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阿里·韩德尔
主演: 罗素·克劳 / 詹妮弗·康纳利 / 雷·温斯顿 / 安东尼·霍普金斯 / 艾玛·沃森 / 更多...
类型: 动作 / 冒险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3-10(墨西哥首映) / 2014-03-28(美国)
片长: 138分钟
又名: 挪亚:灭世启示(港) / 诺亚
IMDb链接: tt1959490
编剧: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阿里·韩德尔
主演: 罗素·克劳 / 詹妮弗·康纳利 / 雷·温斯顿 / 安东尼·霍普金斯 / 艾玛·沃森 / 更多...
类型: 动作 / 冒险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3-10(墨西哥首映) / 2014-03-28(美国)
片长: 138分钟
又名: 挪亚:灭世启示(港) / 诺亚
IMDb链接: tt1959490
前面Shirky发了一篇很好的就影片和圣经的故事内容对比的长评,《诺亚方舟电影的<圣经>考据,哪些是原文,哪些是扯淡》,原帖地址如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612175/?start=0&post=ok#last。
我对于影片本身有些自己的和Shirky不同的理解,在原帖里发了回复,现在略作修改再单独发个长贴,以期能和更多人讨论。
关于这部片子创造者的意图,他们应该并非仅仅想简单叙述一个圣经里的故事,像前两三个周影院里放的SON OF GOD,几乎毫发不爽的照搬了圣经里Jesus从出生到复活的经历。这部Noah主创们应该是在试图用一种非常“现代”的眼光,理解和技术来重新讲述这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圣经故事。应该算是一个艺术的再创作,并非基督学校里的宣传片,考虑其优劣,应该从创作的角度,而非从多少符合圣经的角度吧?
如果承认这是艺术的,并且是基于现代的再创作,我们该评价的应该是这些再创作是不是合理的。我只是从一个接受了些基督教育的非基督徒的角度来看,有错误理解的地方还请多包涵,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有些讨论是很敏感的。
对于Noah故事的现代再述,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应该在于如何让现在的人们理解Noah只救自己和家人,而罔顾其他所有人死活的动机。这和新约时期到现在的基督的仁慈宽恕的理念是根本相悖的。如果你是基督徒,还容易理解点,毕竟一个“听从上帝的旨意”就可以解释一切,所以我前面问了Noah是否理解上帝的意图。但是放到当代环境,即使是最虔诚的基督徒,应该也会在面对千万即使有罪,但是否就不值得挽救的生命的哀号不得不动容。况且,所有的世人都是有罪的,包括Noah和他的家人,即使Noah是个“义人,完全人”,那为何只有他们得以幸免?
所以影片就重新设定,
1, Noah及其家人是纯粹的自然主义者,连朵花都不毁坏,何况大小动物了(这点的确有些搞)。而其他人都是极其严重的利己主义者,拜物主义者,贪婪,残暴,虐待动物,强暴女人,毁坏自然,看把地球搞的跟末日世界一样,花花草草都没有了(这点很现代,很环保)。
2, Noah是不完全理解造物主(影片一直用的这个词,而非上帝)的意图的,他以为造物主要毁灭所有人类,包括自己和家人,反正大家都是死,早点晚点而已,他的职责就是挽救那些动物(既然要挽救,自然他们一家就不能吃肉的,要不你杀一个动物,和杀千万只有什么区别?你和那些该死的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他可以坦然面对其他所有人的死亡。他的妻子就不同,所以有争执。最终他所经历巨大的痛快和挣扎,放弃杀死两婴儿的念头,也让观众可以理解,毕竟这算是其他全人类死亡为代价的。
3, 如果他的三个儿子都有媳妇,那会让一心要自己灭门的Noah决定让谁上船的时候很难办的,所以影片就巧妙的设定,只有大儿子有相好的,并且A,这个女孩子是从小跟他们一起长大的,跟个女儿差不多了,B他认为她还没生育能力,这样以来Noah就很容易下决心了。当然她要是真的没生育能力,那就没有后来的人类了(恢复生育能力这节也的确很搞)。
4, 二儿子后来一定是要出走的,但是要是仅仅因为看了老爸的裸体就成了罪人,这在现在看来是很荒唐的,所以影片里改编成二儿子要女人,老爸不理睬,因而嫉恨,产生弑父念头,最终因为“他是值得生存的”,而悔过,出走。
5, 至于那些充分借鉴了《指环王》里的树人和老贝的变形金刚的堕落天使的设定,我有些搞不清,这个放在整个写实的影片大环境里实在有些突兀。我理解为,影片要设定Noah和地球上的其他人互动,所以有乱民攻船一节,Noah顶多算个造船师,不是武士,所以需要堕落天使来守船,顺便制造点大场面,且堕落天使也算造船好帮手,不然Noah一家真要造个百八十年的。
我个人觉得,能从原本的仅仅百十行字扩展成两个多小时的剧本,影片创作者把故事讲的还算不错了,顺带还把进化论天衣无缝的塞进来,特效,演员表演都不错(包括赫敏小姐)。放在春季电影里,客观的讲Noah还算是上乘的。
首先这片子整体给人感觉其实不是特别畅爽,前半部分很概念化没有一个人物引起观众共鸣,片子出彩的反倒是后半部分故事,诺亚,妻子,伊拉,含这四个人物顿时立体了起来。并且后半部分的故事比第一部分精彩太多,感觉前面七十分钟就是铺垫,为后面的故事制造这样一个极端的戏剧情境,所以可能结构上不是特别好,不知道会不会出导演剪辑版,个人感觉这片子再长点可能会好一点。
再来具体说说剧作吧。除了结构不是特别好意外,这片子最大的败笔在于人物设计,以及人物关系上面。首先,诺亚这个人物经历了三次内心的大转变!三次!不靠谱。第一次决定响应神的暗示,拯救沧桑;第二次目睹人类的罪恶,以及意识到自己没有后代是神的旨意,于是听到伊拉怀孕之后做出了这样发指的决定;第三次,是面对新生面动容,之后伊拉点醒他为什么他会放过孩子,以及为什么神会选中他,这两个问题是诺亚又顿悟了神的旨意。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最具戏剧冲突的就是第二次性格转变之后,诺亚和妻子,诺亚和伊拉,以及诺亚和二儿子含,这三对矛盾在他表明了自己将继续准寻神的旨意之后(既第二次性格转变之后),马上立了起来!
但是回过头来看,诺亚整个故事里面是从绝对好人,到中间极度偏激,最后回归好人,一般故事片都是好人到坏人,或者坏人到好人。《诺亚方舟》人物的三次变化不是不可以,只是结构出了问题——诺亚的好人的状态用时大概七十分钟,偏激状态(也就是性格第二阶段)用了大约六十分钟,最后变回来整合一下差不多十分钟。而最精彩的部分,第二部分,使观众最有代入感的主人公偏激状态下的故事仅占全片二分之一没完全到的篇幅。所以这片子结构不好。
再有,我觉得人物关系可以更好。首先这个题材其实够奇观了,怎么给观众自然又直接传达人物关系真是剧本一个难题。比如,前七十分钟,二儿子含为什么会成为后面的一个主要矛盾之一,是因为他想要女人。可那个时代,那个情景只有他哥哥有,有一场他和父亲当面对峙说这个问题时,编剧写的是“我要成为一个男人”其实有点好笑,不过想想这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说法了!
简单说说这片子的视听语言吧。
首先,剪辑上,没有普通电影那样拖泥带水,语言精准,表意和叙事都做得很不错。但是依旧能看出一些被修剪过的痕迹(总之期待看看导演版)。
其次,这片子的还是挺牛逼的在视觉设计上,大胆而具有想象力,同时有不觉得违和!最精彩的都不是洪水袭来,那简直太小儿科了,甚至不值得一提,那个桥段完全可以撑戏拍得更史诗一些(估计片方不给投钱了!哎),我觉得最精彩,最据想象力的是对神创造世界的视觉化处理那个桥段!太炫酷了。
最后,我觉得演得最好的是妻子,在这样一个没血没人的角色框架下,那场和诺亚争吵的戏份还拍得这么棒确实牛逼。至于“赫敏”,还太嫩了,她到底有没有好好研究这个角色啊,有没有好好研究一下生孩子这回事啊,以及生完孩子后的女人是什么样啊——不理解生活的演员只是花瓶。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结局是什么 诺亚方舟电影结局解析
导语: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结局是什么?《诺亚方舟》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亲自创作剧本和同名漫画。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没有雨、没有粮食,军阀和野蛮的游牧部落统治一切...
诺亚的这一性格设置正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地方,尤其是国人。利他主义在中国文化圈还是集中在私人的领域内的,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想到的利他是自己的家人。所以会有人觉得诺亚之后要杀艾玛沃森孩子的行为非常变态,而且没有道理,因为在国人的世界观里,家人是大于一切的,关于这个认识将在后面讨论。可是对于完成了道德转变的诺亚来说,一切都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正是因为自我道德上的绝对约束,使得诺亚坚信自己的行为都是’行正义之事。‘因而,为了正义,一切有可能使人类繁衍存活的事都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补充一个知识,有的人没有搞明白为什么生个男孩子就不杀,而生了女孩就杀。在圣经被创造的那个年代,兄妹乱伦和近亲乱伦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因为诺亚有两个儿子,闪如果生的是女儿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弟弟,而如果艾玛沃森生的是儿子,那就任凭其搅基也弄不出后代的 (这难道是’烧死那些异性恋‘的最早言论吗?= =)
艾玛沃森不会生孩子的这个情节设置的很是不错(不记得原典里有这个设置),正是因为艾玛不会生育使得诺亚可以在拯救自己家人和毁灭人类之间不用陷入两难。可是导演讨巧的地方就在于,妻子出于利己的原因,不想让孩子孤老终死和痛苦而求助’无所不能‘的爷爷,最终得到家人的支持并且实现了’全人类‘的延续;相反,诺亚出于利他,声张正义,却最终众叛亲离,差点灭绝了人类。人性在这里发生了第一次反转。
导演另一个令人佩服的解构在于全片的主题,诺亚后期在登录之后痛苦像死一样,说明了他的任务失败,即完成正义的事,也就是在他认为的消灭人类的罪。而最终由于自己的仁慈放过了人类的希望,而使得人类的罪得以延续,而也使得他自己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这也是导致二儿子含从懦弱怀疑彻底转变为仇恨诺亚的最根本原因,当然,含最后的那句’我不属于这‘说的那么决绝和可怜,他正是那个体会这种无意义最直接的受害者。若不是诺亚认为人类都要灭亡,不能有后代,当初含的’小情人‘说不定也不会死,可怜的壁花少年啊。导演在此做了一个寓言式的阐明,只要我们人类存在在世上,我们的罪就存在一天。
而我们的罪是什么?是人性的弱点和自私,他是由诺亚最终的手软和家人们在一系列思想斗争中展现出的弱者心态和自我维护而构成的。但是,全片的精华在于艾玛沃森最后对诺亚说的那几句话,“可能对于最后放过两个小生命是出于人性的软弱,但是上帝给你了这个权利,你就得做出选择,你最后的选择不是因为weakness,而是因为你的mercy和love,这正是人类的goodness。
我想这也是全片想传达的主题,尽管我们的人性有着原罪,并且是无法被洗清的,但是我们人性中却也有最伟大的地方那就是仁慈与爱。当你占据着某种道德至高点去行正义之事时,你可能已经在摧毁一些东西,‘人太执着,容易盲了心眼。’而仁慈与爱是人性被上帝赐予最好的礼物。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即使基督天主是教义反对homosexuality的,但是也是爱与仁慈使得很多西方国家能够迅速得到全民接纳并且同性婚姻合法化,当然这个都是后话了。
这部电影对自己最大的启示还是在于,当你以为甚至真的握有某个理想时,你是否会去强迫别人跟你一样去达到这种理想的标准,这是我们需要时刻反思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