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为虾米呀
最近一部纯正的港片在影迷圈火了起来,它又给那些唱衰香港电影的人一记温柔的耳光。如今我们应该要适应香港电影的这种间歇性“抽疯”,这座巨型电影制造工厂虽然有些老旧,虽然已经在内地成立了“分厂”进行代加工业务,但它的精气神还不会消失,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正在靠自己的信念和执著,艰难而缓慢的重建这座电影之都。
美国94年的超低成本黑白片《疯狂的店员》被许多影迷追捧,奉为经典,而大陆09年拍摄的《夜店》则是《疯狂的石头》余温未散的产物,勉强及格,他们都是以便利店作为故事发生地。那么这次同样将便利店作为主战场的《老笠》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
与之前让人忆起港片往日荣光的《打擂台》、《僵尸》等作品不同,《老笠》并没有走一条怀旧复古之路,而是向“鬼马”前辈彭浩翔靠拢,在传统的功夫、僵尸、警匪题材外另辟蹊径,杂糅了各色剧情元素,整个故事天马行空,放浪不羁,极为丰富的人物组合(商业大亨、性感女医生、失败的士多店个体户、便利店老板、废青、警察外加一个Gay)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大胆而亮眼的CULT之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和2014年陈果导演的那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更加接近。《老笠》由导演火火自己创作的话剧改编,因此在观影中我们会感受到一些话剧的影子。
血浆、大波妹与粗口
说起基本的CULT元素,首先就得有“爆点”,在《老笠》里,从影片一开始便进入了“爆浆”模式,废青曾国祥没有一丝丝防备的被直接糊一身新鲜出炉的血。昆汀式的爆头当然也不会少,警察间的枪战,枪枪入魂,干脆利落,子弹从头部穿过时附带的血浆,和观影者的心一样滚烫,充满热情。士多店小老板说“爆口”就“爆口”,决不拖泥带水,然后给你几秒面部特写,口腔被轰开后,里面还冒着热气腾腾的烟子呢;黑警姜皓文出场便处于“内爆(憋屎)”状态,片中两次畅快的拉屎,在听觉和视觉上给予我们CULT片特有的冲击;从便利店老板林雪脖子上终于(咦?为什么我这里要用“终于”)拔出的剪刀,他终于喷血而亡,实践了怪老头冯淬帆的“开香槟”理论;然后让人看着都疼的马志威被“爆蛋”;哦,大亨郭伟亮和“叶子楣二世”崔碧珈的“口爆”肯定也算啦……最后,整个便利店内总是充斥着那句魔性的台词:“要不要加五元换一包爆炸糖呀”。
光有血浆的片子还不能称之为CLUT,还得有点“颜色”,崔碧珈在片中就充当“情色”元素,除了那对大波,本片并没有特别照顾广大男性同胞的感受,这方面的设置并不太多:口爆、捆绑、艳舞和2处心不在焉的情趣画面。而粗口比起昆汀,甚至彭浩翔来说那就更加的稀少,便利店老板林雪偶尔喷两句,剩下的都是日常和谐用语,那些在CULT片里常见的关于人体器官的口头禅这里相当少。反倒是剧中的人物时常说几句英文,显得优雅礼貌……仔细想想,在一部血浆横飞的电影里,用英文礼貌的问答,好像本身也挺CULT的…..
你得会玩
之前说的一些元素是构成CULT片的基础,但真正让一部影片被标记上这个标签的还是故事的形式——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模式,没有套路……在CULT片里,传统的类型电影形式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可以随意切换,喜剧/悬疑/惊悚/爱情/警匪,甚至是鬼片都可以信手拈来,组合嫁接。昆汀的那部《杀出个黎明》,以及西蒙佩吉主演的《僵尸肖恩》这种不严肃的打僵尸电影都开了一个“好”头。换句话说,忘记那些条条框框,你得会折腾!
在《老笠》中,谁是主角?你很难说清楚,因为随着电影的推进,主要角色会根据自身地位的改变而进行变幻。电影以曾国祥作为开端和结尾,理所当然以他所代表的废青形象作为主题或者内涵上的主角,但实际剧情里,根据手枪这一重要道具的归属,林雪、冯淬帆、姜皓文都曾一度掌控局面,成为那一阶段的“临时主角”,但很快导演又打破这种控制关系,重新洗牌。甚至看似最弱的角色,也可以忽然爆发,瞬间干掉“临时主角”……
黑色幽默、无厘头与致敬
纯真的小男孩站在一堆血淋淋的尸体旁边,和店员换心爱的玩偶娃娃;前一秒还杀得头破血流,要致对方与死地的一群人忽然切换到和平模式,曾国祥、姜皓文、冯淬帆、林雪四人围在桌边谈论香烟,谈论人生;大家围在士多店老板的尸体旁做实验,拿着利器在尸体上插来插去;各种躺枪的大亨郭伟亮,这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可不少见。导演火火甚至直接在影片中让警察姜皓文演了一遍《无间道》里经典的天台戏,然后对着镜中的自己来了一枪,这很难让你不联想到杜琪峰《暗花》和《神探》里的桥段。
会说话的色彩
本片中除了结尾的电影类型切换赢得喝彩外,在整体画面色彩的呈现上有一番心思,甚至用画面颜色来交待故事的发展。最初曾国祥点烟刹那画面呈现黑白,随后恢复,你以为屏幕出了点问题;后来,冯淬帆这个老戏骨潇洒的滑开打火机,点燃香烟,浅吸一口,随后吐烟,这一连贯的过程中导演呈现出了明显的色调变化,画面从彩色渐到黑白再到彩色,然后在吐完第一口烟时颜色达到最浓。我想这将会是本部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画面,在日后我们谈论《老笠》时,你很难不提起这次兼顾了画面美感和艺术表达技巧的色彩变幻。
豆瓣上从最初的6.7分现在已经缓缓上升到7.2分(截止6月17日),《老笠》的热度继续在圈子里发酵,因为人们对于优秀港片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它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港片的无限可能,这座曾经以电影闻名的国际都市,即使没有再次苏醒,但它在沉静中的力量和创造性依然值得尊敬。我们在习惯了内地与香港的各类合拍大片后,你愿不愿意花五元钱换一袋充满惊喜的爆炸糖呢?
最近一部纯正的港片在影迷圈火了起来,它又给那些唱衰香港电影的人一记温柔的耳光。如今我们应该要适应香港电影的这种间歇性“抽疯”,这座巨型电影制造工厂虽然有些老旧,虽然已经在内地成立了“分厂”进行代加工业务,但它的精气神还不会消失,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正在靠自己的信念和执著,艰难而缓慢的重建这座电影之都。
美国94年的超低成本黑白片《疯狂的店员》被许多影迷追捧,奉为经典,而大陆09年拍摄的《夜店》则是《疯狂的石头》余温未散的产物,勉强及格,他们都是以便利店作为故事发生地。那么这次同样将便利店作为主战场的《老笠》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
与之前让人忆起港片往日荣光的《打擂台》、《僵尸》等作品不同,《老笠》并没有走一条怀旧复古之路,而是向“鬼马”前辈彭浩翔靠拢,在传统的功夫、僵尸、警匪题材外另辟蹊径,杂糅了各色剧情元素,整个故事天马行空,放浪不羁,极为丰富的人物组合(商业大亨、性感女医生、失败的士多店个体户、便利店老板、废青、警察外加一个Gay)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大胆而亮眼的CULT之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和2014年陈果导演的那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更加接近。《老笠》由导演火火自己创作的话剧改编,因此在观影中我们会感受到一些话剧的影子。
血浆、大波妹与粗口
说起基本的CULT元素,首先就得有“爆点”,在《老笠》里,从影片一开始便进入了“爆浆”模式,废青曾国祥没有一丝丝防备的被直接糊一身新鲜出炉的血。昆汀式的爆头当然也不会少,警察间的枪战,枪枪入魂,干脆利落,子弹从头部穿过时附带的血浆,和观影者的心一样滚烫,充满热情。士多店小老板说“爆口”就“爆口”,决不拖泥带水,然后给你几秒面部特写,口腔被轰开后,里面还冒着热气腾腾的烟子呢;黑警姜皓文出场便处于“内爆(憋屎)”状态,片中两次畅快的拉屎,在听觉和视觉上给予我们CULT片特有的冲击;从便利店老板林雪脖子上终于(咦?为什么我这里要用“终于”)拔出的剪刀,他终于喷血而亡,实践了怪老头冯淬帆的“开香槟”理论;然后让人看着都疼的马志威被“爆蛋”;哦,大亨郭伟亮和“叶子楣二世”崔碧珈的“口爆”肯定也算啦……最后,整个便利店内总是充斥着那句魔性的台词:“要不要加五元换一包爆炸糖呀”。
光有血浆的片子还不能称之为CLUT,还得有点“颜色”,崔碧珈在片中就充当“情色”元素,除了那对大波,本片并没有特别照顾广大男性同胞的感受,这方面的设置并不太多:口爆、捆绑、艳舞和2处心不在焉的情趣画面。而粗口比起昆汀,甚至彭浩翔来说那就更加的稀少,便利店老板林雪偶尔喷两句,剩下的都是日常和谐用语,那些在CULT片里常见的关于人体器官的口头禅这里相当少。反倒是剧中的人物时常说几句英文,显得优雅礼貌……仔细想想,在一部血浆横飞的电影里,用英文礼貌的问答,好像本身也挺CULT的…..
你得会玩
之前说的一些元素是构成CULT片的基础,但真正让一部影片被标记上这个标签的还是故事的形式——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模式,没有套路……在CULT片里,传统的类型电影形式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可以随意切换,喜剧/悬疑/惊悚/爱情/警匪,甚至是鬼片都可以信手拈来,组合嫁接。昆汀的那部《杀出个黎明》,以及西蒙佩吉主演的《僵尸肖恩》这种不严肃的打僵尸电影都开了一个“好”头。换句话说,忘记那些条条框框,你得会折腾!
在《老笠》中,谁是主角?你很难说清楚,因为随着电影的推进,主要角色会根据自身地位的改变而进行变幻。电影以曾国祥作为开端和结尾,理所当然以他所代表的废青形象作为主题或者内涵上的主角,但实际剧情里,根据手枪这一重要道具的归属,林雪、冯淬帆、姜皓文都曾一度掌控局面,成为那一阶段的“临时主角”,但很快导演又打破这种控制关系,重新洗牌。甚至看似最弱的角色,也可以忽然爆发,瞬间干掉“临时主角”……
黑色幽默、无厘头与致敬
纯真的小男孩站在一堆血淋淋的尸体旁边,和店员换心爱的玩偶娃娃;前一秒还杀得头破血流,要致对方与死地的一群人忽然切换到和平模式,曾国祥、姜皓文、冯淬帆、林雪四人围在桌边谈论香烟,谈论人生;大家围在士多店老板的尸体旁做实验,拿着利器在尸体上插来插去;各种躺枪的大亨郭伟亮,这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可不少见。导演火火甚至直接在影片中让警察姜皓文演了一遍《无间道》里经典的天台戏,然后对着镜中的自己来了一枪,这很难让你不联想到杜琪峰《暗花》和《神探》里的桥段。
会说话的色彩
本片中除了结尾的电影类型切换赢得喝彩外,在整体画面色彩的呈现上有一番心思,甚至用画面颜色来交待故事的发展。最初曾国祥点烟刹那画面呈现黑白,随后恢复,你以为屏幕出了点问题;后来,冯淬帆这个老戏骨潇洒的滑开打火机,点燃香烟,浅吸一口,随后吐烟,这一连贯的过程中导演呈现出了明显的色调变化,画面从彩色渐到黑白再到彩色,然后在吐完第一口烟时颜色达到最浓。我想这将会是本部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画面,在日后我们谈论《老笠》时,你很难不提起这次兼顾了画面美感和艺术表达技巧的色彩变幻。
豆瓣上从最初的6.7分现在已经缓缓上升到7.2分(截止6月17日),《老笠》的热度继续在圈子里发酵,因为人们对于优秀港片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它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港片的无限可能,这座曾经以电影闻名的国际都市,即使没有再次苏醒,但它在沉静中的力量和创造性依然值得尊敬。我们在习惯了内地与香港的各类合拍大片后,你愿不愿意花五元钱换一袋充满惊喜的爆炸糖呢?
那些没有在大陆上映的电影之《老笠》,非类型片荒诞风格告别戏谑闹剧
老笠,在香港来说是打劫的意思,这是一个发生在一家大型便利店连环打劫杀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背景和场景设置有些熟悉,不过结尾相当出人意表。主人公名叫刘建平,废青一名。何为“废青”,简单地可以直接地理解为最底层的屌丝。
暴力的循环轮回
在这个便利店里面,每一次当观众以为坏人已经被打倒,人质将会得到释放获得新生。第一回,魔警枪杀了自己所有的同僚之后,开始挟持所有人作为人质,在这个阶段中,黑帮大亨死去,士多店小商贩吞枪自杀。
第二回,女孩美图将魔警制服,所有人的挟持危机得到解除。就在这个时候,便利店老板枪杀了自己的受伤妻子,他拿起警枪接替了魔警的位置。老板用计算器计算,向每个人收钱,作为铺面的经济损失赔偿。老板将美图的未婚夫引来,竟然揭穿其为同性恋的秘密。美图意气之下开枪打伤了未婚夫的重要部位。正当老板引导未婚夫枪击美图和刘建平之时,老嘢拔开了他颈部大动脉上的剪刀,血液喷张倒地而亡。
第三回,老嘢首先击毙了美图的未婚夫,他站起来,影片画风特变并伴随背景音乐。老嘢把接下来的两颗子弹给了两位女士——美女医生和美图。既消灭了火辣身材的外在美丽,也毁灭了为同伴挡枪的内心善良。最后,刘建平挑衅老嘢向剩下的那个炸弹开枪,就这样所有人全部死亡。
老嘢的社会理论
老嘢说,社会跟娱乐圈一样,一线的红星,过了几十年仍然是一线。三四线的跑龙套则永无出头之日。他举了刘德华的例子,刘建平无法反驳。片中那个换玩具的小朋友叫刘建平做叔叔,当刘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大家都叫刘德华为华仔。今年刘32岁,华仔仍然是大家的华仔,而刘就变成了小朋友口中的“叔叔”。
老嘢是最后一名持枪者,杀了5个人,也是数量最多的一个。他出手开枪很迅速很决绝,既不玩变态的游戏,也不听动人的说辞。他甚至不给机会你思考遗言的造句,就这样轻松地结束你的生命。因为他对社会感到绝望,因为在他的世界里,这个社会没有给过他任何一次新生的机会。他认为烟斗是用来享受的,所以他从来不点,因为他在受罪不在享受;他认为女医生虽然性感无比,但是自己年老体弱无法消受,所以一枪了结这肉体。老嘢蔑视刘建平,认为刘虽然逞得一晚英雄,就算能见到明天的太阳也依然是废柴一条。对就是废柴,老嘢是这么称呼那位台型十足的坐馆大亨,不过当知悉别人的身份时,老嘢的手发抖了。他的末世社会理论让他的内心得到平静,可以将自己潦倒的一生都归结到社会。
废青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名废青,刘建平在影片开头就提到只要不惹到我,不影响到我就可以了。只要还能苟且偷生,他就可以不上进、不争取、不抵抗。他就可以继续在拥挤的笼中继续吃面。然而这些价值观并不影响他在关键时候,成功拆了第一个炸弹,拯救了所有人的生命;砸烂玻璃展示柜,将限量版公仔玩具换给稚嫩的小朋友;当美图遭到未婚夫欺骗和抛弃时,挺身而出告之“你还有我”!老嘢指责他,即便他今天做了一晚的英雄,明天走出这个大门,你刘建平又会跟平时变得一样。
废青这种懒惰的心态,很有可能就被老嘢说中,他不去对抗周遭的环境并不是一种伟大的隐忍,而是将自己做人的底线不断放低再放低,直至满足生命的最低要求。就像他能够忍受破败混乱的家庭生存环境,从没想过改变,却会为了一件高级名片衣服而爆粗。因为这是刘建平唯一的一件名牌,他实在是太微不足道、太可怜了,那件被血染红的名牌将这种最底层的现实和心态暴露在他的面前。他无法回避,内心无法平静,唯有爆粗来获得片刻的宣泄出口。
影片最后令人意外,也是出彩的地方,以上提到的种种剧情并不是发生在一群活人之间,他们的死因延续了便利店故事闪回的剧情。但是制造这一场混乱抢战的原因是要找一个人来上身。结果,每个已故之人都嫌弃刘建平的躯体,刘深深体会到了这种来自天地人三界的厌恶。在这种情况下,刘建平终于顿悟了,想给自己再一次的机会,他举手,询问可以要回那具躯体,大家都乐意地让给他。于是,他从爆炸废墟中醒来。刘建平经历了一次这么彻底的“没人要”,他过往的无所谓和苟活价值观都被逼烧成灰烬。全剧终。
微信号:wordshowu
日期:2016年6月12日
许多年了,香港电影弥漫着一股挥之不散的沉沉暮气。谁都不是那个谁了,曾经的天马行空与英雄血气皆垂垂老矣,只能怀旧,怀旧。眼看着当年的韩国徒弟一骑绝尘,自己却靠着满脸赔笑地往大陆送盒饭糊口。幸好大陆人嘴不刁,送盒饭也能送成暴发户。可是过不了多久大陆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香港的外卖和自家的快餐味道越来越一致,原来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指定了配方。没去过香港,却从港片中深刻体会到香港人活得很纠结。有时候我会想:我们的文化可能真的存在一个神秘的黑洞,它能把我们的一切智慧和创造性都吸纳进去,把我们变成一群无知无明的困兽。《老笠》无疑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最令人振奋的港片,把港人的困兽之境酣畅淋漓地呈现无疑。深深的颓丧、迷茫、绝望,深深的愤怒、呐喊、反抗。漫长而广袤的个体人生和众生相被急剧缩小,地理和政治上的香港都浓缩成深夜小小一家便利店。题材颇似《夜店》,内容和意义却超过《夜店》很多。我们不是香港人,我们体会不到香港人的绝望,我们的思维长期以来被一种奇怪的逻辑占据:人与人之间从来不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而一定是主从关系。我养你,你就一定要卑躬屈膝;你养我,我就一定要感恩戴德。人与人始终不能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以卑贱为荣并齐心合力把高贵拉下马,在比自己卑贱的人面前又盛气凌人。理解了这一点,或许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中”。这事改变不了什么,本质上就是绝望。《老笠》的结局是一次超现实主义的重生,却不是新生,唯一的改变是死加固了对生的信仰,尽管这个生仍旧是死前的生。如同过年,除夕对旧年期期艾艾,初一对新年喜笑颜开,浑然不觉新年就是旧年的反复。不管怎样,你只能活下去。
作为一部B级片,电影本身勉强够7分,加上感情分也就7.5不能更多了。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在这一派错乱跳脱之后那股近年香港电影久违的“劲”,浑然难掩。
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近来愈迫于政治、人才、票房等诸多原因而雄风不再,佳作渐少,但最大的症结莫过于曾经以小成本为主的主力电影类型濒危,而周边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产业在中大成本制作及类型拓展上越来越强势,在这个娱乐产业化、快速化的时代,香港电影已难以凭其特有的“港式风味”
争取受众,甚至保留受众也无能为力。由此形成桎梏,原来的小成本快速大量制作难以存活,要吃饭只能离开自家小厨房,拼厨凑宴,菜色口味,难以由己。
而本片,是道料实味足的家常菜,虽然猛火怪味入口略齁,让人想起金像禁片。港人港事一番谐谑,其他的,去他妈的吧。在大导明星纷纷慎言笃行,出于利益、审查、形象等考虑而不能通力重振本土电影的趋势下,香港需要这样这样‘’无从删改‘’的电影保存血脉,当然代价是有的:拔掉脖子上的剪刀杀死那条龙。
电影本身,有意思的一点是冯淬帆的那段说教,颇同于十年前《AV》里的詹瑞文,同样有曾国祥,电影里的“废青”十年后依然是“废青”,现实里曾已数次导演,港味正宗,究竟几何,再等十年吧。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在这一派错乱跳脱之后那股近年香港电影久违的“劲”,浑然难掩。
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近来愈迫于政治、人才、票房等诸多原因而雄风不再,佳作渐少,但最大的症结莫过于曾经以小成本为主的主力电影类型濒危,而周边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产业在中大成本制作及类型拓展上越来越强势,在这个娱乐产业化、快速化的时代,香港电影已难以凭其特有的“港式风味”
争取受众,甚至保留受众也无能为力。由此形成桎梏,原来的小成本快速大量制作难以存活,要吃饭只能离开自家小厨房,拼厨凑宴,菜色口味,难以由己。
而本片,是道料实味足的家常菜,虽然猛火怪味入口略齁,让人想起金像禁片。港人港事一番谐谑,其他的,去他妈的吧。在大导明星纷纷慎言笃行,出于利益、审查、形象等考虑而不能通力重振本土电影的趋势下,香港需要这样这样‘’无从删改‘’的电影保存血脉,当然代价是有的:拔掉脖子上的剪刀杀死那条龙。
电影本身,有意思的一点是冯淬帆的那段说教,颇同于十年前《AV》里的詹瑞文,同样有曾国祥,电影里的“废青”十年后依然是“废青”,现实里曾已数次导演,港味正宗,究竟几何,再等十年吧。
这是今年最佳港产片,堪比当年的杜sir。
这部电影的重点是:This city is f*cking stuck。
I hate being f*cking stuck,我要改变现状。对,就是怨气。
片中苍老冯淬帆的一句话点出了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
“你印象中最红最有代表性的明星是谁?没错,是刘华。你在你是小孩的时候称呼刘德华为华仔,到你已经是叔叔的时候仍然称呼华仔,华仔仍然是华仔,到今时今日仍然是电影里俊俏的主角,而你,已经有一个小孩变成了大人,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娱乐圈,在第一线的人几十年都是第一线,而在十三四线的临时演员什么时候才能上位?到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叔叔,但是你已经有小孩变成叔叔,不用多久你就变成我这样绝望的无助老人。”
这段话中的你不就正是香港人本身吗?“ I hate being f*cking stuck,我要改变现状。”不就正是他们的呐喊吗?
这部电影正正映射出当今香港社会被压抑太久的怨气需要发泄,却找不到出口,片中的桥段看似荒诞,但在现实占中何尝不是怨气发泄的最荒诞出口呢。今时今日的后果是怨自己还是怨别人,是香港人自己不争气还是怨大陆人的入侵。相信明智的人都会明白一切因都是自己种下的果,看事情要看深层次,总结矛盾要分主次。
以前的香港人要骂要恨想找人发泄其实很简单,骂英国人就行了,英国人是那时候的既得利益者,财团地产商银行政府官员全是英国人,找不到工作,娶不到老婆,赚不到钱,有什么不满尽管骂英国人。
可是现在已经不同了,英国人早在20年前甚至更早已经离开香港了,大财团地产商银行政府官员早就不是英国人了,中国人早在回归前就已经接管了香港的既得利益,当上了香港的幕后统治者,但是从接管既得利益的一刻,这些既得利益者或者说幕后统治者,这些既得利益者到今时今日仍然坐在既得利益的皇座上,下面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地被剥削、被奴役,永无出头之日,这就是香港年轻集体爆发的原因,这就是香港社会的现状,民主、政治,只是他们的借口。
香港现在的财富分配格局不正正是资本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吗?资本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引以为傲的资本,难道你想用强制手段去破坏它?这一切都是悖论。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占中、中港矛盾、港毒、普选,一切一切就变得简单,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自己本身。
这部电影的重点是:This city is f*cking stuck。
I hate being f*cking stuck,我要改变现状。对,就是怨气。
片中苍老冯淬帆的一句话点出了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
“你印象中最红最有代表性的明星是谁?没错,是刘华。你在你是小孩的时候称呼刘德华为华仔,到你已经是叔叔的时候仍然称呼华仔,华仔仍然是华仔,到今时今日仍然是电影里俊俏的主角,而你,已经有一个小孩变成了大人,这个社会就像一个娱乐圈,在第一线的人几十年都是第一线,而在十三四线的临时演员什么时候才能上位?到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叔叔,但是你已经有小孩变成叔叔,不用多久你就变成我这样绝望的无助老人。”
这段话中的你不就正是香港人本身吗?“ I hate being f*cking stuck,我要改变现状。”不就正是他们的呐喊吗?
这部电影正正映射出当今香港社会被压抑太久的怨气需要发泄,却找不到出口,片中的桥段看似荒诞,但在现实占中何尝不是怨气发泄的最荒诞出口呢。今时今日的后果是怨自己还是怨别人,是香港人自己不争气还是怨大陆人的入侵。相信明智的人都会明白一切因都是自己种下的果,看事情要看深层次,总结矛盾要分主次。
以前的香港人要骂要恨想找人发泄其实很简单,骂英国人就行了,英国人是那时候的既得利益者,财团地产商银行政府官员全是英国人,找不到工作,娶不到老婆,赚不到钱,有什么不满尽管骂英国人。
可是现在已经不同了,英国人早在20年前甚至更早已经离开香港了,大财团地产商银行政府官员早就不是英国人了,中国人早在回归前就已经接管了香港的既得利益,当上了香港的幕后统治者,但是从接管既得利益的一刻,这些既得利益者或者说幕后统治者,这些既得利益者到今时今日仍然坐在既得利益的皇座上,下面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地被剥削、被奴役,永无出头之日,这就是香港年轻集体爆发的原因,这就是香港社会的现状,民主、政治,只是他们的借口。
香港现在的财富分配格局不正正是资本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吗?资本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引以为傲的资本,难道你想用强制手段去破坏它?这一切都是悖论。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占中、中港矛盾、港毒、普选,一切一切就变得简单,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自己本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