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乌尔善
编剧: 张嘉佳 / 唐缺 / 马洛杉 / 乌尔善
主演: 安藤政信 / 张雨绮 / 游本昌 / 刘晓晔 / 徐冲/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作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 美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03-17(中国大陆) / 2010-09-16(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片长: 93分钟
又名: The Butcher, the Chef, and the Swordsman / Legend Of The Kitchen Knife / Leave It To Cleaver
IMDb链接: tt1722513
官方小站: 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
编剧: 张嘉佳 / 唐缺 / 马洛杉 / 乌尔善
主演: 安藤政信 / 张雨绮 / 游本昌 / 刘晓晔 / 徐冲/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作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 美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03-17(中国大陆) / 2010-09-16(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片长: 93分钟
又名: The Butcher, the Chef, and the Swordsman / Legend Of The Kitchen Knife / Leave It To Cleaver
IMDb链接: tt1722513
官方小站: 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
文/公元1874
在电影院看《刀见笑》,第一个使我坐如针毡的段落,是一群人突然唱起RAP,还配卡拉OK的字幕;后来的新闻播报画面和格斗游戏段落也让我很是羞愧,因为跟着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穿得人五人六跑到了一个环境还不错的地方面对一个超过150寸的大屏幕上看这种土豆优酷网络视频级别的东西还是花了好几十块钱进的场子,这很难让我解释自己这种自抽自脸的二逼行为。
在整个观影过程里,我只希望这场闹剧能够早早结束,让我能够尽快走出电影院。
烂片分两种,有烂片中的烂片,例如王晶的那堆狗屎,诸如《未来警察》《大内密探灵灵狗》这样的片子在拍的时候就压根没想着拍好,所以在烂片里也是烂片;而《赵氏孤儿》这类我觉得是好片里的烂片,导演很有想法,很用心,很苛刻的对待电影,但最后辞不达意,观众并不全都买账,因此这类导演想拍好,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拍好,是为好片里的烂片。
《刀见笑》就属于后者。这是一部烂片,但属于好片里的烂片,它点子很多,元素爆棚,但最后这锅杂烩汤却缺少了最基本的底料,那就是----故事。除了安藤政信的段落稍微在故事上算是及格之外,其他两段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可言,屠夫的部分本来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小人物想成为大英雄抱得美人归,千辛万苦忍辱负重阴差阳错自以为达成了梦想,最后却发现为他人做了嫁衣,这样的一个俗套但拍出来应该挺有意思的故事,最后却全部败在了所谓的“风格”上面。基本上,在这个段落里,导演完全放弃了叙事,用各种稀奇古怪的光影、服饰、镜头来代替叙事,这样做个1分钟,很有风格;做个5分钟,也很有风格,但这样做半个小时,而且一前一后都来这么一下,那就毫无格调的“格”可言,只剩下风了。
据说乌尔善一直对这部电影很有底气,甚至还是全球同步公映,从去年开始,本片的宣传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闹剧”。作为研究了北美票房数年的小小爱好者一名,我比较清楚这部电影在北美能到什么程度,所以诸如为了全球同步公映,而从去年11月延期到今年3月的这种宣传稿,实在有些贻笑大方,不明事者还以为这《刀见笑》要搞出多大的阵势呢,实际上呢?在北美只有37家戏院上映,单馆票房600多美元,最后首周票房只有2万多,排在票房榜第58位。说票房不济赚个口碑吧,IMDb上打出的是5.9分,豆瓣是5.8分。关于这部电影宣传上的失败,我很有兴趣单独写篇文章来分析分析,影评里就不多提了。
回到电影本身,安藤政信那一段故事我还是非常喜欢的,因为导演很好的让风格服务于故事,这使得一个为父报仇的俗套故事拍出了不一样的风格,对于“俏江南”酒楼里伙计们的刻画,他们的睡觉,他们的开工,他们之间的嬉笑打闹,寥寥几下就把这个连全景都没有的酒楼描出了烟火味。对,这部电影最缺乏的就是烟火味,其他两段太浮太浮,感觉就像是一个空间极其有限的闷场里,一群人不说人话,一个劲的装逼----这不就是舞台剧的典型特征么?《刀见笑》按照这样说对白的方式和拍摄手法,似乎更适合拍成一部舞台剧。而现在这个舞台剧被搬到了电影银幕上,还是以极其不耐烦观众的自我方式,也就怨不得观众会骂了。
这部电影在字幕上至少有四个编剧在攒剧本,但最后这些人的作用似乎都不如乌尔善一个人的杀伤力大。把风格放到叙事之上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乌尔善的确很有勇气,但他忘记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这事光有勇气不够,还得要有足够的才华所累积的实力。大杂烩汤,只要有心都能做,因为你只需要把各种作料都扔进去就可以了;但每个作料放多少,哪个作料先放,哪个后放,炖多久时间,都是个技术活。而现在乌尔善只完成了第一步,所以做出的这锅汤,是锅糊掉了的汤。下一锅能成什么样,乌尔善应该好好琢磨琢磨。
最后用本片在北美公映后,一家媒体的影评作为全文的结束吧。
“《刀见笑》像是一锅材料丰富的大杂烩,内容纷繁杂乱,有电吉他,有嘻哈,有糖果色调的浪漫穿插,有漫画式的分割画面,有大量的蒙太奇镜头,甚至还有格斗游戏的戏仿。整部电影的风格很像是以昆汀那种类型的西方电影,但只有形式类似,故事很苍白……乌尔善似乎很掌握好莱坞大路货的拍摄手法:很喧哗,很闹腾,剪辑很迅猛,但,华而不实。”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在评价《刀见笑》的时候,很多评论者都站在了电影产业或者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高度上进行评价。其实这未必是什么好事。别忘了,在看电影的时候,你首先是个观众。
《刀见笑》属于那种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作品,即使我给了两星,我仍不得不承认本片在影像风格以及多类型杂糅创新上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并且远远甩开《十全九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等古装恶搞喜剧几万条马路。但我始终无法认同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在风格化的同时,这个故事讲得实在太糟糕。《刀见笑》好像一个乾坤袋,导演拼命的往里面塞各种自认为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并且毫不节制。塞得太满袋子总会爆掉;点子多了情节难免松散。三段的电影却显然没有更密合的衔接,更像是想到哪就说到那。拍得随意,观众看得着就难免心烦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浪关于国产电影的调查。有百分之七十多的网友投票认为中国电影的问题在于剧本,显然,大家都对当前剧情空洞的国产电影带着一口怨气。不过光赖剧本也有点委屈人家编剧,因为除了有个好故事之外,能否把这个故事讲好无疑是更重要的。而这,则是导演的工作了。
拥有多年广告导演经验的乌尔善,对影像确实有着独特的敏锐。这也是很多人大赞影片风格的原因。不过,他也面临着其他所有转行电影圈的广告导演所面临的问题。一部广告三两分钟,一部电影90分钟。长度的变化需要的是风格的统一,整体的协调。这不是一个短片合集,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你能在这部《刀见笑》里找到不少有趣的细节,但整体看,它却是松散的,抽风式的。导演显然犯了很多处女作导演的通病,就是想说的太多,电影长度又太短。第一次当导演,积攒了几十年的想法恨不得一股脑都在这一部电影中表现出了,好玩的段落、有趣的对白、搞怪的人物。可惜这样的作品却常常落下个乱码七糟,不知所云的骂名。
《刀见笑》吃了个大亏,在于导演把最烂的一部分放在了最前面。包括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同样认为第一部分厨子的段落是个败笔,或者由于资金的原因,导演不得不把那部分处理得非常舞台化。但是演员的拙劣表演与碎嘴子式的对白,与那些劣质山寨喜剧又有什么差别呢。搞不懂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把表演弄得那么过度夸张,尤其那个数来宝少年,这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说些古时候的冷笑话。其实整个电影看下来也并没有那么差,尤其安藤政信的段落,为影片加了不少分数。可惜,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不能只看一部分,劣质的部分无疑为毁掉整部影片。
一把菜刀贯穿始终,暗讽人世的贪嗔痴。故事寓意很深,导演野心也很大,三段式不能说不好,这不也是潮流么。问题在于导演并没有处理好这个三段式的故事,三个故事之间除了在传递一把菜刀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呼应。你可以把他们拆开打散,三个故事就完全独立了。当然这没有问题,谁也没规定三段式的电影在故事之间必须紧密联系。但从观众角度,显然希望看到三个故事有更多的互动和联系,并在结尾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那种剧情反转式的快感,无疑是极其愉悦的。这未必是个缺点,但无疑是种遗憾。
虽然很多人尝试从武侠片或古装电影的变革上去分析这个电影,不过从题材上。这首先是一部喜剧片。导演也试图以各种方式逗观众笑。一路看下来,笑料则来自一个蠢蠢的屠夫与一个碎嘴子数来宝,瘦瘦的唐胖子与那群傻乎乎的俏江南学徒。他们以各种拌丑作怪说俏皮话来取悦观众。本片的贫嘴程度堪比郭德纲的各种影视作品。靠耍嘴皮子逗观众笑无疑是喜剧电影里最低端的一种方式,而拌丑出怪相更是可以回溯到默片时期。好的喜剧应该靠剧情的巧合、错位与误解来制造喜剧笑果。就好像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再比如三谷幸喜的《魔幻时刻》,反复舔舐匕首的佐藤浩市在片中始终很严肃,但是,他越严肃,故事才越搞笑。因为这种有趣来自情节上的错位,而只靠出怪相搞笑的电影,未免有点太怀旧了吧。
《刀见笑》确实强过当前许多山寨喜剧,在影像风格上也确实特点鲜明。如果乌尔善导演有新片,我仍然会去影院看。但这不妨碍我讨厌这部电影,因为观众没必要、也不应该为一部失败的实验作品买单。
我承认《刀见笑》是比较特殊的一部电影,里面塞满了编导的一堆想法。打从观众坐下,他们就难以想象接下去的几千个镜头会如何爆炸,导演又是如何往死里地拼贴混搭,西方音乐和FLASH动画,完全不在话下。这部电影不需要确立风格,它只想着打破风格。然而好话到此为止,这些统统掩饰不了猪头蛇尾的恶劣评价,我想了半天,看来看去,它就像一只大肚青蛙。前期宣传叫得响亮,出现了前卫先锋三段式后现代解构主义等滑稽解读,白痴程度堪比片中的无知屠夫,只会杀猪一般的干嚎。而正是因为这一段“痴”,我对电影的好感度锐减,痛苦纠结各种雷。
说来说去,这纯粹就是卖相问题,怨不得别人。中西合璧杂交配种固有理论可行,但未必就能立竿见影,产出优良品种还经济实用。你把电影搞得像辐射污染过的,那是何必。如果有心调整一下,事也不必至此。电影开头就想给观众一个下马威,眼花缭乱多牛逼,脱缰野马收不住。岂不料,自己倒是先跪下了,意图太明显。先别说《低俗小说》怎么玩了,人家是把帮派电影解构掉,这《刀见笑》解构的类型莫非是中国式古装大片,但五个关云长几桌鸿门宴,这时候明显未到。要玩黑色幽默也可以,但拜托不要让演员在那上蹿下跳大喊大叫的了。有碍观瞻不说,难道一边也在解构朱延平?又或者说大叔大妈爱他们?菜刀没疯狂上,这观众倒是先给刺激疯了。
乌尔善明明可以老老实实去拍个故事,好好利用安藤政信一段,可他偏偏想要其他的,而且还要很多很多。当然了,谁都会犯错,但一个导演不懂得收放节制,反而野心大过天,这个还真是不妥。回到电影,我不觉得《刀见笑》的问题出在脏差乱、屎尿屁或者是三段式,包括有被恶心惊吓到的人物造型,这些可能是错漏,可能就是导演想要的,但最致命的败笔无疑是白痴屠夫一段。它充分暴露了导演的错误判断,过度强调混搭,以为能赢取一部分观众人群的欢心,却没有想到它可能吓走更多的人。要只是内容烂也还好,偏偏它还完成得很糟糕,剪辑混乱、表演夸张。张雨绮卖力地跳,另几位卖力地叫。最终,在莫名其妙死掉一个人又莫名其妙出现一个人后,这段闹剧方才落幕。充满讽刺的是一整段落居然作为影片轴心骨,贯穿了始终。而多数人最中意的厨师一段,却只是个尴尬的中间过渡。
不是玩火自焚还能是什么,这像极了厨师的苦心复仇。忍过了前面的不知所云,终于有点好戏要上演的样子了。结果呢,人自己死了,片子自己给捣烂了。努力了很久,最后只是一个屁,一个美丽的还出现了山寨侠侣的响屁。气归气,我相信没人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作为知名的广告导演,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处子作,《刀见笑》实在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乌尔善个人的电影起点,他未来也许还有可为之处。毕竟,你要知道以他现在的起点,那很容易进步。别的不说,如果回看日本中岛哲也的第一部电影,没几个人会想到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这才不是打赌,是能耐。【羊城晚报】
说来说去,这纯粹就是卖相问题,怨不得别人。中西合璧杂交配种固有理论可行,但未必就能立竿见影,产出优良品种还经济实用。你把电影搞得像辐射污染过的,那是何必。如果有心调整一下,事也不必至此。电影开头就想给观众一个下马威,眼花缭乱多牛逼,脱缰野马收不住。岂不料,自己倒是先跪下了,意图太明显。先别说《低俗小说》怎么玩了,人家是把帮派电影解构掉,这《刀见笑》解构的类型莫非是中国式古装大片,但五个关云长几桌鸿门宴,这时候明显未到。要玩黑色幽默也可以,但拜托不要让演员在那上蹿下跳大喊大叫的了。有碍观瞻不说,难道一边也在解构朱延平?又或者说大叔大妈爱他们?菜刀没疯狂上,这观众倒是先给刺激疯了。
乌尔善明明可以老老实实去拍个故事,好好利用安藤政信一段,可他偏偏想要其他的,而且还要很多很多。当然了,谁都会犯错,但一个导演不懂得收放节制,反而野心大过天,这个还真是不妥。回到电影,我不觉得《刀见笑》的问题出在脏差乱、屎尿屁或者是三段式,包括有被恶心惊吓到的人物造型,这些可能是错漏,可能就是导演想要的,但最致命的败笔无疑是白痴屠夫一段。它充分暴露了导演的错误判断,过度强调混搭,以为能赢取一部分观众人群的欢心,却没有想到它可能吓走更多的人。要只是内容烂也还好,偏偏它还完成得很糟糕,剪辑混乱、表演夸张。张雨绮卖力地跳,另几位卖力地叫。最终,在莫名其妙死掉一个人又莫名其妙出现一个人后,这段闹剧方才落幕。充满讽刺的是一整段落居然作为影片轴心骨,贯穿了始终。而多数人最中意的厨师一段,却只是个尴尬的中间过渡。
不是玩火自焚还能是什么,这像极了厨师的苦心复仇。忍过了前面的不知所云,终于有点好戏要上演的样子了。结果呢,人自己死了,片子自己给捣烂了。努力了很久,最后只是一个屁,一个美丽的还出现了山寨侠侣的响屁。气归气,我相信没人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作为知名的广告导演,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处子作,《刀见笑》实在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乌尔善个人的电影起点,他未来也许还有可为之处。毕竟,你要知道以他现在的起点,那很容易进步。别的不说,如果回看日本中岛哲也的第一部电影,没几个人会想到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这才不是打赌,是能耐。【羊城晚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