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卢克·斯科特
编剧: 赛斯·W·欧文
主演: 凯特·玛拉 / 安雅·泰勒-乔伊 / 露丝·莱斯利 / 迈克尔·耶尔 / 托比·琼斯 / 更多...
类型: 科幻 / 悬疑 / 惊悚
官方网站: www.foxmovies.com/movies/morgan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9-02(美国)
片长: 92分钟
又名: 魔诡(台)
IMDb链接: tt4520364
编剧: 赛斯·W·欧文
主演: 凯特·玛拉 / 安雅·泰勒-乔伊 / 露丝·莱斯利 / 迈克尔·耶尔 / 托比·琼斯 / 更多...
类型: 科幻 / 悬疑 / 惊悚
官方网站: www.foxmovies.com/movies/morgan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9-02(美国)
片长: 92分钟
又名: 魔诡(台)
IMDb链接: tt4520364
电影《摩根》看上去像是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故事的又一次现代演绎,科学家们自食恶果,一如2015年《机械姬》中被自己产物捅死的狂妄「造物主」。区别在于,电影里的摩根不是机器人,而是通过纳米植入的合成DNA所诞生的生化人。
生化人和机器人有什么区别?电影中并没有尝试为我们做出解答,它给出了这种生化人何以产生的一些易于理解的原理阐释,但并不打算就此深入讨论。机器、生化、合成、义体,这些对于科幻迷而言乐于精分细作的概念,对于导演来说可能只是雷同的设定,或许他仅仅只是厌倦了银幕上常演不衰的机器人题材,决定这次换个花样。
这不禁让我想到前阵子读过的由Tom King担任主笔的漫威漫画《幻视》( Vision),在这本漫画的第一话中,一对老夫妻准备拜访新搬入社区的幻视一家。途中,老两口就幻视属于机器人还是合成人的问题就曾经争论良久。
对我来说,这自然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如果她是一个纯粹的机器人,我们自有一番「观察」她的标准模式。而作为一个生化人,对于这个被关在研究所中,隔离于玻璃房间内的美丽少女,我该怎么判断她的特别之处呢?我该如何理解这些科学家们对她的珍视与自豪呢?
电影告诉我们摩根的生长速度很快,仅仅5岁的年龄可看上去已经有17岁的样子了,电影没有告诉我们这种过快的生长速度是否也会加速她的衰老,剧中没有人(来得及)讨论这个问题;在与人的对话中,摩根会展现出一些令人略感惊讶但还不足以大吃一惊的的预知能力。我猜想这种能力来自她细胞中的纳米植入使她可以自由读取网络数据库中的资料。但这仅仅是我的猜想,导演并不屑给出丝毫的解释。电影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像你去进行一次占卜,而占卜师对你的过去了如指掌,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反而让人猜测是不是在哪里存在作弊的行为;除此之外,就是科学家们自诩的摩根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尽管影片同样没有给予过多的展示……
其实在我眼里,在摩根还没有展示她那强化的体能和超强的格斗术之前,她并没有多么珍贵和与众不同。我觉得她被描述成了一个神秘的产物,却并没有显得过分神秘,但是她也没有让我们感觉与她更加贴近。隔着一层玻璃,她和创造她的科学家们,前来观察、评估她的顾问、心理学家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也拒绝着银幕外的观众更加深入她的内心。在设定方面,电影《摩根》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内容,但并没有沿着这些线索去发展更多新鲜的可能,而是照着传统的模式讲故事。
对于电影里的摩根而言,身份问题同样带来持续的困惑。当然,她的困惑不在于自己究竟是哪种人造人?抑或自己究竟有何特别?她的困惑更多来自时而涌现的杀戮欲,她把它归结为不可解释的错误判断。正是这种「错误」导致意外的发生,让公司排遣了由Kate Mara饰演的风险评估顾问和由Paul Giamatti饰演的心理评估师前来调查。
当摩根彻底暴走后,将研究所内的科学家们屠戮殆尽,随后前去与「母亲」——由杨紫琼饰演的程博士告别,她疑惑地问道:「我到底是什么?我应该变成什么样?」程博士镇静地看着她,答道:「我很抱歉。现在你该清楚你是什么了。」随后被摩根扼杀在怀中。
这句话不是一个清楚的答案,不少导演喜欢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引导观众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过在这部电影中,程博士在死前向公司录制了一段视频还是明确地解释了整个研究计划的初衷和造成现时局面的原因。在这段视频中,程博士表示:「尽管我们尝试推动自然、情感的智力,摩根还是无法超越她的武器化设计参数。」
所以,可以说整个研究的源起就是打造人型兵器。或许在电影中屡次提及的赫尔辛基事件中,早期的研发造成了大规模屠杀的惨案,导致科研者们试图调和压制该设计中的原始暴力参数,让最终的产品变得更为温和可控,但结果还是失败,再次重蹈覆辙。
当影片进展到这一步的时候,让人感觉它就像是一个科幻版的《谍影重重》,无论你是真实的人类,还是高科技下诞生的生化人,同样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对造主展开了复仇。然而电影的高潮来自Kate和摩根之间的对峙。她们的搏斗像是来自波恩系列的杀手互搏,充满惊心动魄的短兵相接和肢体对抗。从种种迹象中我们可以轻易猜到:这位公司派遣的风险顾问和摩根一样是一名生化人。
所以,整部电影变成了一场公司高层人物把控的产品测试,用以衡量哪个研发产品更符合公司的需求。所有人都不过是渺小的牺牲品,在更大的操控生杀大权的权力面前,人类和人造人的处境并没有任何区别。
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的处理,完美完成任务的Kate端详着自己的双手,似乎也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与意义,一如摩根早先在实验室内暴走前所做的相同动作。她会同样暴走吗?在公司高层谈笑风生间决定将资金投向Kate所代表的产品时,这种隐隐的危险同样弥漫在未知的未来。人类与其造物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仍将继续下去……
Morgan,一家集团公司生物工程培育出来的试验品,在实验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成长”。五岁的摩根,外形已如同十六七岁的少女,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和智商,和与生俱来融于骨髓的狂暴因子。因其暴力行为及不确定性,研究公司决定处理掉摩根,从而引发一系列血案。我开始以为这是一部拷问人性的电影,毕竟套路太明显了--人类为了进化进行实验,创造出生命却转头弃之如敝履,最后自食恶果。不过从结尾来看不像。说起来结尾真的蛮惊喜的,女主其实是最成功的试验品。翻手掌这个伏笔埋的很好,从一开头Cathy被袭击前在摩根身上就展现出来了,到最后女主做出同样的行为时叫人精神为之一振(我看到的时候真是蛮惊喜的)。手心向上,像是自我审视;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什么都不是,就一简单的热身动作。Cathy和女主谈话中也有暗示,“你是个骗子。你他妈就是个冷血杀手”。这时候其实还没能把女主的身份和摩根工程的目的联系起来。我在从女主一转身毫不留情干净利落地把Amy干掉的时候默默打了个冷颤“这丫tm不会也是个科学试验品吧”。果然是(所以我觉得结尾很惊喜)。导演想传达什么,确实没看出来。但有几处看得我心满意足:1. 摩根的评估会谈。 Shapiro教授步步紧逼,质问摩根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摩根被实验人员当作孩子般照顾了五年,自我定位为一个孩子却招来了教授无情的嘲笑和讽刺。这里一个由人类创造的新生物对于“我是谁”的追问让影片的层次厚重了不少。摩根以为自己只有五岁,但摩根超群的智商和与成人相当的理解能力明显展现了差异。五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工智能生物完成对最艰涩的学科的学习,却不能让摩根充分理解和把握自身的情感,更不能让这个以为自己是个五岁人类孩童的生物完成对“我是谁”这个追根溯源问题的回答。2. 实验人员的背叛。在摩根失控的咬死了Shapiro教授之后,项目组被勒令结束摩根的生命进程。然而将摩根视如己出悉心照顾了五年的人们却不忍心真的致这个生灵于死地,在摩根昏厥之后打晕了坚持要执行公司指令的女主准备要带摩根逃走。我感觉这个情节充分讽刺了人类的软弱。你要么就一开始反对,要么就一条路走到黑。你下个药下一半犹犹豫豫举棋不定的让这小家伙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了再良心发现重新换上笑脸,人家已经不买账了。在面对已经彻底黑化的摩根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扣下手中的机板,手里的枪似乎只是摆设而非捍卫生命的武器。3. 摩根的复仇大屠杀。 就是接着上面说的情节,摩根醒的时候实验员正准备带着摩根逃跑,结果被这小家伙三下五除二都干掉了。我认为摩根的嗜血本性起了很大影响,以摩根的智力不可能读不懂这些人想救自己,可是一睁眼看到的人是闭眼前想杀自己的人,正常人都会暴怒,更别说这天生神力怪了。影片在这里也终于显露出清晰的指示,摩根是被创造出来的杀手,摩根的定义就是嗜血,之前计划的所谓对摩根不当行为的纠正到这里看来简直就像一个笑话。这样的摩根才是那些冷血无情的人类所期待的最成功的实验品。
担当主演的凯特.玛拉全程扑克脸,气质冰冷,可以说表演得十分契合。只是个人觉得饰演摩根的小姑娘周身杀气还要比女主重些。两只都很喜欢啦。女主每套西装都想收啊,又帅又美。看过堪比恐怖片的预告之后整个观影过程中每次摩根一出现神经就高度紧张,其实正片的紧张感似乎并没有这么强。剧情铺陈和台词设计都中规中矩,女主这条线埋的好,只是感觉凸显得不够。。听说是导演的处女作(?),还是不错的。
担当主演的凯特.玛拉全程扑克脸,气质冰冷,可以说表演得十分契合。只是个人觉得饰演摩根的小姑娘周身杀气还要比女主重些。两只都很喜欢啦。女主每套西装都想收啊,又帅又美。看过堪比恐怖片的预告之后整个观影过程中每次摩根一出现神经就高度紧张,其实正片的紧张感似乎并没有这么强。剧情铺陈和台词设计都中规中矩,女主这条线埋的好,只是感觉凸显得不够。。听说是导演的处女作(?),还是不错的。
回望人类史,几乎没有人会否认科技对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然而有趣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不但没有对科技歌功颂德,反而对科技引发的人性危机,表达了深深的恐惧与担忧。
近期,一部小成本科幻作品《摩根》,又是一个弗兰肯斯坦式的故事,它讲述了通过生物基因工程制造出的“人造人”摩根的故事,不过,整个故事的架构,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的一部高分作品《机械姬》。
影片的导演卢克·斯科特,听起来名不见经传,但他有个大名鼎鼎的父亲,那就是导演了《末路狂花》、《银翼杀手》、《异形》、《火柴人》等多部经典作品的雷利德·斯科特,子承父业的卢克在这部片子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整个故事的完成度很高,而在展现对科技隐忧的层面,内容也非常丰富。
随着科技的发展,宗教渐渐让出了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人类也渐渐的从上帝的信徒,开始向往成为造物主,而这往往就是灾难的开始,如果说科技发展的初衷,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对抗自然,这种“造物主”的念头,则表现出了一种狂妄自大和对自然的戏弄。
摩根就是这种鲁莽行为下的产物,起初她表现出的体能与智商的发展优势,验证了科技的创造力,但人类很快就遭到了走捷径的报应,影片一开始,摩根就展现出了意料外的暴力,在实验室袭击了一名科研人员,这时她仅仅只有五岁。
她的失控,立即将这种科学实验在人性层面的缺失暴露了出来,尽管科学家赋予了摩根一切人类具备的生理结构,但却从没有真正将她视作是一个“人”,当她的行为超出“造物主”的预想后,当下就被剥夺了基本的人身自由,关押在一间玻璃密室中,而在另一场袭击事件过后,直接宣判了她的死刑。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尽管偶尔表现出一些对摩根的感情,但基本上忽略了她的人权,或者说,科学家从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造物主”,更不懂得什么叫“天赋人权”。
当科学家面临着自身人性危机的同时,摩根则遭遇了一场自我认知的困惑。
作为一个自然法则外诞生的“人”,摩根对于“我是谁?”产生了很大的疑窦。这是一个相当本源的问题,在《全面回忆》、《谍影重重》等影片中,丢失了记忆的主角,以生命的代价在寻找自己的身份,而在《攻壳机动队》中,义体人草薙素子即便在职业领域里混的如鱼得水,也不免会深陷自我身份认知的思索中,可见,这是所有人都绕不过的基本命题,不管这个人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存在。
影片中,摩根将双手摊开,掌心朝上,双眼凝视着手掌,在这种自我打量中,反复思索着自我存在的现实,随着事态的发展,这种思索演化成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摩根爆发出强烈的求生意志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就像《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人,向弗兰肯斯坦索要女伴、友情一般,这些“过分”的要求是不被认同,也不能被满足的。
于是,一场颇为血腥的暴力事件在所难免。
著名的华人女星杨紫琼在片中饰演了摩根的创造者程博士,摩根曾一度亲切地呼唤她为“母亲”,而程博士决绝的态度则让摩根因爱生恨,在程博士留下“现在你该清楚你是什么了”的遗言后,摩根冷酷的选择了弑母。
片中的弑母情节,很容易让人想到雷利德的《银翼杀手》中,复制人弑父的经典一幕。复制人和摩根在获得来自创造者的残酷答复后,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求生欲以及对自我非自然存在的痛楚,这种纠结的情绪最终导致的是一种倾向于毁灭的人格。
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当人们认为一切就此过去时,片尾的反转,又让故事的前景变得阴晴不定,而留给观众的除了心有余悸外,依旧是对科技的传统式反思:科技发展的底线在哪里?
圣雄甘地曾将“没有人性的科学”列入毁灭人类的七宗罪,而人性恰恰又是世间最难把握的度量衡之一,我们以往认为人体试验是非人性的,但科幻电影揭示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创造“人”,也可能是非人性的,因为从创造的目的到技术,都会因缺乏人文关怀的考量,而变得异常残忍。
相信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除了《星际迷航》、《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对科技发展礼赞式的影片,我们一定也能不断看到类似《摩根》这样对科技带有负面立场的警示作品,毕竟科技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事物,而人类文明又何尝不是呢?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