗憾,没有大起大落,甚至有些平淡,但我个人觉得角色的情感与心思巧妙地融入到了日常的点滴和细节中,拍出了细腻的生活感,很有味道。
八九年对我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但也只能通过照片寻觅一些过往的蛛丝马迹。但片中精细熟悉的布局和着装,还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一年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足以影响一生的阶段,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倾家荡产,有的人一命呜呼,这部电影并非是要告诫少走弯路或是指点一二买股票的技巧和诀窍,而是一部反其道而行的“成功学”展现。
“成功”在普世价值观里的定义无非就是名和利,就像片中的老狐狸,开豪车,穿名牌,收房租,做买卖,手握权势,让人对他点头哈腰,形成了他口中的阶级差距造成的不平等和等级划分,而他也强调想要成为他,就必须利用这样的不平等,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而廖泰来父子就属于不平等体系里的成员,平凡的打工仔,租着一间蜗居,想开一家理发店,还得等三年。
老狐狸和廖泰来形成了一种对立面,但因为廖界的存在,让两者间的界限从明确慢慢变得不再那么清晰。狡猾奸诈的狐狸似乎永远不会有充满善意的一天,就像片中的老狐狸,对于背叛自己的人不留情面,利用善意赚更多。在他的眼里在意别人感受的人,必会错失良机,成为一个失败者。喝冰水,闭起眼,一句干我屁事,唯有跟随强者,强硬自己的内心,活得够自私,才能有所成。
而廖泰来就是一个脚踏实地工作,带着剩饭剩菜回家,节衣缩食的省钱,生活在三点一线的老实人,经常为别人着想,听闻老狐狸的几句话就能将到手的好处拱手让人的“傻瓜”。而廖界的处境某种程度上却和老狐狸的儿时划上了等号,他的所处所见所闻,都让他想要成为“老狐狸”,想要摆脱贫困,不被牵制,不受欺负,不必有求于人,而父亲的为人处世又频频将他拉回原点,让他陷入到进退两难的痛苦和纠结中。
片中廖界受老狐狸的影响,告发了漂亮姐姐,看到她受伤并指责是父亲所为却又心生不忍和愧疚,廖界的头上仿佛出现了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黑白天使,侧重点不停地从一方偏向另一方。而监控器一事,则让廖界明白做人求强的同时也需要保留一份善意,心安舒坦多于难受和痛苦,不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是有利的,同时也理解并体谅了父亲。
有钱的确是生存的根本,是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有利筹码,如何能聪明的赚钱倒是见仁见智。影片的结局就设计得很有趣,长大成人的廖界明显成为了体面的成功人士,他一边重复着父亲过往将刀片包起来怕伤害到他人的做法,一边像老狐狸一样喝下冰水,言谈间流露出商人的狡黠和老辣,各取所需的廖界,将两者的对立面做到了有效的兼容,原来不那么决绝和狠心,也能走向成功。
而徒有单纯和老实,在被资本洗脑和掌控的生存环境中,似乎早已成了贬义词,和愚蠢画上等号,难以熬出头。换言之人不能一味的本分忍让,人也不能太过薄情寡义,这之间有个度,需要“伯乐”的指引和教导,也需要个人的权衡和把控。再看片中那些有钱有势并想顺势往上爬而失衡的人,光鲜亮丽之下满是伤痛、落寞和孤独,他们丢失了生而为人最宝贵的一部分。
有些人追逐名利,混得风生水起;有些人名利双收,同时也失去了至亲至爱;有的人淡泊名利而知足常乐;有的人不求锦衣玉食,只求问心无愧。其中无关对错,命运、性格和选择罢了。看完,思索片刻,照了下镜子,我妥妥乃愚笨之人,没有大富大贵之命,那就尽量让别人好受点,也求自个内心能一直舒坦自在,便好。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