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让-马克·瓦雷
编剧: 克莱格·鲍登 / 梅丽莎·沃雷克
主演: 马修·麦康纳 / 詹妮弗·加纳 / 杰瑞德·莱托 / 史蒂夫·茨恩 / 达拉斯·罗伯特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同性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日语
上映日期: 2013-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3-11-22(美国)
片长: 117分钟
又名: 续命枭雄(港) / 药命俱乐部(台) / 达拉斯顾客俱乐部 / 药丸俱乐部(豆友译名)
IMDb链接: tt0790636
编剧: 克莱格·鲍登 / 梅丽莎·沃雷克
主演: 马修·麦康纳 / 詹妮弗·加纳 / 杰瑞德·莱托 / 史蒂夫·茨恩 / 达拉斯·罗伯特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同性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日语
上映日期: 2013-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3-11-22(美国)
片长: 117分钟
又名: 续命枭雄(港) / 药命俱乐部(台) / 达拉斯顾客俱乐部 / 药丸俱乐部(豆友译名)
IMDb链接: tt0790636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的表演(和外型)显然成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最直观的看点,这两位帅哥联袂奉献了可能是美国电影史上最纠结、最缠绵、最惺惺相惜又最深恶痛绝的一对男同性恋形象——别误会,我说“一对”并不是说他俩塑造的角色真的有什么性爱关系,而是,他们真的在电影中让人看到了某种触动人心的超友谊情愫,即使对大多数异性恋来说,这种情愫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俩人实际上成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在为生命权而共同抗争)。
放在当下美国的语境里,尊重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的权利已成“政治正确”的不二之选,即使你心里不愿意,在诸如电影之类的大众传媒里也得假模假式的容忍一番,不是吗?不过,当《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以一个恐同者做主角时,反而可以“政治正确”的大放一番厥词:马修•麦康纳用一口浓重的得州口音肆无忌惮的辱骂着莱托这个男同性恋——必须指出的是,对于不少同性恋人士而言,莱托的表演其实不无扭曲,事实上,在美国同性恋解放运动中,一直很注意不去刻意展现夸张的异装癖等形象,因为这类形象本身就包含着对同性恋的片面认知和歧视,也是一种妖魔化的理解。
当然,电影是电影,并不是社会学调查报告,即使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也必须用宽容的心态来重审电影作品在艺术上的合理性。主人公伍德罗夫是一个罹患艾滋病的恐同者,这本身就包含着巨大的戏剧矛盾,而且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底层“恶棍”,职业是得州油井的电工,酗酒、嗑药、嫖妓,生活中黄赌毒一样也没有少,甚至开赌局时还黑其他赌徒的钱,谈不上大奸大恶,但绝对跟“高尚”无关,为了更好的表现出这个形象对同性恋-艾滋病认知的心路历程,用一个他几乎在生理上就讨厌的异装癖同性恋与之搭档,当然最容易出戏(现实中伍德罗夫是否真有这么个好友我并未考证)。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影片其实从道德、法律的冲突着手,为我们出示了一个法理困境: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美国人制定了法律,必须使用经由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但对艾滋病人而言,他们根本无法熬过漫长的药品临床实验期,于是他们展开了自救行动,组团走私药品而且私自用药。对伍德罗夫这么个得州“恶棍”而言,就算染上了艾滋病,他也不会坐以待毙,而且向来不太遵纪守法的他雷厉风行,在达拉斯成立了这么一个“买家俱乐部”,组织了一大帮艾滋病人购买未经FDA批准的药物,为此,伍德罗夫成了私药贩子,满世界走私艾滋病药物,而且涉嫌非法行医——但是,他确实延长了不少人的生命,包括他自己。
单就法律适用而言,伍德罗夫的行为当然是违法的,但最后反而是他把FDA告上了法庭。当然,法官对伍德罗夫的遭遇和抗争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但整个医疗卫生法律制度不能因此而崩溃,所以伍德罗夫败诉了,但获得了给自己用药的权利——当他回到办公室时,所有人列队为他鼓掌,对于一个努力抗争的艾滋病人来说,他当然值得这个荣誉。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遵循了好莱坞一贯的(片面)民粹主义姿态,大制药公司和一个道貌岸然的医生成了反派形象(他们也是真正的大奸大恶之徒,从而反衬出伍德罗夫的道德良善),片中并没有清晰的爱情线索,烂赌滥嫖的伍德罗夫甚至没来得及谈一场恋爱——那个由同情开始,最后加入他的“买家俱乐部”的年轻女医生便担负起片中“拯救天使”的角色。
撒迪厄斯•拉塞尔曾在《叛逆者:塑造美国自由制度的小人物们》一书中明确指出:美国历史向前的驱动力,也来源于受人敬重者与叛逆者之间的对决,亦即有德之人与无德之人的对决,“好”公民与“坏”公民的对决,“在美国历史上,这两种人之间的斗争,决定着个人自由的广度”,正是在叛逆者的推动下,不少过去属于非法的享乐和自由,现在变成了美国公民“在生活中所珍视或者希望拥有的享乐和自由”。诚哉斯言,《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正是一曲献给这类叛逆者的银幕赞歌,所谓民主,并不是高高在上、知书达理、优雅无私的,在本质上,正是因为承认普遍的自私自利和欲望驱动,所以才需要民主,需要法治,不是吗?法律,正是在讨价还价中被砥砺、打磨,在众多利益冲突中折冲捭阖出来的。伍德罗夫这样的叛逆者,正是促进美国法律体系更加符合“美国梦”的重要因子——虽然他的动机一开始谈不上高尚,手段也不无促狭。
直到最后一刻,我仍然觉得伍德罗夫有点恐同,而且他还是不喜欢异装癖。同时,FDA依然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医疗审核机构。
THE CAST 演员篇
那个因为奥黛丽•赫本展现奥黛丽•赫本纯真美丽而获得小金人肯定的好莱坞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奥斯卡潜规则盛行——美女必须自毁形象方获肯定(妮可•基德曼、查理兹•塞隆、哈利•贝瑞),万人迷型男只有提名却摘不了奖项(强尼•戴普、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虽然这样的规则导向催生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奥斯卡影帝影后,却也毫无疑问的鼓励着一大批好莱坞俊男靓女们不断突破形象,挑战自我。
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而疯狂减肥,在戏里瘦到脱了相的马修•麦康纳和杰拉德•莱托皆属此列。
阔别影坛6年之久,一回来就带假发、涂口红、穿起女装风姿摇曳的杰拉德•莱托可说是本年度好莱坞的最大惊喜。纵然六年没有演戏,他饰演起一个同时被打上“同性恋”、“异装癖”、“艾滋病患者”三个标签的角色却毫无违和感,既没有刻意的因为异装癖身份而凹造型,也没有让角色Rayon个人的悲哀盖过影片的主题。因为对Rayon成功的演绎,杰拉德•莱托斩获了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美国演员工会奖、金球奖和其他所有你能叫得上名字的电影奖项中的“最佳男配角”。如此一来,不禁使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饰演男主角Ron的马修•麦康纳压力山大,毕竟,有个Rayon这样犀利的男配角傍身,身为主角便很难压住阵脚绽放光芒。然而,同样因为本片而暴瘦50磅的小马哥,居然就真的HOLD住了。
与常年在独立电影中修炼演技的杰拉德•莱托不同,马修•麦康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好莱坞浪漫爱情喜剧中“画瓶男”。从《婚礼专家》到《十日拍拖手册》,从《赖家王老五》到《前女友的幽灵们》,马修•麦康纳始终都在饰演同样的角色——金发碧眼、小麦肤色、八块腹肌的钻石王老五。商业片的成功没有浪费马修•麦康纳那一身的“好莱坞型男标配”,但也同样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限制了他的发展。对于马修•麦康纳“帅哥情圣”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当我刚开始看《真探》的时候,压根没有认出那个阴郁的警探竟然就是《十日拍拖手册》里的体育记者。
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同样的疑问:“小马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能演了?!”跨过不惑之年的马修•麦康纳,演技突然集中爆发,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应接不暇。《污泥》里他是藏身小岛,对着小男孩侃侃而谈为爱牺牲的浪子;《杀手乔》中他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乖戾杀手;且不论他在《真探》中配合大段大段哲学思考所表现出的阴郁与疏离,单是他在《魔力麦克》中穿着丁字裤对台下欲女们的撩拨,就已经足以让人彻底忽略了几近全裸的查宁•塔图姆和马修•波莫。如今,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骨瘦如材的小马哥又戴着牛仔帽、操着南方脏话腔向死神与制度发起冲击。如果说杰拉德•莱托的表演柔韧、内敛、有着挖空内心的悲哀,那马修•麦康纳饰演的Ron就恰恰好是一个南方牛仔在悲剧命运中不愿倒下的写照——粗俗、外放,带有着史诗般的悲壮。
虽然没有像杰拉德•莱托一样拿奖拿到手软,但几个重量级的“最佳男主角”奖项毫无疑问是对马修•麦康纳转型成功的肯定。作为演员,能和另一名用生命演戏的对手飚戏飚到如此程度,小马哥,就算拿不到奥斯卡,我也挺你哦。
THE MOVIE 电影篇
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弗里德里希•尼采
“去生活吧,就像明天永远不会到来。”这些年,不管是在传媒的公众宣传上,还是在好友熟人的私人博客里,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堪比八卦绯闻。人们无论记录多么寻常的一段经历,做出多么必然的一个决定,最后总有办法将结论归结至“Carpe Diem”(及时行乐,见《死亡诗社》)。然而,当我们膜拜着“全能”的吸引力法则、在吃喝玩乐中计划第二天的吃喝玩乐时,我们是否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明天真的不会到来,那今日的一切有何意义?
老实说,我不愿意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传播所谓的“正能量”联系起来,我更不愿意把Ron和Rayon的经历归结成什么感人至深的励志故事。一群艾滋病人为生命进行的抗争无论有多么积极,都始终充斥着难以言说的巨大悲苦,我们之所以还能够扯出什么“正能量”之说,只因我们并不知道成为一个艾滋病人意味着什么。
在鸡尾酒疗法尚未诞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迅速蔓延带来的恐慌,连同着对同性恋人群的排斥给艾滋病人们设置了两重地狱——死亡近在咫尺,自身孤立无援。在这彻头彻尾的悲剧之中,为了生存,有人从未停止反抗。《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男主角Ron便是如此。影片中的Ron在得知自己罹患艾滋还有三十天好活之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走完了“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的面对死亡悲伤五部曲。他悔恨过过去的糜烂生活,向上帝祈祷过能有更多的时间、甚至在路边为自己的境遇大哭过,然而没有任何犹疑的,他迅速投入到挽救自己生命的进程之中。
死亡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了隐藏在Ron粗俗放荡表象下的真实自我——一个足智多谋、不懂得屈服的实干家。他决绝的戒掉所有不良嗜好,专注的学习所有与治疗艾滋相关的事物,周旋于FDA的监管和各种药品走私渠道,成立俱乐部以解决资金并帮助他人,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彻底褪去了狭隘,拥抱平等。包括Ron自己,都绝不可能想象的到罹患艾滋之后自己的改变。一个曾经醉生梦死、粗鄙保守的南方工人,竟然远赴亚洲走私药品,竟然动用律师与FDA对簿公堂,竟然会为捍卫异装癖者大打出手。死亡,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极大的拓宽了Ron的生命。自背负起随时悬在头顶的“生命之重”开始,向死而生的Ron不再如镜花水月般虚无,每一天都搭在了生命痛苦而真实的脉搏之上。
相比之下,Rayon的故事则更为孤独。身为同性恋兼异装癖,一个女人的灵魂自出生之日起便被彻底的桎梏于一副男性的躯壳之中,从此之后的每一天,Rayon都在真实自我和被定义的自我中辗转煎熬。艾滋病更像是一个出口,让Rayon在死亡的阴影下获得了某种不必再去为世俗评价所困扰的自由。当他穿着男装在父亲面前重申成为自己“这不是个选择”的时候,当他伏在床边大哭“我不想死”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脆弱却无畏的灵魂已经在黑暗中独自奋战了太久。他无法像Ron一样彻底戒毒,也许只是因为唯有毒品能够让他暂时远离“生”的痛苦。
生而为人本身,走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中,便注定是场悲剧。我们每一个人,即便能够远离Ron与Rayon的痛苦,却也是各自悲剧盛宴中的主角。向死而生,诚然悲壮,亦是接纳人生悲剧本质的开端。正如尼采所盛赞的,悲剧亦有其价值,《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能够带给我们的,便是这有声有色,便是这壮丽与快慰。
在IMDB里的Trivia中得到此片的几个有趣的事实:
77磅:片中饰演Ron Woodroof的Matthew McConaughey为了演好染上艾滋的Ron,减掉了47磅。同样,Rayon的饰演者,刚从乐队5年的巡回演出回来的Jared Leto减掉了30磅。
25天:这部片子由于前期融资仓促,预算紧张,没有进行完整的拍摄前准备,整个拍摄过程只用了25天。而男二号Leto由于工作档期关系更只是用了23天便完成了拍摄。
由于本片的融资困难,预算紧缺,拍摄期间全程使用单镜头手持拍摄,并且没有任何补光工具辅助。
这三个数据很有力地说明了即使在这样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两位演员以及整个摄制组的努力,使这一段美国80年代末艾滋病猖獗但又未得到有效控制时期的艾滋病人抗争史近乎无瑕地放到了我们的眼前。
与McConaughey许多之前风度翩翩的表演不同,他这次饰演一个黄赌毒皆染的德州流氓电工,输掉比赛后带着赌款逃跑,即使到了医院也不忘多打量两眼女主Eve。当然,如果没有Ron身上骑牛士的反叛,挑战的基因,也就没有后来他的整个抗争。
Leto则是把在戏中是一个“既生我何生蛋”的典型美国同性恋者Rayon演得入型入格。
故事的发展主要建基于三大矛盾或者说线索:Ron个人对于自己的疾病的接受并积极治疗;人们对于艾滋病患者,同性恋的歧视与偏见,Ron一开始也是如此;Ron和Eve对于药物的抗争。
两人的杰出表演让观众完全代入到了影片当中里去,内心戏可以说是贯穿其中,在医生告知Ron患有HIV并只剩下30天时间时,他从开始的不耐烦到不相信,到Eve告知他结果无误时,他不吭声,没有对白,然而让观众们看到的是他脑海中的一片空白,眼里泛红光,等到他终于反应过来时,只能无助地反问医生到:”30日?“。Ron先是去到崩溃的边缘(回家继续get high)到认清事实,努力抗争。
Rayon作为艾滋病患者在生命最后的恐惧,绝望,无助和同性恋者对于爱和自由的渴望这些内在情绪都是表露无遗。Leto在戏中同性恋的形象真的让观众们难以忘怀,在阔别影坛多年之后再次有这样的表演确实是难能可贵。个人觉得亮点是Rayon在Ron强行要他朋友和他握手之后的甜甜小白兔look,这里昭示着Rayon对Ron态度的转变。当然,Rayon与父亲见面要钱和他最后生命尽头等等桥段也让观众感受到很强的代入感。
77磅,25天,单镜头手持拍摄。
影片到目前为止除了获得6项奥斯卡提名之外,还在全球获得了大大小小41个奖项和28项提名。当然,我最期待的还是在3月2号晚的颁奖台上看到最佳影片,男主男配这三个奖项能够颁给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
电影里出现了两个有意境的事物,一个是牛仔竞技,一个是Ron Woodroof母亲留下的亲笔野花画作,牛仔代表抗争,野花象征温情。换句话说,男主角Ron是牛仔,表达不屈服精神,男配角Rayon是野花,体现电影的温情一面。
当昔日朋友得知Ron得了AIDS之后的冷漠,Ron离开家时,除了钱之外带走的唯一一件东西就是那幅画作,后来Ron与女医生Eve Sakes发展到不一样情愫之后,他将画作赠送了她,Eve将画作挂在墙上,温情瞬间蔓延。影片以牛仔竞技开头,也以牛仔竞技结尾,开头时淫靡的Ron结尾时仿佛焕然一新,他骑上牛背,接受撞击,那一刻一个抗争的英雄形象诞生。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景是80年代的德州达拉斯,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关于社会对同性恋的排斥,《断背山》《米尔克》《天佑鲍比》等作品中都得到了反映,所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普通民众的恐同情节不难理解。另外当时美国只研究了一种抗AIDS药物,影片中Ron所服用的药剂AZT是当时FDA唯一合法批准上市的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美国对于抗AIDS药物的研制特别保守,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抗AIDS药物在美国算作违禁品的原因。
影片通过Ron得AIDS前后的强烈反差,升华了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力这一主题。Ron酗酒、吸毒、赌博、荒淫无度,由于当时的社会认知,以及对牛仔文化的认同,Ron也对同性恋深恶痛绝,这一点在他谈论好莱坞演员Rock Hudson是同性恋的戏谑,还有当异装癖Rayon接近时他厌恶的行为可以看出。Ron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余生会和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共同走过。过度的纵欲,徘徊在声色犬马之间,HIV在不经意之间就潜入了这个不可一世的牛仔身上。直到那一天的跌倒,才让他知道自己也有被命运打倒的时候,这种只发生在同性恋者身上的恶疾怎么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他忍耐不住,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最终确信只能是撕心裂肺。本能的驱使,Ron可是寻求治疗方法,他找到了医院的医生,却被告知实验性的药物AZT只能提供给极少数的患者,觉得被医院舍弃的Ron开始与地下药物交易药品,最后一次交易中,Ron得知了一个被美国吊销执照的医生在墨西哥有研制抗AIDS药物,辗转到墨西哥后,他得到了治疗,身体也较之前有了恢复,于是他做起了走私抗AIDS药物的生意,由于美国当时治疗AIDS药物的匮乏,Ron的药品交易生意日益壮大,很多患者都到Ron 处买药品,“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应运而生,当然,期间少不了Rayon的帮助。作为贩卖违禁药物,“买家俱乐部”面临的阻力自然不小。Ron的办公室受到了警察的搜查,Ron还要面对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指控。最终,Ron将FDA告上了法庭,法院裁决Ron有权利为了生存获取用于治疗自己的药物,虽然称不上完胜,但至少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这一过程中,必须提到三个转变。一个是Ron对Rayon的态度转变,另外是女医生Eve对Ron贩卖药品的态度转变,再者就是Ron人生态度的转变。在医院,Ron对第一次见到的易装癖者Rayon十分抗拒,然后却抵不住寂寞和Rayon玩牌,由此产生交集。在Ron开始走私药物时,Rayon主动入股,一起经营,相处过程中,Ron逐渐了解了同志这一群体,并且也开始关心Rayon的生活,比如提醒他放弃吸毒,在Rayon遭受白眼时挺身而出,人生最后的这段友谊可遇而不可求。女医生Eve首先也是不同意Ron走私药物,Eve在得知的医学权威和FDA的不作为后,也毅然转身支持Ron的“买家俱乐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Ron自己态度的转变,从一开始放浪的牛仔到一位为AIDS群体争取权益的社会活动家,他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对于这样一部靠演技取胜的作品,绕开演技而谈显然不科学。男配角Rayon的扮演者杰瑞德•莱托的光芒甚至盖过男主角Ron的扮演者马修•麦康纳,作为好莱坞的性格演员,麦康纳最近几年演技全开,步上了方法派演员的康庄大道,在《杀手乔》《报童》《污泥》中都有上佳表现。杰瑞德•莱托则继续他独特的选片模式,非毒品、AIDS、神经病题材不选,对于这位视唱歌为主业演戏为副业6年未接片演员来说,今年的这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无疑会在他的演艺生涯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形神兼备的易装癖者注定会成为影史里难忘的角色。两位演员在影片里拼瘦拼演技,看着他俩枯瘦如材的身体,我再次确信不是任何人都能当演员的。在俩位演员的夹击下,女演员詹尼佛•加纳的不俗演技表现也彻底沦为陪衬。
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是,幕布报时。Ron晕倒被确诊为AIDS患者后,被告知只剩下30天的生命。绝望笼罩着他,他开始了看着日历度日的绝望生活,在第30天,他却在墨西哥找到了续命良药,从此开始了贩卖药品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纯粹谋取私人利益,到后来为同志、AIDS群体争取医疗权益而奔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都在与病魔与FDA抗争,在确诊得了AIDS 2557天后后死亡。
影片主旨并不是将Ron塑造为一个改头换面高大全,后半段依然有他为了释放性欲与AIDS女患者交媾,看着墙上照片自慰的情节。光这一点就足以佩服导演,走出了一条不是那么主旋律的道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