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霍建起
编剧: 邹静之
主演: 黄晓明 / 徐峥 / 蒲巴甲 / 罗晋 / 汤镇业 / 更多...
类型: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4-29(中国大陆)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Xuan Zang
IMDb链接: tt5684550
编剧: 邹静之
主演: 黄晓明 / 徐峥 / 蒲巴甲 / 罗晋 / 汤镇业 / 更多...
类型: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4-29(中国大陆)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Xuan Zang
IMDb链接: tt5684550
身边的朋友不太有热情去看这部片子,但又对它讲了什么还蛮好奇的,所以唆使看过了的我写这篇影评,斟酌一下再去看。
既然写了不如就发上来供众人一乐。
该影片为人物传记,也没什么悬念所以就不顾忌剧透不剧透畅所欲言了,介意的朋友请慎入~
本人对佛教并没有什么了解,单纯是一个对这段历史有点好奇的路人,有什么无知之错请大家多多包涵。
首先,实景拍摄的大好风光给一百个赞,看惯了影视城搭景与CG特效,这种真实的,壮阔的风景的确震撼。玄奘自长安,途径哈萨克斯坦等国,最终达到印度,每一个地区百姓的不同口音,不一样的服装、建筑风格,不一样的地理特征,配合每个地域特有的民族风情的配乐,非常细致有趣。
重点感慨下长安城的几个街景,如果我没认错的话应该来自横店最著名的一条取景街——清明上河图一进门就是,一个在各类雷剧古偶中用烂的景居然能拍的那么诗意缱绻,也是摄影师技术逆天。
喜欢剪辑视频的朋友请务必在硬盘中存一部该片,110分钟左右的电影你可以剪出约60分钟美轮美奂的空镜,涵盖各地风光。
赞美的话说完了,进入正题。
首先,我个人觉得,该片的选角真的很有问题。
不谈教主演技或给大众的印象,他的长相真的太让我出戏了——他长得真的很深目高鼻大宽双眼皮,配合裘德洛式的欧米伽下巴,和西域人站在一起。
完全很融入他们嘛!!!!!!
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从中原来求学的留学生嘛!!!!!!
我觉得你和歪果仁画风很相同啊教主!!!!(摔)
我心中的玄奘法师,应该是一个五官轮廓没那么欧化,俊朗(据记载玄奘长得也蛮帅)温和的中原男子,他带着大唐的气魄,博学游走与西域各国之间,为他们带来大国的治世之道,却又心怀故土,格格不入。
而不是一个长得跟你们超级像的混血帅哥啊喂!!!
然后讲一下蛮多人都吐槽的配音问题。
我感觉教主真的很努力了。。但是有些时候觉得他真的太。。抑扬顿挫了。。。
大和尚讲经和悟道时应该没那么多喜怒哀乐吧。。。OTZ,他极富感情的语调与静谧的,广阔却又孤独的大好风光有些格格不入,有些世俗的烟火味儿。
还有,影片后半段在印度的情节,所有演员说的都是叽里咕噜的梵语……教主的口型,完全没有对上配音。。
因为口型与配音极大的不吻合,导致后半段的镜头很多采用不走心的全景、远景或者拉背,情节的重点又都是佛法的论道,导致本来就听不懂叽里咕噜讲啥需要费劲的看那些诘屈聱牙字幕的我,也没法舒服的感受影片画面,全程懵逼脸。
我个人觉得,后半段在印度的情节,其实不妨全部删掉。
自影片后段可看出,《大唐玄奘》这部片,想向大众传达佛教中“小乘”与“大乘”的奥义。“乘”就像渡河,“小乘”渡自己一人,“大乘”渡世人。
前半段玄奘的西行,一个人寂寞的旅程,是他的小乘,后半段在印度的学习,普济世人,将经书带回故土,是他的大乘。
这个情节的设置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影片的节奏。
玄奘西行时遇到无数苦难,途径各国,见到各地百姓,官员,每一个地方都花时间写却又泛泛几句对话,反而有种让人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不如他在莫贺延碛沙漠与马的那段独戏让人动容。
到了印度那烂陀后,他的学习,悟道,在印度去各种很美的古庙参观,莫名其妙的救助了一个还蛮帅的人设很有忠犬肌肉受feel的男奴,开外挂般受到印度人膜拜,因为太多的佛教术语以及我之前说的配音and镜头问题,食之无味,让人坐立不安各种开小差。
这部影片,在剧情上有太多的碎片,碎片之间联系太少,缺少一个动人心魄的,激烈的转折点,明明有着广阔的山河美景,有着或激烈或宁静的美妙配乐,却居然没震撼观众心弦的情节,实在可惜。
倒不如删掉印度那一段,将“小乘”放在玄奘一人一马独自走过沙漠,失控,癫狂,却又最终感悟的人生修行上,将“大乘”放在他途径各国,传播文化,教导慈悲以待世人,以及为将真经带回大唐,舍弃安逸生活,一路不回头的执拗上。
如果这样,或许像我这样对宗教一无所知的普通路人,或许会比较容易理解玄奘这段旅途的意义。
毕竟在我这种俗人看来,玄奘这一路,除了对佛教的传播有着深远影响外,更多带来的还是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带来的是文化的交流,他最广为流传的著作非佛经而是《大唐西域记》,而他最深的感悟就是他走过的路。
如果影片的重点放在玄奘一路西行,自我的成长成熟顿悟,将讨论的中心放在文化交流而不是高深的佛教教义上,会不会对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佛教,要更加容易一些。
毕竟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如同玄奘的一生一样,将美好的信念从高高的神坛上摘下来,传递给千万家。
公元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一个年轻,高大,英俊的中原僧人踏上了一个人的苦行,当他回来时,已是四十三岁,满面尘土的中年人了。
我就问一句,为什么没给黄晓明画皱纹和白头发?
他看上去并没有像过了14年的样子啊?????
看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人,会觉得改动太多;没看过传记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情节不连贯,是第一大问题;硬伤太多,是第二大问题。而硬伤,似乎是佛教题材电影的通病。
传记中很多精彩的片段都没有表现出来:
1.玄奘十三岁时想要出家,但年龄太小,按规定不予剃度,因而站在公门外徘徊。时任大理寺卿见到玄奘,问他:“你要出家吗?出家干什么?”十三岁玄奘说:“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长期来说想要继承如来的事业,短期来说想要将不兴盛的佛法发扬光大)。大理寺卿赞赏有加,于是破格录取。而电影中“江流儿”的故事照搬《西游记》,贻笑大方。
2.玄奘在沙漠中四夜五日滴水未进,却说“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我每次看到这里都会泪崩。
3.玄奘和高昌王结拜为异姓兄弟,约好从印度学成归来时在高昌讲法三年。哪知道等玄奘回来时,高昌已经被唐朝所灭。如此玄奘痛失手足的辛酸,电影也没有表现。
4.玄奘在龟兹和木叉鞠多辩论,辩得龟兹高僧木叉鞠多从傲慢自大,到一见到玄奘就躲,此段及其精彩,电影里似乎拍了(汤镇业饰木叉鞠多),但正片被剪掉了。
5.玄奘让信仰拜火教的康居国国王归依佛教,受五戒。后来又被异教徒抓到要献祭,玄奘毫无畏惧,突然黑风四起,异教徒纷纷畏惧,归依了佛教。
6.玄奘归国后,本来唐太宗不是特别重视。等玄奘翻译完成一百卷《瑜伽师地论》以后,给太宗讲了《瑜伽》中十七地的要义,太宗才如梦初醒,说:“其儒道九流之典比之,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而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儒家道家等等的学说和佛教比起来,就像小池塘和大海相比。世人说儒释道三教差不多,这是胡说。)唐太宗对玄奘的褒奖,看《大唐三藏圣教序》也可了知。
7.玄奘的后半生完全是为了翻译佛教典籍而活着,最后因为翻译六百卷《大般若经》用尽了全部的气力而圆寂了。
——————分割线——————
电影中的硬伤:
1.出家人要剔除须发,须发在寺院内不能超过二指,寺院外不能超过一指。而那兰陀的戒贤留着大胡子是什么意思?
2.当时的印度应该是过午不食的,电影里有玄奘晚上和胜军论师吃饭的场景。另外,出家人不得直接从女人手中接受食物,电影中也忽略了。
3.福田衣是佛陀看到了田地所以才发明的?!你在逗我。佛陀的本意是,用碎布染色拼起来做衣服,僧人穿这样的衣服能令他人增长福报,就像能生长福报的田地一样,所以叫“福田”。
4.玄奘初见戒贤法师的时候,说的梵语基本都是对的,应该是有高人指点。但后面乱入了印地语是什么鬼。印地语是受到了阿拉伯语和英语的影响后才形成的语言,唐代的印度人肯定是不说印地语的。不过而无可厚非,唐朝人也不说普通话。但是那些梵语的贝叶经,写的竟然都是天城体。天城体是13世纪以后才有的,玄奘的时候,流行的应该是笈多体或巴米扬体,或者写悉昙体也行啊。
5.大小乘的区别,电影中说的太肤浅了。简单来说,大小乘,有见解和行持两方面的区别。见解方面,大乘承认人无我和法无我,小乘只承认人无我;行持方面,大乘要发菩提心,断烦恼障所知障,而小乘不发菩提心,不断或只断部分所知障。
6.回国以后在译经院里挂着的经文,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法华经》……
7.古代的写经,文字大小是有严格的要求的,根据字数不同,要从宫内领定额的纸。每一卷书的纸张数是固定的,纸的大小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因为古代造纸非常困难,浪费纸张是重罪。而影片里抄经的字写得那么大,太宗看到了是要砍头的……
此外不符合传记的槽点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吐了。
风沙,饥渴,杀戮,艰苦卓绝的绝境,一个人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渡过,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其实两条路,要是一个真正成佛的人,肉体的折磨只是他成佛的手段而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如在石头上掠过的流水,了无痕迹。这个人的精神层面已经超出了我们这个世俗的层面,表现的应该是冷静的眼眸注视着这个世界。其实这种人这个世界有没有我们是不知道的,恐怕没有吧...成佛成圣啊。
那么就用凡人的心态吧。这就是一项事业,我们经历的磨难,都是值得的,我们付出的,都会得到超过预期的回报....
可惜,我觉得这个片子,晓明哥就用干事业的心态,要去装一个圣人。我看了觉得,真的装得不像啊。面对苦难折磨,似乎都是装出来的...
其实两条路,要是一个真正成佛的人,肉体的折磨只是他成佛的手段而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如在石头上掠过的流水,了无痕迹。这个人的精神层面已经超出了我们这个世俗的层面,表现的应该是冷静的眼眸注视着这个世界。其实这种人这个世界有没有我们是不知道的,恐怕没有吧...成佛成圣啊。
那么就用凡人的心态吧。这就是一项事业,我们经历的磨难,都是值得的,我们付出的,都会得到超过预期的回报....
可惜,我觉得这个片子,晓明哥就用干事业的心态,要去装一个圣人。我看了觉得,真的装得不像啊。面对苦难折磨,似乎都是装出来的...
有《玄奘之路》珠玉在前,导演选取这一历史题材来拍摄也是胆大,冒险精神真的叫人敬佩。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是要通过演员在戏剧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演绎来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风俗环境,以及文化内涵。要怎样演绎成功,不是导演真情表露的吆喝,也不是剧组向外宣传拍戏的成本如何高昂,是要观众在电影里能够有所收获,带动一群人的形成一种文化的共识。
先说说我对这片子的认同,在尊重历史和还原情景方面,看得出导演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了,效果也还可以,除了大家共同吐槽的雪崩,;略不合格。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以下,这部戏个人感觉环境描写稍稍有点多,至少是影响了我对电影主线注意力的集中,虽然景色很不错,但是也因为如此,我会把注意力更集中在对于环境捕捉的镜头上,忽略演员的表演。
其实我对于黄晓明老师的演技是早有耳闻,也是亲眼所见的,他也确实有过好的作品,当然我对他并无过多的偏见,这一次,这部片子,是本着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兴趣,和对于大唐高僧玄奘的崇敬,当然我也是对这位演员充满了期待的,观影之前并不想给他挂上烂片的标签,那对他并不公平,而且都说他在这部片子里还是很不错的,导演也非常认可,人嘛总是在进步的。
大唐玄奘里,他确实有很努力地在演,虽然我也会在看到他的充满个性的下巴和颧骨的时候略感出戏,但是我会忽略这些,我最想说的还是,他的眼神,他的眼神里没有佛法高僧所拥有的那种普爱众生,和对取经理想的坚毅慈悲,从这里看他算是不成功的,玄奘的精神内核他没有演绎出来,或许那种出家人的精神世界,俗人也许是无法领悟到吧。
另外这部影片里有的主演的台词,也是叫我略尴尬,前后鼻音分不清真的是很好纠正的,心经那里shen和sheng两种读音真的是太好纠正,听起来真的很出戏,还有台词语速真的快,有时候会觉得演员一直在憋气朗读。
既然标题里有大唐二字,我又不得不想说两句,这部片子应该对千年前的大唐盛世或者说是大唐的文明有一个鲜明的彰显,至少这部电影里,给我的感觉是缺少的。这会给观影人一个感觉,这片子缺少很多内涵。所以,贴上历史标签的戏剧,还是需要慎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