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方刚亮
编剧: 疏疏
主演: 张静初 / 龙品旭 / 黎兆丰 / 王同辉 / 张国强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01-16(中国大陆) / 2013-02-09(柏林电影节) / 2013-06(上海电影节) / 2013-11(金马影展)
片长: 97分钟 / 92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我不是傻瓜 / My Running Shadow
IMDb链接: tt3835880
编剧: 疏疏
主演: 张静初 / 龙品旭 / 黎兆丰 / 王同辉 / 张国强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01-16(中国大陆) / 2013-02-09(柏林电影节) / 2013-06(上海电影节) / 2013-11(金马影展)
片长: 97分钟 / 92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我不是傻瓜 / My Running Shadow
IMDb链接: tt3835880
文 / 赤叶青枫
所谓“阿斯伯格综合征”,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孤独症,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轻度自闭症。国外关注此类特殊人群的电影不乏《雨人》、《玛丽和马克思》等经典佳作,而国内的相关电影之前只有《海洋天堂》在尴尬地独撑大局……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此类电影又多了一部,这便是由方刚亮执导,田壮壮担任艺术总监,张静初、龙品旭、黎兆丰等人领衔主演的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
《我的影子在奔跑》的故事比较简单,讲述了单亲母亲田桂芳(张静初饰)独自抚养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子修直长大成人的故事。
不同于《海洋天堂》有李连杰、文章、桂纶镁等众多红星大咖参演,《我的影子在奔跑》艺人方面最大的商业卖点只有张静初一个;不过也不同于前者的煽情催泪,后者明显放弃了对观众进行“泪弹轰炸”,这着实令人倍感意外。
要知道,田桂芳作为一名单亲母亲,独立抚养一个有异于常人的孩子,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可想而知,其实都不用导演方刚亮刻意煽情,只需客观呈现几场田桂芳含辛茹苦照顾孩子的重头戏或者母子之间真情流露的感情迸发戏,就足以令观众被伟大母爱所深深感动,继而泪如雨下,但是导演方刚亮却没有这样做,电影中大部分镜头语言平实、低调、客观、内敛,仿佛在拍纪录片,母子之间的日常相处琐碎但不苦情,宛若平常一首歌,小部分镜头语言则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呈现了一个孩子脑里眼中色彩艳丽的臆想世界,有几分怪诞、夸张和搞笑,为影片平添了几分童话色彩。如此一来,这样一部电影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情绪不会有太大起伏波动,从而能更以一颗平常心观影,更客观感受田桂芳母子之间平凡且真挚的血脉亲情。
于是我们能在电影中看到,孩童时的修直完全是个异常顽劣的熊孩子,不是成天在幼儿园惹事生非玩失踪,就是在家里弄坏了母亲的孤本策划书,甚至去医院割扁桃体都会发生只割了一半就从手术室逃跑并藏匿的事件……从旁人角度来看,摊上这样一个孩子无疑是令人头大甚至崩溃绝望的,但田桂芳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生活的不公和肩上的重担,完全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了孩子,她牺牲了太多太多:她牺牲了婚姻,和丈夫分开成为单亲母亲;她牺牲了工作甚至收入,去幼儿园免费帮工,成天给闯祸不断的孩子善后并赔礼道歉,她牺牲了形象,去小学学校跟体罚孩子的老师当面拍桌子怒吼,她甚至牺牲了难能可贵的爱情,放弃不介意她这样的条件愿意跟她携手后半生的真爱……在她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母亲的平凡与伟大,韧性与坚强。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等到修直长大后,依然性格古怪,不懂尊重、感恩和体谅,但田桂芳依旧包容及承受着这一切。也许有人会觉得她过于溺爱孩子,教养出了一个十足的“妈宝”,可是试问身为一个单亲母亲,她能独自抚养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子长大成人,而且儿子智力超群,小小年纪已经能独立去国外读书生活,她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又如何忍心再求全责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直的眼中心里,从小到大,母亲并不是母亲,而是数学文盲“田桂芳”,这样情感上的疏离本身也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反应之一,而有趣的是,田桂芳其实也没有过于把自己当成一个母亲,她和儿子的日常相处是平等的而非居高临下的,甚至有的时候,她会和儿子一起胡闹(譬如修直不愿再割另外一半扁桃体,她劝说无效后竟然和他一起藏匿,事后带着修直躲在房里任由母亲怎么敲门都不开!),真真令人哭笑不得!
换而言之,田桂芳其实一直都有一颗少女心,她和修直的相处更像小情侣而非母子,不知不觉中,二人的关系真的就像互为影子一般亲密无间,牢不可分,而当影子开始奔跑时,自己何尝不是在奋力狂奔?当看着影子能跟上自己的步伐一起迈步向前时,也就不再觉得那么孤独。
故而,《我的影子在奔跑》这部电影演尽了一个特殊单亲母亲的美丽与哀愁,但它哀而不伤,愁而不怨,相反还充满了童心童趣以及正能量,因此非常难得,值得一看。
对导演方刚亮来说,拍摄《我的影子在奔跑》这样的片子难度并不大。好在他的个人阐释里面,他称自己是一个没有太大野心的人,也不去理会周围的潮流风势。言下之意,他对自己的现状和定位都很清楚,拍摄这种格局和预算都不大的片子,正适合于他。
自闭症儿童、成长、母子情深,实际上,光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我的影子在奔跑》都很容易被拍烂了,而且,更有可能是泛滥的滥,泯然众矣。类似题材,珠玉太多。再者,观众难免想当然。母爱的可歌可泣,一朝梦圆。孩子的幡然醒悟,走出新天地。结果,这些想当然的东西,电影里基本没有。
由于电影全部由手持、跟拍镜头所组成,追求写实风格,观众在这部电影扮演一个特殊的存在,比起一般电影,他们与电影人物显得更加接近,几乎就是生活在那个家庭的隐形人。方刚亮不让演员化妆,不做灯光要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故事场景也不加太多的装饰,从而达到了他要追求的电影美学,简单、质朴。按照他的话说,这么一件真事,他最怕观众看着看着,觉得哪个地方假了。对他来说,这是电影最大的失败。所以,不少人是这样描述感受,开始很难进入,慢慢的又开始接受,最后豁然开朗。
在这部电影里,现实如此平淡、低调和真实,以至于一旦进入孩童的视角,那里是一个鱼眼或变形过的世界,色彩艳丽,这种太过明显的反差处理当然是有意的。现实中,孩子是一个非正常人,但在影像处理后的世界里,他比寻常人要看到更多的色彩,更丰富的细节跟奥妙。他的眼睛是放大镜,又像红外扫描仪,这个神奇的滤镜世界,它成为《我的影子在奔跑》的一个特殊手法。
不过,光有这些,尚无法让电影真正好看。填充整部电影的是这样一些琐事:上幼儿园把自己藏了起来,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结果无一例外,母亲帮他擦屁股,赔礼道歉。而在孩子看来,母亲做这些不仅是理所当然,甚至,他还觉得烦躁,讨厌自己的世界被任何一个外人闯入。
对修直而言,母亲不是母亲,她叫田桂芳。这个称呼有个距离感,也是自闭症的一个体现。这名母亲又比一般的母亲要辛苦太多,她几乎是把所有时间都耗费了这个孩子身上,风里来雨里去。所以,我们看到电影呈现了一个互相寻找的过程,而不是放弃治疗或者强迫治疗。开头结尾是机场段落,修直离开了机场,寻找田桂芳去了。而除去这两处地方,在电影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田桂芳在找他。这个寻找过程,呼应了片名里的影子和奔跑。
《我的影子在奔跑》不是一般的情节剧,没有高潮冲突,没有去套解铃,譬如修直遭遇同学欺负,又得到了谁的帮助,倘若有这些,实在显得过于编造。整部电影就是围绕母亲跟儿子,别无他物。即便偶有叔叔和父亲的闯入,但那些线索都是了佐证母亲的情感,而不是引出道德跟伦理的批判考量。但也不是说,影片这样做就万无一失了,兴许,不少人会觉得电影闷,看着提不起精神。在这种莫不在意的观感背后,何尝不是自闭症在现实中的境况遭遇。与正常人相比,自闭症患者更加敏感,更为在意周围的一丁点风吹草动。所有细微的言语,他们会抑制不住地进行夸张放大,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哪有那么多人在意别人的生活世界啊,可是,一旦有人显得跟周围人不一样,那么,麻烦和压力也会旋即追至。
在我看来,《我的影子在奔跑》有个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它是从正面去塑造自闭症患者,没有自怜自艾,也没有想过博取观众的同情。它要说的事情很简单,一个自闭小孩,他也能健康成长,离开家庭,出国去求学。即便修直做了很多离谱的事情,也不懂得表示“感恩”(即便父母的爱是不计回报的),可是,他就是那样成长了,整整的十七年。即便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和这个小孩一样自我,不管不顾,沉浸到属于他们的世界。可跳出来看,这不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大成就么?假设导演有更多的预谋和追去,那么,《我的影子在奔跑》就不会是这样,而是又一部《海洋天堂》,需要大明星的包装,需要公益爱心的呼吁和献唱。【北青报】
悄无声息地,这部电影就上映了,据说拖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为啥,但就跟《无问西东》一样,被雪藏了很长时间,但最终看来,并不是烂片,反而电影还挺不错,这就是很奇怪了。
这里不长篇大论了,简单说,《我的影子在奔跑》是一部很实在的电影,讲述自闭症少年与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系,让人想起了李连杰的《海洋天堂》和达斯汀·霍夫曼的《雨人》,没错,这部电影有着二者的影子,比如自闭少年修直就是一个数学天才,对应《雨人》;且修直也是单亲家庭,与之相依为命的只有母亲田桂芳,对应《海洋天堂》中的父亲。
但本片的特殊之处,电影是以孩子为视角,就是“自闭少年”修直。
电影中的孩子修直,并不是真正的自闭症,跟雨人和《海洋天堂》的文章不同,他患得叫做阿斯伯格综合征,简单而言,就是一种轻度自闭或孤独症,患者有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且缺乏安全感易焦虑,但区别之处在于,智商跟语言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电影幼年修直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调皮捣蛋;高中时期这位自己上下学无压力,还能去女同学家补课,甚至有着“非分之想”,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不爱说话,且一意孤行。
对了,还有一个不同之处,他是一个数学天才。
在这样的条件下,电影的代入感是不佳的,开场修直就通过天气环境分析,预测飞机无法正常起飞,说什么也不在飞机场呆,大闹机场,这时候观众并不知道他是“自闭症”,就是觉得这人“特二”。当用倒序手法,他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我们才了解到,这孩子“有病”。
随后故事豁然开朗,电影的矛盾冲突不多,多数描述修直与母亲田桂芳之间的故事,整体根据孩子的记忆,选取了生活中几个片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高中,让本片的故事呈碎片化,不连贯。但并不觉得很突兀,因为他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是生动有趣的。可以说《我的影子在奔跑》是一部喜剧片。
正因为视角是一位有着轻度自闭症的少年,他内心独白和情绪化镜头表现的十足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以他的理解认识整个世界。
他直呼母亲的名字“田桂芳”,他称周围所有人为“数学文盲”,因为在他的视角中,所有人都不懂数学,有很多生动的小细节,比如母亲卖酒瓶子,他说“田桂芳你卖便宜了”,结果母亲躲在屋里研究了半天才明白过味儿来,但也为时已晚。还有当他多年后与父亲相认,父亲身边的高级工程师,他就说“这个人不是数学文盲”,两人还志趣相投,说了大家都听不懂的数学术语。
其实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琢磨,这样的天才,让他参加数学竞赛或者什么少年班等,母子的生活觉得会好的很多,因为孩子不是真正的自闭症,他有着跟常人几乎一样的行为能力和意识。
电影中确实也这样做了,是两次,第一次是“李叔叔”的母亲,天津教育学家,让孩子接受专业辅导,但必须去天津;第二次是父亲,要把孩子带到国外大学。两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都没有成功,也就有了开场的一幕,因为母亲在。
他从小就跟母亲在一起,母亲为了照顾他,专职在幼儿园当保姆,还丢掉了自己工作;因为无法接受孩子去天津,放弃了与“李叔叔”的感情,甚至还为了他,与幼儿园老师、学校老师对峙。修直从小到大,他的身边少不了母亲的影子。
有时候一直在想,电影中,究竟是“母亲耽误了孩子”还是“孩子耽误了母亲”?对不起,在亲情面前,这个命题不成立。
就像电影用蚂蚁“迷路”来暗喻,蚂蚁依靠信息素找到回家的路,而人类是依靠记忆,但当修直迷路的时候,母亲总是能找到他,这在我们“数学天才”的眼里,这是世界未解之谜。
这是亲情的纽带,在这个自闭少年与母亲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一位孩子的纯真。电影波澜不惊,没有任何煽情之处,但容纳其中的是淳朴的情感。
第一次修直没有去成天津,因为母亲无法离开孩子;第二次飞机场,是修直自己逃走,他去寻找母亲,却怎么找不到。母亲能够找到迷路的自己,自己却怎么也找不到母亲。最终他来到了昔日的有幼儿园,时空在这里交汇,他“遇到”了在幼儿园门外守候着“年幼自己”的“年轻母亲”。
这段有点想哭。
“修直,你什么时候长得这么高了?”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ilm
评论
发表评论