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的真实时间顺序及剧情详解
(一)江洋大盗就地落网,沉闷主角误会丛生
1、大约13年前,江洋大盗赛尔旺的女儿要过3岁生日party,于是他用自己抢劫、盗窃的钱财特地买了一串金锁链给女儿当礼物。他回家之前去发廊修理胡须,并碰到了本片主角马哈拉贾;
2、主角的电推没电了,于是出门买电池,此时赛尔旺同伙给他打电话,说他们所犯案件都被警方刊登在了报纸上并悬赏捉拿;赛尔旺挂电话后转身发现主角正好站在他的身后,他因此怀疑主角听到他和同伙的谈话,但是也没有深入追究,付钱后离开,但是把金项链落在了店里;
3、主角去赛尔旺家归还金锁链,同时警方也带着一队人去捉拿罪犯,赛尔旺被抓时恰好看到主角,以为被主角告发,并因此对主角产生恨意;
4、【关键事件】赛尔旺落网后,主角带着自己妻子、2岁女儿找到赛尔旺遗孀,归还金锁链但是被拒绝,于是主角妻子让其去街边买其他玩具,此时一辆大货车失控撞向屋子,主角妻子、女儿、赛尔旺的妻子都被撞死,而赛尔旺的女儿则因为被一个垃圾桶罩住而幸免遇难,被主角领回了家中抚养长大;
(二)胡子大佬出狱横生恨意,妙龄少女回家误遭奸人
5、13年后,胡子大佬赛尔旺出狱,打听到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在一场车祸中离世,为了报复主角,他与两名同伙(其中一名是修车店员工、另一名是专门帮忙跟踪盯梢的秃头片警),准备上门杀害主角,但是主角因为要给女儿买新球鞋而晚回家,女儿正好参加完夏令营回到家,于是惨遭赛尔旺毒手,被打致重伤且被多次强奸;因此变故,赛尔旺也决定暂时离开主角家中;
6、主角回到家中,发现了被重伤和强奸的女儿,将其带到医院,索性女儿留下了一条性命,但是她的一只脚被打成残疾,无法继续参加她热爱和擅长的体育运动;女儿告诉主角共有三个人袭击,其中一人背后有一个“耳朵”,她希望见一见这个把她打成重伤的人;
(三)垃圾桶作诱饵故布疑阵,窝囊废附血魔杀戒大开
7、为找到罪犯,主角决定向警方报案,并谎称自己家的垃圾桶被偷走,并以七十万元作为报酬答谢警察,警察长官欣然允诺;
8、在调查过程中,主角通过案发现场留下的车站收费凭证及车牌号,在酒吧找到了车主——黑人议员,并从其口中得知女儿被侵犯的当晚,一名修车店员工驾驶了他的这辆车,并偷走了他的库尔纳眼镜。此人因白天被议员羞辱,夜晚来到酒吧暴打了议员(堪称战神),殊不知死亡之神正在一旁冷冷的看着这一切;
9、主角一路跟踪这名暴徒,并在一个废弃工厂血魔附体,爆种击杀了多名歹徒,并得知另同伙是警察局的警察;于是主角继续在警察局蹲点并找那个有“耳朵”的警察;
(四)误打误撞警察破奇案,亦真亦假盗贼悔当初
10、警长在调查过程中找到了废弃工厂的一众尸体,并多方调查得知了主角女儿的遭遇,而凶手恰好就是中间加入他们调查的那个犯案的秃头片警(因为是中途加入,他并不知道是主角在找垃圾桶),于是顺水推舟,把假的垃圾桶和这名歹徒交给了主角,主角发现这名警察背后长着“耳朵”,于是第二次爆种,斩杀了这名数次强奸自己女儿的人渣;
【结局】
11、最终,主角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真正的策划者——当年找自己剃胡须、落下金色锁链,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误会和悲剧的人——江洋大盗赛尔旺。主角第三次爆种,将赛尔旺打致重伤,然后把女儿带到赛尔旺面前,女儿对他说:“我会忘记这一切,不是你绕过了我,而是我绕过了你!”。当主角女儿离开时,赛尔旺猛然发现了主角女儿背后的伤疤,正是自己女儿小时候的伤疤!
正所谓:
恶事做尽劳碌忙,一朝妻女人间丧。
江洋大盗甫出狱,誓要他人血债偿。
以桶为饵布疑阵,爆种流血人命亡。
因果循环终得报,逝前垂泪惹人伤。
二、一些疑问和细节
1、主角为什么要用垃圾桶报案?
这就不得不提黑暗的印度社会了,印度作为“强奸之国”,女性尤其是低种姓女性地位十分低下,近来更是不断听闻女子被十数人强奸惨案,凶手逍遥法外,骇人听闻。强奸者不仅无法被立案,被强奸的女性因为名声受损后半生也只能苟活。
主角马哈拉贾大概是为了保住女儿的名誉,不想让女儿的下半生彻底活在被他人指指点点的阴影中,所以才选择谎称垃圾桶被偷来立案。
2、警察是如何知道案件真相的?
在那名修车店员工被主角杀害后,其修车店同事去警局报警,警察在调查中找到了被主角杀害的被害人尸体,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地上的通话记录,这个通话记录应该就是第一个被杀的歹徒打给他警察同伙的通话记录,通过调查之后,警察发现了是这个片警犯了案。
另外,影片中另外一处细节显示警察在查找某个电话的所有通话记录,警察应该就是通过这个调查找到了第二个被主角杀死的歹徒尸体。
至于为什么知道主角女儿被强奸的事情,主要是通过跟主角认识的医生处得知的。
3、为什么江洋大盗赛尔旺不知道自己女儿还活着?
赛尔旺出狱后通过了一个老头口中了解到自己的女儿和妻子都死掉了,但是这个老头只说了一半的真相,赛尔旺的女儿被主角救走后实际上没有死亡,而是被主角收养,赛尔旺并不知道这个事情。
4、为什么主角有这么多钱,并且武力值这么强悍?
可能有几个理由:
第一,主角本身武力值非常强悍,且不苟言笑,说明他之前很可能从事的也并非正当职业,所以警察在他家中调查时发现自己;
第二,理发师可能在印度是个比较赚钱的职业,因为经常要接待一些贵客(医生等),容易赚取小费;
第三,主角的妻子非常的贤良淑德,主角也是个气管炎选手(啥事都要问妻子),所以不乱花钱才能攒下这么多。
所以,大家可以由此得到启发,想要攒到钱,要么干违法的事情(就像赛尔旺一样),要么踏踏实实的付出,小心翼翼花钱(就像主角一样)。
5、印度的警察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就是警察中途帮助一户有钱人家抓住了偷他们黄金首饰的小偷,但是警察自己事先。
实际上也是对印度警察系统的讽刺,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印度性侵杀人案频发,凶手往往无法绳之以法,可以想见印度警察是多么腐败。
6、印度学制
电影中应该没有明确说主角女儿多大,但是她说自己是10年级,而印度学制是10年小初中+2年高中+3年高等教育,而3-5岁是学前教育,跟咱们国家差不多,由此推测主角女儿是16岁,而13年前3岁跟当时的婴儿状态大体相符。
7、蛇的含义
蛇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进入到主角家里把主角惊醒,第二次是在警察局主角手握眼镜蛇;
百度查了一下,在印度蛇往往被视为神圣的生物 ,象征死亡和生殖;另外印度有个寓言是说蛇一直咬着自己的尾巴, 象征生命之轮,代表生生不息、轮回不断;所以猜想这里可能是在预示因果报应、主角被神谕?
8、警长的女儿
本来认为警长的女儿是主角女儿的那个夏令营同学,不过后来看其他评论说不是一个人,不管怎样,这里的镜头其实也是预示警长作为有女儿的人,也是比较同情和理解主角的遭遇,所以后面才会让主角私下处理那个警察犯人;
三、电影如何构建叙事性诡计
其实把影片的真实发生顺序梳理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影片是如何进行叙事性诡计的:
1、第一个误导:影片最开始以主角女儿要出发去训练营,让习惯了顺叙电影的观众以为出发去训练营是当下的时间点,而女儿一直跟父亲通话要拍垃圾桶,父亲一直没有回应,此时观众会产生一种感觉:主角要在去训练营归来之前报案并解决垃圾桶被偷的事件;
2、第二个误导:真实事件是女儿被袭击,父亲因愤怒砸烂了家里并自残,才导致耳朵受伤,但是观众一直以为是主角自己被袭击;
3、第三个误导:江洋大盗刚开始出现,并给自己女儿买项链那段,实际上是14年前的事情,而赛尔旺家里的垃圾桶镜头一闪而过,也让观众误以为这个垃圾桶是被赛尔旺偷的,并且产生了“为什么要偷垃圾桶”的疑问。
4、直到影片后半段,当主角重新描述自己被打伤经历的时候,观众才明白,原来被偷偷闯入家里,之前时间线上的不和谐感觉终于彻底被消除,观众可以说是一瞬间明白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仅仅用镜头表现,没有过多的语言和叙事就把事件真相描述清楚,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5、第四个误导:影片最后,女儿真实身份的揭晓,则让这部电影的叙事性诡计达到巅峰,不仅跟影片开头主角妻子被撞死相呼应,而且进行了因果循环的点题;另外,观众一直以为主角的妻子是在家被撞死,实际上是去归还金项链的时候被撞死。
经过上述总结梳理,可以看到影片打破真实时间顺序的叙事性诡计,设计的非常丝滑、巧妙,让观众产生了对现有时间线的误判,但是又几乎不存在“违和”和“不合理”的情况,观众在前期会存在些许的疑惑和违和感,但是也没有感到特别不舒适;把悬念留在最后一刻揭晓,虽然会让前半部分略显单调,但是当谜底揭示的那一刻,以及最后女儿身份的神来之笔,让观众观影后大呼过瘾,真乃绝佳的剧情影片。
最后,真的千万别让陈思诚再翻拍了,为什么《黑神话悟空》出来之后热度这么高,因为我们的文化作品,无论是文学、艺术、影视、动画、游戏,都没有特别有深度的作品,知耻后勇吧!
解构《因果报应》(Maharaja)中的文化与复仇
绿川 评论 因果报应 2024-08-22 21:45:23 已编辑 黑龙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近,新片榜上的高分榜首是个印度电影。
名字还很古典,叫《因果报应》(Maharaja),是个悬疑片。网友看完都说是个爽片,因为它的剧情不断反转,还应用了穿插叙事,把悬念从头勾到尾。好事的观众们还明cue了一下目前国内最能爆金币的陈思诚,希望他不要来搞这部片子的翻拍模仿秀。昨天抽空我看完了,看完之后秒发了一条社交媒体,盛赞了一下近两年看到的印度犯罪电影。结果第二天,南亚次大陆上关于女学生和女医生的两条社会新闻,又和片中的剧情脸贴脸了。其实我一直不太愿意承认:我很喜欢看印度电影,也对它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今天,就着这个片子的热乎劲儿,简单写了篇小文,简单说说我们并不太喜欢的印度邻居,近年来在影视领域的文化狂飙吧。
2024年6月上映的、由Vijay Sethupathi主演的的印度电影《因果报应》(Maharaja),是一部融合了复仇、社会批判与宗教观念的悬疑惊悚片。片子不光用扣人心弦至最后一刻的情节反转和非线性叙事牢牢“控”住观众,还在更深层次上暴露了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警察腐败、性暴力以及传统文化中的“因果报应”等复杂主题。
一、“业力”与复仇:宗教与道德的碰撞
印度教文化中,业力(Karma) 与因果报应的概念深入人心,影响着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理解。业力指的是:无论是在今生还是来世,个人的行为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产生相应的结果,《因果报应》就通过主人公Maharaja的复仇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影片中,Maharaja的女儿遭受了性暴力,而他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复仇行动,使得加害者们最终付出了同样沉重的代价。这种报应是他个人行为的回应,也是对社会道德失范抽的耳光。影片通过展现业力的循环,尝试探讨“复仇是否是正义的实现方式”,以及这种复仇在何种程度上获得了道德的正当性。
二、种姓制度与边缘“小人物”
电影中很有意思的一个设定:主人公Maharaja的职业身份是个理发师——以此为切口,深入印度社会中的种姓制度。理发师在传统的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瓦夏”或“首陀罗”,这两个种姓都是社会底层,他们与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接触,但社会地位往往较低。
Maharaja的这一职业身份赋予了这个角色内在的矛盾性:他在社会地位上处于边缘,但通过复仇,他是对社会权力结构和种姓制度的束缚发起挑战的人。这种反差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也使得影片在探讨社会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过程中,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而与此对应的片中其他角色,如警察、议员,通常他们被暗示属于较高种姓,这些人物代表了社会中的权力和特权阶层。而他们的显而易见的腐败和对底层人物施加的暴力,进一步突显了种姓制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种姓身份的设定强化了影片的社会批判,使得《因果报应》的复仇主题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成为了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
三、“垃圾桶”引发的“血案”
《因果报应》中,垃圾桶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具,不仅仅是情节中的一部分,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你可以说这个二三百卢布、被奉为神灵的垃圾桶,象征了社会的腐败与堕落、个人的复仇与清算,以及因果报应的循环。用垃圾桶来代表印度社会存在的污秽和腐败,甚至都不是暗讽。印度警察厅的群戏中,日常腐败显而易见,Maharaja凭一己之力,拉断一根柱子,牵动了整个警察厅半个顶棚的坍塌,而掉落的破烂,代表了整个体系的藏污纳垢。
此外,垃圾桶也象征了Maharaja对公义的追求。他完成自己的复仇,就是通过清理这些“社会垃圾”得以完成。
四、警察腐败与性暴力:现实与虚构的交织
影片《因果报应》最为激进大胆的描绘,就是关于印度社会中警察腐败与性暴力的问题。
在影片中,警察不仅未能有效处理性暴力案件,反而包庇犯罪、使其蔓延。Maharaja无法通过向警方直接举报女儿的遭遇获得协助,而只能选择通过贿赂,你说印度的老百姓对于警方处理性暴力案件时的低效与腐败不满、绝望到了何等程度?当现实中的印度老百姓对整个法律体系失去信心,就只能寄希望于片中的力士通过复仇和私刑来实现正义了。
五、叙事结构与剧情反转:宝莱坞悬疑片的特点
《因果报应》设定巧妙的一点,就是它的叙事碎片化和多重剧情反转拼接的手法,近年来的宝莱坞悬疑片,从《调音师》开始,都能看到这一讲故事的趋势。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导演让观众逐步拼凑出真相,这种手法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和紧张感。情节设计上,观众的预期被故意引导,最终在关键时刻通过反转情节揭示真相,能带来强烈的震撼效果。也能进一步加深观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在观看一个复仇故事,而是在深入思考复仇的正义性及其带来的后果。
六、“Maharaja”的伟大与渺小
最后说说《Maharaja》这个片名,中文翻译成了“马哈拉吉”,其实并不能完全展现作者原意。我查了一下资料,“Maharaja” 源自梵文,在印度教文化中,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Maha” 意为“大”或“伟大”,“Raja” 意为“国王”或“统治者”。因此,Maharaja 的字面意思就是“大国王”或“伟大的统治者”。历史上,它用来指代印度次大陆上拥有庞大领地和权力的君主。而且不仅是政治和军功层面的显赫,它还经常被认为是保护和弘扬印度教传统和文化的守护者,与神圣的职责相关联。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头衔,它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王权和治理理念。
然而在影片中,主人公Maharaja的命运与这一伟大称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讽刺。一个在警察局内被反复扇耳光、被称为“垃圾”的首陀罗,他不仅没有拥有伟大的权力,反而遭受着极大的屈辱和不公。这一场景突显了影片对权力与尊严的深刻探讨,也是讽刺性地揭示了当代印度社会中的权力失衡,以及体制的腐败和失灵。可以说,正是这个名字所带来的强烈反差,使得影片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令人不断反思真正的“伟大”与“统治”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能够拍出这种电影的印度电影人,的确也值得我们钦佩并反思自我。
我支持评论区很多女权主义感到不适的理由。但是我作为女权主义者打满分的原因是
1.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淫人妻女者妻女被淫的故事,因为恶人作为一个团伙,恶人的女儿不是被别人欺辱了,而是恶人自己欺辱了他自己的女儿。这个世界上存在强奸犯,强奸犯强奸的不是别人的女儿就是自己的女儿,自己的母亲。他们的存在让生活在一片土地的所有女性都感到不适不安,很多厌女者爱叫嚣自己只厌女但是爱亲妈,不是的,因为厌女者危害了所有女性的生存环境,所以厌女者厌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妻女就算他们表现出来多爱妻女,电影里的反派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妻女,就不会去对女性干坏事。男主并不是想通过让他的妻女被强奸复仇的,他们做坏事是因,果是他们全死了。不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因果报应,男主和善良的女孩都是做了好事却遇到坏事的,我认为是翻译的问题,我们一般认为因果报应这个词是不太好的,因为报应是不太好的词。在受害者身上找因果报应那不是受害者有罪论吗。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我同时认为其她感到不适的女性的说法非常可取。
2.它没有表现出张艺谋式镜头。恶人虽然说了受害者的尖叫,但是我们也没听到。这其实应该是基本的,但是实在很难得。说来可悲,因为太对不正常的叙事,一个正常一点的叙事都让人感动了。
3.小姑娘说的话很有力量。
这段话不需要逻辑去解释为什么小姑娘能这么快恢复能不崩溃。当然也可以解释,因为女性本身就是强大的有力量的,内核本身就是稳定的,理性的,泰然的。
我认为为什么没逻辑也可以,因为这就是这个电影无论如何都要表达出来的价值观,用小姑娘作为受害者之口说出来更加有力量,在印度这种社会能鼓舞很多人。小姑娘从悲惨的受害者立马成为了仁慈的上位者,施舍者。受害者不会“一辈子都完了”,这是有力量的。
当然如果这个时候恶人意识到自己错了痛哭流涕才离谱。但是他没,他轻蔑地笑了。是,恶人终究不配被原谅,他们不会因为发现受害者是有血有肉人才忏悔。
4.编剧剪辑确实厉害。很多伏笔,它一开始就告诉你它会误导你会坑你,它上来就让你以为男主是打工仔,结果男主是老板。
5.男主拿垃圾桶报案不是为了女儿的名声,是提前知道有内鬼。他杀第一个的时候那个人告诉他说其中一个罪犯是警察,男主才去警局报案,男主不知道到底是谁,所以第一天他就一直摸人后背,男主如果去警局就说有人强奸了自己女儿,万一那个人就是接待他的人呢?万一就是局长呢?男主还怎么查下去,底牌全暴露了,敌在暗处男主在明处了,男主哪还有时间偷偷摸人后背。
6.女老师作用很大。女老师挖掘保护了女孩的梦想,并且在后续一直陪伴着女儿。因为同为女人,这种女性之间的互助相惜,这种支持,这种纽带让我感到很动人。
当然了电影有不同的感想很正常,我真的觉得很多人说的都有道理,就算我们观点不一样,但是我们阵营也是一样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