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天才枪手》是本周最值得去影院看的一部电影。不仅仅在于它烂番茄100%的新鲜度,或者是IMDb 8.3 & 豆瓣8.5的高分。更在于整个观影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似曾相识的临考感。
很多次几个主角在作弊的时候,我都在提醒自己:这不就是打个小抄吗?不就是传个答案嘛?诶,不就是跨国作个弊嘛…然后:唉哟卧槽,怎么这么紧张?怎么手心都出汗了?
想起了第一次坐跳楼机的自己,虽然不断地心理建设:不会死不会死,但掉下来的那一刻还是怀着必死的心的。所以在经历两个小时的“胆战心惊”后,终于瘫坐在位置上无法动弹。
是的,彻底被编剧玩弄了:各种小细节,各种小状况,各种小问题充满整个故事,措手不及又妙趣横生。导演流畅快节奏的剪辑,多线并进的叙事,紧张刺激的鼓点配上涂答题卡沙沙的纸声加上古典乐的烘托,营造出让人头皮发麻的熟悉感。
这特么哪里是个青春片!?
再仔细想想,这又确实是年轻时候发生的故事。
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里没有速度与激情,也没有碟中谍,更不是神探夏洛克,人生中最刺激的事可能也就是上学时候偷摸着作点弊了。小心翼翼的提防着老师,唯唯诺诺的求着学霸同桌,成绩不好的我们上学时候不都这么过来的吗?而且作弊往往不是虚荣心在作祟,更多的是满足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要求。
就好像电影里,几个主角也因为各自的原因走上了作弊的道路:穷学霸为了钱作弊,富学渣为了满足父母期待作弊。开始都是小打小闹,但危险的事情总是不受控制。作弊闹的越来越大,甚至惊动了老师和家长。
为了赚钱,为了“报复”,也为了未来,天才女主Lynn和学渣情侣Pat&Grace策划了一起跨国作弊,还“强行”拉上了品学兼优,甚至有些固执的好学生Bank。
虽然计划令人咂舌称奇,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钱的学渣Pat&Grace拿上了高分准备出国留学,耿直的好学生Bank不幸被抓被学校开除,主导作弊大案的Lynn成功帮助富家子们取得高分,自己最后却选择自首。很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Lynn对Bank说的一句话:就算你对这个世界足够诚实,这个世界还是会欺骗你。
是这样吗?
让我们退一万步,回到男女主最开始的地方。如果Lynn和Bank都没有走上作弊的道路:
Grace因为Lynn不帮忙作弊无法参加表演课,一次两次还好,但多了免不了开始埋怨无动于衷的Lynn: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帮我一下呢?
女生的友谊开始变质。加上拒绝Pat的金钱诱惑,Lynn的日子可能并没有那么好过。
Bank也没有被强行拉上贼船,意外也不会发生,和母亲继续相依为命,在学校做一个乖乖的好学生。因为心心相惜,同样优秀的Lynn和Bank可能还会萌生出不一样的感情,穷学生和穷学生的暧昧陌生却也甜蜜。
但两个人还要去争夺唯一一个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一个自信,一个自卑,这样的感情加上留学名额的竞争两个人还能坚持吗?
多年后,Pat和Grace顺利结婚继承家业,活得光鲜亮丽;留学归来的Lynn和国内辛苦毕业的Bank再次见面。此时的Lynn,已经在国外找到了新的男友,也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性自卑又有些固执的Bank却去到了Pat的公司入职,勤勤恳恳过上了白领的生活,养育着从小相依为命的母亲。
曾经的年轻气盛,满怀抱负,都跨不过社会的门槛。想起网络上的一句话: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我们都活成了自己最不想要的样子。
就好像电影中Pat光鲜亮丽的父母演大戏收买人心,穷孩子Bank的妈妈连正面都没有,只有洗衣服时瘦小的背景和儿子被开除时颤抖着签字的手。
社会就是这样,话语权就掌握在光鲜面孔的手里,而逆来顺受的人不用露脸。可是,尽管这样,我们不是还始终坚持着这样一个道理吗?
世界可能始终和你没关系,但你一定要当一个让自己踏实的人。
最后,有人说不喜欢电影的结局,因为天才,是不会让愧疚情绪主导自己的思想的。但似乎也没有更合适的了。因为哪怕是Lynn,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没出过社会的高中生罢了。
很多次几个主角在作弊的时候,我都在提醒自己:这不就是打个小抄吗?不就是传个答案嘛?诶,不就是跨国作个弊嘛…然后:唉哟卧槽,怎么这么紧张?怎么手心都出汗了?
想起了第一次坐跳楼机的自己,虽然不断地心理建设:不会死不会死,但掉下来的那一刻还是怀着必死的心的。所以在经历两个小时的“胆战心惊”后,终于瘫坐在位置上无法动弹。
是的,彻底被编剧玩弄了:各种小细节,各种小状况,各种小问题充满整个故事,措手不及又妙趣横生。导演流畅快节奏的剪辑,多线并进的叙事,紧张刺激的鼓点配上涂答题卡沙沙的纸声加上古典乐的烘托,营造出让人头皮发麻的熟悉感。
这特么哪里是个青春片!?
再仔细想想,这又确实是年轻时候发生的故事。
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里没有速度与激情,也没有碟中谍,更不是神探夏洛克,人生中最刺激的事可能也就是上学时候偷摸着作点弊了。小心翼翼的提防着老师,唯唯诺诺的求着学霸同桌,成绩不好的我们上学时候不都这么过来的吗?而且作弊往往不是虚荣心在作祟,更多的是满足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要求。
就好像电影里,几个主角也因为各自的原因走上了作弊的道路:穷学霸为了钱作弊,富学渣为了满足父母期待作弊。开始都是小打小闹,但危险的事情总是不受控制。作弊闹的越来越大,甚至惊动了老师和家长。
为了赚钱,为了“报复”,也为了未来,天才女主Lynn和学渣情侣Pat&Grace策划了一起跨国作弊,还“强行”拉上了品学兼优,甚至有些固执的好学生Bank。
虽然计划令人咂舌称奇,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钱的学渣Pat&Grace拿上了高分准备出国留学,耿直的好学生Bank不幸被抓被学校开除,主导作弊大案的Lynn成功帮助富家子们取得高分,自己最后却选择自首。很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Lynn对Bank说的一句话:就算你对这个世界足够诚实,这个世界还是会欺骗你。
是这样吗?
让我们退一万步,回到男女主最开始的地方。如果Lynn和Bank都没有走上作弊的道路:
Grace因为Lynn不帮忙作弊无法参加表演课,一次两次还好,但多了免不了开始埋怨无动于衷的Lynn: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帮我一下呢?
女生的友谊开始变质。加上拒绝Pat的金钱诱惑,Lynn的日子可能并没有那么好过。
Bank也没有被强行拉上贼船,意外也不会发生,和母亲继续相依为命,在学校做一个乖乖的好学生。因为心心相惜,同样优秀的Lynn和Bank可能还会萌生出不一样的感情,穷学生和穷学生的暧昧陌生却也甜蜜。
但两个人还要去争夺唯一一个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一个自信,一个自卑,这样的感情加上留学名额的竞争两个人还能坚持吗?
多年后,Pat和Grace顺利结婚继承家业,活得光鲜亮丽;留学归来的Lynn和国内辛苦毕业的Bank再次见面。此时的Lynn,已经在国外找到了新的男友,也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性自卑又有些固执的Bank却去到了Pat的公司入职,勤勤恳恳过上了白领的生活,养育着从小相依为命的母亲。
曾经的年轻气盛,满怀抱负,都跨不过社会的门槛。想起网络上的一句话: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我们都活成了自己最不想要的样子。
就好像电影中Pat光鲜亮丽的父母演大戏收买人心,穷孩子Bank的妈妈连正面都没有,只有洗衣服时瘦小的背景和儿子被开除时颤抖着签字的手。
社会就是这样,话语权就掌握在光鲜面孔的手里,而逆来顺受的人不用露脸。可是,尽管这样,我们不是还始终坚持着这样一个道理吗?
世界可能始终和你没关系,但你一定要当一个让自己踏实的人。
最后,有人说不喜欢电影的结局,因为天才,是不会让愧疚情绪主导自己的思想的。但似乎也没有更合适的了。因为哪怕是Lynn,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没出过社会的高中生罢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orning(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56876/
琳要做的一个决定就是,删去手机里和班克的唯一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他们经历种种来到悉尼之后拍下的合影,可以想象的得到,这中间他们互相想过单纯的保护对方,又因为出身的利益绑定在一起,那张合影后他们好像能美好的挣到百万,出国留学。但一切都坍塌于此。
这个电影用考试做了一个很好的联结,它告诉你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家庭贫富差距,成绩的好坏,甚至是性格的差异,无论怎样的不同,他们的目的可能都是由考试解决。它的讽刺也在于收着赞助费的学校校长说要育人,却不知道考试机器对于人性的摧毁。琳就是那个“你做错了,我才这样做,我有什么错”的偏执的天才。
电影的主角一上来就是“奸角”,她不顾父亲阻止,又略带表演性质的盘算自己转学的一切开销,达到了自己被免去学费的目的。校长和她都是变相使用了潜规则达到了她们的目的,且带着公平的理由。第一次的作弊是为朋友分忧,后来的作弊几乎就是为了钱,当然背后还有“小琳老师”的虚荣(这份虚荣实际上是她对于父权的理解)。虽然琳用了被收赞助费的名目这样的名义,但丝毫掩饰不住她每一次听到金钱数额的心动。
电影虽然没有正面表达琳这个人物对金钱的饥渴,但是她对于班克的关心实质上是侧写了这一点的。他们的出身相同,都是单亲的还要自己摸爬滚打的家庭。感同身受的失败者,琳后来也说了。
这些都是隐藏在类型片叙事背后的深深动机,好的表现青春的电影毋需主人公自我剖白,你也会看到一群各不相同的同伴如何因为同一个目标聚在一群。
但是。很快的就会分崩离析。因为大家的目标虽然是靠一个形式完成,但大家的贪念全然不同。青春里的痛一定是通过扩张而来的,我想要什么我便会放大什么,一次次冲击之下,急速的转变。
这也是这个电影,让我觉得拍出了人性中很珍贵也很遗憾的东西。琳最后走出的那扇门,她就会永永远远失去了班克这个朋友。这就是我们回首青春是一定会感受到的无奈和阵痛,存在过又消失了,我们自己的亲手葬送。
因为比赛上琳对班克的关心,班克也关心琳,且是最实际的利益,所以他锲而不舍去举报作弊,他认为琳被抄了卷子,孰料是自己太单纯,这样的关心去到另一个结局是有羞耻感的,看上去小男孩与大姐姐之间的情谊也很微妙。两个人一样的聪明厉害,一样的出身背景,一样的关心和一样的训练经历里(要不停训练如何快速的记得答案),却在这场大型人生考试里永远的失去同伴。
琳几乎是沉痛的。这一处在她拒绝了格蕾丝的party后有所表现,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格蕾丝流泪。这就是前兆,原来你们的友情一瞬间在现实利益当中坍塌,人在成长里一旦合上了其它利益而建立的真友谊,崩坏就是没有回头路的。这个格蕾丝,也就是拒绝班克的琳。
这是人生里的遗憾。就像《爱乐之城》一样,两个人互相看到了彼此一直在谷底,努力奋斗又反复失败的样子,直到分手也没有获得成功。在这段关系里,他们根本没有成功的喜悦可以分享,所以注定是不会可能在一起的,因为他们对彼此再了解,了解到的那些都是彼此最不 想拥有的。他们感情发源的最好时光是伴随着失败和对于别的东西的欲望,很现实也很残忍,人生就要永远的这么被分开了。
琳和班克也是。
2015年5月30日,美国一家华人网站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特地从美国德州飞往加州南部参加托福考试,因为全美同一天的托福考试使用同一套题,且在同一时间开始考试。当处于中部时间(EST)的德州于上午10:00开考时,处于太平洋时间(PST)只处于上午8:00,距离开考还有2个小时。德州的考生可以利用中途休息,想办法将题目和答案传给位于加州的考生。而且,身在中国大陆的考生,有的甚至不远千里前往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作弊。
在2014年10月,ETS接到泰国曼谷的考官在SAT考试结束后发去的邮件,邮件称:“一名中国女生偷偷查看iPhone答案被我们抓了现行,这些答案都来自当天早些时候澳大利亚举行的同一场考试。”澳大利亚时间要比泰国早三个小时。SAT又称为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ETS对这一作弊手段瞠目结舌,为了防止时差作弊,ETS对题目做了修改,例如现在SAT的写作部分就有四道作文题目,分别对应美国东部、美国西部、欧洲考区、亚太。
但即使是两个不同大区,重题率依然“较高”,远远无法阻止中国考生的作弊行为。在托福考试中,这一时差漏洞已于2013年被堵上。
中国已是美国大学最大的外国生源“供应商”(占31%),但ETS从不公布中国学生的作弊数量。可以知道的是,除了“时差作弊”,中国学生将本土考试的作弊方法原封不动地也搬到了出国考试上,这些“常规手段”,仍然让美国人头疼不已。
中国考生会聘请各式各样的枪手,枪手使用合成伪造、与本人相似的一代身份证进行考试。
美国最大的中文媒体《世界日报》报道,2013年11月9日,一名参加托福考试的女生被当场逮到在大腿内侧写有小抄,女生起初声称没有作弊,随后改口称“在中国都这样”(everyone does this in China)。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HinoRei(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65949/
琳为什么要去自首?她深知教育与考场的潜规则,深知“就算你诚实这个世界依旧会欺骗你”,她身处潜规则其中,被规则利用的同时也利用规则。她倔强地说“我有什么错?”如果她仅仅是看到父亲的包容和爱而感到愧疚,这理由完全不足以支持她去自首。到底是什么让琳背叛这些潜规则?
第一次作弊,琳发现考卷和格蕾丝的辅导题一模一样,数学老师说“明知自己成绩不好,还不找我补课的同学,这次别想及格。”她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她第一次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也第一次触摸到考场潜规则。或许是出于气愤,或许是出于义气,她把答案写给了格蕾丝。这是她第一次与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抗争。
随后,本告诉她学校的每个人都交了择校费,这让她更加感到自己受了欺骗。转学之初她认为自己已经用能力为自己争取到了权益,可没想到优秀如她依旧要交高昂的择校费。琳觉得她被学校欺骗了,她不再相信教育。于是她爽快答应了本的条件,开始枪手之路。
琳对学校彻底失望,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家致富,她不觉得自己有错——就算有,也是学校有错在先。教育考试制度对有钱人来说不过一场游戏,而她,充其量也只是他们买的一个外挂而已。
班克的出现则是一个意外。班克单纯,努力,相信教育,相信自己能考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他对教育考试制度里的暗流漩涡一无所知。他的人设恰好是琳的父亲对琳的希冀,而琳则把这种希冀转嫁于班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琳对班克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她自己不相信教育,但她希望班克相信。这一点从她模拟审讯时帮班克说话、直播前帮班克整理仪容等等都能看出来。她喜欢上了班克。因为他的单纯,因为他在纸上写“小心他抄你试卷”。她在被班克举报牵连之后,误以为班克是为了争奖学金,那一刻她失望又气愤。
即便是被父亲狠狠教育,琳依旧不觉得自己有错。她接下了STIC考试的任务,这次,她提到了希望拉班克入伙。
琳为什么要在这提到她的死对头班克?她自己明明说了,“他不可能参与。”因为这是她一个邪恶的想法。清高的班克不可能与她为伍,她希望班克也能被她拉下水,如此一来,班克就不能再因为她作弊而厌恶她。她要让班克变得和她一样。在得知班克凄惨的境遇后,琳火速找了班克谈判。她又紧张又期待。最终班克向生活屈服,她得意地说“早知道这样,你开始还装什么装。”这是琳的恶趣味,是她心里的小恶魔。她就是想看班克不得已放下清高,与她为伍。当班克无奈地摇头时,她心里简直爽翻了天。
然而,在知道一切都是本的设计之后,班克也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他看到了世界的阴暗面,看到了有钱人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可以轻而易举毁掉他的所有努力。他终于相信,这个世界真的只是有钱人的游戏。琳虽然想拉班克下水,却不想完全毁掉他的清高和单纯。她对本的手段非常气愤,甚至想取消计划。然而班克却不同意了,他明白钱才是一切的主宰,他需要得到这笔钱。这时的琳隐隐感觉到了班克的改变,可惜为时已晚。
班克临时加价,这让琳措手不及。她不敢相信单纯的班克会这样做。她发短信质问班克,可此时的班克对这世界彻底绝望。他只想赚更多的钱,只有钱能够让他有安全感。
琳为班克的牺牲十分难过,她忍不住自责,是自己毁了班克。爸爸问她“男朋友在哪”,她痛哭失声。原来的班克可以顺利毕业,可以拿奖学金去新加坡,一切都是因为她。她后悔了。她和格蕾丝断绝联系,不去拿她应得的钱,这都是一种赎罪。
班克约琳洗衣店见面,琳为洗衣店的焕然一新感到高兴。她对班克依旧有隐隐的期盼,而这正是令她倒戈的原因。班克提出合作做枪手,这让琳彻底崩溃。她宁愿将自己的钱全部让给班克。但班克的清高单纯已经彻底消失,只剩下一身的市侩与狡猾。琳意识到自己彻底毁了他,她痛苦万分。更糟的是,班克用作弊来威胁她,并拿出格蕾丝和本做砝码。这让琳彻底清醒。班克已经彻底改变,而且,从始至终,班克都没有喜欢过她。
琳对班克的情愫彻底灰飞烟灭,为了让班克死心,她选择自首。她信奉自己的一套黑暗规则,她将父亲给予自己的、清高的希冀转嫁于班克。可当班克被自己亲手毁灭,她终于肯承认,自己错了。这套黑暗规则会毁灭太多清高少年的梦想,会让世界更加不公平。这不是她想的拯救贫穷少年的捷径,这是保护有钱人特权的辅助。
很多人说希望结局是男女主角双宿双飞,如果班克对琳也有好感,不用作弊来威胁琳,琳不会去自首,也许可以做一对考场上的雌雄大盗。可是班克已经被琳带入黑暗世界,他身上没有了琳想要的清高单纯,琳还会喜欢他吗?还会继续奉行自己的黑暗规则吗?
冥冥之中,早已有了答案。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马掰掰(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63709/
晚上跑完步马上打车去电影院,可能太赶突然有点天旋地转血压飙升,而这部电影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没给观众喘气的时间。不断切换画面,密集的对白,连一个慢镜头都没有。班克和小琳参加电视问答节目的时候在厕所狂吐,他们演习作弊的时候班克再次狂吐,最后小琳在考场用2B铅笔抠喉更是当场大吐特吐,有点晕车的我胃里翻江倒海,差点就要吐出来。
之所以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希望小琳和班克都能成功。无论是帮别人作弊狂捞一笔,还是靠自己努力得到奖学金出国。虽然有点政治不正确,但是在丛林社会,究竟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所谓道德的高地根本没有天花板。而且命运根本没有善待他们,贫穷的单亲家庭,父亲母亲没本事,哦对,他们比别人聪明,可是这种聪明也更多是后天勤奋得来的,跟班克的妈妈在洗衣店搓衣服搓到驼背的勤奋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就算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等生,就保证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吗?就像班克说的,还不是出来打工,只不过工资稍微高一点而已。他们即使勤勤恳恳,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诱惑。而他们做的选择,其实都只是在赌博,只能说作为赌徒,也许他们不够通透,但这种所谓的目光短浅,本质上很可悲——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早就过够了这种操蛋的生活。
这个世界留给穷人试错的机会太少,而试错的成本又太高。班克被小巴找人揍了一顿之后,错过了学校出国奖学金的考试,在他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只能选择跟小巴合作。当他知道自己被设计后狂怒,想要退出这场游戏。如果这样,之前他挨的苦头都白挨了,他只能回去那个设备落后的破洗衣店,帮着驼背的母亲搓洗衣服。
更令人绝望的是,当班克玩砸了,被学校开除,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拿着作弊赚到的钱,能想到的也就是给自家的破洗衣店换几台好点的机器。看到这里真的哭了,穷人能想到的真的也就是这些了,反正也没有再多钱。是的,也许哪天他的洗衣店就连锁了,从此成为洗衣大王了呢。班克对小琳说:“你是活该,我是倒霉。”但是他们的活该和倒霉本质上没区别,就是穷,人的不自由大部分来自经济不自由。
还有更加惨绝人寰的是,小琳干完所有的事情良心发现了!伟光正的她要去举报,要去揭穿这一切。这不就是鱼死网破,“代噶揽埋一齐死”吗!!!那些富人原本就那屌样,她去举报了只是把他们打回原形,而她和班克这种却要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虽然班克最终黑化已经无可挽回,可是我真希望小琳转身离开洗衣店的时候电影就此结束。
结尾的小琳,让我联想到毛姆在《刀锋》里改编《马太福音》写到的耶稣:
耶稣很饿的时候,撒旦说你可以把石头变成面包,他拒绝了;撒旦又把耶稣胁迫到神庙之顶,说你跳下去吧不怕的,你的天使会托住你,耶稣拒绝了;撒旦又对耶稣说,你只要对我俯首称臣,这世间万国都归你,耶稣还是拒绝了。
可是,当撒旦对耶稣说,只要你接受戴上荆棘王冠和被钉在十字架的死刑,全人类都能得到救赎,耶稣答应了,撒旦笑得两肋发疼。
“恶人作恶的时候,总是以救赎的名义”,当人类决定自我牺牲的时候,总比上帝更高贵,因为上帝充其量只是牺牲了他的独子耶稣。
上帝尚且以救赎人类的名义,可是小琳,只是可悲地想要弥补自己一时的贪念将石头变成面包犯下的过错。我更同情的是班克,他的堕落更多的外因造成的,他原本是那么纯洁。
电影为了戏剧性表达所设置的规则似乎是:所有有钱人都是蠢货,所有穷人都绝顶聪明。
可是现实生活根本就不是这样啊!
这个世界没那么好。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