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白雪
编剧: 白雪 / 林美如
主演: 黄尧 / 孙阳 / 汤加文 / 倪虹洁 / 江美仪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9-03-15(中国大陆) / 2018-09-08(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99分钟
又名: 分隔线 / 佩佩 / The Crossing
IMDb链接: tt8875366
“过春天”这一看似充满灵韵诗意的词组,实际是“水客”(走私货物的人)之间的黑话。影片女主角佩佩是一位身着朴素校服、梳着干净马尾辫的中学女生,她跟母亲住在深圳,每天过海关去香港上学,身份与家庭认知、青春期情感都陷入不明朗地带。这样的“单非仔”特殊身份却成了她进入水客行业的天然优势,游走在危险边缘的佩佩,似乎找到了新的自己。
这部各方面都老练得不像出自新人手的作品,的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磨练过程——导演白雪毕业后结婚生子,做了十年家庭主妇后才终于拍出这部处女作;女主角黄尧中戏毕业后没急着接戏,为佩佩这个角色准备了半年;男主角孙阳曾经是陈冠希潮牌店的售货员,工作两年后决定去台湾攻读戏剧表演…加上监制田壮壮、白雪大学同学组成的幕后主创阵容,天南海北的“学院派”汇集在一起,认认真真打磨出这部经得起审视的作品。
白雪在校时的系主任田壮壮评价说:“导演处女作就该是这个样子,就像我们那时候的处女作一样。”
首映礼上,田壮壮、白雪等主创cos海报
“老师,我终于写出一个剧本”
“我什么都没做”,田壮壮是《过春天》监制,每次在台上被主持人示意说点场面话时,他都这么掐灭话头。
但据导演白雪讲,田壮壮几乎出现在这部电影的每个幕后环节中。从做调研、改剧本,到开机前的剧本围读和人物造型,再到后期剪辑,他都像个树洞一样,对白雪的一切焦虑、兴奋、崩溃、倾诉、吐槽,照单全收。
田壮壮划拉着手机,向娱理工作室展示了白雪给他发过的海量微信,过去两年因为信息太多,白雪总是自动置顶在田壮壮微信消息列表的最上方。“两三天内一定会有微信,一堆一堆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都算不上问题,她只是想找个人说说,也不管我回不回。有时候我忙,就骂她两句,不忙的时候就认认真真给她回点。”
“有时候没来信,我还奇怪:这孩子他妈的怎么了?”
白雪0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毕业,田壮壮一直对这个学生有印象:一个胖乎乎傻乎乎的女孩,别的学生都不敢跟我说话,楼道里碰见了顶多打个招呼,她是属于敢说话的,还能问你俩问题那种。她毕业作业拍的就是一个初中小女孩的成长故事,简单但准确,她知道自己想拍什么。
导演白雪、监制田壮壮、女主角黄尧
《过春天》女主黄尧形容白雪:她是一个柔软又有韧劲儿的人,很单纯,想到什么话就脱口而出,想打量谁就直勾勾地盯着看,碰到开心事儿就哈哈大笑。
毕业后白雪没了动静,原来是嫁人生孩子去了。直到2016年,田壮壮收到白雪的一条信息:
“老师,我终于自己写出一个剧本。您能不能帮我看看?”
那时候白雪已经回到了北电读MFA,她决定以重新上学的方式逼自己一把,因为毕业必须要拍一部长片,不过田壮壮已经不做系主任了。白雪担心田老师年纪大费眼睛,把剧本打印了厚厚一摞给他送去。没想到第二天她就收到田壮壮的回复,除了肯定之外,田壮壮也指出这个剧本的生活质感还不够,“你再去做做调研吧,采访一百个人再说。”
白雪还真的去了,剧本一磨又是两年。
导演白雪
“导演系毕业的白雪,怎么成家庭主妇了?”
《过春天》首映礼前一天晚上,白雪再次找出Balmorhea乐队的《Constellations》,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
那是她写剧本时反复听的一首曲子,本来她是想在宣传方的建议下写点上映前的感想,结果一听到无比熟悉的旋律,内心就开始翻江倒海,“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独自前行的那些时光,那些因为写不出来剧本而痛苦的夜晚。”
“我家里人,很多亲戚长辈都会觉得,‘白雪怎么成了家庭主妇了?’在他们的理解中,考上电影学院导演系是一个很高的期许,你没法解释这个职业的特殊。导演需要有团队,有资金,不是像画一幅画或者写一首歌那么简单的。这几年里,我有过蹉跎、焦虑,也有过自暴自弃的时候,也有过打鸡血的时候,因为有时候眼见一些事情快要成了,然后又黄了,心态反反复复。折腾到后来自己都有点疲了。我没有收入,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写出来。”在家相夫教子的那些年里,白雪经常翻出李安的自传,用李安做过六年家庭煮夫的著名鸡汤故事勉励自己。
首映礼上的导演白雪
白雪从一个香港同学那听过跨境学童的故事,深受启发。白雪在深圳长大,对于这样一群家在深圳、每天过关去香港上学的孩子早有耳闻。她就想,如果我是这样的孩子,我可能会去干什么?
她在网上查到学生走水的现象,看到有香港媒体偷拍到一些中学生在上水的天桥,有一个人背着书包给他们发手机。她忽然觉得这就是她一直想找的故事,她决定以“走水”为动作线,写一个以“单非家庭”出生的女孩为主角的青春经历。
白雪多次深入深圳和香港两地走访调研,跟跨境学童、海关、缉私局、水客聊,整理出两万字的采访纪要。白雪还结识了几个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内地人的女孩,跟她们成为了好朋友,《过春天》女主角佩佩身上就有她们的影子。白雪也把自己初为人母的感受写进了佩佩和妈妈的对手戏里。
2017年,白雪把这个剧本投到了中国导演协会主办的“青葱计划”。这是一个青年导演扶持项目,白雪还试拍了一段样片,准备充分。杀入五强之后,因为少一个导师,李少红就把田壮壮拉来,师生俩又碰面了。
白雪请田壮壮担任监制,同年万达启动“菁英+”计划,《过春天》成为该计划与青葱合作的首个项目,万达可以提供资金、宣发等支持。白雪酝酿十年的导演处女作终于可以开动了。
田壮壮
“演员不需要剧本,早把台词都背熟了”
《过春天》女主角佩佩生活在深港两地,广东话和普通话都很地道,这一设定对找演员提出了挑战。经颜卓灵经纪人推荐,白雪面试了中戏毕业的黄尧。
黄尧家是北方人,她从小随家人一起搬到广东。在学校时黄尧和同学用粤语交流,但一些地道俚语听不太懂;回到家她跟家人说普通话,后来她又去北京上大学。模糊、摇摆的家乡认知、转换自如的语言使得黄尧和佩佩有了共通之处。
白雪最早就看中了黄尧。黄尧不知道的是,其实后来又有人向白雪推荐了更知名的小花人选,但白雪觉得粤语台词必须是演员原声,不可以是其他人配音,她形容起用黄尧这位新人做女主角是“力排众议”。
黄尧也非常喜欢《过春天》这个剧本,还主动写了她对角色和故事的理解发给导演。当时黄尧只知道这是一个北电毕业作业,完全不知道未来会是万达投资的院线电影。
剧组筹备期间,黄尧等了整整六个月,这六个月里她一心扑在角色上,没去找其他工作。黄尧请颜卓灵经纪人(现在也成为了黄尧的经纪人)逐字逐句帮她修正发音,尽最大努力向香港本土女孩靠近;她也看了许多白雪推荐给她的片子,比如《蓝色大门》《榴莲飘飘》《母亲》《罗塞塔》《女神们》《美国甜心》,从各国影视作品中提炼出女主角佩佩的状态。
开拍后,白雪发现黄尧完全不需要剧本,她已经把所有台词都背熟了。
黄尧饰演的佩佩
男一号孙阳则是白雪差点错过的演员,当白雪偶然发现邮箱里遗漏的他的资料时,男主阿豪已经初步圈定另外两个人选。
白雪赶紧邀请他来北京试戏,试戏那天田壮壮和李少红等青葱导师也在场,三个男生最终回PK,被要求表演阿豪讲述自己父亲坐船出意外、因鲨鱼身亡(成片中删掉了这段),以及最重场的男女主在暧昧气氛里互相往对方身上缠手机的戏份——点映后很多观众称这场戏“比情欲戏更让人脸红心跳”。
轮到孙阳表演时,田壮壮起身倒茶去了,孙阳用余光瞥见,心里一紧,但还是尽量做好自己。演完出来,孙阳站在楼下拦了半小时才拦到出租车,正要上车,楼上来电话通知他回去。李少红和田壮壮对他说,即便《过春天》最终没选你,你还可以试试别的戏。
向白雪建议敲定孙阳的,正是假装在倒茶的田壮壮,“我觉得这个小孩演戏特别细腻,而且他是那种喜欢表演,爱琢磨表演的人。”而另一位落选的男孩最终饰演了七仔,一个戏份不多但同样出彩的配角。
孙阳饰演的阿豪
田壮壮看人很准。孙阳在香港长大,曾经是陈冠希潮牌店里的一名售货员,当时对未来的打算是继承家里的服装生意。做了两年之后,他觉得人生不能就这样了,于是辞掉工作,去台湾读了戏剧表演专业,追求儿时做演员的梦想。他每天咬着一个瓶盖练发音咬字,从大一就开始跟随话剧社去校外演出,演过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一系列经典作品,逐渐磨练出扎实功底。
孙阳在香港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阿豪这样的朋友——他们不坏,也算不上“MK仔”,不是老师会喜欢的乖小孩,游走于社会灰色地带,靠小聪明赚钱生活。但孙阳自己其实是个老实孩子,青春期叛逆不过是打篮球。接到《过春天》这部戏以后,孙阳又回到上水、旺仔、油麻地一带,去寻找街头少年的感觉。
他试着稍稍抬高了语调,练习让自己的肢体小动作显得更轻浮和洒脱一点。
有一场戏是阿豪带着佩佩去换手机屏幕,镜头拍着阿豪在远景处的背影,拍这场戏时孙阳一个劲抽烟,抽到最后最后吐了。他觉得即便是拍背影,最有经验的吸烟者也能通过烟雾形状看出这个人过没过肺,所以拍摄时吸的每一口他都不会马虎。类似这样的细节,孙阳都会一点点推敲琢磨,最终塑造出阿豪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角色。
“黄尧是天才”,《过春天》美术指导、金马奖获得者张兆康看了监视器后说。去年平遥国际影展,黄尧拿到了表演类最高奖“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而孙阳饰演的阿豪则被一些观众认定为“看完电影一定会爱上的人”。
导演白雪则自称幸运,《过春天》为影坛发掘出几个新的好演员。
“找回大学同学一起拍作业的感觉”
《过春天》幕后主创除了知名美术指导张兆康、剪辑师马修之外,基本都是白雪的大学本科同学,大家像拍毕业作业一样,回来帮白雪拍了这部电影。
“大家的审美观和电影观是高度一致的,毕业了十年,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一直在往前发展,而我是一直贴着地走,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之前做过什么,这个人突然就冒出来了。” 白雪自我调侃道。
剧组在深圳筹备,香港开机。开机那天,剧组全员要带着一堆设备过关,为节省预算就只坐地铁,平均下来大概每个人都负责三大箱器材。
在香港开机后,除了美术组、服装组、道具组、摄影组有车之外,其他人员一律都是打车去开工,形式松散又井井有条。
孙阳回忆起那段艰苦又快乐的日子依旧觉得兴奋,“好像回到了以前在学校排戏的日子,选剧本、指导演员、做服装道具、音效,甚至做海报,什么都要自己动手的感觉。一个不太舒适的环境会更像在创作,有时候太舒服了,你的认真程度可能就会降低了。”
贺斌是白雪的丈夫,谭维维唱的《过春天》同名主题曲就是贺斌作词作曲的。他的梦想是转型做制片人,《过春天》就是他的第一次跨界尝试。
杀青那天,所有人都跑去跟贺斌握手,说“贺总太不容易了!”白雪一头雾水。
后来白雪才知道,其实拍摄过程中出过很多状况,老公都没告诉她。比如拍到香港中段的时候,有段时间资金断了,他自己到处借钱,把窟窿给堵上了,没把压力分担给做导演的老婆。
一般来说,海关是个连手机拍照都被严令禁止的地方,想进去拍电影无异于异想天开。贺斌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每天一大早就去海关等领导,一遍一遍真诚表达他们这群年轻人想拍电影的初衷。最后他们的诚意打动了五个部门的领导,一致给《过春天》剧组在海关拍戏开了绿灯。杀青之后,贺斌也一一去当面感谢了帮助过他们的人。
监制田壮壮没去过片场,他认为做导演的都会讨厌同行在旁边指手画脚,但他时刻都在微信上接收白雪抛过来的连环炮问题。白雪会问他,有个场景有问题,可是再改预算会超,怎么办?田壮壮会回答,那要看这场戏值不值你花这么多钱;白雪说打麻将这场戏想拍成长镜头,田壮壮提醒她你多拍两个镜头备着。看似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建议,但有这样一位“在线顾问”,白雪心里会更托底。
田壮壮说,做监制首先要知道你监制的导演行不行,如果只是想赚一笔监制费就没意思了。他一般都拒绝签任何合同,给不给钱也不在乎,只不过是帮青年导演把一部电影做好。最终能不能成还是看导演自己,他们可能只是欠缺一点点经验。
白雪笑说跟贺斌已经完全是工作状态,没有生活状态了。贺斌则夸奖老婆:“你在片场很性感。”
贺斌知道,在片场皱着眉头指挥的样子,就是白雪最得心应手、最自如的状态。她等待这一刻太久了。
后记
白雪、黄尧、孙阳,三位主创都有差点没过去的坎儿。
在白雪没有收入也没有作品的几年里,曾经想过放弃导演这条路,老公贺斌对她说:你如果不拍电影会让我很失望。白雪很感动,她发了一个誓: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拍出一部电影,哪怕拍砸了我就死心了,我得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做导演。
黄尧也给自己设定过最后期限,她想好如果到27岁还没什么成就的话,就放弃演员梦,回广州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过细水长流的生活。拍完《过春天》,她还不到25岁,她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性格演员”而非“本色演员”,被大家记住的只有角色,本人消失在生活里。
孙阳在父亲过世后,对世界的认知有了很大转变,他开始看淡名利,想去参与那些能够留在世界上的作品,哪怕做王家卫电影里的一名群演。“希望能在生命有限的范围之内,保持自己这样的原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都顺利地渡过劫难,迎来春天。
(何小沁/文)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西帕克(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34051/
文:西帕克
残酷青春片,是青春题材电影的一种亚类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编剧杨顺清便曾这样解释过残酷青春片的脉络。普通电影讲述“男孩遇上女孩,男孩爱上女孩”,便到此结束。而那些真正的经典,则倾向于讲述青春的本质即残酷。所以《牯岭街》最后是“男孩杀死女孩,男孩变成男人”。《过春天》便是这样一部讲述女孩如何成长为女人的残酷青春电影。不卖苦不矫情,新人导演白雪想要做的,便是以真实和残酷重新定义青春片。
电影英文名叫“The Crossing”既有“跨过”也有“十字路口”的意思。既是对剧情的影射,也是对少女主人公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隐喻。主人公佩佩处于青春的节点之上,为了和好友前往日本,她必须在短时间内凑出一笔机票钱。而在她和这笔钱之间,要跨过的,正是长大成人的距离。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重新定义了我们的通讯方式,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水客。即将便宜的港版手机走私回国售卖,赚取差价的人。在iPhone最红火的那几年,不仅价格有差,连国内和香港的发行时间也有很大时间差,让水客成为了一个颇为赚钱的行当。佩佩在好友Jo的男友阿豪的引荐下,加入了水客组织。片中的“过春天”便是水客们的一句行话,指的是“过海关”。交了货后,交代一句“过了春天给我打个电话”,就是顺利过关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原生家庭的投射,但佩佩的家庭却是完全割裂的。父亲是来自香港的卡车司机,也经常穿越港陆两地,母亲则是住在深圳的大陆小三。在父母分开后,她则成了往返春天的“无家的人”。打工时,别人问她家在哪里,她闪烁其词,只说“很远”,因为她的家不在香港。但大陆对于她来说,就像是她鄙夷的那个母亲,似乎也没有家的温暖。而父亲则代表了佩佩对香港的印象,情感上亲近,但现实里疏远,并非真正的归属。靠着学生装伪装的佩佩,每天的日常便是穿梭在香港和大陆之间。也正是她既属于两边又疏离于任何的状态,让她成了偷带iPhone的最佳人选。
当破碎的家庭不足以寄托情感时,就必须在别处寻找归宿。在加入水客组织后,她把全部感情投入到组织中。所有人都叫她“佩佩姐”,组织里最令人尊敬的“花姐”,更主动要求收她做干女儿。初入社会的佩佩,有些飘飘然。但阿豪却提醒她,他不是“佩佩姐”,她还只是个孩子,而这些人并不是她的朋友。
在本片中,导演白雪捕捉到了深圳和香港两地的不同特质,靠着一道海关将二者隔开。香港是充满诱惑的大都市,有钱人游艇派对,没钱的人便利店打工,保守的人守着简单的工作,激进的人成为走私水客,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每个人的位置又早已固化,没有真正出头之日。阿豪站在山顶大喊“I’m the king of Hong Kong!”,但事实上,他可能永远只是个nobody。
深圳则是一个渴望开放,带着饥渴的城市。这里的人更多的是迷茫,迷茫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迷茫未来到底在哪里。一个手机,便可以在电脑城引起骚动,大家争先恐后抢购,他们对世界依然饥渴。甚至连不求上进的母亲,也在努力学习着西班牙语,幻想着有一天能离开这个城市。不停走私进来的手机,代表着外面世界的讯息,从层层封闭的海关,进入这里。
饰演佩佩的黄尧本是个河南人,却在广东佛山长大,像佩佩一样,自带南北差异。她也将这个处于矛盾中的少女展现的异常自然。正如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里说“鲨鱼必须一直游动,要么就会死亡”。鲨鱼也成了片中一直行走的佩佩的代表动物。白雪曾在点映时说过自己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只搁浅的鲨鱼,觉得是对于本片最好的隐喻,也曾想把这一幕搬到电影里,但由于预算不足,最终只在电影中放了一只家养小鲨鱼。但鲨鱼的小也对应了佩佩的年轻,鲨鱼即便受困于鱼缸也必须不停的移动,佩佩受困于家庭,而不停移动则是她自己的逃避的方式。因为没有故乡,那所到之处皆可以是故乡。
虽然本片是一部讲述青少年犯罪的电影,但与同类题材一般更注重悬疑不同的是,导演对于青春少女个体的关注。佩佩选择当水客,并不完全是因为缺钱,而更是为了寻找认同。她其实早已存够了去日本的机票,身边的人已在劝她收手,但却并不影响她越做越大。因为被认同是一种瘾,她先是在“花姐”身上尝到,后又在阿豪身上获得。这些认同也成了她最大的动力。电影最后,佩佩选择将鲨鱼放生,自然也是让自己放手的隐喻。
片中最有魅力的一场戏,亦是最暧昧的一场。佩佩与阿豪想要脱离组织,来一票大的。二人在霓虹灯光下,互相撩起衣服绑手机,青涩中透着欲望。这也许是国产青春片中,最接近性爱戏的一次。青春迸发中,互相信任的两个人成为了彼此的归宿,佩佩的成人礼,其实在这一刻已经完成。这之后的被抓,已经是二人心知肚明,写好的命。
在成长道路上经历一劫后,她最终带着被骗的妈妈来到了香港,登上了曾经那座山头。此时,她成了引导过自己的阿豪,第一次离开大陆的妈妈,成了不久前还需要目标的自己。母亲感叹,“原来这就是香港啊”。但对于佩佩来说,这里已经再熟悉不过。这也许就是残酷青春所带给人的最终成长吧。
编剧: 白雪 / 林美如
主演: 黄尧 / 孙阳 / 汤加文 / 倪虹洁 / 江美仪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9-03-15(中国大陆) / 2018-09-08(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99分钟
又名: 分隔线 / 佩佩 / The Crossing
IMDb链接: tt8875366
“过春天”这一看似充满灵韵诗意的词组,实际是“水客”(走私货物的人)之间的黑话。影片女主角佩佩是一位身着朴素校服、梳着干净马尾辫的中学女生,她跟母亲住在深圳,每天过海关去香港上学,身份与家庭认知、青春期情感都陷入不明朗地带。这样的“单非仔”特殊身份却成了她进入水客行业的天然优势,游走在危险边缘的佩佩,似乎找到了新的自己。
这部各方面都老练得不像出自新人手的作品,的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磨练过程——导演白雪毕业后结婚生子,做了十年家庭主妇后才终于拍出这部处女作;女主角黄尧中戏毕业后没急着接戏,为佩佩这个角色准备了半年;男主角孙阳曾经是陈冠希潮牌店的售货员,工作两年后决定去台湾攻读戏剧表演…加上监制田壮壮、白雪大学同学组成的幕后主创阵容,天南海北的“学院派”汇集在一起,认认真真打磨出这部经得起审视的作品。
白雪在校时的系主任田壮壮评价说:“导演处女作就该是这个样子,就像我们那时候的处女作一样。”
首映礼上,田壮壮、白雪等主创cos海报
“老师,我终于写出一个剧本”
“我什么都没做”,田壮壮是《过春天》监制,每次在台上被主持人示意说点场面话时,他都这么掐灭话头。
但据导演白雪讲,田壮壮几乎出现在这部电影的每个幕后环节中。从做调研、改剧本,到开机前的剧本围读和人物造型,再到后期剪辑,他都像个树洞一样,对白雪的一切焦虑、兴奋、崩溃、倾诉、吐槽,照单全收。
田壮壮划拉着手机,向娱理工作室展示了白雪给他发过的海量微信,过去两年因为信息太多,白雪总是自动置顶在田壮壮微信消息列表的最上方。“两三天内一定会有微信,一堆一堆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都算不上问题,她只是想找个人说说,也不管我回不回。有时候我忙,就骂她两句,不忙的时候就认认真真给她回点。”
“有时候没来信,我还奇怪:这孩子他妈的怎么了?”
白雪0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毕业,田壮壮一直对这个学生有印象:一个胖乎乎傻乎乎的女孩,别的学生都不敢跟我说话,楼道里碰见了顶多打个招呼,她是属于敢说话的,还能问你俩问题那种。她毕业作业拍的就是一个初中小女孩的成长故事,简单但准确,她知道自己想拍什么。
导演白雪、监制田壮壮、女主角黄尧
《过春天》女主黄尧形容白雪:她是一个柔软又有韧劲儿的人,很单纯,想到什么话就脱口而出,想打量谁就直勾勾地盯着看,碰到开心事儿就哈哈大笑。
毕业后白雪没了动静,原来是嫁人生孩子去了。直到2016年,田壮壮收到白雪的一条信息:
“老师,我终于自己写出一个剧本。您能不能帮我看看?”
那时候白雪已经回到了北电读MFA,她决定以重新上学的方式逼自己一把,因为毕业必须要拍一部长片,不过田壮壮已经不做系主任了。白雪担心田老师年纪大费眼睛,把剧本打印了厚厚一摞给他送去。没想到第二天她就收到田壮壮的回复,除了肯定之外,田壮壮也指出这个剧本的生活质感还不够,“你再去做做调研吧,采访一百个人再说。”
白雪还真的去了,剧本一磨又是两年。
导演白雪
“导演系毕业的白雪,怎么成家庭主妇了?”
《过春天》首映礼前一天晚上,白雪再次找出Balmorhea乐队的《Constellations》,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
那是她写剧本时反复听的一首曲子,本来她是想在宣传方的建议下写点上映前的感想,结果一听到无比熟悉的旋律,内心就开始翻江倒海,“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独自前行的那些时光,那些因为写不出来剧本而痛苦的夜晚。”
“我家里人,很多亲戚长辈都会觉得,‘白雪怎么成了家庭主妇了?’在他们的理解中,考上电影学院导演系是一个很高的期许,你没法解释这个职业的特殊。导演需要有团队,有资金,不是像画一幅画或者写一首歌那么简单的。这几年里,我有过蹉跎、焦虑,也有过自暴自弃的时候,也有过打鸡血的时候,因为有时候眼见一些事情快要成了,然后又黄了,心态反反复复。折腾到后来自己都有点疲了。我没有收入,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写出来。”在家相夫教子的那些年里,白雪经常翻出李安的自传,用李安做过六年家庭煮夫的著名鸡汤故事勉励自己。
首映礼上的导演白雪
白雪从一个香港同学那听过跨境学童的故事,深受启发。白雪在深圳长大,对于这样一群家在深圳、每天过关去香港上学的孩子早有耳闻。她就想,如果我是这样的孩子,我可能会去干什么?
她在网上查到学生走水的现象,看到有香港媒体偷拍到一些中学生在上水的天桥,有一个人背着书包给他们发手机。她忽然觉得这就是她一直想找的故事,她决定以“走水”为动作线,写一个以“单非家庭”出生的女孩为主角的青春经历。
白雪多次深入深圳和香港两地走访调研,跟跨境学童、海关、缉私局、水客聊,整理出两万字的采访纪要。白雪还结识了几个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内地人的女孩,跟她们成为了好朋友,《过春天》女主角佩佩身上就有她们的影子。白雪也把自己初为人母的感受写进了佩佩和妈妈的对手戏里。
2017年,白雪把这个剧本投到了中国导演协会主办的“青葱计划”。这是一个青年导演扶持项目,白雪还试拍了一段样片,准备充分。杀入五强之后,因为少一个导师,李少红就把田壮壮拉来,师生俩又碰面了。
白雪请田壮壮担任监制,同年万达启动“菁英+”计划,《过春天》成为该计划与青葱合作的首个项目,万达可以提供资金、宣发等支持。白雪酝酿十年的导演处女作终于可以开动了。
田壮壮
“演员不需要剧本,早把台词都背熟了”
《过春天》女主角佩佩生活在深港两地,广东话和普通话都很地道,这一设定对找演员提出了挑战。经颜卓灵经纪人推荐,白雪面试了中戏毕业的黄尧。
黄尧家是北方人,她从小随家人一起搬到广东。在学校时黄尧和同学用粤语交流,但一些地道俚语听不太懂;回到家她跟家人说普通话,后来她又去北京上大学。模糊、摇摆的家乡认知、转换自如的语言使得黄尧和佩佩有了共通之处。
白雪最早就看中了黄尧。黄尧不知道的是,其实后来又有人向白雪推荐了更知名的小花人选,但白雪觉得粤语台词必须是演员原声,不可以是其他人配音,她形容起用黄尧这位新人做女主角是“力排众议”。
黄尧也非常喜欢《过春天》这个剧本,还主动写了她对角色和故事的理解发给导演。当时黄尧只知道这是一个北电毕业作业,完全不知道未来会是万达投资的院线电影。
剧组筹备期间,黄尧等了整整六个月,这六个月里她一心扑在角色上,没去找其他工作。黄尧请颜卓灵经纪人(现在也成为了黄尧的经纪人)逐字逐句帮她修正发音,尽最大努力向香港本土女孩靠近;她也看了许多白雪推荐给她的片子,比如《蓝色大门》《榴莲飘飘》《母亲》《罗塞塔》《女神们》《美国甜心》,从各国影视作品中提炼出女主角佩佩的状态。
开拍后,白雪发现黄尧完全不需要剧本,她已经把所有台词都背熟了。
黄尧饰演的佩佩
男一号孙阳则是白雪差点错过的演员,当白雪偶然发现邮箱里遗漏的他的资料时,男主阿豪已经初步圈定另外两个人选。
白雪赶紧邀请他来北京试戏,试戏那天田壮壮和李少红等青葱导师也在场,三个男生最终回PK,被要求表演阿豪讲述自己父亲坐船出意外、因鲨鱼身亡(成片中删掉了这段),以及最重场的男女主在暧昧气氛里互相往对方身上缠手机的戏份——点映后很多观众称这场戏“比情欲戏更让人脸红心跳”。
轮到孙阳表演时,田壮壮起身倒茶去了,孙阳用余光瞥见,心里一紧,但还是尽量做好自己。演完出来,孙阳站在楼下拦了半小时才拦到出租车,正要上车,楼上来电话通知他回去。李少红和田壮壮对他说,即便《过春天》最终没选你,你还可以试试别的戏。
向白雪建议敲定孙阳的,正是假装在倒茶的田壮壮,“我觉得这个小孩演戏特别细腻,而且他是那种喜欢表演,爱琢磨表演的人。”而另一位落选的男孩最终饰演了七仔,一个戏份不多但同样出彩的配角。
孙阳饰演的阿豪
田壮壮看人很准。孙阳在香港长大,曾经是陈冠希潮牌店里的一名售货员,当时对未来的打算是继承家里的服装生意。做了两年之后,他觉得人生不能就这样了,于是辞掉工作,去台湾读了戏剧表演专业,追求儿时做演员的梦想。他每天咬着一个瓶盖练发音咬字,从大一就开始跟随话剧社去校外演出,演过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一系列经典作品,逐渐磨练出扎实功底。
孙阳在香港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阿豪这样的朋友——他们不坏,也算不上“MK仔”,不是老师会喜欢的乖小孩,游走于社会灰色地带,靠小聪明赚钱生活。但孙阳自己其实是个老实孩子,青春期叛逆不过是打篮球。接到《过春天》这部戏以后,孙阳又回到上水、旺仔、油麻地一带,去寻找街头少年的感觉。
他试着稍稍抬高了语调,练习让自己的肢体小动作显得更轻浮和洒脱一点。
有一场戏是阿豪带着佩佩去换手机屏幕,镜头拍着阿豪在远景处的背影,拍这场戏时孙阳一个劲抽烟,抽到最后最后吐了。他觉得即便是拍背影,最有经验的吸烟者也能通过烟雾形状看出这个人过没过肺,所以拍摄时吸的每一口他都不会马虎。类似这样的细节,孙阳都会一点点推敲琢磨,最终塑造出阿豪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的角色。
“黄尧是天才”,《过春天》美术指导、金马奖获得者张兆康看了监视器后说。去年平遥国际影展,黄尧拿到了表演类最高奖“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而孙阳饰演的阿豪则被一些观众认定为“看完电影一定会爱上的人”。
导演白雪则自称幸运,《过春天》为影坛发掘出几个新的好演员。
“找回大学同学一起拍作业的感觉”
《过春天》幕后主创除了知名美术指导张兆康、剪辑师马修之外,基本都是白雪的大学本科同学,大家像拍毕业作业一样,回来帮白雪拍了这部电影。
“大家的审美观和电影观是高度一致的,毕业了十年,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一直在往前发展,而我是一直贴着地走,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之前做过什么,这个人突然就冒出来了。” 白雪自我调侃道。
剧组在深圳筹备,香港开机。开机那天,剧组全员要带着一堆设备过关,为节省预算就只坐地铁,平均下来大概每个人都负责三大箱器材。
在香港开机后,除了美术组、服装组、道具组、摄影组有车之外,其他人员一律都是打车去开工,形式松散又井井有条。
孙阳回忆起那段艰苦又快乐的日子依旧觉得兴奋,“好像回到了以前在学校排戏的日子,选剧本、指导演员、做服装道具、音效,甚至做海报,什么都要自己动手的感觉。一个不太舒适的环境会更像在创作,有时候太舒服了,你的认真程度可能就会降低了。”
贺斌是白雪的丈夫,谭维维唱的《过春天》同名主题曲就是贺斌作词作曲的。他的梦想是转型做制片人,《过春天》就是他的第一次跨界尝试。
杀青那天,所有人都跑去跟贺斌握手,说“贺总太不容易了!”白雪一头雾水。
后来白雪才知道,其实拍摄过程中出过很多状况,老公都没告诉她。比如拍到香港中段的时候,有段时间资金断了,他自己到处借钱,把窟窿给堵上了,没把压力分担给做导演的老婆。
一般来说,海关是个连手机拍照都被严令禁止的地方,想进去拍电影无异于异想天开。贺斌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每天一大早就去海关等领导,一遍一遍真诚表达他们这群年轻人想拍电影的初衷。最后他们的诚意打动了五个部门的领导,一致给《过春天》剧组在海关拍戏开了绿灯。杀青之后,贺斌也一一去当面感谢了帮助过他们的人。
监制田壮壮没去过片场,他认为做导演的都会讨厌同行在旁边指手画脚,但他时刻都在微信上接收白雪抛过来的连环炮问题。白雪会问他,有个场景有问题,可是再改预算会超,怎么办?田壮壮会回答,那要看这场戏值不值你花这么多钱;白雪说打麻将这场戏想拍成长镜头,田壮壮提醒她你多拍两个镜头备着。看似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建议,但有这样一位“在线顾问”,白雪心里会更托底。
田壮壮说,做监制首先要知道你监制的导演行不行,如果只是想赚一笔监制费就没意思了。他一般都拒绝签任何合同,给不给钱也不在乎,只不过是帮青年导演把一部电影做好。最终能不能成还是看导演自己,他们可能只是欠缺一点点经验。
白雪笑说跟贺斌已经完全是工作状态,没有生活状态了。贺斌则夸奖老婆:“你在片场很性感。”
贺斌知道,在片场皱着眉头指挥的样子,就是白雪最得心应手、最自如的状态。她等待这一刻太久了。
后记
白雪、黄尧、孙阳,三位主创都有差点没过去的坎儿。
在白雪没有收入也没有作品的几年里,曾经想过放弃导演这条路,老公贺斌对她说:你如果不拍电影会让我很失望。白雪很感动,她发了一个誓:不管怎么样我都要拍出一部电影,哪怕拍砸了我就死心了,我得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做导演。
黄尧也给自己设定过最后期限,她想好如果到27岁还没什么成就的话,就放弃演员梦,回广州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过细水长流的生活。拍完《过春天》,她还不到25岁,她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性格演员”而非“本色演员”,被大家记住的只有角色,本人消失在生活里。
孙阳在父亲过世后,对世界的认知有了很大转变,他开始看淡名利,想去参与那些能够留在世界上的作品,哪怕做王家卫电影里的一名群演。“希望能在生命有限的范围之内,保持自己这样的原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都顺利地渡过劫难,迎来春天。
(何小沁/文)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西帕克(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34051/
文:西帕克
残酷青春片,是青春题材电影的一种亚类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编剧杨顺清便曾这样解释过残酷青春片的脉络。普通电影讲述“男孩遇上女孩,男孩爱上女孩”,便到此结束。而那些真正的经典,则倾向于讲述青春的本质即残酷。所以《牯岭街》最后是“男孩杀死女孩,男孩变成男人”。《过春天》便是这样一部讲述女孩如何成长为女人的残酷青春电影。不卖苦不矫情,新人导演白雪想要做的,便是以真实和残酷重新定义青春片。
电影英文名叫“The Crossing”既有“跨过”也有“十字路口”的意思。既是对剧情的影射,也是对少女主人公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隐喻。主人公佩佩处于青春的节点之上,为了和好友前往日本,她必须在短时间内凑出一笔机票钱。而在她和这笔钱之间,要跨过的,正是长大成人的距离。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重新定义了我们的通讯方式,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水客。即将便宜的港版手机走私回国售卖,赚取差价的人。在iPhone最红火的那几年,不仅价格有差,连国内和香港的发行时间也有很大时间差,让水客成为了一个颇为赚钱的行当。佩佩在好友Jo的男友阿豪的引荐下,加入了水客组织。片中的“过春天”便是水客们的一句行话,指的是“过海关”。交了货后,交代一句“过了春天给我打个电话”,就是顺利过关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原生家庭的投射,但佩佩的家庭却是完全割裂的。父亲是来自香港的卡车司机,也经常穿越港陆两地,母亲则是住在深圳的大陆小三。在父母分开后,她则成了往返春天的“无家的人”。打工时,别人问她家在哪里,她闪烁其词,只说“很远”,因为她的家不在香港。但大陆对于她来说,就像是她鄙夷的那个母亲,似乎也没有家的温暖。而父亲则代表了佩佩对香港的印象,情感上亲近,但现实里疏远,并非真正的归属。靠着学生装伪装的佩佩,每天的日常便是穿梭在香港和大陆之间。也正是她既属于两边又疏离于任何的状态,让她成了偷带iPhone的最佳人选。
当破碎的家庭不足以寄托情感时,就必须在别处寻找归宿。在加入水客组织后,她把全部感情投入到组织中。所有人都叫她“佩佩姐”,组织里最令人尊敬的“花姐”,更主动要求收她做干女儿。初入社会的佩佩,有些飘飘然。但阿豪却提醒她,他不是“佩佩姐”,她还只是个孩子,而这些人并不是她的朋友。
在本片中,导演白雪捕捉到了深圳和香港两地的不同特质,靠着一道海关将二者隔开。香港是充满诱惑的大都市,有钱人游艇派对,没钱的人便利店打工,保守的人守着简单的工作,激进的人成为走私水客,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每个人的位置又早已固化,没有真正出头之日。阿豪站在山顶大喊“I’m the king of Hong Kong!”,但事实上,他可能永远只是个nobody。
深圳则是一个渴望开放,带着饥渴的城市。这里的人更多的是迷茫,迷茫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迷茫未来到底在哪里。一个手机,便可以在电脑城引起骚动,大家争先恐后抢购,他们对世界依然饥渴。甚至连不求上进的母亲,也在努力学习着西班牙语,幻想着有一天能离开这个城市。不停走私进来的手机,代表着外面世界的讯息,从层层封闭的海关,进入这里。
饰演佩佩的黄尧本是个河南人,却在广东佛山长大,像佩佩一样,自带南北差异。她也将这个处于矛盾中的少女展现的异常自然。正如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里说“鲨鱼必须一直游动,要么就会死亡”。鲨鱼也成了片中一直行走的佩佩的代表动物。白雪曾在点映时说过自己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只搁浅的鲨鱼,觉得是对于本片最好的隐喻,也曾想把这一幕搬到电影里,但由于预算不足,最终只在电影中放了一只家养小鲨鱼。但鲨鱼的小也对应了佩佩的年轻,鲨鱼即便受困于鱼缸也必须不停的移动,佩佩受困于家庭,而不停移动则是她自己的逃避的方式。因为没有故乡,那所到之处皆可以是故乡。
虽然本片是一部讲述青少年犯罪的电影,但与同类题材一般更注重悬疑不同的是,导演对于青春少女个体的关注。佩佩选择当水客,并不完全是因为缺钱,而更是为了寻找认同。她其实早已存够了去日本的机票,身边的人已在劝她收手,但却并不影响她越做越大。因为被认同是一种瘾,她先是在“花姐”身上尝到,后又在阿豪身上获得。这些认同也成了她最大的动力。电影最后,佩佩选择将鲨鱼放生,自然也是让自己放手的隐喻。
片中最有魅力的一场戏,亦是最暧昧的一场。佩佩与阿豪想要脱离组织,来一票大的。二人在霓虹灯光下,互相撩起衣服绑手机,青涩中透着欲望。这也许是国产青春片中,最接近性爱戏的一次。青春迸发中,互相信任的两个人成为了彼此的归宿,佩佩的成人礼,其实在这一刻已经完成。这之后的被抓,已经是二人心知肚明,写好的命。
在成长道路上经历一劫后,她最终带着被骗的妈妈来到了香港,登上了曾经那座山头。此时,她成了引导过自己的阿豪,第一次离开大陆的妈妈,成了不久前还需要目标的自己。母亲感叹,“原来这就是香港啊”。但对于佩佩来说,这里已经再熟悉不过。这也许就是残酷青春所带给人的最终成长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