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宝贝史迪奇 Lilo & Stitch (2025)
周五的晚上,在影院看完真人版《星际宝贝》,走出场时并没有那种“哇,这部电影真牛”的激动。相反,是一种被轻轻放下的感觉。电影有很多可以挑剔的地方:特效不够高级,剧情结构过于模板,甚至有几处显得刻意讨好观众。但这些都不妨碍我愿意为它说句话。
因为它,是一部认真对待儿童的电影。 2002年那部原版动画,是一部充满边缘性气质的迪士尼作品——主角是个孤僻的小女孩和一个破坏欲极强的外星实验品,两者的结合不光不讨喜,甚至在当年被认为“不够主流”。可就是这种不主流,成就了一种最质朴的儿童叙事方式:用“不完美”去讲“爱”,用“孤独”去铺垫“归属”。 真人版保留了这个核心。史迪奇依旧是实验品626,生来不被期待。他破坏、狂躁、不合群。但就是这样一个“反派模板”,在莉萝的陪伴和家庭温情中慢慢改变,学会控制、学会倾听、学会去拥抱他人。这种“成长”没有靠口号,没有靠变身,没有靠反抗体制,它只靠一点点生活琐碎,一点点感情发酵。 这是我想给孩子看的东西。 我想起国产动画电影里刚刚火起来的魔童哪吒:暴躁、张狂、嘴里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从头到尾都没有实质性的性格转变,反而被包装成一种“对抗一切”的英雄姿态。我看到我侄子模仿他的站姿、模仿他阴阳怪气的表情,忽然意识到,我们其实正在把一种“带情绪的空壳”灌输给下一代。 史迪奇当然也破坏,但他从未被鼓励“因为你是这样的人,所以你就永远这样”。而哪吒表现出来的却几乎是以“天生魔丸”为荣。我们在用所谓的“酷”掩盖了成长的缺席。 儿童并不排斥复杂。他们只是更需要诚实。所谓儿童作品,不是要变得幼稚,而是要清楚告诉他们:你可以不完美,但你要学着去爱别人;你可以愤怒,但请努力去理解;你可以孤独,但请不要拒绝家庭。 真人版《星际宝贝》的确存在不足,但它依旧是这个时代里,少数真正温柔地对待儿童、尊重他们情绪和成长路径的作品。 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故事?我想,不是一部让他们在电影院里喊爽的片子,而是让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开始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改变”。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