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五星?因为我有切身的感受。自我介绍下,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来自海上。
影片开始介绍了几个主角的家庭,看似生硬,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就是普通人,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家长里短,再正常不过。永远修不好的柜子,永远修不好的车子,这样的例子太多。每次分离就是都充满了不舍,尤其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对于外行来说,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油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于地下,所以更别说介绍这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太难。主人公就很聪明,易拉罐,轻而易举,简单易行。
坐着飞机去上班,看着高大上,其实就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和公交车没什么差别。撞上鸟,或许是一个不详的开始,或者说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到了平台,和同事交接班,顺带拉拉家常,吹吹牛逼,讲讲在家里的趣事,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钻工说自己毕业于哪哪哪个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国内差不多都是这样,全是大学生。
事故原因,事故经过都讲的还算详细,画面处理的比较震撼,不做过多评价。对我而言,这是个对外介绍的窗口,打分什么的肯定会多多少少有点片面。
最后有些人在质疑,只不过是死了几个人而已,算不上灾难片,真正重要的是后来的污染。我感觉,说出这样话的应该都是坐在办公室的官老爷。能侥幸逃出一命已经得感谢苍天了,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官老爷哪一天在遇到危险时能不能逃出生天。
这部电影是我拉着父母一起看的,我本来是想告诉他们我的工作环境并不是他们想象的多么轻松,而老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不过是一个安全事故罢了,哎,我很寒心,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带他们来看这部电影的用意。发生这样的事故,美国尚且如此,我是不敢想我国会是什么样子。希望再也不会像渤2那样。
写的比较乱,想看就看吧,不看也无所谓。
1、男主并不是安全主管,只是电子工程师,对平台很熟悉,负责各种设备检修保养。片中他没有参与任何安全直接相关的重大监测和决策、操作,也没有“一票否决权”。
2、男主说“你刚好装够降落的汽油,不是聪明办法。是用希望当作策略”,意思是“安全保障必须留足余量,不能刚刚够。不能指望于理想值,要有更坏打算。”这个意思不是描述平台的现状很糟糕,而是说保障措施应该做更多。反方的BP人员意思是已经做得够多了。
3、片中显然将BP人员描述为反角,强行推进进度。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安全保障和进度永远是一对矛盾,此消彼长,任何行业的任何操作,都要选取合适的边界,无限度的安全保障是没法干活的。打个比方,你出门上班有危险,但不可能像宇航员一样级别的防护。片中双方都有流程和安全意识,都能分析问题,只是判断有分歧而已。片尾的旁述“对BP督导员的过失致死指控,在5年后全部不成立”也证实了此点。
4、并不是因为BP进度拖后才雇佣了平台,而是BP雇佣了平台,平台没赶上进度。这个逻辑很重要,解释了为什么BP要催进度,有助于理解“谁是好人谁是坏人”。BP是勘探、选点、设计、发包方,平台只是租用的施工方,执行进度。催促进度当然是合理的。当然,没做固井水泥测试是个错误,但这不是整个事故的原因。事实上,他们争吵之后完成了这个测试,只是双方对测试结果都判断错误了。如果认为没做这个测试,那就是没看懂。
5、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安全主管”,BP人员更符合这个身份,他们相当于这个平台的监理。
6、“油气和发动机摩擦,造成了第三次爆炸”——这个说法显然没有一点工科常识——应该是油气通过通风管道进入走廊,进入发动机房,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正常的空气变成了油气,引起发动机爆炸。并不存在什么“和发动机摩擦”。片中有很长的几个镜头,交代了油气经过进气管道、走廊、发动机房、空气过滤器、水套温度和压力读数飙升、多缸发动机的缸盖外观、燃烧室内部的活塞运动情况、最终爆炸。交代非常细致。我不是石油专业,也没看懂那个负压测试,但是大概情况应该是这样:管内读数有巨大压力1400磅,但是泥浆没有冒出来,这个压力可能是误报;于是做了一个制压线的测试,结果压力为0,判断是误报。于是放心抽取泥浆,抽完之后,原本被泥浆重量压在下面的石油喷了上来。
——细看片中的情节,整个过程的最终决策是双方同意的,也是平台人员自己操作的,BP仅仅动嘴皮,并没有动手做什么,只是双方都判断错误了,那个压力读数是真实压力。BP唯一的错误是:抽完泥浆之后,关停了泵,1400磅压力仍然存在,这一刻,BP仍然认为是误报。注意:这一刻,润滑油已经冒上来,接着冒泥浆,接着冒石油,事实已经造成,无力回天。这一刻,不管谁的观念正确、错误,其实无关后果实。只是导演让BP背锅而已,这是导演的个人选择。
为什么会发生所有人都误判压力读数呢?男主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正是因为男主交代了平台有许多(390项)电子设备错误,所以这个1400磅的读数,很有可能是某个传感器错误。这就是前面铺垫了男主对电子设备无所不晓的意义所在。
1. 影片制片人联系了马克·沃尔伯格并告诉他,他们希望在影片里看到老一代和新一代影星的屏幕组合。随后沃尔伯格联系了他认识的老一代演员像Jack Nicholson。出乎意料的是,剧组希望马克·沃尔伯格充当影片里那个老一代的影星,而其他人则喜欢Dylan O Brien充当那个年轻的影星。
2. 为了拍摄影片中的油井Deepwater Horizon, 剧组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梅特,也就是影片的主要拍摄地,搭建了一个真实的油井。剧组打造的油井被认为是最大的舞台立体布景道具。
3. Kate Hudson也就是影片中的Felicia。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和她继父Kurt Russell的照片,即影片中的Jimmy。她说这是她第一部和她继父有合作的电影。
4. 影片中饰演海岸警卫队中尉的角色(Graham McGinnis)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一名海岸警卫队新奥尔良航空站的直升机救援泳者。
5. 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式上让观众们一一起立鼓掌。
6. 这是第二部马克·沃尔伯格与导演Peter Berg合作的电影。第一部合作的电影是Lone Survivor(2013),也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7. 影片最后的拍摄日期为2015年8月7日。
8. 这是首部马克沃尔伯格与迪伦奥布莱恩(Maze Runner移动迷宫男主)合作的电影。
9. 许多在墨西哥湾油井工作的员工拒绝把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遇难者的不尊重。但是Mike Williams-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的幸存者,一度支持把这个事件改编成电影,因为他觉得很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他和他的员工在油井泄露事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而且电影剧组的目标也是想让影片看起来尽可能的贴近实际情况。
10. 影片刚开头可以听到一段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录音,取材自灾难发生几天后的审讯。
11. 电影里女主打电话打听深海地平线油井的情况时,电话那头说有看到火光冲天,并且有人从油井上往下跳。实际上确实是这样,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中,由于事出突然,大部分人来不及疏散,部分工人被迫从75-100米高的油井上跳海逃生。
12. 影片改编自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油井泄露事故,深海地平线。爆炸事故发生三周内,每天大约有21万加仑的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空难,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外星袭击,2012等等的在灾难片在随着电影特效的进步,随时随机的在电影院轰炸观众,观众也因此生成了很多免疫机制,审美疲劳。
这部电影同样是一部灾难脸。从一张海报就能说清楚全部故事内容,预告片都不用看。
《深海浩劫》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和前段时间《萨利机长》有同样的基因。《萨利机长》同样是根据真实的灾难事件改编。有兴趣的话可以绕道去看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98609/
——影片观感——
真实事件:2010年美国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发生爆炸和漏油事故。造成11人丧生。本片由变形金刚团队打造,特效肯定过硬。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完全被沦为借着灾难的外衣去展示劈劈啪啪爆炸的特效。
而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新鲜的地方在于亮点:导演的叙述结构+大家对钻油平台知识体系的未知。
这两点是相互补充的,对于深海勘探油井的超大装置和设备,一般人都不会过问,所以很少人去明白他们的工作原理。导演在影片中用了很多的借喻和补充手法,去告诉大家这次勘探的油井,差不多等于就是在敲开地狱之门。在出事之前铺垫,完全没有让人觉得无聊和厌倦,反而导演是在让观众学习和融入,让观众和钻进平台的126人一起感受暴风雨前的平静。随着剧情一段段的展开,观众看得是越来越紧张,最后终于在视钱如命的负责人命令下,他们打开了这扇地狱之门,深海黑油如恶魔般被放出,但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油田大爆炸。
影片还极力控诉一些不顾生命安全的大boss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逃过很多的安全检测,直接挖油,身为安全部长的男主角,用一句简单的话阐述了当时勘探油井平台的现状:像一辆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但飞机装着不够安全着陆的汽油。
影片的节奏一环扣一环,毫不拖沓,剪辑配合着音效和配乐恰到好处,好几次欺骗性的动作都让人觉得要爆炸了。等到真正爆炸来临的时刻,观众的情绪就像被摇晃了很久的可乐打开,一飞冲天。爽不由自己。
影片尾段也处理得相当感人,导演把格局拉大,幸存者最后统统被安置在酒店和亲人团聚,而死去亲属的亲人也同时在酒店,发疯似的找着自己死去的亲人,这种对比更让人知道生命的可贵,珍惜眼前人。
结尾播放了很多当时灾难的真实的画面,最后放出了在事件中丧生的11人照片。让人唏嘘不已,愿世界太平,悲剧不要重演。
——钻油勘探平台细思恐极的工作流程和事故解析——
影片中所描述的,和现实中的过程差不多一样,进度严重拖后的英国石油公司,雇佣了钻油平台团队,英国石油公司想要把拖后的钱赚回来,用什么办法,就是快点挖到油拿去卖。于是故意忽略很多测试出来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了人为的漏油爆炸事件。
深海地平线应该算是第7中,半潜式钻油勘探平台。
深海地平线勘探钻油平台分为两层甲板
出事时候在第一层,油往上喷,造成第一次爆炸,之后通过安全措施抑制住了30秒…对只有30秒。第二次爆炸直接把整个钻油平台给炸了。其中他们也用了各种措施,但是由于油势太猛全部失败。而第三次爆炸是因为泄漏的石油挥发成气体,和发动机发生摩擦炸成了爆炸,这一次就可要命了,火光冲天。整个钻油平台算是完了。
——事后影响——(摘自维基百科)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4]。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5]
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6]。
——真实事件后续——(摘自维基百科)
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英国石油公司被美国政府要求成立一个200亿美金的基金来处理这个事故。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7],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8]。
漏油后数月内,海水中高浓度甲烷被快速繁殖的深海嗜甲烷菌所吞灭,甲烷迅速地回归正常值[9]。
2012年11月,英国石油公司与美国达成和解,接受12.56亿美元刑事罚款,另外提供23.94亿美元支付给野生动物基金会用于环境补救行动,3.5亿美元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此外在未来三年向美国证交会支付5.25亿美元[10] 。
2015年10月6日,美国司法部宣布英国石油将以208亿美元代价与美国政府和解,彻底解决此次漏油事故所有求偿。该款项包括所有几百个地方政府的求偿,美国清水法案罚款,天然资源损害赔偿在内所有政府相关求偿内容。而208亿美元的和解代价刷新了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一个案和解金额。[11]。
这部电影同样是一部灾难脸。从一张海报就能说清楚全部故事内容,预告片都不用看。
《深海浩劫》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和前段时间《萨利机长》有同样的基因。《萨利机长》同样是根据真实的灾难事件改编。有兴趣的话可以绕道去看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98609/
——影片观感——
真实事件:2010年美国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油平台发生爆炸和漏油事故。造成11人丧生。本片由变形金刚团队打造,特效肯定过硬。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完全被沦为借着灾难的外衣去展示劈劈啪啪爆炸的特效。
而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新鲜的地方在于亮点:导演的叙述结构+大家对钻油平台知识体系的未知。
这两点是相互补充的,对于深海勘探油井的超大装置和设备,一般人都不会过问,所以很少人去明白他们的工作原理。导演在影片中用了很多的借喻和补充手法,去告诉大家这次勘探的油井,差不多等于就是在敲开地狱之门。在出事之前铺垫,完全没有让人觉得无聊和厌倦,反而导演是在让观众学习和融入,让观众和钻进平台的126人一起感受暴风雨前的平静。随着剧情一段段的展开,观众看得是越来越紧张,最后终于在视钱如命的负责人命令下,他们打开了这扇地狱之门,深海黑油如恶魔般被放出,但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油田大爆炸。
影片还极力控诉一些不顾生命安全的大boss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逃过很多的安全检测,直接挖油,身为安全部长的男主角,用一句简单的话阐述了当时勘探油井平台的现状:像一辆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但飞机装着不够安全着陆的汽油。
影片的节奏一环扣一环,毫不拖沓,剪辑配合着音效和配乐恰到好处,好几次欺骗性的动作都让人觉得要爆炸了。等到真正爆炸来临的时刻,观众的情绪就像被摇晃了很久的可乐打开,一飞冲天。爽不由自己。
影片尾段也处理得相当感人,导演把格局拉大,幸存者最后统统被安置在酒店和亲人团聚,而死去亲属的亲人也同时在酒店,发疯似的找着自己死去的亲人,这种对比更让人知道生命的可贵,珍惜眼前人。
结尾播放了很多当时灾难的真实的画面,最后放出了在事件中丧生的11人照片。让人唏嘘不已,愿世界太平,悲剧不要重演。
——钻油勘探平台细思恐极的工作流程和事故解析——
影片中所描述的,和现实中的过程差不多一样,进度严重拖后的英国石油公司,雇佣了钻油平台团队,英国石油公司想要把拖后的钱赚回来,用什么办法,就是快点挖到油拿去卖。于是故意忽略很多测试出来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了人为的漏油爆炸事件。
深海地平线应该算是第7中,半潜式钻油勘探平台。
深海地平线勘探钻油平台分为两层甲板
出事时候在第一层,油往上喷,造成第一次爆炸,之后通过安全措施抑制住了30秒…对只有30秒。第二次爆炸直接把整个钻油平台给炸了。其中他们也用了各种措施,但是由于油势太猛全部失败。而第三次爆炸是因为泄漏的石油挥发成气体,和发动机发生摩擦炸成了爆炸,这一次就可要命了,火光冲天。整个钻油平台算是完了。
——事后影响——(摘自维基百科)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4]。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5]
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6]。
——真实事件后续——(摘自维基百科)
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英国石油公司被美国政府要求成立一个200亿美金的基金来处理这个事故。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7],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8]。
漏油后数月内,海水中高浓度甲烷被快速繁殖的深海嗜甲烷菌所吞灭,甲烷迅速地回归正常值[9]。
2012年11月,英国石油公司与美国达成和解,接受12.56亿美元刑事罚款,另外提供23.94亿美元支付给野生动物基金会用于环境补救行动,3.5亿美元提供美国国家科学院。此外在未来三年向美国证交会支付5.25亿美元[10] 。
2015年10月6日,美国司法部宣布英国石油将以208亿美元代价与美国政府和解,彻底解决此次漏油事故所有求偿。该款项包括所有几百个地方政府的求偿,美国清水法案罚款,天然资源损害赔偿在内所有政府相关求偿内容。而208亿美元的和解代价刷新了美国司法当局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一个案和解金额。[11]。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