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飓风营救》系列看样子也就到这儿了。再往下还能怎么拍?尼森第三次举起电话,“仔细听清楚了,这次出事儿的不是我和你妈,这次被抓的是你姥姥和娘舅,不!是你男朋友,不不!是狼来了”?……再搞下去,估摸编导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但凡有点艺术敏感度的人都该察觉出这接二连三的自造俗套足以进入“戏谑”候选了。
说道戏谑,一位中文名也叫尼森的好莱坞笑星曾经主演过一部白头神探的电影剧集。片中有个很经典的以“重复”做哏的例子。探长一碰到棘手案件便跑到街边擦鞋摊。擦鞋匠竟然是美国街头的百晓生,问吗答吗,无所不知。第一集,探长求解离开后,神父接上,他的问题是,“你对死后来世有什么看法?”第二集,接上的是外科大夫,咨询的是手术技术细节的问题。第三集,没有下载到,窝母鸡。第四集,剖析女性更年期后的心理困扰。第五集,消防队员求教如何在某一特定火灾模式下灭火逃生。擦鞋匠边答,对方还很认真地记着笔记。第六集,疑似中学校长的一个西装背头男来打听关于在校年轻人喜好而他却不懂的时尚音乐……
这是一个“细节重复”的正面案例。正面的意思是它的确很好笑,而成为正面的前提却是,该剧导演能够先于观众意识到某一惊悚类型片中俗套具有被讽潜质,并反复戏谑之。
但飓风营救的重复,无论是电话对女示警,还是被铐逃脱,却产生完全负面的戏剧效果。并且只重复到第二遍,就已经在捉襟见肘了。尼森持枪对峙时竟然还能掏出手机来通话?然后在被铐之后又从鞋袜中变戏法出一部迷你手机二次通话?金贝辛格的那部以电话冠名的惊悚片也不敢如此无所顾忌地玩手机,却原来本片的恐怖分子已将移动通信视作一个人的最最最基本的人权。看见,看不见,都必须满足你跟家人充分沟通?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导演试图保留上集中的所谓经典情景而刻意去“拼凑”一个可以导致情景再现而内容又不同的故事。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却没有意识到,处于这种层次上的情景是不好再现的,更是不应再现的 。
一方面,飓风行动无法像贝松前作的士司机那样被系列化。的士司机与医生护士一样具有频繁遭遇各种奇人怪事的“职业正当性”。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可以在戏剧故事中每天活得很“精彩”。而女儿被绑架+父亲营救这种故事,却与特定职业无关。不是说你是前白宫护卫或者前海豹突击队员,你的女孩就有了反复遭遇绑架威胁(特别是模式还极为相似)的“逻辑正当性”。
另一方面,如将电影中的故事分层。“好人不死,坏蛋必输”属于最大一层;“邦德,詹姆士·邦德”属于最小一层。这两层你都可以重复。前者,不重复不行,那是类型片存在的必要前提,也迎合了观众的总体道德审美需求。后者,不过是一句台词,袖珍风格修饰物,无关情节宏旨。可“给女儿打电话催促其赶紧藏身以免被坏蛋抓住……”却刚刚卡在二者中间。既不属于观众中止怀疑的范畴中,也无法脱离情节本身独立存在。它刚刚好就是每个创作者应在当前作品中“原创”的东西。如果你连这样的东西都去借用或继承,那还要编剧干嘛?
再个例子。《英雄本色》系列。小马哥的复仇、血洗黑帮,属于第一类,可重复。小马哥叼着牙签耍帅,就像“邦德,詹姆斯·邦德”一样,属于第三类,也可重复。但第一集中小马哥进酒店大开杀戒前的花瓶藏枪,就属于不可重复的中间类!假如吴宇森周润发在英雄本色第二集中再搞一次花盆藏枪,哪怕把花盆改作佛龛,手枪变为飞刀,观众会买账吗?肯定不会!如此情景再现,只能存活于两种形态:要么是周星驰式的搞笑戏谑,要么就是《龙蛇争霸》中的角色台词上就挑明了向你致敬。
此外,还有一种极特殊的情形之下,也可稍作容忍。那就是尼森的动作场面神武炫目到足以媲美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漫步,以至狂热粉丝可以完全无视你串联情景上的牵强附会、老调重弹。但很显然,飓风营救照此境界相距甚远。而这就不能不提到西式动作与东方功夫的本质差别。
西方电影中动作场面,近些年在香港武指的帮衬下取得了大幅进步。这是事实。但问题却在于:1、由于西片本质上还是无法突破现实主义的束缚(非贬义,现实主义强大是西片优势),动作场面也无法脱离情节和角色而独立存在。它不能像东方功夫片那样可以砍掉故事角色,而只把其中某些动作场景单独提出来欣赏。比如醉拳2结尾的对决。2、更何况,西片动作品质的提高,也只是相较自己的过去而言。与黄金时代(要加这个时间限定,也是一种悲哀)的港产动作片相比,它依然缺乏一种足够吸引人的独立美学价值。本片主人公的擒拿手段之所以要在极高镜头剪接频率下呈现,显然是在掩护连姆·尼森缺乏必要功夫根底的尴尬。但掩护技巧无论怎样日趋成熟,到底还是不及“演员尽量无所不能,镜头负责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影片似乎只值两星。但凭着“炸弹定点”,却可再添半星。原本看到蒙眼的尼森数数记路时,曾一度不屑:不会这样就能找到匪巢吧?再往下看,哈哈!……老外的电影,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
Taken1是在大学时候看的。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本片,我会选“铁汉柔情”:铁汉,是他高大、可靠、机警勇猛、永不妥协,对伤害女儿的凶徒毫不留情,为了救出女儿甚至对曾经的同事也不留情面----最经典的还是他给凶徒留下那句"...and I will kill you...";柔情,是他对妻女的爱,带着一点木讷,因为深爱而有点过分的敏感,一向镇定却会因担忧女儿而动容,又因此坚定信念坚持到最后----柔情的一面真的太多了...亲手送的生日礼物被晾在了一边的一丝悲凉苦涩、女儿因旅游生气离开而感到的委屈无奈、出行前苦口婆心地逐个讲解注意事项、当然还有成功解救女儿后那一瞬安慰的眼神----这都是柔情最好的体现呀。
脑海中对这部片子的印象大致如此。后来看到了续集的预告片,忍不住又把1重温了几遍。
然后很期待,期待大叔能在续集再次诠释“铁汉”与“柔情”。
来到了续集,铁汉依旧无敌,这次甚至妻女都有了危险;柔情似乎有了些转向,更"温情“了一些,三人关系更近了一些。
对我而言,这集的剧情依旧紧凑、动作场面很火爆,当中除了有1的空手制敌、无解枪法毙敌之外,还增加了让我不得不服的各种铁汉技能----两车持枪凶徒包抄时无解脱身;被蒙头押往贼窝途中听声、计时、辨位、记路以及后来沿路杀回;巧妙地与女儿配合让其找到自己并传递武器;还有一些夸张的副驾驶座辅助女儿(连续几次没考过驾照试的女儿...)开车、甩尾、摆脱追逐、诱敌自毁并使火车撞毁敌车...哈哈,剧情需要,看的相当过瘾。
情感方面,女儿有了男朋友,自然会让大叔有些紧张无措,这种过分敏感紧张在片头和片尾都有体现,很有意思甚至让很多观众放声大笑;妻子与现任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又仿佛让大叔走得更近了一些。与妻女的一同出游,更像一般家庭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1中大叔与妻女的关系,是分离的,支撑剧情的是“父爱”;但2,三人的关系则是联系得更紧密,更像是“他们真的就是在一个家庭生活的”故事,从父爱发展成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妻子、对女儿的爱。
再聊点主线外的一些杂感:(其中对白及剧情是大意,本人听力一般)
1.大叔在最后与凶徒首领老头对话,大叔说放你一马,事情也就这样;又或者我杀了你,你的子孙过来报仇,我还会杀了他们;就等你一句话,我把枪扔了走人便是。老头似乎有些不解,大叔便说,我也老了,我也累了...呀,这话说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可想而知,一个父亲,真的很不容易...
2.让女儿躲避到安全的地方--美国使馆;与女儿汇合后开车去安全的地方--美国使馆;最后横冲直撞,甚至冲过夹着机枪的大兵关卡也要闯进去的地方--美国使馆。这是不是至少在宣传效果上,又或者说至少让我觉得,美国公民在外有任何危险,美国使馆是一个很可靠、值得投靠、很安全的地方。
3.女儿这集的泳装造型挺赞啊。但是我个人觉得演技还是一般般--虽然比1里面那个话都说不太利索、动辄就吼和傻哭的要好一些...
4.这绝对是一个“为了让人看的过瘾的片子”,所以在紧张刺激过瘾之后,我还是觉得没看够,片子短了些。请忽略各种无解制敌化险为夷,接受各种“剧情需要”----“敌人确实是比较弱”“这集没有陷入很大的劣势比如身受重伤”,这样会看的更有意思:D
以上便是我对Taken2的一些感想。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觉得此片还是值得一看,带来的满足度也挺高,所以推荐大家!
《飓风营救》系列看样子也就到这儿了。再往下还能怎么拍?尼森第三次举起电话,“仔细听清楚了,这次出事儿的不是我和你妈,这次被抓的是你姥姥和娘舅,不!是你男朋友,不不!是狼来了”?……再搞下去,估摸编导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但凡有点艺术敏感度的人都该察觉出这接二连三的自造俗套足以进入“戏谑”候选了。
说道戏谑,一位中文名也叫尼森的好莱坞笑星曾经主演过一部白头神探的电影剧集。片中有个很经典的以“重复”做哏的例子。探长一碰到棘手案件便跑到街边擦鞋摊。擦鞋匠竟然是美国街头的百晓生,问吗答吗,无所不知。第一集,探长求解离开后,神父接上,他的问题是,“你对死后来世有什么看法?”第二集,接上的是外科大夫,咨询的是手术技术细节的问题。第三集,没有下载到,窝母鸡。第四集,剖析女性更年期后的心理困扰。第五集,消防队员求教如何在某一特定火灾模式下灭火逃生。擦鞋匠边答,对方还很认真地记着笔记。第六集,疑似中学校长的一个西装背头男来打听关于在校年轻人喜好而他却不懂的时尚音乐……
这是一个“细节重复”的正面案例。正面的意思是它的确很好笑,而成为正面的前提却是,该剧导演能够先于观众意识到某一惊悚类型片中俗套具有被讽潜质,并反复戏谑之。
但飓风营救的重复,无论是电话对女示警,还是被铐逃脱,却产生完全负面的戏剧效果。并且只重复到第二遍,就已经在捉襟见肘了。尼森持枪对峙时竟然还能掏出手机来通话?然后在被铐之后又从鞋袜中变戏法出一部迷你手机二次通话?金贝辛格的那部以电话冠名的惊悚片也不敢如此无所顾忌地玩手机,却原来本片的恐怖分子已将移动通信视作一个人的最最最基本的人权。看见,看不见,都必须满足你跟家人充分沟通?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导演试图保留上集中的所谓经典情景而刻意去“拼凑”一个可以导致情景再现而内容又不同的故事。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却没有意识到,处于这种层次上的情景是不好再现的,更是不应再现的 。
一方面,飓风行动无法像贝松前作的士司机那样被系列化。的士司机与医生护士一样具有频繁遭遇各种奇人怪事的“职业正当性”。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可以在戏剧故事中每天活得很“精彩”。而女儿被绑架+父亲营救这种故事,却与特定职业无关。不是说你是前白宫护卫或者前海豹突击队员,你的女孩就有了反复遭遇绑架威胁(特别是模式还极为相似)的“逻辑正当性”。
另一方面,如将电影中的故事分层。“好人不死,坏蛋必输”属于最大一层;“邦德,詹姆士·邦德”属于最小一层。这两层你都可以重复。前者,不重复不行,那是类型片存在的必要前提,也迎合了观众的总体道德审美需求。后者,不过是一句台词,袖珍风格修饰物,无关情节宏旨。可“给女儿打电话催促其赶紧藏身以免被坏蛋抓住……”却刚刚卡在二者中间。既不属于观众中止怀疑的范畴中,也无法脱离情节本身独立存在。它刚刚好就是每个创作者应在当前作品中“原创”的东西。如果你连这样的东西都去借用或继承,那还要编剧干嘛?
再个例子。《英雄本色》系列。小马哥的复仇、血洗黑帮,属于第一类,可重复。小马哥叼着牙签耍帅,就像“邦德,詹姆斯·邦德”一样,属于第三类,也可重复。但第一集中小马哥进酒店大开杀戒前的花瓶藏枪,就属于不可重复的中间类!假如吴宇森周润发在英雄本色第二集中再搞一次花盆藏枪,哪怕把花盆改作佛龛,手枪变为飞刀,观众会买账吗?肯定不会!如此情景再现,只能存活于两种形态:要么是周星驰式的搞笑戏谑,要么就是《龙蛇争霸》中的角色台词上就挑明了向你致敬。
此外,还有一种极特殊的情形之下,也可稍作容忍。那就是尼森的动作场面神武炫目到足以媲美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漫步,以至狂热粉丝可以完全无视你串联情景上的牵强附会、老调重弹。但很显然,飓风营救照此境界相距甚远。而这就不能不提到西式动作与东方功夫的本质差别。
西方电影中动作场面,近些年在香港武指的帮衬下取得了大幅进步。这是事实。但问题却在于:1、由于西片本质上还是无法突破现实主义的束缚(非贬义,现实主义强大是西片优势),动作场面也无法脱离情节和角色而独立存在。它不能像东方功夫片那样可以砍掉故事角色,而只把其中某些动作场景单独提出来欣赏。比如醉拳2结尾的对决。2、更何况,西片动作品质的提高,也只是相较自己的过去而言。与黄金时代(要加这个时间限定,也是一种悲哀)的港产动作片相比,它依然缺乏一种足够吸引人的独立美学价值。本片主人公的擒拿手段之所以要在极高镜头剪接频率下呈现,显然是在掩护连姆·尼森缺乏必要功夫根底的尴尬。但掩护技巧无论怎样日趋成熟,到底还是不及“演员尽量无所不能,镜头负责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影片似乎只值两星。但凭着“炸弹定点”,却可再添半星。原本看到蒙眼的尼森数数记路时,曾一度不屑:不会这样就能找到匪巢吧?再往下看,哈哈!……老外的电影,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
Taken1是在大学时候看的。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本片,我会选“铁汉柔情”:铁汉,是他高大、可靠、机警勇猛、永不妥协,对伤害女儿的凶徒毫不留情,为了救出女儿甚至对曾经的同事也不留情面----最经典的还是他给凶徒留下那句"...and I will kill you...";柔情,是他对妻女的爱,带着一点木讷,因为深爱而有点过分的敏感,一向镇定却会因担忧女儿而动容,又因此坚定信念坚持到最后----柔情的一面真的太多了...亲手送的生日礼物被晾在了一边的一丝悲凉苦涩、女儿因旅游生气离开而感到的委屈无奈、出行前苦口婆心地逐个讲解注意事项、当然还有成功解救女儿后那一瞬安慰的眼神----这都是柔情最好的体现呀。
脑海中对这部片子的印象大致如此。后来看到了续集的预告片,忍不住又把1重温了几遍。
然后很期待,期待大叔能在续集再次诠释“铁汉”与“柔情”。
来到了续集,铁汉依旧无敌,这次甚至妻女都有了危险;柔情似乎有了些转向,更"温情“了一些,三人关系更近了一些。
对我而言,这集的剧情依旧紧凑、动作场面很火爆,当中除了有1的空手制敌、无解枪法毙敌之外,还增加了让我不得不服的各种铁汉技能----两车持枪凶徒包抄时无解脱身;被蒙头押往贼窝途中听声、计时、辨位、记路以及后来沿路杀回;巧妙地与女儿配合让其找到自己并传递武器;还有一些夸张的副驾驶座辅助女儿(连续几次没考过驾照试的女儿...)开车、甩尾、摆脱追逐、诱敌自毁并使火车撞毁敌车...哈哈,剧情需要,看的相当过瘾。
情感方面,女儿有了男朋友,自然会让大叔有些紧张无措,这种过分敏感紧张在片头和片尾都有体现,很有意思甚至让很多观众放声大笑;妻子与现任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又仿佛让大叔走得更近了一些。与妻女的一同出游,更像一般家庭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1中大叔与妻女的关系,是分离的,支撑剧情的是“父爱”;但2,三人的关系则是联系得更紧密,更像是“他们真的就是在一个家庭生活的”故事,从父爱发展成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妻子、对女儿的爱。
再聊点主线外的一些杂感:(其中对白及剧情是大意,本人听力一般)
1.大叔在最后与凶徒首领老头对话,大叔说放你一马,事情也就这样;又或者我杀了你,你的子孙过来报仇,我还会杀了他们;就等你一句话,我把枪扔了走人便是。老头似乎有些不解,大叔便说,我也老了,我也累了...呀,这话说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可想而知,一个父亲,真的很不容易...
2.让女儿躲避到安全的地方--美国使馆;与女儿汇合后开车去安全的地方--美国使馆;最后横冲直撞,甚至冲过夹着机枪的大兵关卡也要闯进去的地方--美国使馆。这是不是至少在宣传效果上,又或者说至少让我觉得,美国公民在外有任何危险,美国使馆是一个很可靠、值得投靠、很安全的地方。
3.女儿这集的泳装造型挺赞啊。但是我个人觉得演技还是一般般--虽然比1里面那个话都说不太利索、动辄就吼和傻哭的要好一些...
4.这绝对是一个“为了让人看的过瘾的片子”,所以在紧张刺激过瘾之后,我还是觉得没看够,片子短了些。请忽略各种无解制敌化险为夷,接受各种“剧情需要”----“敌人确实是比较弱”“这集没有陷入很大的劣势比如身受重伤”,这样会看的更有意思:D
以上便是我对Taken2的一些感想。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觉得此片还是值得一看,带来的满足度也挺高,所以推荐大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