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刘晓丹 / 王昂
主演: 刘德华 / 单立文 / 瑞玛·席丹 / 余伟国 / 宁浩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4-02-10(中国大陆点映) / 2024-03-15(中国大陆) / 2023-09-14(多伦多电影节) / 2023-10-14(平遥国际电影展)
片长: 127分钟 / 125分钟(平遥国际电影展)
又名: 全民明星 / The Movie Emperor / Something about Us
IMDb: tt28488862
春节档最想看的就是这一部,至于原因,当然是冲着宁浩加刘德华去的。
刚刚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片子票房会大暴死。某种程度上,这片子比那个讲绝症的《我们一起摇太阳》还要更加的不适合春节档。 之所以说这个片子票房会大暴死,倒不是因为片子的质量。这个片儿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迷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电影明星在拍一部乡村文艺片里遇到的各种事情。里面不少梗,甚至刘德华都拿自己隐瞒婚姻这个事情开玩笑,满足影迷的乐趣是足够的。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理解上有难度,甚至于这个题材他们可能就完全不感兴趣。 更『有问题』的,是导演风格的最大转变。如果是按照宁浩过往的风格,把这部电影拍成《疯狂的影帝》也未尝不可。但这次宁浩想选择自我突破,用了一些前苏联电影的风格,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中远景,扇形摇,极少的配乐,很古典派,颇为复古。 这么做不是不可以,但短板就体现了,尤其是中间有大量的非职业演员出现,固定长镜头很暴露演技的缺陷,尤其是那几个演投资人的,很明显都不是职业演员,既然都是生活化的角色了,还想着往那种传统喜剧里嚣张跋扈的夸张角色上去靠,又配合这种镜头风格呈现出来的感觉就很怪。 我觉得宁浩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这个片子究竟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影像质感,以至于在叙事节奏,摄影风格,美术和色调上并没有达成统一。 比如说中间有一幕在讲,刘德华那个角色内心挣扎的时候,左边1/3用的橙色,右边则是黑色跟银白色的清冷色,后期色调处理上是有问题,导致橙色部分有溢出,这肯定不是导演想要的结果。 如果是过去疯狂的赛车系列那种手持摄影迅猛剪辑的做法,就不会看得这么仔细。但这是宁浩想拍所谓的『优雅喜剧』,短板就暴露出来了。我觉得他挺迷茫的。这倒是很符合整个电影里面角色的状态。 至于说对于角色的刻画,让刘德华去演一个使劲想拿影帝的天王巨星倒是有意思,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陈词滥调。比如说中年危机这一套,主角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福的,老婆是离婚的,跟儿女的沟通也有问题。这些太多雷同,同类题材都出现了,比如说徐峥的那一套囧系列,毫无新意可言,得不到任何共鸣。 其实换个档期,这个票房应该不会差的,在这个非常热热闹闹的春节档这部电影,出现得太不合适。 总结,这是一部生错了时间的电影,它饶有趣味,有一些笑点但不多,也有冷场的时候,但这是导演的刻意安排。所以,他绝非那种大众喜剧,只能满足小部分观众的喜好。很挑观众,各位可以想清楚了再看。这个新时代的可怜虫、倒霉蛋
看完《红毯先生》,走出影院,妻子问我:你看懂了吗?我顿了一下:其实也没有很懂。她说:唔,是吧,电影讲的东西太多,感觉搞不清故事主线在哪里。听到这话,我下意识说道:其实故事主线很简单,就是讲男主角想拿奖,结果最后弄巧成拙,不得不和这个时代和解的故事,比如你看那头猪…”
这时候我忽然自以为是想通了一切东西,我发现讨论讲述的时候,更容易把脉络捋清,从而试图探及故事的本质所在,于是我想写下来,讲讲我的观看感。
其实我认为它并不适合春节档合家欢,如果你不耐下心来看,会觉得它节奏很慢,有时会很无聊,因为它的镜头很克制,底色是静的。说白了,它的“不动”调动不起来观众的神经。
你可以说它是一部优雅的喜剧、安静的喜剧、不那么好笑的喜剧,它莫名让我想起雅克塔蒂的喜剧,一个擅用声音和利用空间感的喜剧大师。相比宁浩之前作品的聒噪,它可真是静如处子,从人物塑造上就可看出。主人公是极其体面的男明星——刘伟驰,一个红了40年的天王巨星,就证明了他绝对不会像黄渤式的小人物那样疯癫鲁莽,也不会有徐峥式的油腻闷骚,相反他是认真的 体面的 儒雅的 上进的 自律的 文明的 甚至是古板的。而且他的扮演者是有着严重偶像包袱的刘德华,他绝对不会是小丑式的表演。他的表演一定是内在的喧嚣。
他饰演的刘伟驰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精英。他不再是宁浩作品里以往的小人物了。他是大人物。拍一个大人物的技法是谨慎的,是压抑的,是潜藏的,这一次宁浩收起自己的“疯狂”,不再夸张放大人物的狼狈来渲染荒诞的幽默,而是借助“拍电影”这一本身极具反讽自嘲的行为来完成刘伟弛内在的自省。
他渴望拿奖,迷恋电影节,于是北上拍片,试图冲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拍一部农民题材的电影,为此他不惜下乡误闯杀猪厂体验生活,却误打误撞从中悟出了一丝表演灵感,于是决定在酒店养了一头猪。有专门人把守。你可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怎么可能猪会住在酒店,好吃好喝的伺候呢?
但故事就是这样,直到那头猪被清洁工误放出来,在现代文明的大楼横冲直撞,最后从高楼跌落而死。而另一边的刘伟驰,也因为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被网暴,如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其实刘或许就像是那头猪:猪本来就应该在养猪场,那才是他的归宿,当他被人圈养在都市的牢笼里时,不慎被放出时,它必然受不了陌生文明的冲击,会患失心疯。猪的结局也在映照刘的结局,刘为了名 为了体面 为了声誉不惜放下包袱去演农民,去舔着脸拉投资,他以为不用替身,认真演戏就能赢得掌声,但他的时代已然过去,现在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而目前大陆的电影环境也是不敢恭维,不比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就像猪是野蛮落伍的,它必然会被文明所打倒,刘也一样,他完全适应不了互联网的节奏,是脱节的,无措的,也不了解被网民舆论支配的电影环境是有多么糟糕,他以为的演戏认真到头来只会被网民斥责为“暴君”“虐马”。
他是这个新时代的可怜虫,十足的倒霉蛋。他被自己的“认真”害惨了。
电影最后,他小心翼翼踏上平衡车,一个代表了这个时代高科技的产物。一个他曾经排斥的新东西。但这一次,他试图去做一丝改变,决定尝试一些新事物,与这个时代去和解。
实话实说,我觉得结局拍的还是太保守了,或者说还是太光明了,结局他张开双臂做飞翔状,就还挺有希望感的,如果要是摔一个大跤是不是更好一点啊。
电影讲的东西太多,我也只挑这个人物塑造来写一写观看感,见仁见智吧。
电影业是啥德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有姜文包饺子喂猪,今有宁浩把顾客拍成猪。
本片当中饰演投资人(就是疑似影射贾跃亭的那位)的是危笑,也就是《让子弹飞》的老七,也是那部电影的编剧和副导演。
已经有不少人说这部电影是宁浩搞的一次行为艺术,我的观感也差不多。这部电影跟春节档的氛围依旧格格不入,比宁浩的上一部作品《疯狂的外星人》火药味更重。而且《疯狂的外星人》不看讽刺的部分,单纯当作喜剧片来看,也足够欢乐。而《红毯先生》可谓笑点寥寥,整部影片透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有人可能会觉得导演这是无病呻吟、得了便宜还卖乖,但我其实还挺能理解的。
知名导演、知名演员通常拥有不菲的收入和优渥的生活,但他们归根到底也还是文艺工作者,是劳动者,他们享受到的物质条件也是拿自己的劳动去换的,在更大的力量面前也只能夹起尾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行为,而那股更大的力量可能什么价值也不创造,甚至只会破坏。
现在替明星说话很容易就被贴上“共情208万”的标签。问题是郑爽拿高片酬跟刘德华拿高片酬是一回事吗?功成名就的大导演有他的无力感,像我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也有我的无力感,产生共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无力感从影片开头就在不断蔓延。电影节的工作人员在忙碌地布置红毯,一辆叉车驶过,将红毯卷进车轮,一路扯远。旁边的人都在各干各的,对此全都熟视无睹。房间里的大象,影展上的叉车,都看到了,但是都不说,大象的象牙或是叉车的叉子没有插到自己就好。也许是因为大家都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毕竟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已经代替了人们的眼睛。
这是一部不讨好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一部讨嫌的电影,平等地扫射所有人。满口网络语言的小孩子;造车靠卖概念、只会混圈子开派对的投资人;只有看到中国人穿着旧棉袄卖惨才肯给奖的国际电影节;小题大做的动保人士;听风就是雨的网络喷子;天眼查;抖音;B站鬼畜区……所有人都被拉出来遛一番。不得不说,宁浩还是比姜文实在太多了,把他想要批判的对象清清楚楚地拍给大家看了。如果像姜文那样打哑谜,那么没准被他讽刺的人还会一边尝试解读他的隐喻,一边把他捧上神坛。
影片的主线是主角刘伟驰为了演好农民去体验生活,越认真、越投入,就越是把剧组搞得鸡飞狗跳。全片最大的笑点是宁浩批评编剧的那一句“这是你写的词?你给贾导写的农民也这么怂吗?”
刘伟驰想见识到当地农民粗犷的一面,结果导游拉着他去各种景点摆拍。最后导游终于明白他想看到的“粗犷”就是“贫穷”,赶紧给他解释,“我们村早就脱贫了,全县都脱贫了”。
之后刘伟驰自己偷偷到农民家里去逛,逛到一家养猪场。这段拍得有种记者暗访的感觉,而且他和他的经纪人林伟国也真的差点被当成暗访的记者而遭到养猪场一干人等的围追堵截。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多年前的另外一个跟电影有关系的事件。
十几年前刘德华演了一部电影叫《盲探》,跟郑秀文搭档,导演是杜琪峰。刘德华曾在采访中透露那个电影主角最初设定的是一位失明的律师。而那几年国内刚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失明律师,比《盲探》早两年,有位好莱坞演员来中国拍戏,其间想要抽空去拜访这位律师,结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知道为什么,我脑补的那位演员去探访失明律师的画面,跟本片中刘德华在偏僻乡村中小心翼翼调查的画面重叠在了一起。
养猪场的老板为什么担心有人来暗访,我们不得而知。他确实够粗犷,但是肯定不贫穷,要不然也不会一个电话就能把村长叫来一起喝酒。
一场酒席又引出了影片的另一条线——车辆刮擦事件。酒醉未醒的刘伟驰在开车出车库时,刮了旁边的破旧面包车。镜头起先是对准车内的刘伟驰,然后突然一道像是火光的橙色光芒照过来,观众第一反应是出事了,但是又似乎不是大事,因为主角还很淡定。之后刘伟驰下车,观众才看到车身上的划痕。此后这辆破旧面包车的车主就跟刘伟驰杠上了,他从未现身过,仿佛那辆车就是他的本体,而车窗上的行车记录仪就是他的眼睛。他就这么瞪着刘伟驰,与他对峙着。我一直以为最后会是这个车主曝光刘伟驰的失当举止导致大明星出现公关危机,然而这个车主看到了一切、录下了一切,却始终没有捅到网上去,而是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线下跟刘伟驰“单挑”。故事的开头,在面对一双儿女时,刘伟驰说他最讨厌打小报告的人。面包车的车主应该也跟他有着相似的价值观。
这部电影里也有不少宁浩的自我调侃和自我致敬。首先是贯穿宁浩所有电影作品的“夜巴黎”,这次成了刘伟驰下榻的廉价酒店。宁浩在《心花路放》中使用镜子对“夜巴黎发廊”的空间进行分割和重组,带给观众奇特的视听体验,而本片也多次使用了类似的手法,比如刘伟驰站在化妆镜前跳舞,不同角度的镜子同时拍到他的正面和侧面。影片中还有两种镜子的变体,一个是导演的监视器,这次宁浩带着观众直观感受了一下片场的导演视角,如何同步监控多个机位捕捉到的画面;另一种镜子则是车窗,刘伟驰最后一次见女主角Summer时,他始终没有勇气下车面对她,于是我们就看到Summer从前窗移到侧窗,再移到后窗,最妙的是主角开过一个路口之后,Summer又一次映到了侧窗,直到最后完全消失在我们视野中。
宁浩应该是看了不少网上对他的批评,比如说他模仿盖里奇和奉俊昊的事情。对盖里奇他应该已经完全无所谓了,因为两个人现在已经完全不像了。对奉俊昊可能他还是有点介意,所以片中几次提到奉俊昊。“奉俊昊也爱拍猪”“奉俊昊今年又没有新片”。当然最直接的致敬还是片场打架那场戏的“奉式飞踹”。宁浩被指出模仿奉俊昊,最重要的“证据”就是《疯狂的石头》里的飞踹。从宁浩在本片中第一次提到奉俊昊开始,我就觉得后面会有飞踹,最后终于让我舒服了。
可惜本片那场始于飞踹的混战最后就只剩下了混乱。按照一般电影的思路,前面这么压抑,那么这场群架该会成为情绪的宣泄口,从而让故事走向一个燃点。但是宁浩在本片要的就是一以贯之的无力感和压抑感,要一丧到底,所以那场混战打完了之后,观众只觉得主角更憋屈了。
我看到那场打群架的戏,第一时间想到的其实是前几年的《同学麦娜丝》。我觉得宁浩这场戏能使出的最大的大招也就是导演本人也冲进去打一架,但是即便真的那么拍了,也还是输给《同学麦娜丝》,因为那部片里面的导演可是一直躲在第四堵墙外面,最后时刻才惊艳亮相的,而本片中宁浩饰演的林浩却是戏份颇重的男二号,不可能带来同样的突兀与惊喜。
宁浩一定特别羡慕姜文,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姜文。以前的宁浩总在电影里客串个小角色,而这次却给了自己不小的戏份。我一开始以为这部影片当中,宁浩会把自己的姿态放得特别低,甚至可能会扮丑耍宝来反衬刘德华,结果实际上他演的是个挺有骨气的导演,倒是把刘德华的角色衬得更混蛋了。从一开始质疑投资人说的“电影界什么德行了”到最后那句疑似动手暗号的“你能比资方更专业吗,就按资方说的办”,暴打投资人打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么一看,就觉得至少在自恋方面,宁浩跟姜文还挺像的。
片中导致刘伟驰口碑翻车的事件并不是婚变、出轨、肇事逃逸,而是所谓“虐待动物”。更讽刺的是,这是刘伟驰为了拍摄效果逼真而主动要求加的戏;更更讽刺的是,那段视频还是他主动泄露出去,以为可以通过展现自己的敬业精神为电影提供正向宣传。结果事与愿违,刘伟驰并不懂得抖音时代网友们的脑回路,他的认真、敬业、不怕伤痛,全部都被无视了,大家只看到马摔到地上了。这里毫无疑问宁浩是在为当年《疯狂的外星人》遭遇的舆论围攻而发泄。当时有人透露片中有只狗疑似受到了虐待,结果引发了对那部电影的大规模抵制。
在针对虐马事件上节目澄清时,宁浩借着刘伟驰之口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我认真有错吗?
我有错吗?我错在哪里?宁浩电影的主角常常有这种疑问。十年前《心花路放》当中黄渤饰演的耿浩就在地上一边挣扎一边反复追问“我怎么了?!我怎么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因为可能真的就没错,但是对别人来说,你有错没错根本就不重要。自己执着的是非对错,在别人眼里根本不重要,因此根本无法互相理解,这就是无力感的来源。
人和人都尚且无法互相理解,人和机器就更难以沟通了。机器人给刘伟驰送去房卡,却无视了他要充电宝的请求,刘伟驰在走廊上崩溃地对着机器人大吼大叫,而机器人也只会重复同一个答案。宁浩对新技术的到来是非常警惕,甚至悲观的。我也是如此。今天还能经常看到大家对于客服的吐槽,也许再过几年就没有人工客服了,全都被机器人取代,到时候我们也会跟刘伟驰一样,吼得越大声,就显得越无力。
也是这个机器人,分不清楚人和猪,把刘伟驰养在酒店里的宠物猪当作“顾客”,给他开电梯门,助他逃跑,为后来的惨剧埋下伏笔。
最终刘伟驰在面对公关团队时彻底爆发,并失手打伤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经纪人林国伟。他打伤林国伟用的是对方刚给他送来的充电宝。机器人无法准确回应他的请求,只有陪伴在身边多年的老友最清楚他需要什么。
经纪人由单立文饰演。刘德华和单立文合作的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是《赌侠》,那部影片里面单立文是大反派侯赛因。对,这个名字就是来自于萨达姆侯赛因。当时正值海湾战争时期,影片中还有个科威特人借着自己国破家亡这件事把刘德华饰演的陈小刀骂醒。《红毯先生》也一直在作为背景音的新闻播报中更新中两个虚构出来的国家交战的情况。片中这两个国家虽然是虚构的,但是现实当中指的是哪两个正在交战的国家,大家应该不难想到。这种国际大环境的恶化又是另一重无力感的来源。
本片的主角虽然在去农村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惹了不少麻烦,但是反复出现的堵车情节,也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生活糟心的一面。我记得当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韩寒写过一篇博客(也可能是发表了一场演讲,总之我看到的肯定是文字的形式),题目是“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糟糕”。本片展现的这些堵车画面就让我又想起了这句话。在韩寒从一个在博客上写杂文的作家过度到电影导演的期间,他还参加过宁浩《黄金大劫案》的宣传发布会,感觉这两人还挺聊得来的。十几年过去了,看韩寒现在的电影,已经跟他当年写杂文的风格毫无关系了,反倒是能在如今宁浩的电影里看到一点昔年韩寒的影子。明天要去看《飞驰人生2》,我相信那部电影的娱乐性会强过《红毯先生》不少,但是应该不会让我有这么多感慨。
影片的最后,刘伟驰返回香港,录了一段针对那台破旧面包车车主的道歉短视频,希望Summer帮他发抖音,却遭到了拒绝。这时他看到了旁边的平衡车。这台平衡车之前反复出现,每次都是投资人旗下一个长腿女助理骑着,那个女助理的互动对象主要是林国伟,两人疑似在调情。最后刘伟驰终于站上了平衡车,但是要在上面站稳却比他想象的更困难。
我想这个平衡车就是宁浩眼中的短视频,看上去很简单、甚至有些弱智,那些浓妆艳抹、胸大无脑的俗人都能轻易驾驭。可是自诩艺术造诣不俗的成名导演、演员真的站上去试一试,就会发现这东西其实也没他们想得那么容易。影片就停留在刘伟驰对平衡车的反复练习、摸索当中。他最后应当是熟练掌握了这个新工具的用法了,然后就可以亲自在抖音上发布那条道歉视频,从而把这一切彻底翻篇。
影片中不同的车或许都代表着不同的影像制品。破旧的面包车代表着小成本电影;而刘伟驰造价不菲的保姆车代表着预算高昂、可以凭借强大的资源干预排片、挤压小成本影片生存空间的所谓大片;叉车代表那种根本不把电影节放在眼里、有特殊力量加持而在一定时间内横行无忌的影片,但它们终究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就像叉车不能真的开上路一样;至于平衡车,上面已经说过了。片中刘伟驰对平衡车的态度,就是宁浩对短视频这类新生事物的态度,从不理解到尝试学习。虽然这部影片充满无力感,但是戏里戏外的主角却并非只会自怨自艾、故步自封的老古董,他们有自己的坚持,但也在尝试跳出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通篇充满无力感的影片,在结尾似乎因此多了那么一点点希望。
《红毯先生》中20个有讽刺意味的细节解读汇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红毯先生》现在票房、排片、口碑都是春节档几乎垫底,但是宁浩能在几乎都是屎尿屁的喜剧中贡献一部严肃的优雅喜剧,还是难能可贵的。
初一看《红毯先生》的时候摸黑做了笔记,整理一下电影中带有讽刺意味的诸多细节,以飨友邻:
大家有想到好的讽刺细节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一起汇总哈。 1.片中开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是第39届,获奖者是陈龙(成龙),但是没有出席,由刘德华饰演的刘伟驰代领。而现实中的第39届金像奖(2020年),参考图1,获奖者是《叔·叔》里的太保,提名名单中还有易烊千玺。
2.片中出现了成龙的人物海报,讽刺的是,作为一名香港演员,成龙至今还没有获得过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而且,他已经足足提名了10次。反而,成龙则是金马奖史上首位蝉联的影帝! 3.女演员瑞玛·席丹饰演的是D站小编Summer,显然是对应的现实生活中的B站。不过B站主要是以中长视频为特色,但是之前也有过一阵子急突猛进一般地推动短视频内容,最近B站UP主中国BOY超级大猩猩正好做了一期B站2023年点赞最高的短视频榜单,排名第一的正是90岁游本昌的祈福视频,高达2400多万点赞,真的靠《繁花》直接翻红了!
4.而刘德华为了配合D站小编耍枪说liao liao liao模仿的就是,1991年上映的电影《五虎将之决裂》中剧情,刘德华饰演的贼仔在自杀前玩了一个花活,然后对着脑袋开一枪。
5.另外刘德华出道40年注册的第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就是抖音短视频账号,粉丝量已经突7400多万。而在最近《红毯先生》的采访中,刘德华也透露,一开始接触短视频非常不适应,几乎和所有工作人员闹翻,符合片中展现的那种矛盾。
6.片中宁浩饰演的导演说去电影节想拿奖就得拍大棉袄电影,这显然是在讽刺国际一些电影节对于中国电影的刻板印象,也暗合之前不少拿国际奖的中国电影走在拍农村题材。其实随着电影节的普及和发展,的确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影节电影”的类型,就是这些电影的拍摄主要目的就是冲着电影节去的,会为了提名入围拿奖揣摩电影节及其评委的审美倾向,然后投其所好。 7.片中多次提及了电影预算的话题,这在电影行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比如姜文说过“什么是预算?” 8.“电影光靠票房是不行的,你们行业没有什么意思。”这是片中投资人的一句台词,本意是为了讽刺投资人的傲慢,但是中国电影也确实太过依赖票房回收成本,不像好莱坞电影还可以靠衍生品、靠IP授权、靠主题乐园、靠流媒体版权等进行现金回收。中国电影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多。 9.“电影故事=Nothing,我们要的是资本故事。”片中投资人的另一端台词,本意是讽刺投资人如今的电影投资不重视剧本,不重视叙事。 10.投资人让宁浩扮演的导演进行汽车广告植入,但是没有车,只有Logo,显然讽刺的就是之前的PPT造车,让人想起图6下周回国的贾跃亭。
11.“你比资方还专业吗?”片中宁浩导演的一句台词。这也让人联想到今年跨年档的一部烂片,真的就植入了大量的品牌广告,而且非常生硬,且也有汽车广告!!! 12.片中提到了“贾导”,会让人联想起贾樟柯导演,而贾樟柯导演近期的多条微博也都有为电影《红毯先生》做宣传。
13.宁浩跟刘德华对骂“我顶你个肺”就比较好识别,就是刘德华当年投资的宁浩的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的经典台词,可以说刘德华是宁浩的伯乐,宁浩正是通过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出来的,而当年刘德华本来也要客串的,但是因为有伤在身没能成行,如今二次合作直接一起演对手戏。 14.片中刘德华饰演的刘伟驰为了体验生活想看看普通一点的农村房子,然后工作人员说你说的普通是穷的意思吗?但是因为全县脱贫已经找不到这样的房子了。我觉得这段不是为了讽刺脱贫,而是为了讽刺那些明明已经脱贫了,却非要去犄角旮旯找一个破房子来反映没有脱贫,讽刺那些不愿意接受现实,死活得找个阴暗面来反馈的电影人。 15.片中有出现一些红脸大笑的绘画作品,其实来自于画家岳敏君,他的作品特点就是画一堆红脸人在那里大笑。见图8,而这些绘画作品其实也暗合电影的一些表达。
16.片中刘伟驰面对最大的争议就是亲自骑真马帅到,引发网络暴力,这里有2点讽刺意味。第一点在于刘德华的一句台词“演员的态度会影响评委”,举例的就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通过《荒野猎人》拿到奥斯卡金像奖,结束陪跑生涯,小李子所饰演的角色为了生存直接睡进马肚子。当然电影本身并不是想要否定这部电影和小李子,而是讲有一些演员表演目的不纯,非常功利性。
17.还有一个讽刺点,就在于所谓的“动物保护”,这真的是动物保护吗?我们现在其实经常能看到不少电影会在片尾有一个字幕:本片中没有任何一匹马(一条狗、一只猫、一只鸟、一头猪等等)受到伤害。马斯克之前发射星舰也吐槽为了获得批准,他得捕捉海豹证明星舰发射时的音爆不会影响他们的繁殖,非常匪夷所思。 18.“电影现在这个德行。”也来自于片中投资人的一句话,另外片中这个投资人还叫来了更大的投资人,后来被一脚飞踹。这位投资人不简单,正是伯乐营销的CEO张文伯,他们公司也主导了去年《孤注一掷》的宣传,取得了30+的票房成绩。
19.片中有一头猪,后来摔死了。是因为要更加展现农民的粗犷,所以要拍猪,片中也提到库斯图立卡、奉俊昊都拍过猪。前者是南斯拉夫导演,在《黑猫白猫》里拍过猪,后者是韩国导演,在《玉子》里拍过猪。以此说明大导演都爱拍猪,我这里也可以再补充一个案例,就是茂瑙导演的默片巅峰之作《日出》里也有猪。
20.“真相不重要吗?”片中刘德华的一句台词,这句台词很有力量感,也能呼应《飞驰人生2》里沈腾的质问“我可以不要名次,但是我不能不要清白。”这句台词可以讽刺的事情太多了,电影领域也有太多的谣言,显然真相很重要。 暂时先整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也欢迎评论区补充。
总之,我能理解《红毯先生》在春节档遇冷的现状,也能理解一些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批评,但是我终究还是觉得宁浩算是中国当下商业电影导演里比较敢于去突破去表达的一个人了。而《红毯先生》的不少讽刺内容也在高速大家喜剧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讽刺!而不只是为了逗笑,他可以非常严肃!也可以非常优雅!
入错了档期
《红毯先生》完全放错了档期,它不该出现在春节假期。 这也不是观众们所期待和熟悉的“宁浩”电影,没有广告式快剪没有多线叙事没有夸张离奇没有“疯狂的”人物和故事。 它干净、简洁、克制,有收敛的幽默,试图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荒诞感。这让电影有了走向深刻的可能性(仅仅只是可能性而已)。电影也处处在营造“高级感”,无论画面构图,还是浅入浅出的音乐,或者着意设计的讽刺,一切都为电影节红毯而去,而不是仅仅只追逐商业成功。 宁浩的小心思如此明显,恨不得把“想拿奖”写到刘伟驰脸上。但一切在遵循着还算合理有趣的尺度,不疾不徐地铺设矛盾制造冲突时,观众难免要拿电影去跟宁浩过往那些师承盖里奇的疯狂电影作比较,就显得这种风格的转变来得格外强烈且突兀。 早年宁浩也拍艺术电影,他有自己的视角和想法,但显然《红毯先生》在试图制造“高级”的同时,没有割舍对票房的渴望,且两者没有兼顾得很好。特别是在对观众预期管理上,过去宁浩商业得太彻底太接地气,一下搞起作者性和高级感,大家都有点不适应了。 电影整体节奏都偏慢,矛盾也没用很戏剧化的方法展现,反高潮设计,喜剧部分更是深藏不露,浅描淡写地展现讽刺,大部分普通观众难免觉得沉闷。 电影还藏着导演自己的小怨气,一口湘普的傻~beep投资人是电影里最鲜活的角色,这个人物估计是从无数金融互联网房地产新能源芯片ai产业新贵里提炼而出,满嘴新思维新打法,对现有一切不屑一顾,仅仅几百亿的电影市场当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宏大叙事,导演和明星也难免成为受气包。 在片场把这帮人胖揍一顿当然大快人心,可现实中,只能小心伺候投资人。明星们人前富贵,架势十足,但很多事情显然自己做不了主,又常被人借来装点门面,委屈已是常态,难免心态失衡。这是整部电影的题眼所在,他讽刺刘伟驰,也在理解刘伟驰,这个人物当然是复杂而有趣的,他的有趣之处在于他既是虚伪的,但这虚伪又非刻意而为,而是一种发自本性的不自知,甚至虚伪里还包裹着几分真诚。 所以他委屈啊,他的认真和专业度在互联网短视频时代变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土,亲力亲为真刀真枪结果造出天大负面新闻被舆论爆锤。他试图亲近生活,但有限接触便已经灰头土脸无比狼狈,最后一路狂奔回了自己的安乐窝。 这种自以为是的真诚成了电影最大的矛盾,一个普通人听着年入过亿的大明星抱怨人生本身就讽刺味十足。他的经纪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刘伟驰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要求其他人遵循和他一样的视角,却全然不在意别人想什么。他所有的委屈和失落都因此而起,他的担当成为别人眼里的傲慢,他以为把钞票塞到别人车里就是负责,而别人仅仅只想要道歉。 这种自以为是和误会在电影里一再出现,这种误会的叠加让秩序陷入混乱,对于明星而言简直就是天崩地裂,他搞不定了。 到这里,电影完整地完成了自己的故事,一切有头有尾,大部分时候也都合情合理,技术上的精致讲究也无需多说。可以说为了转型,宁浩也的确拿出了诚意,刘德华大概也是寄希望于这部电影的,他和刘伟驰形成了戏里戏外的互文,刘伟驰把目光放到了农村电影,而刘德华开始“解剖”自己——一个屹立数十年不倒的优质偶像,去呈现他不堪的一面。 遗憾的是这份突破的勇气没换来国际电影节的肯定,电影节有太多此类题材作品了,相比之下“红毯”只显得主题先行,表达老旧;同时商业上可能也不太会有很好成绩,观众们还不太能接受一个没那么好笑,突然慢下来安静下来的宁浩。 电影是既要又要,现实是两头不靠。多少觉得有点遗憾,它本该有更好的表现,只是错误地出现在了春节档期。这是对电影性需求最低,对娱乐性要求最多的档期。所有试图深刻,在此刻都会被打上做作和乏味的标签,观众只待见大哭大笑,最后刘伟驰踩在平衡车上松弛滑行,我听到不止一个观众发出疑问,这就完了,什么意思?哪怕刘伟驰再真诚再坦白,观众依然离他的内心遥不可及。 或者说,根本没人关心他在想什么,大家只想要新年快乐。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