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忻钰坤
编剧: 忻钰坤 / 冯元良 / 鲁妮凡
主演: 霍卫民 / 王笑天 / 罗芸 / 杨瑜珍 / 孙黎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悬疑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10-16(中国大陆) / 2014-07-21(FIRST青年影展) / 2014-08-28(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10分钟(中国大陆) / 119分钟(威尼斯电影节)
又名: 殡棺 / The Coffin in the Mountain / Deep in the Heart
IMDb链接: tt4078856
编剧: 忻钰坤 / 冯元良 / 鲁妮凡
主演: 霍卫民 / 王笑天 / 罗芸 / 杨瑜珍 / 孙黎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悬疑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10-16(中国大陆) / 2014-07-21(FIRST青年影展) / 2014-08-28(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10分钟(中国大陆) / 119分钟(威尼斯电影节)
又名: 殡棺 / The Coffin in the Mountain / Deep in the Heart
IMDb链接: tt4078856
文 / 赤叶青枫
如果一部电影,没有明星名导,没有华丽特效,没有枪战追车,没有爆笑桥段,没有时尚元素……甚至连养眼的帅哥美女都欠奉,而且故事背景还设置在内地的某个偏远乡村,试问你会对它感兴趣吗?
对此,相信绝大多数的人答案一开始都是否定的。近期有一部名为《心迷宫》的电影,它正是前文所提到的那种典型的“N无”电影,但看过的它的成年观众几乎都会被它吸引,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它比《滚蛋吧,肿瘤君》更适合代表中国内地角逐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事实上,它确实够资格跻身今年最佳华语片三甲之列,而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的入围以及最终斩获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单元中的“影评人最佳新锐导演奖”等多项出色成绩足以令人对其刮目相看之余,亦连番印证了其优良品质。那么这样一部卖相乍看不佳的电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窃以为,答案主要是两个: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
先说故事。《心迷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当代中国某偏远村庄里因为一具突然“莫名”出现的尸体而引发的一连串离奇怪事的故事。在这个如“罗生门”一般的故事里,首先故事的背景并没有选择繁华热闹的都市,而是设定在了物质相对匮乏、民风相对淳朴的乡下农村。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当命案及相关事宜发生时,每个人出于一己的私欲,第一时间并无不是哀悼他人意外枉死的不幸遭遇,而是感到庆幸,觉得此事的发生有助于自身摆脱困境,并都会作出一些反映人性阴暗面的或残暴或荒诞或疯狂的另类举动。较为贫瘠的环境与人物自私行为互为映衬对照,令人越看越觉得触目惊心。
另外,此片涉及的人物众多:被父亲强行压制郁闷至极的叛逆儿子,看似不苟言笑实则爱子心切的村长父亲,平时任性胡闹大是大非上却有一定主见的儿子女友、饱受家庭暴力敢怒不敢言的委屈小三,平时在妻子和小三之间左右逢源关键时刻却出卖情人的窝囊情夫,暗恋小三求之不得暗起杀其夫之心的杂货店老板,在家打骂妻子在外包养小三最终惨遭报应的流氓瘸子……而这些人物每个都不单纯,即使片中情夫的丈母娘,她戏份虽然不多,但对砸翻了醋坛子的怀孕女儿以大局为重巧用手段搞定女婿一番规劝,就堪称字字珠玑,俱是人生至理名言。因此,片中几乎每一个陆续登场的主要人物在事发前后个个都看似生活安稳无波,实则暗地里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出于种种原因或目的,他们都在不停地撒谎与被骗。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张无形的巨网从天罩下,而这张用谎言编织成的网不仅浸染了枉死之人的血,悲剧女性的泪,还沾有父权制度下的恨,出事之后的悔,担心法律制裁的怕,情欲煎熬的苦以及护犊情深的爱,因此叫网下之人一个个备受煎熬,甚至万劫不复。
接着再说影片讲故事的方式。影片大致分为三段式,分别以爱情、奸情、亲情为主线集中展现三组人物关系及行为。而这三段分别都能相对独立成篇的小故事之间,不仅剧情互有补充和联系,很多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重合的。换而言之,三个小故事在时空上是平行叙事的,但通过看似简单粗暴的凌厉剪辑,让一些具有关键性线索的桥段在各自的叙事过程中互相闪回或突然戛然而止,从而产生非常奇特的烧脑悬疑之效。因此,片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道具”之一——死者白虎的真实身份及死因并无太多悬念,其他活着的人到底会如何利用他的尸体解决问题或摆脱困境则成了影片后半部分最具看头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此影片是小成本制作,演员们绝大多数都是演技青涩的群演或特约,画面也大多是手提式摄像机拍摄完成,再加上农村的故事背景,画面甚是粗糙简陋,无论是人还是景,都难以和“美”字沾边,然而一切恰好“歪打正着”,越是如此,就越是透露出犹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同时也就越令人尽快融入剧情,分外关注及猜测各个角色跌宕起伏的意外境遇及无常命运的最终结局。
总而言之,80后导演忻钰坤执导的《心迷宫》并不是完美之作,演员演技、画面处理等方面还是存在瑕疵,片尾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强加上去的字幕更是减分之举(不过其实也可以理解,此举实属无奈,这是中国电影普遍存在的悲哀,此片能在内地公映,已然不易),但即便如此,总体来说,它的卖相与品质还是形成了悬殊反比,依旧是2015年度最佳的华语电影之一,而且作为一部处女作,在资金有限、诸多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下还能拍成这样,更加难得,因此它虽然不是巴黎欧莱雅,但你真真值得拥有!
观影体验的确惊喜惊艳,有必要为这部没什么名气的国产片记一小笔。
导演忻钰坤以前从未听说过,可处女作就能拍得这么成熟,比好些成名导演更稳健大气,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影片讲的是中国农村五天之内的几个离奇命案,以拆乱事件的自然发生顺序打破时间线索的混剪方法叙事,摄影风格较为冷冽,有明显的Fargo感。看采访忻钰坤果然提到了科恩兄弟,包括那种不动声色的黑色冷幽默,都明显师承。另一方面,故事里的棺材几易其主,小村子里勾心斗角的肮脏事儿又像是昆汀的恶搞。总之影片气质过硬,对电影语言的运用相当娴熟,最后父子俩在棺椁两侧四目相对无言的定格镜头构图漂亮极了。若抛开为了过审加入的字幕交代,这开放式的结尾自然娴熟,回味十足,足以秒杀一众大片。
影片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有几个细节。一是出现了三次的猩猩纪录片,分别在宗耀一线里他和女友黄欢出走到城里在出租小屋夜里惶惶无以为继时,丽琴故事线里她接下小卖部主人大壮买给她的出殡所需物件和一大盒干果,以及村长一线里村长夫人让村长修猪圈,同时打电话嘱咐宗耀时。这同一个猩猩片段,把三条线三个时间点连在了一起,同时又加入了“兽”的隐喻,实在巧妙。而作为观众,居高临下掌握事态全局,看这个环形封闭时空里的个体们就命运的荒谬作无谓挣扎,这又与电视机前的观众看电影里的猩猩小社会发生呼应,可谓一举多得。
二是这三线安排的顺序,尤其村长一线被放在最后,合理解释了丽琴一线中村干部竟会马马虎虎处理命案,连警察不不叫来核实死者身份就盲目出殡的疑点。第一线里宗耀妈妈随口一提的村长在修猪圈,和后面终于浮现出的修猪圈的真实动机彼此呼应,使这些貌似无关痛痒的小细节在它们的“平行空间”里发挥了大作用,同时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这是剧本下了真功夫。
三是表演。《心迷宫》的成本不高,画面质量也并不佳,我一度以为电影会像贾樟柯的作品那样采用生硬的群众演员。但事实是影片的各个角色都表演得相当到位,尤其开篇的那个准备白事流水席的长镜头,几个主要人物纷纷出场,丽琴对大壮的毫不在意,丽琴与宝山眉来眼去的中景细节,宝山与黄欢的口角与镜头应景的晃动,黄欢离去时与宗耀若有若无的四目相交。拍摄、演员、机位安排都那么一气呵成,这是导演前期准备的充分。
另外我之所以一开始会认为演员们都是群演,主要还是因为“不漂亮”的缘故——无论化妆、造型还是姿态,一切安排都太接地气了,和故事本身所体现出的“丑”是一致的。但这些人物的每个心理暗角都是有原因、有起点的——宗耀的反叛、丽琴的阴冷、大壮的歹心、白虎的恶毒、黄欢的算计、村长的狡猾……这一切的一切并非无中生有,所谓小乾坤里大真相。当每个人的底线在他生活的环境里都受到威胁无法被保留时,人便都自然没了底线。
影片让我唯一没想明白的是白虎一线——他是怎么偷到陈自立钱包的?陈自立除了丢身份证,到底有没有丢钱?这个重要情节的缺失是剧本没写?导演没拍?还是剪辑时被剪掉了?
采访:祖伊、蜉蝣
前一晚去看了《心迷宫》的提前点映,正在查阅影片的短评和导演信息时,祖伊突然走过来问我,明天有个《心迷宫》导演的专访,要去吗?
狂点头。
这绝对是能排入我个人今年院线片前三名的佳作。170万的极低成本,无任何可宣传的点,这个影迷型的导演的首部长篇,就能用极高的叙事能力,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演聪明又踏实,这样粗糙的影片里,是藏不住的才华迸现。
出发前,祖伊说,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三个采访。顿时没了信心。我问:“那轮到我们的时候导演是不是都讲吐了?”。祖伊:“那也得问。”
于是就蹦到了Moma。
有件小事是,我们打算送导演一点小东西,就在库布里克买了一本我俩都很喜欢的书。别人去做采访都是要导演的签名,我俩则是签了自己的名字送过去。那本书是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希望他能喜欢。
真正见到导演后,是连续的惊喜。我很怕第一眼看到的是他讲到一脸疲惫,口吐白沫的样子,没想到本人特别帅、声音好听,温和有礼,看到我们来了还主动出去点咖啡。采访中的导演健谈、思路清晰,即使是那些我们犹豫要不要问的问题,他都给出了满意又附加惊喜的回答。
谈及影片,他讲了连共刷三遍的祖伊都没有意识到的细节铺陈,清晰的创作思路,以及清醒的未来规划,都让我们佩服不已。
最后,请猛烈的支持忻钰坤导演的作品。《心迷宫》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 多线叙事结构在剧本阶段就定好了
Q:《心迷宫》最吸引人的是结构,这样一个多线交织的拼图式叙事,在剧本创作还是剪辑阶段完成的?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就已经写成这样的结构了,剪辑只是按照顺序完成,并没有做太多加工调整,在剧本阶段都已经想明白了。
Q:最后剪辑完成版本和最初剧本有没有出入的地方?
忻钰坤:有一个小的出入。剧本里第一章很明确告诉观众,那天晚上白虎(片中角色)死了,两个年轻人开始逃亡。在逃亡路上,两个开始有一些信任危机,闹了一些小矛盾。这个女孩跑了一次,后来不忍心又回来,发现奖章,再劝男孩回去。开始拍的时候,预算一直没有到位,很着急,这段拍得比较粗糙。剪的时候感觉这段戏挺弱的。如果放进去,会让影片减分。再一点就是太长了,所以改了。
Q:影片线索很复杂,但也能看出其中有不少场景和台词的设置是在帮助观众理解。比如重叠时间不同场景播放猩猩纪录片,还有台词中强调时间。还有其他更多这样的安排吗?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很明确了故事发生在第一天到第五天,每一章节的时序都是第一天到第五天。我特别希望观众能够记住发生了什么,当(观众)知道第一段里每天发生什么,才能和第二段第三段(衔接)。但第一版剪完之后是两个半小时,很多东西淹没了。这是一个取舍。
>>>>我需要观众也参与进来,这很重要
Q:您把故事“重组”时候,会有一个观众理解的问题,要换位思考,您是怎么考虑的?
忻钰坤:我的经验在于,你一开始不用去想的,尤其面对今天的观众,你说观众到底能不能理解,其实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只能保证说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共有的情感底下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在每场梗概完成后,在每个情节点做个图纸一样的东西,说明这场戏情节点是什么,会给观众什么样的气氛。因为全片一定是这样,一定要把片子里面的正反和观众,三个角色带入,这是很重要的。我需要观众也参与进来,这很重要。就像在看希区柯克的时候,到底什么是悬疑。悬疑就是桌子底下的炸弹,我一定要让你知道有这样的东西。我很清楚这场戏一出来观众会说,哎呀,谁谁谁死了,那我知道将来我会在哪一场给你一个答案,告诉你,哦,不是他死了。然后还会在中间再有一些设计的东西,去误导你引导你。再适当做一些留白,让观众往里面填补一些画面,就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了。
>>>>开机前三天没有男主角
Q:实际拍摄中,除了资金问题,有没有遇到什么意外困难或惊喜?
忻钰坤:有。最初,村长这角色是从北京找的演员,结果他在来剧组的路上腰间盘突出犯了,没法再演。开机前三天,其实是没有男主角的,母子俩聊天说爸爸怎样怎样,其实脑子里根本没有爸爸的形象。后来才找到霍卫民老师。他来了之后,我又觉得他跟想象中的村长不一样。 后来他做了很多形象调整,还跟我分享生活经验,甚至试着让声音变沙哑。最后一场戏前,他熬了两天夜。父子在棺材前对峙的一场戏,心力交瘁的状态完全表达出来了。所有的人都说,这角色换对了。
Q:故事发生在河南农村,有网友问为什么不用方言,可能会更有原生态的真实感。有想过吗?
忻钰坤:这个片子里没有一个纯正面的角色,描写的是普世的、人性本源的东西,并非刻意在说某个国家,民族或地域。在国外放映,观众也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如果用方言,可能会让有些观众觉得地域歧视。另外,河南方言本身有很多幽默的地方。影片里面的一些黑色幽默场景是自然发生的,并不是语言幽默或段子。如果用方言,一上来就变成喜剧了,跟我初衷不同了。
>>>>第一段戏剪掉8分钟,加快节奏
Q:您曾提到,为了影片节奏,上映版比之前(《殡棺》)剪掉了约8分钟,具体是哪些?
忻钰坤:第一段表现父子冲突的部分。比如,晚饭那场戏,母子吃饭,儿子一直说父亲的不好。同时父亲在另一个场景吃饭,不断说对儿子怎么好。这样来表现矛盾。这样节奏慢,会让后面逃亡的戏显得有点怪。其实现在的观众从各个层面都有,不可能拍一个戏满足所有人口味。我剪成这样,其实还有人觉得太啰嗦了,也有人说没太看明白。
Q:从棺材的悬案到一个完整故事,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为什么选择用父子冲突这个角度?
忻钰坤:《心迷宫》的创作没有我个人经历感受在里面的,是纯粹的创作。我觉得一个棺材换了三家人这个事很有意思,但讲这个故事我就要放在当代乡村背景。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乡村留守的家庭越来越多,会有年轻人和父辈冲突的问题。这样一个大家熟识的背景下,观众看的时候不会出戏,有真实感。
>>>>每个人的心事都有外化象征
Q:有观众对一个地方有不同理解。村长处理完尸体后,和老赵“偶遇”,发现尸体一段。有人理解成真实发生,也有人理解成是村长内心的计划,或做梦。
忻钰坤:这段不是真实发生,是后者。其实前面有对照,村长这个想法和之前王宝山描述的尸体处理方式是一样的。其实还有观众认为结尾白虎烧香,是不是还魂复活了?一些人以为还是正常时序发生的。
Q:其实最后这段是所有故事的起点。
忻钰坤:对。其实能圆起来。这样看下来,其实会让有些观众能提高,觉得有意思。
Q:片中有一处点题,小风母亲对她说一句话。这句台词是开始就设计好的吗?
忻钰坤:最早这个故事叫《心事》。开始想起英文名,好像只能翻译成secret,但又觉得不对,秘密和心事完全不一样。心事是写在脸上的,就像“殡棺”一样,想埋埋不掉。我就想,需要有个不是主角的人来提一下。生活中其实会有这么一个人。
Q:结尾处,黄欢把徽章埋掉,有没预先安排的用意?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徽章起了很大作用。一方面是第一章的主要线索,两个年轻人的情感冲突和选择回来都是因为徽章。另一方面,每个主要角色都有一个心事外化的道具。父子两人是那座棺材, 黄欢是这个徽章,代表一个天大的秘密。 丽琴的心事是那个拐杖,大壮的心事是那个手镯。怎么处理呢?有的人是埋不掉(棺材),大壮只能留着手镯,丽琴把拐杖埋掉,黄欢也选择埋掉。 其实我告诉观众其他人处理的方式,唯独没有交代父子是怎么处理的,留给观众。
>>>>我希望自己像科恩兄弟那样
Q:您在不同场合提过一句话,《心迷宫》是你第一部电影,也可能是最后一部。是说这次拍片机会很难得吗?
忻钰坤:原话大概是在拍摄之初,觉得这是我第一部,也可能是最后一部,如果拍不好可能就再没机会了。并没有我以后不拍电影的意思。我以后还会再拍“这样的电影”。《心迷宫》能被人喜欢,是观众的整体观影品味在多样化。可能再早五年,大家只满足视觉的冲击, 现在大家想看一些不一样的,能打动人的。所以,做一些体量不是太大的,给导演更多发挥空间的影片,是有可能生存下去的。这一切源自于市场的变大,受众的细分。所以,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像科恩兄弟那样,他们拍的电影永远有自己的风格,不去追求票房冠军(这样的成就),不断给观众惊喜。他们拍片也多不会赔钱。
>>>>想和黄渤合作,他很“生活”
Q:那么,如果资金不是问题了,接下来的作品最想提升哪方面?
忻钰坤:所有方面。《心迷宫》的预算已经低于正常标准线了。设备,后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提升。在我看来,《心迷宫》各个方面在掉分,是故事在裸奔的一个状态。希望以后故事继续往前跑,别的方面都追上来。演员方面,我也不排斥和明星合作。
Q:有很想合作的演员吗?
忻钰坤:黄渤。我觉得他很“生活”,特别适合我这种“生活流”或现实主义题材的表达,让他看着不会出戏。而且能看出他很用心,对每个角色塑造的那种差异。这很难得。
>>>>会继续做原创,拍“这样的电影”
Q:您既然向观众做成了“承诺”,还会继续拍这样的电影。接下来有没有什么计划,有压力吗?
忻钰坤:压力很大。之前走影展的时候,心态有些浮躁。但现在不一样了,知道自己该是怎样一个姿态。所以我有底气回答观众,我还会拍这样的电影。接下来,我会和FIRST青年影展“并驰计划”的项目合作。他们在资源和资金方面扶持各种类型青年导演,我自己也可以专心创作有自己风格,但又有自己观众的作品。
Q:现在有什么感兴趣的题材吗?
忻钰坤:还是更想做原创的东西,更能有导演自己的骨血和神韵。
Q:还会再玩结构这种手法吗?
忻钰坤:不会了。之所以用结构的方式,是因为它符合我的故事,能把棺材换三家人的故事讲好玩 。后面就会根据不同题材来看。
Q:不是为了结构而结构,而是看什么题材内容适合什么形式?
忻钰坤:对,是这样。
>>>>再过十年,可能片尾不需要交代字幕了
Q:10月16日,《心迷宫》正式上映。不少人感叹不易,制片人任江洲先生曾说“感谢广电”。您经历了从拍摄到大银幕公映的漫长过程,有什么感受?
忻钰坤:制片人说“感谢广电”,我也很认同。《心迷宫》有一些人性的灰色,没有传统意义的正面角色。最后能过审,我也觉得挺意外。 结尾处加一段字幕,我觉得并不影响表达。只有拿到龙标,才能让制片人回本,我觉得这不是很纠结的事情。另外,有很多影展是国家帮推送的,这可能是很多观众不了解的。
Q:观众会有习惯性的猜想。
忻钰坤:对。但其实你会发现,没有那么不尽人意。十年前,可能这个片子过不了审。五年前,可能要重新拍一个结局才能上。到今天,只需要加一行字幕。 可能再过十年,这个字幕是不是就没了呢?
本文发于 不散 ,搜索微信号busan-movie关注吧~
中国人太多,随便扔出一个砖头出去也能砸死一大片。 在北方荒凉的农村,出条人命,不过就像山坡上飘下一枚枯败的高粱叶。随风化了。 好像《心迷宫》里的村民都比较“薄命”;一开场就是葬礼,逝者不小心烧死了自己,就这么马马虎虎地走了。流水席上村民们只是麻木地吃着饭,好像对这种事已习以为常。即使村长讲话也无人回应。 电影制作简陋,可所有人都穿着灰灰的大棉袄,灰灰的天,灰灰的山和灰灰的路倒别有一番颓败感。让人觉得这片土地毫无生机。好像放一把火就可以把他们全烧死了。 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剩下的人,并没有什么梦想可言,都只是在努力地活着而已。像蚂蚁一样。 以至于只要有人突然失踪,又刚好发现尸体,就被认为是死了。哪怕那尸体已经烧到面目模糊无法辨认…否则她能去哪呢?还需要找警察?不用,只消把此人生前的仇家找到,狠狠打一顿,敲一笔。这里的生命并没有矜贵到要动用法律。 什么?又在尸体中发现了身份证?那就必然是身份证上的人无疑了。这逻辑简直无懈可击。谁知道这身份证是被人偷了呢?谁管呢!况且在这险峻的山村,就算不被烧死也可能一脚踏空坠崖而死。能活下来的都是九死一生,都是薄命的人谁也顾不上谁了。 俏寡妇是薄命的,无依无靠,被丈夫家暴到只有杀了他才能解脱。还好她老公更薄命,不仅被死亡了一次,还能拉个屎就掉悬崖。 情夫是薄命的,关键时刻,连初恋情人也不愿为他出头。只得回去对着大肚的黄脸婆,面和心不合地过下去。 小卖部单身男老板是薄命的,想着美少妇青春丧偶,自己正好趁虚而入,没想到被她老公乌龙了一把。失去信任,有冤无处诉。 农村少女黄欢是薄命的,虽不漂亮,可始终穿一袭粉红大袄,想上位的心昭然若揭,想靠假孕拴住村长儿子,却没曾想酿出悲剧。 而悲剧主角白虎更是没想到自己拜佛求来的大好财运就这么灰飞烟灭。 村长儿子或许曾是电影里最有抱负的年轻人,他叛逆,有主见,和父亲作对还偷他的奖章,杀了人还能有远走他乡的勇气,但奖章失踪了,可能连累父亲,让他不得不又回到白虎的棺材前,和父亲相遇。可谓命运弄人。 村长呢,则是全剧最苦的薄命人,勤勤恳恳一辈子,奖章无数,荣誉无数,坐等退休,最大心愿就是看儿子成家立业,没想到败就败在这个儿子手上。 看到影片结尾长满枯草的山头的远景,父子对望着,真真是命如草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