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韩青 / 秋风清 / 武雨泽 / 李科峰 / 廖宇嘉
主演: 屈楚萧 / 陈钰琪 / 田雨 / 李诚儒 / 李建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21-07-21(中国大陆)
集数: 44
单集片长: 45
又名: 古董局中局Ⅲ / 古董局中局3 / 掠宝清单
本文有剧透,且含前几部故事内容的相关分析,请谨慎入内观看。
等了很久,这部剧终于出来了,一口气看完八集,感觉在原著故事的基础上丰富了不少,在局中局系列四部故事中,个人认为第三部故事最有意思,情节也非常紧凑,环环相扣。跟原著相比,电视剧改编得更年轻化了,例如在原著中男主角许一城本是清华助教,现在改成了清华考古系的学生,年纪自然也比原来小了不少,增加了些许少年感。原著中许一城早已娶妻,当时妻子已怀有身孕,感情戏部分很难丰富,现在改为单身,否则到平安城结婚的桥段应该会很难拍吧。
剧集开篇裴翰林卖花盆被骗墨海的故事,扣住了古董局中局这个主题,买卖双方的博弈心理过程刻画得很有意思,卖方以为买方想要的是花盆,没想到对方想要的其实是没花钱的添头墨海,为了三千块大洋,双方争吵上手,短兵相接之后,故事一转折就把五脉作为京城古董行的权威给带到观众面前。接着就是黄沙漫天的皇煞风,一百年前所谓的皇煞风也就是今天的沙尘暴,现在北京依然有。
剧中利用镜头的转换和剪辑,把建筑新式、思想新潮的清华学堂与格守规矩、充满了传统仪式感的五脉进行相互比较,民国时期那种新旧思想激烈交锋、时代更迭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军阀混战民国乱世,历史与虚构相交织
剧情一开始是1928年5月的北平,那岁月可不太平,是一个军阀混战、新势力与旧势力互相博弈和交替的时代。
当时坐镇北平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但是北平列强环伺,势力太过于复杂,他搞不定,于是想回东北当土皇帝,一个月后他就会起程回东北,并被日本人出其不意地炸死在皇姑屯。而在那一年呢,北伐战争早已打了好几年,蒋介石时任北伐总司令,国民革命军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不可挡,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了长江流域。
一出场就把京城古董界各位大佬囚禁起来,把五脉各位大佬吓得一楞一楞的吴郁文,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张作霖的部下,时任北平“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一年前曾因杀害了李大钊等革命人士有功,得到了张作霖的“文虎勋章”,后来又担任蒋军中央宪兵教导总队上校总队副等职,再后来又叛国投敌,在华北汉奸伪政权中历任“北京特别市公署警察局侦缉总队副”、“天津警察局特稿科长”等职,直到建国后才落网。吴郁文是一个很圆滑、很会看风使舵的角色。
自从1925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末代皇帝溥仪就在日本人的护送下到了天津,此时居住在天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他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军阀往来频繁,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是为“后逊清小朝廷”。所以剧里田雨饰演的隆亲王常常有各种想要复辟的念头,甚至清宗室跟日本人关系很密切等等,也是符合当年的情势的。
至于隆亲王在大内发现的频频发现赝品一事,在历史上确实看起来似有所指。
1912年民国成立后,溥仪成了废帝,虽然民国支付给“小朝廷”每年有四百万元的“优待费”,也这费用也年年拖欠,甚至有议员主张取消“优待费”。溥仪曾与弟弟溥杰一起,密谋出洋留学,为了准备资金,他利用溥杰进出紫禁城的机会,以“赏赐”为名,开始了盗运书画古籍出宫的计划。这些陆续被盗运出宫的书画有: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怀素、欧阳询、赵构、米芾、董其昌、赵孟等人的真迹,司马光《资治通鉴》原稿,还有王维、阎立本、宋徽宗、马远、夏圭,以及马麟《长江万里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著名画卷,还有乾清宫昭仁殿所藏宋版明刻古籍珍本,总计一千多件书画手卷、两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二百种上下的宋版书。
后来,“清室善后委员会”称这些文物“皆属琳琅秘籍,缥缃精品,天禄书目所藏,宝籍三编所收”。这些文物中的不少珍贵文物都被出卖给外国人,以换取金钱,特别是后来清宗室想要复辟,甚至后来与日本人勾结成立了伪满洲国,这些过程都是非常需要金钱的。
除了傅杰运出宫的这些国宝外,很多宫内人士也对宫中的文物珍宝虎视眈眈,库房内的文物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所以溥仪要求对保存在建福宫的文物进行一次全面清点。这个清点命令刚下达没多久,1924年6月27夜里建福宫就燃起熊熊大火,由于宫人各种事实上的非营救行为,美轮美奂的花园最后不幸遭遇了灭顶之灾,无数珍宝顷刻之间毁于一旦。这个剧情跟剧内隆亲王要求清查大内库房后,大内库房立刻被大火烧毁的剧情是不是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紫禁城火灾后,民众非常愤怒,大力进行口诛笔伐,国民政府认为宫中所有文物皆属于国家财产,清室无权拥有与使用,于是溥仪很快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并由“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宫中所藏文物进行清点,直到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于成立。第四集许一城发现唐贞观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像为赝品,就是在故宫博物院接收清点清宫文物的过程中;而剧里许一城和海兰珠去寻找古籍的文渊阁,现在已经是故宫博物院经常举办书画展的地方了。
军阀掠夺,日本人觊觎,民国文物大案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历经百年,老朝奉的阴影从未消散。老朝奉的造假技艺高超,但一直从未露面,无人知晓他(她)的真面目,为了利益他可以杀人如麻,下手心狠手辣。清宗室大内频频出现赝品的事情,肯定跟老朝奉脱不了干系,警官付贵负责的好几个搞得人心惶惶的杀人案肯定也跟老朝奉有关联,原本在其它系列故事中一向都是恶人形象出现的老朝奉在本剧中会不会有其它什么特殊的表现?
前几集出现的日本人木户有三,是古董局中局第一部剧中日本女孩木户加奈的爷爷,也是东京帝国大学的考古学专业教授,他是日本支那风土考察团的团员,是专程来考察中国古代的遗迹和文物的,刚来北京没多久。日本人觊觎我国文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民国时期国家衰败更是给了日本很好的觊觎机会。日本人拿着中华宝藏清单来中国寻宝,按照名单来重金求购,怎么看怎么让人不舒服,只可惜当时国力太弱,只能任人欺负。从木户有三的身上,许一城会发现日本人觊觎我国文物狼子野心的蛛丝马迹,并找出那个可怕的大阴谋吗?
民国最能体现乱世氛围的就是军阀了,北京的大宅院里,嚣张跋扈的吴阎王随心所欲,想打谁就打谁,想放枪就放枪,无论是贵重的文物还是人命都丝毫不会在意,军阀混战下普通老百姓命如草芥的那种乱世氛围感顿时就出来了。国民革命军要北上,大军阀张作霖要跑路,吴郁文只想趁机赶紧多捞点钱,苦的不过是老百姓而已。吴郁文的表演有一点夸张,但这种夸张就很符合民国的军阀氛围,咋咋呼呼的,跟日本人的诉求比起来,军人的所欲所求都很直白。原本陷入困境的吴郁文经过许一城的一番指点,看到了另一条新的出路,许一城这一妙招不但让吴处长很开心,同时也化解五脉了面临的危机。
只不过当年的军阀那么多,奉系大军阀跑了,无人约束的小军阀就能更加毫无顾忌地进行抢夺了。眼前的吴郁文给五脉的危机是化解了,但更大的军阀危机还在后头,毕竟孙殿英还没登场呢。一想到马上即将到来的各种盗墓历史大场面,还是让人很期待。
剧中隆亲王的戏份算不上多,但是他每次出现都让人感觉到喜剧的戏剧张力,田雨略带点喜剧性的表演让人觉得他似乎有点可爱。在民国的冲击下,清朝早已倒闭十几年了,可是清宗室依然放不下想要复辟的甜蜜梦想。在庭院深深的王府里,隆亲王穿上隆重的全套前清朝服,兀自上演着前清的戏码,隆王爷死拽着过去不肯放手的姿态,让人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荒诞感,在一切都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民国幻象里,唯有腐朽的封建王朝是再也回不去了。
特别是跟留洋归来、思想新潮的海兰珠相比,让人觉得隆亲王的所作所为与新时代格格不入,充满了一种略微苦涩的荒谬感,隆亲王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好笑,但同时也为他感到心酸,毕竟属于他的时代是再也回不来了,后面还有更大的灾难在等着他。
都说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每次看到药慎行一板一眼地行为做事,我都忍不住想到他将来的结局,这个看似古板守旧的药家掌门人,貌似行事严谨,为人做事可靠,早已被众人和大爷爷视为五脉掌门未来的接班人,谁又能想到将来在面对国家命运时,他会有出人意表的选择呢?
看后面剧集的预告,还有曾舜晞客串的帅气军装六爷的出场,真的是让人非常期待了,依稀看到了少帅的影子。
我有一个朋友,前些日子强力向我安利一部剧,说是他期盼已久的《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开播了。
他是原著粉,也是前两部的剧粉,拍胸脯保证说必定精彩。
其实前两部的时候他也安利过,但我始终是拒绝的。实在是我一听“古董”俩字就皱眉,不感兴趣,觉得陈旧。再说这号称第三部,我前两部都没看,铁定看不懂啊。
于是,我很礼貌的表示感谢,打算像以往一样搁置。
就这么过了七八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百无聊赖之际,鬼使神差的点开了这部剧,打算给它十分钟机会。
谁知这一下,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只听一阵提神醒脑的rap从印象里冒出来,我顿时愣住。怎么记得,这是一部民国戏呀?难道我点错剧了?
但没错!不单有rap,还有漫画,还有小清新的浪漫配乐,滑翔机、热气球……一不留神看完了一集,居然还有点意犹未尽!
它一点也不陈旧!
我一口气连看四集,直至深夜。当时心里确定了一件事:我确实找到了近期的“口粮”!
此后几天,我兴致勃勃的追剧。这部戏属于越看越精彩,越看越上头的类型——害得我直到把超前点播36集看完,才算作罢。
看到36集,整个剧的脉络,基本上在心中清楚了起来:
前十几集,主要讲的是个人命运,爱恨情仇,爱情的甜蜜与苦涩。这部剧的爱情很有特点,并没有甜腻撒糖,很多台词都颇具哲理,闪烁着科学与智慧的光辉。
基本可以这样说,这是两个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在相互吸引,最终成为灵魂伴侣的过程。
这部剧的中段,大概从十几集到三十集,是将家族恩怨。主人公许一城作为五脉的一员,与家族同舟共济,共同去应对神秘莫测,手段高超的“老朝奉”。这一部分高潮迭起,尤其五脉与琉璃厂斗口,五局三胜的那几集,完全可以用“神作”来形容!
三十集之后,就进入了另外一个篇章:国恨家仇。我还没看完,但大体的脉络已经确定了——如何在国家破碎,山河动荡之际,从强大的日本势力那里虎口夺食,保护国宝、保护东陵的(据说这部分是原著)。
就我看到的这三十六集中,不光男女主角令人牵肠挂肚,所有配角的设置也都极为精彩,而且有着很深的寓意。
隆亲王:田雨演得活灵活现,每每看到他出场,我就捧腹大笑。但效果之后,又感到深切的悲哀。因为实际上,这个王爷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始终活在复辟大清的旧梦里,守着一个院子过家家。
驼爷:他就像一个躲在阴沟里,深谙生存之道的“鼠王”。他身上充满了矛盾与复杂,他拜关公、又唾弃义气,他收养子,偏偏又不相信父慈子孝,甚至当年自己的义父就是他亲手杀的。他培养付贵,或许就在等待着,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吴靖文:这个人物,和驼爷对照来看非常有趣。他就像一个走上层路线的驼爷,在时代的大潮中死死抱住警察厅长的官位,随波逐流,像变色龙一样左右横跳。看了驼爷再看吴靖文,不禁哑然失笑,太阳底下没新鲜事。
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王宇恒、付贵、陈维礼、顾芷如、五脉的几位当家人、陈瞎子,玉姐……这些人物无论重要与否,都有一种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感觉。每一个人都有来龙去脉,都有他的归处。
回顾着这些人物,我有一种感觉——这哪里是古董戏?分明是一张民国时期的人物画卷,大时代下的众生相!
再看看《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的剧名,我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名字莫不是起错了吧……
最后,向大家透露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当我兴致勃勃的把我的观剧体验向朋友诉说,并表示感谢他的推荐时……
他居然一脸冷淡,告诉我他早就弃剧了……
弃剧了……
弃了……
我很懵逼地问为什么?
他说还问为什么?这拍的什么?我要看的原著在哪儿?一点影子都找不到啊!
我问了问原著情节,然后告诉他30集之后就是了。他听了直翻白眼,说为啥要忍耐30集?
我说可明明很好看啊?他说不行,脑子里就是原著,所以看不进去前面的原创了。
我怔忡半天问,那你是看原著还是看剧啊?
他说看剧也是一样啊,我要看鉴宝啊!我说有啊!他说才哪儿到哪儿?男主根本就不符合原著,不符合原著也就罢了,你倒是给我鉴宝啊,探案啊!你谈什么恋爱啊!要女主有什么用?只会影响我看鉴宝……
我一时答不上来,似乎他说得也有道理……
可这部剧明明拍得那么好,那么波澜壮阔,为啥……大概只能怪剧名吧?叫什么《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结果只看古董的观众无法接受,而像我这样的观众,直接被剧名劝退……
也许这剧换个名字就好了……
叫什么都好。
内容涉及剧透
马亲王的作品里,《古董局中局》系列是我最喜欢的,没有之一。这个虚构的故事,绵亘千年,从八九十年代的琉璃厂开始讲起,机缘核心又落在了100年前的民国,中间又能追溯到武周时代。
读起来节奏快,情节密集,再配上解密寻宝的故事,很有美剧的节奏感,让人欲罢不能,当时就觉得这套书是非常适合做影视化改编的。
《古董局中局》一书分为四册,分别讲的是佛头案、清明上河图,民国掠宝清单案,最后一部是解密老朝奉的大结局。
《古董局中局》的影视分为电影和电视两块。电影预计2021年上映,按照书里的节奏走,从佛头案开始,目前已经有了第一版15秒片花。
电视改编这块,在18年、20年分别拍了佛头案(《古董局中局》)、清明上河图(《古董局中局Ⅱ:鉴墨寻瓷(2020)》),今年刚出的《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显然就是第三部了。影视剧拍摄随着小说节奏走,没有过度消耗IP,也是很值得赞扬的一点了。
和前两部不同,《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把故事拉回到了民国,主角是年轻时的许一城。整个故事,藏了一明一暗两条故事线。
明线讲的是日本人来中国寻宝,开出了一张国宝清单,清单上的宝贝逐一现身,古董行随之掀起了各种风浪。暗线,则是五眼梅花的鉴宝界和老朝奉代表的造假界的巅峰对决。
由于故事背景拉回到了背景更为复杂的民国时代,因此人物动力也交杂着个人追求、国仇家恨以及民族大义几个层次。
我看书粉评价说,这一部是4部《古董局中局》最好看的一本了。剧集水准也在水平之上,不管是场景还是人物服饰。
中小场景讲究,印象深刻的是海兰珠的家,也就是隆亲王府邸,有一种新旧交杂,但是又分外真实的感受。
服饰也有年代质感,五门里的当家的服饰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也符合历史现实,更有趣的是,基于人物性格,做一些漫画式的夸张。
比如药慎行的发型,一看就是刚剪了辫子的样子,鬓角的一缕白发,显得亦正亦邪。
男主角许一城,则是飞行员服半永久,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刚开始有了第一代飞行员,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飞行员大约相当于航天员,应该是很时髦的装扮。这个造型,符合男主有点中二,但有理想,热爱科学,又不是书呆子的形象。
许一城式的中式英雄
20世纪著名的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 曾经写过一本《千面英雄》的书,他研究了从古到今各式各样的英雄传说,这些故事的表面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内里始终遵循着一个永恒的共通模式,他总结为“离散(启程)-指引(启蒙)-回归”。
这个模式,我们在许多国外超级英雄的身上可以看到,但是他们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大多处于一个典型的西方叙事范围内,每个人都是在追求对个人的突破,尝试与自己和解。
而中式英雄的叙事路径常常和西方有所不同,这也是我最近不断对比中外影视化叙事的一点感悟。
作为一部中国人写,中国人导,中国人演的电视,我们很明显的能从这部作品中看出中式英雄的成长之旅与西方的不同。
中国人喜欢的故事的推动动力,不仅是个人成长,更有“义”的成分在里面。
“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精神内核会发生变化,但是它大多都是无关个人,是跟民族国家捆绑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有个说法叫做“家国大义”。
而饯行这些“大义”的人,往往只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中国的历史上并无血统传承的贵族一说,但是知识分子却承担了被西方所津津乐道的“义”的成分。
我们来剖析许一城这个角色。
按照《英雄之旅》的说法,他的起点是“离散”。许一城因为不满五脉的陈旧和迂腐,所以主动脱离了五脉,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自己的人生——出国留学,学习正经的考古知识。
这个起点是个人的,也可以说是时代的。
是个人的,是因为他的出走代表着年轻人对家庭的反抗,这个命题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是时代的,是因为他离开家庭之后追求的目标:出国留学,带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北洋时期,出国这一选择,通常带着强烈的“师夷技长以制夷”的追求内涵。
所以许一城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就不是个人主义式的英雄,他的命运和家国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目前剧集更新到了14集,经历了“君子棋”,“唐代佛像”,“神仙卷”等多个小风波。在这个过程里,许一城不像是欧美英雄,需要一个导师,启发自己。他的成长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里,逐渐明白什么对自己是最为重要的。
“神仙卷”这场风波里,不仅国宝消失无影,连守护国宝的郭先生,被残忍杀害,五脉更是受到牵连,药慎行被关入狱。这场老朝奉与五脉的正面硬刚的危机,最终让许一城认清哪里更需要自己,所以烧毁了自己的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留在中国。
和欧美英雄依靠外界导师启发自己不同,中式英雄的觉醒更像是自己内心的呼唤被点燃,被需要,因此做了最利于家国的选择,从而偏离了自己最初出发的路径。
剧集一共44集,目前刚播到三分之一处。
书粉都知道,许一城的最终宿命是牺牲自己,保全了文物。这和欧美英雄的归宿也略有不同,欧美英雄常常以完成人物,自己变成了全新的自己为中电。许一城式的英雄,显然多了许多悲壮,但是他们又被写进了文化里,在“舍生取义”的教诲里又浓重的增添了自己的一笔,又以另一种形式存活在其它所有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了。
夸夸演技
剧集的配角演技,可以说全员炸裂。李建义,李成儒,田雨都是公认的演技派代表。日常低调,但是演戏从不含糊。
田雨演的隆亲王尤为出彩,他本来就很擅长演这种有点鸡贼但是大义上不差的小人物。把一个满清遗老演的可笑又可爱还是有点难的,田雨老师做到了。
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好演员,剧集里我还发现了两位在演员表上都查无此人的角色。
其一是,守护“神仙卷”的“郭先生”,其台词和演技也让人佩服。这个人物出场时间只有短短几集,但是愣是被演出了好几个层次。
从许一城初见他时候,他的落魄,到被许一城说服之后,要捐出国宝的坦荡,到最后国宝被偷,他突然感觉自己的人生轻松了,拉着许一城跟他讲自己的人生规划,简直太绝了。难度太高,这个人物既要底色统一,即有点迂腐,但是仍然是心怀大义的读书人,又有前后强烈的变化,从谨小慎微,到想通了人生目标之后那种仍然小心翼翼地狂欢的感觉。
其二是日本人木户有三。演员的妆发虽然没有脱离我们传统印象里的日本人的形象,但是表演者竟然能准确拿捏住日式文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那种日本人特有的愣和执着,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向往,竟然能在这个演员身上不夸张的表现了出来。
书粉值得一看,如果没看过亲王的书,从这部剧入坑,也不失一种好选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