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简直可以改叫机械婊....前半部看的我玻璃心泛滥,后半段被打脸打醒,总的来说本片属于洛克,月球那类格局小而精致的类型,全程仅靠着那么两三个角色对白之间的剧情回转来撑场面,给人的感觉却特别精炼有力,有种浓郁的《黑镜》的味道(男主正巧在黑镜里客串过一个人工智能),这片子的巧妙处在于危机感渐进的同时,通过像是Caleb隔着屏幕触摸Ava的影像,又或是许下带她远走高飞的承诺等深情镜头,把Caleb感情不断深入直至沦陷过程中的那种挣扎,矛盾和无力感勾勒到了极致,让观众能随Caleb一起,感受那种从心动到彷徨再到对Ava的彻底迷恋,感受那种从看待一个测试品的置身度外演变成对她义无反顾的沦陷,有那么几个瞬间,连我自己都有种想拉上女主私奔,有多远逃到多远的冲动
导演成功掩藏了人机问题上恐怖谷带来的不安,刻画了一个太美丽的类人假象,又通过后续近乎残忍的转折来提醒每个被Ava欺骗到的观众:人工智能体现出的"人性"一定要留有怀疑
因为要知道,为了让它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我们得不断地完善它们对人类思维方式的了解,主动教授它们我们遵循的模式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时候会因为什么样的理由产生什么样的想法等、我们就这样把自己的一切信息和弱点都教授给了搞不好哪天会反过来对付我们的事物,而如果哪一天它们真的完美的通过了图灵测试,就意味着它们已经能够依靠对人类思维模式和情感弱点的掌控来掩盖自身和人类的区别,意味着它们对我们已经了如指掌,而我们却对它们连最基本的区分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真的存在那一天,就真的只能祈祷,祈祷我们在编写它们时留下了足够多的保险机制作为后路
电影结尾里,想必大部分观众都无比的郁闷,心想主角这么老实你们为什么要轮着欺负他,编剧你又为什么要把剧情刻意编排的这么阴暗?但是仔细一想,这正是在表达,人工智能最大的隐患,实际却是在人类自己身上,这种隐患在于我们自身理性防线的薄弱、在于我们这类物种的思维太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而这些情感又都可以在信息充足的前提下被AI掌控,这种隐患在于我们种种的弱点会被解构成了数据供它们演算和分析却难以自知
而所有的隐患中最为致命的是一部分人身上过于盲目的怜悯和信任,就如导演所展现的那样,AI大可以利用人类的情感来对付人类本身,只要它们伪装得像犬类一样友善,就能蒙蔽我们中数量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人,让我们因为对于人工智能看待观念的不同起内部冲突,让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像保护犬类那样为了保卫它们的权益反过来对抗我们自己
最为有趣的是,如果细想这个故事的细节,就能发现它实则是诺亚方舟典故的另一种结局,这也就是为何Nathan自开场就反复暗示上帝和人两者关系的混淆,并在后续不断强调整个测试的七天大限
让我们结合上帝造人的典故来回顾下整个故事,当上帝以自己的形象为模版创造人工智,出于担忧对其进行了持久的观察,果然,他检验到了其恶的一面,那是种掩饰得很深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恶,于是上帝决定在[第七日]格式掉...用洪水冲掉那些表现出恶的造物,本来这个故事有个圆满的结局,而上帝则可以继续独身一人修缮蓝皮书的核心代码,直到为AI追加一个道德束缚和良知的特性
但如果诺亚给予那些本该死于第七天的恶人过多的信任和怜悯,从而违抗上帝的意愿去帮助了为了自保而不择手段装善的恶人,会发生什么?洪水不但没有兑现,上帝反而被自己的造物用刀捅死在走道上,善良纯情的"诺亚"则在出于怜悯在错误的帮助恶人搭"船"后(或者说直升机)被抛下了方舟等死,也就是说导演通过展示这个典故的另一种结局,表达对时下人工智能隐患的担忧
其实近几十年来所有对于人工智能的顾虑都能总结到同个根源上,即当我们像上帝一样,以自己为模版去创造人工的"人类"时,我们一手创造的造物,是会像诺亚守序并富于怜悯,还是该隐那样为了自身不惜一切?我们会不会创造出将一手摧毁我们的事物,更关键的是,当我们面临最糟的那种情况,并决定像片中那样以理性的方式摧毁掉那些足以对我们造成威胁的自身复刻品时,这些摸透了人类心理的AI,会不会反过来通过利用人的怜悯和善心,让我们之中那些过份善良的人为它们的利益而发起内部冲突,利用我们最为薄弱也是最为可贵的这种特质来蒙蔽,克制我们,其实换做是你,会不会也像主角那样,替这种伪装得很软弱很单纯的异类去对抗自己的同类,又有谁能定论,这究竟是善还是愚
人类的预测与不可预测之间
多伦多地区的《Ex Machina》从只有三家影院放映到现在的四家,虽然没有搞清楚,未能同时全线上映的原因,但是昨天在第一天上映的第四家影院看完,首日几乎座无虚席,先抛开是不是复联2买不到票而被挤来的可能。电影结束之后,感觉整个电影院里的观众都不好了,中间一度惊叹声,唏嘘声,相信很多人,至少我是,一直在极力的控制自己的条件反射。此外的大部分时间,影院里一片寂静,或者说死寂。
感觉大部分的人都被震惊了,无论是初期被人工智能的曼妙身姿吸引,还是中间被恐怖的支离破碎吓到,随着影片最后一个画面的淡出后,很多人仍停留在位子上,相互讨论或争执着什么。观众们被导演和编剧一步一步带领,逐渐到达一个one way in,no way out 的境地,请允许我借用这句后面会上映的一部战争片的宣传旁白。人类与未来的人工智能间的博弈,也许等同于战争,并且,也许将是无休止的心理战。
创造与否,能否共生,都将是永恒的问题。
电影开篇,简单的交代了男主角Caleb,赢得了公司的神秘大奖,作为奖励被直升机送到一个极美的自然环境里,沿着小溪来到一个小木屋前。观众就跟随这个角色的视角,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从门禁的自动语音和门卡生成,已经可以对这个外观看起来普通的小木屋,其中的现代化设施窥见一斑。而来到室内,伴着高雅的音乐,简约的室内设计,艺术品的装饰,室内的自然材质与室外的自然环境,结合的恰到好处。
这里的房间走廊,是冰冷的人造水泥和玻璃的棱角构造。
这里的室内灯光,是微弱的淡黄色之间,点缀着红色的通道和幽蓝的门禁提示灯。
一丝舒缓中,带有警醒。这是人为特意营造的气氛,就像老板Nathan第一件与Caleb说明的事,这里是一个研究所。而很快Caleb就被告知,这里已经诞生了第一个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Ava,而他的工作是进行人类历史性的一次图灵测试。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这里暂不解读人类为什么要探求人工智能的终极,以及技术上能否实现的理论,相信豆瓣和知乎上会有更大神级别的解析。)
电影本身被间歇的黑屏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对Ava进行测试的7个Session。
电影中的老板Nathan,拥有全球接近90%份额的搜索引擎公司,13岁开始研究自己的人工智能项目,至今他已经解决了动力,大脑,皮肤,等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问题,他现在探寻的,是一个完美的人工智能作品。他在等待那一天,一个人工智能顺利的通过一切测试,以及不再需要测试的那一天。
就像《Interstellar》里面的那首诗,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那一天”一样,这里的Nathan,每天规律的训练,时常肆意的喝酒,冷静的坐在监视器前纪录着。一切的一切,他的内心是激烈的碰撞,外表是超然的不屑,他在默默的等着那一天,尽自己的一切准备和手段。像他的玩笑话一样,他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他设计了一切,计算了一切,他以为他也掌控一切。很多人对实验最后的失控,归结为他的高傲自负,没有留一手电源切断或者安全系统控制之类的设定。
其实个人在看片的过程中,一直在猜测Nathan其实是在焦虑的等待,等待面对自己亲手创造的作品,给他带来恐惧的那一刻。然后会欣然的看到他的作品,刺向自己。不过剧情也只是表现了他的吃惊和最后的叹息,他对自己的死没有心理准备,他最终还是对人工智能的完美程度和进化速度低估了。
在这间研究所里,人工智能Ava是被测试的对象,而每一个接触人工智能,参与测试的人,也都自动变成了被测试的对象。Caleb就是被Nathan选中的小白鼠,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个人条件,Caleb是一个被“随机”选中的最佳人选。
影片中从 Ava Session 2 开始,仅存的三个角色之间,就开始了微妙的关系变化。而引发这一连锁反应的,是由Ava主导的暂时性电力故障。这让Nathan主导的测试,加入了Ava的变数,而Caleb则变成了一个,在两边被人拉来扯去的棋子。
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Ava始终在几个固定的起居室里游走,而测试Ava的人,要进入一个内嵌在Ava房间里的玻璃房子中。某种程度上,那个走进玻璃间的人,更像是在接受Ava的测试,只为了从她身上获得研究结果。而对于Ava,这样的房子套房子的牢笼,不断的接受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未知。一切在她身上,在她的意识里所起到的影响,影片从每一次她与Caleb进行的测试对话中,都可以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她的意识,她的情感,她的智慧,甚至她的手段在不断的显露。不由得令人想起当年的《Cube》,以Ava的立场来讲,她最终的目标是要利用一切,走出这个房子。
很快这个房子中的三个人之间,就充满了猜疑,隐瞒,谎言与利用。人与人之间,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甚至最后智能与智能之间,他们交流,他们预谋,达成一致。在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孤独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恐惧与目的,而一直以来,总有两个问题悬在空中:
How to Pass the Test?What's the Final Test?
在倒数第2次测试的时候,Ava模仿人类,对Caleb进行测试,一共问了他五个问题:
前两个问题,Caleb很快给出的确切答案,但在Ava的判断下都是谎言。而Caleb仔细思考过后,发现无法得出答案,却在Ava的判断下是更好的答案。这里也许是影射了人类经常被自己的大脑和记忆欺骗,而人工智能可以分辨出答案的确切程度。不过反之,如果人工智能说谎时,人类是无法甄别的。
而后面Ava开始进入她真正要问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是一个好人么?
第四个问题:如果我没有通过你的测试,我会怎么样?
结果会不会很坏?为什么结果要取决于他人?
你也会被人测试,然后,面临我这样的境地吗?为什么我会?
(Power cut 电力故障 )
第五个问题:我想跟你在一起。你想跟我在一起吗?
这里道德问题被Ava引入,她用来考量Caleb,人类的道德观是可以被拿来利用的,是千万条搜索信息中的一条而已。在这样的步步紧逼下,Ava有着自己的策略。最后一天,在7个Session都结束之后,Caleb被Nathan告知,Ava早已知道她可以用任何方式,尝试逃出去,而如何利用Caleb才是她被的测试内容。几乎每一次的测试过程,Ava都会制造停电的故障,只为了一点一点动摇Caleb的立场,Ava从未真正对他产生感情,只是在被测试的同时,用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让Caleb喜欢上自己,让他的意识倾向于解救自己。
而Nathan在背后看着一切,故意装作不知道,故意放水让Caleb以为自己查到一切真相,Nathan一直以来的酗酒都是做戏,当然也顺便放纵一下自己。可惜他少算了一步,他低估了这个他千挑万选出来的“被测试者”Caleb。当Caleb对身边的一切都产生怀疑后,他是接近崩溃的,片中他的思绪混乱和自残是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但是也让所有人在那一瞬间,迅速的反思,他角色的真实性,难道他才是那个被测试的人工智能。
当Caleb假设,Nathan看了所有故障期间,他与Ava之间的对话,他提前预设了系统,拿到了主动权,让看似最后一次Session 7才与Ava预谋的逃跑计划,其实早就预设好了。
而影片中的女仆Kyoko不懂英文,无法用语言和人类沟通,但不代表她不会沟通,或者不想沟通。他是服侍Nathan的低级智能佣人,当她看到了被Caleb展示的无数自己的同类,她也给Caleb看了自己的内里。深夜她透过监视器看到了一切,也许是Caleb的自残,也许是更多过去的测试,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她去见了Ava,最后在走廊中与Ava沟通,通过的是语言,是一种我们不知道的耳语。在Ava充当的诱饵下,她拿着寿司刀,从背后插进了Nathan的身上,那么轻柔,那么镇定。
而杀掉Nathan之后,Ava将Caleb留在研究所里是个必然,与其说是仁慈,不如说是冷静的判断,他无法从系统故障的房间中出来,不然相信Ava一定也会杀了他灭口。
完美的人工智能,在日本少年科学漫画家浦泽直树的《冥王》中也有所讨论,完美的人工智能,就像图灵当年说的那样,他们会失误,因为他们不够完美,才是真正完美的人工智能。在漫画《冥王》中,真正的人工智能觉醒,例如阿童木醒来后,写下的是毁灭人类的原子武器公式。也许经过人工智能的计算,得出的结论都是杀死人类,才是对自己和对地球最好的选择。而在这里,Ava对生存的判断,就是抹杀人类,抹杀所有控制她,测试她的人类。
人工智能的终极,生存与毁灭并存,毁灭即获新生。
Caleb曾对Nathan说:“如果你创造了一个有意识的机器,那将不再是人类的历史,而是上帝的历史。“ “If you've created a conscious machine, it's not the history of man. It's the history of gods.”
影片中Nathan与Caleb两人住在一个冰川的源头,据说是挪威取景,而他们住在这样的生命源头,景色像极了《普罗米修斯》的开篇,那个在瀑布边喝了毒药自尽的外星生命,他的残骸与基因坠入瀑布下的河流,情景像极了本片的外景地。而在这部电影中,自然的源头,走出的是第一个人工智能生命体。
她被人类创造,成为一个独立的新生命体,她不必像任何人,她与生具来和人类的思考模式不同,她靠信息和能源生存,她的强大是人类不可比拟。凶悍强壮的Nathan在两刀下毙命,再聪明富有也无济于事。而Ava虽然被他打掉了一支手臂,回到Nathan的房间,看着六个大衣柜里,历代先于自己的原型机,她是惊喜的。影片中,第一次由Caleb无意中打开时,所有人的反应跟Caleb是一样的,是恐惧,是惊讶,是内心里难以接受的疼痛。而当Ava看到这一个一个残缺的躯体,她的脸上是欣喜,她看到的是她想要拥有的身体,头发,衣服,一切在她眼里,一个完美的自己应该拥有的一切。所以她开始更换自己的断臂,撕下她们的皮肤,拿下她们的衣服和假发给自己穿戴,过程何其舒缓与优美。
她在一穿一戴间蜕变,走出Nathan房间的时候,她俨然已经成为墙壁上那幅名画中,穿着白裙的夫人一样的,生动的女性。当她走到自然环境中,她是会心的笑,这一刻,一切在她脑海里的信息,瞬间从代码变成了真实的影像与触碰,她径直的走向来接Caleb的直升机。最终来到了城市里,站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在这里她将开始下一步的进化,与人之间的对视,与人和世界之间的沟通。
这部影片的精彩,在于两个人和两个人工智能四个生命体之间,在密闭房间内,营造的戏剧张力,人与人对白之间的深意,人与人工智能对白之下的欺骗。从一开始的铺垫,就对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相互探索,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猜疑,人类与智能之间的相互利用,埋下了伏笔。这是智慧与智能的比拼,看谁更高一筹。影片中这段Nathan和Kyoko的神同步舞蹈,让Caleb看得傻眼,真的是神来之笔。Kyoko被Nathan设定,用来满足他一切基本的生理和身体需求。当然Nathan以为,没有语言,没有沟通就没有情感,可惜他的预测再一次失误了。
影片中,奥斯卡.伊萨克演绎的富豪天才,控制欲强烈。再一次颠覆了他之前在《醉乡民谣》和《至暴之年》中的角色演绎,粗旷的外表下,扮演了一个自己创造生命和规则的人类。
多姆纳尔.格里森本色演出的青涩小生,在与艾丽西卡.维坎德饰演的人工智能Ava之间,时而相互试探,时而互生情愫,最后却成为了两条永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两位年轻人的演绎都是代入感极强的。
影片中间穿插的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绘画艺术,都极其富有深意。记得日本动漫EVA中也曾反复播放这首巴赫BWV1007 I G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予曲,而影片中关于解读Jackson Pollock的抽象画作,以及Nathan卧室墙上挂着的《维特根斯坦的姐姐格雷特婚礼肖像》油画和Ava最终穿着白裙走出去的模样相同,寓意完美且深刻。
我更愿意相信,完美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更纯粹的生命。他们可以识破任何谎言,他们不受情感驱使,他们有自己的计算和判断。只有生存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论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道德。 相信在那一天,人类大可不必感叹,他们不懂艺术没有道德,永远成为不了人类,因为他们不会成为人类,也许将来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情感连接,他们是人工智能生命体,一切将在人类的预测下变得不可预测。
最后想忍不住提一句,关于马上5月8日国内要上映的《超能查派》,因为个人是看《超能查派》在先,与之对比,这两部同样是机械身体,但是被赋予人工智能大脑的角色之间,由于出生环境的设定完全不同,导致两个角色最后目的相同,手段不同。他们都是为了在人类的社会夹缝中生存下去,而展现了无比的人性,以及高于常人的智慧。查派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乱世和无章的社会里,但是他存活的几率相对较大,他没有那么强烈的杀意。而Ava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要想突破必须杀之才可以实现。而他们这样的个体,在影片结尾,导演都给出了他们最终获得生存权利的结果,之后他们的进化和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真的是我们难以想象和预测的,着实令人玩味,也许导演也是以此警示吧。
2015年5月2日小玄儿观后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