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贾森·雷特曼
编剧: 迪亚波罗·科蒂
主演: 查理兹·塞隆 / 麦肯兹·戴维斯 / 马克·杜普拉斯 / 朗·里维斯顿 / 艾米丽·海内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1-23(圣丹斯电影节) / 2018-05-04(美国)
片长: 95分钟
又名: 厌世妈咪日记(台) / 论尽爆煲妈咪(港) / 塔莉
IMDb链接: tt5610554
编剧: 迪亚波罗·科蒂
主演: 查理兹·塞隆 / 麦肯兹·戴维斯 / 马克·杜普拉斯 / 朗·里维斯顿 / 艾米丽·海内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8-01-23(圣丹斯电影节) / 2018-05-04(美国)
片长: 95分钟
又名: 厌世妈咪日记(台) / 论尽爆煲妈咪(港) / 塔莉
IMDb链接: tt5610554
还记得“女魔头”查理兹·塞隆吗?
那个《疯狂的麦克斯4》里酷帅强悍的女汉子,《速度与激情8》里性感火辣的大反派......
自从出演《女魔头》成为奥斯卡影后,她的角色一直是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强悍女人。
不过她最近演了一部新片,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往的形象。
这部影片名为《塔利》,查理兹·塞隆饰演一位怀孕的中年母亲。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足足增肥45斤!
于是曾经性感火辣的“女魔头”,身材居然变成了这副模样:
大肚腩、大象腿、鱼尾纹、黑眼袋......这还是我们曾经的女神吗?
然而《塔利》这部影片,就是要告诉观众一个残酷的真相:
不管是上天入地的女超人,还是火辣性感的女魔头,一旦踏入结婚生子的日常生活,都将远离曾经多彩的人生。
没错,本片可以被称为“今日份反婚反育广告”。
因为查理兹·塞隆饰演的这位母亲,不仅要面对身材走样的痛苦,还要承担“丧偶式育儿”的重担。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片虽然是女性题材,却也是拍给那些做丈夫的男人们看的。
影片开头,是怀着身孕的妻子马洛(查理兹·塞隆 饰)用刷子擦拭儿子的身体。儿子并没有洗澡,刷子上也没有水,她这样做的意义很令人费解。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得以知道,原来马洛的儿子患有狂躁症,用刷子擦身体可以减轻他的症状。
马洛与丈夫德鲁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有一个8岁的女儿,以及一个年纪更小并且患病的儿子。
照顾两个孩子,已经让马洛感到压力重重,意外怀孕导致第三个孩子的出生,更让她忙碌到筋疲力尽。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白人妇女生孩子的传言,比如说白人妇女生完孩子不坐月子、喝冰水,甚至不休产假,直接上班。
看了《塔利》这部影片,你会发现这些传言有很多夸大之处。(吃冰块倒是真的)
影片中有一幕情景,是马洛手术完必须穿着成人纸尿裤,还要在护士的监督下进行小便测试,如果测试不通过,就要植入导尿管。
更痛苦的是生孩子之后,婴儿晚上哭闹,母亲就必须醒来喂奶,根本得不到休息,只能忙中偷闲在沙发上打个盹。
导演用快速的镜头切换,为我们展示了一名母亲的日常:换尿布、喂奶、洗衣服、做饭、倒垃圾......24个小时安排的满满当当,丈夫的身影只有在早上出门前才会出现,而他所做的只是亲吻妻子的额头。
哦不,还有就是回家的时候向妻子质疑:为什么晚餐是冷冻披萨?
或者当妻子忙着给孩子喂奶时,戴着耳机打电动游戏。
需要说明的是,丈夫德鲁并不是一名所谓的渣男,毕竟一个家庭也需要有人工作、赚钱。
德鲁的问题在于他根本没意识到妻子需要帮助,他可能也想当然的认为:这已经是第三次生孩子了,妻子的经验丰富,自己可以搞定。
而娘家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马洛的弟弟生活富裕,不忍心姐姐受累,打算帮她请一个夜间保姆。
起初,马洛怕花钱,拒绝了弟弟的好意。但是岁月不饶人,她很快发现自己经不起3个孩子的折腾,于是接受了弟弟的建议,雇佣了一名夜间保姆。
这名保姆就是塔利(麦肯兹·戴维斯 饰),也就是本片的片名啦。
塔利的出现,就像一名天使一样,彻底改变了马洛的生活。
塔利虽然年轻,却有专业的护理学学位,她不仅能照顾好婴儿,做好额外的家务,还像心理医生一样,帮马洛走出产后抑郁。
她们还一起去酒吧看帅哥,一起狂欢轰趴,仿佛回到了丰富多彩的少女时代。
总之,自从塔利帮忙,马洛终于能睡个好觉,心情也变得晴朗。
就当本片的主题由“女性诉苦”向“保姆广告”转变时,画风突然急转直下,又变成了伦理片。
怀孕之后,马洛的身材严重走形,和丈夫已经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
为了帮助马洛修复夫妻关系,塔利居然提出3P的建议,而身为妻子的马洛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接受了这个提议,果然让婚姻焕发了第二春。
而且马洛和塔利还成为了非常交心的朋友,让我不禁感叹美国人民的开放......
不过导演和编剧没有放过观众的大脑,紧接着又是一波反转,愣是把本片拍成了悬疑片。
以下内容有剧透!!!
以下内容有剧透!!!
以下内容有剧透!!!
原来,塔利是马洛幻想出来的第二重人格,也就是年轻时的自己。
因为照顾孩子的压力太大,马洛出现了精神问题。早在儿子出现狂躁症时,马洛就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当第三个孩子出生后,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及身材走样、儿子失学、丈夫冷漠带来的挫败感,让马洛出现了幻觉,幻想年轻时的自己出现,帮她走出困境。
影片对塔利的真实身份埋下了多处伏笔:
1、除了马洛和婴儿以外,片中没有其他人真正见过塔利。丈夫德鲁由于粗心,根本不知道自己家里有没有这个保姆,3P那晚很可能只有夫妻二人。
2、马洛怀孕时遇到了曾经的室友,两人久别重逢却关系疏远。塔利辞职的那天晚上,也曾对马洛抱怨自己与室友不和,间接证明了塔利就是年轻时的马洛。
3、塔利完全了解马洛的兴趣爱好,酒、音乐、城市,两个人的兴趣点高度重合。
4、马洛与塔利遭遇了车祸,主驾驶位置的马洛住院,而副驾驶的塔利身上一点伤也没有。
5、德鲁在医院中填写马洛的医保卡,告诉医生马洛的娘家姓就叫“塔利”,这一处线索最为明显。
原来现实中并没有一个聪明能干的保姆帮忙,马洛一直是自己在加倍的做家务、健身,力求让自己变成完美的母亲和妻子,而繁重的劳动终于导致她疲劳驾驶,住进了医院。
得知真相的德鲁,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丈夫的失职,他在妻子的病床前忏悔,并且开始花更多时间分担家务。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个现象,就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结婚生子的欲望却越来越低。
日本作为人口老龄化压力最大的国家,甚至有官员表示“不生孩子的人就是自私”。那位官员说,以前人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不会觉得生孩子是个负担,现在生活好了,反而有了一种自私的想法,认为没有孩子生活会过得更好。
于是有人质问首相安倍对这种言论的看法,安倍的回答也很经典,他说自己和妻子也没有孩子,“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在中国,类似的“催生”言论和措施也越来越多,人们仿佛一夜之间由“计划生育”时代来到了“鼓励二胎”时代,然而鼓励措施再多,人们(尤其是女性)生孩子的欲望也没有随之高涨。
看完《塔利》这部电影,我觉得很多人也许就像片中的丈夫一样,把母亲带孩子当做理所当然,甚至把不生育斥为“自私”,却从没意识到带孩子的艰辛。
如果说生儿育女是人类繁衍的伟大目标,那么就不要让这个重担由女性一个人承担,希望无论社会还是家庭,多一些对母亲的帮扶,少一些“丧偶式育儿”吧。
母亲节来临之际来看这部电影感觉很有意义。如果你看完电影,觉着挺温馨,未来希望满满,那么恭喜你你准备好当妈了。在美国当妈好像比在国内当妈还要难一些,大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产假也休不了多久,要想生完孩子上班托儿所一月起价一千多刀。美国日常对话习惯就是要尽量装着自己可好了要体面客气,即使自己这天过的像sh*t, 也要用上扬音调回答说自己别提多棒啦。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你表面上的表现相差太大就容易精神分裂,歇斯底里。女主开始红着眼圈过度疲劳的样子像极了我好几个有娃上班女同事。
最后谜底揭晓的时候恍然大悟,前面好多奇怪的情节突然都能说得通了。女儿给妈妈洗头(我觉着超可爱的!)的时候说为啥妈妈化妆,我奇怪明明塞隆还是素着个脸哪儿有像monster high的Draculaura(看看女二总画俩大粗眼线)。女儿也说有时候妈妈会不像自己。还有Tully每次直逼灵魂的发问,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潜意识里还是最喜欢自己信得过自己。Tully制服诱惑塞隆老公时时(这是2broke girls的制服嘛)塞隆一脸老母亲的微笑感觉怪异极了,其实真相大白诱惑老公的其实是塞隆自己。影片最后,塞隆车祸住院,老公去医院前台登记保险信息时,老公不解地和塞隆哥哥说她自从请了晚间保姆帮忙,状态看起来很好啊,怎么会疲劳过度…他哥欲言又止的凝重神态,护士问塞隆姓啥,老公随口一答,Tully,一切真相大白。接下来省略的镜头塞哥就会告诉他其实塞隆从来都没联系他帮忙请的夜间保姆,一直以来照顾塞隆的只是她分裂出来的二十多岁的自己。也可见老公的失职,这么长时间晚上从没下楼看过孩子,带防噪耳机打游戏,晚上睡的跟死猪一样完全不知道管哭泣的婴儿,不知道塞隆是怎样整夜不睡照顾孩子的。也完全没发现Tully 从始至终都是不存在的。还和护士说,不理解为什么塞隆会吧孩子一个人撂在家,护士反问,你不是在家么?他语塞了。塞隆每晚拖着身心疲惫的身体上楼看到老公打着游戏对孩子不闻不问的样子,也不生气(要是我早吼我老公了)还是疲惫却充满了爱的眼神。这个镜头演了两次。塞隆告诉Tully自己很爱老公,他每天上班都很辛苦努力。也解释了塞隆愿意自己承受一切都是因为对老公孩子的爱。作为一个职业女性(hr),只是在休产假,又不是要靠老公养(不是说全职主妇的老公就可以不帮忙)凭啥你天天就工作逗娃打游戏,送娃上学带婴儿做家务做饭全是女人的责任?生理构造决定了女性天生就要承担更多责任。我妈说,刚生完孩子你就变成了个奶牛,走哪儿都要带着你的小牛或者吸奶器,否则一会儿就要涨奶疼得很。这也是看了这个电影跟妈妈讨论才知道的。作为一个无娃职业女性,我亲身体会是工作其实是很开心的,即使加班到深夜也感觉自己在拯救世界赚大钱别提多爽了。工作上的挑战超有意思完成之后特别有成就感(也许这是摩羯座特有属性), 工作完回家一躺看电视或者和朋友约着出去玩去健个身,那种you deserve it的感觉别提多爽了。 如果老公超靠谱愿意在家给我带娃做家务我乐意养他。全职主妇其实才最辛苦,很多人可能还要看别人脸色,因为自己是被“养”这的那一方。我还没孩子没亲身体会带娃有多辛苦但是我现在已经可以负责任的说那些个bb女的生活好轻松不用打拼赚钱的人都可以闭嘴了,因为家庭被剥夺工作自由的权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那一晚Tully 说自己和室友关系搞砸了,其实讲的就是塞隆自己和影片开始遇到的酷黑姐的恩怨,26岁的塞隆和室友吵架了撂下狠话,然后关系再没能回到当初like she said, girls don’t heal.活到三十岁,朋友渐渐没了,身材也不苗条了,梦想也没了,只剩下老公和三个孩子。但塞隆用26岁的自己对三十多岁的自己说,这一切都值得,家庭就是她满满的梦想。遇到人生困难,其实也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结局我相信是个好的。儿子爱的抱抱,老公醒悟决定多帮忙,一起聆听爱的symphony。去泡吧去听摇滚和朋友疯是很棒,但是在家给老公孩子切爱的黄瓜也其实不错。活这一生,什么都想经历一遍,重要的是关注现在,就是现在这一时一刻,好好感受每一分钟,生活也没有看起来那么没希望。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长得好快,是不是成就感满满呢?
ps. 影片散场一黑人大叔(被老婆拖来看电影的)问我老公觉着这个电影怎么样,估计是想吐槽这种夸张女性责任的电影很无聊。我老公说他挺喜欢的—“it’s like for woman” 。
看完Tully想写写一些看法和想法,语言组织得不是很好,请见谅
Marlo出车祸的时候,车上面DMV年审是2016年,她77年出生,所以她是39将近40岁.
女人40,嫁了一个不是特别爱的老公,做着份一般般的工作(在protein bar公司当HR),自己带着3个小孩,其中小女儿刚出生,小儿子有情绪问题被学校劝退,这份压力可想而知.
Marlo在生第2胎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次产后抑郁了,她弟为了让她生完第3胎之后能够轻松点,给她请了个夜间保姆.
于是Tully便出现了. (但Tully其实是她精神分裂出来的一个人格,代表的是年轻时候富有自由精神的Marlo)
Tully 初到她家的时候,一进门脱了外套露出平坦的小腹,不难想象Marlo有多羡慕嫉妒.Marlo把孩子交给她之后准备上楼睡觉,Tully信手拈来用英文名著里的句子”And so to bed”跟她道晚安,而毕业于英文文学专业的Marlo则一脸懵逼.
Tully活力十足,不仅帮她带孩子,还打扫房间甚至做了纸杯蛋糕. (其实是Marlo自己做的,她把纸杯蛋糕带去儿子学校给小朋友吃,还告诉他们蛋糕是nut free的,不是自己做的怎么会知道)
在Tully的照顾下,Marlo渐渐恢复元气,这个时候Tully约她去酒吧喝酒,然后提出要离开的决定.
在她们喝完酒回家的路上,因为酒后+疲劳驾驶Marlo出了车祸. 医生问她老公Marlo 有没有过精神病史,还说她严重缺乏睡眠. Marlo 的老公还觉得很奇怪,自从有夜间保姆之后她不是睡眠有很大改善了吗?
事实上女主精神分裂之后白天晚上都不怎么睡觉,终于在出去喝酒的那天撑不住,酿下车祸.
之后Marlo的丈夫在登记她资料的时候说出了她婚前叫Tully,应该很多人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女主是精神分裂了. 但往回看,我觉得导演没有刻意在隐藏她精神分裂的事实,实际上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有迹可寻.
人到中年,我们总是会想起年轻时候自由不羁的自己,那时的我们身材多好,多有存在感,多么精灵古怪,按Tully 的话说就是: 整天想着怎么征服世界. 可当我们结婚生子(特别是生了3个孩子之后),这些自由精神,这些活力通通都不见了. 每天重复着乏味的日子,把以前学到的外语和知识逐渐忘光,这种生活就是个dead end.
到了最后Marlo 躺在病床上,Tully走进来说: 很显然,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这个时候Marlo 应该内心已经明白Tully 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但Marlo还是说了句: 我不希望你走 (她希望能够留住那个自由有活力的自己) . Tully 表示,她只是陪Marlo 走过最艰难的这段时光,接下来她要靠她自己. 然后Tully 说了句点明全文的话:“谢谢你给了我生命”. Marlo说: 我也是.
不难看出Marlo是想成为一个事业和家庭兼顾的独立女性,才符合美国社会的“主流”. 主流社会要求女性拥有用不完的精力,事业有成儿女成群,还能挤出时间健身化妆和参加社交活动. 就像Marlo说的,超级妈妈会给小朋友办生日会,还会做小黄人纸杯蛋糕,而她已经精疲力尽累到没办法做这些了. 在我身边这样的女性比比皆是,一边读PHD一边照顾好几个小孩,每天出了实验室直奔菜市场,晚上哄完孩子睡觉还要继续赶论文,为了证明不输给男性,我们像Marlo一样透支自己的体力,到最后筋疲力尽. 看到很多人在讲Marlo这是丧偶式育儿,我觉得她老公其实算不错的丈夫和爸爸了. 他也有跟老婆一起做饭,也有辅导孩子做功课,反正我爸从来没辅导过我做功课,更没做过饭. 我妈带着我们3个孩子还要去工作,即使有保姆,我看她一直也都是精疲力尽的状态.
真正的问题在于,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在养育孩子方面,女性的牺牲往往比男性多很多. 这时候忽略客观条件追求内外兼顾的话,结果就是把自己累垮. 讲真,这个时代对女性的不平等,总打着男女平等的幌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