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邱瓈宽
主演: 郭采洁 / 杨祐宁 / 猪哥亮 / 王彩桦 / 康康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3-02-01(台湾)
片长: 98分钟
又名: 大尾流氓 / David Loman
IMDb链接: tt2771932
主演: 郭采洁 / 杨祐宁 / 猪哥亮 / 王彩桦 / 康康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3-02-01(台湾)
片长: 98分钟
又名: 大尾流氓 / David Loman
IMDb链接: tt2771932
文/沐梵
早年未见邱瓈宽庐山真面目时,心中暗想能把那英这种东北泼娘儿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定是个灭绝师太式的女流氓。后来见照片,不禁翻白眼,她怎能比洪晃更胖、更敢讲、更流氓。《康熙来了》里一句“我们花那么多钱吃那么好吃成这么胖干嘛要减肥”让多少胖纸的减肥大计功亏一篑。
作为演艺圈的大姐大、重量级人物,宽姐首执导筒就霸气侧漏,台词、镜头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鲈鳗(流氓)味。大陆的喜剧片时常给人一种“作”的感觉,但女流氓的的黑社会喜剧却让人耳目一新,台语国语英语的谐音笑料百出,满嘴市井粗口和三俗烂梗够接地气。
键人(“笔者”的升级版)不是闽南人,没有全家围坐看猪哥亮歌厅秀的童年经历,但看多了综艺节目,也约莫了解猪哥亮对台湾综艺界意味着什么,也明白其讲话风格就是三句话不离情色,十个字就搞谐音。谐音梗几乎已成猪哥亮的一大标签,开头朱大德人生转折点的“冰的啦(翻桌啦)”,小贺人生骨折点的“集八点(鸡八点)”,还有那些柠檬红茶、梅子绿茶、艋舺一条龙、月经来、咽血咽尿咽大便等等,荤素不忌,老少咸宜,熟悉猪哥亮做秀风格的人都能引起情感共鸣。而他那几十年雷打不动的马桶盖发型,俨然已成一块招牌。片子里他饰演的黑社会衰老大气急败坏又不失可爱,风头完胜恩爱的杨郭情侣档。前年《鸡排英雄》拿下1.4亿票房,今年贺岁档鲈鳗更是斩获4.3亿,预计今年台湾本土难有出其右者。贺岁档,大陆有葛优,宝岛有猪哥亮。
90年代台湾农业社会逐步转变成商业社会,许多市井小民迫于生计来到都市流浪。这时的台湾,票选出了首位总统,催生了股指,黑道地盘越抢越凶,“歪头龙在艋舺打死淡水菜脯,纵贯线老大在回家路上座车被拦下,连开36枪”……人生变幻莫测,快乐的乡村摄影师阴差阳错成了黑道跟班,又阳错阴差当上了黑道老大,痞子当流氓,没有文化偏又想走国际路线,取个英文名David Loman(大尾流氓),一和谐成了“大尾鲈鳗”。良民到黑道的滑稽蜕变、风水师想变身大佬、弱书生变特工队长、黑道走企业化国际化之路、小流氓烙英文、update facebook让弟兄们follow,种种笑料,展现的皆是台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虽然丑态百出,但希望永存。
故事在节奏把握上除了极尽搞笑之能事,更是留下了诸多台湾本土文化的烙印,键人虽听不大懂闽南语,但好歹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许多习俗倍感亲切。片中的“掷筊”(又名“跋杯”),就是台式的问卜习俗,凸面为阴,平面为阳,以“无筊”和“圣筊”两种结果来探测神明之意。片中老贺开风水算命馆、九娘妈相命,可见台湾本土人士尤其是台南地区对神棍与神明仍然很敬畏,现今台湾仍有不少庙宇春节都举办掷筊大赛。后面的祭祖、孝女哭葬、封钉等习俗,是外地人了解台湾文化的亲切窗口,亦是本土青年寻根返璞的一道桥梁。
从演员阵容来看,这是部综艺气质很明显的电影,镜头晃几下就是台湾八点档的熟面孔,还有那些综艺咖,康康、王彩桦、黄立成、舞棍阿伯,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后期综艺节目看多了的依旧不会觉得本片难理解。而猪肉西分肉的场景,隐约有凌凌漆蛰伏市井的感觉,猪肉西恰被设定为李登辉的保镖。而那功夫集训的天台,又有种《功夫》猪笼寨的味道。怀旧与恶搞,从来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那个很爱烙英文的跟班手机铃声是猪哥亮(谢新达)的女儿谢金燕的歌曲,戏里他和女儿小芹情感不睦,戏外四次婚姻的他和谢金燕亦是久生隔阂,难怪他忍不住念叨“拜托不要再用这首音乐啦,你如果再用这首音乐我听到我会伤心你知道吗”。福伯被大尾流氓惩罚去《康熙来了》大跳风骚的恰恰舞,终成一代舞神“舞棍阿伯”……现实与戏剧相互呼应,真让人感叹生活乃戏剧之源。
理解为“什么”带点不耐烦的意味的词,这个外国人看了肯定狂懵啊。
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男主穿着棒球服嘛双节棍自己一个人在运动,台湾很多都这样吗?这可能是很细节的东西了,但是我很触动。因为我也经常穿上运动服自己一个人在晚上慢跑。再来喜欢的是,他们在天台努力练功,最后出来功夫都很厉害,有种闭门修脸最后武功盖世,虽然还没那么厉害那种感觉。
整个剧情很搞笑,闽南话用的很有创意啊。然后很喜欢采洁,她可以霸道,也可以演多情,她那身黑色装备太酷了。我喜欢。要是功夫了得一点那就是杀女了。
已经很长时间了,突然想到才来评论,可能已经没那么融入主题了。但还是写了下来。
点一下题,嗯,文化总是有差异。
这部片子当然主打猪哥亮,了解猪哥亮的人自然不用说了,大陆可能比较多不知道这边我稍微提一下。
70、80、90年代台湾秀场鼎盛的时期,文化因素,秀场是个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所以它的表演形式还有内容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当时秀场流行着一句话“南猪(猪哥亮)、北张(张菲)、中邢峰;高凌风草上飞,倪敏然总管”猪哥亮主打的是台湾南部区域,南部这边草根性比较重,并不像北部是政治中心,所以猪哥亮这种草根性十足,对于古老的俚语又比较了解经常拿这些来骂人(这在主持人中是少用的)这也成为他的特色。当然也成为限制他发展的一个大因素。(ps:其实我觉得仅仅在南部发展这是不对的,我曾经看过一个采访高凌风说猪哥亮当时刚要来台北发展的时候在迪斯角,当时那些讲国语的是很看不起他的,后来一场表演完了之后老板(四川人)就说“这个猪哥亮太厉害了,太好笑了”,高问他听得懂吗?老板说“听不懂,就觉得好搞笑。”以前我舍友很多听不懂闽南语的看猪哥亮的也觉得很搞笑)。
其实我觉得猪哥亮会红,主要跟他的现场反应能力很重要,从他早期的视频可以看出,一句话他能马上想出来梗。当然他的主持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能看到他在跑路10多年后出来还能够转战电视圈,还能在综艺届称王称霸,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其实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这部电影,可以说就是根据猪哥亮以前的秀场风格量身打造的,在这里他可以大肆讲他的黄色笑话,清高的人可能会说“唉呀,怎么这么低俗”但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台湾因为娱乐业的发展比我们大陆这边早,也发展得比我们这边好,台湾的艺人更懂得说赚了观众钱能放下身段博观众一笑,这部电影我们不要说艺术成就什么多高的,就当做工作一天之后放松一下吧。至于外省的笑不出来,我刚说了我舍友听不懂的看了都觉得很好笑。
至于情节什么的,我觉得光听到猪哥亮这个名字情节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ps:猪哥亮真的老了。)
本来不想写的。。。短评写不。。。第一次写写的比较烂。。。。
其實看這部片有90%的關注點放在豬哥身上
因為老實說這部片子連貫性和一些細節處理得真沒有很好
但是寬姐第一次拍電影 卡司如此強大(你應該知道爲什麽) 其他的自然會削減一些
我是完全沒有看過預告片就去看了
拜託 豬哥亮演的 不看嗎 開玩笑
小時候就被他色色的言語震盪了整個純真的童年
大概十幾年前的我 心目中他是個很有個性(髮型)的色老頭吧
然後郭采潔 好啦 是我目前的愛
看到劇中一幕她哭的戲碼 就和《愛》裏面她哭著說自己的不是那一段一樣 看著她哭 我就哭了
另一個主演楊佑寧 由於只知道他們的關係(不要問我是誰)但從來沒看過他演的戲(長大了真的對台灣現在的偶像劇很不感興趣了) 但在裏面還是蠻好笑的 有一種在用偶像劇的氣勢去演電影的感覺
接著三朵花 康康 還有舞棍阿伯 英文老師(真的忘記他叫什麽名字 不是已經不紅了嗎 哈哈哈) 黃立X(好 我承認我記性很差 這兩人的名字很難記也 記得是大哥就好啦) 還有演豬哥亮身邊幾個親信的人物 都是經常在八點檔可以看到的(如果你沒看過八點檔 那真的不眼熟)
不想透露劇情 安怎 老娘就是不透露 不然冰的啊(不要激動好嘛)
這篇劇透來自一名從小受豬哥亮歌廳秀(而且小時候沒離開過台灣電視節目)耳濡目染導致長大以後走路很斜(諧)內心是個搞笑派卻又想裝淑女的閩南地區人士
我愛台灣 愛豬哥亮 愛臺文化 還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台灣的美好 簡直就是主動被吸引
然後老娘現在就在台灣寫的這篇內心戲 那些總是抨擊台灣罵台灣的心裡扭曲的鄉民 真的很討厭你們(不過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在你們身上 人各有志)
最後小貼士:這部戲用來笑就好了啦 笑不出來代表...你聽不懂嘛 哎呀 廢話那麼多
怎么说咧 再看到猪哥亮超兴奋的啦 童年的记忆诶
闽南语谐音的笑点蛮多 可能因为虽然会用闽南语交流 但是不太开谐音的笑话 所以整部电影的笑点基本上都有笑出来啦
男主感觉不太会演戏哦 杀父大仇的心理转变也蛮奇怪 郭采洁挺漂亮 哈
故事毫无新意 但是我不是冲着剧情来的 台腔和漳州腔蛮像的啦 难怪说当年郑成功带去的大部分是漳州人 闽南语电影雄起!~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