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冈扎罗·洛佩兹-加勒果
主演: 沃伦·克里斯蒂 / Lloyd Owen / Ryan Robbins / 迈克尔·科普萨 / 安德鲁·爱尔莱 / Kurt Max Runte
类型: 科幻, 惊悚, 恐怖
地区: 美国, 加拿大
片长: 86分钟
上映: 2011-09-01(俄罗斯), 2011-09-02(美国)
非常讨厌的伪纪录片手法,镜头一个劲儿地晃,画面一顿一顿的,又是丢帧又是做旧,试图做成六七十年代监控录像独家揭秘的范,结果一个多小时下来只看得头晕 眼花。这部电影试图告诉我们,在死气沉沉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其实潜藏着无数个活蹦乱跳的石头螃蟹——这些无机生命可以适应脱水无氧,忍受乏善可陈,它们 也许已经孤独地在月球上生存了亿万年,但它们的生存却并非没有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在一个无法预期的时刻钻到那些来自地球的宇航员的身体里捣乱,顺便让花 费数万亿美元的先进科技大败而归,自此以后四十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我们对未知虚空原始洪荒的恐惧,多多少少都有自己吓唬自己的成分。
两个美国宇航员发现第三者脚印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精密而单纯的科研任务而已。在那个空旷而封闭的陌生环境里,他们对外界的敌意也在密室中被无 限放大。看着红色五星LOGO和CCCP的符文,冷战思维设定的假想敌是苏联。那个偷偷地把导弹部署在古巴的邪恶帝国,肯定不是来发善心的,如此这么不远 万里来到月球,也许可能大概一定是为了来砸美国太空梭的玻璃;后来,随着时间流逝,看着面罩被击碎的苏联宇航盔,政府阴谋论又将大能而无形的美利坚国家机 器寄托成新的邪恶:主角提及尼克松被发现的的阴谋诡计,而又有多少阴谋诡计是没被发现的呢,主角们面对看不见的监控镜头,自由的美国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 可能只是个试验品。最后,当宇航员终于面对那些无法理解的生命形态,并在弱势的环境里崩溃灭亡的时候,影片塑造的政治恐怖终于被推向顶点:《旧约·创世 纪》一章二十八节里,神给予人的特权是“遍满地面,治理这地;管理各样活物”。这几乎是各样思潮都预先默认的政治正确,也是人类文明开端处即已确定的既成 事实。《孢子》一厢情愿地设想出完全和平主义的太空文明模式,我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牛排、培根、大闸蟹,乐于把自己喜欢或不 喜欢的低级动物开膛破肚。说到我们所知的物种之间的普世价值,这里没有平等,只有谁吃谁的关系。倘使真有一日人类得以冲出大气走向无限见识了别种生命, “我们为和平而来”只是场面话,背地里首先要考虑的一定是开膛破肚的问题。比如是否对其开膛破肚,以及如何防止被开膛破肚。
伪纪录片多半是恐怖片,这是影片题材和表现手法相辅相成的一种绝佳联姻。刻意被模糊、 粗粝、晃动和不时打断的画面,使观众发自内心相信那些令人战栗的事物与自己仅隔一层薄薄的镜头,自己与身临险境的主角共享同一套身体官能,从而产生一种模 拟游戏般的现场效果,没有什么比恐怖故事更适合用这种手法来演绎的。脱去这层伪纪录片的外衣,《死亡录像》不过是拾罗曼诺牙慧的低成本封闭空间丧尸片, 《苜蓿地》和《追击巨怪》远没有《哥斯拉》或《侏罗纪公园》的一半吸引力,《女巫布莱尔》大概要堆砌《鬼玩人》那么多的血腥特效才能让人有点兴趣,而大卖 特卖的《灵动:鬼影实录》系列只能沦为一套模仿80年代家庭惊悚片的灵异小制作,其最可能的去处是录像带市场。
但纯纪录镜头的运用也会带来问题,最显著的是对观众“中止怀疑”心理的挑战。试问,你要如何给出充分理由证明,一群人被灵异现象吓得手足无 措、被怪兽和僵尸追的夺命狂奔、被住家鬼夜夜骚扰愈演愈烈时,还能时时不忘拿着摄像机出生入死?这台机器的重要性完全超越了许多冒险片中作为人类伴侣的狗 狗们,几乎上升到“机在人在,机亡人亡”的护身符地位。对于一部以引导观众相信其真实存在为最大卖点的电影,也未免太荒诞离奇了,观众稍微一思索,就要出 戏,整个精心营造的恐怖气氛荡然无存。
电影创作者们致力于解决这个麻烦,《死亡录像》中拿着DV逃命的小伙子是为了“让外界知道真相”,而《女巫布莱尔》、《苜蓿地》和《追击巨 怪》各自花篇幅交代了冒险者要忠实记录整个事件的决心,至于《灵动:鬼影实录》虽然大部分画面取自家庭监控录像,但一旦那些好奇心强烈的主角拿着摄影机踏 足险境,这种强烈的不协调感比前几部片更甚。所以一切努力并不足以解释摄影机为何无处不在,既要让观众代入被平民化的主角视角,又要将主角设计成临死不弃 DV的坚毅英雄,本身就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但在《阿波罗18号》中,这个恼人的问题终于不复存在。影片描述一次不被官方承认的登月探险中发生的离奇事件,其影像的载体被设置为大部分来 自:宇航员家庭录像、登月前的访谈、登月舱和绕月飞船的录影装置,这四者的存在都自然到无可挑剔,通过交替剪辑完全可以讲明白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引起争 议的是片中宇航员手持录像机自拍的那一小部分镜头,但请注意,宇航员们有着与上述影片的主角们完全不同的充分理由这么做:他们是在进行一次无人之境的高科 技探险,而且还面对无法预计后果的奇异惊悚事件,作为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科学家,最合理的做法当然是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作为返航后研究的宝贵素材。何 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持摄影只用来表现那些平静的舱内画面,是在情况并没有失控到混乱时才会采用的,激烈的追逐和九死一生的搏斗都取景自登月舱的监控视 屏,或是宇航服自带的录像装置。
从娱乐性来看,《阿波罗18号》充其量只是一部水准合格的惊悚片,大致相当于《异形》讲到一半直接跳到结尾,草草收尾颇有点后劲不足,不过迎 合其阴谋论主题倒也无可厚非。它最大的功劳,莫过于贡献了一个可以近乎完美的以伪纪录片手法呈现的故事环境,以科学探索的名义将观众牢牢固定在座位上,说 服他们相信这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件,虽然故事漏洞一点不比其他同类电影少(美国人可以轻松操纵苏联登月舱?),但身临其境时,谁还会计较那么多呢。
文/方聿南
主演: 沃伦·克里斯蒂 / Lloyd Owen / Ryan Robbins / 迈克尔·科普萨 / 安德鲁·爱尔莱 / Kurt Max Runte
类型: 科幻, 惊悚, 恐怖
地区: 美国, 加拿大
片长: 86分钟
上映: 2011-09-01(俄罗斯), 2011-09-02(美国)
非常讨厌的伪纪录片手法,镜头一个劲儿地晃,画面一顿一顿的,又是丢帧又是做旧,试图做成六七十年代监控录像独家揭秘的范,结果一个多小时下来只看得头晕 眼花。这部电影试图告诉我们,在死气沉沉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其实潜藏着无数个活蹦乱跳的石头螃蟹——这些无机生命可以适应脱水无氧,忍受乏善可陈,它们 也许已经孤独地在月球上生存了亿万年,但它们的生存却并非没有目的:其中之一,就是在一个无法预期的时刻钻到那些来自地球的宇航员的身体里捣乱,顺便让花 费数万亿美元的先进科技大败而归,自此以后四十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我们对未知虚空原始洪荒的恐惧,多多少少都有自己吓唬自己的成分。
两个美国宇航员发现第三者脚印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精密而单纯的科研任务而已。在那个空旷而封闭的陌生环境里,他们对外界的敌意也在密室中被无 限放大。看着红色五星LOGO和CCCP的符文,冷战思维设定的假想敌是苏联。那个偷偷地把导弹部署在古巴的邪恶帝国,肯定不是来发善心的,如此这么不远 万里来到月球,也许可能大概一定是为了来砸美国太空梭的玻璃;后来,随着时间流逝,看着面罩被击碎的苏联宇航盔,政府阴谋论又将大能而无形的美利坚国家机 器寄托成新的邪恶:主角提及尼克松被发现的的阴谋诡计,而又有多少阴谋诡计是没被发现的呢,主角们面对看不见的监控镜头,自由的美国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 可能只是个试验品。最后,当宇航员终于面对那些无法理解的生命形态,并在弱势的环境里崩溃灭亡的时候,影片塑造的政治恐怖终于被推向顶点:《旧约·创世 纪》一章二十八节里,神给予人的特权是“遍满地面,治理这地;管理各样活物”。这几乎是各样思潮都预先默认的政治正确,也是人类文明开端处即已确定的既成 事实。《孢子》一厢情愿地设想出完全和平主义的太空文明模式,我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牛排、培根、大闸蟹,乐于把自己喜欢或不 喜欢的低级动物开膛破肚。说到我们所知的物种之间的普世价值,这里没有平等,只有谁吃谁的关系。倘使真有一日人类得以冲出大气走向无限见识了别种生命, “我们为和平而来”只是场面话,背地里首先要考虑的一定是开膛破肚的问题。比如是否对其开膛破肚,以及如何防止被开膛破肚。
伪纪录片多半是恐怖片,这是影片题材和表现手法相辅相成的一种绝佳联姻。刻意被模糊、 粗粝、晃动和不时打断的画面,使观众发自内心相信那些令人战栗的事物与自己仅隔一层薄薄的镜头,自己与身临险境的主角共享同一套身体官能,从而产生一种模 拟游戏般的现场效果,没有什么比恐怖故事更适合用这种手法来演绎的。脱去这层伪纪录片的外衣,《死亡录像》不过是拾罗曼诺牙慧的低成本封闭空间丧尸片, 《苜蓿地》和《追击巨怪》远没有《哥斯拉》或《侏罗纪公园》的一半吸引力,《女巫布莱尔》大概要堆砌《鬼玩人》那么多的血腥特效才能让人有点兴趣,而大卖 特卖的《灵动:鬼影实录》系列只能沦为一套模仿80年代家庭惊悚片的灵异小制作,其最可能的去处是录像带市场。
但纯纪录镜头的运用也会带来问题,最显著的是对观众“中止怀疑”心理的挑战。试问,你要如何给出充分理由证明,一群人被灵异现象吓得手足无 措、被怪兽和僵尸追的夺命狂奔、被住家鬼夜夜骚扰愈演愈烈时,还能时时不忘拿着摄像机出生入死?这台机器的重要性完全超越了许多冒险片中作为人类伴侣的狗 狗们,几乎上升到“机在人在,机亡人亡”的护身符地位。对于一部以引导观众相信其真实存在为最大卖点的电影,也未免太荒诞离奇了,观众稍微一思索,就要出 戏,整个精心营造的恐怖气氛荡然无存。
电影创作者们致力于解决这个麻烦,《死亡录像》中拿着DV逃命的小伙子是为了“让外界知道真相”,而《女巫布莱尔》、《苜蓿地》和《追击巨 怪》各自花篇幅交代了冒险者要忠实记录整个事件的决心,至于《灵动:鬼影实录》虽然大部分画面取自家庭监控录像,但一旦那些好奇心强烈的主角拿着摄影机踏 足险境,这种强烈的不协调感比前几部片更甚。所以一切努力并不足以解释摄影机为何无处不在,既要让观众代入被平民化的主角视角,又要将主角设计成临死不弃 DV的坚毅英雄,本身就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但在《阿波罗18号》中,这个恼人的问题终于不复存在。影片描述一次不被官方承认的登月探险中发生的离奇事件,其影像的载体被设置为大部分来 自:宇航员家庭录像、登月前的访谈、登月舱和绕月飞船的录影装置,这四者的存在都自然到无可挑剔,通过交替剪辑完全可以讲明白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引起争 议的是片中宇航员手持录像机自拍的那一小部分镜头,但请注意,宇航员们有着与上述影片的主角们完全不同的充分理由这么做:他们是在进行一次无人之境的高科 技探险,而且还面对无法预计后果的奇异惊悚事件,作为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科学家,最合理的做法当然是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作为返航后研究的宝贵素材。何 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持摄影只用来表现那些平静的舱内画面,是在情况并没有失控到混乱时才会采用的,激烈的追逐和九死一生的搏斗都取景自登月舱的监控视 屏,或是宇航服自带的录像装置。
从娱乐性来看,《阿波罗18号》充其量只是一部水准合格的惊悚片,大致相当于《异形》讲到一半直接跳到结尾,草草收尾颇有点后劲不足,不过迎 合其阴谋论主题倒也无可厚非。它最大的功劳,莫过于贡献了一个可以近乎完美的以伪纪录片手法呈现的故事环境,以科学探索的名义将观众牢牢固定在座位上,说 服他们相信这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件,虽然故事漏洞一点不比其他同类电影少(美国人可以轻松操纵苏联登月舱?),但身临其境时,谁还会计较那么多呢。
文/方聿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