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欧伦·穆弗曼
主演: Steve Buscemi / Sigourney Weaver / Robin Wright / Woody Harrelson / Ben Foster
类型: 动作, 犯罪, 剧情, 惊悚
地区: 美国
片长: 107分钟
上映: 2011-01-27(美国) [堡垒]是一部容易被误解的电影,如果抱着再看一次[天生杀人狂]中的伍迪·安德森的想法,那么注定要失望。这并不是一部快节奏的爆米花快餐电影,而是一部披着犯罪外衣的文艺闷片。
扮作流浪汉的本·福斯特难以辨认,史蒂夫·布西密只是一晃而过几个镜头,西格尼·韦弗只出现在寥寥几个场景。几大戏骨全都成为绿叶,而伍迪·安德森饰演亦 正亦邪的警察布朗却出现在每一个场景中,编导的意图十分明显,这就是一场独角戏,就是要塑造一个完完整整的人物形象。当然这些设定也并不仅仅是为了突出布 朗的性格特点,这些角色更有隐晦的悬念设定。影片到最后都没有捅破到底是谁拍了那卷让他生活陷入更深的泥沼的录像带,他笃信是高层为了转移对警局丑闻的注 意力而陷害了他,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事实上每一个角色都有陷害他的可能与动机,甚至他的情人,他的女儿都有可能。然而最有可能的却是海报上伍迪·哈德森 墨镜的反光中那个毫不起眼的人,这便是影片一开始就被布朗冷嘲热讽的女实习警察,她目睹了布朗的严刑逼供,也清楚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在影片中当他的暴行被 新闻媒体曝光之后,还给了这个角色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特写。
影片分寸与节奏掌握得十分到位,人物的性格与内心挣扎循序渐进一一展示,布朗一开场对女实习警察冷嘲热讽暴露出强烈的沙文主义倾向,一进办公 室便严刑逼供,暴躁脾性尽显。回到家里,带着攻击性的语言,让人以为他随时都会爆发,可却始终没有,语调还一直十分温柔。最有趣的是这个破碎家庭的组成, 布朗与先后离婚的两个妻子住在同一屋檐下,而这两个妻子是亲生姐妹,导致天真的小女儿总是担心遗传基因问题,而大女儿是同性恋。
渐渐我们发现脱下警服后的布朗是无害的,他不会对任何他眼中的好人动粗,对女人更是温柔。第一场床戏第一个大特便是布朗在舔一个黑人姑娘的脚丫,他总是试 图让女人快乐,和每一个女人上床前都会温柔地询问:“我今晚能和你一起睡么?”布朗确实是典型的种族主义者、偏执狂、大男子主义者、花花公子、沙文主义 者,而且厌恶同性恋、厌恶人类、甚至厌恶他自己。可他却打心底地认为自己是个好警察,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好人,以至于当他的两个女儿反问他:“那我们 呢?”,那一脸茫然失措的表情让人心生怜悯。
在现实世界中,人并非只有脸谱化的好人与恶人,正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多面体中,这条界线十分模糊。早在编写[我不在那儿]时导演就带着同样的世界观来讲故 事,一个鲍勃·迪伦需要六个不同的演员来表现其多个面的性格特点。因此[堡垒]是站在一定高度上的一个全息投影,这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生活本身。就像最 后那不圆满的结局,布朗带出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在生活泥沼中越陷越深,甚至被赶出了那个他一心想要维系的早已破碎的家,站在窗外黑暗处安静地看着家人在 昏黄的灯光下吃饭,再踽踽离开,只有形单影只的沮丧背影。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无论你是否得到了救赎,总在自顾自地继续。
不仅是这一点,整部片的摄影更值得称赞。多样的镜头运动,打光与构图也用心良苦,昏黄的暖色调更是把人带回了1999年的洛杉矶。
靠着零散的片段,独角戏加上主人公与不同人物的接触,组织起剧情,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形象立体且内心复杂的警察角色,他是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上逐渐落魄、 沉陷,遭人不齿。表演是最大的亮点,不光是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特有的银幕魅力,还有一众知名演员不计角色大小的正常发挥。
主线是关于一个警察自己形象危机导致各方面的压力,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处理,却无法全身而退。虽然仅仅围绕一个人所及之力,但还是多少揭露了 司法、执法、媒体、公众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其中放不到台面的隐情。只是影片在更深层次的面上其实还有更多可发挥的,总体还是显得不痛不痒。
主演: Steve Buscemi / Sigourney Weaver / Robin Wright / Woody Harrelson / Ben Foster
类型: 动作, 犯罪, 剧情, 惊悚
地区: 美国
片长: 107分钟
上映: 2011-01-27(美国) [堡垒]是一部容易被误解的电影,如果抱着再看一次[天生杀人狂]中的伍迪·安德森的想法,那么注定要失望。这并不是一部快节奏的爆米花快餐电影,而是一部披着犯罪外衣的文艺闷片。
扮作流浪汉的本·福斯特难以辨认,史蒂夫·布西密只是一晃而过几个镜头,西格尼·韦弗只出现在寥寥几个场景。几大戏骨全都成为绿叶,而伍迪·安德森饰演亦 正亦邪的警察布朗却出现在每一个场景中,编导的意图十分明显,这就是一场独角戏,就是要塑造一个完完整整的人物形象。当然这些设定也并不仅仅是为了突出布 朗的性格特点,这些角色更有隐晦的悬念设定。影片到最后都没有捅破到底是谁拍了那卷让他生活陷入更深的泥沼的录像带,他笃信是高层为了转移对警局丑闻的注 意力而陷害了他,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事实上每一个角色都有陷害他的可能与动机,甚至他的情人,他的女儿都有可能。然而最有可能的却是海报上伍迪·哈德森 墨镜的反光中那个毫不起眼的人,这便是影片一开始就被布朗冷嘲热讽的女实习警察,她目睹了布朗的严刑逼供,也清楚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在影片中当他的暴行被 新闻媒体曝光之后,还给了这个角色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特写。
影片分寸与节奏掌握得十分到位,人物的性格与内心挣扎循序渐进一一展示,布朗一开场对女实习警察冷嘲热讽暴露出强烈的沙文主义倾向,一进办公 室便严刑逼供,暴躁脾性尽显。回到家里,带着攻击性的语言,让人以为他随时都会爆发,可却始终没有,语调还一直十分温柔。最有趣的是这个破碎家庭的组成, 布朗与先后离婚的两个妻子住在同一屋檐下,而这两个妻子是亲生姐妹,导致天真的小女儿总是担心遗传基因问题,而大女儿是同性恋。
渐渐我们发现脱下警服后的布朗是无害的,他不会对任何他眼中的好人动粗,对女人更是温柔。第一场床戏第一个大特便是布朗在舔一个黑人姑娘的脚丫,他总是试 图让女人快乐,和每一个女人上床前都会温柔地询问:“我今晚能和你一起睡么?”布朗确实是典型的种族主义者、偏执狂、大男子主义者、花花公子、沙文主义 者,而且厌恶同性恋、厌恶人类、甚至厌恶他自己。可他却打心底地认为自己是个好警察,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好人,以至于当他的两个女儿反问他:“那我们 呢?”,那一脸茫然失措的表情让人心生怜悯。
在现实世界中,人并非只有脸谱化的好人与恶人,正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多面体中,这条界线十分模糊。早在编写[我不在那儿]时导演就带着同样的世界观来讲故 事,一个鲍勃·迪伦需要六个不同的演员来表现其多个面的性格特点。因此[堡垒]是站在一定高度上的一个全息投影,这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生活本身。就像最 后那不圆满的结局,布朗带出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在生活泥沼中越陷越深,甚至被赶出了那个他一心想要维系的早已破碎的家,站在窗外黑暗处安静地看着家人在 昏黄的灯光下吃饭,再踽踽离开,只有形单影只的沮丧背影。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无论你是否得到了救赎,总在自顾自地继续。
不仅是这一点,整部片的摄影更值得称赞。多样的镜头运动,打光与构图也用心良苦,昏黄的暖色调更是把人带回了1999年的洛杉矶。
靠着零散的片段,独角戏加上主人公与不同人物的接触,组织起剧情,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形象立体且内心复杂的警察角色,他是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上逐渐落魄、 沉陷,遭人不齿。表演是最大的亮点,不光是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特有的银幕魅力,还有一众知名演员不计角色大小的正常发挥。
主线是关于一个警察自己形象危机导致各方面的压力,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处理,却无法全身而退。虽然仅仅围绕一个人所及之力,但还是多少揭露了 司法、执法、媒体、公众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其中放不到台面的隐情。只是影片在更深层次的面上其实还有更多可发挥的,总体还是显得不痛不痒。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