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影展的开幕影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分段式电影,讲述亲情、友情、爱情三段不同的故事,由三个不同的导演打造,却由同一个人演绎,保持统一的情感基调,别有一番韵味。
《再见,在也不见》,一个很有意思的片名,既然再见,那难道不是再也不见,为何又在,也不见呢,主题曲《在,也不见》更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影片的英文名《Distance》则像是在说,即使相见也有那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背影》——再梦一次,就醒了
亲情的段落由中国导演忻钰坤在广西拍摄完成,陈柏霖饰演一个沉默寡言的外派经理,在外派途中意外遇到多年前负债出逃不知所踪的父亲,而他已经由当年叱咤风云的商人变为扫垃圾的瘸腿老人,还抚养着一个不孝顺的小儿子。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所描写父亲是关怀体贴而又沉重的,而影片中陈柏霖这样一个事业有成的儿子只是跟在落魄的父亲身后,这其中或许包含着恨意,透过摄像机看着那个人的生活,被嫌弃,被驱逐。他甚至还跟踪自己的“弟弟”,这两个儿子,两个不同的人生,一个父亲不在身边渴望去接近,一个父亲在身边却得不到丝毫关爱,这样的设定无疑给影片笼罩了一层伤感一层更深的思考。最终陈柏霖决定不告而别,这正是一种“在,也不见”,既已找到,却也安静的离开,不打扰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即便是父亲,还是不见为好。虽有怨恨,但那依旧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湖畔》——再念一次,就忘了
友情的段落由新加坡导演陈世杰在台湾和新加坡拍摄完成,陈柏霖和杨佑宁两个真正的好兄弟,从小一起在湖边戏水长大,若干年后,陈柏霖接到一封来自新加坡的挂号信,才得知杨佑宁已被判刑入狱死期将至,他又为被判死刑的兄弟踏上送行的旅途。兄弟,每个人都会有,他是用来陪伴的,也是用来记录过去的,过去的美好,过去的痛苦,陈柏霖的父亲因阻止儿子去河边玩耍无果,被他的兄弟引入河中溺亡,让这对兄弟不再相见,两人谁都不会想到,当初的无法面对会是永远的错过,而多少年后的监狱相见却是不如不见,这让“在,也不见”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见,即是分离,即是死亡,这最后的相见让经过时间洗礼各怀心事的两人再次将心交在一起,但相见不如怀念,时过境迁剩下的只有麻木。兄弟,请珍惜;再见,请放下。
《再见》——再伤一次,就懂了
爱情的段落由泰国导演西瓦罗•孔萨库在曼谷拍摄完成,上海的年轻教授陈柏霖远赴曼谷讲学,却遇到自己昔日的恋人——相差十几岁侨居泰国的老师蒋雯丽,而初到曼谷的陈柏霖又意外受到了一位泰国女孩的青睐。初恋相遇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恋人重逢却是一种若即若离,这种感觉恐怕只有酸涩在其中,这次的相见,一个事业有成,一个已为人母,他们都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自己,一个泰国女孩的介入却让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看不清结局,两人之间的持续的距离感是“在,也不见”的完美诠释,而最后酒店的相拥激吻,是十二年前旧情复燃的释放,也是面对现实不得不告别的无奈。人生若只如初见,再见,早已落寞不堪。
三个迥然不同的“不见”故事,用陈柏霖及一个“见”字相连,有一种平行时空的感觉,三个导演三种不同的风格,将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最基本的感情蕴含其中,分明是一个个片段却不显脱节,片段间契合的十分巧妙,始终将一股淡淡的离愁贯穿其中,但过于文艺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有些不适,擅长告别的陈柏霖对于三段感情的处理有些过于平淡,但在蒋雯丽秦沛两位老戏骨的加持之下依旧让人觉得情感冲突十足,杨佑宁与陈柏霖经历多次合作配合默契,举手投足间都让人感到舒服,泰国女孩的可爱给影片带来一丝丝清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及格的分段式电影。
生活会告诉你原来再见,就是在也不见,因为再见,永远有着他在,也不见的距离。
《再见,在也不见》,一个很有意思的片名,既然再见,那难道不是再也不见,为何又在,也不见呢,主题曲《在,也不见》更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影片的英文名《Distance》则像是在说,即使相见也有那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背影》——再梦一次,就醒了
亲情的段落由中国导演忻钰坤在广西拍摄完成,陈柏霖饰演一个沉默寡言的外派经理,在外派途中意外遇到多年前负债出逃不知所踪的父亲,而他已经由当年叱咤风云的商人变为扫垃圾的瘸腿老人,还抚养着一个不孝顺的小儿子。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所描写父亲是关怀体贴而又沉重的,而影片中陈柏霖这样一个事业有成的儿子只是跟在落魄的父亲身后,这其中或许包含着恨意,透过摄像机看着那个人的生活,被嫌弃,被驱逐。他甚至还跟踪自己的“弟弟”,这两个儿子,两个不同的人生,一个父亲不在身边渴望去接近,一个父亲在身边却得不到丝毫关爱,这样的设定无疑给影片笼罩了一层伤感一层更深的思考。最终陈柏霖决定不告而别,这正是一种“在,也不见”,既已找到,却也安静的离开,不打扰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即便是父亲,还是不见为好。虽有怨恨,但那依旧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湖畔》——再念一次,就忘了
友情的段落由新加坡导演陈世杰在台湾和新加坡拍摄完成,陈柏霖和杨佑宁两个真正的好兄弟,从小一起在湖边戏水长大,若干年后,陈柏霖接到一封来自新加坡的挂号信,才得知杨佑宁已被判刑入狱死期将至,他又为被判死刑的兄弟踏上送行的旅途。兄弟,每个人都会有,他是用来陪伴的,也是用来记录过去的,过去的美好,过去的痛苦,陈柏霖的父亲因阻止儿子去河边玩耍无果,被他的兄弟引入河中溺亡,让这对兄弟不再相见,两人谁都不会想到,当初的无法面对会是永远的错过,而多少年后的监狱相见却是不如不见,这让“在,也不见”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见,即是分离,即是死亡,这最后的相见让经过时间洗礼各怀心事的两人再次将心交在一起,但相见不如怀念,时过境迁剩下的只有麻木。兄弟,请珍惜;再见,请放下。
《再见》——再伤一次,就懂了
爱情的段落由泰国导演西瓦罗•孔萨库在曼谷拍摄完成,上海的年轻教授陈柏霖远赴曼谷讲学,却遇到自己昔日的恋人——相差十几岁侨居泰国的老师蒋雯丽,而初到曼谷的陈柏霖又意外受到了一位泰国女孩的青睐。初恋相遇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恋人重逢却是一种若即若离,这种感觉恐怕只有酸涩在其中,这次的相见,一个事业有成,一个已为人母,他们都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自己,一个泰国女孩的介入却让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看不清结局,两人之间的持续的距离感是“在,也不见”的完美诠释,而最后酒店的相拥激吻,是十二年前旧情复燃的释放,也是面对现实不得不告别的无奈。人生若只如初见,再见,早已落寞不堪。
三个迥然不同的“不见”故事,用陈柏霖及一个“见”字相连,有一种平行时空的感觉,三个导演三种不同的风格,将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最基本的感情蕴含其中,分明是一个个片段却不显脱节,片段间契合的十分巧妙,始终将一股淡淡的离愁贯穿其中,但过于文艺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有些不适,擅长告别的陈柏霖对于三段感情的处理有些过于平淡,但在蒋雯丽秦沛两位老戏骨的加持之下依旧让人觉得情感冲突十足,杨佑宁与陈柏霖经历多次合作配合默契,举手投足间都让人感到舒服,泰国女孩的可爱给影片带来一丝丝清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及格的分段式电影。
生活会告诉你原来再见,就是在也不见,因为再见,永远有着他在,也不见的距离。
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三个无关联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里,陈经理去广西出差,在陌生的城市跟踪从小就没见过了的父亲。
曾经炒掉过几百人的父亲,如今是个有不少白发的瘸子,做最低廉的工作。
而陈经理事业有成,出差在外,有人唯唯诺诺地跟着。
这样的一个冷静克制,风度翩翩(难以接近)的人,跟在落魄的父亲身后,就像在拍纪录片一样记录老人生活的细节——
去找活儿干,找儿子却被冷冰冰地驱赶……
他不但跟踪父亲,也跟踪父亲的另一个儿子,自己没机会拥有的父爱,那个衣着光鲜的高中生都有了,有了,却不珍惜。
终于,他砸碎了“摄像机”,在巷子里把那个男孩狠狠打了一顿(此处演技不佳)。
触动我的是,那个叛逆的男孩一边哭,一边叫的是:有人来管我吗?
一个儿子渴望父亲,却无法亲近。
即使在最接近的时候,父亲却说: 都离开那么久了,回去还有什么意思。
而另一个儿子在父亲身边,却一样觉得自己是“没人管的孩子”。
这个故事里那个负责来接陈经理的男人幸福的家庭与陈经理的生活形成了对比。
缺憾是,从头到尾,能看到不少陈经理依恋,向往父亲的镜头。
但是到了结尾,我都看不到他的心理上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他的态度似乎一直都是:
远远看着父亲,但不愿再去打扰他的生活了。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片中最喜欢的一个。
镜头不断在当下和过去之间交织。
从前是一条绿色的野河。
河边有两个躁动的少年,最喜欢的事就是脱光了一头扎进河里去。
说实话,看这一段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朋友,真想跟她们下一回河。
然而下一个镜头是青灰色的监狱,冰冷的搜身仪器在身体上不停地摩擦。
相比于第一个故事的绝对克制;第二部故事则情感浓烈了很多。
导演把故事设置在了一个极端的状况下:死刑前夕。
陈志明的脑子必须转得很快,在行刑前两天把少年时的好多回忆过一遍。于是观众们对于这两个男孩感情的揣测也在不断改变,每次从过去回来,都多一层新的认识。
第三个故事不大喜欢,太普通了,暂且不说。
说说看完之后的感觉——
孙燕姿的歌响起的时候,突然不觉得这三个故事是断裂的了。
陈柏霖在3个故事里其实都是同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跟多年不见的人,见上一面。
再见,许多时候意味着物是人非。就像陈奕迅的歌里所唱的“想起当时你还未抽烟”,再见的时候,父亲衰老,暗恋的人是个慈祥的妈妈,不再喝酒。而童年朋友死去,再见到的时候已是一具尸体。
再见一面,其实对方已经是个陌生人了。过去激起的水花越大,色彩越灿烂,当下的四目相对就有多恍惚,茫然。
还不如在他们没发现的时刻偷偷打量那一张脸。
我自己曾经梦到过一个很仰慕的朋友,很久没见突然联系上了。
敲开她的门,看见她抱着个孩子走出来,原来像鹿一样的眼睛变得很像一只母羊,非常温顺。
第一个故事里,陈经理去广西出差,在陌生的城市跟踪从小就没见过了的父亲。
曾经炒掉过几百人的父亲,如今是个有不少白发的瘸子,做最低廉的工作。
而陈经理事业有成,出差在外,有人唯唯诺诺地跟着。
这样的一个冷静克制,风度翩翩(难以接近)的人,跟在落魄的父亲身后,就像在拍纪录片一样记录老人生活的细节——
去找活儿干,找儿子却被冷冰冰地驱赶……
他不但跟踪父亲,也跟踪父亲的另一个儿子,自己没机会拥有的父爱,那个衣着光鲜的高中生都有了,有了,却不珍惜。
终于,他砸碎了“摄像机”,在巷子里把那个男孩狠狠打了一顿(此处演技不佳)。
触动我的是,那个叛逆的男孩一边哭,一边叫的是:有人来管我吗?
一个儿子渴望父亲,却无法亲近。
即使在最接近的时候,父亲却说: 都离开那么久了,回去还有什么意思。
而另一个儿子在父亲身边,却一样觉得自己是“没人管的孩子”。
这个故事里那个负责来接陈经理的男人幸福的家庭与陈经理的生活形成了对比。
缺憾是,从头到尾,能看到不少陈经理依恋,向往父亲的镜头。
但是到了结尾,我都看不到他的心理上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他的态度似乎一直都是:
远远看着父亲,但不愿再去打扰他的生活了。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片中最喜欢的一个。
镜头不断在当下和过去之间交织。
从前是一条绿色的野河。
河边有两个躁动的少年,最喜欢的事就是脱光了一头扎进河里去。
说实话,看这一段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朋友,真想跟她们下一回河。
然而下一个镜头是青灰色的监狱,冰冷的搜身仪器在身体上不停地摩擦。
相比于第一个故事的绝对克制;第二部故事则情感浓烈了很多。
导演把故事设置在了一个极端的状况下:死刑前夕。
陈志明的脑子必须转得很快,在行刑前两天把少年时的好多回忆过一遍。于是观众们对于这两个男孩感情的揣测也在不断改变,每次从过去回来,都多一层新的认识。
第三个故事不大喜欢,太普通了,暂且不说。
说说看完之后的感觉——
孙燕姿的歌响起的时候,突然不觉得这三个故事是断裂的了。
陈柏霖在3个故事里其实都是同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跟多年不见的人,见上一面。
再见,许多时候意味着物是人非。就像陈奕迅的歌里所唱的“想起当时你还未抽烟”,再见的时候,父亲衰老,暗恋的人是个慈祥的妈妈,不再喝酒。而童年朋友死去,再见到的时候已是一具尸体。
再见一面,其实对方已经是个陌生人了。过去激起的水花越大,色彩越灿烂,当下的四目相对就有多恍惚,茫然。
还不如在他们没发现的时刻偷偷打量那一张脸。
我自己曾经梦到过一个很仰慕的朋友,很久没见突然联系上了。
敲开她的门,看见她抱着个孩子走出来,原来像鹿一样的眼睛变得很像一只母羊,非常温顺。
文 / 赤叶青枫
乍看片名,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会认为此名疑似有误,毕竟按常理而言,应是“再见,‘再’也不见”才对。但在对影片稍加了解或者看完全片后你就会明白,其实片名并没有错,只是具体断句时,应断为“再见,在,也不见”。别看仅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与意境却大不相同:前者更多的是表达此时一别,此生不复相见的决绝之意;后者则委婉道出重逢之时,相见不如不见的伤感之情。
此片由三位不同国籍的新锐导演联合执导,每人分别负责一个短篇故事:中国的忻钰坤执导的《背影》凸显的是陌生父子情,新加坡的陈世杰执导的《湖畔》呈现的是暧昧基友情,泰国的西瓦罗·孔萨库执导的《再见》则挑战的是忘年师生恋。
三个故事,三种情感,三段人生。乍看,似乎都云淡风轻,细品,一个比一个锥心刺骨,黯然销魂。而且虽说这三个发生在不同地域的故事都独立成篇,但除了陈柏霖分别在三个故事里都担任男主角外,三者的故事框架又存在着一种共性:都是一个男人因故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再见失联多年的某个故人,只觉往事如潮,心底波澜暗涌。换而言之,此片就像是对于同一个言简意赅的命题作文,三个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交出了各自的答卷,分别委婉克制地讲述了普通人的三段隐秘心事。只不过因为三位导演的三观和风格各有不同,因此三个故事还是各有特色:《背影》隐忍压抑,《湖畔》暧昧迷离,《再见》情难自禁。而老戏骨秦沛颤颤巍巍的落寞身影、分别饰演陈柏霖和杨祐宁年少时候的两个小鲜肉光腚戏水的无忧无虑以及陈柏霖和蒋雯丽在酒店房中忘情拥吻等相关片段亦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虽然片中陈柏霖分饰的三角姓名、身份等都并不相同,但将三个故事依次串联来看,又不妨可将其视为是一个有故事的青年男人在25岁至35岁之间三段较为特别的人生经历:涉世之初,职场得意,亲情关系上却与亲生父亲相见不相认;初为人父,岁月静好,却因与年少时候暧昧过的同性友人的意外重逢而猛然揭开了心里最隐痛的伤疤;功成名就,阅尽千帆,却发现最难忘的还是曾经的那段不伦师生恋。而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方便公开诉诸于人,只能作为秘密深藏于心底,让它死在骨里,烂在骨里。
别看以上这些都是别人的故事,但试问谁没有一点过去、一点秘密呢?所以,当你看到片中昔日父子相对却不相识,看到昔日暧昧友人刚一重逢又将死别,看到昔日情人依旧相爱却无法相守时,你又怎会能完全无动于衷?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原来,藏在你回忆里的那个人,你也许不常想起,但也从来不曾忘记。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才惊觉当年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从此天涯两端,就此竟变成了陌路人。如今时过境迁,彼此都再也回不到从前,可是你还是会情不自禁关心TA现在过得是否幸福安稳,若再相遇人海黄昏,你依旧会记得TA的眼神。因为正是有TA,你当年的青春才算完整;也正是有TA,你才会明白,原来自己为了一个人,曾经真的可以灯蛾扑火,奋不顾身。
可惜,一切,都过去了。
熟悉的人,远在天边。陌生的景,涌在眼前……有的时候,不见,尚可怀念;见了,回忆里温情脉脉的面纱很有可能会被撕下,眼前残酷的现实如同一双瘦骨嶙峋、伤痕累累的手,瞬间便掐死你的温柔。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hiseyinghua
乍看片名,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会认为此名疑似有误,毕竟按常理而言,应是“再见,‘再’也不见”才对。但在对影片稍加了解或者看完全片后你就会明白,其实片名并没有错,只是具体断句时,应断为“再见,在,也不见”。别看仅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与意境却大不相同:前者更多的是表达此时一别,此生不复相见的决绝之意;后者则委婉道出重逢之时,相见不如不见的伤感之情。
此片由三位不同国籍的新锐导演联合执导,每人分别负责一个短篇故事:中国的忻钰坤执导的《背影》凸显的是陌生父子情,新加坡的陈世杰执导的《湖畔》呈现的是暧昧基友情,泰国的西瓦罗·孔萨库执导的《再见》则挑战的是忘年师生恋。
三个故事,三种情感,三段人生。乍看,似乎都云淡风轻,细品,一个比一个锥心刺骨,黯然销魂。而且虽说这三个发生在不同地域的故事都独立成篇,但除了陈柏霖分别在三个故事里都担任男主角外,三者的故事框架又存在着一种共性:都是一个男人因故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再见失联多年的某个故人,只觉往事如潮,心底波澜暗涌。换而言之,此片就像是对于同一个言简意赅的命题作文,三个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交出了各自的答卷,分别委婉克制地讲述了普通人的三段隐秘心事。只不过因为三位导演的三观和风格各有不同,因此三个故事还是各有特色:《背影》隐忍压抑,《湖畔》暧昧迷离,《再见》情难自禁。而老戏骨秦沛颤颤巍巍的落寞身影、分别饰演陈柏霖和杨祐宁年少时候的两个小鲜肉光腚戏水的无忧无虑以及陈柏霖和蒋雯丽在酒店房中忘情拥吻等相关片段亦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虽然片中陈柏霖分饰的三角姓名、身份等都并不相同,但将三个故事依次串联来看,又不妨可将其视为是一个有故事的青年男人在25岁至35岁之间三段较为特别的人生经历:涉世之初,职场得意,亲情关系上却与亲生父亲相见不相认;初为人父,岁月静好,却因与年少时候暧昧过的同性友人的意外重逢而猛然揭开了心里最隐痛的伤疤;功成名就,阅尽千帆,却发现最难忘的还是曾经的那段不伦师生恋。而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方便公开诉诸于人,只能作为秘密深藏于心底,让它死在骨里,烂在骨里。
别看以上这些都是别人的故事,但试问谁没有一点过去、一点秘密呢?所以,当你看到片中昔日父子相对却不相识,看到昔日暧昧友人刚一重逢又将死别,看到昔日情人依旧相爱却无法相守时,你又怎会能完全无动于衷?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原来,藏在你回忆里的那个人,你也许不常想起,但也从来不曾忘记。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才惊觉当年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从此天涯两端,就此竟变成了陌路人。如今时过境迁,彼此都再也回不到从前,可是你还是会情不自禁关心TA现在过得是否幸福安稳,若再相遇人海黄昏,你依旧会记得TA的眼神。因为正是有TA,你当年的青春才算完整;也正是有TA,你才会明白,原来自己为了一个人,曾经真的可以灯蛾扑火,奋不顾身。
可惜,一切,都过去了。
熟悉的人,远在天边。陌生的景,涌在眼前……有的时候,不见,尚可怀念;见了,回忆里温情脉脉的面纱很有可能会被撕下,眼前残酷的现实如同一双瘦骨嶙峋、伤痕累累的手,瞬间便掐死你的温柔。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hiseyinghua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