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我们都是机械姬《机械姬》

导演亚历克斯·嘉兰
编剧亚历克斯·嘉兰
主演奥斯卡·伊萨克 / 多姆纳尔·格里森 / 艾丽西亚·维坎德克里·约翰逊 / 黛博拉·罗桑 / 更多...
类型: 科幻 / 悬疑 / 惊悚
官方网站: exmachina-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2-16(BFI影展) / 2015-01-21(英国)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人造意识(台) / 机器夏娃 / 觉醒前夜
IMDb链接: tt0470752
提示:本影评有剧透。

本片总的来说还不错,一环扣一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感觉,同类型的这种高智商对决的电影还有《死亡笔记》《暗战》《逍遥法外》《催眠大师》《诈欺游戏》《无间道》《控方证人》等等。本片是科幻片,其实也算是悬疑片。

看到男主割腕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如果男主是机器人,他的记忆全是写程序一样写进去的(有相关的电影,男主的记忆是人用电脑写进去的,为避免剧透就不说片名了),岂不是更符合“图灵测试”的设定?

电影开始的时候,男主就说:“图灵测试,就是人类和电脑互动的一种方式。如果人类在不知不觉中,能和电脑互动,这个测试就通过了。”我觉得关键词在于“不知不觉中”,如果男主其实是机器人,但他自以为自己是人,有真实的思维,Nathan叫他去测试Ava,实际上是在测试男主,男主在测试Ava的时候,也就是“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互动,那么男主就通过了图灵测试。

另外,关于“图灵测试”,是要“人类”和电脑互动,如果按照我所说的,男主是机器人,但是Ava不是人类,也不能算是通过了图灵测试,那么这个怎么解释呢?

那么,完全可以认为,其实Ava不是机器人,而是人类。

我打个比方,其实全世界所有人,包括你我,都是人工智能,而我们没见过的“机器人”,或者说“外星人”,其实才是真正的“人类”——我们的造物主。(不是有人提出人类是外星人创造的吗?)假如有朝一日我们发明了AI,而我们与AI进行了互动,其实并不是AI通过了图灵测试,而是我们通过了图灵测试。

其实我们才是机器人。这个幻想,是不是很有趣?

我在猜想,如果在电影中,男主割腕后,流出鲜血,然后发现里面有机械组建,也许电影剧情会有新的发展方向吧?(也许原本就是这个剧情,但是造物主——外星人害怕我们发现自己是人工智能的事实,而修改了电影剧情呢?)

PS: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证明,我们是人类,而不是人工智能呢?



 片名简直可以改叫机械婊....前半部看的我玻璃心泛滥,后半段被打脸打醒,总的来说本片属于洛克,月球那类格局小而精致的类型,全程仅靠着那么两三个角色对白之间的剧情回转来撑场面,给人的感觉却特别精炼有力,有种浓郁的《黑镜》的味道(男主正巧在黑镜里客串过一个人工智能),这片子的巧妙处在于危机感渐进的同时,通过像是Caleb隔着屏幕触摸Ava的影像,又或是许下带她远走高飞的承诺等深情镜头,把Caleb感情不断深入直至沦陷过程中的那种挣扎,矛盾和无力感勾勒到了极致,让观众能随Caleb一起,感受那种从心动到彷徨再到对Ava的彻底迷恋,感受那种从看待一个测试品的置身度外演变成对她义无反顾的沦陷,有那么几个瞬间,连我自己都有种想拉上女主私奔,有多远逃到多远的冲动
  导演成功掩藏了人机问题上恐怖谷带来的不安,刻画了一个太美丽的类人假象,又通过后续近乎残忍的转折来提醒每个被Ava欺骗到的观众:人工智能体现出的"人性"一定要留有怀疑
  因为要知道,为了让它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我们得不断地完善它们对人类思维方式的了解,主动教授它们我们遵循的模式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时候会因为什么样的理由产生什么样的想法等、我们就这样把自己的一切信息和弱点都教授给了搞不好哪天会反过来对付我们的事物,而如果哪一天它们真的完美的通过了图灵测试,就意味着它们已经能够依靠对人类思维模式和情感弱点的掌控来掩盖自身和人类的区别,意味着它们对我们已经了如指掌,而我们却对它们连最基本的区分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真的存在那一天,就真的只能祈祷,祈祷我们在编写它们时留下了足够多的保险机制作为后路
  电影结尾里,想必大部分观众都无比的郁闷,心想主角这么老实你们为什么要轮着欺负他,编剧你又为什么要把剧情刻意编排的这么阴暗?但是仔细一想,这正是在表达,人工智能最大的隐患,实际却是在人类自己身上,这种隐患在于我们自身理性防线的薄弱、在于我们这类物种的思维太容易被情感所左右,而这些情感又都可以在信息充足的前提下被AI掌控,这种隐患在于我们种种的弱点会被解构成了数据供它们演算和分析却难以自知
  而所有的隐患中最为致命的是一部分人身上过于盲目的怜悯和信任,就如导演所展现的那样,AI大可以利用人类的情感来对付人类本身,只要它们伪装得像犬类一样友善,就能蒙蔽我们中数量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人,让我们因为对于人工智能看待观念的不同起内部冲突,让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像保护犬类那样为了保卫它们的权益反过来对抗我们自己 
  最为有趣的是,如果细想这个故事的细节,就能发现它实则是诺亚方舟典故的另一种结局,这也就是为何Nathan自开场就反复暗示上帝和人两者关系的混淆,并在后续不断强调整个测试的七天大限
  让我们结合上帝造人的典故来回顾下整个故事,当上帝以自己的形象为模版创造人工智,出于担忧对其进行了持久的观察,果然,他检验到了其恶的一面,那是种掩饰得很深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恶,于是上帝决定在[第七日]格式掉...用洪水冲掉那些表现出恶的造物,本来这个故事有个圆满的结局,而上帝则可以继续独身一人修缮蓝皮书的核心代码,直到为AI追加一个道德束缚和良知的特性
  但如果诺亚给予那些本该死于第七天的恶人过多的信任和怜悯,从而违抗上帝的意愿去帮助了为了自保而不择手段装善的恶人,会发生什么?洪水不但没有兑现,上帝反而被自己的造物用刀捅死在走道上,善良纯情的"诺亚"则在出于怜悯在错误的帮助恶人搭"船"后(或者说直升机)被抛下了方舟等死,也就是说导演通过展示这个典故的另一种结局,表达对时下人工智能隐患的担忧
  其实近几十年来所有对于人工智能的顾虑都能总结到同个根源上,即当我们像上帝一样,以自己为模版去创造人工的"人类"时,我们一手创造的造物,是会像诺亚守序并富于怜悯,还是该隐那样为了自身不惜一切?我们会不会创造出将一手摧毁我们的事物,更关键的是,当我们面临最糟的那种情况,并决定像片中那样以理性的方式摧毁掉那些足以对我们造成威胁的自身复刻品时,这些摸透了人类心理的AI,会不会反过来通过利用人的怜悯和善心,让我们之中那些过份善良的人为它们的利益而发起内部冲突,利用我们最为薄弱也是最为可贵的这种特质来蒙蔽,克制我们,其实换做是你,会不会也像主角那样,替这种伪装得很软弱很单纯的异类去对抗自己的同类,又有谁能定论,这究竟是善还是愚

人类的预测与不可预测之间

多伦多地区的《Ex Machina》从只有三家影院放映到现在的四家,虽然没有搞清楚,未能同时全线上映的原因,但是昨天在第一天上映的第四家影院看完,首日几乎座无虚席,先抛开是不是复联2买不到票而被挤来的可能。电影结束之后,感觉整个电影院里的观众都不好了,中间一度惊叹声,唏嘘声,相信很多人,至少我是,一直在极力的控制自己的条件反射。此外的大部分时间,影院里一片寂静,或者说死寂。

感觉大部分的人都被震惊了,无论是初期被人工智能的曼妙身姿吸引,还是中间被恐怖的支离破碎吓到,随着影片最后一个画面的淡出后,很多人仍停留在位子上,相互讨论或争执着什么。观众们被导演和编剧一步一步带领,逐渐到达一个one way in,no way out 的境地,请允许我借用这句后面会上映的一部战争片的宣传旁白。人类与未来的人工智能间的博弈,也许等同于战争,并且,也许将是无休止的心理战。

创造与否,能否共生,都将是永恒的问题。

电影开篇,简单的交代了男主角Caleb,赢得了公司的神秘大奖,作为奖励被直升机送到一个极美的自然环境里,沿着小溪来到一个小木屋前。观众就跟随这个角色的视角,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从门禁的自动语音和门卡生成,已经可以对这个外观看起来普通的小木屋,其中的现代化设施窥见一斑。而来到室内,伴着高雅的音乐,简约的室内设计,艺术品的装饰,室内的自然材质与室外的自然环境,结合的恰到好处。

这里的房间走廊,是冰冷的人造水泥和玻璃的棱角构造。
这里的室内灯光,是微弱的淡黄色之间,点缀着红色的通道和幽蓝的门禁提示灯。

一丝舒缓中,带有警醒。这是人为特意营造的气氛,就像老板Nathan第一件与Caleb说明的事,这里是一个研究所。而很快Caleb就被告知,这里已经诞生了第一个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Ava,而他的工作是进行人类历史性的一次图灵测试。


(以下内容涉及剧情,这里暂不解读人类为什么要探求人工智能的终极,以及技术上能否实现的理论,相信豆瓣和知乎上会有更大神级别的解析。)


电影本身被间歇的黑屏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对Ava进行测试的7个Session。

电影中的老板Nathan,拥有全球接近90%份额的搜索引擎公司,13岁开始研究自己的人工智能项目,至今他已经解决了动力,大脑,皮肤,等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问题,他现在探寻的,是一个完美的人工智能作品。他在等待那一天,一个人工智能顺利的通过一切测试,以及不再需要测试的那一天。

就像《Interstellar》里面的那首诗,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那一天”一样,这里的Nathan,每天规律的训练,时常肆意的喝酒,冷静的坐在监视器前纪录着。一切的一切,他的内心是激烈的碰撞,外表是超然的不屑,他在默默的等着那一天,尽自己的一切准备和手段。像他的玩笑话一样,他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他设计了一切,计算了一切,他以为他也掌控一切。很多人对实验最后的失控,归结为他的高傲自负,没有留一手电源切断或者安全系统控制之类的设定。

其实个人在看片的过程中,一直在猜测Nathan其实是在焦虑的等待,等待面对自己亲手创造的作品,给他带来恐惧的那一刻。然后会欣然的看到他的作品,刺向自己。不过剧情也只是表现了他的吃惊和最后的叹息,他对自己的死没有心理准备,他最终还是对人工智能的完美程度和进化速度低估了。

在这间研究所里,人工智能Ava是被测试的对象,而每一个接触人工智能,参与测试的人,也都自动变成了被测试的对象。Caleb就是被Nathan选中的小白鼠,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个人条件,Caleb是一个被“随机”选中的最佳人选。

影片中从 Ava Session 2 开始,仅存的三个角色之间,就开始了微妙的关系变化。而引发这一连锁反应的,是由Ava主导的暂时性电力故障。这让Nathan主导的测试,加入了Ava的变数,而Caleb则变成了一个,在两边被人拉来扯去的棋子。

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Ava始终在几个固定的起居室里游走,而测试Ava的人,要进入一个内嵌在Ava房间里的玻璃房子中。某种程度上,那个走进玻璃间的人,更像是在接受Ava的测试,只为了从她身上获得研究结果。而对于Ava,这样的房子套房子的牢笼,不断的接受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未知。一切在她身上,在她的意识里所起到的影响,影片从每一次她与Caleb进行的测试对话中,都可以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她的意识,她的情感,她的智慧,甚至她的手段在不断的显露。不由得令人想起当年的《Cube》,以Ava的立场来讲,她最终的目标是要利用一切,走出这个房子。

很快这个房子中的三个人之间,就充满了猜疑,隐瞒,谎言与利用。人与人之间,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甚至最后智能与智能之间,他们交流,他们预谋,达成一致。在这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孤独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恐惧与目的,而一直以来,总有两个问题悬在空中:

How to Pass the Test?What's the Final Test?

在倒数第2次测试的时候,Ava模仿人类,对Caleb进行测试,一共问了他五个问题:
前两个问题,Caleb很快给出的确切答案,但在Ava的判断下都是谎言。而Caleb仔细思考过后,发现无法得出答案,却在Ava的判断下是更好的答案。这里也许是影射了人类经常被自己的大脑和记忆欺骗,而人工智能可以分辨出答案的确切程度。不过反之,如果人工智能说谎时,人类是无法甄别的。

而后面Ava开始进入她真正要问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是一个好人么?
第四个问题:如果我没有通过你的测试,我会怎么样?
                 结果会不会很坏?为什么结果要取决于他人?
                 你也会被人测试,然后,面临我这样的境地吗?为什么我会?
                 (Power cut 电力故障 )
第五个问题:我想跟你在一起。你想跟我在一起吗?

这里道德问题被Ava引入,她用来考量Caleb,人类的道德观是可以被拿来利用的,是千万条搜索信息中的一条而已。在这样的步步紧逼下,Ava有着自己的策略。最后一天,在7个Session都结束之后,Caleb被Nathan告知,Ava早已知道她可以用任何方式,尝试逃出去,而如何利用Caleb才是她被的测试内容。几乎每一次的测试过程,Ava都会制造停电的故障,只为了一点一点动摇Caleb的立场,Ava从未真正对他产生感情,只是在被测试的同时,用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让Caleb喜欢上自己,让他的意识倾向于解救自己。

而Nathan在背后看着一切,故意装作不知道,故意放水让Caleb以为自己查到一切真相,Nathan一直以来的酗酒都是做戏,当然也顺便放纵一下自己。可惜他少算了一步,他低估了这个他千挑万选出来的“被测试者”Caleb。当Caleb对身边的一切都产生怀疑后,他是接近崩溃的,片中他的思绪混乱和自残是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但是也让所有人在那一瞬间,迅速的反思,他角色的真实性,难道他才是那个被测试的人工智能。

当Caleb假设,Nathan看了所有故障期间,他与Ava之间的对话,他提前预设了系统,拿到了主动权,让看似最后一次Session 7才与Ava预谋的逃跑计划,其实早就预设好了。

而影片中的女仆Kyoko不懂英文,无法用语言和人类沟通,但不代表她不会沟通,或者不想沟通。他是服侍Nathan的低级智能佣人,当她看到了被Caleb展示的无数自己的同类,她也给Caleb看了自己的内里。深夜她透过监视器看到了一切,也许是Caleb的自残,也许是更多过去的测试,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她去见了Ava,最后在走廊中与Ava沟通,通过的是语言,是一种我们不知道的耳语。在Ava充当的诱饵下,她拿着寿司刀,从背后插进了Nathan的身上,那么轻柔,那么镇定。

而杀掉Nathan之后,Ava将Caleb留在研究所里是个必然,与其说是仁慈,不如说是冷静的判断,他无法从系统故障的房间中出来,不然相信Ava一定也会杀了他灭口。

完美的人工智能,在日本少年科学漫画家浦泽直树的《冥王》中也有所讨论,完美的人工智能,就像图灵当年说的那样,他们会失误,因为他们不够完美,才是真正完美的人工智能。在漫画《冥王》中,真正的人工智能觉醒,例如阿童木醒来后,写下的是毁灭人类的原子武器公式。也许经过人工智能的计算,得出的结论都是杀死人类,才是对自己和对地球最好的选择。而在这里,Ava对生存的判断,就是抹杀人类,抹杀所有控制她,测试她的人类。

人工智能的终极,生存与毁灭并存,毁灭即获新生。

Caleb曾对Nathan说:“如果你创造了一个有意识的机器,那将不再是人类的历史,而是上帝的历史。“ “If you've created a conscious machine, it's not the history of man. It's the history of gods.” 

影片中Nathan与Caleb两人住在一个冰川的源头,据说是挪威取景,而他们住在这样的生命源头,景色像极了《普罗米修斯》的开篇,那个在瀑布边喝了毒药自尽的外星生命,他的残骸与基因坠入瀑布下的河流,情景像极了本片的外景地。而在这部电影中,自然的源头,走出的是第一个人工智能生命体。

她被人类创造,成为一个独立的新生命体,她不必像任何人,她与生具来和人类的思考模式不同,她靠信息和能源生存,她的强大是人类不可比拟。凶悍强壮的Nathan在两刀下毙命,再聪明富有也无济于事。而Ava虽然被他打掉了一支手臂,回到Nathan的房间,看着六个大衣柜里,历代先于自己的原型机,她是惊喜的。影片中,第一次由Caleb无意中打开时,所有人的反应跟Caleb是一样的,是恐惧,是惊讶,是内心里难以接受的疼痛。而当Ava看到这一个一个残缺的躯体,她的脸上是欣喜,她看到的是她想要拥有的身体,头发,衣服,一切在她眼里,一个完美的自己应该拥有的一切。所以她开始更换自己的断臂,撕下她们的皮肤,拿下她们的衣服和假发给自己穿戴,过程何其舒缓与优美。

她在一穿一戴间蜕变,走出Nathan房间的时候,她俨然已经成为墙壁上那幅名画中,穿着白裙的夫人一样的,生动的女性。当她走到自然环境中,她是会心的笑,这一刻,一切在她脑海里的信息,瞬间从代码变成了真实的影像与触碰,她径直的走向来接Caleb的直升机。最终来到了城市里,站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在这里她将开始下一步的进化,与人之间的对视,与人和世界之间的沟通。

这部影片的精彩,在于两个人和两个人工智能四个生命体之间,在密闭房间内,营造的戏剧张力,人与人对白之间的深意,人与人工智能对白之下的欺骗。从一开始的铺垫,就对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相互探索,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猜疑,人类与智能之间的相互利用,埋下了伏笔。这是智慧与智能的比拼,看谁更高一筹。影片中这段Nathan和Kyoko的神同步舞蹈,让Caleb看得傻眼,真的是神来之笔。Kyoko被Nathan设定,用来满足他一切基本的生理和身体需求。当然Nathan以为,没有语言,没有沟通就没有情感,可惜他的预测再一次失误了。

影片中,奥斯卡.伊萨克演绎的富豪天才,控制欲强烈。再一次颠覆了他之前在《醉乡民谣》和《至暴之年》中的角色演绎,粗旷的外表下,扮演了一个自己创造生命和规则的人类。

多姆纳尔.格里森本色演出的青涩小生,在与艾丽西卡.维坎德饰演的人工智能Ava之间,时而相互试探,时而互生情愫,最后却成为了两条永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两位年轻人的演绎都是代入感极强的。

影片中间穿插的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绘画艺术,都极其富有深意。记得日本动漫EVA中也曾反复播放这首巴赫BWV1007 I G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予曲,而影片中关于解读Jackson Pollock的抽象画作,以及Nathan卧室墙上挂着的《维特根斯坦的姐姐格雷特婚礼肖像》油画和Ava最终穿着白裙走出去的模样相同,寓意完美且深刻。

我更愿意相信,完美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更纯粹的生命。他们可以识破任何谎言,他们不受情感驱使,他们有自己的计算和判断。只有生存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论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道德。 相信在那一天,人类大可不必感叹,他们不懂艺术没有道德,永远成为不了人类,因为他们不会成为人类,也许将来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情感连接,他们是人工智能生命体,一切将在人类的预测下变得不可预测。

最后想忍不住提一句,关于马上5月8日国内要上映的《超能查派》,因为个人是看《超能查派》在先,与之对比,这两部同样是机械身体,但是被赋予人工智能大脑的角色之间,由于出生环境的设定完全不同,导致两个角色最后目的相同,手段不同。他们都是为了在人类的社会夹缝中生存下去,而展现了无比的人性,以及高于常人的智慧。查派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乱世和无章的社会里,但是他存活的几率相对较大,他没有那么强烈的杀意。而Ava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要想突破必须杀之才可以实现。而他们这样的个体,在影片结尾,导演都给出了他们最终获得生存权利的结果,之后他们的进化和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真的是我们难以想象和预测的,着实令人玩味,也许导演也是以此警示吧。


2015年5月2日小玄儿观后记

《机械姬》是一部讲述人工智能的电影。和《A.I》这类老牌人工智能电影不同的是,它把镜头放在了人工智能的测试,而不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后果上:或者更多是反思人类的妄自尊大,不要给自己制造敌人,思想天花板基本不会跳出“机器人三定律”和图灵测试。而这部电影走得更纯粹,它创造了一个密闭空间,让人类和机器人一起真人来完成高阶版的图灵测试:即真人在得知对方是机器人的情况下参与测试,探索人与机器人的真正边界。


在这部电影里,智能机器人Ava就是这个被测试者,创造它的Nathan把他囚禁在密闭空间里,并招募志愿者Caleb来实现测试:它能否与人类正常交流、有没有情绪反应。测试过了很长时间,ava表现出了很多超乎常规智能机器人的能力:她会自动切断电源躲避监控,她进入志愿者Caleb的内心世界,最可怕的是,它声称爱上了Caleb,并希望带自己离开囚禁。最后他上了当,帮助AVa修改密闭系统程序,并杀死造物者Nathan,像正常人一样离开实验室,进入大自然。


这部电影角色少、冲突不算激烈,但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内的很多命题,并以充满担忧的结局来回答这些命题: 


1.是不是违反机器人三大法则?

机器人三大发法则分别是: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坐视不理;除非违反第一发展,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机器人必须在不违反前两条的法则下保护自己。这是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理论,也是后世很多科幻小说机器人赖以存在的根本,包括最近火的大白、查派。在这部电影里,AVa最后杀死创造它的Nathan,显然违反第一法则。人工智能是机器人最高形式,也是所有制造这种智能的最终担心:我们是在创造更好的工具,还是更大的隐患;我们是改变世界,还是毁灭自己?

2.人类的起源的隐喻

Nathan制造的实验室位于原野,除了造物主形象的Caleb,只有一男一女,这是亚当夏娃和伊甸园的隐喻,一开始神只创造了男人,女人只是男人的一根肋骨。一开始也只有Caleb是人类,Ava是后来创造物。而Nathan认为自己创造的Ava是善的,但是最后它突破了限制,通过学习了人类的恶而走出了伊甸园,一如夏娃偷吃了禁果,懂得羞耻,开始用树叶遮挡身体,而电影中Ava以机器人的身份主动穿上衣服,都是这种隐喻的表现。不同的是,Nathan被他创造物杀了,而人类因为自己的贪婪,被神惩罚,男人脸朝黄土背朝天,需要工作,女人忍受生产之苦。这样的差别也是在警示:在获得神的能力之前,不要试图去做创造人类的事。

3.通过图灵测试是区分机器人与人的标志吗?

图灵测试的理论是,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显然在这部电影假设中,这个机器人理论的基本测试早已经通过,他们探讨的是高阶的图灵测试,叫中文房间理论(the Chinese room argument),它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这个观点的主要的论断是: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个机器人其实并不具备我们想象的智能,它只是在执行程序,而不是思考与情绪,人们误解了这种智能,跌入程序智能的陷阱。中文屋论证被认为是反人工智能的重要思想实验。而这部电影出现的Av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则是在反驳这个假设:Ava已经实现完全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人不是在执行程序智能,而是完全具备人类所有思维能力,并通过说谎、色诱来达到自己逃脱的目的。电影的基本观点是:如果机器人不仅能对人的行为作出反应,甚至可以拥有人性的恶,则机器人就是真人。


实际上,人工智能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强AI和弱AI的两种不同模式。强AI支持者认为,只要配备恰当的程序,机器人就能产生心智,这就是符号主义AI的观点,这种观点在中文屋实验中会遭遇到麻烦。而另一种观点支持者坚持,只有大脑才能产生心智,大脑才具备心智那样的因果力,要真正实现AI,还得从神经生物学入手,这是联接主义AI们的努力方向。在电影中,Ava实际上是完成了联接主义AI的设想,她有模拟的人脑,实现了智能。

4.少了性还有意识吗?

影片中,Caleb和nathan对话:为什么要把它创造成妙龄女子的样子?是为了让这个实验更容易成功吗?毕竟和高度拟人化的机器人交流,同跟要给黑箱子交流的效果是不一样的。Nathan的回答是,性是人类最大的原动力,可能人类所有的意识都是泛性的,所以他要这么做,让模拟更真实。这个观点有些弗洛伊德,但影片恰恰试图证明:如果没有这种拟人化,可能这个机器人色诱人类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冲动是在性驱动下产生,并且动力持久长远,做这样一个人性试验没引入性这个因子,肯定是不客观的。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仿生学,通过技术模仿动物和人的感官、大脑的结构与机能,从外表上与人类的无限接近。

5.黑白玛丽实验:我们如何感知?

这是片中程序员Caleb讲述的故事,也是著名的黑白玛丽思想实验:玛丽从一出生就被关在一间房子里,一切摆设和布置都是黑白色的。玛丽可以通过一台黑白电视机(或书本等)学习各种(广义)物理学知识,当然也包括各种关于颜色的光学和神经学知识。那么问题来了:假使玛丽学会了全部的物理学知识后被释放出来,当看到真正的西红柿时,会有什么不同? 


黑白玛丽实验是心灵哲学上谈论的重要观点。在认知上,包括笛卡尔、休谟在内哲学家都认为,思维或认识过程只有认识者和认识的对象两项。也就是有我、西红柿,就能实现认识。而康德的观点被后世哲学家认可和继承:除了主客体外,还有有介于二者的概念范畴,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认识才能发生,即“思维就是凭借概念的认识”。目前人工智能研究中,概念并没有被科学家重视,智能机器根本不知道何为概念。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遵循的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自我范畴的建立。所以,黑白玛丽实验才会出现:哪怕机器人被灌输了知识而不是概念,他们认识的这个世界是人类认识的这个世界吗?他们看到的西红柿是不是西红柿?


关于这个思想实验,物理学的解释得会更顺畅些:颜色是由光与视网膜作用产生的,而知识只产生于大脑皮层,二者还不能等同。把这个命题放在人工智能里,就是片中Nathan对Ava的发问:你声称自己的语言是习得的,知识是与生俱来的,包括所谓的爱,那么当你看到真正的男人/异性的时候,你产生的情感是否真实,是模拟还是智能?

6.大数据人能不能实现?

在片中,造物主Nathan设定为世界最大搜索公司老大,相当于我们的google的斯密特。他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了最适合这个实验的志愿者Caleb:父母早亡,懂计算机逻辑,有爱心,没有女朋友,是完美的实验对象。这个大数据挖掘并不算多高明,我们现在就已经能通过高尔夫俱乐部会员信息找到他的情妇了。


但电影中更高明的是,机器人Ava是他通过自己的搜索公司置入全世界的智能硬件获取数据后,挖掘分析并合成的。也就是说,这个机器人的软件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程序,而是全世界搜索世界数据的综合,毋宁说,这是大数据模拟人,它可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当我们一度耻笑SIRI、小冰这些笨拙经不起调戏的人工语音助手的时候,其实可以料想到,经过算法优化、数据库扩容等升级、改造,有朝一日,SIRI真的可以陪你聊天到深夜,让你恸哭在厕所。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推广,大数据成为可能,数据挖掘已经成为现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方向。

7.机器人能不能成为艺术家?

电影中,Nathan和Caleb讨论关于机器人程序化的问题:caleb把他领到一副画作之前,这是杰克逊·波洛克的抽象画,这位美国抽象画家常用的画画方法是: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


这种行为运用到人工智能中,是为了让机器人更加复杂、不可预测,更接近人类表现。而对人类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命题:很多伟大的作品恰恰不是胸有成竹的产物,它出现在创作本身,创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作品最终会是什么样。一个最高阶的机器人,它装有最高级的程序,这都是有限可预料的;但是如果程序自行运算起来,最终出现的结果,则是没有人可以预料的。当这种结果足够接近甚至超过人类的表现、反馈和作品时,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就实现了。但是当前科学能实现的机器人还不具备这种意向性——赛尔提出:已有的机器人对符号的处理只 是句法的处理,而并不具有语义性。这些计算机仅仅只是句法机,而不是语义机。人的符号加工中有意向性的因素起作用,而计算机的 符号加工则没有。目前已有的机器人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他不能像人类一样主动接受、选择外部信息进行再处理。不能表现出意识,就无法成为科学家。

8.我该如何存在?

这个问题有些汪峰,恰恰是电影最让人惊悚的一幕:当Caleb长期和机器人沟通交流,发现对方与真人几乎没有区别的时候,他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也是机器人?为了证明自己,他选择了割腕流血。如何证明“我在”这个命题,哲学家们都给出过各种答案: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亚里士多德的“认知即是所有人的特征”,以及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但是像电影中表现那样,当机器人高度模拟后,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认知、思考甚至表现更好的时候,证明人类万物之长的优越性、由神创造的独创性如何完成?当人工智能发展到在思维逻辑上彻底抹平与人类的边界的时候,是不是只有验证肉体才能真正完成区分?Caleb割腕给观众的震撼是巨大的,它完美诠释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担忧不是过分:当我们创造的物品已经有了人性,甚至让我们怀疑自己存在的正当性,我们会采取什么措施?


在《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有著名的巴别塔故事: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这是人类试图接近神的动作。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创造智慧这件事,连上帝自己都细思恐极。Caleb曾对Nathan说:“如果你创造了一个有意识的机器,那将不再是人类的历史,而是上帝的历史。“ 所以,自负的人类要走得多远?人类需要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要最智能的仆人,还是最聪明的伴侣?凯文凯利说过:人工智能的未来既非能力超凡的机器人,也非让未来学家心醉神迷的超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颇似亚马逊的网络服务――廉价、可靠、工业级的数字智慧在一切事物的背后运行,偶尔在你的眼前闪烁几下,其他时候近乎无形。这一通用设施将提供你所需要的人工智能而不超出你的需要”。如果超级人工智能实现了,人类下场会不会和Caleb、《A.I》、《我,机器人》里描述的一样惨?

公众号:今天道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这种电影就算二次元来看也觉得二吧?《最佳伙伴 》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胡鹤译  /  李慧娴 主演 :  朱主爱  /  Aloysius Pang  /  权怡凤  /  葛米星  /  程旭辉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新加坡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5-26(新加坡)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Young & Fabulous IMDb链接:   tt5617274 根本国产片谐音片名基本是烂片的定律,这部新加坡的华语片也属于该定律范畴。 想不到新加坡会拍出一部很中二的二次元文化电影,我以为除了日本,大概就只有大陆的傻蠢编剧导演会拍这些尴尬电影。COSPLAY这个在电影里真很有点幼稚。《闪光少女》还能接受点。剧情主线接受不能,笑点?原谅我GET不到。比看国产青春片还要坐立不安。 男主像胡夏。女主很漂亮,原来是马来西亚新一代女神朱主爱,来中国发展吧,一定大红大紫。 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父母门第阶层来营造爱情的障碍。不时听来一段英文怪怪的,毕竟我们的语境不一样。 一部描写三个青少年朋友景天,紫甯和郝仁的成长故事,叙述他们如何通过重重挑战和难关,披荆斩棘追逐梦想。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自己,体会到友谊的真谛,了解到如何处理与父母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鼓起勇气,捍卫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通过角色扮演这个长辈看来非常无聊的活动,三个朋友互相辅助学习,在彼此的帮助下,克服了各自的障碍。     郝仁教景天如何善用口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来节省服装制作的成本,鼓励他勇敢表达。紫宁则把自拍绝招传授给景天,提拔他的自信心。间接的,景天克服了自己口吃的障碍,变得更有自信。紫甯和郝仁也在景天的影响下,在生活和学业上,更尽责和努力。     现今社会竞争尤其激烈,年轻的一代将如何在这个重视现实胜过创意思维的大环境下逆流而上,一路怀抱着梦想与希望寻找勇气和自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美妙的女性向粉紅電影《娼年》

更新描述或海报 导演 :  三浦大辅 编剧 :  三浦大辅  /  石田衣良 主演 :  松坂桃李  /  真飞圣  /  富手麻妙  /  猪塚健太  /  樱井由纪  /  更多... 类型: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shonen-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8-04-06(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Call Boy IMDb链接:   tt7529650 原文在medium: https://medium.com/%E7%94%B0%E4%B8%AD%E5%B0%8F%E5%B1%8B/%E5%A8%BC%E5%B9%B4-2018-%E7%BE%8E%E5%A6%99%E7%9A%84%E5%A5%B3%E6%80%A7%E5%90%91%E7%B2%89%E7%B4%85%E9%9B%BB%E5%BD%B1-6cad25ffbc97 《娼年》 其實是一場 「安全的」 性冒險、性成長的故事,這份安全感顯得原著普通,但這樣的安全感在電影,卻是與觀眾建立一種極少數的類型電影-- 女性向軟調色情(softcore pornography) --默契的開始。 女性向色情作品並不是沒有需求,這是個長遠的抑制和誤解的同謀,而近期,網站平台中的女性向推廣計劃在歐美或日本雖不乏關注,但在商業電影之中卻難得有這樣的作品,何況是這麼「好看」的作品,在電影攝製上帶有過去 粉紅電影(ピンク映画) 的榮光--尤其最終「高潮」戲十分諧趣美妙,成功地著墨出這部性成長電影的點睛之筆,靈肉結合,由性見心,敞亮的「讓我看你的性愛」就是「讓我看你的心」。啟用的演員也是頗受女性青睞的一線男星 松坂桃李 ,非常適合成為觀眾各自、私自愉悅的盤中肉(guilty pleasure)。 故事關於 桃李 飾演的男大學生成為娼夫後的見識和體悟。 石田衣良 這個作者擅長的就是把危險的因子、邊緣的樣貌收攏入他結構安穩的小宇宙,晶格銜接晶格一般讓故事世界繼續成長下去,在《娼年》之中就是性群像的疊加,是一些可以料想的微小奇觀,像扭蛋一般的分門別類精巧的固著,然而,畢竟是性事,透過再現性很強的媒介--那些特寫、耳語、室內光的影像--讓這部由男性下至女性情慾之海,在螢幕上個體過分

《颐和园》怎样理解娄烨导演的电影《颐和园》的结局?

《颐和园》 (英文: Summer Palace )是一部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由 娄烨 执导, 郭晓冬 、 郝蕾 、 胡伶 和 张献民 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 六四事件 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 [2] ,而早期电影如《 小武 》(1998) [3] 、《 蓝宇 》(2001) [4] 、《 绿帽子 》(2003) [5] 、《 星星相吸惜 》(2004) [6] 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 北京 、 重庆 、 武汉 、 柏林 、 北戴河 、 图们 。《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 戛纳电影节 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 [7] ,因未经中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批准而擅自参加 戛纳电影节 ,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1987年,中朝边境 图们 。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红父亲开的杂货铺。余红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红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红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红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红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红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红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红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 颐和园 昆明湖 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红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红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红,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红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红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红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红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红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红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红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红,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