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一封献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鼎盛时期香港特技替身演员的情书《龙虎武师》

导演魏君子
编剧魏君子
主演徐克 / 袁和平 / 洪金宝 / 成龙 / 甄子丹 / 更多...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21-08-28(中国大陆) / 2020-10-12(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片长: 92分钟
又名: KungFu Stuntmen








 2021香港纪录片《龙虎武师》,豆瓣评分8.3,于2021年8月28日在国内上映。

一封献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香港特技替身演员的情书。

“时势造英雄”的电影版释义。

我这一代人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年轻时候尤其爱看香港动作片,所以看了本片非常有感触,影片中的影像素材,多数我都看过。出镜的龙虎武师和动作指导,多数都很熟悉,在本片中有很多很多少年青年时期的回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动作片看着非常过瘾,真功夫,硬碰硬,凌厉犀利,全世界独一无二,好莱坞动作片完全看不到香港动作片的动作戏风格。这种动作风格已经成为历史了,失传了,在当代电影中想看都看不到了,想在电影院大荧幕上看都看不到,只能通过流媒体和网上下载才能领略三四十年前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独特魅力。

能有本片这样一部完整回顾香港电影业这一独特历史产物的纪录片,对龙虎武师这一时代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纪念,也是香港电影业的珍贵史料。

在本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极具代表性的动作戏,不熟悉上世纪末期香港电影的观众看着会非常咋舌,因为这样看着都疼的动作戏在当代已经看不到了,而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则非常熟悉,如数家珍,很多精彩的动作戏深深地铭刻在记忆中。

本片让我想到“时势造英雄”这句话,龙虎武师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动作片鼎盛时期的产物,带有浓浓的历史印记,正是那个香港动作片方兴未艾的时代,才造就了这些谱写香港电影辉煌篇章的龙虎武师。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电影工业的逐步成熟和发展,更注重人身安全,特技替身不再需要搏命,再加上特效的迅猛发展,龙虎武师失去了生存空间。结尾,已经变成老头们的龙虎武师大聚会,意味着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

近些年口碑很好的马来西亚动作片《突袭》两部曲,其实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动作片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近年来没了抢眼的硬功夫动作片,所以才让《突袭》这样的动作片火了起来,而类似的硬功夫动作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的香港动作片中司空见惯。

对于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来说,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如果曾是香港动作片的影迷,那么一定要看本片,因为这里面充满着很多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印记,会唤醒很多昔日逝去的记忆。这种感觉是美好的。




《龙虎武师》是2021年8月28日院线上映的,当时有《失控玩家》《明日之战》,和《怒火·重案》的余热,所以这电影的排片意料之中的少 不过感觉还是少的离谱了 导演魏君子打趣说首周末豪取50万票房,令人唏嘘 我们这边的小县城电影院干脆直接不上这电影,根本没有排片 万达的排片也是少得可怜,才上映几天直接就下线了 零零星星有几个电影院的排片,也是午夜场或者早上,时间不就人,于是我便只能等流媒体上了 才过了16天,爱奇艺便开放《龙虎武师》的线上点播,这个影院窗口期也是很短了 电影方可以说是亏本在做

进入正题,《龙虎武师》的地心引力版预告片就把我吸引住了,剪接配乐节奏都很好,就把龙虎武师们各种摔的镜头剪到一起,创意十足 电影前半段呢,是龙虎武师的简单介绍,从不同人物的采访中传达龙虎武师的幸苦与搏命 洪金宝、小候、火星、钱嘉乐、袁和平、甄子丹等等 电影按时间线走的,李小龙对动作电影的改革,龙虎武师的兴起,随后李小龙离去带来的冲击,成龙动作喜剧的兴起,武师们的又一春 前辈们都如数家珍

后半段开始聚焦于香港电影的当下,动作演员的断层,科技的进步给动作电影带来的冲击,电影市场的低迷等等 很多武师没有考虑以后的生活,吃完青春饭后便生活举步艰难 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在不断的尝试,不断地培养新人 在这里也可以看到香港电影人的进步与无奈

比较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成龙大哥的采访,据说由于某些原因推掉了 不过电影里能看到这么多好电影的镜头我们也要感谢魏君子及整个的辛勤付出,他们为了拍出这个电影也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片中出现的电影,大多版权都是要买的 当然也要感谢一些香港电影人的热情帮助,才能拍成这个电影

很欣赏香港电影人的那种气概,他们很讲究江湖义气,有尊严,敢拼命,直接爽快 也喜欢他们的传承精神,中国内地的很多武师,虽然在内地发展,但是往上追溯,都是师承香港特技人的 现如今香港很多电影人开始往内地发展,将很多电影的拍摄技巧都通过合作的方式带到大陆,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与内地合作,是迫于局势,也是传承香港电影精神的一种方法 近几年看到的很多电影,都有香港电影人的身影,大量港星向内地的迁移也带动着资源的流动,今后纯港片会越来越少,与内地合拍已成为大势所趋,希望这条路能够越走越远吧

《龙虎武师》票房的惨败,一定程度上寓意着香港武行的现状,辉煌之后再无人问津,只有我们这群港片迷还关注,不免令人叹息 推荐大家去硬核电台听导演魏君子与两位主播漫谈电影背后的故事,也是感触良多,热血过后也是无奈与唏嘘 我从来不认为“港片已死”,我只是觉得那个年代过去了,那批人老去了,新人青黄不接,但是港片精神内核还在 即使在被称为最后一部港片的《无间道》过去之后,如今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有那么一两部口碑票房炸裂的港片出来,证明香港电影的实力 愿香港电影越做越好!





“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教育家·马卡连柯 「逝于1939年4月1日」 代表作品:《教育诗》 1980年,成龙在洛杉矶拍《杀手壕》。 拍片间隙,纽约一档著名节目邀他出席。大哥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飞往纽约。结果到了排练场,主持人说你别讲话,上去耍两招就行了。成龙还没来得及发作,主持人又说,节目取消,你可以走了。带着满腔怨气的大哥,一心想影片上映后能打美国人的脸,没想到巴掌啪啪打在自己脸上。 《杀》上映后,白人并不买账。大哥买票跑去电影院,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老乡支持自己,灰溜溜地就回了香港。 痛定思痛,回港后,成龙誓要在动作戏上开创新局面。这时,李小龙离世已7年,拳拳到肉的打斗满街泛滥。别说美国,香港都不爱看了。为开拓一片新气象,成龙到处去找武行兄弟,组成拳威公司。 随后打出旗号:成家班。 转折发生在2年后,他和编剧邓景生写了个《海上剿匪记》。受《夺宝奇兵》启发,设计了大量追逐、打斗戏。最著名的镜头,就是经过一连串街头追逐,爬上旗杆,跳上钟楼,然后从上面直直跳下。落地距离高达15米,中间仅有几层布阻挡。开拍前,成龙站上钟楼7次,7次都不敢跳。 后来洪金宝来了,问: “你他妈到底跳不跳?全剧组都等着你!” 成龙一闭眼,跳了。而且为拍摄效果,跳了三次。电影上映前,改名为《A计划》。从此,大哥确立了后半生拍片的风格。

一言以蔽之,十二个字: 危险动作,真人搏命,往死了整。

「《A》计划里,成龙摔了三次」

也是从《A》开始,“成”“洪”二班开始了数十年的暗斗。当年在《A》片场,凡是洪金宝的戏,成家班就上去挨打,凡是成龙的,洪家班就上去挨打。两帮兄弟轮着来,比谁动作漂亮,挨打挨得更狠,摔得更惨。10多年斗下来,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拿了7次,洪家班才拿2次。 原因也简单,拿成家班自己的话说: “我们能赢,是因为残废的人多。”

02.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成家班玩命,全靠成龙在前头压阵。 为了向全世界证明自己,跳钟楼已是小儿科,什么悬崖跳海、抓直升飞机、滑大厦楼壁、飞扑热气球,成龙拍了个遍。 最危险的一次,差点丧命。 1985年,成龙跑去南斯拉夫拍《龙兄虎弟》。里面有场戏,要在毫无退路下,猛喝一整瓶酒,飞身抓住一棵树荡到悬崖边。 由于戏前去日本做宣传,在飞机上睡了两天,体力严重下降,喝酒的镜头又NG多次,成龙在空中一荡,不幸脱手坠落。头撞到一个石墩,当场血流如注,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拍片后,耳侧头骨凹陷,碎骨内移。要不是运气好,有个瑞典专家在南斯拉夫讲学,他恐怕出不了手术室,更没办法成为传奇。 成家班的人,都是这么练出来的。 那时科技不发达,安全系数低。当年的威亚纲丝,不像后来能吊住大象,稍有不慎就会断。从高空摔落是常事。拍《警察故事》时,飞车要在两堵墙之间飞过。结果车子飞到半空掉下来。落地后,4人进了医院。 两个断腿,两个盆骨开裂。 即便危险不断,导演一声“上”,也得收拾头脸,继续演。曾有一个武行,拉着林青霞的替身从高空跳进泳池,因为视线被遮挡了,起跳前才能看到泳池,直栽到泳池边,差点断子绝孙。结果成龙拿着扩音器喊: “跳得像个死人,再跳一次!” 武行当场号啕大哭。 类似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 当初“成家班”拍戏,片场外停着一辆面包车,被称为“白车”。里面的座位全部放平,谁一出事,立马抬走送医院。早上五六点开工,夜里十二点下班。每天都有人被它送进医院。在医院,“成家班”还有7张专用病床。今天来一趟,养好了,隔两天又来。 骨裂、烧伤、喷血,家常便饭。 正是这份搏命,铸就了“成家班”的声名。 1995年,香港电影滑坡。凭借《红番区》,成龙一雪前耻,打入好莱坞。“成家班”风姿不改,拍起危险场面,一个个磕出血来。 美国人看完,都跪了

大银幕上,全世界观众只看到成龙一个英雄做各种危险动作,以命相搏。实际上,他的每一部戏,都有大量“成家班”的武行撑场,付出无尽的汗水、血液。这些人都和成龙一样,遍体鳞伤,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所以后来《王牌见王牌》节目里,成龙对兄弟们说:“奥斯卡给我一个终身成就奖,应该和你们一起分享。” 然而,时代只记录了舞台上英雄的身姿。 人们看不到幕后的酸楚。

03

武行是香港电影辉煌的产物。 那些年,香港电影走上坡,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日渐鼎盛。飙车、爆破成标配。“早上跳楼,晚上撞车”,亦为武行基本功课。 这是一份非常残酷的工作。 首先,是抢手。当时港片体量巨大,戏多、钱多,太多人涌入这行。无论多危险,都有人做。曾志伟讲过一件事,当初在“洪家班”,一场戏要从高楼上往下跳。没有护具,生跳。一个武行上去,看了一眼,傻了。气得洪金宝亲自上场,从楼上跳下来。 一屁股坐在地上,当场失禁。 元彪武替时,从4米高的梯子跳到弹床上,由于广东数月下雨,床布早就坏了,人落到布面直接掉下去,当场把脚戳断。元彪说: “有些动作明知危险,但你一定要做。你不做,就会丢掉饭碗,给人淘汰掉。赚武行这份钱,谁的腰、脚、手没断过?” 其次,是危险。什么骨折、昏迷、肌肉萎缩乃至死亡,必须面对。香港特技人陈一言拍《海市蜃楼》,车开到悬崖边上,吊着钢丝从车里跳出来,身边就是万丈深渊。飞车跨越峡谷后,他连人带车跌落山崖,全身多处骨折,昏迷28天。那个年代没特效,拍跳崖戏,“缓冲设备”只有烂棉被。 刘德华在《刀剑笑》里的替身张国伟,去新加坡给马景涛替戏,由于威亚断裂,从10米高中坠下,当场摔坏了腰。养伤期间,没机会进组,经济来源被切断。此后,只要能下地,就算打着绷带,他也要继续工作。 他曾缝过30针,不到七天就拆线回组,结果再一次摔倒,伤口崩到喷血。 成龙回忆武行岁月时也说:“刚入行,每天摔无数次,导演问有没有事,我永远都说没事。因为只要说有事,明天就没得开工了。” 再者,就是难熬。武行吃青春饭,过了35岁,别指望了。就算转行,选择也不多。一身伤病,腰肩受损,出租车都开不了。干这行,最幸运的无非从替身干到武师再到指导,最后升任导演。大部分人,干到武指前就废了。 当初成龙入行,干了三年,却一无所获。去澳洲探亲时,他爸对他说:“我烧菜能烧到60岁,你当替身能到60岁吗?” 返港后,成龙发誓要做武指。 只是他命太好,直接成了巨星。 然而,成龙只有一个。这么好的命,不是人人都有。在一个成龙的身后站着的,是无数受伤、病痛、默默无闻的小替身。

被汽油弹烧伤、炸伤,替戏时断胳膊、断腿,像“成家班”那样拿命去拼,是武行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处境。想出头?要等,要看机会。 比如大名鼎鼎的的罗礼贤,去《警察故事》里当特技车手,然后被吴宇森看中,为《喋血双雄》设计动作,这才从一个普通替身,成为亚洲特技指导第一人。 得不到这样的机会,只能熬。 把身体消磨了,拿命换钱。

04

香港电影好的时候,武行确实赚钱。 哪怕吃青春饭,也吃得痛快。 洪金宝当年给“洪家班”的人,月薪开一万五千港币,没戏也照开不误。此外,电影市场好,有大量上位机会。元华、元彪、林正英、曾志伟,都是武行出身。 只要脑子好、肯学,搞好关系,被上面的人看中了,演电影、导片,不在话下。 然而,千禧年后,港片垮掉。创作系统迁移北上。内地影视崛起,武行的主战场,也转移到了内地。不像当初香港给那么高的月薪,还有每天9小时的工作制。内地武行,靠的就是“价廉物美”。由于薪酬低、工作任劳任怨,短短几年,就占到了整个行业三分之二。电视剧产量提高后,替身人数剧增。 而在横店拍戏,如果不是专业武行,以群演身份做替,大场面,130块一天,对打,180块一天,某些危险动作,也不过200块一天。

「武行“摔戏”,可谓基本操作」

困了,明天再贴




对我个人来说,这周末最值得走进电影院的,是首日票房38万的纪录片《龙虎武师》。

有人用“一将功成万骨枯”来形容那个时候的香港动作电影。 成了角儿的「将」是成龙、洪金宝、甄子丹、李连杰、元彪等这一批香港动作影星,但共同铸就了一代香港电影辉煌,但却被忽视、被遗忘的「万骨」呢?《龙虎武师》对准的就是这批人——在那个搏命拍电影的年代,那些为了完成一个银幕上的危险动作,可能连命都不要的动作替身演员,香港称之为「武师」。

看片之前有点怕是炒冷饭+卖情怀的组合,但实际上,整部纪录片的节奏好得惊人,从李小龙到成龙、洪金宝再到袁和平,香港动作电影全方位革新,一路狂飙,看得人肾上腺素也直线上升。并且,导演@魏君子 作为香港电影的知名骨灰级影迷,通过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这一代受香港电影滋养长大的影迷以极大的感动和震撼。《A计划》《警察故事》《黄飞鸿》等等电影里的华彩动作段落是怎么来的?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靠的是两个字,玩命。

替身演员抱着轻则送医两个月、重则瘫痪甚至死亡的认知,从整整6层楼的高度坠落,一镜到底;6个演员同时顶着身后的爆炸,穿过玻璃,从几层楼高度往下跳,最惨烈的受伤是因为「人砸人」;看得最有痛感的是第三张动图,先穿过玻璃,重重用腰部砸到地上,再一个翻滚,整个身体的重量几乎全都压到歪斜的头部。角度稍有偏差,时间稍微差那么一点,都有可能重伤甚至死亡(演员也的确重伤,当即送医)。那时候的香港动作片片场,不是喊“收工”,而是喊“救人”,这几乎是一种自虐式的拍法。

在观影的中途,因为这些过度危险的动作,我甚至产生了略微生理不适的感觉:他们为什么几乎是用命在拍电影?但通过洪金宝、袁和平、董玮、元华、钱嘉乐这批武术指导的讲述,我们才真正理解为什么香港这小小的一方天地,能在那时候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因为在特技拼不过好莱坞的年代,香港电影受到举世瞩目,只能靠那种不要命的冲劲、靠那些在今天几乎不可能的动作创意。要搏出名堂,让世界为华语动作电影喝彩,靠的是「名将」的华彩,也靠的是「万骨」的舍命,正如那句话——“替身演员从不说'不'。”

但伴随着香港电影的衰落,这批替身演员的晚年境况也令人唏嘘。在香港电影的鼎盛时代,李小龙离奇突然的死亡,让几百号人瞬间懵神、随即失业,而就在得到消息的前几天,他们刚刚签了跟随李小龙征战好莱坞的合同,野心勃勃;如今,香港电影衰落,能叫得上号的「武师」都已白发苍苍。尽管钱嘉乐这批演员仍然尽心尽力为行业培养年轻人才,但终究抵不过时代大潮的褪去。香港电影,最近的一次回光返照还是在近期的院线电影《怒火:重案》,而这部电影,是作为香港电影扛把子之一的导演——陈木胜的遗作。

当然,这部纪录片也不是没有遗憾。因为版权问题,邵氏、张彻的电影在纪录片中是缺失的,这相当于香港动作电影版图中的重要一块缺失了;并且,即使采访对象群像璀璨,但成龙的缺位,还是多少让影片变得不完整。但即便如此,《龙虎武师》也已经呈现了一份足够令人感慨万千的时代图像。

看到《龙虎武师》惨淡的票房,还是想为其呐喊一声。或许,香港电影的残余微光,只能在这样难得的纪录片里得到微弱的一瞥了,但仅这一瞥,已经弥足珍贵。




去年在丝绸之路电影节上《龙虎武师》看了首映,这个版本是有成龙访谈的,而且戏份不少,不知道为什么正式上映的时候都删除了。

而且不光是正片,看预告里也有成龙的推荐语,“这就是龙虎武师”,也都消失了。

现在回想成龙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成家班的部分与传艺好莱坞,影片好多的笑点都是在成龙那里,我记得有一段他最初到好莱坞拍戏,美国的动作指导教他怎么打拳,气的成龙直接在访谈里我嚓。。。。还有警察故事A计划等片段里成龙和洪金宝你一句我一句的,非常好玩。还有一些内容诸如武行低谷期成龙去饭店打工,成名后帮助武行存钱等等,如果有成龙在,这个结构会非常完整。

按理说片方肯定是不想没有成龙的,刚出预告删掉成龙我还以为是他出事了。。。。后来发现没有,成龙又接受了采访,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成龙突然反悔了。具体怎么样就没人知道了,只是觉得这个纪录片挺可惜的。

话说回来 这个片子如果删掉洪金宝甄子丹袁和平这些大咖,票房也不会低多少,毕竟还能低到哪去,但豆瓣评分还能高不少,因为人物已经这么全了,观众就会要求更完美,如果只讲幕后小人物,共情就更大,就不在乎那些名人了,就像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小错事就被口诛笔伐,一个大恶人做了一两件善事就名垂千古

能采访到这么多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还有那么多版权需要处理,最终的结果还是赔了钱,只是为了给这些终生为银幕奋斗的人最后一次登上大银幕的机会,作为告别。这是个有情怀的事,也是正确的事。

让我觉得真正可惜的是,以后这种类型的片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登上中国大银幕了,这是中国观众们的选择。




大概十八、九年前,当魏君子还在河北的一个县城电视台一边打盹一边写香港电影的时候,我就成了他的博客读者。

我是一个看着香港电影、TVB电视剧长大的广东孩子,懂粤语。当年,我自诩是一个比较懂香港电影的影迷,却发现有一个来自非粤语地区的影评人,对香港电影掌故的了解,远胜于我。

我汗颜,也有点不服。

那时候,网络方兴未艾,DVD也刚刚起步,很多香港电影还没有发行带有花絮的DVD。我很好奇,魏君子是如何得知那些幕后故事的?

也许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对香港电影的专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我。我虽爱香港电影,但我还爱美国电影、欧洲电影、日本电影、中国老电影等。我不是一个专情的影迷,而魏君子是。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我几乎追着阅读了魏君子博客上的所有的文章,鲜见他写香港电影以外的电影。

后来,这些博客文章主要整理成了两本书:《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2006)、《香港电影演义》(2010)。

在成功卖出第一个剧本后(《追影》【2009】)后,魏君子开始进军影视圈。2004年,魏君子成立了北京集智映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借助他因爱香港电影而积累的人脉,参与电影的出品、策划、发行等,而他合作的导演,主要是香港导演。

在《龙虎武师》之前,魏君子以编剧和制片人身份参与的电影,在某知名评分网站上的评分,都在及格线之下。魏君子绝对是写香港电影的最佳作者之一,但“写”电影和制作电影,是两码事。魏君子在电影创作上,未能延续他在“写”香港电影上的成功。

“写”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用爱发电,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龙虎武师》的好,恰恰是魏君子延续了他“写”香港电影的精神,用爱发电!

当年读魏君子的那些关于香港电影的掌故的文章有多爽,今天看《龙虎武师》就有多爽——情怀不改,梦回初心。

看《龙虎武师》,不只是在看一部关于香港“武行”的纪录片,也是在回顾香港电影的辉煌年代,还是旧日时光不可复制的一声叹息。

魏君子,他还是最爱香港电影的那个人!

1、 李小龙

李小龙改变了香港的“武行”。

李小龙之前,香港动作片中的动作是偏舞台化的,脱胎于京剧等传统戏剧的舞台动作。

李小龙带来了两个改变:

其一,相对写实的动作设计,快、狠、准。

其二,日本武士片中的充满仪式感的“决斗式”。

《唐山大兄》上映之前,嘉禾其实是不看好的。

李小龙的成功,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运气的成分蛮大的。

洪金宝、成龙、元彪、林正英、元华、元奎、陈会毅、冯克安、火星等后来大展身手的“武师”,当年都跟过李小龙。

李小龙并没有像洪金宝、成龙、袁和平、刘家良等人那样成为“班主”,但他是很多“班主”的“精神班主”。

李小龙猝死后,整个香港的动作电影都大受打击,“武行”中的不少人因此失业数月。大概五年后,香港的动作电影才又再度兴起,并进入了全盛时代。

2、刘家良

出身洪拳世家的刘家良除了是一流的武术指导,在武术上也称得上是“一代宗师”。

刘家良导演的《神打》(1975)、《少林三十六房》(1978)、《少林搭棚大师》(1980)、《十八般武艺》(1982)等影片,都是动作片中的经典之作。

刘家良的“长镜头”太可怕了,一打就是几分钟,几十招下来,每一招每一式都不能错。没有坚实的武术功底,根本演不了刘家良的影片。

刘家良的动作设计,不仅硬桥硬马,有时候还真刀真枪,演员一不留心,就会挂彩。

论快,刘师傅的拳,不输李小龙的脚。据徐克说,拍别的“武师”,摄影机要转得快一点,这样才好看;拍刘师傅,摄影机要转得慢一点,因为刘师傅的动作太快了!

3、降维打击

香港的动作电影为什么能够征服全世界、影响好莱坞?

靠的就是降维打击,冒险、蛮干、拼命。“武师”用肉身去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危险动作。

从三层楼跳下来,除了帐篷之类缓冲一下,再没有更多的保护措施。

七、八个人从七层楼跳下来,也只有纸盒、榻榻米之类的防护。结果,人砸人,拍戏现场还是变成了事故现场。

有五成把握就敢上,有三成把握就要试。当“武师”,随时准备“大冒险”,两眼一抹黑是家常便饭。

降维打击带来的真实感和强刺激,是好莱坞的动作片所不能企及的。

4、内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动作电影有多“卷”?

主创们去看别家公司的动作片的午夜场,回来后,一边感叹电影中的高难度动作,一边绞尽脑汁设计更高难度的危险动作。

为了不断带给观众新的刺激,香港动作片的“难度系数”一直在上升,有时候致伤致残都在所不惜。

5、“Cut(停机)!救人!”

香港动作片中的一些危险动作,导演或动作指导其实是预见了会出现受伤的情况的,但为了“好看”,导演或动作指导有时候会坚持让“武师”们这么做。

于是,就有了“Cut(停机)!救人!”

6、安全第一

在香港动作片的片场,曾有“武师”在表演中一命呜呼,而“武师”因工致残致伤,更是数不胜数。

而且,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武师”们也是没有保险的。“武师”受伤了,全凭“大哥”照顾。当然,对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哥”往往都是很讲义气的——“武师”因工受伤,一般会得到比较周到的照顾或比较丰厚的补偿。

但是,时代不同了。

“武师”的命也是命。如今拍摄动作片,一般不会有罔顾安全的了。“武师”们的人身安全,一般也会有保险作为保障。

安全第一,成为了“武行”的新原则。

号称“天下第一武术指导”的八爷(袁和平)是比较早注重安全问题的香港动作指导。电影拍摄过程中,动作戏达不到八爷的要求,他宁可拿自己的头撞墙,也不愿意随便让演员去冒险。撞墙之后,八爷会冷静下来,再想怎么才能够拍好这场动作戏。

以上六条,都是《龙虎武师》告诉我们的“冷知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