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证明了台湾电影可以很清新;《爱》证明台湾电影可以很商业;《赛德克巴莱》证明台湾电影可以很热血……而《痞子英雄》则证明了台湾导演拍警匪片同样可以很凶悍!
《痞子英雄》电影版不同于电视剧版的人物设定,电影版讲述的是真正的痞子和英雄的故事。痞子是黑帮的痞子却心怀善意,英雄是警察的英雄必正义凛然。黄渤饰 演黑道上班族徐达夫,他自称为“三联会三级干部”,这个角色有些懦弱有些憨厚,出去收保护费都要站到小弟身后,他护兄弟重情义,却被无辜卷到一场巨大的阴 谋当中,观众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却为最后他的转身离去感动不已;赵又廷饰演玩命警察吴英雄,影片开头即是一场热血澎湃的英雄追车大戏,他偏颇固执又浑身是 胆,他可以为了寻找真相而不顾安危,每一次力挽狂澜都会让观众紧张的屏住呼吸。
导演对选择黄渤出演痞子一角,也表明了其对这部影片在大陆票房的较高期望。从《上车走吧》,到《疯狂》系列到《斗牛》再到《杀生》,很多观众目睹了黄渤愈 发精湛的演技和不断飙升的人气。他善演小人物,总能够恰到好处的拿捏住那种发自肺腑的卑微小人物的感觉,总能让人在他身上感受到最底层人民辛苦生活中的丁 点乐趣。而且,随着参演的电影越来越多,这个出身配音专业的山东男人,已不再单纯的靠着丑化自己来取悦观众。他渐渐的脱离了丑角的桎梏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 表演风格。《痞子英雄》中导演难得为黄渤加入了感情戏份,也可以这样说,之后剧情如何跌宕起伏,起因也不过是黄渤想要退出江湖,陪伴一个女人过普通人的日 子而已。
蔡岳勋导演以拍摄偶像剧起家,从《流星花园》到《战神》,从《白色巨塔》到《痞子英雄》,数十年来,台湾观众称蔡导为 “台湾偶像剧之父”。如今终于有机会从小荧屏走向大引幕了,蔡导却又像是要卯足了劲摘掉这顶帽子似的,残暴、凶悍、爆破、冷热兵器的交替使用……怪不得有 观众说如今的蔡岳勋更像是台湾的陈木胜。
两个多小时的片长本来以为会觉得沉闷,没想到三分钟一小仗五分钟一大仗的密集动作枪战戏,让人根本目不暇接。影片中有一幕飞机撞大楼的场景,导演为了达到 最逼真的效果,不惜重金购买实体飞机拍摄,并按照实际比例组建亚洲第一个飞机摄影棚。剧组请到好莱坞最顶级的美术团队和香港专业爆破团队,无论从动作、特 效和场面都堪称华语电影的大手笔。
影片借鉴好莱坞式的剧情设定,商业化气息很浓郁。当然,这也并不是一部毫无瑕疵的电影,导演多线叙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若能摒弃其中一两条线索,将全部精力专注于渲染痞子和英雄的打斗、逃亡和并肩作战,影片会干练许多,也更容易打动观众。
不知是台湾人讲话的口音使然还是别的原因,印象中的台湾电影总让人感觉有些文弱。然而,最近一部《赛德克巴莱》紧接着一部《痞子英雄》,完全打破了台湾电影的一贯形象,台湾人一样可以很热血很强硬。
听闻《痞子英雄》提前到6月19日全国上映,希望观众能早日看到这部令人振奋的台湾警匪大作!也祝福这样优秀的华语电影能为六月的票房做出更大的贡献!
《痞子英雄》证明任何电影的口碑都具有相对性:几个看了首映的朋友曾告诫我,这玩意儿 处处模仿《24小时》,言下之意并不值得一看。但这负面评价在笔者眼里倒成了进影院的源动力,你若像我一样看过完整八季《24小时》,而且是两遍,估计也 会有冲动想见识下类似的故事如何演绎成台湾版。
电影?电视剧?
由于事先有了心理准备,笔者看片时多留了个心眼观察《痞子》向《24》的取经痕迹,后来发现压根多此一举,随便在片中截取几段,把主角换成美 国脸孔,对白改成英文,估计就能哄骗一批粗心的观众相信这是《24》最新一季。通篇来看,两者大致在四大块基因上“沾亲带故”:一是不计代价、勇往直前、 与体制划清界限的孤单英雄,周旋在黑白两道艰难取证,但一定会在体制内有秘密而可靠的自己人;二是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24》的恐怖分子局中有 局,政府各部门也会多方角力,本片则是“一次军方假演戏引发的连环血案”,掐指一算最起码有六波人马互为敌友,SIS接管警局酷似《24》的国土安全局控 制CTU,高层将军策划阴谋失控也颇似《24》某位白宫高官的遭遇,至于角色的忠奸转换,叛徒的身份揭晓,幕后主使的亮相,鲍小强的剧迷们定会熟口熟面; 三是频繁逆转的情节波折,卯足了劲制造悬念,《24》每集留出四段广告时间供观众目瞪口呆的回神,本片也不示弱,除了那些大段的动作场面,编剧恨不得每隔 十分钟就让你拍一次大腿,当然效果优劣值得商榷。四是军事化的背景和战斗,武装直升机追逐、电脑房逃生和大厅枪战三场纯然是华语片罕见的规模。噱头方面, 神经毒气?核弹头?俱往矣。本片祭出反物质大杀器,还玩了一把致敬《终结者2》的梦境末世,你《24》有枪击刀刺拷打照样生龙活虎的超级特工,我就有爆炸 子弹拳脚浑不怕,最后还化身台湾蜘蛛侠迫降飞机的痞子刑警。
其实,三年前的《痞子英雄》电视剧已有不少《24》的舶来元素,且本土化的相当成功,毕竟东西方的军政公检机构在很多方面的运作不乏共通之 处,在影视中可以用雷同的桥段铺陈情节和悬念。但同样的手法可以为电视剧提供灵光一现,却未必能成为电影的锦囊妙计,原因在于两者最大的分水岭:篇幅。多 股势力的明争暗斗可以通过20多集剧集的容量娓娓道来,但要塞进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又要面面俱到,就难上加难,何况打斗戏在电影中要占去更多的比例,若缺 乏极强的剧情编织能力,结果就是眼下这个样子。其实本片在塑造人物方面做的并不差,每组人马的立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互相算计、结盟、火并的前因后果都 做了交代,连小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但为了赶时间,圆结局,剧本并不太关心他们的一致性,黑道小弟临死“一秒变小清新“就是一例。影片有不少多余对 白,SIS探员阐明行动组性质,杨颖回溯武器阴谋,“将军”电话道出计划失败的疑问,大反派将来龙去脉和盘托出的大段独白,对当事人来说都无必要,完全可 以通过更微妙的电影视觉手段来展示(参照《24》是如何处理的),但无奈时间紧迫,只能选择这种“故意说给观众听”的省力办法。
什么才是好动作?
前面说过,本片的动作规模大有执华语片牛耳之势,年初看《逆战》惊觉港片火爆潮流回归,谁知不出半年就被台湾这上天入地的阵仗比了下去。但笔 者在看《痞子》火力全开时,并没有《逆战》那份手心捏汗、心提到嗓子眼的紧张,反而有一种隔岸观火、事不关已的看秀心态,仿佛那不是生死一线的搏杀,只是 一场用足了烟火和子弹的大型视觉表演。普通动作片中的大场面只要花钱就能堆出,但也只能供人看个热闹,优秀的动作片能将观众召唤进剧情,与主角同步心跳, 为其受挫揪心,为其胜利鼓舞,大量的资金支持固然不可少,更不可或缺的是主创的匠心独具。
好的动作场面有起伏,有层次,有内在节奏,甚至会担当一部分叙事功能,绝不是生硬的堆砌破坏和搏斗。为什么《终结者2》的动作桥段叫人百看不 厌,而《终结者3》却叫人抱怨审美疲劳?试比较,《终结者2》中康纳第一次躲过金属人追杀:游戏厅中两位终结者同时寻人开始,康纳受警告后逃跑,突遇T- 800的错愕,两位机器人以枪械和拳脚搏斗,停车场中徒步追赶摩托车,两位终结者各自驾车摆脱路障,康纳第二次遭遇金属人,卡车与摩托车追逐中穿插T- 800赶来救援,卡车损毁而金属人不死,T-800开枪攻击卡车,T-800飞下公路与卡车比拼,T-800惊险超越卡车救出康纳,T-800开枪击毁卡 车,最后金属人浴火走出变身——这整个过程充满奇观、悬念和一流的节奏掌控,还兼交代了康纳的性格,两位机器人的战斗技能和风格,令人目不暇接。而《终结 者3》开篇不久也有一场大规模追车,但完全可以用“大车追逐,毁掉车辆和建筑无数”来概括,对刻画人物更是毫无建树。这就是一流天才导演卡梅隆和二流工匠 导演莫斯托的区别。
《痞子英雄》在动作方面就像一部缩小版的《终结者3》,火力不可谓不强大,爆炸不可谓不炫目,角色不可谓不死硬,武器细节也不可谓不专业,但 几乎每一场都缺乏一点层层递进的心理节奏。最佳反面教材是码头的武装直升机遭遇战,疲于奔命的追逐被处理的没有一点起伏,枪弹始终如一的密集,主角毫无悬 念不会中弹,也没有使出任何小聪明给飞机制造点麻烦,追与逃、强与弱的局面纹丝不变,本可以调剂一警一匪化学反应的机会也被白白浪费,即使作为防弹、防 撞、防火箭的汽车广告,也未免太冗长了点。出场后笔者翻看了一些观众填写的观影表,很多人认为高潮处的飞机迫降最引人,我深表认同:它有悬念——劫机电影 有一定套路,但观众猜不到它会用哪一种;它有笑料——中年工程师实在是冷面笑匠,黄渤也时不时幽上一默;它有奇观——飞机爆炸失控,撞击大楼,赵又廷的高 空“蹦极”;它是多线叙事——赵又廷搏斗恐怖分子与驾驶室并行推进,而黄渤穿梭在两者间;他还有叙事作用——双雄的情义得到发展,反派的动机得以阐明。总 之,动作,灾难,谐趣,以及若隐若现的基情在此共冶一炉,总算让影片一扫前面两小时的颓势,有了个较出色的收局。若说不足,就是赵又廷对付三个反派都用肉 搏,实在看得乏力,虽然动作设计不差,但我认为都不如黄渤暴打黑帮杀手那一段来的酣畅淋漓,打斗再精彩,还是要有情绪依托才耐看嘛。
对不起,我不是专业的嘛
在笔者看来,《痞子英雄》最大的亮点是敢于自嘲的精神,编导知道赵又廷演戏面无表情,就让黄渤说出“他脸部肌肉有毛病”的台词,他们清楚情节 头绪纷杂,就给黄渤安排一个扳手指数“几派人马”的镜头。导演蔡岳勋此前混迹电视圈,有《流星花园》,《白色巨塔》等知名作品,首次执导大制作电影,像极 了片中被迫上阵开飞机的半调子工程师,心知拍的不尽人意,所以借后者之口表达个歉意:对不起,拍电视剧我很专业,可拍电影,我不是专业的嘛,不满意尽请多 多包涵。
虽然电影本身差强人意,但综观时下影视圈,拍了人人唾骂的烂片却依然毫无自知之明的电影人不在少数,能放低姿态者寥寥无几。冲着蔡导这诚恳的态度,如果有《痞子英雄2》,我还是会支持。
文/方聿南
《痞子英雄》电影版不同于电视剧版的人物设定,电影版讲述的是真正的痞子和英雄的故事。痞子是黑帮的痞子却心怀善意,英雄是警察的英雄必正义凛然。黄渤饰 演黑道上班族徐达夫,他自称为“三联会三级干部”,这个角色有些懦弱有些憨厚,出去收保护费都要站到小弟身后,他护兄弟重情义,却被无辜卷到一场巨大的阴 谋当中,观众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却为最后他的转身离去感动不已;赵又廷饰演玩命警察吴英雄,影片开头即是一场热血澎湃的英雄追车大戏,他偏颇固执又浑身是 胆,他可以为了寻找真相而不顾安危,每一次力挽狂澜都会让观众紧张的屏住呼吸。
导演对选择黄渤出演痞子一角,也表明了其对这部影片在大陆票房的较高期望。从《上车走吧》,到《疯狂》系列到《斗牛》再到《杀生》,很多观众目睹了黄渤愈 发精湛的演技和不断飙升的人气。他善演小人物,总能够恰到好处的拿捏住那种发自肺腑的卑微小人物的感觉,总能让人在他身上感受到最底层人民辛苦生活中的丁 点乐趣。而且,随着参演的电影越来越多,这个出身配音专业的山东男人,已不再单纯的靠着丑化自己来取悦观众。他渐渐的脱离了丑角的桎梏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 表演风格。《痞子英雄》中导演难得为黄渤加入了感情戏份,也可以这样说,之后剧情如何跌宕起伏,起因也不过是黄渤想要退出江湖,陪伴一个女人过普通人的日 子而已。
蔡岳勋导演以拍摄偶像剧起家,从《流星花园》到《战神》,从《白色巨塔》到《痞子英雄》,数十年来,台湾观众称蔡导为 “台湾偶像剧之父”。如今终于有机会从小荧屏走向大引幕了,蔡导却又像是要卯足了劲摘掉这顶帽子似的,残暴、凶悍、爆破、冷热兵器的交替使用……怪不得有 观众说如今的蔡岳勋更像是台湾的陈木胜。
两个多小时的片长本来以为会觉得沉闷,没想到三分钟一小仗五分钟一大仗的密集动作枪战戏,让人根本目不暇接。影片中有一幕飞机撞大楼的场景,导演为了达到 最逼真的效果,不惜重金购买实体飞机拍摄,并按照实际比例组建亚洲第一个飞机摄影棚。剧组请到好莱坞最顶级的美术团队和香港专业爆破团队,无论从动作、特 效和场面都堪称华语电影的大手笔。
影片借鉴好莱坞式的剧情设定,商业化气息很浓郁。当然,这也并不是一部毫无瑕疵的电影,导演多线叙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若能摒弃其中一两条线索,将全部精力专注于渲染痞子和英雄的打斗、逃亡和并肩作战,影片会干练许多,也更容易打动观众。
不知是台湾人讲话的口音使然还是别的原因,印象中的台湾电影总让人感觉有些文弱。然而,最近一部《赛德克巴莱》紧接着一部《痞子英雄》,完全打破了台湾电影的一贯形象,台湾人一样可以很热血很强硬。
听闻《痞子英雄》提前到6月19日全国上映,希望观众能早日看到这部令人振奋的台湾警匪大作!也祝福这样优秀的华语电影能为六月的票房做出更大的贡献!
《痞子英雄》证明任何电影的口碑都具有相对性:几个看了首映的朋友曾告诫我,这玩意儿 处处模仿《24小时》,言下之意并不值得一看。但这负面评价在笔者眼里倒成了进影院的源动力,你若像我一样看过完整八季《24小时》,而且是两遍,估计也 会有冲动想见识下类似的故事如何演绎成台湾版。
电影?电视剧?
由于事先有了心理准备,笔者看片时多留了个心眼观察《痞子》向《24》的取经痕迹,后来发现压根多此一举,随便在片中截取几段,把主角换成美 国脸孔,对白改成英文,估计就能哄骗一批粗心的观众相信这是《24》最新一季。通篇来看,两者大致在四大块基因上“沾亲带故”:一是不计代价、勇往直前、 与体制划清界限的孤单英雄,周旋在黑白两道艰难取证,但一定会在体制内有秘密而可靠的自己人;二是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24》的恐怖分子局中有 局,政府各部门也会多方角力,本片则是“一次军方假演戏引发的连环血案”,掐指一算最起码有六波人马互为敌友,SIS接管警局酷似《24》的国土安全局控 制CTU,高层将军策划阴谋失控也颇似《24》某位白宫高官的遭遇,至于角色的忠奸转换,叛徒的身份揭晓,幕后主使的亮相,鲍小强的剧迷们定会熟口熟面; 三是频繁逆转的情节波折,卯足了劲制造悬念,《24》每集留出四段广告时间供观众目瞪口呆的回神,本片也不示弱,除了那些大段的动作场面,编剧恨不得每隔 十分钟就让你拍一次大腿,当然效果优劣值得商榷。四是军事化的背景和战斗,武装直升机追逐、电脑房逃生和大厅枪战三场纯然是华语片罕见的规模。噱头方面, 神经毒气?核弹头?俱往矣。本片祭出反物质大杀器,还玩了一把致敬《终结者2》的梦境末世,你《24》有枪击刀刺拷打照样生龙活虎的超级特工,我就有爆炸 子弹拳脚浑不怕,最后还化身台湾蜘蛛侠迫降飞机的痞子刑警。
其实,三年前的《痞子英雄》电视剧已有不少《24》的舶来元素,且本土化的相当成功,毕竟东西方的军政公检机构在很多方面的运作不乏共通之 处,在影视中可以用雷同的桥段铺陈情节和悬念。但同样的手法可以为电视剧提供灵光一现,却未必能成为电影的锦囊妙计,原因在于两者最大的分水岭:篇幅。多 股势力的明争暗斗可以通过20多集剧集的容量娓娓道来,但要塞进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又要面面俱到,就难上加难,何况打斗戏在电影中要占去更多的比例,若缺 乏极强的剧情编织能力,结果就是眼下这个样子。其实本片在塑造人物方面做的并不差,每组人马的立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互相算计、结盟、火并的前因后果都 做了交代,连小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但为了赶时间,圆结局,剧本并不太关心他们的一致性,黑道小弟临死“一秒变小清新“就是一例。影片有不少多余对 白,SIS探员阐明行动组性质,杨颖回溯武器阴谋,“将军”电话道出计划失败的疑问,大反派将来龙去脉和盘托出的大段独白,对当事人来说都无必要,完全可 以通过更微妙的电影视觉手段来展示(参照《24》是如何处理的),但无奈时间紧迫,只能选择这种“故意说给观众听”的省力办法。
什么才是好动作?
前面说过,本片的动作规模大有执华语片牛耳之势,年初看《逆战》惊觉港片火爆潮流回归,谁知不出半年就被台湾这上天入地的阵仗比了下去。但笔 者在看《痞子》火力全开时,并没有《逆战》那份手心捏汗、心提到嗓子眼的紧张,反而有一种隔岸观火、事不关已的看秀心态,仿佛那不是生死一线的搏杀,只是 一场用足了烟火和子弹的大型视觉表演。普通动作片中的大场面只要花钱就能堆出,但也只能供人看个热闹,优秀的动作片能将观众召唤进剧情,与主角同步心跳, 为其受挫揪心,为其胜利鼓舞,大量的资金支持固然不可少,更不可或缺的是主创的匠心独具。
好的动作场面有起伏,有层次,有内在节奏,甚至会担当一部分叙事功能,绝不是生硬的堆砌破坏和搏斗。为什么《终结者2》的动作桥段叫人百看不 厌,而《终结者3》却叫人抱怨审美疲劳?试比较,《终结者2》中康纳第一次躲过金属人追杀:游戏厅中两位终结者同时寻人开始,康纳受警告后逃跑,突遇T- 800的错愕,两位机器人以枪械和拳脚搏斗,停车场中徒步追赶摩托车,两位终结者各自驾车摆脱路障,康纳第二次遭遇金属人,卡车与摩托车追逐中穿插T- 800赶来救援,卡车损毁而金属人不死,T-800开枪攻击卡车,T-800飞下公路与卡车比拼,T-800惊险超越卡车救出康纳,T-800开枪击毁卡 车,最后金属人浴火走出变身——这整个过程充满奇观、悬念和一流的节奏掌控,还兼交代了康纳的性格,两位机器人的战斗技能和风格,令人目不暇接。而《终结 者3》开篇不久也有一场大规模追车,但完全可以用“大车追逐,毁掉车辆和建筑无数”来概括,对刻画人物更是毫无建树。这就是一流天才导演卡梅隆和二流工匠 导演莫斯托的区别。
《痞子英雄》在动作方面就像一部缩小版的《终结者3》,火力不可谓不强大,爆炸不可谓不炫目,角色不可谓不死硬,武器细节也不可谓不专业,但 几乎每一场都缺乏一点层层递进的心理节奏。最佳反面教材是码头的武装直升机遭遇战,疲于奔命的追逐被处理的没有一点起伏,枪弹始终如一的密集,主角毫无悬 念不会中弹,也没有使出任何小聪明给飞机制造点麻烦,追与逃、强与弱的局面纹丝不变,本可以调剂一警一匪化学反应的机会也被白白浪费,即使作为防弹、防 撞、防火箭的汽车广告,也未免太冗长了点。出场后笔者翻看了一些观众填写的观影表,很多人认为高潮处的飞机迫降最引人,我深表认同:它有悬念——劫机电影 有一定套路,但观众猜不到它会用哪一种;它有笑料——中年工程师实在是冷面笑匠,黄渤也时不时幽上一默;它有奇观——飞机爆炸失控,撞击大楼,赵又廷的高 空“蹦极”;它是多线叙事——赵又廷搏斗恐怖分子与驾驶室并行推进,而黄渤穿梭在两者间;他还有叙事作用——双雄的情义得到发展,反派的动机得以阐明。总 之,动作,灾难,谐趣,以及若隐若现的基情在此共冶一炉,总算让影片一扫前面两小时的颓势,有了个较出色的收局。若说不足,就是赵又廷对付三个反派都用肉 搏,实在看得乏力,虽然动作设计不差,但我认为都不如黄渤暴打黑帮杀手那一段来的酣畅淋漓,打斗再精彩,还是要有情绪依托才耐看嘛。
对不起,我不是专业的嘛
在笔者看来,《痞子英雄》最大的亮点是敢于自嘲的精神,编导知道赵又廷演戏面无表情,就让黄渤说出“他脸部肌肉有毛病”的台词,他们清楚情节 头绪纷杂,就给黄渤安排一个扳手指数“几派人马”的镜头。导演蔡岳勋此前混迹电视圈,有《流星花园》,《白色巨塔》等知名作品,首次执导大制作电影,像极 了片中被迫上阵开飞机的半调子工程师,心知拍的不尽人意,所以借后者之口表达个歉意:对不起,拍电视剧我很专业,可拍电影,我不是专业的嘛,不满意尽请多 多包涵。
虽然电影本身差强人意,但综观时下影视圈,拍了人人唾骂的烂片却依然毫无自知之明的电影人不在少数,能放低姿态者寥寥无几。冲着蔡导这诚恳的态度,如果有《痞子英雄2》,我还是会支持。
文/方聿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