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
很多人就像新时代的小纳粹,老大哥的小喉舌,片子都不用看,就直接跳出来骂了起来,就是因为主子如今草木皆兵。这片子在内地成了禁片,豆瓣的条目也被删了,估计因此很多人也更想看了。如果你看了这片子,也很容易理解老大哥为什么要禁掉它。在大众的印象里,殖民地的地区一般都被刻画的很凄惨,但到了这片子里,在日本人治理上的台湾却欣欣向荣,民风淳朴,一群人有日本人、台湾原住民和汉族人组成的棒球队拿下了全岛冠军并征战甲子园大赛,借热血励志的体育精神试图去打造一部皇民的民族史诗片,它能不招徕争议了?
其实这片子在骨子里和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一样,被人称为皇民三部曲也确实没话说,它们一直在渲染民族精神,是台湾原住民,那种地域性确实很容易让人感觉排外,就好比《KANO》里,是不是台湾后来遭遇的灾难和战争不是来自日本人,而是因为老大哥?好吧,脑洞就此打住,电影是政治武器,电影可以是枪,但看电影对我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也不想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就否认电影本身的艺术性。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年轻人和当局一样的愤怒,你可以心平气和的看当年的纳粹宣传片《意志的胜利》,可以惊叹其摄影的艺术成就,但你不能用同样的心态来看《KANO》,这是你的问题。借用片中教练的一句话,“心不正,球就不正。”
摘掉有色眼镜,只看电影,这是一部不错的运动励志电影,它追求史诗电影的叙事框架,不疾不徐的拍了三个小时,搁在当下这样的片长简直就是自断票房路。它讲的是球者精神,“球者魂也,球不正魂不正,魂正球亦正矣。”不论什么样的人种,只要有梦想,就要一起去打拼,棒球也只是场景,运动精神和人物做事的态度才是灵魂,抛开种族、国籍和信仰,所有人都在打拼。难免让人将其理解成创作者的夹枪带棒,但并不能否认片子最后拍的很热血,是个让人感动的好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群简单热血的人,它的问题就是它的主创们是台湾人,而是其他国家的任何人种。反正在如今的天朝,是日本人就是鬼子,就像德国人都是纳粹,黑人都有犯罪基因一样,这不是偷换概念,那些网上的小纳粹们就是这么逻辑,不讲道理,先开始人身攻击。当然,你也没法跟他们讲道理。
这片子不仅仅是运动励志,它通过运动精神最终升华到一个民族的处世态度,靠此来点燃起观众的情绪(民族情绪),这种热血的煽法有点像前段时间的《鸣梁海战》,不知不觉的向你展示一个时代。为了让小纳粹们舒服,其实我该把“民族”这个词换成“台湾原住民”,看吧,这就是问题所在。但对于片中的人物塑造,它倒是做的很成功,金马奖上的各种提名就是一种证明,因为它有足够的时间来塑造角色,况且角色还是一群热血的青年,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深度和多面性,他们只需要坚定理想,在梦想和友谊的基础之上用实际行动领悟到球者精神,最后那段“欢迎光临”的高潮虽然手法很克制,但是很燃很催泪,退一步反而胜过直面,整部电影里导演都在这种含蓄的手法来刻画比赛的激烈,因为棒球并不是这片子的重点,重点是那个时代和人们的态度。
制作编辑
来源
日本殖民地台湾嘉义农林学校(今国立嘉义大学)的棒球代表队,1931年首次到台北参赛便夺得全台高校棒球冠军,打破过去十二年由北部地区球队垄断(请求资料来源);随后赴日本参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园大会,被同样首次进入甲子园比赛的爱知线代表队中京商击败,以三胜一负获得“准优胜”(亚军)。其故事获得魏德圣的青睐,由马志翔执导以其为背景拍摄成电影。电影于2012年9月在嘉义市取景开拍。
拍摄
本片背景主题为描述嘉农棒球队于1931年的故事,因此拍摄场景多于嘉义市拍摄,并将嘉义市西区刘厝社区重新打造1931年代嘉义市街道、喷水池(1927年完工,1970年许世贤市长改建)等旧景。
2013年3月29日剧组于嘉义市拍片的片场,借用场地期限仅到三月底,面临拆除,当地居民刘厝社区民众紧急陈情,希望保留做电影城,发展观光,电影公司随后向市府申请展延借用期三个月,暂时化解拆除危机。2013年暑假苏力台风来袭,片场部分设施遭吹倒,市府因此决议将片场拆除。魏德圣说:“场是拍片需要搭设,不是为市政需要,片场保养维护费用庞大,在配套措施及完善管理办法未建立前,难保留。”
音效
“KANO”创下多项国片影史纪录,邀请到音效大师杜笃之亲自催生首部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全景声国片,耗时5个月打造完美成果。国外Dolby Digital公司还慎重派人来台进行技术上的交流。
纪录
编辑
大阪亚洲影展
纽约电影节 KANO等4片获选
第13届纽约亚洲影展周末登场,在台湾创下3亿票房的 “KANO”以及“失魂”、“对面的女孩杀过来”、“总铺师”4部电影获选,另知名演员王羽将获颁终生成就奖。2014纽约亚洲电影节将分别于6月29日及7月5日在林肯中心举行,马志翔及王羽将出席影展,和纽约观众面对面交流。马志翔执导、魏德圣监制的热血棒球电影KANO,诉说鲜为人知的台湾棒球史第一章,嘉农棒球队打进甲子园决赛的光荣故事。在台湾掀起一阵棒球热潮。[1]
《KANO》未演先轰动 5天百场包场创纪录
万人封街游行首映活动
《KANO》也创下国片史上第一次,万人游行宣传手法,在2014年2月22日于嘉义市举办盛大的万人封街游行首映活动,监制黄志明、魏德圣、导演马志翔、男主角永濑正敏、近藤的2个女儿亚琦与乔乔,也会带领全片的素人球员、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演员、嘉义地区的棒球队,重现历史中嘉农队勇夺甲子园殊荣后,搭乘火车回到嘉义火车站。KANO万人封街游行首映活动从嘉义火车站开始,沿着中山路走到中央喷水池为新的嘉农投手吴明捷雕像,雕塑家蒲浩明作品 - “一只展开翅膀的老鹰─KANO 1931”揭幕,再沿着中山路走到嘉义市立棒球场举行KANO电影首映会。特别的是,历史上嘉农队球员的后代家属,近藤兵太郎教练在台湾、日本教导过的学生,也全都将一同齐聚嘉义,参与游行活动。[1]
评价编辑
此片在台湾社会引起风潮,民间给予的评价普遍甚高,但亦有人质疑其皇民色彩。Yahoo奇摩电影的网友满意度长期维持在4.9颗星(5颗星为满分),于2014年度Yahoo奇摩电影的网友满意榜排行首位。[1]
批评编辑
此片内容为少数正面描述日本时代的电影,与长期以来“殖民地社会必然是悲惨的”印象大相迳庭;又台湾社会在蓝绿、国家认同和统独问题上的对立、以及华语地区对日本的复杂情感影响对此一时期形成的两极评价,故上映前后引起一定程度的争论。[1]
- 在上映前有统派立场学者批评此电影为媚日,比喻为日人拍的《莎韵之钟》。在上映日,由新党青年军组成的“抗独史阵线”也在电影上映前号召王炳忠、侯汉廷等7位学生到西门町召开记者会,公开批评魏德圣,呼吁民众拒看,魏德圣则希望他们先看过电影。但未引起社会回响。上映后,也有网友批评《KANO》是魏德圣皇民三部曲最终篇。眼尖网友追寻IP地址,发现竟是从“行政院研考会”发出。网友发现,公务员上班时间却跑来PO文,讽刺说:“连上班时间都有行政院的IP抢PO文”。还有投书人自称是云林口湖乡水产业者的反对意见在联合报与中国时报一稿多投,部分网友对这投书事质疑,因投稿人提及在微雨中走路回家,而当地最近的电影院距离口湖乡达30公里,以及自电影上映以来云嘉地区到3月11日才下雨,开玩笑说出投书人脚力很好、可能来自未来。另有人怀疑该文出自文化部长龙应台之手,但龙氏本人否认。之后,中时电子报网站撤除该篇文章,实际情况不明。[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