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滕丛丛 / 彭奕宁
主演: 马伊琍 / 周依然 / 于适 / 蒋奇明 / 闫佩伦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哈萨克语
首播: 2024-05-07(中国大陆) / 2024-04-07(戛纳电视剧节) / 2024-04-25(北京国际电影节)
集数: 8
单集片长: 45分钟
又名: To the Wonder
IMDb: tt27931200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我的阿勒泰上头了好几天,一共八集四天就播完,完结那天晚上几乎失眠,第二天竟然还要补五一放假调休的班,上班路上困得不行又满脑子都是最后一集的情节几乎没法思考,我觉得我是以极大的职业精神像个正常人一样查房、操作、跟病人谈话,上完那一天的班。
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这么上头,包括封神,封神让我的感受其实是“舒适”,以致于最后已经变成了我搬砖的bgm,成为一种老夫老妻左手摸右手的熟稔。也不能说现在面对文艺作品内心已经毫无波澜,毕竟春节去看热辣滚烫也看哭了,但那更多是因为自己的某些情绪产生了共情,但看我的阿勒泰,即使在还是轻喜剧基调的第6,7集,我也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眼眶发热的,这很类似像很多年前我看早春二月或者苏联电影时候的感受,当时并没有什么强烈冲突的情节,导演似乎并没有用力,但内心里就空落落的一沉,继而感到莫名惆怅。这种感触和我个人情感的投射无关,是纯粹基于审美体验的悸动。
非常敬佩丛丛导,真的非常厉害。之前去看了她的上一部作品送我上青云,那是一个基调令人感受到愤怒和迷惘的片子,而且看到片尾我觉得导演也并没有能够回答自己的这种迷惘。看阿勒泰前几集的时候还跟人说几年过去导演似乎平和了,但看完第八集,我突然意识到,平和的只是表达,导演内心依然风雷激荡。前七集的轻喜剧风,到第八集把人骗进来杀,真是太凶残了。有人说第八集突兀,踏雪的死生硬,但我想说,如果没有第八集,这也许不过是一个新疆版的有风的地方或者青春躺平版的山海情,但第八集让这个剧集成为“我的阿勒泰”。
踏雪之死突兀吗,也许吧,“这是一个意外”,但就像契诃夫所说“在戏剧开头如果有一把枪它在结尾一定要响”一样,在前七集半似乎不经意的铺垫的所有细节,草蛇灰线,全部在最后一集成为巴太射向踏雪的那支箭。
踏雪注定会死,这是一个游牧民族终将消亡的隐喻。踏雪是在马场用“现代化科学的养马方式”驯养的,但它在比赛中受了伤、心理也有问题,它来到那仁夏牧场、逐渐康复,似乎这种世外桃源田园牧歌可以治愈它,但现代社会的入侵,最终依然使它不能避免死亡的命运。在高二百骑着摩托追踏雪的时候,瞬间想起叶赛宁的四旬祭,“钢马打败了活马”。叶赛宁的生命终结于对田园消亡的悲痛和迷惘,那是他的“昨日的世界”。
巴太杀死了踏雪,我觉得这似乎也是导演在否定以“归隐山林”来逃避现实的奢想——夏牧场也不是世外桃源,没有人能在时代中赦免和逃离。就在杀马的情节之前,是苏力坦向巴太妥协的情节,一切矛盾似乎都在化解,唯独一句不经意的“你是猎人的儿子”,却一语成谶。
导演没有回避矛盾——巴太必需在杀马和救人之间选择,但或者又可以说他没有选择,身为“人”的道德使他必需射杀踏雪。巴太拉弓射箭的那个镜头,非常冷静、坚决。
在杀马之后,巴太的离开无疑是逃避。但也许在之后几年中的某一个瞬间,巴太明白了他作为“猎人的儿子”,在“新”和“旧”之间,他必需要做出选择,无法折衷、无法调和、无法逃避。
旧的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落后,新的是否就一定是进步,这是一个可以用自然辩证法讨论的哲学问题。选择没有对错,那只是你想要的生活。而就像文秀曾经说的,“我们才二十岁,还不知道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夏牧场上的巴太,信誓旦旦的说“马场那是我想要的生活”,但他也并不真正的知道。
片尾,巴太选择回到牧场,人的选择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甚至于你的选择可能并不完全因为个人的意志,但这个选择的决定权和承担者,依然永远是你自己。那三年里巴太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他最终选择去守护一个终将消亡的世界,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的献祭,草原上血色的一幕是巴太的红沙阵。
文秀和巴太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其实我不太在意,但貌似讨论很多。巴太最后那套造型非常好代雪山飞狐,雪山飞狐也是一个神级的oe,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没有劈下。
夏天结束了,但你在夏天收集的一切,将陪伴你度过冬天。
在北影节看完前三集的时候我说觉得不太能确定主旨,表达的东西很多,其实有点担心想表达的东西太散,甚至一直到第七集我还是觉得不知道最终的落点会是什么。当然我不知道主创们是不是这个意思,但就我个人,我看到的主旨就是,世界斗转星移,时代的浪潮裹挟每一个人,我们什么也不能改变,但应该努力探求和坚守自己的心——这是年轻的文秀和巴太在生长痛中学习做的,也是张凤侠和苏力坦一直在做的。
巴合别提克的意思是幸福的人,但什么是幸福?像普希金长诗里的名句:谁在年轻的时候就很年轻,谁能不迟不早的成熟,谁学会忍受生活的冷酷,谁就算是幸福。人,或许总是需要杀死年轻的自己,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最后说一些关于于适的吧。不需讳言,追这个剧最开始是为了看于适,但现在我可以说,即使没有于适这也是一个好剧,但我同样得说,这个剧里有了巴太,于适毫无疑问是加分项。其实我是有点懵的,就我出于好色而追星,竟然搞到了演技派。去年看过封神有点担忧姬发会不会是他的演技巅峰,后来虽然也能看出来他有表演的灵气但毕竟再没有完整的作品来佐证,阿勒泰要播的时候我甚至还有点担心,于适会不会被嘲成“在品质剧里跟着蹭的”,北影节看了三集也只是稍稍放心“演的还不错”,6、7集他被爸爸打了个大逼斗和几场感情戏我开始感叹他真会演,但我真的完全没有想到最后的高潮和落点竟然都在巴太,而于适会有这样炸裂的发挥。
自认年轻的时候也是阅尽影视男神,以致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文艺作品兴致缺缺,内心古井无澜。老房子着火喜欢上小于之后经常觉得尸体被他照得暖暖的,一个快到四十岁、不再相信个人奋斗、对这个巨大草台班子的世界十分失望的社畜,因为他再次感受到自己还活着还具备爱和欣赏的能力,这确实是一件对我非常重要和快乐的事情。
最后用一句叶赛宁的诗总结吧: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一部属于大银幕的剧集,电影质感拉满!(内含部分剧透和人物解析)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25号在北京电影资料馆看完《我的阿勒泰》前三集和映后,感动的余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狂写下一万字小作文,好像都只是在说一个字:好。
对,是那种劈头盖脸的好。
改编好、选角好、拍摄好、服化道好、配乐好,是一部非常纯粹的好作品。
能够这样淋漓尽致地将一片土地和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本土化讲好的作品其实不少,美国有《黄石》,英国有《万物生灵》,德国有《海蒂和爷爷》,现在中国有《我的阿勒泰》了。
我是真的为好作品的诞生而感到开心。
滕丛丛导演在映后说到改编的难度没那么大,因为散文的特性是形散神不散,但是我们依然会觉得改编难度大,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是时间。
都是对阿勒泰当地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原著是去时间化的,所以读着会觉得“形散”。但影视化改编的剧集有很明确的时间线,前三集里围绕巴太一家和李文秀一家的故事线会在同样的时间线并列展开,最终收束于阿勒泰宇宙中心——小卖部,那个地方足够偏远,方圆百里的人都得到那儿买东西,一个又一个人情故事在这里碰撞,两条主线故事也在这里收束、融合、绽放,所以看着不会觉得“形散”。
那“神不散”在剧集又如何体现,我认为和书里一样,在那片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织成了一张密度不高但韧性极强的网,硬性的物资和软性的情义通过这张网送往阿勒泰的每一个角落,剧集又将这份你来我往的温暖和治愈通过极其美妙的视听语言直观地传递给全世界各地的观众,“山川虽异域,日月同天”的感动,在此刻有了具像化的呈现。
但更妙的还是在每个角色的塑造上。
首先选角就极其成功。
周依然本人的形象气质十分贴合李娟老师书里对于“我”的描写,瘦小单薄的十九岁女孩,有满腹的天真和叛逆,工作和生活中好像什么事都做不好,为了写作却有超乎常人的耐性和勇气,和《小妇人》里的乔、《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莉拉一样,执起小小的笔如战士手持利剑,能够给予所有女性以力量,去体验、去感受、去试错、去记录,太好了。
弓马骑射、弹唱技艺精湛的新人演员于适饰演巴太,我太喜欢巴太了,他有高大强壮、充满雄性力量的身体,有粗糙但漂亮的脸,搭配一头被家人都嫌弃的长发,像一颗纯天然的尚未被打磨的宝石,外表粗砺,但内里漂亮别致极了,巴太就是这样,他有一颗善良柔和的心,单纯但不失个性。
于适本人亦是如此,年轻稚嫩但纯粹万分,他的努力和踏实亦有回报。他很好地还原了原著里的白月光角色麦西拉,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净的心,但更好地塑造了一个更为立体饱满的角色,巴太,幸福之子巴太,他尊重女性、爱护动物、敬畏自然,是一切美好品质的集合体。
剧中他骑着马走过小卖部,镜头聚焦到李文秀的脸上,降速、推近,一个镜头就铺垫了二人的关系和主角后续的人物动机。美好降临的那一刻,时间会变慢、会停滞,直击人心,是更长的时间也无法消磨的记忆。我想大家会喜欢。
然后是马伊琍老师饰演的张凤侠。
张凤侠!张凤侠太灵了呀!
马伊琍老师完美地塑造了一个绝佳的张凤侠。
她乐观豁达,洒脱自在,有勇有谋,常常喝醉,其实极度清醒,深谙异乡人在那片土地的生存之道。
作为女儿,和患有老年痴呆时常记不得家人却永远记得故乡是沈阳的母亲常年作伴,电视机修坏了没关系,用石头砌框给妈妈一个新的“电视机”,妈妈犯病了没关系,用小红旗伪装成导游带妈妈回“沈阳”。
作为母亲,她会温柔接纳女儿的所有天真和叛逆,在那个年代女儿坚持的写作她不能完全理解,但她从始至终没有干涉过女儿的任何选择,允许她去尝试去犯错,但会在关键时刻给她兜底,她好像有一颗比那片土地还宽广的心。
作为小卖部老板,她自有一套经营法则,记着可能永远都要不回来的帐,也要跟随牧民的转场路线开一间流动的小卖部,再难走的路,她都不曾畏惧。
作为张凤侠,她对女儿说,我虽然是你的妈妈,但我也是张凤侠。
张凤侠的侠,是侠气的侠!
马伊琍老师演得太好了,这个角色我超爱。
还有蒋奇明老师,出品必出精品。不管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那日苏,还是《漫长的季节》里的傅卫军,演什么是什么,他一开口你就知道有没有。(当然,哪怕不开口也很有)
最后又怎么来形容画面的好呢?
这样说吧。
北影节开票的时候我没抢到,本已心灰意冷。是在看到释出的第二个预告片后,我才下定决心:这次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一定要在大银幕看《我的阿勒泰》,24号紧急买机票和影票,25号当天往返。
当预告片在大银幕亮起的时候,我就开始掉眼泪,好像是我的冲动和上头得到了有效的佐证,幸好我来了,因为这就是得在大银幕观看的作品,这是一部300+分钟的大电影,是一首细腻优美散文诗,是一本每一帧都可以装裱收藏的摄影集。
虽然是特种兵的行程,但我收获了一场完全超越期待的,同属于身体和心灵的疗愈之旅。
还有导演女性视角的切入点也很妙。
讲到婚姻、讲到两性差异。
巴太的嫂子,抱怨酗酒的丈夫,抱怨自己每天为这个家忙前忙后,但始终都没等到一个属于她的搓衣板,哪怕是这样,她也没有歇斯底里,甚至没有停下仍在忙活的双手。
巴太的父亲,守旧、古板、偏执、为了一把小刀可以放弃乘坐火车选择骑马回家,不善言辞但坚守原则,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担着一家之长的责任,守护着自己的家族。
(说到这里再夸一下巴太,他尊重每一个人,不会因为性别、年龄有任何偏见,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大家平等的信任和支持,这个角色太好了,大家后续看剧的时候就能感受得到)
《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饱满、立体、鲜活。
他们矛盾,是非对错、有用没用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呈现方式。
他们迷茫,每个人身上都有新时代与旧时代前后拉扯留下的印记,每个人都面临一些关键的人生选择。
他们也纯粹坚定,每个人都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和法则生活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守护着自己心里那一方小小的净土。
治愈,温暖,却充满力量。
好,劈头盖脸的好。
*导演说前三集还不是最好的,从第四集开始更精彩的故事才会逐渐呈现给大家,我想我的夏天,注定属于阿勒泰。
一枝从八十年代穿来的白羽箭
刚刚看完最后一集,真的好喜欢啊,激动得睡不着觉。剧中每个场景几乎都是新疆夏天最美的地方,生活细节中的乡土民俗都非常真实。
十几年前机缘巧合去了一次北疆,那个时候游客还很少,实在是让人震撼和流泪的美,从此我的半颗心都留在了那里。年年月月我都在期盼能有机会去新疆,时不时就刷机票,这几年又去了两次,但新疆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个时节都不一样,永远都看不够。
说回本剧。一开始我也是紧张而挑剔的:啊你们不会是一群不懂新疆的疆外汉吧,千万不要破坏它的感觉啊!原著是散文,完全按照原著拍只能拍成MV或者自然风光片,而大部分观众不太可能抱着对科教自然风光片的期待来看待它,肯定是希望有什么故事发生的。 除了游牧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上感情线才能赋予它故事性,制造戏剧冲突。说真的,当年在喀纳斯的草地上除了感叹风景,我心里猛然冒出的一个念头就是:此时此刻谁策马而来向我求婚,我一定毫不犹豫答应!(反正氛围到位了,先答应,兑不兑现再说)
我觉得两个人的感情线拍得非常好,尤其是巴太,选角真的太合适了,还有哪一张脸能兼具这样的少年气与英气啊?于适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平心而论他的五官并不算特别突出,长相也不具备哈萨克族的特点,可是一旦进入角色之中,他的表演竟然那么到位,所有动作都流畅自然,不仅对游牧生活驾轻就熟,连少年初恋的情感递进也都把握得那么准确,把哈萨克青年的怦然心动、热情、腼腆、掩盖不住的爱意……全都表达得丝丝入扣。体验过藏族小伙告白的豆友们,你们不觉得特别熟悉吗?那个味道太正了!我忍不住截了好多他的表情,那些不自然的停顿、眼神的闪躲、忽如其来的笨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呼吸局促、纤毫毕现的那种紧张啊!月夜欲言又止的表白、那个趔趄……直接表白时像小狼狗一样有点惊慌又忍不住大胆直视的眼神……都太美好了!啊,原来他的演技已经到了可以一帧一帧细品的程度,本来还有点担心封神会让他的银幕形象单一化、同质化,以为他只擅长武戏,结果文戏同样动人,姬发是姬发,巴太是巴太,两个角色边界分明,完全没有重叠的影子啊。骑得了马,弹得了吉他,上马是天神,下马变小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都可以驾驭自如了!果然还是女导演懂得让所有女孩心动的男生是什么样!而且他疆味普通话的口音竟然也惟妙惟肖。即使拿掉爱情线,他对父亲的隐忍,对兄弟和朋友的感情,对驯马的热爱也完全能撑起人物。希望他的团队能小火慢烹,不要一下子把他熬干了!
马伊琍好出彩啊,一个飒爽通透的中年女性,对一切事物都那么豁达明朗,有着极为热烈泼辣的生命力,实在是全剧高光。同样的还有托肯,活泼直爽又可爱!她们两个是我剧中最喜欢的女性角色。
蒋奇明的广东仔,整个人都像换了一张皮有没有!完全预料不到他下一步会干出什么,他真是天生的演员。
李文秀弱一些,感觉演员是在扮演自己想象中的文青。而且这个人设本身就不太讨喜,前面笨拙生硬得有些刻意了。周依然的演技在一众小花里算是出色的,怪只怪这部剧里同时出现了“中戏骨”马伊琍,还有两个天选之子,高下立现,一下子就比下去了。
配乐也值得单独夸一段,骑马时激越昂扬,情感涌动时细腻动人,游牧生活时温馨自然,情境太贴合了,感谢友邻@DP Elvis的及时分享:沙依拉西·加尔木哈买提的单曲《人间天堂 JER UYUK (Paradise on Earth)》:http://163cn.tv/q2y9WyM(来自@网易云音乐)
穿插其间的一些幽默桥段也都很生动,没有尴尬硬笑。最重要的、托起这一切的就是生活的厚重底色:开小卖部谋生、转场、舞会、古尔邦节……亲情友情都兼顾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立体可信的,几个主角都是由细节丰满的群像托起来的。其实拍边疆和少数民族很不容易,稍有不慎就踩到红线,创作团队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把握精髓,视角平等尊重而不是猎奇,真的用心了!
最后于适和踏雪的那个场景,让我想到了席慕蓉的《白鸟之歌》,感觉把白鸟换成踏雪也好贴切啊。
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
我就是 那一只
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
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
射入我早已碎裂的胸怀
你若是这世间唯一
唯一能伤我的射手
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
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
就好像是最后的一朵云彩
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
总觉得这部剧像一枝从八十年代穿越而来的白羽箭,携着一股自然清新的风,正正射中我的心,纯粹真诚、细腻温情,太爱了,希望有机会看到更多女导演的作品!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