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万年、律师、保民的车牌,分别是豢A、豢B、豢C,代表了三个阶层
2、保民车牌1984,可能原因是导演1984年生,也可能致敬1984
3、昌万年一直想当绅士,大善人,他带假发,上身洋装,却脚穿土布鞋,因为底子里他是个暴发户。
4、张磊的“磊”是三个石字组成,电影开头,摆着一叠石头,接着被打乱,这预示张磊的命运。
5、非法采矿使村里的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小溪边的死鸟,栓子说最近这水的味道越来越大,村长只喝成箱的矿泉水,昌万年去小学只吃西红柿,律师去保民家也不喝水。
6、昌万年吃西红柿时狼吞虎咽,汤汁洒到了衣服上,就像杀了人溅自己一身血,他想要擦干净,最后还借了校长的衣服穿,就像他极力想要掩饰自己的罪行。
7、昌万年的办公室楼层“24”,暗示保民“儿死”,这个有点扯,应该是巧合吧。
8、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奥特曼的形象,面具、书包、以及电视里的动画片,奥特曼代表的是正义消灭邪恶,然而电影的结局,正义并没有得到伸张,当然这也可能是代表一种希望吧。
9、屠夫丁海被张保民刺瞎一只眼睛,却在危机时刻保护保民;当保民赔不上钱时,也没上门讨要。
反观律师,在保民的帮助下找到女儿后,却仍然不肯说出保民儿子被害的真相。
应了这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10、搬个热门短评上的有意思的,哈哈。律师出门一天手机就要充电了,而保民找孩子三天三夜没充,手机也用的好好的,这是因为在当年,摩托罗拉的电量是远不如诺基亚的。
2015年,一部讲述农村犯罪题材的《心迷宫》技惊四座,小范围点映就赢得了业内人士和专业影评人的赞扬,正式上映后更让无数观众好评,迄今为止疑案是豆瓣TOP 250里排名第167位的佼佼者。
我除了对这个片名有点太像科恩兄弟的《血迷宫》感到有点不快(其实原名《殡棺》相当有逼格)之外,也很喜欢这部电影。毕竟它所反映的现实、残酷的农村矛盾冲突、黑色的讽刺意义,都具有非常好的表现张力。
事实上,《心迷宫》不仅是片名,影片的架构也有着科恩兄弟的影子,都有着一环套一环的多线叙事,以及无因的暴力展现。不过,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在影像风格和叙事架构上有所借鉴很正常。而到了新作《暴裂无声》,则已经完全脱胎换骨,成为一部具有忻钰坤个人特点的作品。
豆瓣分数同样很高,8.0。
单纯从故事而言,这次《暴裂无声》的剧情很简单:一个矿工的儿子失踪了,他从工地上回来找儿子,进而揭开了一起腐败黑幕。
本片的重点并不在案件设置上有如何复杂的计算,而是通过男主角寻找儿子的过程,勾勒出一幅当代中国市井社会里,从底层到高层的生态画卷。
影片由三大男主角构成。第一男主角代表底层。他是宋洋扮演的矿工。他因打架而导致舌头被咬断,从此便不再说话,从生理上是一个“无声”的人。他好斗,够狠,第一场戏是打架,第二场戏还是打架,曾经把羊肉店老板的眼睛打瞎。对于他而言,儿子是生命的延续,也是未来所有的寄托,相较于自己黑暗而无趣的人生,他希望给儿子一个新的明天,也是给自己在矿山里暗无天日生活的一点希望。
有一个细节:他因找儿子而回家,背着的一堆杂物里,有一个拿塑料袋小心翼翼套着的书包。为什么知道儿子失踪了还会特地买呢?只能说明,这是他很早之前发工资去买的,精心给儿子准备的礼物。相比之下他对老婆就很差劲了,什么都没买,甚至她老婆身体那么不舒服了,都没买点药,连药都是村民送的。
这是一个与全世界包括身边至亲都在对抗的人,唯一珍惜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子失踪了,他越找得久,越明白儿子很可能已经死了。所以他把愤怒转化为了复仇。随着他的寻找和复仇,延伸出其他两个主角。
第二男主角代表中层。袁文康扮演的律师在电影里是一个糅合剂。他串联起了荒凉农村与工业城市高楼大厦的生存碰撞。他帮黑心矿主打赢官司,但是自己也被检察院盯上,自身难保。正当他头疼的时候,他也被老板猜忌和利用,盯上了他的家人,继而绑架了他的女儿。于是他深陷漩涡当中,无法自拔。
相较于矿工,律师这个角色在电影里的戏份要弱得多,但也能理解,目前的时长已经两个小时,的确没有更多的笔墨能够花在律师身上了。但我们可以理解他所代表的那群人。城市精英,白领阶级,但却时刻处在一种朝不保夕的焦虑当中,拥有的一切都可能随时没有。
某程度上,律师身上的现实危机,也多多少少有着我们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问题。
第三男主角代表高层。姜武扮演的是煤矿老板,但不是我们印象里的那种暴发户。影片第一幕就是他为贫困学校捐助物资,校长把孩子们都叫到操场集合了,他却谦逊的让记者就在办公室里照个照片。他有低调的一面,也有狠辣的一面,教训其他的煤矿老板,教训小弟,收地……影片浓墨重彩了他在涮羊肉店里和威逼利诱小老板的那一幕,体现出这个角色的心狠手辣与雷厉风行。
如果只是这样一个有钱人,无论如何也谈不上高层。但影片碍于现实过审的元素,并不会提及政商勾结等,但我们完全可以猜想到,像他这样一个完全控制当地矿场,能随意将其他合法老板的煤矿据为己有的人,背后没有来自政府的保护伞,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盘根错节的政商关系,和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暴利生意,显然只能是“上等人”所为。
作为影片里势力最大的角色,他想掌控一切,如同自己爱玩弓箭,能将猎物牢牢掌握在射程范围内。但他又无法预估到所有个体的反抗,尤其是像矿工这样来自底层、当最珍惜的东西被夺走之后,那种义无反顾的复仇。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来自底层、中层与高层的三者发生碰撞,最终在影片结尾的山里和荒野里相遇,互相杀戮。
人性、身份,在这个迷宫一样的山林里彻底迷失。
当然,神兵天降般的警察理所当然的及时赶到了;坏人也理所当然的被绳之于法。但很庆幸的是,导演还是有自己的坚持。孩子到最终都没有找到。去哪里了?
这个问题不重要。
但整部电影所反映出的当下社会问题,才令我们关心。
城市里的工业废气、环境污染、破败的农村,采取的煤矿所换来的巨额金钱丝毫没有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而为了利益,所有的人都不按规则做事,形成所谓的“地下规则”,煤矿所产生的现代文明却让开采煤矿的人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去生活,越有钱,就越变成禽兽。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豆瓣的#85网友有一句说得好:
本片像手术刀一样划开上层失态、中层失德、底层失语、人间失格的社会症结。
很喜欢影片里的两幕。第一幕是男孩和女孩站在荒凉的土地上,眺望远方的工业城市。这是纯电影的写意镜头,超现实,却又现实。
第二幕是肉店老板的杀羊段落。屠夫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职业,山羊上一秒还在草地上奔跑,下一秒就已经任人宰割。
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谁是屠夫,谁又是羊呢?本文首发于电影幕后故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aymovie”),欢迎关注,看幕后君第一时间为你评新片,品经典。
顶着昨晚北京的鹅毛大雪,我风雨无阻的来到了电影院。
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暴裂无声》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影片结束后我推敲了好一阵,才拼凑出故事的全貌,令人回味无穷。
同时,忻导也在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符号,编织了一则发人深省的警世寓言。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析。
PS:前方高能剧透,影院食用过后再看不迟。
金字塔&三角形
影片中最关键的两个隐喻,毫无疑问就是金字塔&三角形。
比如开篇,昌万年的办公桌上,就摆放着一个金字塔模型。
这一幕立刻让我想到了《银翼杀手》中的大托拉斯财团——泰瑞公司,其总部就是金碧辉煌的金字塔结构。
而在金字塔之下,则是阴郁潮湿、暗无天日、破败颓靡、移民混居的人间地狱。
《暴裂无声》中,金字塔同样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它的三角形结构则象征着稳定,象征着牢而不破、大而不倒,象征着被固化的阶级差异。
其实,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已经将这层关系捅破了......
失踪的小男孩张磊堆石块,地基都是最大的石块,也是最容易搭建的部分。
但越是往上就越不稳定,他只能调整中型石块的位置,再用小石块压在中型石块的上面,反复如此,最终搭成了一个稳定的金字塔。
映射在电影中,其隐喻意再清楚不过了。
现实社会中,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往往是像昌万年这样的少数精英阶层,为富不仁。
处在中间的,是徐文杰这样的中产阶级。他们高不成低不就,还要面对来自顶层的压力。
而被踩在脚下随意践踏的,大多都是像张保民这样来自底层的劳苦大众。
无权无势的张保民凭着一身蛮力横冲直撞,看似扳倒了一个大财团和一个黑心律师,但大厦将倾其实已是定局。
片中屠户和张保民的对话,就一语点破了张保民的匹夫之勇:
“儿子找到了吗?”张保民摇摇头。“窝囊废!”
昌万年给留学的儿子寄去了羊肉,徐文杰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只有张保民的儿子无从昭雪。
最终,张保民崩溃了,用精神支柱撑起的三角形大山也随即暴裂坍塌。
我们却在这具象化的内心图景中,看到了底层反抗的局限性和无效性。
《暴裂无声》的最后,导演还是留给了观众一丝希望。
但我感受到更多的,依旧是西北冬天彻骨的冰冷。
山洞
昌万年吃肉的包间,被故意设计成了一个拱形,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山洞。
而昌万年则在这个“山洞”中饕餮暴食,在这个“山洞”中杀人枉法。
导演将山洞和昌万年联系起来,为的就是展现他性格中最原始的一面。仿佛一个“山洞”就能将“原始人”昌万年和文明社会完全隔绝。
同样带有这层象征意义的,还有片中的藏尸山洞。
在这个山洞中,罪恶和真相都躲藏在黑漆漆的深渊中,张保民回头凝视,却被深渊拉入其中。逐渐被心魔所控。
让人不禁想起尼采的那句:“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另一方面,不同于《心迷宫》中的封闭村庄,忻钰坤在《暴裂无声》描绘了一副完整而生动的社会图景。
从繁华都市到落败城镇,从贫穷乡村到萧瑟山野,最后到财富的聚集地,也是罪恶的源头—矿山。
随着三个角色之间开始产生交集,环境地域之间也开始不断穿插、相互联系、相互碰撞。
来自不同阶级的人,最终都在这个山洞中相遇相杀。
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灵魂,也在这个山洞中携手走出大山。
此时,山洞就像一面审视善恶的镜子,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羊和狼
和《心迷宫》很像,《暴裂无声》的叙事依旧是多线并行,慢慢收拢。
影片开始,张保民、徐文杰、昌万年三线并行,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都出现了影片的关键物象——羊。
儿子放羊—矿工养羊—屠户宰羊—矿主吃羊。一开场就将角色之间的阶层、身份、地位差异通过羊表现了出来。
这就形成了一条鲜明而闭合的食物链,也为之后激烈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片中,昌万年使用的是复合弓,由于增加了滑轮,复合弓相比起单弓更加省力,但杀伤力却是倍数增长。
言外之意,张保民是砧板上的羊和猎物,昌万年则是“强食弱肉”的狼和猎人,动动手指头就能要了猎物的命。
除此之外,昌万年挂满动物标本的陈列室和私人靶场都强化了他的猎人形象。
猎物和猎人、羊和狼的高度对立贯穿始终,制造矛盾的同时也抒发了主题。赋予了《暴裂无声》集中的戏剧矛盾和尖锐的社会主题。
奥特曼
奥特曼是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虚拟偶像,他惩恶扬善、无所不能。
奥特曼也是由平民所化,是英雄主义和正义使命的化身。
而当屠户儿子戴上奥特曼的面具,他却成为了一个无声的旁观者。他洞悉一切,却不知何为罪恶。
浪漫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告诉我们这是人吃人的三次元,这个世界不存在所谓的超人和英雄。
张磊水杯上的奥特曼贴纸,则提醒着我们他是一个无辜而天真的孩子。
而联想起张磊最后的结局,我们不免会悲伤、愤怒、唏嘘。
导演通过奥特曼这一高度理想化的虚拟角色,拔高了本片对成人世界、现实社会的控诉力。
你的名字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符号隐喻之外,片中三个男人的名字也非常耐人寻味。
处于底层的张保民,一个来自民间的普罗大众,能够保住自己的小日子就已经不错了,名字起得贱,好养活。
然而,这样的底层是最容易被激怒的,一旦触碰到他的逆鳞,张保民就会变成“张暴民”。
中产阶级——律师徐文杰,和大多数中产阶级一样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他有着文人的优柔寡断,摇摆不定。也有着中产阶级对于财富的极度渴望,很容易成为斯文败类。
精英阶层——矿老板昌万年,先不说他的生辰八字压不压得住这样霸气的名,光是这个名字就点出了他贪得无厌的性格。
正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祸害遗万年。
张磊:名字中的三块石头,组成了那块最大的奠基石,他生命被随意践踏、灵魂游荡在大山之间、就连死后都被压在山下。
四个姓名所表现的,是性格鲜明的角色、是极端却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缩影、是不可抗拒且无法挽回的宿命感与悲剧色彩。
暴裂&无声
在给本片命名时,忻导想到了诸如《山野追踪》、《恶人》等等片名。
最终他和团队给本片定下了《暴裂无声》这个反差感极强的名字。
在接受采访时,忻导表示所谓“暴裂”,是影片中一些元素的外化体现,比如动作戏、矿山采矿时的爆炸。
影片中,我们时常会听到采矿的爆炸声,象征着画外那些你看不到的罪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至于“无声”,他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读,只是告诉观众看完本片你会对这个片名有更深的理解。
当我从电影院走出的那一刻,的确对这个片名有了更深的理解。
张保民在全片中没有说过一句话,但他并不是天生哑巴,而是年轻的时候打架咬断了舌头,从此就不愿意说话了。
他所体现的,是底层大众的选择性失声。是丧失话语权后有苦说不出的民间常态。也正因如此,他选择用拳头为自己发声。
徐文杰的无声更多是一种沉默,为了自保选择沉默、为了逃避上层压力选择沉默。讽刺的是,他的职业恰恰是为人民发声的律师。
而昌万年的无声则是精英阶层的圆滑和派头,头顶光环的成功人士往往惜字如金,同时也是为了掩盖犯罪事实采取的沉默政策。
影片的最后,疾呼的人召回了女儿的灵魂,失语的人却注定遗恨终生。
而昌、徐二人在被问道还有什么要交代时,两人再一次选择了“无声”。即便张保民救了徐文杰的女儿,后者为了自保依旧不愿发声。
随之而来的,便是张保民内心世界的“暴裂”。
暴裂是无声的一种表现,而无声则是导致暴裂的罪因。
而在现实社会中,因为“无声”导致“暴裂”的悲剧,我们看的还少吗?
忻导用一个结构复杂却不难理解的犯罪悬疑故事,表达出的依旧是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对成人世界的批判,以及对底层疾苦的关怀。
如此良心的国产电影,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观众看到。
一.
你经历过失语吗?
一种在很想说些话,很想表达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突然说不出话,感到沮丧和痛苦的情况。
仿佛是突然被堵住了嘴,即将喷薄而出的话语没有了发泄的口径,只好在内部积攒。
而失声则是这种情况的极端。
张保民就属于失声群体。他是个哑巴。
哑巴和哑巴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会手语,身边的人又能够理解手语,那么仍然具备表达的能力,比如《水形物语》的女主。
可是张保民不一样,他只是个矿工,他彻底失声了。
二.
忻钰坤是值得期待的。
《心迷宫》奠定了他在国内新兴导演中的地位。他太敏锐,太懂得捕捉人心了。
新片《暴烈无声》也是一样。他抓住了一个群体不同阶级的失声,诠释了他所理解的暴力。
他会使用很多意象元素,用于暗示或隐喻。这是新导演常做的事,这跟老导演的成熟稳重不同。有些人觉得简单、幼稚,可这恰恰代表了导演眼中的世界,用他们最尖锐敏感的眼睛。
比如那羊,当然是待宰的羔羊,是最贫弱阶级的象征。但是我们发现,所有人都在吃羊,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命运,都在任人摆布,都是待宰的羔羊。这是导演认知的,人普遍的卑微。
三.
张保民是个彻底失声的人,不过他将所有的表达欲都付诸拳头了。
张保民出场的时候似乎永远都在打架,就连开场时他也在和工友打架。
不过他的暴力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是他争取生存权利的方式,也是他向世人证明他存在的方式。
有人对张保民极强的战斗力表示怀疑,他从哪里来的这一身功夫?
我一开始也对此表示疑问,不过细究影片的暴力,还是会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具备不科学战斗力的张保民才是张保民。
张保民在打架时很喜欢把人按到地上踩,这就是一种完全有别于功夫的打架方式。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混乱,但是又如此大快人心。
可以说,张保民为表达拼尽了全力,这才是一个失声者对待不公应有的控诉。
这是一种将张力夸张放大的方式,而只有这样,张保民的形象才能立住。所以说,这才是张保民。
四.
我觉得“暴裂无声”这个标题取的极好。
“暴”是电影的暴力,“裂”则是暴力达到一定程度而产生撕裂,同时又呼应了结尾山丘的崩裂。
暴力和无声在影片中有两种阐释。
一为暴力达到终极是无声的。
张保民是个典型代表。走廊打斗戏是影片中暴力最集中的部分。
一种极其惨烈的画面在银幕上呈现,每一次拳头的挥舞都用尽全力,也一次次地受到重创。张保民是个弱小的挣扎者,可是那时他体内燃烧着无声的英魂。
二为无声就是一种最大的暴力。
当律师徐文杰在警察的追问下说出“没有了”的时候,张保民面前的山丘崩裂了。这是张保民内心绝望的崩裂,也是人性与良知的崩裂。
徐文杰和昌万年选择了无声,构成了对张保民致命的暴力。
有意思的是,山丘崩裂时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五.
徐、昌和张保民是不同的,他们有发声的能力,但是他们同样没有发声。
三人的连结是挺妙的一笔。昌万年绑架了徐文杰的女儿,恰恰女孩又被张保民救了。这使得张保民和徐文杰产生了直接对峙。
一开始我们会觉得,这是两个同样丢失孩子的父亲,他们可能会互相怜悯,可能会互相支持。可是事情的走向越发奇怪,甚至我们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的情感互动。救走女儿后的徐文杰匆忙离开,留下张保民陷入更深层的失语。
这是因为徐文杰和昌万年一样,选择了主动失声。
他们隐瞒了张磊的死亡,不仅向张保民隐瞒,在影片结尾前的大量段落,还向观众隐瞒了事实,只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古怪情节使我们疑惑不解。
当我们明白过来,回想起来,就再也无法按捺自己的情绪。
这便达到了一种电影在面对观众也保持失声的效果,于是真相大白之时,观众也暴裂了。
六.
结尾是电影揭开谜底的高潮。
不过我觉得,如果不那么直白地讲述出来可能会更好。
电影呈现了太多无声,而点滴的线索已经足够我们在无声中寻到真相。突然直白地解释真相,有些让人突然脱离无声,显得不真切了。
不过男孩的设计还是尤为巧妙。
戴面具的小男孩一度使我们感到误解。一是对其身份的误解,当然我们和张保民一样,也曾把这个男孩当作是张磊。
二是对其行为的误解。我猜测这个男孩是有某种喻示的,因为有意思的是,他也没有一句台词,他也经历着失声。
一个人若是从孩童时代开始失声,那么其积攒的表达欲有可能向任何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或许说他也会成为张保民。
所以让这个男孩成为罪恶的见证者和解密者,是相当合适的。
一个失语者疯狂地寻觅,另一个失语者在面具下游荡,他们始终无法完成有效沟通。
失语的孩童不知何为罪恶,在画中表达他眼前的世界,殊不知幼小的心灵已经被蒙上灰尘。
七.
其实还有一个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电影这种媒介本身就已经将观众置于了无声的境地。放映的过程是被动的接受,这中间我们并没有表达的权利,我们被导演深深地控制着。
即便我们在之前知道了真相又如何,我们并不能与主角形成对话,并不能告诉张保民你的孩子在哪里。
到了最后,我们恨,我们暴裂,可是张保民依然在失语中感到绝望,那么我们何尝不是在无声中构建暴力呢?
当然这么讲是极为苛刻的,这并不是观众要做的事情,但是回归现实,你又怎么能保证永远都能表达呢?
我们照样经历着主动或被动失语,暴力无时无刻不在构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