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关琇 / 萧屺楠
主演: 罗永浩 / 戴威 / 张颖 / Papi酱 / 傅盛 / 更多...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1-11(中国大陆)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Startups
主演: 罗永浩 / 戴威 / 张颖 / Papi酱 / 傅盛 / 更多...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1-11(中国大陆)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Startups
昨晚怀着无比的虔诚和敬意,看完了最新上映的创业纪录片《燃点》,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虽然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很多的创业者,但这么真实的纪录片,这么多的知名创业者,还是第一次看到。
影片中出现的创业者,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功成名就、可以指点江山的人,比如徐小平、张颖、唐岩、孙海涛,还有成功后选择重新出发的傅盛;二是小有成绩、发展势头良好的人,比如papi酱、新氧的金星、皇包车的孟雷、潘飞等;第三类是发展不太顺利,已现颓势或败局的罗永浩、戴威和安传东。安传东这个人我是第一次知道,电影制作方让他成为主创的一员,其实很有深意,因为在年轻的安传东身上,我看到了初期(初级)创业者容易陷入的八个误区。
误区之1:创业动机不对。
安传东创业是为了跟城市同学相比,实现弯道超车。类似的,罗永浩创业做锤子手机是因为对电子产品的无限热爱。基于对财富、成功的渴望或者对某个领域的痴迷而创业,没什么问题,但是并不能保证创业成功。安传东对创业有宗教般的狂热,但是不够冷静,没有认真分析过自己的长项和短板,变成为了创业而创业。其实去大公司打打工,让自己的阅历和能力更强一些之后再出来创业,未尝不可。
误区之2:蹭热点,蹭概念,而不重视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开始时安传东说他的项目是共享餐厅,我有点迷惑,如何共享餐厅?其实他的业务模式是做宣传和发团购卡,为餐厅导流。后来张颖也问到这个问题,共享体现在哪里?安传东这么宣传自己的项目,只是为了蹭一下“共享”的风口。问题是可能别人都不信,自己反而信了,越做越虚,因为他没有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去解决客户的痛点。
误区之3:对拟进入的行业了解不够。
安传东的共享餐厅进展不顺,开始调整,想新的点子。他冥思苦想出来的新业务是去给餐厅老板拍宣传视频,但是他手下的那个女生告诉他,在互联网行业做这个的太多了,哪个餐厅老板没有被拍过?显然安传东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是不够的。
误区之4:执着于做老大,做团队领导。
这一点在戴威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在安传东身上也有所体现。选择创业当然没错,那么你是要去做一个公司的CEO,做带头大哥,还是选择去加入一家潜力无限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的CEO是个非常苦逼的工种,承担着无限大的压力和责任,能力不全面、内心不强大、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深刻的人,我不建议去带队做老大。很多人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话真的对吗?要知道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公司,让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人实现了财务自由,而很多小公司,还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求生,随时可能翻倒、消失在时代大潮之中。想清楚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很重要。
误区之5:项目名字起得不伦不类,甚至是负面词语。
安传东之前的项目叫作“ 跨界美食家”,但我没看出来跨界体现在哪里。可能做美食对他自己来说是跨界了,但是这对客户来说没有意义,也无法产生很好的联想。后面他重新开始的项目叫“席读”,这两个字看起来还好,但你念一下试试?你总不能让客户老给别人说,我在玩“席读”呢!或者,我推荐你用“席读”。
误区之6:管理不好资金问题。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如鲠在喉,久久难忘。安传东回河南老家过年,他爸爸对镜头透露,安传东拿了家里的钱去着给员工发工资,一年挣的辛苦钱,一下子就发完了。安传东的这种做法,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很负责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又是很不负责任,让自己的家人跟着承担了无限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创业项目的资金问题,是最核心也是最头疼的问题,相信很多创业者都像安传东这样做过,问题在于这样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避免?就像工程领域,设计环节对造价的影响程度占到90%一样,比创业过程中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创业开始前做好风险评估和业务规划,不能盲目创业,遭受本来可以避免的亏损。
误区之7:热衷于空想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总是在想新点子,不新不做,这是安传东身上的一个毛病,这也是初级创业者很常见的一类错误。他们总以为自己眼光独到、思维独特,发现了别人都没有发现的一个大商机,经常搞得神秘兮兮的,生怕被别人抄袭了想法。这种做法的危害其实很大,因为空想出来的事情往往是伪需求,或者是别人已经验证过了不成立,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有一个观点,就是生存型的创业,不妨去采用现有的成熟模式,去开拓一个未被满足的市场,比如去加盟某个快速发展的品牌这种操作,因为经过了市场验证的生意模式,风险要小很多。全新的科技或商业模式,收益是非常不确定的,并不适合初级创业者去贸然尝试。纯粹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往往是少数人的权利,比如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样拥有巨额的财富和无限的资源的人。
误区之8:听不进不同的声音。
安传东去参加经纬创投的活动,有机会当面跟张颖讲自己的项目。张颖问了几个创投界很常见的、也是很关键的问题,安传东都答不上来。之后接受采访,安传东的情绪很低落,但是他没有去思考张颖提出的问题,而是极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大意)他只是否定了我的项目,并没有否定我这个人。我创业的勇气和精神可嘉。”听不进不同意见,尤其是行业大咖们的意见,这一误区的危害性可能仅次于上面第七条。大咖之所以成为大咖,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而且创投界的大咖们,每天都在看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他们提的问题,创业者一定要重视起来,反复思考,直到有满意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
以上是我从安传东身上看到的几个误区。初级创业者经常出现的问题其实远远不止这八点,有时间会再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写此文的目的不是攻击或嘲弄失败者,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让想创业的人少走弯路。
作为一个创业投资从业者,我相信每个创业者都值得尊重。我也相信安传东通过参与录制这一记录片,会获得一些新的事业机会,说不定人生格局从此逆转。祝福安传东!祝福创业者们!
作者简介:峰哥,笔名马鹰鹫,毕业于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管理学硕士,在深圳从事创投工作。
“在今天的中国,
如果有什么人生契机可以点燃一代人的激情,
可以让青年精英对自身和未来保有希望,
那只能是创业。”
首部记录当下中国创业者的纪录片《燃点》,
镜头对准了正在发生的创业史,
14个月,拍了14位处在风口浪尖的CEO:
罗永浩、戴威、Papi酱、马薇薇……
他们在片中没有台本、没有演技,
暴露出最真实的、甚至是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豆瓣上,点赞最多的评论是:
“锤子科技和罗永浩能坚持到上映吗?”
然而,总导演关琇说:
“《燃点》不以成败论英雄,
每一个走上创业这条不归路的人都值得尊敬,
因为他们其实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燃点: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纪实
《燃点》导演关琇
《燃点》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生存状态。
主角一共7个人,包含了移动互联网行业过去几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创业者,比如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ofo创始人戴威、网红papi酱、《奇葩说》首任“奇葩之王”马薇薇等。
片子是从2017年5月开始拍摄的,拍了14个月。最开始是选了13家公司,总共14个创业者,其中的7位跟拍得比较频密,也算是电影的主角。
这几年中国迅猛发展的速度,和年轻一代创新的速度,使得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缝隙,都被这帮创业者做出来的东西迅速填满。五年前,你可能都不能想象,今天你用美团叫外卖,用滴滴打车,用饿了么订餐。创业者们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真真实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残酷的下半场,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影像记录这段非常热闹的历史。
在任何时候都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一遍一遍在路上熬。这部纪录片,让大家看到的,是当下创业者们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也许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罗永浩:一个有演讲恐惧症的“相声演员”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
老罗是一个被贴上“情怀”标签的创业者。
因为特别会说段子,他曾经是新东方最走红的英语老师。后来自己出来单干,创办了牛博网和“老罗英语培训学校”。2012年,他40岁,成立了锤子科技,说要做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风格。他有很多经典语录,新东方时代,他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做了手机之后他说,“世界上唯一一个会做手机的人是乔布斯,但是他死了”、“剩下一群笨蛋在做手机”、“我感觉这个重任落在了我肩上”……
在大家眼中,罗永浩一直是一个特别能说会道的人,但你能想象吗?老罗有演讲恐惧症。
创业这六年,他有很多的不快乐,但最不快乐的,原来是当众演讲。
而且他怕镜头,不愿意被拍。一看到镜头就浑身不自在,就是那种生理反应。
我一开始以为是不熟,心想等拍一段时间之后熟了就好了。没想到他是真的从头到尾怵镜头。我跟他说:“你就把我当空气。”但毕竟不是空气。有机器,还有两个人杵在那。
后来我就租了一个“电兔子”,轨道摄影机,放在他的办公室里,记录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导演组就在屋外看着画面,他那部分的镜头,就是这样拍回来的。
采访他时,房间几乎是全黑的,只有他坐的地方打了光。我和摄影师就猫在一个角落里和他对话,他看不见我们。
跟老罗接触这一年,我发现他并不是为了卖情怀而卖情怀。他真的就是喜欢这件事。
他是头驴,吃得很少,所有的心思都在拉这个磨。每天24小时,都扑在自己的事业上,基本上没有个人私生活。
他从来不谈他老婆,在我们这个片子里是第一次谈。说一个月可能跟老婆吃不上两顿饭,在一起的时间就更不用提。
发布会前夜,罗永浩与员工工作至凌晨
他平时就住在办公室。凌晨3点,他问一个员工:“你今晚大概几点睡?
本来我们想拍摄他睡觉的地方,因为就在他办公地方的旁边。他说不行,下不去脚,太乱了。他累得不行的时候,我说你要不去床上躺一会儿,反正你住在这。他很巧妙地避开:“怎么?这个纪录片还有床戏?”
电影中有一幕,在锤子2017年春季发布会的最后阶段,老罗一度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如果有一天,这款手机卖到一两千万台,你们要知道,这是为你们而做的。”他哽咽了。
私下里他说:“随时发不出工资,随时倒闭,随时被债主围楼,那个时候是想过自杀的。”
我想罗永浩除了是一个企业家,还是公众人物。所以锤子科技的资金问题、市场问题、产品问题,都会被放到很大。这段时间关于锤子的负面新闻不断,资产被冻结,员工薪酬被拖欠,老罗也据说辞去了锤子科技的法人和董事长职位。
企业做得不好,任何人都需要反思。那我们就忠实记录。他和公司能不能挺过这次的难关,我不知道,但我希望他可以。
戴威:26岁身价过百亿,27岁跌落神坛
ofo创始人戴威
我们和戴威接触的时候,他和他的ofo正处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刻。
公司创立才一年多,就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业务甚至铺到了美国、英国、新加坡。26岁的戴威,登上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的榜单。
GIF
我们正在拍摄的时候,传出了ofo和滴滴决裂的消息。 如今,片子要上映了,小黄车的各种负面消息满天飞:融不到钱,供应商欠债还不上,1000多万用户等待退押金。戴威本人被法院颁“限制消费令”,出行坐不了飞机,住不了酒店,不能买车,不能买房。
这个27岁的小伙和他的公司,正在陷入至暗时刻。
2018年12月,用户在ofo北京总部排队退押金
如果要为片中的每一个公司定一个标签,那ofo的标签就是“速度”。
几个从校园出来的小孩成立了公司,ofo的高层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在挨着窗户的最后一排办公,天天吃盒饭。
然后他们占了一栋楼的一层,又扩张到两层、三层。从20多人到200人,然后几千人,突然估值就过百亿。这种成长的速度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的。
GIF
27岁的戴威,是一个有些腼腆、外柔内刚的小孩。非常的有礼貌,为人很温和,不太善于表达。对于ofo的发展,一年前,他还是很有自信的。片中有一个场景,戴威在ofo一场活动上发言:
“Uber在全球每天提供700万次出行服务,而ofo现在是2500万。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世界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看到一辆小黄车,都可以骑。”
另一个场合,一个外国的嘉宾跟戴威聊天,外国人问:“你能想象ofo三年后或者六年后会发展成怎样的规模吗?”
戴威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我真的想象不到。”
GIF
2017年,戴威出席ofo在大连举办的体验活动
虽然我们追踪得很密切,但还是觉得不容易跟住,因为速度太快,变化太快。最开始拍摄的项目负责人,过两天就去干别的了,因为公司的结构不断在调整,可能这个人就成了另外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然后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这种速度,可能也预示了他们的危机。
前段时间,我给戴威看了成片,他说这段影像“是一段历史了”。去年的那种春风得意、土匪一样的高歌猛进“都是过去时了。”
他说乐观和天真“可能在我们几个创业小伙伴的脸上,再也看不到了。因为我们是会长大的。”
未来,ofo可能会成为各大商学院里的一个经典案例吧,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案例。不但戴威本人要好好总结,所有的创业者我觉得都是要总结的。
我个人很喜欢这个朝气蓬勃的创业团队。我觉得就算真的失败,只要处理后善后,对投资人、消费者交代好,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戴威还年轻,他还可以从头再来。
金星:医美信息行业最大的大咖,却不懂整形
新氧创始人金星
这个金星不是做过变性手术、现在成为著名主持人的舞蹈家金星。他是医美APP“新氧”的创始人,这是他第三次创业。
他不懂医院,不懂整形,也不懂手术。金星以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身份进入了这个他完全陌生的行业,这是当下创业最神奇的地方。
GIF
金星在踏足这一行之前,已经想得很清楚。他说,“当有一天医美成本非常低,技术非常发达,每个人都很漂亮,这个时候大家关注的就是你的内涵了。”
所以你能看出,他怎样开始、每一步怎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逻辑非常的清晰。他也是我们拍摄的所有创业者当中,思想最成熟的一个。
然而,两年前,他第一次跟我讲创业经历的时候,泣不成声。那种痛和伤害,都是在骨子里的。
金星第一次创业的项目叫“美丽家族”,是一个社交购物社区。因为种种原因,一年后他们的资金链断了。金星就开始跟家人借钱,跟朋友借钱,最后是弹尽粮绝,做不起来。
最后一天,他在办公室跟大家说:“你们把外面的电脑都分一分,散了吧。”等员工都走了,他躲在办公室里,哭了一个下午。
第二次创业,他还是做导购社区,叫“知美”。结果又遇上了金融危机,庆幸的是,和第一次比起来亏得没那么大。
GIF
他失败了两次。但是,这两次失败是他巨大的养分,所以新氧现在走得很稳很顺。
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是做医美的,我们是做互联网的。”
女创业者和男创业者没什么区别
马薇薇和Papi(姜逸磊)
开拍前,大家有讨论过是不是要找一些女企业家。
虽然商场上没有女创业者的标签,但电影确实需要女性视角。我们最终选定了Papi酱和马薇薇。因为她们都是自媒体创业浪潮中的幸运儿,当然本身也自带流量。
GIF
2015年,Papi酱在网络上传了一些吐槽短视频,因为兼具美貌和搞笑,迅速获得网友追捧。巅峰时期她的个人IP估值近3亿,一条广告,拍卖价达到2200万。
现在她可能没有之前火了。在做一个叫Papitube的内容生产机构,自己当老板,签约了60多位视频博主,生产美妆测评、美食、萌宠、旅行等各方面的短视频内容。
这个姑娘特别可爱。其实她本人是很安静的。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在家里宅着,看书,也不怎么出去逛。
GIF
而马薇薇本身就是辩论圈中的名人,因为《奇葩说》爆红。之后就跟《奇葩说》的明星辩手一起创业,专门做知识和娱乐方面的内容产品。
这两个女生都是迅速地成名,然后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商业当中去。不过,从一线网红艺人到公司的创始人,这种身份的巨大的转变,其实是有很大的冲突性的。
我个人理解是,创业没有男女之分。在这条路上,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并不会因为你是女生,就多照顾你。
GIF
两个人在镜头下都是超级真实的,一点儿也没有所谓艺人的做派,我都很喜欢。
尤其是马薇薇,我跟她比较熟。刚开始找到她,我说我想跟拍你创业,但我可没有钱。她回了我一句:“我们也不会疯狂到问纪录片要钱。”
创业面前,人人平等
傅盛和安传东
安传东是代表当下绝大部分草根创业者的现状。他出身在农民家庭,没有资源,没有经验,也没有方向。就只有一腔热血,不怕失败的劲头儿,事业是刚刚起步阶段。
傅盛早已是商场上的老手了。他的猎豹移动2014年就在美国上市,个人也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就是这样两个处境截然不同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同样遇到了困境。
GIF
安传东雄心壮志发展他的“跨界美食家”项目,为餐厅拍宣传视频,又以99元吃4顿霸王餐为噱头,招揽会员。但项目本身就不被投资人看好,他屡屡碰壁。结果在我们拍摄过程中,项目就死掉了。
安传东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最后他只能用他爸干了一年农活存下来的钱,给员工发了薪水。
这就是现实。
傅盛做杀毒软件起家,打造出了3721、360安全卫士这样的明星产品。他的猎豹移动,是第一批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最高的时候接近50亿美金,2015年的全球用户量23亿,本身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体。
GIF
但近几年,外界的算法改变了,猎豹的利润不能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了,而且很有可能永远不可能了,市值也缩水到了十几亿美金。傅盛遭遇了瓶颈,所以他很焦虑,很痛苦,在寻找突破口。
现在他决定要转型,去做人工智能。
选择拍傅盛,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觉得创业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
上市不是终点,可能是一个更难过的起点,因为所有财务公开,你要对更多、更广大的股东负责,压力其实是更大的。
谁是最值得被尊敬的人?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
我做了20多年电视节目导演,一直都关注着中国创业环境和创业者的变化。
其实中国的创业者们,经历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
第一代是以柳传志他们为代表,任正非、李经纬,还有刚刚去世的鲁冠球。这些人其实特别了不起,是拓荒者,从以前那种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内杀出来,前面完全没有路,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走出了路。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第二代是2000年前后,就是马云他们开始创业的时候,开始有了互联网。张朝阳、丁磊,还有现在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的王志东,他是新浪的创始人。
这一波创业,基本上我们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商业模式,人家有个Yahoo,我们有个搜狐;人家有个ebay,我们有个淘宝,这是第二代。
到现在我认为是第三代,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短短四五年的时间,第三代的这些人,有了特别深刻的变化。20年前,没有创业这个词,叫“下海”。那现在创业成了年轻人一个非常正常的选择。我要成功,我要出人头地,首选可能就是创业。
GIF
这一代的人让我看到了跟上两代人更不一样的东西。大多数小孩,其实在我看来更有野心。不是说我要发个财挣个钱,实现财务自由,或者说是改变个人的物质生活。因为现在大家都很自由,随时可以流动。而是说我要改变行业,甚至改变世界。
除了创业者的变化之外,创业环境也变了,变得更热闹,资本更雄厚,速度更快,更需要创新,需要你所有的能力在瞬间成长。
真正的商业天才是很少的。经纬中国的张颖在片子里面说了,创业公司3年之内,有93%都会死掉,活下来的只有7%。但是没有一个创业者,在上路的那一天是想要失败的。
GIF
所以我就说,没有病到一定程度,千万别去创业。
因为创业的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欲罢不能。哪怕前面是个火坑,大部分人觉得就不要去跳,但我一定要去跳,不然我会一辈子后悔。
我觉得这样的人,其实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有的创新,都是从这无数的人付出血的代价里换取回来的,我们的生活才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在和平时期,我觉得创业者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我自己也是一名创业者
《燃点》其实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关机,还在跟拍,还在剪。接下来,我们要同步做一个五集的电视版长片。
这种纪实影像,第一不能摆拍,第二不能导演,第三我无法预计明天会发生什么。拍摄起来,最困难的就是沟通。这些老板们都很忙,不可能明天有什么事,都跟我汇报,所以他们都有个秘书。
但是,秘书是普通人,也不清楚你要拍什么。中间来来回回,沟通特别不易。
我们尽量不打扰到他们的正常工作,但是拍创业者还有一个困难的地方,就是涉及数字、商业机密的东西,我们不能记录。
重要的事件我们希望能记录到,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错过。
当然有些东西我可以死缠烂打,一定要拍到。但其实我也挺不忍心的,就好比人家这不太顺利,你还在那儿拍,就是一个做媒体的行业伦理问题。所以最有戏剧冲突的一些画面,我可能就主动放弃了。
我拍老罗的时候,问过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去做脱口秀,非得做这么难的事儿(做新手机)呢?”
他回答我说,“还是热爱,要不然坚持不下去。”
我们也一样。因为纪录片始终不是市场上最热的东西。它也挣不着什么钱,发大财更不用想。如果不喜欢纪录片,那你完全没必要做这个。
我从央视出来十几年,一直很喜欢纪录片,之前做过两部纪录片的出品策划。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我也是个创业者。
大家都说今年的冬天很冷,未来也会冷一段时间。所以《燃点》就算是一把火,送给那些不放弃的人。
谁规定创业必须要成功?大家都是在不断失败中前进。不放弃就有机会。先活下来是一切的王道。只要有勇气在这条路上搏斗过,都值得别人给他们喝彩。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乐不思猫(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00970/
不像记录片,就像个采访。看完觉得,有些人成功是必然的,有些人失败是必然的,罗永浩成功是必然的,他在做手机之前就一直在做互联网,在第一部手机出来之前就获得了7000万的风投。他必定是有人脉的。他可以为了他的梦想去创业。
Papi成功也是必然的,前几年前篇一律的网红模式,她显得与众不同,又是中戏毕业,之前一直在影视圈。17年真格投资了她1200万,她视频里的广告卖2200万。最近又开始拍电影了,她的片酬也不会少到那边去吧,她的网红效应让她不得不去创业,与其说创业不如说和合伙人开了一家公司,说她买不起房,只能呵呵了。
360安全卫士就是傅盛带着做出来的,后来加入猎豹,就是以前的金山。后来做不下去了转型AI。他在旧金山买了房,那是美国富人区。他的这段象是打广告,不如说说他最开始的经历。
马薇薇他们跟别说了,奇葩说那么火,他们那么多的粉丝。个个是个人精,他们也不缺钱吧,合伙开个公司。看不出来那边创业难,马薇薇一身奢侈品。演也要演的象点吧!
安传东,90后,身在农村,为了自己脱离小城市的梦想不停创业,有一点想法就去做,不听别人意见,拿着父亲一年务农的钱去发工资,他没人脉,没金钱,没经验。他失败是必然的。
还有其他的ofo听说是内部腐败,今年已经差不多了。一个创业公司,员工的努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安传东的员工说的,不过是为了一份薪酬,都希望公司越来越好。之前在一家车贷公司,在行业生存了两年。老板从身无分文到在南京安家。人员不多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心里是开心的,同事之间互相帮忙,老板体恤下属。这应该是最好的状态了。
创业的故事听了很多,阅历,经验,金钱,人脉,资源缺一不可。看过别人创业成功,也看过失败。创业很难,我跟愿意听听看看那些小型企业的创业故事。
这篇是我写给老板的观后感。如果有错的地方请各位纠正。
加一句,既然打着记录片的旗子,就拍真实点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ggddll(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899091/
这部纪录片,创业者和非创业者观影的感受应该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不同阶段的创业者的观影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
整个观影体验来说,老罗,戴威,马薇薇,papi,傅盛,金星 其实都还是离自己比较远的,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经验,但很难找到共鸣,因为所处的阶段不同。
片中主要角色所处的创业阶段:
安传东:懵懂期,这个时候有一腔热血,强有力的动机,但不懂的如何自我保护,也没有护盾,顶着一副肉身往前冲,当然最容易受伤的人就是你,但是能力强的人通过学习和感悟,能够相对容易度过这个时期。
戴威:成长期,天生丽质,虽然也年轻,但在对的时间做对了事情,运气或比懵懂期的创业者好,所以能走的更远,但也很难避免失败或者被排挤,但他们在过程中积累到的经验和资源将更好的帮助他们再次出发。
罗永浩/马薇薇/papi: 挑战期,他们三个人其实在创业之前就是公众人物了,对他们来说创业是水到渠成,是给自己的新的挑战,而不是逼不得已,或者是人生发展首选。
金星:上升期,新氧科技应该在片中是最健康的创业公司了,这个时期的创业者虽然忙碌,但颇为有成就感。
傅盛:转型期,猎豹移动已经是上市公司,可以说傅盛曾经是人们眼中的创业成功者,但商场如战场,几年过去,他同样面临需要转型的困境,仿佛回到了成长期,这个时期的创业者需要再感受一次重新创业。
我想前来观影的每个阶段的创业者,如果没经历过相应的创业阶段,是很难感悟到相应阶段的焦虑的。
我自己是一名“安传东”式的创业者,创业之初,也是一样没有理性的工具,自我保护的技巧,凭着一副肉身挤进创业圈,因为在我们身上,最强大的和最容易受伤的都是我们那颗不放弃创业的心,但随着创业的进行,你会慢慢被伤透,就像初恋一样,你发现你付出的越多,最后你伤的越彻底,懵懂期的创业者亦是如此,这个时候有两种可能性,一类人受伤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创业这块料,索性放弃了,而另一类人却告诉自己一辈子都是战士,但从此以后,他们必须学会给自己上盔甲,给自己加buff,把脆弱很好的保护起来,而把坚强和理性顶在最前面,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创业这片战场上更持久,而也只有更持久,你才能不断成长,等到戴威的好运气,或者成为一个罗永浩式的一个人物,然后你才能再次掌握主动,去创造一个猎豹一般的上市公司,最后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转型的焦虑。
这条路上,很多人走着走着自己换赛道了,很多人走着走着掉队了,很多人死在半路上了,但世界会因为这些人而变得不同,让我们为每一位创业者喝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