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老虎》拥有葛大爷、赵薇、乔杉、范伟、闫妮、大潘等顶配阵容。
赵薇再度回归大银幕,葛优和赵薇的首次合作,更多期待还是这个几乎覆盖春晚小品半壁江山的阵容,能给我们带来暖心一笑或开怀大笑,驱散积攒到年底的寒冷。
结果,看完电影,笑不出来,却多了很多问号。
心里暗暗跟着《两只老虎》唱起来:真奇怪!真奇怪!
第一,《两只老虎》原来不是喜剧。
第二,作为剧情片,《两只老虎》依然很奇怪,尤其电影的结尾,葛优饰演的张成功莫名消失又莫名出现,更是一种非常后现代风格的处理。
感到奇怪,是我们套用惯常经验去解释一个我们不常遇到的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问:为什么?
关于《两只老虎》,有一种解释可能是解开电影奇怪盒子的钥匙:即张成功和余凯旋其实是同一个人,余凯旋是张成功在自杀前,幻想出来的年轻的自己。
张成功不是真的被余凯旋绑架,而是临死前被年轻的人格拷问。
这一观点仅仅是解读这部电影的其中一个观点,本文不想再找细节证明这一观点。
比如,两人一个叫“成功”,一个叫“凯旋”;一个属虎,一个也属虎,差两轮;一个开路虎,一个开标致小狮子;一个的父亲是诗人,一个理想也是当诗人……这些都可以当作证据。
假设就是这样的,他们不是一个绑匪一个被绑,而是同一个人,试着用这个钥匙去解读这部电影。
首先,这部电影最难理解的就是片名,“两只老虎”到底指的是谁?
如果用“人格说”来解释,“两只老虎”指的就是张成功和余凯旋,一个本人,一个幻想出来的人格。
其次,《两只老虎》的剧情是靠张成功让余凯旋帮忙办三件事推动的。
但除了张成功郑重其事地要求余凯旋办的三件事,开始还有买牛排、红酒、雪茄和中间没有算数的打史剑,其实一共是5件事。
这5件事,对于“成功人士”张成功来说,是由当下到过去,从最迫切的口腹之欲到压在心底最深处的痛,由近及远,由肤浅到痛彻心扉的层层递进。在自杀之前,张成功一层一层把它们宣泄出来,并借助了人格余凯旋。
张成功这5件事,时间上是由现在到过去回溯的,但如果从过去向现在捋,我们可以拼凑出一个张成功的一生。
而且,拥有这样波澜起伏成功人生的“张成功”,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
先说最后一件事,因为最后一件事是张成功人生的开始,而且是很悲惨的开始。
电影结尾,张成功让余凯旋带着一封毛笔字写的信去找张有金,也就是张成功的父亲。余凯旋来到一个山村,遇到村妇彩霞(暂且不讨论彩霞这个角色是想象的还是真的)。
从彩霞的回忆中我们得知:
她和张成功都不是这个村子的本地人,来的时候一个人五岁,一个人八岁。长大以后,张成功想去当兵,但是资格不够!(这个信息很重要,为什么资格不够?)还是彩霞的爸爸认识武装部的人,托关系才去的。
结果张成功自己当兵离开了山村,彩霞却一直留下来成了村妇。
而后,彩霞把余凯旋领到悬崖上找张有金。余凯旋从信里得知,张成功的父亲曾经从这跳崖自杀,原因是其他人把他的几万首诗烧了。
张成功在警察局说自己57岁,如果按2019年张成功57岁算,他8岁随父亲来到山村,50年前就是1969年左右。
1969年是什么年份?为什么张成功和彩霞要跟着父母来村里?为什么张成功不够资格当兵?为什么诗这种东西那时会被烧掉?
答案很明显:当时中国正在发生两件大事,知青上山下乡和“文革”。
接下来,张成功要求余凯旋做第二件事,去帮开盲人按摩店的老战友。
在这段剧情中,从张成功一笔带过的台词中也透露出非常重要的信息。
张成功从山村如愿以偿当兵后,和炊事班的范志刚成了好朋友,俩人相约退伍以后一起开个小饭馆。但后来两人随着时代的前进分道扬镳。
脑袋里有地雷碎片的老范找张成功借钱手术,但张成功却没有念老战友的旧情,导致老范失明。而张成功当时并不是没钱,买一个大哥大还花了1万多。
在这段故事里有两个关键信息:开饭馆和大哥大。
“文革”后,对全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最大历史背景,当然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了。个体户、下海经商、去海南开发房地产等等,都是当时的风潮。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张编号001的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就发给了在北京翠花胡同开饭馆的刘桂仙。这家饭馆现在还在营业,因为是第一家而且隐于胡同深处,成为北京必打卡的一处秘境
所以,当年的老范和张成功,有着和刘桂仙一样的小梦想、小目标。但随着两人各走个路,张成功都能买的起大哥大,说明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属于混得不错的,而老范混得却比较惨。
由于当时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潮,亲情、友情、爱情淡漠,钱成为所有人心中一等重要的事情。
战友情也被很会赚钱的张成功抛在身后,与其借钱给一个伤残,不如自己买个大哥大联系业务来的实际。
就像贾樟柯给他的惊世之作《小武》最早起的超长名字《靳小勇的哥们 胡梅梅的靠山 梁长有的儿子:小武》,分别即是从友情、爱情、亲情,表现了改革开放对一个内陆小县城的浸透和造成的剧变。这一剧变的核心,就是“利益”当头。
张成功,变成了那种凡事“向钱看”的人。
这件事也成了张成功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愧疚,一直压在心里,自杀之前必须做个了结。
范志刚这件事再向前,就是打史剑。
这段内容是从余凯旋向张成功坦露自己初中时的理想开始的。余凯旋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个诗人,当时看到这里觉得非常奇怪,因为诗人不是一般的理想,而且和前面的剧情没有什么关系。
但如果联系到最后张成功的诗人父亲自杀,余凯旋又是张成功想象的人格来看,这个设定就有道理。
张成功的父亲是诗人,所以他从小受家庭影响,自己也想成为一个诗人,这个很正常。
但是,他一写诗,史剑就打他,而且一打就打了很久。在这里,史剑也许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物,而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是张成功的诗人理想被压抑,是那个年代的大环境。
电影中,张成功让余凯旋带他一起去打史剑,结果全程都是张成功在打,而余凯旋在旁边一直劝架:算了、够了……特别像我们心里的那种矛盾。
打史剑这一行为,就像心理学上关于童年创伤的理论。
如果我们在童年受过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坚强,负重前行。
我们会把当时受伤的那个自己,变成心里的一个小孩,藏在内心的一个荒芜角落,而且有一个坚硬的外壳。这个受伤的小孩就是我们不快的过去,如果你一直保护他、藏匿他、躲避他,你就会一直有个心结。
最终,已经决定自杀的张成功,直面曾经的阴影,与当时伤害过他的“史剑”做个了断。
打史剑这个心结完成之后,就到了张成功最近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他和女演员周原的感情纠葛。
这是距离张成功自杀最近的一团乱麻。
当张成功经历改革开放大潮,逐渐成为一个地产大佬后,就开始和娱乐圈的女演员产生了关系。这样的剧情看起来非常熟悉,很多瓜都源于此。
从周原在楼顶的独白可以了解到,比如张成功太强势,与自己若即若离,又不能真的离婚和自己在一起等等。这些信息,就像我们平时吃的那些娱乐圈的典型瓜。
在电影中,葛优饰演的张成功和赵薇饰演的周原没有对手戏,被人格余凯旋分割在两个时空。张成功与周原的和解,也是借助人格余凯旋完成的。
最后,电影一开始,张成功刚刚被“绑架”,开始思考自己的一生。那时他还没有脱离曾经的奢侈生活,一开口还是牛排、红酒和雪茄这些富豪的标配。
结果人格余凯旋给他的是二锅头和炸鸡排,张成功才开始自己的表演。
从结局来看,《两只老虎》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张成功到底跳没跳楼?
电影真正的结尾,张成功又一次出现在余凯旋的车里。
这样处理,是否是说明张成功已经和年轻的自己和解,决定一直带着这个人格继续生活?
而非再去纠结生活是不是欺骗了自己。
-END-
故事主线和主题都非常直白,穷小子绑架成功人士,为了拿到更高的赎金,反而被动地且极不情愿地帮着人质做了三件事(准确来说,应该是四件事)。在第一件事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大概知道导演想要构建的故事框架是怎么样的了。
隐藏在“救赎和和解”主题下,是强烈的“重来一次”,全片都充斥着葛优扮演的张成功想要重来一次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进,那些关于“重复”的元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两只老虎》定位的不仅是喜剧,还是魔幻主义,所以在很多元素应用上,能够发挥的空间和形式就会变得多样起来。一些略显荒诞的元素和处理,配合“重来”的故事框架,又显得有那么一些意思,反而无意之中成为了电影的闪光点。
来世化作雨,化为风,或者一条狗
这段台词来来回回出现至少三次(印象中是有四次的,但忘了第四次是在哪里出现了),台词内容本身,如果有来世,就是一个关于“重来”的故事,重复使用的形式也是在响应着这个主题。
第一次由和周原(赵薇饰)演对手戏的广东无名男演员说出来的(超跳戏),目的很明确:纯粹是为了增强喜剧效果,也确实制造了本片第一个笑点。
第二次是周原在完全不一样的情绪之后表演了出来,用了一种“重来”主题所应带有的情绪来演绎这段台词。但可惜这段在时间安排上太前了,虽然会和前面男演员的表演形成即时的对比,重复感增强,观众还没有了解清楚周原和张成功之间的爱情故事之前,是很难入戏的。如果安排在这一段故事的最后,观众的代入感应该会更强,冲击力会更加大。
第三次则是在和余凯旋喝酒的时候说的,这一段更多的是在暗示那个被伤害的人(周原)其实已经不在乎,伤害已经造成,再来问为什么,讲一些“如果可以重来”又有什么意思。
同样一段台词的三次演绎,在形式是呼应了重复的大主题,也成为了角色情绪变化的固定载体。
重拍的代价
周原解释说自己第一遍拍得不好是因为情绪不到位,要再酝酿一下,导演(电影导演李非客串)回了一句说:你知道重拍要花多多少成本吗(大概是这个意思),又再一次暗示了“重来”不可逆转的代价(同时也提供了第二个笑点)。
独白的真假转换
周原故事结束的时候,她说了一大段话来吐槽张成功,余凯旋于心不忍自己改了一段话说给张成功听(提取了核心词汇“强势”)。但在电影最后,周原对过去恋情的坦白,用的却又是余凯旋当初瞎编的那一段话。
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它是假的;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却变成了真的。
张成功听的时候,它是个谎言,但这个谎言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谎言;余凯旋觉得这段话是假的(因为就是他自己编的),张成功也知道它是谎言但像真的一样接受了它;而事实上它又是真的,因为这是周原最后的心声。
兜兜转转,这段话又回归到了它本来应该存在的位置。
和之前那个同一文本同一主体传达不同情绪的处理手法不同,这里用的是不同主体重复使用同一文本完成了一个真假循环,张成功和周原的故事,在这里才算是真正的告一段落。
而这种闭合循环,又和最后的两只老虎音乐盒做了一个呼应。
怕还不起
范志刚(范伟饰)这一段还蛮感人的。
张成功的军中好友范志刚因伤入院需要钱,已经小有成就的张成功怕他还不起钱拒绝借钱的要求。后来想要补偿的时候,范志刚也用同样的理由婉拒了。
一个是不借拿不回来的钱,一个是不要已失去意义的人情,同样是还不起,究竟是金钱重要还是朋友情谊重要?
张成功和范志刚都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诗与诗人
背诗这一段也很好笑,充斥着大量的重复元素,余凯旋小时候被霸陵要求不断地写诗,后来霸陵者又被张成功逼着重复好几遍背诵普希金那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我”。
在这一段里,是通过制造诗文不断重复的场景来实现对“重来”主题的呼应的。
而诗又是在电影里重复使用到的一个元素,余凯旋想要做诗人,张成功的父亲也是一个诗人,同样被生活暴击的两个人,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
两只老虎
如果纯粹是因为两个主角都是虎年、用DOUBLE文本上的直白指代,这个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意思。
有意思的是,片尾主角余凯旋(乔杉饰)收到的礼物,是一个首尾相追的两只老虎的音乐盒。不是一前一后,而是一个循环的闭环。
这对应了前面所说的救赎和重来的主题侧重,无限重来的分量重了,批判的意味陡然上升。一个犯了重大错误、伤害他人的人,无限循环的人生绝对不是一个恩赐,而是上天给予的一个诅咒。2009年小众片《恐怖游轮》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以无限循环作为主题的极具批判意味的恐怖片。
救赎和重来的区别在于,救赎是有明显正能量的,而重来则未必了,重来的人生或许还会再做一次错误的决定,甚至在无限循环的不得救赎。
电影以张成功和余凯旋的身份对掉结束,另外一个循环开始。最后张成功得到救赎了吗?见人见智吧。
------- 一个分割线 --------------
诸如上面的象征元素,电影里用得非常多,巧妙但也相对保守。导演如果能够在魔幻风格上走得更坚定一些,即使在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上,也是可以玩出花的。
2013年,冯小刚回归贺岁喜剧,为电影市场贡献了一部烂破天际的里程碑式作品《私人订制》。旷别贺岁喜剧市场多年的冯小刚和沉寂已久的王朔一起成就了两人从影生涯的下限,以无聊的情节、毫无电影感的视听、小品化的叙事和一厢情愿的说教“创造”了当时华谊股票暴跌的“美谈”,也让贺岁喜剧刚刚回归市场就变成了哑火,之后几年也不曾出现拿得出手的贺岁喜剧。
别说贺岁喜剧了,大陆喜剧这几年都在经历着创作的瓶颈,《夏洛特烦恼》帮开心麻花打开了一片天地,结果被一部《李茶的姑妈》败掉所有人品,另一边,宁浩“疯狂”系列和徐峥“囧”系列的“徒子徒孙们”不断刷新下限,笑料不行玩结构,结构不行玩煽情,煽情不行讲道理上价值,结果搞得喜剧越来越不纯粹,而能力越不行的导演和编剧,还越喜欢卖弄情怀、感悟人生,最终搞出一个个四不像。作为观众,我观看喜剧的最大目的是为了笑,你连让我笑都做不到还想让我哭?让我感叹人生?凭什么?我的人生课需要你们来教?
总之呢,每年总有这么些能力不咋地的电影人以为自己拍的贺岁喜剧笑中带泪,前两年是《这就是命》、《摆渡人》等等奇葩,而今年,轮到了《两只老虎》。
在说《两只老虎》之前,不得不提一部叫做《命运速递》的电影,2015年的First影展三项提名、一个大奖,号称姜文非常喜欢,但是上映之后票房扑街口碑差劲,不过就是一部对于《疯狂的石头》进行劣质模仿的黑色喜剧,但是导演李非却被姜文相中做了《邪不压正》的编剧,还获得了和葛优、赵薇一起合作电影的机会。
对于姜文的审美,我并不做评价,毕竟个人非常喜欢《邪不压正》,但是就《命运速递》和这部《两只老虎》最后呈现出来的样子,我只能说,李非成功地诠释了什么叫“技不配位”,得到了一个顶配的阵容,结果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两只老虎》是一部从创意、故事还是包装形式都毫无新意的电影,一次黑色犯罪喜剧和鸡汤温情电影的尴尬结合,一段96分钟看得人抓心挠肝的观影经历,甚至,它都不配被称为一部电影。导演兼编剧的李非试图用一个黑色犯罪电影的外壳输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反类型的方式完成自我表达,但是却让影片的创作在各方面来说都是可怕的事故。
中国大陆的中年创作者非常奇怪,到了年龄就喜欢感时伤逝,就喜欢讲大道理,就喜欢玩煽情,以过来人的姿态强制观众接受洗脑,并且姿态上无比自恋,明明做得是类型片,最后硬是给整成一个个说讲味道极浓的劣质鸡汤,典型的中年油腻男子的气质,而本片导演李非则是在《两只老虎》中把这种气质推向了极致。
《两只老虎》拥有一个硬生生被割裂成两部分的剧本,第一个部分讲述的是一个智障绑架犯被绑架受害者耍得团团转的故事,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完成人生心愿和另一个男人彼此救赎的故事,两个部分从头到尾都没有产生必要的逻辑联系,这也就是使得这部电影随时随地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之中,导演一方面想要玩弄一些黑色喜剧的风格,另一方面又想为人师表说教煽情,最后都忘记了一个类型电影的基本是什么。
个人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喜剧,称职的喜剧一定是喜剧性大于意义的,价值输出不过是喜剧电影的附加品,也绝对不应该喧宾夺主,而《两只老虎》则恰恰相反,这是一部给人感觉导演就是为了说这个理儿才拍出来的电影,与其说是表演,其实不如说是一场春晚主旋律小品的串烧。
严格意义上来说,《两只老虎》根本就不是一部黑色喜剧,它甚至和黑色都不沾边,整部电影的绑架桥段就算删掉也完全不影响整个迂腐的故事的表达,个人看来,他本质上就是一部公路电影,一部老套的公路温情喜剧,空洞如韩寒的《后会无期》,却又想追求《绿皮书》或者《遗愿清单》那样的深刻,最后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愿意买账了。
其实,大多数观众应该也都是被片中的绑架桥段“骗”到电影院的,但是看了之后会发现,除了开头30分钟和绑架有这么一些关系以外,影片之后的部分已经和绑架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明明整个故事中最值得表现的是绑架者和被绑架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的递进以及主谓关系的不断交换,结果,毫无能力的编剧让影片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一种被绑架者占领主动地位的姿态并且一种延续到了片尾。
《两只老虎》最让人质疑编剧能力的地方就是,影片应该是一个两个男人互相成全的故事,却被完全不尊重剧作逻辑的编剧给写成了一个成功者给一个失败者上的一课,葛优饰演的张成功提出条件让乔杉饰演的余凯旋完成自己的三个愿望,每一个愿望对应了自己人生之中的爱情、友情、亲情,听上去似乎是挺温情的,但是看了影片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导演的自说自话,被自己伤透的女人依然爱自己,被自己冷漠对待的朋友没有怪罪自己,早已逝去的父亲也是对自己充满了父爱,看懂了吗?张成功让余凯旋去做的事儿根本就不是为了救赎自己,而是在另一个人的心里给自己树碑立传,并且告诉余凯旋,成功人士就是这样,即使是一个人渣,依然被人爱被人原谅,最后还可以深藏功与名成全一个loser的人生。
更可怕的是,导演兼编剧的李非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余凯旋的位子上,而是把自己放在了张成功的位子上,这也就是本片那种让人作恶的自恋的来源。
影片另一个当人崩溃的地方就是导演硬生生把一部电影拍成了小品合集,有的像春晚小品,有的像《演员请就位》或者《我就是演员》中的那种固定场景舞台剧,在李非的电影世界里面,世界是平面的,影像是不需要细节的,故事是不需要画面的,演员的表演只需要念念台词就可以,尤其是赵薇天台上的那场戏和结尾餐厅的那场戏,和舞台剧中演员对着观众念独白毫无区别,配上了柔光造就的是年度华语电影最矫情的两大时刻。
整部电影,大家可以理解成是五个小品以及少数几个过场戏拼起来的,五个小品对应五个人,葛优、赵薇、潘斌龙、范伟以及闫妮,每个人和乔杉演一段二人小品,煽煽情,甚至一场戏拍个十几分钟,一部电影就这么被轻轻松松糊弄过去了,简直和罗振宇的那些屁话一样,既无营养也无追求,除了骗你钱真的想不出别的目的。
其实就故事传达的情感来说,影片最接近阿帕图的那部《滑稽人物》,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得知自己将死的热门脱口秀演员对于自己人生遗憾的修补,整部电影以他和自己搭档之间发生的种种碰撞为主线,笑中带泪,剧作轻松自然,从头到尾没有说教却又让人感悟良多,堪称是温情小品的创作榜样,而《两只老虎》恰恰反映出的是一个中年导演不懂电影,不懂创作还要硬生生赶鸭子上架的尴尬,不会写人物于是把人物符号化,不会写情节于是把电影话剧化、小品化,用矫情的有台词回避现实的真实,一副文艺青年的姿态,却在每一个环节都流露出极大的心虚。
当然,影片除了那种被毫无才华的导演包装出来的、毫无前因后果的人生救赎,它还有具有着一种中小学生写作文时候的思路,那就是,不管文章写得多扯淡,点题就能加分。所以,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创作者是如何简单粗暴地诠释“两只老虎”的,两位男主角都属虎,张成功的父亲送过他一个放着“两只老虎”音乐的八音盒,影片最后张成功送给余凯旋一个放“两只老虎”音乐的八音盒,然后片尾曲叫《两只老虎》,影片中的配乐用到了《两只老虎》的片段,好的,没有了。
看到没有,明明整部电影就和《两只老虎》这首歌毫无关系,但是导演就是要一厢情愿地告诉大家,我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离题,说实话,影片改名叫《两只蝴蝶》都可以,两个大男人都喜欢蝴蝶,八音盒放的是《两只蝴蝶》的音乐,多美好呀,“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这特么就是在提醒年轻人们戒骄戒躁,踏实生活呀!
不过说到底,《两只老虎》最让人心痛的地方就是大制片商,优秀的演员,出色的班底集体为一名毫无才华的导演买单,观众只是浪费了96分钟的人生,而这群人,浪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就为了捧这么一个新导演,也别怪中国大陆烂片这么多年,大部分拍电影的人靠的不是实力,而是人脉和资源。
如果拍烂片可以被判刑的话,我希望李非这一类的导演被判无期徒刑,让他们停止对于电影艺术的伤害。如果你们不爱电影,去干点别的好吗?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